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英語一和二的區(qū)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整體語言教學 大學英語閱讀 教學實踐
一、引言
無論是英語專業(yè)的四級考試(TEM4)還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CET-4)四級考試,閱讀理解都是至關重要的得分大項。專業(yè)四級的閱讀分值為25分,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CET-4)四級考試閱讀部分分值更是占到了總分的35%,所以,不少教師都認為“得閱讀者則得天下”,這句話一點也沒夸張閱讀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近年來外語考試的閱讀要求也提高了,以英語專業(yè)四級考試大綱為例,它要求考生以每分鐘100個單詞的速度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人物傳記、故事、科普短文等,理解正確率達到70%;能讀懂難度相當于美國Newsweek的國際新聞報道或難度相當于美國Times或New York Times的社論和政論文章;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觀點、篇章結構和文體風格。閱讀速度為每分鐘140―180個單詞,理解準確率不低于75%。
然而,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閱讀課效率并不高,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往往注重語法和課文中詞匯的講解,我認為這種支離破碎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法是我國大學外語閱讀耗時低能的根源,如果要改變我國大學英語閱讀教學課程落后的現(xiàn)狀,只有推廣語言學界最近流行的“整體閱讀法”。我在本研究中將理論聯(lián)系實踐,希望能將整體閱讀法推廣于大學英語的閱讀課堂教學。
二、“整體閱讀法”的理論基礎
1.整體語言教學法
是建立與構建主義心理學、功能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等多種學科研究成果上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最初開創(chuàng)該教學方法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它主要應用在美國中學和小學母語的教學過程中。它強調語言學習是一個統(tǒng)一和綜合的過程,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該理論被西方語言學界主要應用在第二語言教學方面,尤其是閱讀和聽力。在中國,整體語言教學起步較晚,我國主要是從西方直接引進成果,因而在實踐上,我國的外語閱讀教學不可能改變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中心論的影響。
其實,整體語言教學法的觀念與以往有很大的區(qū)別。整體語言教學法的研究者們認為,事物的整體不是部分的簡單總和,整體永遠大于部分的相加,學習和被學習的對象不能割裂開來(Weaver,1988)。整體語言教學,其目的是通過運用系統(tǒng)論“聯(lián)系的觀點”融語言、詞匯、語法和句型知識于課文整體教學之中,使學生見林亦見樹,同時為理解、消化、鞏固和運用課文材斷服務,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水平,使其能夠主動地、有意義地、待久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整體閱讀法
整體閱讀法是整體語言教學法理論系統(tǒng)中重要的理論之一,它是指將被閱讀的文字以組或行、塊為單位進行大小不一的整體閱讀,而“組”或“塊”內所包含的往往可能是詞組、半行、一行、多行甚至整頁內容,它是一種讓我們能夠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一種閱讀法。我認為,整體閱讀法其實是一種按照一定的程序對文章從整體上加以快速理解的閱讀方法。這種程序是根據(jù)文體的特點并結合閱讀目的而設計的一套閱讀步驟運用整體閱讀法,可以有步驟地對信息進行篩選。整體閱讀法的程序就是篩選有用信息的程序。運用整體閱讀法,就能使閱讀的過程變得井然有序,大大提高閱讀效率。
三、“整體閱讀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
下面,我以2006年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精讀第一冊)Unit 1 “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為例,來論述“整體閱讀法”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模式。實際上,這個過程可以歸納為一個“整體―部分―整體”的模式。從時間上來看,又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三個步驟,乍一看,它似乎和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沒有很大區(qū)別,其實本研究的案例融入了很多整體因素。
1.閱讀前的引導
有些教學參考書也稱之為起始工作,是英語閱讀中不可缺少的預熱活動。以“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這篇課文為例子,可以用以下引導方式:
1)創(chuàng)設情景法,引出話題。我們可以讓學生討論應該如何學好英語。
2)直觀導入法??衫脠D片、幻燈片、實物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事件或故事導入法?!邦}材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是大學英語閱讀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教師可以從此入手,利用學生關心或熟悉的實例來導入新課,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和實用感。
此外,還有情景導入法、表演導入法、背景導入法、復習導入法、音樂導入法、圖示導入法,單詞、短語或句子導入法等。可以說“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靈活的導入是閱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活躍,由此可以變被動閱讀為主動閱讀。
2.閱讀過程中的教學
(1)淺層閱讀。這一步主要采用泛讀或略讀(Extensive reading)的方式,引導學生快速通讀全文,了解課文的大意和中心思想,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形成整體印象。之后,可設計練習檢測閱讀效果,幫助學生捕獲信息,練習可采用判斷正誤、排序和選擇填空等難度較低的形式。
(2)深層閱讀。這一步的教學是整個閱讀教學中最關鍵的步驟,我們把這個過程成為精讀(intensive reading),在淺層閱讀中,我們主要是從總體上把握全文的大意,而不涉及深層次的東西。而這部分除了傳統(tǒng)的語言點講解外,還包括長難句子分析,文章的框架、修辭、風格、寫作方法等。
這部分除了教師的講解,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融入整個閱讀的過程,讓他們成為閱讀的主體。如教授“Some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English”中,我首先設計了針對性較強的閱讀選擇題,然后又讓學生對課文分段,概括出段落大意。接下來是語言點講解與長難句分析。最后一步是我的特色教學,即設計相關的聽力和口語來加深課文的閱讀,這又體現(xiàn)了整體語言教學法的優(yōu)勢。
3.閱讀后的教學
(1)課文復述。課文復述有利于學生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在復述中加入重要的詞匯或句式作為提示詞不僅可以降低復述的難度,使更多的學生敢于嘗試,而且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
(2)就課文內容進行小組采訪、討論、競賽或辯論等方式。
(3)利用課后作業(yè)、寫摘要或對課文部分段落的翻譯來鞏固閱讀知識點。
(4)對情節(jié)性強的記敘文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xiàn)課文內容。
四、結語
現(xiàn)代閱讀理論認為,閱讀過程包括語言、心理、文化三個緯度。閱讀過程既是一個積極主動的思考、理解和接收信息的過程,也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和情感活動過程。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學到語言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等多種能力;同時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一個有效閱讀者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大量的詞匯、豐富的閱歷(背景知識)、語言翻譯技巧(語言感悟力)及有效的閱讀策略。
因此閱讀教學應采用整體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言材料,幫助學生完整理解課文大意、語言形式、篇章結構和修辭方法,在處理各個部分時達到局部不離整體,整體寓于局部之中。其教學模式是:整體―部分―整體,這樣,原本居主導地位的,以語法為主,翻譯法理論指導下的閱讀教學法,即只停留在字詞層面,與文章的內容、結構、背景等脫節(jié)的傳統(tǒng)教學法因為不能滿足現(xiàn)在的需求而將被逐步替代,位于教學中的輔助地位。雖然閱讀教學無定法,但把整體語言教學理論應用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實踐確實具有的可行性和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Cortazzi,M.&Lixian Jin.State of Art Article: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M].Lenguage Teaching,1996,(29):61-80.
[2]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1983.
[3]唐力行,葉華年.關于我國英語教師對整體語言教學的意見的調查報告[J].外語界,1998,(4).
【關鍵詞】醫(yī)學生 英語 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21-0014-03
教育是不斷發(fā)展的,外語教學也不例外。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很多高等院校開始從教學思想、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三個方面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革,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逐步建立了基于網絡技術多樣化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2004年湖北省很多高校也相繼開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旨在通過改革實踐,探索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如何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來提高教學效率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探索的主題。很多學者認為,學生對語言學習持有的觀念可能影響他們具體使用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效果。Wenden等人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認為學習語言規(guī)則重要的學生傾向于使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具體語言項目的認知策略,學生所用的學習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受學習觀念的影響,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觀念有助于學生選擇最有效的學習策略。國內也有一些學者對大學生的語言學習觀念進行過探討,如戴煒棟等,他們發(fā)現(xiàn),學習者錯誤的語言學習觀念很可能會使他們的行動帶有盲目性,從而導致低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時代,通過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來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是教學的趨勢。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對其學習的效果會產生很大影響。從人才發(fā)展的長遠目標看,學會學習比掌握知識本身更重要。我們生活在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地理的界限已經被網絡打破,新知識正在以指數(shù)函數(shù)的速度呈“爆炸式”增長,校內短時間的學習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未來職業(yè)和生活的需求,因此“終生學習”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要適應這種趨勢,就必須接觸更多、更廣闊范圍的信息,外語成為信息解讀的必備工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改變學習觀念,學會如何自主學習英語,通過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掌握一定的英語學習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知識經濟時代人才需具備的外語能力。為此,我們需要探討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觀念,在反思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完成角色的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變成能力的培養(yǎng)者,通過一定的教學監(jiān)控、激勵和評估措施,師生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最終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改革中以網絡學習環(huán)境的建構為例,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學生會面臨信息過量、無從選擇的問題,還有對學生自控能力的信任度等問題。這就意味著教學改革不是單純的教育方式和教學內容的變化,更多地側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只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改革才有現(xiàn)實的價值。西方心理學的教學理論認為學習是一種意義的建構。學習是在一定的社會情境中,通過一定的人際互動和合作來實現(xiàn)的。社會傳播學認為,人通過與他人和社會的互動獲得對自我的認識,并決定自我的行為。外語教學的新模式就是通過課堂內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關系,課堂外構建逼真的英語社會情境,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英語交流的目的,并得到有效的語言鍛煉,最終提高其英語綜合能力。
一 醫(y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后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查
1.英語課堂教學現(xiàn)狀
湖北醫(yī)藥學院是一所省屬醫(yī)學本科高等學校。從2008年開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至今,已經完全改變了原有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大學英語課程實行分級教學,學生通過分級測試進入不同級別的班級。視聽說課程實行三個級別小班教學,每學期68學時,其中面授課堂34學時,主要以訓練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為主,另有34課時的自主學習時間。除視聽說課程外,大一和大二學生還必須學學英語讀寫譯課程,每學期28~32課時。學院還為高年級學生開設多門公共英語選修課,如英語演講與口才、英語影視欣賞、實用英語寫作等。在視聽說課程課堂上,設置了一整套分級評估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形成性評價系統(tǒng)”,其中包括教師測評和同學互評,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納入期末評估體系;課堂外,為學生提供自主上機學習時間,每周不少于兩學時,讓學生利用網絡練習聽力和口語,并保存學習并記錄,也作為期末評估的參考。教師不再是單一的英語知識講授者,而是承擔類似于“導師”的角色。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完成各種交際場景的模擬再現(xiàn),開拓學生的思路,糾正學生的錯誤,評點學生的表現(xiàn),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熱情。讀寫譯課程課堂則是一個“主題講解”和“開放討論”的大講堂,教師如同一個講解者和啟發(fā)者,傳播權威的信息,提出討論的話題,匯聚眾人的才智,開拓學生的思維。課堂外的自主學習時間,教師更像是一個督促者,對學生的在線學習記錄定期核查并測評,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通過這種課內外的配合,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有效信息的輸入量大大增加,對信息的解讀能力也不斷提高,在思考中進步,最終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和效率。
2.自主學習中心使用現(xiàn)狀
湖北醫(yī)藥學院的英語語言學習中心已獲得省級教學示范中心稱號。中心設有10間自主學習室,每間配置40臺計算機;1間衛(wèi)星接收與媒體課件制作工作室;1間有獨立隔斷可容納45人的影視觀摩室;8間配有多媒體和電子白板設備的視聽討論教室和1間教師備課與學生輔導室。中心全部接入校園網、因特網,安裝有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先進的網絡管理軟件,可限制學生瀏覽校園網以外的其他網頁,能夠滿足大學英語和醫(yī)學英語的教學、自學、口試、錄音、備課、作業(yè)、管理多項功能。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心學習時間每學期不少于30學時,完成任課教師指定的學習任務后可自由上機學習。自主學習中心開放近三年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為例,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后,湖北醫(yī)藥學院學生年平均四六級通過率與改革前相比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最近兩年一直穩(wěn)定在85%左右,鑒于湖北醫(yī)藥學院的生源情況,這是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提高的有力證明。
3.教學改革后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有效性研究
我校目前采用的分級教學,教學模式為網絡環(huán)境下的互動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傳統(tǒng)課堂學習與網絡自主學習這兩種方式可以形成優(yōu)勢互補。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度,使優(yōu)化的組合服務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非常重要。課堂面授是一種信息由輸入到輸出的過程,學生常常是邊聽邊說,聽說結合。湖北醫(yī)藥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初衷是讓學生不再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讓醫(yī)學生認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價值。醫(yī)學生在工作后常常需要閱讀醫(yī)學文獻資料和學術論文,國外醫(yī)學發(fā)達,很多臨床最新的研究資料往往是英語原文,因此醫(yī)學生對英語能力的要求相對較高。雖然醫(yī)學生大三會學習醫(yī)學專業(yè)英語,但時間較短,課時也非常有限。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能力仍是由大一、大二學學英語階段打下的基礎決定的。改革的目的就是讓醫(yī)學生由考試型學習者轉變?yōu)閷嵱眯蛯W習者。通過口語課堂改革營造主動的英語交流社會情境,了解英語學習的實用性;通過網絡學習課堂的設置,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讀寫課堂的改革,讓學生有目的性地進行語言訓練。多管齊下,全方面多維度地開展英語學習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入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不僅如此,對考試系統(tǒng)我們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不再以一門試卷決定學生的大學英語成績。成績分為三個部分,包括課堂參與度和課堂表現(xiàn)測評、自主學習測評和期末卷面(含翻譯寫作)測評,實現(xiàn)以評代考,以評促學。
作為地方醫(yī)學院校,湖北醫(yī)藥學院生源地多為西北、西南偏遠地區(qū)。學生入校時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英語能力在同類高校中處于下游,多年來四六級通過率一直不高。學生在學習中挫折感嚴重,對英語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些問題一直深深地困擾著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們。我們不能通過簡單地增加學時的方式來迫使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學習英語,因為醫(yī)學生本就課業(yè)繁重,如果加重其學習負擔只會適得其反,讓其對英語更加厭惡。如何最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一直是教學改革探索的首要問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有策略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讓學生保留個性,鍛煉并掌握適合于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和技巧。當代素質教育的特點之一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限的課堂教學不可能傳授最全面的知識。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差別,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的具體情況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樹立英語學習的責任感,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課堂教學側重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滲透英語社會文化,而課外自主學習則如同異域旅行,讓學生自由遨游在英語的知識海洋中。只有通過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進而形成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體系,才能提高醫(yī)學院校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并最終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的。
二 醫(yī)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
1.營造開放積極的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
一名成功的教師要懂得用期待的心情與學生交流?,F(xiàn)行教材中大學英語教材內容極為豐富,加入了大量與學生關系密切的話題和課文,運用這些材料優(yōu)勢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在上課時自始至終能保持較高的激情和參與度,又能引起學生的反思,這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教育。學生在學語言的過程中,心理方面也得到很好的調適,學習的潛力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同時幫助學生樹立美好的社會價值觀念。在情感的相互感染中,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產生思想上的共鳴,不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能從思想上長遠地影響學生的認知和成長。這種雙邊的互動關系才能向良性的方向發(fā)展。
教學的實質是利用有效的語言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為學生主動使用語言進行交際提供便利,而不是向學生機械地傳授語言本身的規(guī)律。教學必須著重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法。通過探討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動地位,直接的效果就是能更好地利用英語語言學習中心的資源,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英語學習自信心;長遠來看也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完善教學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質量
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結構的高低和知識的掌握程度制約著教學的水平。教師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通過不斷學習教學法知識、教學監(jiān)控技巧等,來提高教學水平,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教師的職業(yè)是授業(yè)、解惑,在改革的形勢下,教師除了授業(yè)解惑外,還應具備更深的內涵,尊重、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一名出色的大學英語教師需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從嶄新的角度了解學生的學習背景,掌握學生的語言習得過程,注重和分析學生語言學習的方法。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才能夠不斷更新,教學形式才能夠得以逐步完善。
教學改革后,湖北醫(yī)藥學院外語課部組織教師對學生進行大規(guī)模的問卷調查,總結出該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和教師教學效果差異,修正原有的教學模式,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更多的學生成為“優(yōu)秀語言學習者”,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教師通過完善教學方法和技巧,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在科技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只有努力學習,加強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不斷更新知識、觀念,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優(yōu)秀的教師。
3.跟蹤調查,教學相長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活動,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后進行自覺的反思與修正,在理性的指導下提高教學能力。湖北醫(yī)藥學院外語課部課題組通過對長期的教學反饋調查,總結出該校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和教師教學效果差異,修正原有的教學模式,能提高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從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和認知加工能力與教學內容的相互關系等方面來分析教學背景和教學任務。各年級組教師們致力于團隊合作,集思廣益,不斷地探索最新的課堂教學角度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視聽說課堂教學中,同年級的教師常常根據(jù)教學單元內容共同確定課堂評估內容,讓學生分組完成如演講、講座、模擬對話、情景表演等多種作業(yè),再綜合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地溝通,調整自主學習任務,這樣學生能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交際活動,課外的自主學習也更有針對性。學生之間也加強了聯(lián)系,英語學習更有現(xiàn)實感。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也是教師引導的過程。教師鼓勵學生并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再反思教學的效果。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也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題,及時補足教學中的“短板”,改進教學訓練方法和技巧,給學生更多選擇,通過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和對學生反饋的分析,豐富和提升教師能力的同時,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與綜合學習素質也得到提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設計、構建多維與開放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通過建立互相尊重、信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來啟發(fā)誘導學生參與教學設計過程,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局面。在教學中,教師們甚至要探討更細化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策略的方法,如加強語言學習技巧的訓練,挖掘情感因素等,使學生的外語學習更加自發(fā)和愉快。只有在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的求知欲望才會更高,才會敢想、敢說、敢問,才能主動地去追求知識。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我校英語課部教師們試圖構建一個開放的教學系統(tǒng),強調交流與合作,使教師能夠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形式,表現(xiàn)出靈活性和藝術性;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成為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促進者。
三 結束語
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是否提高是衡量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大學英語改革后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外語學習者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策略,不斷探索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此過程中,醫(y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師起到了引導和解惑的作用,結合醫(yī)學本科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和學習需求,在實踐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和適合學生的培養(yǎng)模式是完全可行的。通過從學習目標、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方面對湖北醫(yī)藥學院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希望能全面理解醫(yī)學生的語言習得過程,最終探索出適合醫(yī)學本科生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模式。
參考文獻
[1]戴煒棟、王棟.一項有關英語專業(yè)學生語言學習觀念的調查分析[J].外語界,2002(5)
[2]譚曉瑛、魏立明.大學英語學習策略培訓研究[J].外語界,2002(6):19~26
[3]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蔡基剛.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1):21
[5]岳好平、施卓廷.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元認知實證研究[J].外語研究,2009(4):63~67
關鍵詞 知識結構輸入 英語教學 細化 具體化 系統(tǒng)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Knowledge Structure Input Research in English Teaching
SUN Y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1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rom 2001 to 2011 on the domestic foreign language knowledge of the core structure of the English journal articles, and other periodicals input on this topic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articles in the literature search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input current knowledge of English studies basic trends in basic and higher English education problems, concludes in English teaching, how to mak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detailed, specific and systematic is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Key words knowledge structure input; English teaching; detailed; specific; systematic
0 引言
人類的英語語言知識怎樣變?yōu)閷W生個體的英語知識,從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就是通過教學將英語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英語認知結構的問題。我們中國人學習英語就是要掌握另外一種完全區(qū)別于漢語的語言系統(tǒng),而判斷能否掌握這種語言的標志是能否具有對英語知識結構“內化”的能力。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曾提出,語言包括語言能力(competence)和語言運用(performance)兩大方面。語言能力是指操某種語言的人有把這種語言的語法“內化”的能力。它是關于某種語言的規(guī)則系統(tǒng),說話人可以根據(jù)該系統(tǒng)說出和理解無限多的句子,識別語法錯誤和歧義。語言運用則是指具體的語段,運用語言能力說出來的具體的話語,也就是個人在說話和寫作時對語言的實際運用?!皟然钡倪^程有兩個方面:語言學習(language learning)和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就英語而言,“學習”是指對英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篇章、修辭等各個層次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習得”是指在英語環(huán)境和英語交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英語的全過程。要真正學好英語、教好英語,首先應該深入理解這一系列概念。
1 英語知識結構的概述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強調:“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笨梢娭R結構在學科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學生懂得了知識結構,有助于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回憶。記憶規(guī)律表明,如果把所學的知識納入一個結構,就不容易忘記。相反,若僅強調各單項知識的記憶,時過境遷,很快就會忘記。所以布魯納指出:“高明的理論不僅是現(xiàn)在理解現(xiàn)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回憶那個現(xiàn)象的工具。”認知心理學認為,各種知識都是對于按一定的關系和一定的模式構成的事物結構的認識。因此,每門學科也就是與某一種“事物結構”相應的知識結構。而人們去掌握某門學科的知識時,總是要通過包括感知、理解、推理等一系列的認知的活動,在這個認知活動中,人們就會形成一定的認知模式,即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是存在于人體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英語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英語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英語認知結構的過程。英語的知識結構作為便于學生學習的內容,它以教學大綱、教科書即教材的形式出現(xiàn)。英語教材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按一定的順序編成的知識結構,它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確定無誤的科學性。我國英語教育的英語知識結構主要涉及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兩個大方面:語言知識方面又分為詞法和句法,詞法主要包括詞匯量、各種詞類的學習和構詞法;句法包括簡單句、并列句、復合句、虛擬語氣、主謂一致、倒裝、強調、省略等。語言運用則包括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四大方面。
2 英語知識結構輸入研究的基本趨勢
本文將2001年到2011年發(fā)表在國內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有關英語知識結構輸入的文章以及其他期刊上有關這一主題的代表性文章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比較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對英語知識結構輸入的專題研究非常有限,研究大都集中在教學內容、教學法、教材和大綱等領域。直到20世紀90年代,國內學者的研究方向才逐漸轉向關注外語教師在教學中所擁有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技能以及應該具備怎樣的專業(yè)素質,研究成果多是論述外語教學理論及外語教學技能或是對外語教師應該具有的知識和技能等專業(yè)素質的羅列。但是,并未對外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如何恰當?shù)剡M行知識結構輸入做出深入的研究。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已經越來越多的暴露出由于知識結構輸入不合理而造成的問題。
2.1 基礎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基礎教育(包括小學教育和中學教育)原有的課程標準已無法滿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目標,為解決這一難題,近幾年來,國家對現(xiàn)行教材的課程標準進行了全面改革,其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我國普通高等院校入學考試科目為3+X,英語是重點科目之一,教師和學生對英語學科都非常重視。然而,英語這門學科有其獨特性:零散的知識點特別多。這些零散的考點就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有的學生在單獨學習某個知識點的時候,能夠很好的掌握,但一旦把眾多的知識點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顯得很茫然,拿不定主意了。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雖然每日刻苦攻讀,勤于記憶,也確實記住了不少東西,但到了具體應用的時候,往往失去條理,身臨考場,常常不知所措,在答卷中出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錯誤?;A教育的英語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英語知識,盡管我國教育界一直倡導素質教育,但學生最終面對的還是高考。高考錄取是按照分數(shù)從高分到低分錄取,所以,分數(shù)決定學生的命運。如何系統(tǒng)地幫助學生掌握好所學的知識內容,是每一位英語老師都要認真面對的問題。學生能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將已獲得的零散的英語知識,通過分析、歸類、有機地串聯(lián)起來,從而加深理解、增強記憶,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同時,教師在此基礎上將知識的傳授轉化成能力的培養(yǎng),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收益。因此,知識結構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顯得尤其重要。一旦學生懂得了知識結構,就會有助于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回憶。如果把所學的知識納入一個結構,就不容易忘記了。相反,若僅強調各單項知識的記憶,時過境遷,很快就會忘記。重視知識結構的教學,學生便能學到完整的知識,教學效果相對來說就會好很多;反之,忽視知識結構的教學,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支離破碎,教學效果就差。
2.2 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2003年教育部頒布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大學生英語水平提出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隨后,全國180所高校從2004年2月啟動為期1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試點。從教育部對全國高校大學外語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思想相對滯后,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和陳舊,師資隊伍建設亟待加強,與中小學教學相對脫節(jié),應試教學傾向依然存在。這些問題的產生都與我國高校英語教師的素質有關。Shulman(2002:250)論述“高校的教師必須擁有勝任特征并展示在學科知識,教學知識和學科教學知識方面,學科知識指的是掌握概念和概念的主要結構,教學知識指的是指導、管理、評估和與學生交流的技能,學科教學知識指的是通過多種教學模式傳授學科知識以提高學生理解和幫助學生獲得成就的能力?!盉artels(2003:738)認為:“教師的學術知識包涵語言學知識、經驗知識、了解應用語言學知識和研究、統(tǒng)計學知識、懂二語習得理論、整合和運用知識能力、豐富個人知識庫能力。”國內學者林崇德、申繼亮等認為,一位能勝任教育教學的教師主要具備三方面的知識: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筆者通過對我國英語教學研究現(xiàn)狀及高校英語教師的素質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現(xiàn)今高校英語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構建學生多元化的專業(yè)知識結構,而高校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會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影響這學生知識結構的發(fā)展形成。因此需要高校英語教師首先必須構建合理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而高校英語教師在知識結構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問題:(1)學科知識結構尚不夠合理,跨學科知識結構不夠全面,很難進行對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2)教育理念陳舊,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對教育科學相關理論、教材教法及教育科研等諸多相關理論認識膚淺;(3)缺乏外語教學中本應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相關的知識。
3 對英語知識結構輸入研究未來的展望
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分析,我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如果只重視知識點攝取,而不注重對這些知識進行加工、整理、歸納、總結,使其細化、條理化、系統(tǒng)化,那么獲取的知識就會雜亂無章,這樣記憶的知識也是零散的、無條理的,不利于使用時的靈活提取。由此可見,對英語知識結構輸入的研究已成為現(xiàn)今我國外語教育界研究的重中之重。這一領域的研究還將向廣度和深度發(fā)展:如何合理的進行英語知識結構的輸入;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如何使知識結構更加細化、具體化和系統(tǒng)化以及教師應該如何提升個人的知識結構以適應迅速發(fā)展的社會和不斷發(fā)展的教育對于創(chuàng)新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需求將會成為該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這必將推動外語教學與研究的前進。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 鄧濤.新課程與教師素質發(fā)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4] 王文斌.學科滲透與語言學研究的創(chuàng)新意識[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4).
[5] 林崇德,申繼亮,辛濤.教師素質的構成及其培養(yǎng)途徑[J].中國教育學刊,1996(6).
[6] 辛濤,申繼亮,林崇德.從教師的知識結構看師范教育的改革[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9(6)
【關鍵詞】推理;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的能力是當代社會中一項最為基本的技能。我們接受外界的知識和信息,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閱讀文字材料,從中提取意義。休伊(Edmond)在《閱讀的心理學和教育學》中強調,閱讀就是獲取意義,而不是辨別字詞或短語。但是在現(xiàn)實中人們卻很難實現(xiàn)這種意義。有些學生經常抱怨:“我知道這篇文章的每一個單詞,每一句話,就是不懂它到底講什么,以致在考試中常常選擇錯誤的答案,為什么?”我想原因就在于這些學生理解的是字詞,即用法(usage),而不是應用(use)。
H.G.Widdowson在《語言教學交際法》一書中指出“就功能來看,我們可以將閱讀理解問題分為兩大類:用法指稱問題(usage reference questions)和應用推理問題(useinferencequestions)。前者需要讀者應用他已有的閱讀技能(skill)和語法知識,而后者要求讀者展示他的理解能力(ability),要求讀者從語境的角度推導出意義,將文章看成一個語篇整體而不只是詞句的堆積。下面借助Widdowson曾用過的事例進一步說明:
Pliny the elder in his highly unreliable Natural History gives directions for distinguishing a genuine diamond.It should be put,he says,on a blacksmith’s anvil and smitten with a heavy hammar as hard as possible:if it breaks it is not a true diamond.It is likely that a good many valuable stones were destroyed in this way because Pliny was muddling up hardness and toughness.Diamond is the hardest of all substances,but it is quite brittle,so that,even if one could get it cheaply in large pieces it would not be a very useful structural substance.
問題(1):Why were a good many valuable stones destroyed in that way?
問題(2):What is the writer doing?
問題(1)屬于典型的用法指稱問題,讀者只需瀏覽全文,尋找文中與問題意義相同的句子就可得到正確答案,無需從語篇意義理解全文;讀者甚至不需理解語句意義,只要準確判斷語句結構關系,弄懂詞語意義和句法意義即可。問題(2)屬于典型的使用推理意義,讀者僅僅理解字面意義是不夠的,他必須立足上下文,揣測作者的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 acts),也就是說,出題人的意圖在于測試讀者在語篇中應用語言的能力。要理解這類問題,讀者必須理解句與句之間是如何連貫,彼此銜接的,必須辨別指代詞的確切指稱以及連接詞的場境意義。因此問題(2)才是透徹理解全文的關鍵,也是導致很多讀者在閱讀中失敗的原因。
調查:為了證實上述判斷,我進行了以下試卷分析。我從兩個班抽取了三十個學生的期末考試試卷,這兩個班的學生都是理工科二年級學生,授課老師相同,使用的教材是《大學核心英語》第三冊。試卷由一個長期從事四、六級教學且經驗豐富的老師設計,全年級同時同卷考試,統(tǒng)一閱卷。具體內容如下:
Part Item Score Time
P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20% 20
P2 Reading comprehension 40% 35
P3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5% 15
P4 Close 10% 20
P5 Writing 15% 30
閱讀理解結果分析如下:
Item Total score M S.D
Total Reading score 40 25.9 5.76
Usage reference question 26 21.53 2.66
Use inference question 14 5.33 2.59
從上述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使用推理問題的平均得分非常低,說明學生易于回答可以直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的用法問題,而需要推理方能回答的問題卻一籌莫展,這種普遍現(xiàn)象反映學生理解能力的不足和閱讀水平的低下。
分析:用法和應用的區(qū)別就象索緒爾的語言和言語,也如同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和語言行為。語言能力指的是所有說本族語的人可以理解并且說出從來沒有聽過的句子的能力,這里所說的能力,指的是掌握構成某一語言所有話語的基礎的代碼能力。語言行為指的是這種語言能力的實際應用,即將語言使用者的具體語言知識付諸實踐。
通常情況下,語言行為既展示了語言使用者所掌握的語言用法知識,又體現(xiàn)了他的交際應用能力。閱讀理解過程就是讀者展示語言用法知識和交際應用能力的過程。意義并不是現(xiàn)成的,語言本身所固有的,而是我們推導挖掘出來的。許多文章,特別是那些優(yōu)秀的篇章,除了字面?zhèn)鬟f的信息外,還有非常豐富、更為重要的內涵,如果僅理解表層的字面意義而不涉及其他,那些“言外之義”和“字里行間”的意思就無法真正理解。因此,閱讀時就需要吸?。╝ssimilation)與辨別(discrimilation)并舉,正確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圖。
人們常常認為閱讀理解的過程是吸取的過程,吸取字面意義、句法意義、言外之意,進而領會作者的意圖。其實這只是實現(xiàn)理解的部分功能。正如Widdowson所說:閱讀是一個吸取與辨別的過程(a matter of discrimination as well as assimilation)。閱讀中,我們在吸取信息的同時,也應辨別文章的重要內容,并弄清楚解釋說明作用。正是依靠這種識別能力,使得我們可以透徹理解全文。仍以上面的段落為例來說明識別能力的重要性。仍然問兩個問題:(1)這段文章講的是什么?(2)作者的意圖是什么?問題(1)的答案可能是:這篇文章有關Pliny以及他的試驗:如何判斷一塊石頭是否是鉆石?從前兩句來看,這個答案無疑是對的,但第三句話鋒一轉,接下來闡述的是鉆石的屬性。實際上第一、二句只是一個引言,起一個鋪墊作用,真正主題落在后半部,有關鉆石的硬度和韌性,以及結構用途。
同樣,我們可以認為句一和句二是Pliny的敘述,句三是這個敘述的評論,那么問題二的答案可能就是作者旨在闡述和評論Pliny的發(fā)現(xiàn)。但是,就象我前面提到的一樣,從語篇整體來看,句一、句二是引言,句三承上啟下,這樣一分析就很清楚,作者意在區(qū)分鉆石的硬度和韌性,解釋其結構用途,前面的敘述和評論只是為這種交際用途服務。因此,這段文章的綱要也只能是:The author explains why diamonds are not useful structural material by pointing out that although they are hard they are not tough.這也是我們閱讀此文所要吸取的信息,而這些信息的吸取取決于語句關系的正確判斷與推理。
讀者和課文不是一種靜態(tài)的物體,而是產生閱讀理解的動態(tài)潛力。讀者不是單純、被動地追求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而是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去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義。學生能作到這一點,在閱讀中不僅能成功地吸取信息,而且能排除干擾,達到于作者一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H.G Widdowson,1996,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胡壯麟,劉潤清.語言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8.
一、引言
網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為自主性學習開辟了新的天地,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傾向于將網絡環(huán)境與自主性學習相結合。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網絡的運用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主宰的地位,轉而將學習者置于學習的中心,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學習方式,調整學習策略。但同時,網絡也使對外漢語教學變得更加復雜,難以控制,自主學習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因此,我們需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
網絡孔子學院是由國家漢辦和孔子學院總部主辦的漢語教育類綜合網站,在師資、教學資源、資金、吸引學員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具有權威性。據(jù)“國家漢辦暨孔子學院2010年度報告”統(tǒng)計,其網絡注冊用戶已達10萬人。而Chinesepod網是全球范圍內大型的漢語學習網站,是iTunes播客中人氣最高的語言教學產品,訂閱量達到數(shù)百萬,注冊用戶數(shù)量超過80萬人,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選取網絡孔子學院和Chinesepod網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自主性學習視角下的在線對外漢語教學。
有意識地對自我學習狀況進行評估能夠提高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批判性反思與評估也有助于學習者成為有目的、有目標的自主學習者(肖武云,2011)。因此,對在線測試的研究是提升自主性學習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此外,學習資源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張林衡,2014)。虛擬社區(qū)可以為學習者提供各類學習資源,提倡教師與學習者共同參與,對資源做出一個有效性的評價,為其它學習成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張林衡,2014)。同時,虛擬社區(qū)與傳統(tǒng)學習相比,存在著一個很大的不足之處,是缺乏情感交流(毛波、尤雯雯,2006)。情感交流可以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明確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反之,則會削弱學習意志,降低學習興趣,不利于自主性學習??梢?,在線測試和虛擬社區(qū)是網站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本文擬對國內具有代表性的兩個漢語學習網站中在線測試及虛擬社區(qū)建設進行調查。
經過大量的文獻閱讀,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將自主性學習與在線對外漢語教學相結合的研究還很少,存在較大的補充空間。另外,網站需要取長補短,不斷優(yōu)化建設。因此,本文通過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概括出兩所網站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為網站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二、自主性學習研究概況
“自主性學習”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能夠就有關學習各方面的問題進行決策,包括確定學習目標、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和技巧以及評估學習效果等(Holec,1981)。Benson(1997)認為,語言學習的自主性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行為和技能;第二,自主學習是一種指導自己學習的內在的心理功能;第三,自主學習是一種對自己學習內容的控制。由此可見,自主性的學習者面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目標是積極的,他們主動地接受知識并且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尋求知識。
調查發(fā)現(xiàn),國內對自主性學習的研究雖多,但主要還是集中于幾個方面的探討:(1)影響自主性學習的因素,包括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文化因素及個人心理行為等(徐錦芬、占小海,2004;吳曉尉,2013);(2)如何培養(yǎng)自主性學習能力,分別為:通過協(xié)作學習促進學習者自主、通過策略訓練培養(yǎng)能力、通過網絡多媒體輔助自主性學習以及確立“學習者中心”促進自主(肖飛,2002;郭繼榮、戴煒棟,2011);(3)對學習策略及策略訓練的研究,主要是以元認知策略訓練為主的一些實證研究,探討策略訓練與提高自主性學習能力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外語教學中融入元認知策略培訓,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成績(石進芳,2010;肖武云等,2011;王軻,2006);(4)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性學習研究,將網絡環(huán)境的特殊性與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提高相結合,其中不乏將網絡自主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課堂相對比的研究,證明網絡多媒體的應用確實能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學習能力(王建梅,2006;傅玲芳、楊堅定,2007)。
目前將自主性學習、對外漢語教學、網絡三者相聯(lián)系起來的研究還很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闡述了網絡輔助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關系、教師在其中的作用(連吉娥,2014)以及探討高校對外漢語網絡自主學習平臺的構建(戴、張曦,2015)。事實上,由于時間、空間等因素的限制,網絡學習成為許多人學習漢語的唯一途徑,這時完善網站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學習網站的涌入也從側面說明了這一點,這些網站總體質量上良莠不齊,建設非常成功的只占少數(shù)。另外,國內從自主性學習角度出發(fā)探討對外漢語網站建設的研究也不夠充分。因此,本文將針對網絡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在網站建設方面提出要求,提高學習者的自主性。
三、研究設計
諸多對外漢語教學網站中存在官辦和民營的區(qū)別,不同辦學性質的網站在自主性學習的側重方面是有差異的。同時,以網絡孔子學院為代表的官方漢語教學機構與以Chinesepod為代表的民營教學機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在線對外漢語的總體發(fā)展情況。因此,本文從自主性學習角度出發(fā),將兩所網站的在線測試以及虛擬社區(qū)建設作出對比,我們擬探討導致這兩個網站差異的根本原因,并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
網絡孔子學院()的“在線測試”板塊提供新漢語水平考試(HSK)、口語考試(HSK)、新中小學生漢語考試(YCT)和商務漢語考試(YCT),由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頒發(fā)成績報告。據(jù)網絡孔子學院統(tǒng)計,其論壇會員目前有121793人,“論壇”開設“找語伴”、“教材資料”、“溝通答疑”、“中國文化”、“快樂漢語”五大板塊。
Chinesepod()的“等級測試”根據(jù)學習者漢語水平劃分五個等級,分別為:入門、初級、中級、中高級、高級。另外,也有搭配課堂的“課后練習”版塊。虛擬社區(qū)作為網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處可見針對時下熱門話題的激烈討論。Chinesepod網站在對外漢語市場中占有率高、影響力大,受到眾多漢語學習者的熱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營對外漢語教學網站發(fā)展的最新趨勢。因此,本文選用Chinesepod與官方漢語教學網站――網絡孔子學院進行對比。
(二)研究方法
本文由兩方面展開,第一部分是在線測試對比。本文將在線測試中題庫的五個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兩者的題庫建設能否滿足自主性學習對自我評價與反饋的要求。第二部分是虛擬社區(qū)建設情況對比。我們按照時間先后對兩所網站論壇的前200個話題進行排序、整理,并歸納為學業(yè)問題討論與非學業(yè)問題討論兩大方面。學業(yè)問題討論情況代表的是學生在社區(qū)獲得每一類型學習資源的便利程度,學生的積極性和教師的參與度。非學業(yè)問題比較旨在分析兩個網站的論壇建設能否滿足學生在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的情感交流需求。這兩個方面的比較都是以提高自主性學習能力為目標,考察漢語教學網站的在線測試和虛擬社區(qū)建設情況。
四、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在線測試對比
從測試類型來看,Chinesepod比網絡孔子學院更豐富。Chinesepod“課后練習”版塊是緊跟當堂課學習內容的練習,學習者通常會根據(jù)當前所學內容進行自我測試,成績測試部分的內容如果緊跟教材就能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從總題量上來看,Chinesepod“課后練習”這一特殊測試形式題量最大。除此之外,Chinesepod在其他測試類型的題量上也略優(yōu)于網絡孔子學院。由于每套試題的難度不一,學習者只能根據(jù)自身漢語學習情況選擇試卷,因此造成具體到每一級別的試題不足。以網絡孔子學院“模擬測試”為例,初學者進行自我測試,有“HSK模擬測試(一級)完整版”以及“HSK練習(一級)精簡版”兩套試題可供選擇,共50題,具體到“聽力”和“閱讀”的自我訓練只有各25題,這樣的題量訓練顯然是不夠的,不利于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提升。反觀Chinesepod“等級測試”版塊,其作用與網絡孔子學院的“模擬測試”類似,均為學習者的階段性自測練習。同樣以初學者為例,Chinesepod可自主選擇較長練習、中等練習以及較少練習三類,共140題。雖然題量多于網絡孔子學院,但供學習者選擇的余地仍較少,達不到自我測試的要求,同樣不利于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提升。
從兩個網站的自我測評和水平測試版塊來看,版塊作用雖然相同,但網絡孔子學院以過關的形式對學習者進行測試,達到一定的正確率后才可進入下一階段測試。而Chinesepod沒有根據(jù)難度分類,只有題量大小之分,一般來說,題量較小的試卷試題難度也相對簡單,反之亦然。因此,網絡孔子學院等級分類更加清晰、明確。
從測試類型的難度分類情況來看,網絡孔子學院的測試目的性更明顯,是針對HSK/YCT等考試的。網絡孔子學院的官辦性質使得其片面注重對HSK等官方考試的訓練而忽視了非應試性學員的自我檢測需求。Chinesepod則按學習者水平進行分級并且做到了與授課等級相對應,學習者當前學習課程等級與測試等級相對應,快捷方便。
題型是兩個網站的通病,都過于單一且多媒體的融入太少,沒有實質性作用。網絡區(qū)別于現(xiàn)實課堂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它可以在枯燥的學習中融入生動的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習者興趣,從而提升學習者積極性。因此,兩個網站不僅需要在多媒體方面進行優(yōu)勢互補,更重要的是它們都需要對題型作進一步豐富。
(二)虛擬社區(qū)對比
1.學業(yè)交流情況
表2 學業(yè)交流情況對照表
字句語法及發(fā)音等基礎知識 學習語伴 HSK/YCT等資格考試
對比網站 網絡孔子學院 Chinesepod 網絡孔子學院 Chinesepod 網絡孔子學院 Chinesepod
話題發(fā)起人總數(shù) 36 84 33 13 37 4
總評論量 54 305 7 52 27 31
評論構成成分(%) 學生間交流、解答 61.1% 69.8% 71.4% 61.5% 40.8% 100%
網站老師解答 33.3% 28.1% 0 38.5% 29.6% 0
與話題無關評論 5.6% 2.1% 28.6% 0 29.6% 0
從對字、句、語法、發(fā)音等基礎知識的討論情況來看,首先,Chinesepod論壇學生對基礎知識問題的互動熱情較高。另外,論壇內學生間的交流、解答分別占到61.1%和69.8%,老師解答分別占到33.3%和28.1%,這表明兩所網站都以學生交流為主,老師答疑為輔。既滿足學生充分思考的過程也保證答案的精準性,特別是針對基礎知識的討論,老師及時、正確的指導能夠避免錯誤答案的傳播,有利于促進自主性學習能力的提升。
從學習語伴上來看,網絡孔子學院有33人發(fā)起,多于Chinesepod。但是前者僅7人評論,后者卻有52人評論,這表明網絡孔子學院語伴的需求大,但回應者少。另外,網絡孔子學院的無關言論占到28.6%,與Chinesepod的零無關評論形成鮮明對比。經過調查分析,我們認為辦學性質的不同是造成差異的根本原因。網絡孔子學院是官辦的非營利性機構,對全世界的漢語學習者免費開放,同時吸引了國內外語學習者對學習語伴的需求,其中不乏漢語為母語的一些網友。經調查,學習語伴的33名話題發(fā)起人中,漢語學習者僅占到6.7%,中國人占到93.3%。也就是說,網絡孔子學院的“學習語伴”版塊主要是中國人尋找外國語伴。與此同時,Chinesepod作為營利性的民營機構,學生必須購買會員才能加入論壇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進入論壇的門檻。在調查的13個Chinesepod學習語伴發(fā)起人中,漢語學習者達到100%,說明Chinesepod主要是中文學習者之間尋找語伴。
參考文獻:
[1]Benson,P.&P.Voller.Introduction: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In P.Benson & P.Voller (eds.).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pp.1-12)[C].London:Longman,1997.
[2]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張林衡.虛擬學習社區(qū)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4.
[4]毛波,尤雯雯.虛擬社區(qū)成員分類模型[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S1).
[5]傅玲芳,楊堅定.基于網絡多媒體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10).
[6]徐錦芬,占小海.國內外“學習者自主”研究述評[J].外語界,2004,(04).
[7]吳曉尉.網絡環(huán)境下影響自主性學習效果的因素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3,(09)
[8]肖飛.學習自主性及如何培養(yǎng)語言學習自主性[J].外語界,2002,(06).
[9]郭繼榮,戴煒棟.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1,(06).
[10]石進芳.網絡環(huán)境下理工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一項基于元認知策略訓練的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2010,(02).
[11]肖武云,王曉萍,曹群英.培訓元認知策略 提高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成績――實證研究[J].外語學刊,2011,(02).
[12]王軻.網絡環(huán)境下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13]王建梅.學習自主性――計算機網絡輔助外語教學成敗之關鍵[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6,(06).
[14]連吉娥.新疆高校預科漢語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探究[J].語言與翻譯,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