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語文教學藝術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文教學藝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學藝術論文

第1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一)形美所謂“形美”,就是通過教師抑揚頓挫、繪聲繪色地講述把事物或事件的情景講述得生動具體,學生聽后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捫其形,如嗅其味。

講究教學語言的“形美”,就要做到:

1.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比喻、對偶、排比、擬人、反復、夸張、頂真、互文、摹狀等修辭格,對于這一點,大家應該很重視,也很清楚該怎樣做,我就不再贅述。其實我們語文老師還可以從相聲、小品、快板、演講、辯論、旁白、解說詞等這些重語言表達的藝術門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以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語言藝術水平。

2.多種句型句式的運用。語文教學語言句式應富于變化,靈活多樣,絕不能一成不變,單調乏味。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主動句、被動句、否定句、雙重否定句、反問句、長句、短句等等,都可以運用。如要求學生齊讀課文時,教師可能會經常說:“同學們一起讀!”偶爾這樣說無可厚非,但一直用這種固定的習慣句式就不好,可以換成“來,一起讀,一、二!”“我們一起讀,開始!”“預備起,開始!”等等,長句變短句,就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如:學生回答問題時雖然經過認真思考,但還是答錯了,教師這時就不要說:“你的答案是錯的!”“你簡直是胡說!”而最好說:“是這樣嗎?再想想?”“我不太同意你的意見,再思考思考?”這樣把感嘆句變成疑問句,句式不同,語氣不同,表達效果也不同。

(二)音美所謂“音美”,就是指語文教學語言的節(jié)奏美,音樂美。

1.注意語調語速的變化。教師上課若說話慢了,像“老牛拉破車”一樣,學生就會感到厭倦疲乏;說話快了,像“打機關槍”一樣,學生思維跟不上,聽課吃力,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如果聲音低了,有氣無力,學生的興趣就調動不起來;聲音一直很高,對學生刺激太強,學生會從興奮轉入抑制狀態(tài)。因此,教學語言要講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利用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高低,語氣的升降,長短句等的變化,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美的享受中輕松地學習。

第2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一般說來,“講”可能成為“灌”,但并不等于“灌”,關鍵在于講什么、怎樣講。老師的講在學生閱讀課文、接受語言信息形成思想和能力的過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很有必要研究“講”的藝術,科學地分析“講”中出現的問題,努力提高“講”的質量和實效。這首先要明確“講”的位置,“講”仍然是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講得好,就能激發(fā)學生學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而“講”仍然是培養(yǎng)學生準確的理解力,提高鑒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

過去由于我們對講的藝術注意不夠,不重視講的質量和實效,有時把講變成了“逐句逐句地翻”,學生感到索然寡味,徒然浪費了課堂時間;有時所講的內容教師自己也食而不化,學生聽起來更是吃力;有時隔靴搔癢正是學生已經知道的講的不少,考生想知道的講的不多,所以學生覺得聽不聽都是那么回事。還有的是八股式的說教、標簽式的分析,這樣只能使學生昏昏欲睡。這些教訓我們應該記取,要把講的藝術重視起來,用我們創(chuàng)造性的“講”使語文課堂活躍起來。

關于藝術性問題很難從教科書中搬用現成的答案,它總是激勵人們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最大的創(chuàng)造性去孜孜以求。但任何藝術創(chuàng)造又不是主觀臆想的,而足有其客觀依據,有一定規(guī)律可尋的?!爸v”的藝術也必須受教育教學規(guī)律,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科本身的特點所制約,教師必須把這些客觀的東西融會于中,經過頭腦加工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而講的藝術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的。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寫父親過月臺去買橘子的背影,細致傳神,十分感人。其中寫到父親爬上月臺時“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往上縮,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個“向左”不僅容易使學生忽略,教師也容易忽略。這里教師應該指出為什么向左,向右行不行?因為他身子肥胖,用雙手攀住月臺上去是很費勁的,而此時著力的總是右手,所以身子向左微傾,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作者描寫的真切。教師應該從這里指出作者的真情,通過這個細微的動作,滲透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激和愧疚之情,所以,“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了下來”。這就把知、情、義更好的統(tǒng)一起來,這樣講,對提高學生精讀課文、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是很有幫助的。由此也使我們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講的藝術的修煉功夫是沒有止境的。

第3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在新課程背景下,幼兒在園內的學習生活內容應該更為豐富多彩、各式各樣。因此,為了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需要將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有機地聯合在一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幼兒各類教學活動的互補性,使幼兒在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生活等科學、藝術領域中快樂的學習,靈活地開動大腦,促使幼兒全面發(fā)展。

2國內教育的現狀與思考

2.1國內幼兒園藝術教育體制現狀。目前,我國研究幼兒教育理論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其研究方法往往比較陳舊和單一,大多數教師觀念還停留在只重視幼兒的技能訓練及知識擁有量等舊觀念上,而缺乏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和目的。一般認為幼兒園藝術教育的教育目標是教會幼兒掌握一定的文學、美術、舞蹈、音樂等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趨向于“技能化”和“專業(yè)化”。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比較容易忽視幼兒對學習的感受過程,片面專注于顯性知識而忽視隱形知識,專注于知識的授予而忽視科學與藝術教育的相結合。

2.2科學、藝術教育對幼兒個性發(fā)展的思考。幼兒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各國對幼兒藝術教育的重視越來越強烈,人們越來越關注藝術教育對幼兒的個性影響。每個國家都制定了對各級各類學校的藝術教育課程標準。我國在新課標中強調藝術教育必須要面向全體學生,把藝術教育與人文、科學相結合,讓藝術教育綜合化,貼近學生的生活。

3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促進幼兒學習發(fā)展

3.1藝術教育領域促進幼兒學習發(fā)展。教師如何實施藝術教育工作以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本人經過長達17年的科學與藝術教學研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選取一些古今中外比較經典的帶有濃郁民族特色且適宜幼兒欣賞水平的舞蹈、戲劇、音樂和美術等藝術作品。這樣的藝術作品不僅可以使幼兒獲得藝術欣賞的經驗,還能引領幼兒感受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的多元文化,形成理解、尊重與包容多元文化的心理。②教師要從欣賞的角度來組織藝術學習活動。幼兒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經歷“欣賞-體驗-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我們從欣賞入手來組織幼兒進行藝術學習,這樣可以不斷激發(fā)幼兒學習藝術的興趣,也能符合幼兒藝術學習的自身規(guī)律。

3.2生活化科學教育促進幼兒學習發(fā)展。在幼兒教學領域中包含著各式各樣的科學成分。生活既是藝術也是科學,例如,幼兒在走平衡木的時候。廣大教師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幼兒思考: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才能讓自己的步伐更為穩(wěn)定?在《建高樓》結構游戲過程中,應該尋求哪種方法讓高樓建得又穩(wěn)又高等多種案例。教師需要善于掌握契機,挖掘教育生活領域中的科學元素,采取有力的方式促進教學事業(yè)的發(fā)展。適時教育,讓幼兒體驗科學,懂得科學不僅僅局限于形式,更是他們的好朋友。這些科學知識與情感對幼兒來說是終身受益的。而且通過實踐觀察也能提高幼兒的語言的豐富性、思維敏銳性、情感的愉悅性。因此,在實施科學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水平、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以及種類不同、風格不同的文學作品,正確引導兒童充分運用聽覺、視覺、觸覺等各種感知器官來感知文學中的意蘊,挖掘隱形知識,充分調動兒童的語言、動作、思維與想象,以此幫助幼兒對作品的理解,促進教學。

4科學與藝術教育的有效聯合

4.1在藝術與科學教育中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以音樂教學為例,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只是單方面的講、幼兒盲目地去聽,也需要依據幼兒活潑好動的性格,激發(fā)幼兒的情緒,充分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廣泛參與。例如,播放曲子《蜜蜂》及《天鵝》,讓幼兒跟隨音樂的節(jié)拍,采用自己喜歡的跺腳、敲擊、拍手等多種方式,領會音樂的韻律特點,讓孩子們進行總結并提問。然后,教師使用類比的方法向孩子們解釋:“音樂中音符起伏的快慢稱之為音樂的速度,與物理課當中所講的車或者人行進的速度是一個概念”。只有將藝術與科學有效結合在一起,在藝術與科學教育中激發(fā)幼兒的自主性,才能使幼兒全面發(fā)展,繼而促進教學事業(yè)發(fā)展。

4.2多種模式下的科學、藝術教學,促進幼兒多元化發(fā)展。多種模式下的科學、藝術教學,能讓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方法,促進幼兒多元化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訓練方法包括發(fā)散性、逆向思維訓練,其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對知識質疑的心理,尋找對象的差異性,來訓練幼兒的發(fā)散、逆向思維,例如:《小蘭和小黃》中以撕貼紙構圖,打破固有的思路,通過變化、色彩對比、轉移,讓畫面簡單而不失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同時里面含有三原色的科學元素,給幼兒們提供了想象空間,促使幼兒多元化發(fā)展;再如:《月亮的味道》中含有物體壘高的科學元素;《好餓的小蛇》中,含有物體形狀的科學元素,這種思維無疑不是科學的教學策略,從而訓練幼兒發(fā)散性、逆向思維,促使幼兒全面發(fā)展。

5結束語

第4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兒童;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是人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6歲至14歲”[1]的兒童時代時開展藝術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點,通過對兒童開展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兒童智力的發(fā)展,增強兒童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兒童對美的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增進兒童的形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更進一步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都是極為關鍵和重要的。但是,歷來對兒童的教育著眼點在于如何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習慣、人格與情感方面,專注于兒童日常行為的規(guī)范指導,而藝術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帶其中。本文就兒童藝術教育的審美特征,藝術教育與兒童教育的關系,兒童藝術教育與自然的關系,藝術教育與兒童所處的環(huán)境幾方面加以分析。

1藝術教育的基本特征

“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環(huán)節(jié)?!笆侵杆囆g本質、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作規(guī)律、鑒賞規(guī)律的教育?!€包括藝術實踐、藝術創(chuàng)作技巧、手法的專門教育和訓練?!且环N特殊的職業(yè)教育和文化藝術素養(yǎng)教育,包含著美育的內容,具有形象性、生動性、愉悅性等特征?!保?]因此,藝術是情感的表現,伴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把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作為重點,并致力于藝術教育。美國曾頒布一項《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文件明確規(guī)定藝術對教育的貢獻遠遠超出了其內部的價值,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學科,并強調指出藝術是生活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斷言“在教育中,藝術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連接世間難以描述的和情感深刻的各種事物的橋梁。用最簡單的話說: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3]進而系統(tǒng)介紹了藝術教育擁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另外法國和德國擁有悠久的文化和藝術傳統(tǒng),這些國家都非常重視藝術教學的價值,都將普及藝術教育納入被普遍認可的固定化模式之中,使其成為國家改革和發(fā)展的重點。早在十九世紀初,達爾文就提出:“我真不明白為什么對藝術愛好的喪失會引起心靈的另一部分———能夠產生更高的意識狀態(tài)的那一部分能力的———喪失?!聦嵣希ミ@種趣味和能力就意味著失去了幸福,而且還能進一步損害理智,甚至可能因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保?]如今,我國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他們指出:“沒有藝術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枯燥無味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藝術的教育就沒有完全的素質教育?!薄八囆g教育作為一種全生命的教育不僅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也極可能成為當代整個教育觀念、教育行為改變之突破口?!保?]

2藝術教育是兒童教育的重要部分

兒童藝術教育論文

兒童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藝術教育可以在兒童的發(fā)展中起到陶冶情操,調節(jié)心情,啟發(fā)智力,培養(yǎng)美育的獨特作用。我國的藝術界和藝術評論家,平時研究和關注的也是藝術的問題,但多是針對成人的藝術,很少有人去研究兒童的藝術教育。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強調指出:“教育必須從心理學上探索兒童的興趣和習慣開始。它的每個方面,都必須參照這些加以考慮?!保?]在他看來,尊重兒童興趣和習慣,就是尊重兒童生長的需要和時機,如果急于得到生長的結果而忽視了生長的過程,那是極端錯誤的。兒童于主觀上有欣賞藝術的本能,在自己所認知的藝術中尋找樂趣,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悅。在客觀方面亦能得到藝術的欣賞,由感官感覺著事物之美,得到的是一種聽覺、視覺和觸覺的享受。兒童不論大小,都有愛好藝術的性情;換句話說,就是孩子也能欣賞藝術。兒童的藝術教育應當貼近兒童生活實際和生理、心理成長需求,采取符合兒童要求和特點的藝術教育手段與方法,開展相應的藝術教育形式。

3結語

兒童的藝術教育最大的價值在于傳播一種藝術的趣味于兒童的心坎,陶冶兒童的美感,從而進一步健全人格,完善人生。心理學告訴我們,人格的形成是教育的主要特長,其中藝術教育較之其他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一個受過崇高藝術熏陶的人,人格亦隨之高尚。當代美學家鮑列夫指出:“如果說社會意識的其他形式的教育作用具有局部性質的話(例如,道德形成的是道德規(guī)范,政治形成的是政治觀點,哲學形成的是世界觀,科學把人造成專家),那么藝術則對智慧和心靈產生綜合性的影響,藝術的影響可觸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個角落,藝術造成完整的個性?!保?]換句話說,藝術教育絕不僅僅是激發(fā)各人的審美能力,對于人格的塑造,藝術教育的功能是整體中的一部分,它特別側重于環(huán)境的影響使受教育者的心靈產生長久透徹、潤物細無聲的影響,使受教育者的個性,最終趨于完美。在幼年時期就接收藝術教育的兒童,人格上的發(fā)展將會是日趨健全的,最終會走向完善自我的人生境界。

作者:李含笑單位:咸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人民法院出版社法規(guī)編輯中心編.法律法規(guī).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6.

[2]邱明正,朱立元.美學小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279.

[3]美國.美國全國藝術教育協會聯盟,藝術教育國家標準[S].1994:3.

[4]滕守堯.審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國民族出版社,1985:21.

[5]孫玉蘭.幼兒藝術教育生活化的探索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30.

第5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經過科學研究和調查發(fā)現,如果教師表達問題的清晰度非常好的情況下學生收獲知識的效果也非常好,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選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示,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對知識能夠全方面的掌握和理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政治課的理論性是相當強的,一些專業(yè)術語比較多,如果不能準確的表達處理,會曲解政治的內容,影響學生對社會的正確認識。政治課程有著重要的地位,不能出現一點的差錯,所以要加強語言藝術的應用,運用合理的語言技巧把授課內容講述出來。

二、質樸的語言學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教師授課過程中不僅要講得好,還要能讓學生理解,這就需要在課堂上教師表達出的語言能夠讓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最簡單的是容易理解的也是能夠讓學生記憶最深刻的。如果教師授課的表達過于難懂,學生不僅會聽不懂,最終會導致失去對政治課的興趣,政治課就達不到理想的授課目的,學生不能深刻的理解政治含義。語言表達不僅僅要質樸,還要有藝術特點,生動形象的表達處理也很重要,能夠把乏味的理論形象的表達出來是非常優(yōu)秀的教學方式。

三、比喻讓語言平添亮色

比喻是課堂上經常使用的修辭手法,把兩個相似的事物進行比較,讓抽象的事物變得更為具體,能夠把事物形象的表達出來,授課中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學生非常易于理解和接受。比喻手法還可以把復雜的事物變得簡單化后表達出來,學生就會形成其實復雜的事物也是可以想象出來的,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采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能夠加強表達效果,學生對事物的理解印象會更加深刻。通常學生會產生答非所問的情況,就是因為不能準確的把自己想要表達的事物表達出來,這種情況會大大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用抽象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記住復雜的事物,教師要把教材上一些理論知識用形象的語言打比方的表達出來,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

四、新的詞語能夠讓課堂充滿了活力

在課堂上出現一些新的詞語,會增加課堂氣氛,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在政治課上多使用一些新詞語,不僅能夠體現出時政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去了解時事的興趣,讓學生對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有一定的理解。把一些生活實際時事和教學理論聯系起來使用會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幽默的語言能夠讓課堂活色生香

幽默的話語總能吸引人的注意力,幽默是一種智慧和才華的表現,如果在教材中加入幽默的語句,就會把死板的課本知識變?yōu)榛钴S的分子,跳動起來,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在課堂上,使用一些詼諧的語言,或者將一些笑話引入到課堂知識中去,學生會愛上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度過,沒有大的學習壓力,這是教師講課的重要法寶。

六、注重語言的啟發(fā)性

語言的啟發(fā)性是讓學生對政治課程產生興趣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會運用一些語言啟發(fā)的方法,這需要教師在長久的教學中領悟出來的,有足夠的教學經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老師把書本知識照搬下來,直接丟給學生,學生只能沒有理解性的去學習,沒有很高的學習效率,如果教師采用一些啟發(fā)性的語言來進行傳授知識,學生更容易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知識要有結構劃分的傳授給學生,如果長篇大論的把課本知識展示出來,學生一下子是接受不了那么多的知識點的,如果每節(jié)課講一個重點,這樣學生能夠徹底的把這個知識點消化掉的。

七、重視身體語言的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身體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運用肢體語言是一件簡單的教學內容,但是能夠生動形象的表達出肢體語言是非常不容易的,運用肢體語言不僅能夠把課本知識形象化的表達出來,還能鼓勵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比如一個鼓勵的眼神就能讓學生具有極大的勇氣,積極回答問題,提高課堂回答問題的效率和質量,肢體語言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肢體語言能夠展現出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

八、設計能夠引人入勝的導語

課堂有一個好的開頭是非常重要的,開山第一斧,所以要在一堂課開始的時候提出導語,導語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好的開頭導語可以從學生的面部表情體現出來的,精彩的導語是引導新的課程的開始,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源泉。好的導語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好的導語形式有很多種,比如采用圖片、聲音、故事等形式作為導語出現,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點上,讓學生有興趣繼續(xù)聆聽下去。

九、設計有波瀾的插入語

政治課程本身就是一門理論性的課程,知識點比較枯燥,如果教師的講課語氣和方式都是非常平淡的,那么將是一堂失敗的課堂,課堂氣氛也會是死氣沉沉的,學生就更沒有興趣去學習了。不管是怎樣的知識點都要能夠吸引住學生,在課堂中添加一些小趣味和波瀾的插入語,讓學生能夠在愉快、輕松的課堂中學到知識。結束語的設計要精湛,要把整個課堂的知識點串在一起,把內容概括到一起,起到一個總結的作用,讓學生對這堂課可以回味無窮,留下深刻的印象。結束語的形式要設計成多樣式的,能夠打動學生心靈。

十、有時無聲勝有聲

用語言以外的形式來表達課堂知識也是非常有效果的,非語言的表達是多種多樣的,比語言表達更能抒發(fā)出人的感情,如果只是用語言來表達課堂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不能發(fā)揮出教學目的,利用肢體語言會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十一、結語

第6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農村小學大力鼓勵和支持教師在藝術專業(yè)方面的進修及提高,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提高體音美教師的業(yè)務理論水平。同時,大力表揚和獎勵成績突出的骨干教師,表彰在美育教學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老師。

二、抓管理,激發(fā)教師的積極性

實施全面管理、強化全方位管理,對班級中音、體、美特長生的質量、數量與班主任管理和考核標準、經濟效益掛鉤,使班主任關心和支持特長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工作,對音、體、美等藝術教師采取全面考核,對特長生的培養(yǎng),采取特長生受獎的數量與教師經濟效益掛鉤、與資金分配掛鉤,這樣做,有效地減少來自家長和班主任對特長生的培養(yǎng)和訓練的阻力,極大地激發(fā)了班主任與培養(yǎng)教師的積極性,使學校美育真正落實到實際教育教學中。在活動時間上,保證每周一次,學校有主管領導專門負責活動,按時檢查教案,跟蹤記錄,考核記錄,制訂活動措施與具體的管理辦法。

三、抓環(huán)境,強化藝術教育氛圍

首先是美化校園、香化校園、綠化校園、設置德育展板,如在走廊設置國學經典卡通畫板,妙趣橫生的卡通畫面時刻激勵學生審視自己的言行及學習美育知識的欲望及信心。其次是教室環(huán)境美化。如張貼校風、校訓;張貼名人名言,人物頭像,激勵、啟發(fā)學生,使學生時時自勉;設德育展板、評比欄及活動欄,通過評比提高學生對美的識別能力。

四、抓領域,拓寬課外藝術教育活動領域

大自然是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學校地處半山區(qū),風景秀麗,山清水秀,更有金代的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王家磨房古人類遺址、水庫等。學校利用廣闊的社會課堂進行藝術教育,組織學生遠足、登高和參觀游覽等活動,通過觀察、感受、欣賞大自然,聽取有關傳說、趣聞、歷史故事,利用攝影、寫生收集創(chuàng)作題材,采集動植物標本等活動,讓學生把最美的東西通過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表達出來。

五、抓教師,提高藝術教育質量與能力

農村小學認真研究探討提高教師藝術教育的認識和能力,指導教師學習教學大綱,鉆研教材,掌握教法,開展“互學”活動,對教師的教案、業(yè)務學習筆記定期進行檢查,并深入課堂聽課,跟蹤指導研究課,認真評課,查課。積極進行教學教改實驗,對音、體、美等藝術課的課堂教學方法、程序、模式進行探討,并從美育發(fā)展動態(tài)、教材設計入手,對藝術教育進行深入細致的探討研究。同時,針對教師的實際情況,不斷提出新要求、新目標。開展“評優(yōu)課”活動,鼓勵教師參加校內外公開課、研究課,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藝術教育水平。

六、抓教學,強化藝術教育滲透

改革藝術課課堂教學,一方面按《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周課時排課開課;另一方面,改變唱唱、畫畫的單調模式,堅持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相結合,藝術形象與審美教育相結合,臨摹教學與創(chuàng)造教育相結合,把藝術教育的主根扎在課堂教學中。藝術教育不光是藝術類學科教學的任務,每一學科的教學內容都存在美的教育因素。如品德課、語文課的教學,要求教師動之以情,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得到人生的啟迪,受到美的教育,社會課在介紹祖國的大好河山、歷史人物的同時,喚起學生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自然課的教學要清晰地展現出大自然的奧妙等等,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七、抓活動,培養(yǎng)學生特長、技能

第7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1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

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要想讓學生喜歡數學老師和數學學科,就要創(chuàng)設最佳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加深對數學學科的感情。該研究者在教學中經常不失時機地向學生講述數學的發(fā)展史及美好前景。如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比歐洲要早一千多年;楊輝三角的應用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四百多年等,以激發(fā)學生愛國愛數學的情感。如通過介紹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祖沖之的成就;華羅庚的故事等,激發(fā)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目的。再如在學習《四邊形》時,首先可通過觀察墻壁、窗戶等,抽象出《四邊形》的基本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從而創(chuàng)設出一種積極求知、勇于探索的情感狀態(tài)。

2善于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探究某件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傾向,是求知的起點,是思維培養(yǎng)和能力提高的內在動力。數學教師成功的關鍵,在于能否培養(yǎng)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一是要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包括鼓勵質疑,尊重學生、全面評價,讓學生獲得成功與失敗的情感體驗等。二是要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目標。數學是造福人數的偉大智力工程,應用的廣泛性是數學的特點之一。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日月之繁,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到數學力量之大、內涵之美,還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從而變成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力。三是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是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主要場所。如語言信息的載體,生動有趣的數學語言、妙語聯珠的講解、簡明扼要的口訣等,都會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促進數學學習動機。四是要善于設置懸念引發(fā)學生質疑。質疑極易引起定向反射,思維活動也就隨之產生。設疑置懸要具有啟發(fā)性,由易到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就會長期保持對數學的興趣。

3燃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經常發(fā)現:對數學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踴躍發(fā)問,以至越來越喜歡數學與數學老師;而無興趣的學生則精力分散、思考懈怠、勉強應付、作業(yè)抄襲,甚至與老師對抗。首先要樹立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如通過介紹華羅庚、蘇步青等數學家刻苦求學的事跡;往屆畢業(yè)生的成功經驗、數學家吳文俊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等事例,以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二是注重數學語言訓練。如學生易將“三角形的角平分線”,說成“三角形的平分線”,我都及時糾正,常此以往,學生的數學語言都會達到精準的程度。三是嚴防挫傷學生學習的熱情。我們要知道學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我剛教一年級幾何時,讓學生在“直線AB上畫一點C”,許多學生畫走了形,我就嚴厲地批評他們,熱烈的課堂氣氛一下就冷了下來。我通過冷靜地思考,才明白學生發(fā)生錯誤是不清楚在幾何中點與直線的位置關系,責任應該是我把簡單問題忽略了,是我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四是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學中教師絕對不能站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角度,忽視學生學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一個復雜過程的現實,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如我在講解“絕對價值”時,該概念就是難點。為了不讓學生出現不知所措的現象,不是馬上讓學生處理這一難題,而是當堂補充了一個例題:已知:︳a-2∣=5 b+1∣=4,求a+b的值。學生也就較容易學懂了這一概念,長此堅持也就燃起了學生習數學的熱情。

4構建創(chuàng)新教育的價值取向

第8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幻燈色彩的運用也可參考色彩心理學相關內容,選用視覺上舒適、心理上親切的顏色,比如藍色系,以象征希望、理想、獨立的天空藍作主色,以暗示誠實、依賴、權威的深藍色突出重點,同時,如果學校沒有統(tǒng)一著裝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藍色系服飾以加強親和性,暗示學生更專注傾聽你的授課內容。

2.充滿引導性的文字語言暗示

教學幻燈中文字內容的設計可以參照文字對心理的暗示選擇,同時授課時生動的語言、起伏的語調可以緩解因授課內容過于學術而引起學生乏味、心理疲勞及注意力分散,具體操作可以參考保加利亞心理醫(yī)生喬治•洛扎諾夫建立的暗示教學法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利用環(huán)境和學生之間經常不息卻不知不覺的交流,建立學生無意識的心理傾向,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自主學習動機,從而提高學生對授課內容的接受程度、記憶深度。例如:授課時以穩(wěn)重但愉快的語調為主,強調重點時與原有語速相比稍微放緩,等等。語調的調整要自然而不能過于夸張、輕佻,避免過于戲劇化而減少學生對授課者的信任度、降低授課者在學生印象中的權威感。

3.適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肢體語言暗示

授課時盡量保持微笑也可以引導學生的心理愉悅感覺,從而增強自主學習性;以短時間的目光交流增加學生的被關注度也是提升學生學習動力的有效手段。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肢體語言表現也是授課者獲得學生對授課內容認知度、注意力集中程度等信息反饋的有利途徑。

4.結合記憶規(guī)律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德國心理學家H.Ebbinghaus發(fā)現的遺忘曲線直觀描述了人體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循序漸進過程,而且提出理解了的知識較無意義音節(jié)來說能夠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的理論。這就要求授課者在設計授課內容時盡量聯系實際、聯系學生的興趣所在,加強學生在授課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本科生的教學。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校園后溫故知新的習慣基本摒除,知識來源大多只依靠上課時間,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讓學生記住、理解更多的知識點一直是授課者的難題。依據遺忘曲線,合理安排復習、小結、總結的時間點應該可以改善上述難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以及對授課內容真正掌握程度。

5.以適當的競爭刺激學生學習積極性

“鯰魚效應”常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是企業(yè)用來激發(fā)員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具體包括競爭機制的建立、能人的啟用、領導風格的變革等等。這一有效的激勵手段是否能運用到本科生教育中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消除因大學學習生活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引起的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當然,鯰魚效應會帶來負面效應,比如影響學生間的團結,所以這一效應在教學中的應用還需慎重考慮。

第9篇:語文教學藝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 語文 美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77

1 概述

美育,簡而言之,就是審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其目的是提高人們的審美感受力、審美創(chuàng)造力及審美情趣,以促進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整體素質的提高。美育是審美與教育結合的產物,它的本質就是情感性。

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教育中常用的材料多是文質兼美的課文,教材中蘊含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結構美等審美屬性,使其獨具感性特質,而美育作為一種情感教育,是語文學科表情達意的主要工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體會課文情感,獲得審美感受,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

2 現狀及分析

2.1 教學目標偏重知識性積累

美育教學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原因是,我國語文教育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只重知識傳授,忽略了育人的大目標。多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都采用填鴨式的教育,視“字、詞、句、段、篇、章”的教學任務為唯一目標,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的美育教學。這就很容易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支離破碎的感覺,很難從整體去理解和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課文中蘊藏的美感,阻礙了其審美能力的提升。

2.2 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思想

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思想束縛了語文美育教學的發(fā)展。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仍然是抱著課本,旁征博引,滔滔不絕,而忽視了學生才是審美教育的主體,就算學生們記住了種種關于美的“精辟”分析,也很難受到美的熏陶。這種呆板的教學模式,課堂枯燥的教學氣氛,完全扼殺了學生自我思考及再創(chuàng)造的能力。

2.3 教師自身審美素養(yǎng)不高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如果一位教師自身素養(yǎng)不高,又怎么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更多地參與課堂藝術的創(chuàng)造,從整體上把握課程的結構,才能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審美激情和創(chuàng)造欲望,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其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

3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

我們過去的語文教學偏重智育,現在的新語文大綱提出了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審美性并重的指導思想,語文教學開始呼吁美育教學。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美育教學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1 激發(fā)審美情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創(chuàng)造并展示與課文內容相吻合的意境,從而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氛圍中,激起學生的愉悅之感,這種愉悅之感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指引下,他們就會主動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與教師一起“奇文共賞,疑義相析”。激起學生審美情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教師的語言藝術、心理溝通藝術、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技能等等。如在教《落花生》一課的時候,筆者手里拿幾顆花生展示給學生看,講解“麻屋子,紅帳子,里面住著個白胖子”,讓學生對花生有個主觀印象,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然后再開始教學,使其在強烈的審美期待中學完課文,為學好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3.2 吟誦,品味語言美

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其主要特點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用情感來打開學生的心扉。我們的語文教材中的大多數課文都是精心選編的佳作,很多讀起來瑯瑯上口,順暢協調,富有音樂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通過吟誦來審視文章的美感,感受字里行間飽含的美感。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敘事敘情的文章,最好還要‘美讀’”,“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有感情的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tǒng)方法,有利于學生深入品味文字作品,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發(fā)揮語言的感染力。

3.3 想象,感受意境美

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作者在創(chuàng)造形象時常常會有大量的留白,供人想象,因而完全把握作品中的形象離不開想象力的發(fā)揮。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關鍵詞句,啟發(fā)學生主動想象。如學習《海燕》一文時,可以引導學生去想象那烏云密布,電閃雷鳴,風號浪涌,海燕振翅高翔、搏擊風云的壯闊場面,及暴雨驟至,激濁揚清,天清地明的清亮世界,從而感悟“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這一呼喊的深層含義,進而感受文章飽含的意境美。

3.4 用生動的教學語言來表達美

語文課文的優(yōu)美,不僅體現在語言美和意境美上,還體現在形象美和結構美上。這些美感,只有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描繪,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其主動想象,小學生才能在這種感召下如臨其境,順利融入作品角色,找到情感共鳴。因此,在教學中要求教師把握小學生的審美心理,將他們視為審美主體,運用生動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使其置身與美的熏陶中,進而積極主動地融入其中來。如學習《望月》一文時,教師可設計生動的旁白,“此刻,月光正灑在我們的身上,大家感受到了嗎?讓我們繼續(xù)望月”。學生會在這樣的啟發(fā)中,主動去想象月光灑在身上的情境,感悟那朦朧月色之美。

4 結論

小學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所學知識中來。要讓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充分研究學生的審美需求,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培養(yǎng)其愛美的情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美、領略美、享受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較高境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章幸芳.談中學語文美育的現狀及出路[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0(2):89-91.

[2]孫達宏.讓美育在閱讀教學中延伸[J].考試周刊,2008,(49):36.

[3]劉鑄,仲利亞.對語文教學過程審美化的幾點思考[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2):93-94.

[4]錢晴.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途徑研究[D].蘇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