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入學教育論文范文

入學教育論文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入學教育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入學教育論文

過渡教育入學教育論文

一、研究方法

(一)測驗工具

本研究采用盧謝峰編制的《大學生適應性量表》[5]測量大學新生和大二學生的適應性狀況。問卷包括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角色適應性、職業(yè)選擇的適應性、生活自理的適應性、環(huán)境的總體認同、身心狀況表現(xiàn)等維度。用自編的《規(guī)則意識問卷》測量大學生關于社會基本規(guī)則、校園基本規(guī)則、學習相關規(guī)則等三個方面的規(guī)則意識。

(二)數(shù)據(jù)收集

1.問卷調查法:本文旨在探討學生在適應性上是否有差異。故選取2013年新入學學生及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大一學生100名,大二學生121名。涉及理科、工科、管理、文科等不同學科。

2.個案訪談法:對大一學生進行個案訪談,了解學生高中畢業(yè)后到進入大學后一段時間里的生活軌跡,梳理能夠對規(guī)則意識產生影響的因素,并驗證問卷調查所得出結果是否可靠;對大二學生進行個案訪談,了解其在入校初期的經歷,并聽取希望得到怎樣的過渡教育指導。

(三)分析方法

點擊查看全文

大學入學教育論文(7篇)

第一篇:“1 + 1”載體下的新生入學教育思考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理念和方法與國際接軌的日益深入,目前我國高校對新生適應性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但由于高等教育發(fā)展階段的差異和我國傳統(tǒng)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內容的普遍性、方式方法的單一性、時間的不充足等等問題。因此,積極探索適合本學院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新生入學教育模式,促進新生更好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材冶學院根據(jù)實際情況“1+1”新生引導計劃效果顯著。

關鍵詞:“1+1”新生引導計劃;寢室載體;入學教育

對于剛剛踏入大學校門的新生來說,適應性教育是非常重要,不僅影響新生以后四年的學習和生活,而且影響到其終身職業(yè)發(fā)展。新生適應是學生和學校環(huán)境、學?;顒酉嗷プ饔玫慕Y果,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材冶學院非常重視新生適應性教育管理問題。大學生活主要是圍繞著幾個地方,學生宿舍、教室、圖書館及食堂。寢室是大學生活最活躍的地方,是第一社會、也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庭、第三課堂,是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人際交往的重要場所。大學生活來說寢室是學生最主要的活動場所,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寢室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以寢室為載體開展新生適應教育,這對于我們創(chuàng)新新生適應性教育具有一定的啟發(fā)借鑒作用?!?+1”新生引導計劃是《三位一體》的融入寢室、融入教學、融入日常生活為一體的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教育管理模式。“1+1”新生引導計劃的核心內涵是老兵帶新兵、新兵學老兵的教育管理模式。首先,學院的根本指導思想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其次,指導員指的是從高年級的學生中選拔出一批學業(yè)優(yōu)秀、素質全面、有奉獻精神的學生黨員、優(yōu)秀學生干部擔任新生指導員,采取“1位學長+1個新生宿舍”的方式對新生做指導和幫助。

一、以寢室為平臺,引導新生廣泛深入地參加豐盛的文化盛宴活動

從學院主辦的新老生見面會到學校組織的各種文體活動都有新生參與的機會,通過讓新生參與一系列的活動,讓大家展現(xiàn)自己、熟悉校園環(huán)境及班級同學、鍛煉自己能力的好機會。同時在參與過程中會結識到很多學長,得到他們的幫助。

(一)學院根據(jù)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目標,舉辦各種互相有關聯(lián)性的文體活動,同時與現(xiàn)代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避免單純考慮其中一方面而引起的偏差。

點擊查看全文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論文

1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階段的考試成績容易給家長、老師們提供一些錯誤的信息來判斷學生的未來發(fā)展?jié)摿Γ⒉荒苋娣从骋粋€學生的自身綜合素質。而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常??剂恳粋€人多種素質和能力:它需要大學生有著正確的人生價值目標,既心懷夢想又直面現(xiàn)實;既心系天下,關心社會、他人和世界,又能秉承傳統(tǒng);既能與他人良好溝通又不委曲求全;既有著出眾的學習能力,又有著豐富的生活素養(yǎng)。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就是這樣一把打開人文素質教育的鑰匙,幫助新生們盡快融入大學生活,提高各方面能力,成為有用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

2大學生活的特點

大學生活自有它的特點,作為新生要適應并獲得發(fā)展,就必須對其有著準確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少走彎路,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大學生活具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2.1大學學習是一種自主式學習,具有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獨特性

眾所周知,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截然不同。中學學習是“填鴨式”的,大部分時間在教師的約束、監(jiān)督下進行學習,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而大學學習是一種自主式學習,強調主動自覺,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課堂上,老師們往往只講授重點、難點,不會面面俱到,其余部分則由學生自己去攻讀、理解、掌握。另外,大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挑戰(zhàn)權威,對于學習上的疑惑往往表現(xiàn)為質疑、刨根問底,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同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著獨一無二的思考方式,因而他們的學習方式也不盡相同。

2.2大學人際交往是一種多維方式,具有開放性、多元性

點擊查看全文

留學新生入學教育論文

一、留學新生入學教育一般性原則

1.專題報告會與師生座談會相結合原則

一般來說,留學新生入學后,根據(jù)學生年齡、語言種類、所屬二級學院、系所等,都會舉辦相應的迎新會和校情、校史、校規(guī)等專題報告會。在舉行此類專題報告會同時,為加深留學新生對教育內容的鞏固,進而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應輔以領導、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班級小型座談會。廣泛深入了解掌握留學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現(xiàn)場答疑解惑,形成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校規(guī)校紀與學生行為的一致。讓留學新生既感知學校的可親、可敬、可愛,又懂得什么能做,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增強行為的自覺性,奠定留學學習的良好基礎。

2.現(xiàn)場咨詢與個別心理疏導相結合原則

留學新生的入學教育,形式是多樣的。在安排心理、教學、行為規(guī)范等各類現(xiàn)場咨詢活動時,針對留學新生的年齡、地域、習俗等個性差異,及時結合開展針對性的個別疏導,可以將矛盾、問題化解于萌芽狀態(tài),避免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可以達到穩(wěn)定其思想的目的,從而維護教育教學正常秩序。

3.現(xiàn)場實地參觀與留學新生參與體驗相結合原則

組織留學新生實地參觀學校榮譽室、陳列室、教育教學生活等設施,可使入學教育更加形象、直觀、鮮明。在此基礎上,結合留學生參與體驗,則教育更加深刻。如進行安全教育時,配合開展疏散演練,讓學生實際操作滅火器等消防器材及現(xiàn)場使用防衛(wèi)器械等。這就既能激發(fā)留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其動手能力。

點擊查看全文

中職學生入學教育論文

1中職學生遵循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理念,設計教學活動內容,進行能力培養(yǎng)

懵懂的初中畢業(yè)生,來到中職學校,很多學生恨不能立刻一頭扎進某個專業(yè)學習中,在學校最開始推行職業(yè)核心能力課程期間,學生們聽到這個職業(yè)核心能力,并不能馬上領會它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也無法看到這種能力的前景,甚至于發(fā)出疑問:花時間花精力花錢學習這個能力,還要進行鑒定,企業(yè)是否認可?有無價值?所以,為了達到推行順利且行之有效的目的,筆者就核心能力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設計。

1)時間節(jié)點:選在新生進校之時。

2)教育理念:行動導向教學法。

3)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出目標—落實任務—充分準備—積極行動—總結評估反饋。

4)教學規(guī)模:每個班30到35人,每個小組5到6人,班級數(shù)不限定。

5)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達到能力提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為什么會做這樣的設計呢?首先,新生在進校之時,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之中,希望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希望周圍的人對自己有一個良好的認識,對新的活動和環(huán)境有好奇的心理、參與的熱情,會較好的配合老師引導和調動,并且,作為學校方,不管是高年級的學生還是老師以及各個職能部門,對新生也有很多照看和幫助的心理及行動,新同學在這個時間這種氛圍中,有所行動,非常合適,也有利于活動的推行和效果的顯現(xiàn)。其次,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活動的要求為教學內容,依靠任務驅動和行為表現(xiàn)來引導基本能力訓練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中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主持人,學生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過程中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熱情。遵循行動導向教學法這一教學理念,非常適合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再次,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采取“目標—任務—準備—行動—評估五步訓練法”,簡單明了,可行性強,效果明顯,在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接著,教學規(guī)模設計為30到35人,來源于對常年從事教學一線的老師們的商討,人太多雖然可以降低教學成本,同樣也降低了教學質量,增加了教師對教學對象的掌控難度,人數(shù)太少也就過大的增加了教學成本,同時也不好形成評價機制,學習的氛圍也不夠濃厚,所以班級人數(shù)以30到35人為宜,班級數(shù)不定。最后,再好的理念和方法都要落實于活動內容的設計和實施,針對新生入學對新學校一無所知而又必須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活動。

點擊查看全文
相關熱門標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