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初中生生物教學論文(7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生生物教學論文(7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初中生生物教學論文(7篇)

第一篇:低碳生活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

一、在課堂中引入新聞及熱點事件

在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匾胄侣劶盁狳c事件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自然地將“低碳理念”傳遞給學生。初中生物課本中也有大量內(nèi)容涉及到了環(huán)境的破壞,教學參考書后面的有關生存與環(huán)境、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酸雨的危害等視頻資源非常好,在課堂上應當給學生一一播放,生動的畫面能直接地說明“低碳環(huán)?!钡谋匾?,同時也可以在課外搜集其他環(huán)境污染的資料證據(jù)。

二、引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和社會組織的各項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還可以讓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適時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可以在每年的藝術節(jié)開展以“低碳生活”為主題的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通過繪畫、小品、課本劇、廢物的再利用等藝術表演形式來體現(xiàn)節(jié)能減排的綠色生活。又如,組織學生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利用學生偶像的號召力,傳遞低碳綠色生活理念;鼓勵學生在節(jié)假日爭做城市環(huán)保志愿者,積極參加清明植樹等。除此之外,在平時的生活中,還要引導學生體驗“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從“節(jié)約一度電、一張紙、一滴水、少喝一瓶飲料、少用一個塑料袋”做起,通過“我與自然有緣日志”、“認養(yǎng)一棵樹、栽培一種花”、“我的低碳生活”等體驗與創(chuàng)意活動,讓學生把自然、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和簡潔、節(jié)能、文明的綠色生活理念帶回家。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低碳生活習慣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爭做一個推廣“低碳生活”的人。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循序漸進地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上學盡量步行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離開房間隨手關燈;垃圾分類堆放,注意及時回收;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家具、澆花等;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柜中的異味;用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又能幫助改善睡眠。總之,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他們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保護我們唯一的家園。

作者:郭愛琴 單位:涇川縣第二中學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學生命教育研究

一、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1.轉變學生觀念,引導學生熱愛生命、敬畏生命

初中階段是人生存發(fā)展的懵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對生命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由于還沒有真正的見證過生老病死,所以對生命還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與自身進行對比觀察,使其發(fā)現(xiàn)生命構造的神奇,從而熱愛生命、敬畏生命。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觀察人體幾種常見的組織”一課中就對人體結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在講解這節(jié)課程的知識時,教師應將生物知識與學生自身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生命問題進行探索和討論,從而在知識教學中達到轉變學生觀念,使學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目的。

2.挖掘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命理念

我國新時期的課程改革在對生物教材的改革上充分表現(xiàn)了對生命教育理念的重視,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處處彰顯了生命的奇跡,從側面引導了學生對生命教育課堂實踐的探索。在課改后的人教版生物教材中,許多生物學常識都是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在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選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下冊“傳染病及其預防”一課中就對艾滋病進行了講解,說明了艾滋病的發(fā)展現(xiàn)狀、傳播途徑和治療困難等,一方面警告學生要自尊自愛,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

3.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中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影響著中學生人格的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一般是人們對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的基本看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生物學教程賦予了它們相對豐富的內(nèi)涵。在生物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可以將生物教學帶出課堂,對大自然進行真實的講解,使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例如,對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進行講解時,可以展開課外教學,讓學生真正觀察大自然中的動物,并了解它們對大自然的作用,使學生深刻地意識到不是只有好的動物才是大自然的功臣,像是害蟲等生物在大自然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階段是接受思想教育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天真、懵懂,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其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思想系統(tǒng),所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可對初中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使初中生能夠真正的敬畏自然、熱愛生命。

作者:蔣圣勇 單位:廣西賀州市八步區(qū)桂嶺鎮(zhèn)第三初級中學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學以生成促高效

一、隨機應變,優(yōu)化生成

課堂教學是一個多邊互動的動態(tài)過程,我們可以概括性預設大概的流程,但是無法準確預設全部知識細節(jié)和學生認知導向。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擺脫照搬機械理論說教的桎梏,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識,結合實際情況調(diào)整預設內(nèi)容,及時抓住生成的時機和資源,轉化為有利的教學資源。比如,我們在設計“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氣體”實驗方案時,有位學生提出“拿一個小塞子直接將漏斗頸口塞住”的意見。這樣的節(jié)外生枝,顯然在我們預設之外,但是我們不能粗暴地指責學生,要先肯定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態(tài)度,然后再和大家一起分析該建議的不足之處:“漏斗頸口比較小,手工操作帶火星的木條會很難準確伸入;漏斗頸短且細,收集的氣體量可能太少……”完成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課堂教學得到了升華并求得生成的深刻性,也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提升。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做出相應的變動?!闭n堂教學中互動與生成無處不在,我們應該正視課堂中的師生互動,要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知識探索和互動中,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梢哉f,生成性教育資源無處不在,面對課堂上的生成因素,作為教師需要有一雙慧眼,及時捕捉偶發(fā)的教育契機和智慧火花,采取進一步教育性行動進行推進,使生成教育資源得到優(yōu)化和升華。

二、鼓勵質(zhì)疑,再次生成

古人云:學貴有疑。質(zhì)疑是深入探索的驅動力,是精彩生成的法門。課堂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能害怕學生的質(zhì)疑和提問,他們往往能以全新的視覺解釋和探究問題,從而得出耳目一新的成果。所以,有時為了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讓知識再次生成,我們還要能夠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結構之間的矛盾揭示出來,通過挑起“認知沖突”,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再次生成中。如“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實驗”教學中,有位學生提出這樣的改進:

(1)取兩片天竺葵的葉片,一片遮光,另一片不遮光;

(2)取兩盆天竺葵,一盆遮光,另一盆不遮光。此時,我們就應該抓住學生的質(zhì)疑引導二次生成教學資源,我們可以給學生展示“蘿卜”的照片,然后提問“:蘿卜的根中有機物從哪里來?”啟發(fā)學生認知:有機物合成后會運輸?shù)街参锏钠渌鞴伲唤炭茣峁┑膶嶒灧桨复嬖诘牟缓侠淼胤?。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到:這三種方案都可行,但更為恰當?shù)氖牵骸叭膳杼祗每慌枵诠?,另一盆不遮光。”此外,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在課后分別用三種方案進行實驗,為更恰當?shù)膶嶒灧桨柑峁┳钣欣淖C據(jù)。既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能滿足部分學生的探究欲望。這樣設置讓學生在質(zhì)疑問題的驅動下,層層深入,從生成到再生成,形成良好的課堂資源循環(huán),從而促進學生完善和健全知識理解,深入技能運用層面的發(fā)展。

三、結語

總之,課堂是師生雙邊互動生成的過程。教學實際中,要想讓學生在層層遞進的生成過程中獲得發(fā)展,我們就必須立足以生為本的課改理念,時時關注學生的反饋情況,然后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因勢利導,最終完善認知和生成。只有這樣,生物課堂才能真正實現(xiàn)生成性和開放性的有機統(tǒng)一,以靈動的課堂生成有形的精彩。

作者:龍愛華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第二中學

第四篇:初中生物教學少教多學研究

1.分析準備,全面細化課前設計

“少教多學”模式運用的過程中要求結合“少教多學”理念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全面分析,形成系統(tǒng)化、層次化的課前設計,從而形成以學生“多學”為核心的教學體系。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科學的導學案,在導學案中明確教學框架和教學內(nèi)容,形成系統(tǒng)化、層次化教學“線路圖”,形成細化的知識脈絡。教師要依照“少教多學”的要求實施課前準備,盡量減少課件中不必要的內(nèi)容,對教學知識進行提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精品課堂,最大限度縮短初中生物教學時間。與此同時,教師依照“少教多學”的要求對課堂教學語言進行設計,保證教學語言簡單、凝練,減少教學過程中語言啰唆、前言不搭后語、與課堂無關等現(xiàn)象,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

2.全面把握,落實各項教學方案

“少教多學”中指出要選取高效益、高質(zhì)量的教學途徑進行教學,通過該途徑在最短時間內(nèi)完成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效益,從而為學生學習奠定良好的課堂基礎。初中生物“少教多學”模式落實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多媒體教學、探究式教學、小組互動教學等進行合理利用,以上述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zhì)量,從根本上改善學生學習效益。教師要在高效教學途徑上鼓勵學生與教師互動,潛移默化中帶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進行思考,達到引導學習的目的。上述教課過程中教師在“教”中融入“學”的內(nèi)容,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契機,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學習和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筆者在《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一課時)》教學過程中就選取多媒體教學法和探究式教學法,通過動態(tài)的多媒體課件對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行演示,讓學生在立體環(huán)境下分析光合作用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印象,教學時間大大縮短。與此同時,筆者在多媒體課件中設置探究問題,如:“光合作用中為什么必須有光?”“光合作用中有機物是由哪些物質(zhì)生成?”等,讓學生在該問題中對教學知識進行思考和學習,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

3.反饋分析,完善生物教學結構

初中生物“少教多學”模式運用過程中要把握好教學反思,構建雙向反饋通道,形成良好的師生交流途徑,對“少教多學”內(nèi)容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從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學效益。教師可以通過雙向反饋通道了解初中生物“少教多學”模式中的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質(zhì)量及教學建議等,深入了解初中生物“少教多學”教學的優(yōu)化措施;學生可以通過雙向反饋通道認識初中生物“少教多學”中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升學習意識,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初中生物學習熱情。上述教學反饋從根本上完善了初中生物教學結構,提升了“少教多學”模式應用效益。

4.結語

新時期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少教多學”教學原則,在該教學基礎上形成對應教學策略,對“少教多學”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途徑和教學反饋體系進行完善,從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物教學質(zhì)量,改善初中生物教學效益。要不斷豐富“少教多學”模式內(nèi)容,細化模式結構,從根本上形成系統(tǒng)化、層次化精品課程,加速初中生物教學體系的發(fā)展進程。

作者:張紅梅 單位:赤峰第七中學

第五篇: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模式

1.自主探究學習

自主探究學習主要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設計有效的課堂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獲取達到活動目標的方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最后的學習成果展示,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也要進行指導,實現(xiàn)自主探究學習,一定要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由被動地接受學習到主動探究,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提高自身學習能力。

2.小組合作學習

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學習能力的差異,因此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同困難。教師實現(xiàn)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學,就要分析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然后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各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在小組內(nèi)部合作學習,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3.創(chuàng)設情境

有了參與熱情,就必須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研究參與范圍,不斷提高參與質(zhì)量。生物教學的參與范圍很廣泛,如自學指導,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設計練習任務,參與評卷與分析試卷,參與實驗設計,自制學習卡片,積極展示學習成果,等等。

(1)以自學指導組織教學。針對生物教材內(nèi)容,大膽改革生物教學結構,以“自學指導”為形式組織教學,注重學生內(nèi)化過程。在自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結合課本提示,獨立思考和練習,完成力所能及的練習題。

(2)組織學生討論答疑。為了提高參與的質(zhì)量,教師的課堂提問設計要有容量、有價值。所提問題要主要突出重點、難點、盲點和知識的結合點。如在“傳染病”一節(jié)的教學中,可設計如下問題:①什么是傳染???它有什么特點?

②一種傳染病的流行應具備哪些條件?

③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是什么?

④艾滋病的病原體是什么?它是怎樣傳播的?預防艾滋病的一般措施是什么?

⑤怎樣對待艾滋病患者?等等。在組織學生討論時,我們要善于激活學生思維,讓他們各抒己見,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得出正確結論。

(3)引導學生設計作業(yè)并參與評價。傳統(tǒng)的作業(yè)是教師命題學生做,然后由教師批閱,這種做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組織學生參與作業(yè)的設計與評卷,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思維,又可以借鑒他人學習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

(4)參與演示實驗設計。教學中一些比較簡單的演示實驗,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做。例如:在比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維生素C的含量時,首先請操作者向其他同學講清楚自己的設計思路并實施操作過程,然后由其他同學對其設計原理、操作過程、實驗現(xiàn)象及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評議,總結實驗的成敗所在,提出改進意見。

二、結語

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之間平等相處,彼此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溝通;尊重學生主體性,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位置,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釋放學生個性。在教育教學中老師起引導、激勵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注重個性化發(fā)展。如何將生本教育理念運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為初中教育教學注入新的力量,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作者:周發(fā)建 單位:金沙縣沙土鎮(zhèn)初級中學

第六篇:新課改后的初中生物教學

一、轉變觀念,提升教師自身素質(zhì)

1.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教育不單單是簡單地教會學生知識,而是發(fā)揮引導作用,是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一種手段。新課程改革會徹底改變之前封閉式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為學生的參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重視。教師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導,要學會找到學生的優(yōu)點,并且對他們的積極性進行充分調(diào)動。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要轉變這種觀念就得依靠教師的努力,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讓生物教學成為提升學生素質(zhì)的關鍵。

2.重視繼續(xù)教育

促進教師轉變觀念,加快知識的更新速度。作為生物教師,要熱愛生物,掌握高科技領域的生物知識以及研究成果,增強教師基本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集中精力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意識,開展自我評估。

3.參加相應的教研活動

參與教研有利于教師熟悉教學的規(guī)律,并且掌握新的動態(tài),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并加深對教育理論的認識。

二、營造探索的氛圍

教師要積極把課堂打造成探索的氛圍,引導學生自覺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只有在開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才可實現(xiàn)自主式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調(diào)控,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與領導者。多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對學生中不成熟或錯誤的見解進行糾正,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一定要給予適當?shù)膯l(fā),引導學生繼續(xù)探究。綜上所述,在新形勢的生物教學中,一定要轉變原有陳舊的教學觀念,并且集中廣大教師的“點子”,集思廣益,共同探討。在生活教學中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總之,初生生物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注意加強生物教學的素質(zhì)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此達到使教學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作者:張明林 單位:四川涼山新街中學

第七篇:初中生物教學中人體自身教具運用

一、人體自身教具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1.結合游戲,導入新課

利用人體自身教具,同時配合游戲,導入新課,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這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較好的效果。例如,在《DNA分子的結構》一課的開始,我和學生一起玩一個游戲。游戲名稱叫“錘子(G)剪刀(A)布(C)槍(T)”。右拳頭代表錘子,形如G;左手五指半曲代表布,形如C;右手勝利手勢代表剪刀,形如倒A;左手拇指與食指伸直代表槍,形如T。游戲規(guī)則是:我出錘子(G),你出布(C),你出剪刀(A),我出槍(T),以此類推,跟著變,跟不對者就輸了。在游戲中記住了G與C配對,A與T配對。同時很容易記住A與T配對之間有兩個氫鍵,因為代表剪刀(A)與槍(T)的手勢有兩根手指,G與C配對之間有三個氫鍵。G、C、A、T是組成DNA分子的四種堿基。它們?yōu)槭裁粗荒苣菢优鋵??又怎么形成DNA呢?由此輕松地導入新課。

2.展示過程,突出重點

例如,在學習《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zhì)》這節(jié)課時,我剛要用多媒體展示氨基酸結構通式時突然停電,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靈機一動,決定采用人體自身教具進行教學,我們自身形態(tài)結構與氨基酸結構通式具有相似性,于是我引導學生觀察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如果R基團是人的頭部,H基(-H)是人的下肢,左手代表羧基(-COOH),右手代表氨基(-NH2),中心碳原子代表軀干,那么氨基酸結構通式就相當于一個人。R基、H基、羧基、氨基這四個基團要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才能是組成生物體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學生們一下子就把這個結構通式給記住了。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識別不同人的主要依據(jù)是什么。學生們回答:頭部。那么,不同氨基酸結構之間的區(qū)別又在哪里呢?學生們很容易得出答案是R基。這樣,變枯燥的板圖講解為動態(tài)的演示,形象直觀,易于接受,相對于多媒體而言,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了。又如,在學習“氨基酸形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這個重點知識時,我要求全班學生都站起來,每排相鄰同學手牽手,一個同學用左手牽住另一個同學伸出的右手,牽手的地方表示脫水縮合形成的一個肽鍵,同時脫掉一分子水。每排5位同學牽手的地方有四處,相當于形成四個肽鍵,脫去四個水分子,這樣5個氨基酸形成一條肽鏈叫五肽。每排第一位同學和最后一位同學分別有一只手閑著,一位同學閑著的是右手,它代表游離的氨基(-NH2),另一位同學閑著的則是左手,它代表游離的羧基(-COOH)。因為R基上還可能有氨基或羧基,就容易理解“一條肽鏈至少含有一個游離的氨基和一個游離的羧基”這個難點。師生共同歸納得出:一條肽鏈的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1;兩條肽鏈的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2;由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m條肽鏈的肽鍵數(shù)=脫去水分子數(shù)=氨基酸數(shù)n-肽鏈數(shù)m。我充分利用人體自身這個活教具,突出了氨基酸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zhì)的過程這一教學重點。再如,在學習《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調(diào)節(jié)》這一節(jié)課時,我在講解突觸結構時,請學生們伸出雙手成作揖狀,左手五指成彎曲狀表示樹突,掌心表示細胞體,把右手拳頭靠近左手掌心或五指,中間留有縫隙。右手拳頭外側表示突觸前膜,留有縫隙表示突觸間隙,左手掌心或五指的內(nèi)側表示突觸后膜。這樣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等概念通過“手”這一人體自身教具讓學生學得輕松自在。綜上可知,恰當運用人體自身教具,使學生領悟了知識,掌握了重點。這樣教學,在課堂上真正實現(xiàn)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教室成為學生的快樂學堂。

3.揭示原理,突破難點

例如,在學習《DNA分子的結構》時,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既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如前面所敘說的那樣結合游戲,導入新課后,每個人模擬一個脫氧核苷酸,舉起握緊拳頭的左手成宣誓狀,左手拳頭代表磷酸基團,軀干部分表示脫氧核糖,右手表示堿基,右手水平伸直并握緊拳頭是鳥嘌呤(G),右手五指半彎曲狀則是胞嘧啶(C),右手拇指與食指伸直則是胸腺嘧啶(T),右手勝利手勢則是腺嘌呤(A)。進一步模擬脫氧核苷酸形成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每桌兩位同學一位面向講臺,另一位背向講臺,一前一后站起來。同一組同學,上一位同學用左手抓住下一位后背左下方衣角,相當于形成磷酸二酯鍵,每組同學就組成了反向平行的DNA雙鏈。然后同桌之間右手按游戲“錘子(G)剪刀(A)布(C)槍(T)”方式相連,代表形成了氫鍵。最后上下兩桌同學一左一右交錯開來,扭動著身體,動態(tài)演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形成過程。可見,運用人體自身教具,能形象、直觀地揭示生物學原理,同時對教學難點進行有效突破。

4.梳理復習,鞏固知識

運用人體自身教具復習減數(shù)分裂過程等知識會更形象、直觀,便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復習。如一個人模擬一條染色體,雙手與雙腳并攏代表還沒復制的染色體,雙手與雙腳向兩邊張開表示染色體復制,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同桌表示一對同源染色體,非同桌之間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上下兩桌四位同學為一組,同桌面對面站立表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這樣同桌就形成一個四分體,同桌之間對應手交叉表示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發(fā)生交叉互換,一對在桌子的左邊,另一對在桌子的右邊,此時是減Ⅰ前期的四分體時期。而后兩對排在桌子正中間代表進入減Ⅰ中期,接著同桌分開表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進入減Ⅰ后期。最后非同桌在一起表示進入減Ⅰ末期。接下來,演示減數(shù)第二次分裂,非同桌一左一右站立表示減Ⅱ前期,而后排在桌子中間就進入減Ⅱ中期,接著想象著絲點裂開,姐妹染色單體形成染色體,進入減Ⅱ后期、減Ⅱ末期。再用對聯(lián)歸納總結:上聯(lián)(減Ⅰ)“有源聯(lián)會后分離”,下聯(lián)(減Ⅱ)“無源點裂向兩級”。有源是指有同源染色體,無源是指無同源染色體,點裂是指著絲點裂開。這樣一來,學生就容易弄清楚減數(shù)分裂過程,并且很快找出減Ⅰ和減Ⅱ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這個重點知識有較深刻的理解。運用人體自身教具演示使微觀世界的生命活動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任何事物有利也有弊,人體自身教具運用在高中生物教學中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學習神經(jīng)元結構時,用手代表一個神經(jīng)元,實際上一個真正的神經(jīng)元樹突數(shù)目不是固定的,還需要適當?shù)难a充說明。

二、結語

總而言之,人體自身教具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且簡便易行,生物教師若能恰當運用人體自身教具,就會使生物課堂更有活力,學生也會學得更給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顏如規(guī) 單位:福建大田縣第一中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