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程改進意見和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建構主義;異步教學法;計算機;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33.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2)05-0117-04
0 引言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當代中學生必備的科技素質之一,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承擔著普及信息基礎知識、培養(yǎng)計算機技術后備人才的重要使命。而目前中學信息技術教學面臨著諸多問題,如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滯后等,這一切已無法適應信息化、數(shù)字化的時代。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以及網(wǎng)絡技術日趨成熟,為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機遇,為在教學中引入新的觀念、新的技術、新的環(huán)境、新的模式提供了可能。伴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學”為中心的主體教學模式為構建學生主體發(fā)展模式、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帶來了新的契機。經過多年教學實踐工作,針對瞬息萬變的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基礎起點參差不齊的學生,筆者以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理論為指導思想,運用差異教學法推動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分別從學習、教學、師生關系等三個方面闡述教學改革的內容、方法和具體教育實踐活動。
1 建構主義和差異教學理論分析和實踐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中,明確提出了21世紀教育的4項內容,用4個“L”表示:Learning to know(學會認知)——培養(yǎng)繼續(xù)學習的能力;Learning to do(學會做事)——培養(yǎng)實踐能力;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合作)——培養(yǎng)協(xié)作完成跨學科項目的能力;Learning to be(學會生存)——掌握信息技術,適應在信息社會中生存。這些內容被稱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因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是當代教育的核心。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需要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唐山市第二十七中學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借助意義建構的教學模式和差異教學方法來實現(xiàn)。意義建構教學模式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注意調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學習渠道;以個別學習模式為主,配合適當?shù)暮献饔懻撆c教師輔導:學生通過搜集資料進行比較、概括、整理學習體會以及用文字表達等環(huán)節(jié),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異步教學的具體特征有:具有明確教學目標,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學活動;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將教師的三種指導形式(個別指導、分類指導和全體指導)與學生的五種學習形式(獨學、對學、群學、請教教師和全體學)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學過程中,使教師的“五步指導”(提出問題、指示方法、明了學情、研討學習、強化效應)與學生的“六步學習”(自學、啟發(fā)、復習、作業(yè)、改錯、小結)緊密結合來進行。
由黎世法教授創(chuàng)立的異步教學法,是一種能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教學模式。其實質是建立在學生個體自學基礎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異步指導的教學方法。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達到高效率、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這種教學結構中,“六步學習:自學-啟發(fā)-復習-作業(yè)-改錯-小結”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學過程;“舉三歸一,以一反類”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科學思維過程,并進行創(chuàng)造學習:“八個基本”:“基本事實-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基本作業(yè)-基本實踐成果-基本思維方法-基本生活態(tài)度”體現(xiàn)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學習問題的學習實踐過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主動建構的結果,而不是被動獲得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學習是人的心靈的內部生成過程”作為其基本信條,它主張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對事物和現(xiàn)象不斷解釋、理解的能動過程。建構主義理論與異步教學方法對學習的理解,本質是一致的,都是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個體主動學習才能達到教育目標;教師是教學的指導者和組織者;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教學的具體實踐過程中,建構主義理論給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教學路線,異步教學法提供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和實施步驟,通過分析與學習,筆者借助這兩大理論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進行探究性改革。根據(jù)計算機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將以上教學理論運用到實際的教學實驗中,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
1.1改革學習方法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個體積極主動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的認知結構得以改變;學習要重視學生學習的先備知識與舊有經驗,結合其生活經驗及感受,來營造有意義的學習情景,以問題引導為教學設計的重心,使學習者在有意義的情景中主動去探索與解決問題,建構自我的知識體系。建構主義提供了學習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方針,異步教學法給出了具體的實踐方法,提出了學生的“六步學習”,即學習過程就是教師指導學生按照“自學-啟發(fā)-復習-作業(yè)-改錯-小結”等進行學習。
首先,教師根據(jù)信息技術教學大綱及要求,向學生布置這一章節(jié)需自學的參考提綱,提出需解決的問題。學生開始自學,教師巡回了解學情并有重點地指導學生進行自學,與學生研討學習問題,學生還可與周圍同學議論。在學習PowerPoint一章時,布置學生自制一個精美的PPT文件,里面將常用的PPT操作方法和該章授課內容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領悟它的用法和優(yōu)點,利用任務驅動學習,并提示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如何使之成為有效的工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實質是學生自己啟發(fā)自己,將掌握的舊知識與新知識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尋求恰當解決問題的知識體系。在學習了如何在Word里面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等知識后,學生可自行啟發(fā)和學會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和藝術字,觸類旁通。復習階段是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提綱進行復習,繼續(xù)解決新內容中學習尚未解決的問題,并對新知識進行系統(tǒng)化、概括化,加深和鞏固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應用新知識做準備。作業(yè)階段是學生獨立地將所學的新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的過程。為了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要,異步教學提出了五種作業(yè)題:必做題、鞏固題、深化題、提高題、過渡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計算機基礎不同,教師根據(jù)學生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分成容易、中等和較難三種檔次,使得差等生能掌握基本要點,中等生能夠熟練運用,優(yōu)等生水平有所提高。改錯階段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現(xiàn)錯誤,認真分析作業(yè)的錯誤原因,改正作業(yè)錯誤,掌握正確作業(yè)方法的過程。學生先進行自改,可請教同學和教師。小結教學階段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使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系統(tǒng)化、熟練化。經過以上6個階段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的知識,還能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以上的學習方法,徹底改變原來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由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由教育中的接受者轉變?yōu)榻逃械膮⑴c者,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1.2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
建構主義把學生的意義建構、社會化、文化適應和學科知識作為教學目標,認為學生處于“最近發(fā)展區(qū)”之中,提倡學生的自主精神和首創(chuàng)精神,指出教學過程就是保證學生親身體驗的建構過程。差異教學提出“五步指導過程”,即“提出問題-指示方法-明了學情-研討學習-強化小結”,即對學生的自學進行宏觀和微觀的異步指導。學生一邊自學,教師一邊指導。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將教師的指導分為三種形式:個別指導、分類指導和全體指導。通過學生自學,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學習新課,便于教師明確指導內容的重點,解決多數(shù)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少數(shù)學生存在的非共性問題。教師給學生指出如何尋找解決問題的恰當認識條件與方法,而不是包辦代替學生去解決問題,要依靠學生自己對有關認識條件進行獨立思考和獨立操作。教師在指導學生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檢查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進行獨立作業(yè)時,教師巡回了解學情,并點面結合進行指導,定期掌握學生作業(yè)改錯的情況。教師布置小結參考提綱并進行小結指導談話,指示小結方法。
下面介紹意義建構和異步教法運用在唐山第二十七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方法。在講授初中二年級“網(wǎng)頁制作”一課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帶領學生暢游網(wǎng)絡,瀏覽精美網(wǎng)站,學生在欣賞之余已經對建立自己的網(wǎng)站、展示自我風采躍躍欲試。接下來介紹網(wǎng)頁制作軟件——Dreamweaver的基本使用方法,通俗易懂的介紹使得饒有興趣的學生頻頻點頭。然后,教師布置學生制作網(wǎng)站的主題——展示自我風采的個人網(wǎng)站,要求學生構思網(wǎng)站結構并畫出結構示意圖。學生紛紛行動起來,或寫、或畫,或獨自思考,或兩人或三人小聲討論起來。此時教師走下講臺,巡視并加以指導。有的學生設計的結構過于簡單,需要充實;有的結構設計過于復雜,需要刪減;有的設計內容不切實際,需要修改。在老師個別指導下,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最后教師歸納總結,給出一般性的網(wǎng)站結構示意圖。接下來,老師布置第二個任務:根據(jù)自己設計的網(wǎng)站結構,搜集并整理相關資料。這個過程包括收集文字、圖片、動畫等素材,有的同學還通過之前學過的Word、Photoshop等知識對素材進一步加工處理。學生必須結合主題及相關欄目設計選擇資料內容,同時相同類型素材需篩檢與精選,并且需要考慮資料形式的多樣化。學生們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理解投入到了信息處理當中,這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建網(wǎng)站首頁。運用知識的遷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運用Word、Excel、PowerPoint和Photoshop等所學知識制作學生的第一張網(wǎng)頁:用表格來布局、添加文本、插入圖像、設置網(wǎng)頁背景等。學生通過不斷地嘗試、探索和創(chuàng)造,一張張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賞心悅目的網(wǎng)頁映入眼簾。教師鼓勵學生在自我欣賞的基礎上,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一堂課下來,學生們意猶未盡。教師布置課下作業(yè):將作品進一步完善、提高,下節(jié)課逐個展示。整堂課下來,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在愉悅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通過教學方面的改革,教師由原來教學中的灌輸者變?yōu)榱四壳敖虒W中的指導者。實時了解學生學情,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教師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既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又促進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3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擁有知識經驗、信念、認知策略、能力、記憶力、情緒態(tài)度、動機(需要、興趣)、認知風格、認知意志等諸多方面知識建構的主體,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支持者、促進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或合作者,基于建構主義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對話、互動和合作的。異步教學課堂中提出的學習內容必須是有層次的,既讓那些學習快的學生吃得飽,也讓學困生為自己能完成學習任務而感到高興,身心上減輕了負擔,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發(fā)揮了聰明才智,提高了學習效率,強化了能力培養(yǎng)。異步教學中不同的學習內容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異步教學中教師的異步指導也充分的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教師提出學習內容與要求之后,就來到學生中間,認真觀察學習動向,對收集到的學習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對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微觀指導”,對多數(shù)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宏觀全體指導。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請教老師和同學,學生和老師之間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現(xiàn)代教育具有以下5個基本特征:(1)教育民主化——受教育者的廣泛性和平等性;(2)教育終身化——終身教育的思想與制度的建立;(3)教育多樣化——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4)教育個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地人才;(5)教育國際化——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國際化的人才。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教師和學生處在民主的大環(huán)境中,相互平等,相互協(xié)作。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并且教育不應只局限于學校內部。學習要按照個人的需求和可能,貫穿于人的一生。在教育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為人們提供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及不同規(guī)格的教育,促進學校教學向個別化學習模式和培養(yǎng)能力方面轉化,使更多的人獲得學習的機會。因此學校的教育、教師的教授并不是學生暫時知識的灌輸,而是他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指路燈。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并不是將所有的知識一股腦的送給學生,而是在他們具備一定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學習和領悟。例如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幫助學生確立有問題看幫助文件和參考書的習慣,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一定要依靠自己去解決,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如果總是遇到問題就問老師,當學完這些課以后再碰到困難依然不會解決,仍然是沒有學會如何處理問題。信息技術課程是應用性較強的課程,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弄、去討論、研究,教師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始終令學生不愿自己思考。教師提供寬松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在學生確實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指導,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也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同時確立了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
唐山市第二十七中學在踐行意義建構和異步教法的過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績,每屆百余名學生中,分別在2010年信息技術中考中名列唐山市路北區(qū)第三名,2011年名列路北區(qū)第二名,2012年名列全唐山市第一名,創(chuàng)造了滿分率100%的好成績。
關鍵詞: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工程流體力學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035-03
工程流體力學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也是礦業(yè)工程、安全工程、礦物加工、環(huán)境工程等許多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基礎課。具有基礎知識涉及面廣、基本概念多、內容抽象等特點,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不但理論抽象,而且直接面向工程實踐。在工程流體力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認為“這門課難學”。其客觀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一方面是工程流體力學涉及的知識比較多,如材料力學、大學物理、高等數(shù)學等;另一方面是工程流體力學課內容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相當困難;最后還由于工程流體力學工程背景強,學生普遍缺乏實踐知識。為提高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我們從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入手。根據(jù)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和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功能及影響因素的分析,高校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由五個系統(tǒng)構成[1]。教學質量保障系統(tǒng),就是把對教學產生重要影響的教學管理活動有機地聯(lián)結起來,形成一個能夠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系統(tǒng)化、結構化、持續(xù)化的整體,其實質是不斷探索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管理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活動,以有效地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不斷增長的各種要求[2]。
根據(jù)課程建設情況,制定了圖1的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一、課程教學質量控制系統(tǒng)
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是其教學質量控制系統(tǒng),主要包括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大綱修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考試方式改進等。
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點。青年教師學歷層次高、基礎扎實;其不足是講課內容與生產實際及后續(xù)課程結合較少,講課時還不能收放自如。為此,安排青年教師邊上課、邊助課。實踐證明,助課是一種培養(yǎng)年輕教師上好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我們根據(jù)專業(yè)特點編寫了一套符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具有特色的高質量教材和輔助教材。針對能源與動力類專業(yè)本科教學要求,并兼顧其他相關專業(yè)的教學需要,2002年出版了《工程流體力學》第一版。該教材在江蘇省教育廳的資助下,進行整體優(yōu)化、精簡、補充,突出工程背景和工程應用,作為江蘇省高校立項精品教材,于2010年出版了第二版。為使學生更好掌握工程流體力學的內容,2007年,出版了配套學習輔導教材《流體力學學習輔導與習題解答》。該教材作為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配套學習輔導教材,受到學生的歡迎,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時,為滿足《工程流體力學》雙語課程教學需要,在參考國外原版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于2010年出版了英文版《工程流體力學》教材,完善了我?!豆こ塘黧w力學》教材體系。為提高教材質量,特邀美國肯塔基大學Jimmy Smart教授參與了教材的編寫工作,并對整本教材進行審閱、修改。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師因素和學生因素[3]。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通過實例讓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通過實例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印象。實驗教學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開放的實驗模式在對學生的基本實驗技能掌握,知識的綜合應用,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4]。我們的實驗教學以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包括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從1999年起,我校將實測實驗、演示實驗和計算機模擬實驗融為一體,極大地改善了實驗手段。工程流體力學課程配套了16學時的綜合實驗課,學生可根據(jù)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實驗。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流的、開放的實驗室課外學習基地,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節(jié)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中獲獎,與工程流體力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鍛煉是分不開的??荚嚦煽兪呛饬拷膛c學效果的一個主要指標,確??荚嚨膰烂C性和公平性,并使考試成績能夠如實反映教與學的效果。從學校的情況來看,還是以筆試為主,主要是考核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情況,是檢驗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也是驗證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5]??荚嚨哪康氖菫榱肆私鈱W生對本課程知識體系的掌握情況,不能單靠死記硬背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考試內容要注重學生對基本理論的理解和運用上。使學生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對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的應用和理解上,避免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法。而計算題則突出對解題步驟的要求,按步驟給分,沒有步驟就不給分。目前,我們正在積極開展工程流體力學習題庫和試題庫建設。在同時開課班級較多的情況下,采取統(tǒng)考的形式,使考、教分離,使考試能夠更好地檢查教與學的質量和效果。
二、課程教學質量信息收集與處理系統(tǒng)
課程教學質量信息收集與處理系統(tǒng)包括領導聽課、教學檢查、督導檢查、學生信息員、學生評測等,目的是從不同側面收集課程教學的相關情況,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監(jiān)控。
領導聽課主要是學院和系領導,通過聽課了解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教學情況,解決教學問題。教學檢查包括開學初、期中、期末教學檢查,掌握教學信息,穩(wěn)定教學秩序。教學督導員的工作以聽課為主,督導員可隨時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等進行聽課檢查、指導。為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促進教學相長,我校2009組建了校、院兩級學生教學信息員小組。學生教學信息員覆蓋了全校所有的專業(yè)和班級,能全面地反映同學們在學習工程流體力學課程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建議,及時反映教學管理、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更好地搞好工程流體力學課程建設,我們通過大范圍調查問卷和小范圍收集學生個人對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意見等方式,及時掌握學生對工程流體力學課程的意見和建議。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課程課時設置是否合適,教師教學方式安排,學生是否主動發(fā)言,學生對授課老師的要求,課程所使用的教材,課程作業(yè)量是否合適等。我們建立的這個教學質量信息收集系統(tǒng),目的是多渠道、科學地收集有關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質量的信息。本系統(tǒng)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對這些信息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公正的處理。信息收集和處理是為了診斷和評價,為了推進教學質量的逐步提高,為了幫助教師改進教學,促進學生、教師、管理人員三者之間圍繞學校的辦學目的、課程教學目標建立更為密切的關系,協(xié)調工作。
三、課程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tǒng)
課程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tǒng)包括教務處反饋、督導組反饋、教學秘書反饋、任課教師反饋和學生信息員反饋。我校常年承擔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的主講教師6人,經常承擔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6人。根據(jù)教務系統(tǒng)要求,每次課程結束后,每個學生均必須對本課程教學過程以及任課教師作出評價,并由教務處反饋給學院和教師。我校本科教學督導組分為學校和學院兩級。督導組分別為學校、學院的教學改革工作提供咨詢。通過聽課、座談、訪問、征詢、專題評估等各種方式對教學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及時提供信息和反饋意見。在制定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材建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實踐改革,教學管理以及教師教書育人,學風建設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教學秘書的工作涉及本院的全部教學工作,是連接各方面教學活動的橋梁和紐帶,具有承上啟下、協(xié)調左右、溝通信息和改善關系的作用。由于教學秘書非常熟悉教學管理、教學環(huán)節(jié),又同時接觸教師和學生。因此,通過教學秘書反饋的對于課程的意見和建議,對提高工程流體力學課程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流體力學任課教師根據(jù)其教學過程的切身體會,對教與學兩方面情況均比較熟悉。任課教師的反饋對于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教師還可通過教學例會及時反饋教學中的信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生教學信息員小組是完善通暢的教學信息網(wǎng)絡和健全教學檢查、反饋、監(jiān)督機制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和學校教學管理部門之間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學院通過信息員反饋、學生測評、畢業(yè)生信息反饋等及時了解并解決教學問題。課程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tǒng)通過以上多種渠道收集反饋意見,經過診斷和評價后,將結果反饋給教師,目的是幫助他們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在我們的工程流體力學精品課程網(wǎng)站上,還有師生互動平臺,學生可以將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直接反饋給教師,教師也可以將其建議直接返回給學生。
工程流體力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為切實提高其教學質量,構建了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課程教學質量控制系統(tǒng)為核心,通過教學過程信息收集、處理,并將意見和建議進行反饋,達到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揚,尹紅,李孟輝.高校課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探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0,1(1):46-48.
[2]張永玲,李風岐,王安東.以教學評估為基礎建立質量保障體系[J].山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4(51):78-80.
[3]鄧艷梅.大學英語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分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26(242):57-58.
[4]趙揚,王鳳華.開放實驗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3(29):100-102.
同伴反饋(peer feedback)是一種強調過程性和合作性的學習機制,相對于教師反饋(teacher feedback),同伴反饋學習機制更加注重學習者深度參與。同伴反饋學習機制的理論基礎是過程教學法及社會建構主義的合作學習理論。社會建構主義的合作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孤立的過程,學習者需要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習得并內化各類知識(Eggen&Kauchak,2005)。學習者通過互相提出反饋意見,深入討論問題,不僅能使學習的參與者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使學生逐步學會通過討論與協(xié)商共同完成對知識的理解。因此,把同伴反饋學習機制科學地應用于英語翻譯教學的課堂之中,有利于增強學習者的合作學習意識,有利于鞏固學習參與者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翻譯策略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有利于強化其對翻譯原理的理解和對翻譯技巧的應用。同伴反饋學習機制在翻譯教學中運用的方式是:首先要求幾個共同學習者建立學習小組,然后各個組員互相對完成的譯文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組員可以就其中的一些重點與難點互相討論,最后形成基本一致的結論。
筆者通過進行實證研究探討同伴反饋學習機制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及學習者對互評機制的態(tài)度。
2.研究設計
2.1研究問題
(1)學習者在同伴反饋中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反饋意見?
(2)學習者怎樣利用同伴提供的反饋?修改后的譯文質量是否有改進?
(3)學習者對同伴反饋機制持何種態(tài)度?
2.2研究思路
以河北外國語職業(yè)學院應用英語專業(yè)2012級一個自然班的學生為受試對象展開研究。該班學生共30人,在第三、第四學期已經修完翻譯理論基礎,第五學期將開設翻譯實踐課程(筆譯),每周4學時。筆者將在第五學期翻譯實踐課程中采用“同伴反饋”機制進行教學,具體做法如下:將學生分為6組,每組5人,要盡量控制組內男女生的比例和高低水平混合搭配。教學步驟是:
(1)由教師布置翻譯任務;
(2)各小組內學生一起分析原文特點及任務要求,選擇翻譯策略,探討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3)教師在每組給予適當?shù)闹笇Ш徒ㄗh;
(4)學生自主翻譯,完成譯文;
(5)各小組組內口頭討論每個小組成員的譯文,譯文作者簡要記錄其他小組成員對自己譯文的初步意見和建議;
(6)討論結束后,小組成員兩兩交換譯文,課下在對方譯文上進行書面反饋;
(7)譯文作者根據(jù)同伴的書面反饋,對譯文進行修改,并提交給老師;
(8)老師講評。
2.3研究方法
通過實證性的教學研究,探討“同伴反饋”機制在高職英語專業(yè)翻譯課堂中的適用性。
2.4研究步驟
(1)問卷調查:根據(jù)筆者的研究問題,采取向學生發(fā)放問卷進行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翻譯教學的看法。
(2)教學實驗:在實驗班的翻譯課中運用同伴反饋進行教學實施。
(3)訪談:在實驗后分別對一些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同伴反饋在翻譯課程中應用的態(tài)度。
(4)材料分析:結合教學實驗、問卷及訪談后得到的數(shù)據(jù)和相關材料,對同伴反饋應用于高職院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的適用性進行總體分析。
2.5數(shù)據(jù)收集分析
2.5.1對調查問卷的分析
調查問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目前在學習英語翻譯時的基本模式及翻譯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問卷發(fā)現(xiàn)學生主要以自己獨立完成翻譯為主要方式,個別學生遇到那點可以詢問老師或者同學加以解決。翻譯學習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對譯文質量的高低沒有科學的評判。
2.5.2對收集的反饋點分析
從三個方面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首先是統(tǒng)計所有的反饋點,其次是統(tǒng)計正確的反饋點,最后對反饋點進行歸類。一個最完整的反饋點包括問題翻譯(刪除部分)、問題分析(大括號內部分)、修改建議(下劃線部分)。有的反饋點包括問題翻譯和修改建議,但沒有問題分析,也被視作一個反饋點。反饋點基本可以概括為四種類型,翻譯技巧性反饋、語法不當、語義和語用方面的問題。如下表所示:
在數(shù)據(jù)的整理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習者對同伴的反饋意見采取了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30%的學習者完全采納同伴的修改建議;52%的人選擇在同伴反饋的建議基礎上做進一步修改;18%的人表示不認可同伴的反饋指出的錯誤繼續(xù)堅持自己的意見。
關鍵詞:自助 調查問卷 統(tǒng)計結果 教學質量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9(b)-0021-01
自從Internet建成以來,利用網(wǎng)絡實現(xiàn)的各項應用便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問卷調查也是其中的應用之一??v觀國內外在Internet上的問卷調查,不外乎兩種形式:下載調查表,填寫完畢后郵寄到指定的郵址;網(wǎng)上填寫表單網(wǎng)頁,將填寫的結果發(fā)送至指定的數(shù)據(jù)庫。問卷內容主要涉及到市場、商品、交通、教育、培訓和消費等專題。利用Internet進行的調查優(yōu)點是范圍廣、成本低、統(tǒng)計迅速,但針對性較差,無反饋或不能及時反饋,調查問題不方便自我定義,不易普及應用,周期也較長,且無自可言。
余青松等人早在2000年為日本YAMAHA下屬的YEC公司開發(fā)的調查問卷系統(tǒng),可以根據(jù)用戶不同的需求,輸入各種基本數(shù)據(jù),相對自由地在Web頁面上產生問卷,通過Internet把頁面填寫的內容傳到公司的Email服務器上,系統(tǒng)收集各用戶郵件,并提取結果寫入關系數(shù)據(jù)庫中,經分析統(tǒng)計,以表格或圖表形式反映調查結果。該系統(tǒng)服務器需要WWW、Email兩個,軟環(huán)境復雜,不便移植和普及,一般人員不能掌握并應用之。
問卷通網(wǎng)站有償提供的通用問卷系統(tǒng)軟件,在一定意義上能自主出題(仍是有范圍的),題型豐富,達13種之多;系統(tǒng)提供大量模板和圖片,可靈活地給出各種頁面;問卷發(fā)送方式多樣,并設有相同IP過濾功能;結果以多樣化統(tǒng)計分析圖形來表示,可生成統(tǒng)計報表。正是由于其各行各業(yè)通用性,其軟件龐大、復雜,平臺架設困難,對于教學跟蹤而言,正好失去了信息技術應用的適切性,不易普及。
教育部質量管理工程實施以來,特別是2007.2.17提出的《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計20條,全面覆蓋了學校本科教育的各個方面,強調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質量工程是學校工作的重點,教學質量是學校生存的生命線。
(1)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和管理。(2)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加強專業(yè)結構調整。(3)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加強大學生素質和能力培養(yǎng)。(4)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發(fā)揮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5)加強教學評估,建立保證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制;(6)加強教學基礎建設,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能力和水平。
從上面幾個大的方面可以看出,質量工作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在學校的各個層面和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全面展開,學生作為學校的產品,他們在4年本科學習中,對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親歷其境,有極大的發(fā)言權,如何及時、廣泛、周密地跟蹤他們對學校教育的意見和建議,無疑是極為重要的。一種新型、自助又便捷的問卷調查系統(tǒng)有了呼之欲出的必要。
1 調查問卷的設計思想和方法
本系統(tǒng)希望通過調查3~5門不同類型課程的教學過程,提煉相關問卷題目,歸納題型,建立切實的數(shù)據(jù)結構,利用WWW、ACCESS和網(wǎng)頁編制等技術,在B/S架構上完成自動HTML問卷生成、分發(fā)、收集試卷,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圖形分析和輸出結果的過程,主要研究內容有:問卷題型、庫結構定義、自動生成HTML頁面、問卷分發(fā)和收集、題目導入/導出,結果統(tǒng)計與圖形輸出。
本系統(tǒng)的主要研究方法是:(1)文獻資料法: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檢索、圖書館資料查閱等手段,尋找與教學問卷及軟件相關的資料和信息。(2)訪談法:訪談對象包括負責教學質量跟蹤的主管部門領導、計算機專家及調查問卷設計專家等。通過面對面的訪談,更深入的探討研發(fā)自助式“調查問卷”系統(tǒng)的切合性。并通過與幾門課程的有經驗教師面談,探討教學過程中想要了解和改進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提煉出各種切實的題型,并做出1~2門課程的模擬問卷。(3)信息系統(tǒng)分析與設計的原型法:分析并確定該系統(tǒng)的研究模塊、技術難點和關鍵技術等。(4)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方法:初步完成各模塊功能的編制與調試工作。(5)試驗法:對所設計的自助式“調查問卷”系統(tǒng)在給定的條件下進行試運行,以檢驗系統(tǒng)的初步功能是否正確,并在此基礎提出完善系統(tǒng)的意見。
2 功能模型和數(shù)據(jù)庫結構
自助式“調查問卷”收集與統(tǒng)計系統(tǒng)初步功能模型,該系統(tǒng)可廣泛用于全校范圍的教學評估、師生意見收集,能夠有效地提高學校教學、管理、科研工作的質量與效率。隨著校園信息化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局域網(wǎng)調查系統(tǒng)將成為校園應用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 自助式“調查問卷”的優(yōu)點
教學是高等院校各項工作的主體,教學質量的優(yōu)劣事關學校生存與發(fā)展的大事,它是一項需要各級領導、全體師生化大力氣,作大投入的長久工程。只有當廣大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改革,及時獲取廣大學生的反饋信息,主動吸收、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和細節(jié),學校的教學平臺才會向健康的、高質量的方向發(fā)展,邁出向現(xiàn)代化大學進軍的堅實步伐。
關鍵詞:教研員評課;視角;要點;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5—0119-02
評課是教研員的常規(guī)性工作,對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對于評課的認識,有人把老師上課比作“畫龍”,把評課比作“點睛”,“龍”因“睛”而騰飛。這個比喻很形象,同時道出了評課的重要性。
一、教研員評課的分類
對于評課類型的劃分,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約定。從教研員實際工作情況來看,評課的類型主要有兩大類。
1 診斷型評課
“診斷”是借用醫(yī)學術語,把教研員比作“醫(yī)生”,把課視為“患者”,意在查找教師教學中存在的“疾病”,以便開出“藥方”。診斷型評課_般要通過觀察教師的教學情況(或課內或課外,或一節(jié)或幾節(jié)課),通過“診斷”尋找教學的不足,提出改進的建議。診斷型評課注重教學的得失與教學的實效。
診斷型評課首先要圍繞教學思想、課標把握、教材處理、教法運用、學法指導等方面確立標準,然后通過列優(yōu)點、談不足、給建議等環(huán)節(jié),與標準加以對照,最后作出全面評述。評課時,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注意輕重緩急,抓住關鍵點,從幫助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高度,拓寬其教學視野,提高其教學能力。同時,還要充分考慮不利因素的負面影響,理解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把握教師的心理承受力,以指點教學方向、指導改進方法為主要切入點,以促使教師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教研員的意見和建議。
2 研究型評課
研究型評課是針對研究的問題而進行的專題性評課活動,具有基于問題而優(yōu)化教學方式、方法的特征,往往伴隨課題研究進行,是校本研修的重要活動形式。研究型評課強調評課的研究性,即借助錄像機、錄音筆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強調教學的現(xiàn)場性、針對性、問題化和片斷分析。
在研究型評課中,教研員一般處于參與者地位,即使是評課的組織者,主體上仍是參與者的地位。教研員身處專業(yè)引領地位,引導大家開展深入交流、辨析,以便達成共識,這是教研員在研究型評課活動中的重要職責。
二、教研員評課的視角
就評課而言,“評”是一種反應,“課”是一種存在。評課就是要針對別人的課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建議和意見,其根本目的,首先是深入挖掘和分析影響課堂教學行為的價值取向和教學理念,幫助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培養(yǎng)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批判與反思精神;其次是通過評課提高教師認識、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教師從評課中獲得發(fā)展的自信與動力,并體驗教學成功的快樂,從而帶動教師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課者看問題的視角不同,采取的策略和產生的效果也會不同。
1 站在教學指導者的視角。教研員以教學指導者的身份對課進行分析、梳理,提出意見和建議,是教研員履職的基本任務。指導性評課主要是針對教師的常規(guī)教學而言的。教學指導要針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yè)水平、教學效果等,從教學的規(guī)范性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fā),給出對課程的理解、教學的設計、教學的實施、教學的效果等環(huán)節(jié)的評價。
2 站在教學引領者的視角。教研員在大型教研活動或學術活動中對示范課和引領課的評點,有著引領現(xiàn)場教師走向成熟的功能。這種評課,教研員應注重從理論的視角給出教育思想、教育規(guī)律和教育理念,并從教育教學實踐的視角,給出明確、具體的發(fā)展建議和改進措施,使教師知道今后要發(fā)揚什么、改進什么、改變什么。
3 站在教學合作者的視角。為研究某個教學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教研員與授課教師共同評課,體現(xiàn)出一種合作的關系。這種合作是課前雙方共同設計的,說明教研員和教師所希望達成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教研員展開的評課目的性非常明確,那就是要和預設進行對比,評課的核心指向了預設的達成度,重點分析的是未達成目標的原因是什么。
此類評課,教研員要堅持“與預設相符的要講夠,預設未成的要析透”原則,與教師們一道梳理應該確認什么、否定什么、改善什么,以提高教師對教學的辨析力和研究水平。所謂“夠”,就是要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哪些地方采用了預設,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所謂“透”,就是要清晰、客觀地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未實施的預設或實施不到位、哪些實施的預設實效性差,以改進預設或完善預設,追求更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
教研員評課還有其他視角的評課,如學科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研究的授課方法對比實驗等等。不論哪個視角評課,教研員都要堅持說實話、重親和、抓重點、多激勵的原則。同時,也要講究評課方法、評課策略和評課藝術。
三、教研員評課的要點
教研員評課,既要有總體意見,又要根據(jù)實際和評課目的,對重點問題做深入的評價。只有抓住評課的要點,評課才能夠具有針對性和適切性。
1 圍繞課標教材
教研員評課能力的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的,做好平時的積淀和評課前準備是至關重要的。掌握課標、熟悉教材、明確要求,是教研員做好評課預先要完成的“功課”。教研員只有做到對課程了如指掌,才能在評課中游刃有余,不偏離軌道。評課時,教研員要結合課標和教材,觀點鮮明、條理清晰地不斷將對課標、教材的理解向教師進行滲透,并在教學特色、關鍵部位、破解難題上,給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案例。只有這樣才能使評課在課標、教材、教學的三結合下實現(xiàn)共向。
2 有理有據(jù)有法
評課能否反映教學中的突出問題,聽課水平是前提。教研員聽課時要做到教學記錄詳略得當、記錄方法靈活多樣,必要時可借助錄音機、攝像機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作為技術支撐,以方便對教學過程的回顧和診斷。教研員對教學過程中得到的感悟、理解和認識,需要對課堂教學實錄等素材系統(tǒng)整理,然后再進行歸納、概括、提煉、升華,并組織具有指導性、建設性、實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評語。評課時,教研員要根據(jù)教育方針和課程標準的要求,運用分析、比較等方法,圍繞教師教學中反映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教學方式、手段和策略,分析其得與失,做到有理有據(jù)有法。
3 評語懇切坦誠
教研員的評課能力與他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了什么、與教師交流了什么、從思路上給教師了什么都密切相關。我們知道,任何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的選定與運用,都要依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環(huán)境的狀況和學生學習的能力,并采取優(yōu)化的策略,尋求符合實際的最佳教學方案。對教學來講,絕對沒有哪一種教學方式、方法與手段是最好的。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的檢驗,才能夠評判教師教學路徑的優(yōu)勢和不足。對教研員而言,在與教師的溝通、交流與對話過程中,能夠借助教學中的片斷、板書、畫面、活動等細節(jié),懇切地交換意見,坦誠地提出思路,是教研員組織好評語的基本要素。
4 診斷問題根源所在
教研員評課要善于從課堂的整體和局部審視,不但要找到存在的問題,還要診斷出問題的根源。找到問題根源是提供改進意見的依據(jù),因為不同的問題根源,要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改進。要明確是處理教材上的問題、還是教學組織上的問題,是教學目標確定上的問題、還是思想與方法滲透上的問題,是知識講解上的問題、還是操作方式上的問題,是規(guī)律性問題、還是技術性問題,是教學評價問題、還是練習設計問題,是教師基本素養(yǎng)問題、還是學生基礎水平問題,等等。
5 被評教師能夠接受
評語是否能被教師接受,關鍵是教研員的評價是否科學、有效、真誠,是否觸動了教師的靈魂。教研員加強自身修煉,講究評課的策略,是很重要的。切忌高談闊論、空中樓閣,蜻蜓點水、不痛不癢;更忌吹毛求疵、目中無人,目光短淺、以偏概全,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也忌語無倫次、簡單草率。除了評課的策略和藝術性之外,教研員的評課建議還要與教師所處的職業(yè)發(fā)展階段相匹配,教師的發(fā)展也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四、教研員評課的方法
教研員評課一般有個別交流和群體交流兩種方式,評課方法一般有單向交流法、雙向交流法和多向交流法等,評課的載體可以是語言或文字。
1 單向交流法。就是教研員直接對授課教師進行的單方面評課。這種評課方法一般在沒有足夠時間交流的情況下采取,其最大弊端是不能達到雙邊交流,建議慎用。
2 雙向交流法。就是教研員與授課教師之間進行的雙邊交流評課。這種評課方法的益處在于雙方能夠深入地交流。此方法要在開誠布公的氛圍下進行,效果較好。
摘?要: 在香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政策制定與實施中,教育咨詢研究機構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體系完備,運作協(xié)調的教育研究及咨詢機構以獨立的姿態(tài)參與政策過程、溝通政府與民眾關系、制訂方案影響決策、研究報告影響輿論,有效發(fā)揮了現(xiàn)代咨詢機構的功能和作用。其在參與教育改革制定與實施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開放、互動、理念引導、共識凝聚、過程監(jiān)督等特點值得思考和借鑒。關鍵詞: 香港;教育咨詢機構;教育改革中圖分類號: G5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8381(2012)06—0058—07
一、 香港教育行政系統(tǒng)中的教育咨詢機構???? 在現(xiàn)代管理理論和實踐中,行政決策系統(tǒng)與決策咨詢系統(tǒng)應為平行分立設置,兩系統(tǒng)相互配合協(xié)作,充分發(fā)揮各自職能。香港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政治體制,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咨詢政治”模式,從政府體制層面上看,特區(qū)政府設置了300多個對應政府各部門的咨詢委員會,專家咨詢論證制是香港政府吸納社會人士參政、議政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咨詢機構參與政策制定過程,確保了政策的科學性,而且香港承襲英美傳統(tǒng),法律健全,依法治理。以施政風格來看,“香港政府承襲英國的統(tǒng)治風格,身段比較柔軟”。???? 在香港教育行政管理體系區(qū)政府是層級最高的決策主體,教育局作為專責教育行政事務的機構,同屬教育決策主體之一,對于關乎香港教育重點改革發(fā)展事宜,教育局則是直接的政策執(zhí)行者。香港教育咨詢體系是香港政治體制制度設計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每一級教育行政機關中,均設有相應的教育咨詢機構作為教育政策形成和推行的學術和思想支持平臺,而且咨詢機構與行政管理機構之間并無隸屬關系,這是香港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中的一個突出特點。1998年香港教育咨詢機構就有30多家。???? 從教育行政機構的結構層級來講,目前的香港教育行政結構與回歸前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同樣可以分為三個層級:第一層級,也就最高層級,是教育局;第二層級,即中間層級,是教育局相關行政科;第三個層級,是學校的行政組織及校內的咨議會。其咨詢系統(tǒng)基本上也可以分為三級,最高層級的是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中間層級的包括大學資助委員會、職業(yè)訓練局等,第三層級是學校的咨議會。從性質上講,這些教育咨詢機構屬于與教育行政系統(tǒng)密切相關的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教育咨詢機構。二者相應機構設置及關系見:
香港教育行政機關及咨詢組織關系??之后,行政系統(tǒng)有所變化,但總體框架沒有改變。不同層級和類別的教育咨詢機構自成一系,在各自領域對政府有關教育政策、教育措施提供建議和意見,對社會關注的教育問題進行獨立的調查研究,提出解決方案。成員組成方面,以專業(yè)人員及社會賢達人士為主,也有政府官員參與,代表面較廣,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不同利益群體的意見,確保了行政決策的科學性。???? 表1對前成立的教育系統(tǒng)咨詢機構進行了簡單表述,回歸后隨著管理架構的調整和形勢變化,各咨詢機構職能及工作重心有所適時變化。
注: 根據(jù)有關機構網(wǎng)站及黃浩炯、何景安《今日香港教育》整理。各機構職責范圍系成立之初的規(guī)定,回歸之后有所損益。??在香港教育咨詢機構體系中,作為一個綜合性教育咨詢機構的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以下簡稱“教統(tǒng)會”),在香港教育改革發(fā)展中發(fā)揮了政府外腦的作用,亦即智庫或者思想庫的作用。教統(tǒng)會在香港的教育管理體制中,屬于最高級別的教育咨詢機構,它雖不行使決策及其執(zhí)行的職能,但對行政的決策及其執(zhí)行發(fā)揮著重要的參謀作用。曾任教統(tǒng)會委員的程介明對教統(tǒng)會與政府的關系做了簡明的論述:“一般的運作,是由教統(tǒng)會提出政策建議,政府接受之后才成為正式政策,由作為行政機關的教育統(tǒng)籌局執(zhí)行。理論上政府對于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的建議,可以不接受,事實上也有不完全接受的先例。但是實際上在政策建議的醞釀過程中,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與教育統(tǒng)籌局一定有非常密切而和諧的磋商,不會到最后關頭才翻臉?!?0世紀90年代末,祖國,特區(qū)政府適應形勢變化,啟動了教育制度改革的議程。教育改革是由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啟動,由教育行政系統(tǒng)負責貫徹實施的。這是香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以這場歷時十數(shù)年的教育制度改革過程為例,為我們研究香港教育咨詢研究機構如何參與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了極好的范本。
二、 香港教育改革與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 (一) 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的建立???? 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是香港特區(qū)政府最重要的教育咨詢機構。1981年,當時的香港政府邀請經合組織(OECD)選派國際顧問團,來港為香港教育作全面的評估,1982年11月該顧問團撰寫《香港教育透視》,建議成立統(tǒng)籌機構,職責在于收集各方面意見,擁有就香港教育發(fā)展及策劃工作等事情向港督提出建議的權力。1984年港府接納國際顧問團的部分建議,成立了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 教統(tǒng)會負責就整個教育體系的發(fā)展向政府提供意見。職權范圍包括,訂立整體教育目標;制定政策并按可供運用的資源,就執(zhí)行各項方案的緩急次序提出建議;統(tǒng)籌及監(jiān)察各教育階段的策劃和發(fā)展工作;推動教育研究工作。成員組成方面,設16位成員,政府委員會2名,并擔任委員會副主席;其余14名從社會人士中委任(包括主席),成員要有教育界人士、社會專業(yè)人士和另外4個教育咨詢機構(教育委員會、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職業(yè)訓練局、師訓及師資咨詢委員會)的主席見。。???? 教統(tǒng)會成立之后,就香港教育政策中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綜合性調查研究,提出了系統(tǒng)的政策建議。1984年教統(tǒng)會第一份報告書,明確提出了自身的工作重心,“談論一下課程,把需要協(xié)調的教育理論、知識結構和文化環(huán)境加以掌握和處理,以求香港教育制度可以欣欣向榮,使得香港的社會可以持續(xù)繁榮下去”。在回歸前,教統(tǒng)會已經完成并發(fā)表了六份報告。每一份報告均對香港教育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香港社會普遍關注的教育問題,提出明確的改進建議。例如,統(tǒng)一預科及專上教育學制、廢除中三評核試、基礎教育的派位制度、語文能力問題等,都被當局采納,形成政策,予以推行。這一時期也被稱為香港教育改革的“第一波”,香港教育發(fā)展的目標和方式逐步轉變,從數(shù)量的增長轉向素質的提高。???? 教統(tǒng)會在每次研討過程中,都將討論的議題公之于眾,整個過程公開透明,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教統(tǒng)會成員的組成幾乎照顧到香港社會各團體各階層,利益相關方的訴求比較容易得以反映。因而,相關改革建議出臺并形成政策后,推行過程得到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支持。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統(tǒng)會逐步成為引領香港教育改革的權威機構,其所出臺的系列報告書,都引發(fā)香港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教統(tǒng)會也成為香港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咨詢機構,起到了智庫或者思想庫的作用。???? 在圍繞香港教育行政管理體制建立起的體系完備、疏密相間的咨詢網(wǎng)絡中,教統(tǒng)會是起到軸心作用的機構。按照教統(tǒng)會的職權安排,它是香港教育咨詢機構體系的統(tǒng)籌機構。主要規(guī)定如下:教統(tǒng)會在執(zhí)行其工作時,統(tǒng)籌而非指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職業(yè)訓練局和其他教育咨詢組織的工作。具體來說,(1) 取得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職業(yè)訓練局和其他主要教育咨詢組織向政府提交的定期報告,并就這些報告提出意見;(2) 在有需要時,促請上述組織就其職權范圍內的事項進行討論;(3) 因應政府的要求,就教育問題提供意見;(4)在有需要時,展開教育研究見。。所以,雖然各級各類行政機關均有相應的教育咨詢機構,但是各自職責分明,分工明確,統(tǒng)籌兼顧,協(xié)同運作,確保了教育咨詢系統(tǒng)的有效運轉。???? (二) 教統(tǒng)會與香港教育改革???? 之前,教統(tǒng)會對于香港教育的政策制定及實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社會各界尤其是教育專業(yè)研究人員也對其有關政策建議提出了批評。有的學者認為,教統(tǒng)會的報告建議雖然相當完備,涵蓋廣泛,但是層次只限于政策,未能達致執(zhí)行的層次。鄭燕祥教授批評六份報告的建議只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改革,缺乏知識基礎及明確支持,只強調資源投入?yún)s忽視了學校本身的需求。程介明教授認為,當初的改革“沒有目標,欠缺推行改革的動力”?!按蠹业母杏X是,我們提出了許多的‘手段’,但是在這繁多的‘手段’的森林里面,我們迷失了方向,忘記了我們的教育目標到底是為了什么?”???? 縱觀教統(tǒng)會在回歸前的六份報告,重點在解決香港教育存在的具體問題,對于改革的目標、理念、過程還沒有一個詳盡的規(guī)劃。香港教育的全面改革是在回歸之后,而其理念已于教統(tǒng)會的跨越回歸前后的《第七號報告書》有所展現(xiàn)。第七號報告以“優(yōu)質學校教育”為目標,提出踏入新紀元的香港特區(qū),要維持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必須培養(yǎng)有良好教育和具備先進技能的人力資源。這份報告的理念很快在董建華施政報告中得以體現(xiàn),董建華在就職后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教育主宰香港未來,教育必須能激發(fā)起追求卓越的雄心。???? 2000年前后香港遭受金融風暴影響,促使特區(qū)政府加快了第三次經濟發(fā)展轉型步伐,被香港視為競爭對手的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紛紛推出新的教育改革規(guī)劃,“世界變了,教育制度非變不可了”。???? 但是教育制度如何變革?作為教育政策制定和決策思想庫的教統(tǒng)會,“積極回應特區(qū)政府對教育發(fā)展的密切關懷”,從改革的理念、目標、措施等出發(fā)規(guī)劃設計了詳細的路線圖。為達成改革共識,教統(tǒng)會圍繞改革議題,分三個階段廣泛征求社會意見。范圍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內容包括整體教育目標以及這些目標如何與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各個階段的相互銜接與互相配合。???? 教統(tǒng)會為此專門成立兩個工作小組和九個專責小組。聚集超過一百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及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檢討工作。首輪檢討中心在于對改革目標的確認。教統(tǒng)會于1999年1月《二十一世紀教育藍圖——教育制度:教育目標》咨詢報告,實際上是樹立一個靶子供社會批評討論,廣納群言,建立共識。在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教統(tǒng)會確立了教育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樂、善、勇、敢”,即“樂于學習、善于溝通、勇于承擔、敢于創(chuàng)新”。程介明回憶這一階段的情形:“1999年的那個大會上,各方反應非常激昂。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隨即在全香港每一所學校設立一棵‘愿望樹’,讓學生在樹上掛上小牌,上面寫著:‘我們有一個愿望,教育應該是……’隨后,在兩個月里面,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收到了一萬四千多份關于教育改革的建議書。在這種情況下,特區(qū)政府順水推舟地接受了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的建議,并且寫進了當年特區(qū)行政長官的《司政報告》,正式成為政府政策?!???? 教統(tǒng)會組織的第二階段征求意見主要是針對核心教育改革的理念問題,教統(tǒng)會主席和成員分別出席了超過一百項由各界自發(fā)組織的咨詢討論活動,與各界進行廣泛交流討論。收到2 670份書面意見,共有1萬人次出席了34次論壇或研討會。達成了“終身學習,自強不息”的教育理念。???? 在第三輪討論中,工作重心進入改革方案的制定階段。教統(tǒng)會提出“創(chuàng)造空間,追求卓越”作為第三階段討論的口號,“創(chuàng)造空間”是指超越課堂的終身學習,促使學生持續(xù)發(fā)展,與時并進;“征求卓越”要求改進學生水平,提升教師、學校管理質量。 ???? 三輪討論共收到超過3萬份的書面意見,“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與各主要的教育團體(主要是教師職工會和各類學校的議會)進行咨詢磋商,與報章傳媒的密切溝通與請教,對于各類的社會團體的爭取與聯(lián)盟,對每一步行動的情景營造”。這個過程就是宣傳和動員社會各界關心和參與改革的過程。???? 2000年9月教統(tǒng)會向政府提交香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規(guī)劃方案《二十一世紀教育藍圖:終身學習,全人發(fā)展——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建議》。行政長官在同年10月的施政報告中接納了該報告的全部建議,香港教育改革全面鋪開實施。隨后各專門咨詢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改革建議和報告,2001年課程發(fā)展議會《學會學習——課程發(fā)展路向》,訂立了未來10年學校課程改革發(fā)展路線。2002年大學資助委員會發(fā)表《香港高等教育》,提出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2003年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發(fā)表《提升香港語文水平行動方案》等。
校級領導干部率先學習領會北京市教委相關文件精神和項目開展要求,建立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教學團隊,并確立了“整合外教資源,助力學校特色,提升辦學品質”的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學生:具備流暢的口語表達能力,養(yǎng)成英語思維習慣,了解西方文化;教師: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切實改進英語教學方式;管理:增加民主與尊重的元素,更加開放與多元;辦學:利用外教資源助力學校特色建設,提升辦學品質。
根學段學情,精心進行課程設置。將外教課程引入一、二、六年級,并制定不同的發(fā)展方案。將外教課程引入低年級,旨在提升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語音,認識西方文化。高年級外教課程的安排,旨在基于學生學情,通過外教課堂優(yōu)化學生語言思維及表達,提升高年級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
2.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充分發(fā)揮外教作用
加強教研工作,規(guī)范教學管理。每周舉行一次課程教研會議,就教學內容的整合、中外教學方法的互補、教學資源的共享等議題,進行深入地探討與交流。同時,還要求外教寫出教學綱要、提交教學計劃、擬定教學進度等,規(guī)范教學行為。
加強教學評估,提高聘用效益。成立評估小組,依據(jù)學校制定的評價表,針對外教的課堂準備、教學內容、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教學效果等開展教學考評,反饋教學意見和改進建議。學校還定期向學生、家集意見和建議。
增進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多彩課堂。舉辦特色課外活動,增加外教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機會,了解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習慣,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
加強意識形態(tài)教育引導。為外教配備了專職英語老師協(xié)助管理。授課過程中,協(xié)助外教組織教學;課后進行定期總結,分享工作經驗和工作心得。助教的配備能夠規(guī)范外教的課堂教學,對意識形態(tài)也進行了正確引導。
3.關心外教生活,建立溫馨的溝通方式
學校為外教配備專用教室,為外教引進和實施國外先進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專門配備一名英語教師與其溝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論文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就有較多人力資源專家和企業(yè)培訓人員從事培訓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培訓無論對公司,還是對個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對于企業(yè)而言,培訓實質上是一種系統(tǒng)化的智力投資,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培訓有利于提高企業(yè)員工的整體素質,促進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培訓有利于企業(yè)加強自身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性;培訓能夠提高企業(yè)自身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培訓是企業(yè)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對個人而言,培訓是員工本文從員工培訓的概念著手,分析了員工培訓需求,探討了企業(yè)員工培訓效果評價方法設計,優(yōu)化設計了企業(yè)員工培訓效果評價的流程,得出了企業(yè)員工培訓改進策略,總結了企業(yè)員工培訓效果評價設計影響因素,運用科學的設計方案,有效為企業(yè)員工培訓提供理論依據(jù)。
一、員工培訓的概念
培訓是企業(yè)有計劃地實施有助于提高員工學習與工作相關能力的活動。這些能力包括知識、技能或對工作績效起關鍵作用的行為。企業(yè)人力資源培訓,則是指企業(yè)根據(jù)自身生產經營和發(fā)展的需要,為提高企業(yè)員工的素質和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政治理論、規(guī)章制度、法律法規(guī)常識等而進行的各種形式的教育與訓練活動,從而使企業(yè)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行為、價值觀念等有所改變,使他們在現(xiàn)在或將來工作崗位上的工作表現(xiàn)達到組織的要求,并發(fā)揮最大的潛力以提高工作績效。伴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和發(fā)展,人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局限性總要受到實際工作的挑戰(zhàn),隨著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往往難以有效地扮演好各自的職業(yè)角色。為保證自己的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人力資源的優(yōu)勢,提高經營管理效益,就必須對本企業(yè)員工進行培訓。
二、員工培訓需求分析
在企業(yè)培訓的過程中,培訓需求分析是設計培訓項目、建立評估模型的基礎。培訓研究表明,企業(yè)組織一般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需求分析:組織、工作任務和個人。
從組織角度進行培訓需求分析,通??梢粤私鈱崿F(xiàn)企業(yè)目標需要的技能、企業(yè)人力資源的供需情況、競爭對手等情況。
從工作任務的角度入手,需要確定哪些是重要任務,哪些是屬于在培訓過程中必須加以強調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
工作分析時,調查者必須了解做好一項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知識一般可分為兩大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關于事實的信息:程序性知識指有關技能和解決問題過程方面的知識。技能則指正確自如地做好工作的能力,實際是一種心理能力,在企業(yè)實踐過程中,主要與工作績效標準有關。能力是指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認知能力。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識為基礎的。
在需求分析過程中,分析人員如果已經了解到做好工作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了解到工作中包含哪些主要任務,那么就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考察,尋求二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據(jù)此進行培訓項目的設計。在實際情況中,找尋任務要求和履行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能力的對應關系顯得特別有意義。
如果從個人角度來進行需求評估的話,分析人員應該關注以下兩個問題:企業(yè)中誰需要培訓?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培訓?企業(yè)中的績效評估實踐及反饋機制能夠幫助分析人員了解企業(yè)中的哪些員工需要接受培訓,需要什么樣的培訓。另外還可以從研究員工的學習動機的角度來了解培訓需求。調查培訓需求時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如觀察法、調查問卷法、面談法、閱讀技術手冊和記錄、訪問專門項目專家等。由于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公司借鑒競爭對手的培訓模式來制定適合自己工作發(fā)展的培訓類型。
三、企業(yè)員工培訓效果評價的流程優(yōu)化設計
(一)整理學員出勤情況(成績資料建檔)
統(tǒng)計出席人員及原因,分析參加者的成績并通知其主管,對完成課程的學員建立資料檔。
(二)分析課程評估表
對講師及學員的評估意見加以分析,一方面給予講師回饋建議,另一方面作為課程設計的改進參考。
(三)撰寫課程實施報告
對于課程的規(guī)劃、執(zhí)行方面所發(fā)生的狀況,進行整合性的分析與檢討,提出綜合報告。
(四)訓練后訪查學員
在訓練結束后二周內,抽樣訪查參加學員,追蹤其對參加訓練的印象及可應用程度。
(五)應用跟蹤
在訓練后一周內,整理出課程精華摘要,通知各學員的直屬主管,以利于主管對學員受訓后的應用跟蹤。
(六)召開課程檢討會議
針對課程規(guī)劃、執(zhí)行及追蹤相關人員的意見統(tǒng)計做全盤檢討,以利于行動展開及往后改善。
四、企業(yè)員工培訓改進策略
企業(yè)員工培訓改進,就是對培訓工作進行追蹤、總結和改進。培訓改進的流程如下:
(一)追蹤訓練后的行動計劃
對訓練時學員所承諾的行動計劃,于事后追蹤其執(zhí)行成效,并給予協(xié)助及回饋。
(二)追蹤配合單位改善行動
對訓練時學員提出改善建議及要求相關單位配合的行動計劃,加以追蹤并掌握狀況,將有助于管理改善。
(三)抽樣訪查直屬主管
以抽樣方式訪查主管的看法與積極性建議,有助于提升訓練質量。
(四)對高階主管的建言
根據(jù)參與訓練學員的態(tài)度及意見,對上級單位做出改善建言。
(五)研討資料的整理
對研討資料進行有效整理,并擴大流傳范圍,或作為自我學習教材,將便于訓練效果延伸。
五、企業(yè)員工培訓方案評價設計影響因素
培訓的成效評估和反饋是不容忽視的。培訓的成效評估一方面是對學習效果的檢驗,另一方面是對培訓工作的總結。選擇什么樣的設計取決于幾種因素。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決定恰當設計的因素之一是,能不能得到評價人力資源開發(fā)培訓結果的合適的數(shù)據(jù)。因素之二是對工作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考慮。評價設計越復雜,實施評價的成本就越高(有效性就越大)。另外,還要考慮對照組的獲得、隨機抽樣的難易程度、消除學習之外的其它因素的影響等。如果設計不夠理想,那么人力資源開發(fā)的專業(yè)人士在做出選擇時要掌握好如何平衡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熊超群,企業(yè)員工選用、培育與考核實務,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年 4月第 1版
[2]郭京生、張立興,人員培訓實務手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2年1月第1 版
培訓的執(zhí)行與開展,是整個培訓的主要活動發(fā)生階段。在此階段中,負責培訓部門除了必要的安排性工作,包括聯(lián)系培訓師,安排教室,準備教材等,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監(jiān)督和推進培訓的參與情況。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單位管理層培訓策劃資料,提供參閱,歡迎你的閱讀。
單位管理層培訓策劃一
一.培訓背景分析
為了完成本年度培訓目標,有效提高企業(yè)中層領導的管理能力和決策能力,基層員工的知識水平與執(zhí)行能力,繼續(xù)推進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企業(yè)將在本年度將對中層領導以及基層員工兩大培訓目標主體進行一系列針對性的培訓。
結合本年度經濟形勢,培訓工作的開展同時存在著一定的機遇與局限性。首先,從機遇方面來說,由于眾所周知的金融危機,多數(shù)企業(yè)包括我們自身來說,業(yè)務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培訓一方面可以很好的彌補由于業(yè)務下降所造成的時間上的空白,同時,員工也渴望能夠在經濟危機時得到自身能力的提高,避免受到裁員或減薪的影響,因此對于培訓的態(tài)度也更加積極。另一方面,培訓也是企業(yè)向員工傳達走出危機的積極信號以及一種樂觀的信心,使企業(yè)員工得到技能提升的同時保證心態(tài)的平穩(wěn)和健康。當然,金融危機對于企業(yè)財務方面必然造成負面的影響,對于培訓的預算也會相應的減少。因此,本年度培訓的主要實施方式將定位在集體參加公開課,企業(yè)內部培訓,及在線培訓等,從而達到節(jié)約成本的目的。
針對我們企業(yè)自身來看,主要業(yè)務的開展應圍繞著新產品的推出來進行。根據(jù)往年的情況,每年11月份到次年的農歷新年是公司推出新產品的主要時期。因此,從培訓設計和時間安排上來講,應當盡量避免在此段時間內安排培訓?;谝陨显?,本培訓計劃的主要開展從時間上來定位建議安排在今年的三月份到十月份之間。
二.培訓內容及具體時間安排
a.中層管理者培訓計劃
b.基層員工培訓計劃年度培訓計劃(另:中層領導與基層員工培訓課程均有備用課程,詳見培訓大綱)
三.培訓執(zhí)行方案
培訓的執(zhí)行與開展,是整個培訓的主要活動發(fā)生階段。在此階段中,負責培訓部門除了必要的安排性工作,包括聯(lián)系培訓師,安排教室,準備教材等,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監(jiān)督和推進培訓的參與情況。
此培訓計劃,根據(jù)今年的培訓大綱,將培訓課程所需時間按照比例轉化為培訓積分。(參與培訓時間為1天的課程獲得1培訓積分,參與培訓2天的課程獲得2培訓積分,依次類推)建議將培訓積分與績效考核掛鉤,培訓積分獲得率(獲得培訓積分/提供培訓的總積分)大于等于60%的為基本合格,大于等于80%為合格。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設定相應的激勵制度來配合此績效指標。
四.培訓評估重要性及方案
培訓評估,是整個培訓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既是對于前一個培訓循環(huán)的總結,又是新一個培訓循環(huán)開始的依據(jù)。缺少培訓評估內容的培訓是不完整的,良好的培訓評估,是對先前培訓內容的梳理與歸納,也是日后培訓設計的重要參照物。
培訓評估包括四個層次,關系上屬于遞進關系,分別為反應(滿意程度),學習收獲(知識技能),行為改變(工作中行為的改進)和長期結果(業(yè)績,工作進步)。對于這幾方面的評估來說,基礎反應層次上以及學習收獲的評估,可以通過問卷或者一些針對性的測試來實現(xiàn)。而對于員工行為的改進或者企業(yè)經營業(yè)績提高這種長期的現(xiàn)象來說,只能通過培訓后具體時間段的對比以及日常的觀察來完成。即使這樣,問卷式的培訓評估也能夠為以后的培訓提供相當有力的參照依據(jù)。下面表格是一種基本的培訓評估形式,建議在培訓課程完成后一周后分給每位參加培訓員工填寫。
單位管理層培訓策劃二
一、新任管理人員培訓的宗旨
1、有效地應付各種變化,并培養(yǎng)努力達成目標的管理態(tài)度。
2、根據(jù)管理原則,有效地執(zhí)行管理任務。
3、通過參加者的相互交流,互相啟發(fā),開闊視野,以便以更有效的方式、方法解決管理問題。
二、新任管理人員培訓的主要內容
1、管理基礎。
2、組織原理、原則。
3、下屬的培育。
4、人際關系。
5、領導能力。
三、新任管理人員培訓實施方法
1、授課。
2、演練。
3、討論。
4、對話。
四、管理人員培訓人數(shù)及時間安排
新任管理人員培訓的人數(shù)以12人為宜;對象為新任管理人員或候選管理人員;時間為3天。
五、管理人員培訓具體實施方法
1、考察教育培訓效果要根據(jù)下屬及工作現(xiàn)場情況考慮:教育培訓的結果如何?下屬有何變化、改進?是否按預期達到了目標等。
2、教育培訓特定下屬的計劃表:學習有關培育下屬的基本思路、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研究了下屬的案例后,每位參加者要挑選特定下屬,設計今后六個月的教育培訓計劃。
3、特定環(huán)境下的領導形式:
(1)根據(jù)下屬及工作現(xiàn)場的情況,考慮在什么情況下采用相應的領導類型。
(2)參加者首先學習
適應工作現(xiàn)場的基本領導能力,然后在分組討論中相互評價,并予以記錄。
六、管理人員培訓的計劃能力訓練
訓練新任管理人員制訂指導下屬的計劃。
七、領導能力培訓
讓新任管理人員了解指導下屬的基本想法,尤其是以適當?shù)姆椒ń淌谄淙绾伟盐宅F(xiàn)有能力、如何設定能力標準等。
八、指導方法進行管理人員培訓
1、使學習者意識到指導下屬工作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習動機。
2、使參加者學、說、寫、做,并解釋重點。
3、讓參加者親自操作實施,并糾正偏差,直至掌握為止。
4、確認參加者是否完全學會。
九、對管理人員培訓進行現(xiàn)場培訓指導
現(xiàn)場培訓的實施重點是利用會議式的授課方式,首先讓參加者發(fā)表意見,指導者再補充不足的部分;同時制訂現(xiàn)場培訓角色訓練實施表,首先設定下屬的情況,然后選擇現(xiàn)場培訓的具體形式,實施角色訓練。
十、與下屬的交談法培訓
1、選擇可以輕松交談的地點。
2、選擇適當?shù)臅r機。
3、事前收集交談的信息資料。
4、站在下屬的立場考慮問題。
5、不要用說教的方式和批評性的語氣。
6、避免將交談的內容泄露出來。
單位管理層培訓策劃三
一、背景分析
圍繞崗位職責制,加強內控建設,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激勵體制,配合各項管理工作的實施,20__年的中層管理者培訓工作重點將是在提升卓越領導力與高績效執(zhí)行力的基礎上,轉變管理觀念、改善管理方法,提高員工責任心及企業(yè)歸屬感。此外,宣導公司的企業(yè)文化,增強員工凝聚力、降低員工流失率將作為管理者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也為培訓工作指出了課題。
二、培訓的指導思想
1、工作就是在培訓。通過培訓與工作的結合,使管理者找到崗位定為,通過自身的工作經歷、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對員工層進行全方面指導,進而改善工作效率、改變工作態(tài)度。
2、部門負責人及各直線領導為企業(yè)兼職講師,建立一支工作經驗豐富的內訓團隊,充分挖掘企業(yè)內部資源。
3、利用中層管理者的培訓帶動全司學習型企業(yè)的發(fā)展,為員工樹立楷模,調動全司員工培訓積極性。
4、營造培訓即享受福利的氛圍,消除被迫式、強壓式學習的勢頭,從中層管理者入手,讓每位學習后的管理者能學以致用,并通過轉訓的形式帶入到各部門團隊中。
三、培訓需求調查與分析
為使培訓方案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在制定培訓方案時,需要進行培訓需求調查,調查范圍覆蓋各部門中層管理者及高層管理者,從中高層的角度出發(fā),調查內容包括管理者對培訓工作的認識、培訓的組織與安排、培訓課程的設臵等。
培訓的安排:
1、在培訓內容的設臵上,更應注重培訓內容的實用性,培訓重點應放在專業(yè)技能提升、團隊建設與后備人才培養(yǎng)、領導力與執(zhí)行力水平提升及企業(yè)文化建設與傳播等方面;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應注重理論講授,聯(lián)系管理者豐富的工作經驗,進行案例剖析與分享;在選擇授課講師上,應傾向于外聘行業(yè)專家講師,也可由公司資深績優(yōu)中高管擔當;培訓時間應放在上班時間內或進行封閉式培訓。
2、培訓課程的選擇
(1)一般適用于中層管理者通用技能的培訓包括:非人力資源經理的人力資源管理、九型人格測試與分析、高級商務禮儀、公關能力、情緒管理、團隊復制、壓力管理及自我激勵。
(2)管理技能及其他培訓課程包括:卓越領導力與高績效執(zhí)行力提升訓練、目標管理、5S管理、激勵藝術、高效會議組織、高績效團隊建設。
(3)專業(yè)技能課程,針對不同部門崗位,培訓內容主要涉及到崗位技能提升訓練、企業(yè)文化的理論與建設、管理者實務操作等等。
3、在培訓方法的選擇上,較有效果的方法包括:外聘講師或培訓管理機構的系統(tǒng)訓練或保送就讀EMBA、由公司專職講師開發(fā)課程并授課、由公司有經驗的資深中高管做講授、公司打造閱覽室或電子閱覽室方便管理者學習。
4、對于以上四種培訓方式的建議:
(1)外聘講師或培訓管理機構接受系列課程培訓或保送就讀EMBA,該方式公司需承擔的費用較高,只限于局部表現(xiàn)極為突出的人員,公司決策層認為可安排外派培訓人員。建議在外派時與該員工簽訂規(guī)定年限的就業(yè)協(xié)議,確保培訓費用的合理化使用。
(2)公司專職講師開發(fā)課程并授課,一般公司的專職講師的重點都放在一到三門課程的開發(fā)與宣講上,如:企業(yè)文化、服務禮儀、電話技巧、5S管理、公關能力等課程。課程少而精,掌握的內容不夠全面,所以具有局限性,需要兼職講師來補充課程內容。
(3)公司內部有經驗的中高管兼職講師授課,公司內的中高層管理者都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對公司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管理流程、崗位技能都較為熟悉,公司可挖掘并培養(yǎng)為企業(yè)內部講師,各部門領導、各崗位直線領導、或某個專業(yè)領域的資深人員都可作為兼職講師授課。公司可建立內部講師管理制度,通過有效的培訓評估體系和激勵措施發(fā)展和培養(yǎng)公司的內部講師。隨著內部講師隊伍的壯大,所承擔的培訓內容的面也越來越廣。
(4)建立企業(yè)內部閱覽室或電子閱覽室,各部門根據(jù)自身需要,提出各類專業(yè)書籍采購計劃,統(tǒng)一由公司培訓部采購并保管,個人或部門需要時借閱時,可由培訓部提供借閱?;蛘哂呻娮由虅詹块_通公司內網(wǎng)閱覽站,不定期上傳網(wǎng)絡上的優(yōu)秀書籍和培訓課件,讓員工有自學的機會。
5、培訓結果與激勵體系掛鉤,為了更好的促進管理者的培訓資源,做好身先士卒的楷模榜樣,激發(fā)管理者主動獲取培訓熱情,公司培訓部在搭建培訓體系時,應逐步形成培訓與薪資、培訓與晉升/降職等激勵體系的掛鉤。
四、20__年度培訓計劃
1、培訓時間與周期
外聘專家培訓與外派培訓3—6月/次,具體人員由公司決策層連同培訓部決定;
各類專題型內訓每月/次,由培訓部統(tǒng)一做成全年的培訓計劃,要求各部門管理者按照培訓計劃實施;
臨時加設的培訓需求按每季度的培訓需求調查為準。
2、培訓方式
根據(jù)培訓主題的不同,采取集中講授、拓展訓練、經驗交流與分享等方式進行。
3、轉訓計劃
各部門管理者在受訓后的一周之內,必須向培訓部提交部門內的轉訓計劃,要求轉訓計劃需在訓后兩月之內完成,并由部門負責人、直線領導向部門內的員工進行轉訓,確保至上而下的學習與分享。建議轉訓的時間為每日晨會時間,利用晨會時間將培訓內容與工作結合,由管理者做出點評,更利于員工的學習與吸收。
4、培訓計劃按照年度計劃→季度計劃→月度計劃進行進行層層分解實施,具體計劃(略)
五、培訓效果評估
針對不同的方面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評估,具體如下:
1、培訓意見反饋
在培訓結束后,要求每位管理者填寫培訓意見調查表,主要包括:課程內容、質量的反饋意見、對培訓組織方的反饋意見、對培訓師的反饋意見、對所掌握內容的反饋意見。
2、參訓人員對知識、技能的掌握
由筆試考核與培訓心得體會兩部分組成,進一步對培訓效果評估。
3、訓后的改善
培訓不能立即看到效果,所以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考核,以及公司決策層的日常觀察工作情況。通過觀察考核,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可由公司決策層再次要求其回爐學習或自訓,再次考核,直到達到預期培訓效果,在此過程中公司決策層需要針對不同情況提出不同改進意見,反復應用,通過行動—總結—行動—總結,達成培訓效果。
4、培訓效果的影響與回報
培訓部對年度培訓工作作出綜合評估,通過客觀數(shù)據(jù)對比與分析,得出最終的培訓效果分析報告。包括年度培訓投入與產出對比,績效管理對比等等。
5、培訓不能形式化,要做到有培訓、有考核、有提高、有量化。培訓部應注重培訓后的考評組織和工作績效觀察。每次培訓結果都帶入個人檔案,作為今后的薪酬、晉升/降職、解聘的重要依據(jù)之一。
六、培訓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