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外語教學中語言體系要素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語教學中語言體系要素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外語教學中語言體系要素探究

摘要:在外語教學中呈現(xiàn)的情景例句主要有三類:課堂學習范疇、校外真實的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闡述的知識。文章討論了情景例句的呈現(xiàn)形式主要為隱性教學模式和顯性教學模式,中國的外語教學更重視顯性教學,其語法教學是外語教學的重點,要教給學生語法結構的形態(tài)和模式。介紹語言點的一般模式主要是導入、啟動、釋義、練習和即刻運用。學生可以用習得的語言知識點來自己造句,從而產(chǎn)生自己的有效語言輸出。

關鍵詞:外語教學;語言體系;呈現(xiàn);模式;要素

在外語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言所指代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語言要素的使用方法。要教給學生說母語的人是如何運用這門外語的,語言是如何在母語情景語境中呈現(xiàn)的。這種語境既要說明語言各要素的意義,又要呈現(xiàn)它們的用法。好的情景例句不但可以讓學生記住更多老師講解的例句,而且學生可以用習得的知識來自己造句,產(chǎn)生自己的語言輸出。

一、情景例句的呈現(xiàn)類型

在外語教學中呈現(xiàn)的情景例句主要有三類:課堂學習范疇、校外真實的環(huán)境和系統(tǒng)闡述的知識。情景例句使用最多的例子還是來源于學生自己熟悉的生活,比如教室或?qū)W校這些周邊環(huán)境。但是學生的生活并不拘泥于這些地方,可以利用的情景例句可以更多,可以擴大到家庭、朋友圈、生活經(jīng)歷這些范疇。外面的世界可以給外語學習提供很多的情景例句,比如可以運用無窮無盡的各種故事作為例句來講解各種時態(tài)。來自學生自己沉浸其中的生活場景的例句有更大的可懂性。[1]這些情景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被模仿出來的,很多教外語的老師都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擅長編造例句,當然真實發(fā)生的故事也經(jīng)常被老師用來做情景例句。普遍認為來源于真實生活的情景例句更好,但是真實的語料可能比較復雜并且難以理解,所以可以通過模擬、改造來源于真實生活的真實例句來避免這些缺憾。比如在教“除非……才……,否則……?!边@個語言點時,前者是順承,滿足條件,得到相應結果,否則是轉(zhuǎn)折。老師可以舉這樣來自生活的例句:“除非你考上好大學,我才會給你買吉他。否則我不會給你買?!痹诎幢?選擇情景例句的時候,教師在選擇舉例的時候,應該考慮所選例句的正確性以及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很多時候,教師應當反思,為了創(chuàng)造情景而編造的故事是否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選用難度適中、情境完整、場合鮮明、語言標準的情景例句。比如說在教“檢查”這個生詞的時候,漢語老師舉這樣的例子:“媽媽給孩子檢查作業(yè)”。缺乏這種顯性文化支撐的留學生并不能理解這個句子的含義,他們會想:什么是檢查作業(yè)?如果教師在舉這個情景例句的時候,能把情境交代完整,接著說:“把作業(yè)拿來媽媽看一下,寫完了沒有?寫得對不對?有沒有錯的地方?”這些內(nèi)容鮮明準確的情景例句可以更明白地交代“檢查作業(yè)”的語義與用法。值得指出的是語言知識點雖然可以在一個例子的上下文中呈現(xiàn)出來,可是為了準確的重現(xiàn)或立即的運用,例句也可以進行變換。

二、情景例句的呈現(xiàn)形式

在授課過程中,老師會講解語法術語來解釋語法條例,這就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首先學生會覺得本來學習語法就比較抽象,再加上那么難的語法術語要理解,學生會覺得語法學習太難了。其次,這種講解對于只說一種單一語言的初級學習水平的同學來說,老師可以用他們的母語來講解目的語的語法。在多語種母語學生組成的班級里面,老師除了目的語之外,很難使用其他語法來解釋所講授語言的語法知識。有效并能減少學生畏懼之心的語法呈現(xiàn)方式是讓學生沉浸在目的語言中,教師努力用多種方式呈現(xiàn)語法形式。對于高階學生來說,教師用目的語來解釋語法知識可以讓他們的語言水平獲益,但是低階水平的學生必須用更簡便易懂的方式來引介語法知識。這種方法就是隱性教學(ImplicitInstruction)[2],即學生在一定情境中自己體會和主動學習。和傳統(tǒng)的高階學生用目的語來解釋語法規(guī)則不同,低階隱性階段教師不介紹語法術語,也不講解語法規(guī)則原理,利用學生主動學習來發(fā)現(xiàn)語法的奧秘和自我習得語法的規(guī)則。近些年新產(chǎn)生的教學法如全身反應法、基于內(nèi)容的教學法、交際教學法、任務教學法、基于使用的教學法都屬于隱性教學的范疇。[3]隱性教學法提倡學生主動來習得語言規(guī)則。中國外語教學重視老師講解語法規(guī)則,一般老師喜歡詳細講解語法結構和語法知識,也就是重顯性教學,輕隱性教學。比如對一些復雜的規(guī)則,用線性序列來表述,例如:“把”字句:主語———“把”———賓語———動詞———其他成分。或者用公式來表達,例如:“把”字句:S+把+O1+V+O2+其他成分(我把鑰匙忘在家里了。)這種講解都屬于顯性教學的范疇。西方外語老師多提倡隱性教學[4],外語老師往講臺邊一坐,可樂罐一打開:“來,我們用目的語來聊一聊吧?!焙椭袊鴳T常的顯性語法教學正相反,西方重隱性教學,輕顯性教學。通常,語法規(guī)則的表述可以用圖表或公式來表示。比如,在漢語教學中常見的句型“程度補語句”可以用表2的結構公式來表述。教師把語法結構列出來,幫助學生模仿練習新的語言點。學生先理解老師講解的語言點,然后根據(jù)老師給出的公式和例句自己造句,通過這樣先輸入后產(chǎn)出的機械性練習,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這個語法知識點。[5]這種機械性練習,可以幫助學生通過替換練習反復訓練語言點結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習得語法點的知識體系。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練習使用剛學過的語言點,越用越熟練,從而達到內(nèi)化于心,量變產(chǎn)生質(zhì)變,可以做到熟練習得。英語教學中同樣可以使用這種替換練習教學法。比如說在教語法結構“Wouldyouliketo+動詞”這個語言點的時候,后面的這個動詞可以反復替換練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造出無限句子,比如,Wouldyouliketogotothezoo/lendmeahand/playbaskedball?再比如教學生“我非常喜歡———”這個句式的時候,可以教給學生這個句式結構“Ilike———verymuch”或者也可以說“Ireallylike———”。例如:Ilikethisnewhat/room/shirtverymuch.OrIreallylikethisnewhat/room/shirt.呈現(xiàn)情景例句的方式有很多種,沒有哪一種方式是萬能的。像上面舉例說明的分解替換模式,就不適用于有的情景例句的呈現(xiàn)。比如,It’sgettingonmynerves./Thesoundwasmaddening./Thenewsupsether./Thatgirlreallybugsme./Hegotmebentoutofshape.這些表達方法表達的意思都是“真讓人心煩”,但是就不適用前面介紹過的替換練習教學法。

三、介紹語言點的一般模式

通常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語法的一般常規(guī)模式來講解語言點。這種一般常規(guī)模式通常由五個部分組成:導入、啟動、釋義、練習和即刻運用。導入是將新的語言點通過情景例句引入的過程,學生接觸新的重要概念,了解關于上下文語境的信息,學生要理解語境,理解新語言點的含義和用法,這些信息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說外國學生在漢語課上學習《濫竽充數(shù)》,老師可以復習前面學過的課文里出現(xiàn)的若干成語如戀戀不舍、素不相識、喜新厭舊等,復習含有這些成語的情景例句,總結出成語的概念,導入本課的成語“濫竽充數(shù)”。教外國人的漢語課如此導入,同理,教中國人的英語課也是如此。老師也可以先引介幾個常用英語成語: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Whitenight(不眠之夜)、sparenoeffort(不遺余力)、Harmonybringswealth(和氣生財),引介出英語里的俗語和慣用語的知識,通過這些成語導入到本課的新內(nèi)容。在啟動階段,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正在教的知識點。[6]如果學生已經(jīng)學會了,再教授已掌握的內(nèi)容學生就會覺得無聊也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來判斷下面要進入的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還沒有掌握新知識點,教師就要啟動下面的釋義環(huán)節(jié)。如果學生還有輕微的錯誤但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新語言點,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跳過釋義環(huán)節(jié)直接進入下一環(huán)的練習階段,通過練習來糾正那些細微的錯誤。比如sold,在美國電視劇《瑞克和莫蒂》里,瑞克說:“Allright,Goddamn,sold!”sold是什么意思呢?教師就可以跳過“賣”的釋義進入到下一項難一些的講解:這里的sold是I’msold,表示“我被說服了”“我同意你的說法”,“你說的對!”的意思。再比如瑞克說:“Well,glasshalf-full!”這句話對學生來說很難理解,教師就要引領學生進入釋義環(huán)節(jié),講講glasshalf-full和glasshalf-empty:如果一杯水還剩下半杯水,你會說是“半滿的”還是“半空的”?前者表示樂觀,后者是悲觀。然后引領學生對對“glasshalf-full!”進行釋義,在這里它單獨成句,表示“要樂觀起來!”的意思。“啟動”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判斷學生對新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據(jù)此判斷應該進入下面的哪個環(huán)節(jié),往往感受到能學習到新知識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釋義有很多種方法,教師要講解新語言點的規(guī)則、構成、用法,要布置學生做相關的練習。比如鐘南山院士曾呼吁聚餐時盡量用公筷,“公筷”英語怎么說?是不是publicchopsticks?老外認為幫人夾菜是一種“服務”,所以用serving(為……服務)這個詞,“公筷”可以說是“servingchopsticks”。還可以進一步舉個例子:Whendiningoutside,weshoulduseservingchopsticks.學生學會公筷的意思和用法之后,還可以進一步補充“一次性筷子”的說法“disposablechopsticks”。練習階段是對新學語言點知識的正確重現(xiàn)。這個階段對準確性的重視和要求要超過意思的理解和應用。[7]教師要更關注學生對新語言點的掌握是否準確,語法用得對不對,發(fā)音讀得準不準。例如,漢語教師給學生講解語言點“不但不/沒———,反而———”的時候,可以給出圖1的結構公式。學生依此結構公式造句:“他吃了藥不但沒好,反而死了”。這個句子從準確度上來說沒有問題,只是中國人在真實語境中不會這么表達,但是學生理解了這個語法點,也達到了教師教學的目的,在初級階段,教師對此類問題可以不必立即進行糾錯。再比如學習表示進行的“動詞+著”的時候,學生做練習時用新學的語言點“著”造句的時候,一位同學說:“你坐著呢?”另一位同學回答說:“我坐著呢。”這個練習說明學生掌握了新語言點的意思,語法知識是正確的,但是沒掌握其用法。從語用上來講,這樣的問答毫無實用交際性價值,中國人從來不會說這樣沒有交際信息量的對話,連沒話找話都不會這樣說。但是在外語學習階段,從語法學習的角度來說,應該肯定這樣的表達。有的時候不一定非得把語言點講解得多有趣,設計一些有意思、有針對性的練習,學生愿意練,練多了,也就記住了。老師講得再生動,最后也須通過學生操練才記得住。語言點掌握了之后,就進入了即刻運用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會拋開老師講的課本上的例子,嘗試用他們新學會的語法句型來造句,來交際。這時也是檢驗學生是否已經(jīng)掌握了新學知識點的意思、用法、結構的好時機,如果檢驗成功了,學生會對自己的語言學習充滿信心。比如老師說“accept/receive”的意思分別是接受和收到,在造句的時候,會經(jīng)常用錯,就像是like和love的區(qū)別,我喜歡他不代表我愛他。”學生造句,假如一個人向你送玫瑰花,你說accept,那就代表你答應了他的表白,如果你說receive,意思就是你拒絕了他。這樣的即刻運用代表了學生掌握了新學的知識點。圖2就是語言點引介的一般模式。在導入和啟動階段,如果學生對語言點掌握情況良好,教師掌握情況之后就可以靈活調(diào)整直接進入即刻運用階段。比如老師強調(diào)“桔子”不是“orange”,在英語中,orange的意思是橙子。桔子的正確英文表達有兩個:(1)mandarin[mndrin],(2)tangerine[tndri:n]。學生就會造句:“Pleasegivemeacupoforangejuice。”這表明學生知道“orangejuice”是橙汁的意思,這個練習學生已經(jīng)進入了即刻運用階段。

四、結語

中國學生的英語能做到辭藻華麗是很少有的,句子也常常比美國學生短,關鍵是邏輯性和結構的問題。讀寫能力是所有教育的基礎,也是最難的一種抽象的批判性思維。它不僅與博雅教育的哲學內(nèi)涵相呼應,從現(xiàn)實角度來看,導入、啟動、釋義、練習和即刻運用也的確是眾多綜合課程的主要授課形式。這種流線式的教學過程一氣呵成,學習方法特別適合初級語言學習階段。

作者:吳海燕 單位: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