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英漢語言學文獻綜述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漢語言學文獻綜述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英漢語言學文獻綜述研究

一、研究背景

對學術論文這一體裁,過去20多年以來,引言部分首先受到較多的關注。引言圖式結構的語步模型首先是Swales提出的,1990年他修訂為CARS模型。[11]其后不少研究都采用CARS模型來分析論文及其各部分的修辭特點。Bunton于2002年就學位論文的引言提出了一個修訂模型。論文的文獻綜述部分近年才開始受到研究者的關注。Kwan收集了應用語言學博士論文LR章節(jié)的語料,將其正文部分與開頭和結尾分開來分析學位論文LR的修辭結構,由此提出了一個三語步圖式結構來描述LR的正文部分。他采用了功能—語義法來判別語步,并進一步分析了組成各語步的元素,采用“策略”(strategy)來描述。其研究顯示:LR和引言在結構上并非完全相同[12]。國內學者陳明芳提出博士學位論文的LR部分存在四個語步,即“參閱已有文獻—對選題進行總體評價—對前期研究成果進行詳細的評判—從文獻綜述提出結論”[2]。此外,不少研究采用CARS模型分析學術論文中跨語言和跨文化的修辭策略。Taylor和Chen在比較英語和漢語論文的引言語篇的基礎上指出,差異所呈現(xiàn)的學科和文化特征勝于語言特點,不能泛化語篇結構和語言文化系統(tǒng)的關系。[13]Martin對社會科學領域論文摘要的研究則發(fā)現(xiàn),西班牙語所寫的摘要大多遵循以英語為母語的學術社團建立起來的國際慣例。[14]另一方面,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學術論文的修辭存在顯著的跨文化差異,盡管因語類的限制呈現(xiàn)相對的一致性。修辭風格產(chǎn)生跨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語篇社團(discoursecommunities)的預期和要求不同。[15]Cmejrkova也證明了社會文化因素可以制約學術語篇的修辭和寫作,并沒有通用于不同科研社團的學術語篇模式。[16]楊玉晨認為,英漢學術論文開頭段語篇模式差異的產(chǎn)生主要在于中西方人思維方式的不同。[3]鞠玉梅和滕延江從英漢學術論文摘要各自的宏觀結構得出結論,認為英漢學術語篇具有取向不同的潛在結構,受到交際者所認同的文化影響,反映了中西方學者潛意識中不同的社會文化觀念。[4][5]最近還有學者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中英模糊限制語的不對等性導致了中英摘要中模糊限制語數(shù)量上的差異。[6]不過有關文獻綜述的研究集中在英語論文,缺少與漢語論文LR語篇的對比研究,且僅限于學位論文的研究。由于文獻綜述與引言屬于同一語類系統(tǒng),Swales用于論文引言的CARS模型及進化版將被作為本項學術論文LR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jù)。[11][17]

二、文獻綜述語類結構的研究設計

(一)研究框架

本研究綜合了Swales的CARS模型以及Kwan提出的學位論文文獻綜述語步結構,并做了一些修訂。[17]Kwan的研究基本上是基于Bunton為學位論文引言而修訂的CARS模型[18]。我們認為,不同于引言,文獻綜述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所開展的研究與文獻中記載的以往的研究相比有何聯(lián)系和有何獨特性,以論證該研究的價值,而引言是整個研究的一個概貌[7],因此其結構模型需要依修辭目的和側重點做一定的修正。在Kwan的語步結構中,相關研究綜述(Reviewingprevi-ousresearch)只是實現(xiàn)語步1的一個策略;策略不是LR中必需的成分,其使用也沒有一定的次序。本研究認為,鑒于文獻綜述的交際目的,綜述相關研究是必需的,也是“確定研究定位”(Establishinganiche)語步的先決條件,因此應界定為語步而不是策略。由此筆者修訂了學術論文文獻綜述的結構模型。語步下面,將組成成分以策略(strategies)和步驟(step)兩個類別來區(qū)分:必需的成分為步驟,非必需的為策略。在筆者修訂的四語步框架中,我們的語料編碼系統(tǒng)吸收了CARS模型、Kwan和陳明芳研究得出的模式結構中的部分語步、策略和步驟。本研究旨在探索以下兩個問題:(1)我們所修訂的學術論文文獻綜述模型能否得到實證的支持?也就是說,學術論文文獻綜述的原型結構究竟是什么?(2)就文獻綜述的修辭結構而言,在學術論文語類因素和不同文化的修辭傳統(tǒng)兩者之間,哪個因素的影響較大?

(二)語料收集

本項研究收集的文獻綜述語料分別來自50篇英語學術論文和50篇漢語學術論文。為保證對比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它們均為應用語言學學科ILrMRD模式的論文。英語論文取自2001-2007年的TheModernLanguageJournal、ELTJournal、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LinguisticsandEducation和Journalof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等5種期刊,漢語論文取自2001-2007年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外語教學》、《外語學刊》和《外語界》等5種期刊。每種期刊10篇論文,樣本采取隨機抽取的辦法,且所選英文論文排除中國學者發(fā)表的文章。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所抽樣的英文論文都是被上述英語學術期刊接受并發(fā)表,本研究將這些論文視為符合英語論文的規(guī)范標準。

(三)分析方法

我們采用Kwan介紹的功能-語義法[12]來判別文獻綜述語篇的語步。語篇分析功能法并不依賴語言結構做標準來判別語步界限,而傾向于語篇交際目的的認知判斷。我們對語料的語步和步驟/策略編碼通過辨認語篇片段的主要語義特征來實施。我們先確立了四語步框架,策略/步驟范疇以相關文獻[2][12][17]為參照;然后以此為語篇分析的出發(fā)點,考察語料中各語篇片段的功能并判斷其交際目的。從這些語篇片段中我們找出慣常出現(xiàn)的“功能—語義”主題(functional-semanticthemes)。這些主題可以組合起來表示語步的各種策略/步驟。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些語篇片斷的交際目的與上述研究中的范疇有所不同,則嘗試用一個新的策略或步驟來描述。在此基礎上,分別記錄各個語步、策略或步驟在英漢語料中的出現(xiàn)頻率。最后,將常有的項目(出現(xiàn)頻率過半)和出現(xiàn)的項目(出現(xiàn)頻率超過十分之一方統(tǒng)計在內)分列,并進行英漢對比。

三、結果與討論

對論文的文獻綜述進行辨認并不是那么直接,文獻綜述采用的小標題各不相同,有些不止一個章節(jié)(section)。英語論文LR中有一半(15篇)分成2-5個小節(jié),而只有1/6的漢語論文LR分層次,且均為2個小節(jié)。大多數(shù)小標題指明了本節(jié)的功能,如“文獻回顧”、“理論背景”等。也有采用突出某些主題的標題(topic-spe-cificheading),如“進行體的標記性”等。從小標題來看,LR部分粗略可以分為兩步:考查以往研究和引入當前的課題。分析語步之前,我們統(tǒng)計了文獻綜述語篇的字數(shù),發(fā)現(xiàn)英語語篇的長度大于漢語語篇:英語論文LR語篇字數(shù)的平均值為1421.43,中文則為978.93。對兩組字數(shù)變量t檢驗得出顯著水平為0.009(t=2.702,df=58,p=0.009),說明英漢論文LR在字數(shù)上的差異具有顯著性。在文獻綜述語篇中,平均每篇參考19.3條文獻,最少2條,最多45條;其中英語LR平均30.5條,漢語LR平均8.0條,差距較大。通過分析文獻綜述語料的語步、策略或步驟,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LR呈現(xiàn)出我們修訂的結構模型中的4個語步,各個語步在英漢論文LR的出現(xiàn)頻率見表2。語步2“評述以往研究”(Sur-veyingthepreviousresearch)在LR中的出現(xiàn)頻率為100%,證明它是必需的要素,而不是策略。由于文獻綜述旨在揭示所開展的研究與文獻中記載的以往研究相比有何聯(lián)系和有何獨特性,以論證該研究的價值,所以對以往研究的述評是不可或缺的。在統(tǒng)計文獻綜述語篇語步結構的基礎上我們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的LR都符合標準的1-2-3-4語步結構,變異主要包括缺少1到3個語步、改變次序、采用含有并列或從屬的循環(huán)語步的復雜結構。與復雜結構相對、沒有循環(huán)語步的線性結構我們稱之為簡單模式。簡單模式和復雜模式在英漢LR中的分布情況。漢語LR中只有7篇(23.33%)使用了循環(huán)語步的復雜模式,如1-2-1-2-3。而56.67%的英語LR含有語步循環(huán),說明英語LR循環(huán)模式占上風。由此看出,漢語LR的語步結構比英語更簡明。Connor認為,修辭風格產(chǎn)生跨文化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話語社團的預期和要求不同。從中國學術界的觀點來看,論文的寫作要有簡潔性,其中包括在層次和結構上要簡明,語言要簡潔,要惜墨如金。社會科學論文要學會以簡馭繁。[8]戴曼純基于學術論文寫作和編審的經(jīng)驗也給出建議,論文寫作要注意簡潔,對發(fā)展文章主題沒有作用的引文堅決不用。[9]因此,漢語學術話語社團對論文簡潔性的要求和預期,在論文LR的修辭模式上表現(xiàn)為簡明的直線式。在LR寫作中,中國學者擯棄了那些對發(fā)展論文主題沒有切實作用的文獻,而不像不少英語論文作者那樣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對以往文獻進行評述,所以在漢語LR中線性結構要占上風。而且,漢語LR引證文獻條目較少、篇幅較短,且大多未細分層次,都一致地體現(xiàn)了漢語論文簡潔性的修辭風格。而循環(huán)模式在英語LR中占優(yōu)勢也主要是其引證文獻條目較多、大多來自不同的層面和角度、以及較長的篇幅決定的。下面我們將重點描述每一語步及其策略和步驟。

(一)語步一:確定主題范圍大多數(shù)文獻綜述的開頭旨在確定與研究有關的某一主題。這可以通過兩個步驟實現(xiàn):概述研究主題(S.1A: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聲言重要性(S.1B:claimingcentrality)。步驟1A和1B與Kwan模型中相應的策略一致。

(二)語步二:評述以往研究評述以往研究這一語步在LR中的出現(xiàn)頻率為100%,證明它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發(fā)現(xiàn),參考已有文獻(S.2A:constructingreferencetothepublishedwork)是其必備的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頻率100%),因此稱之為步驟。在語步二中出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還有給予正面和/或負面的評述(S.2B:mak-ingpositiveand/ornegativeevaluation)和總述文獻概要(S.2C:makingsummarystatement)。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論文作者可選的策略。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依次示例如下:(1)對語言變體的研究最早的是S.Fisch-er(1958)在新英格蘭所進行的一次……(Chin.17)(2)對于筆記在口譯活動中的功能以及如何記筆記,國內外的相關討論很多,但是,這類討論基本上屬于經(jīng)驗式或直覺式的泛泛而論。(Chin.3)(3)在母語習得和二語習得中,學者們大多承認標記性影響習得的順序和難度,但對于影響的程度和方向性并未達成共識,概括起來有兩種觀點……(Chin.10)

(三)語步三:確立研究定位語步三在大多數(shù)文獻綜述語篇中呈現(xiàn),主要通過五種策略來實現(xiàn)。其中有四種與Kwan的模型[12]一致;它們是“提出相反的主張”(S.3A:counter-claiming)、“指出研究空白”(S.3B:gap-indicating)、“表明關聯(lián)性”(S.3D:asser-tingrelevancy)及“構建或合成理論框架或觀點”(S.3E:establishingorsynthesizinga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另外一種策略是“提出問題”(S.3C:raisingaquestion),如下例所示:(4)非親屬語言翻譯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否支持以上結論?(Chin.4)

(四)語步四:預告本項研究語步四大多為導入當前研究課題的某些方面,所用的策略及實例列舉如下:Strategy4A:Announcingtheaimsorresearchquestions宣布研究問題或目的(5)本文的兩個基本研究問題是:1)……;2)如何有效運用量規(guī)描述學生的研究報告。(Chin.7)Strategy4B:Announcing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s宣布理論框架或觀點(6)總之,非常規(guī)的公開演說開場白的偏離模式由以上三個成分構成,下一節(jié)的語料分析部分將以這三個成分為分析框架。(Chin.15)Strategy4C:IndicatingRAstructure預示論文結構(7)Therefore,ItakeasastartingpointthefunctionalcriteriaofThompson's(2001)typologyofcitations.Iexcludetheformallybasedcatego-riesandintroduceotherfunction-basedcategoriesthatemergedfromtheanalysisofthecorpus.Sec-tion3describesthecorpusandthemethod,whileSection4outlinesthetypologyofrhetoricalfunc-tionsofcitationsusedinthisstudy.(Eng.7)Strategy4D:Announcingtheadoptionordefi-nitionsofterminology定義術語(8)多義名詞的詞義凸顯指的是此類名詞某一項的語義心理可及性程度,即該一項在語用者頭腦中進行語義投射時的解讀清晰性。(Chin.21)Strategy4E:Indicatingpossiblefindings預示可能的結果(9)Applyingafunctionalgrammaranalysisshouldrevealthecolloquialfeaturesofinformalspeechthatmarkstudents'performanceofstance-supportinonlinediscussion,andperhapssuggesttheformalstructurestheyneedtobetaughtforex-positoryessaywriting.(Eng.13)Strategy4F:Announcingresearchdesignorprocess宣布研究設計或方法(10)Thisstudythusadoptsaqualitativemethodologytoexaminestudents'learningprocessinalisteningcomprehensionstrategiesprogramme.(Eng.26)我們在語料中所發(fā)現(xiàn)的策略“預示論文結構”(4C)和“定義術語”(4D)是Kwan的模型中沒有的。Kwan的語步結構模型中不包括文獻綜述的開頭和結尾部分。而預告本項研究這一語步常出現(xiàn)在LR的結尾部分,去掉結尾部分很可能會遺漏一些實現(xiàn)這一語步的策略。因此,包括開頭和結尾部分的語類結構模式也許更能全面反映LR部分修辭的結構特征。表4匯總了英漢論文文獻綜述部分各語步、策略或步驟出現(xiàn)的頻率分布情況,分別列出在半數(shù)以上LR中出現(xiàn)的以及在一成以上LR中出現(xiàn)的語步、策略或步驟。從中可以看出,英語和漢語LR的語步結構均符合我們提出的四語步模型。從策略或步驟的頻率分布來看,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尤以語步二的分布最為突出。“參考已有文獻”(S.2A:constructingreferencetothepub-lishedwork)是必須出現(xiàn)的步驟;策略2B和2C不是必須使用的,不過策略2B(makingpositiveand/ornegativeevaluation給與正面和/或負面的評述)出現(xiàn)頻率很高,說明它是在英漢LR中普遍采用的策略。英語和漢語LR的語步一中,策略1A(makingtopicgeneralizations,概述研究主題)是最常見的策略??偟膩砜?,英語和漢語LR的修辭結構模型可以說是大同小異。略1B(claimingcentrality)來實現(xiàn)語步一;而在漢語LR中該語步使用的策略則集中在S.1A。這一趨勢也體現(xiàn)在實現(xiàn)語步三的策略分布上:所有五種策略在英語LR中均有體現(xiàn),而在漢語LR中達到一定出現(xiàn)頻率的策略只有兩種,即“指出研究空白”(S.3B:gap-indicating)和“構建或合成理論框架或觀點”(S.3E:establishingorsynthesizingatheoreticalframeworkorposition),其它三種只偶爾出現(xiàn)在個別語篇中。在語步四,英語LR也比漢語LR多使用一種策略,即“預示論文結構”(Strategy4C:IndicatingRAstruc-ture)。這一趨勢與漢語LR層次簡明、以直線式結構發(fā)展語篇有關;英語LR則著力從不同方面論證本項研究的價值,因而所采用的策略呈多元化??偟膩碚f,盡管英語和漢語論文文獻綜述部分在策略的頻率分布及修辭模式上有顯著的不同,但其語類原型結構基本上是相同的:均為四語步結構,常有的策略/步驟基本相同。

四、結論

基于英語和漢語學術論文文獻綜述部分的語類結構分析,我們提出了一個修訂的四語步結構模式來描述LR的語類結構(見表4),該結構模式對英語LR和漢語LR都適用,這顯示漢語應用語言學論文LR在很大程度上都依從以英語為國際通用語的國際學術社團(academiccommunity)所接受的常規(guī)。這也許與應用語言學學科以英語為通用語的學術環(huán)境有關。英語學術論文極大地影響了這些學者對學術論文的認知,英語學術論文原型成為一個認知參照點。學科和語類因素對學術論文語篇的影響要大于語言文化因素。英語和漢語論文文獻綜述部分的差別主要凸現(xiàn)在修辭模式上。在漢語LR中線性結構要占上風。漢語LR引證文獻條目較少、篇幅較短,且大多未細分層次,都一致地體現(xiàn)了漢語論文簡潔性的修辭風格。而循環(huán)模式在英語LR中占優(yōu)勢,也主要與其引證文獻條目較多、篇幅較長和結構分層次等有關。鑒于綜述文獻是學術論文寫作中一項必不可少又較為艱巨的任務,本研究所提出的語步結構可以給習作者和研究者以有關文獻綜述圖式結構的元語言知識,為學術論文文獻綜述的寫作和研究提供一種框架。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