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

第1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網絡戰(zhàn);國際法規(guī)則;塔林手冊

伴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信息交換和獲取日益便利,隨之而來的的網絡攻擊和其他網絡安全威脅不斷增多,這對國家的網絡空間安全和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世界各國紛紛出臺相關的網絡空間安全戰(zhàn)略。中國緊跟時代步伐,在2014年2月27日,成立了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開始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面對網絡空間爭奪的日益激烈,北約組織2013年推出了《塔林網絡戰(zhàn)國際法手冊》,2017年又推出了2.0版本?!端质謨浴房梢哉f是當代世界對網絡空間國際規(guī)則的體系化、權威性論述,對我國維護網絡空間和安全,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有著重要解決意義

一、《塔林手冊》的前世今生

(一)《塔林手冊》出臺的背景

隨著網絡技術在軍事領域的廣泛應用,“網絡戰(zhàn)”的概念從提出起就引起了學界的熱議。隨著多起網絡攻擊事件的發(fā)生,人們開始認為網絡戰(zhàn)爭已經從概念走向實際。被廣泛認為接近國際法意義上的“網絡戰(zhàn)爭”的標志事件是2007年在愛沙尼亞、2008年在格魯吉亞、2010年在伊朗和2014年在烏克蘭發(fā)生的網絡攻擊[6]。2007年4月,愛沙尼亞連續(xù)三周受到了來源不明的大規(guī)模網絡攻擊,導致其總統(tǒng)府、議會、幾乎全部政府部門、主要媒體和商業(yè)機構都因網站陷入癱瘓狀態(tài)而無法正常運轉[7]。2010年9月,一種名為“震網”(Stuxnet)的病毒攻擊了伊朗納坦斯離心濃縮廠,導致上千臺離心機報廢,剛封頂的布什爾核電站被迫延期啟動,伊朗的核項目倒退數年。外界普遍認為,美國和以色列軍方機構主導了這一次“震網”病毒的開發(fā)。這被不少專家認為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戰(zhàn)爭”[8]。

為了爭奪網絡空間的話語權,使現有國際法律適用于網絡戰(zhàn),在北約卓越合作網絡防御中心(NATO CCD COE)支持下,由總編輯邁克爾?施米特等47位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的法律學者、法律實務專家和技術專家組成國際專家組和編寫組,其中,總編輯1人,編委會成員5人,法律組主持專家2人,法律專家9人,技術專家2人,觀察員5人,同行評議專家13人,項目協(xié)調1人,項目經理1人,書記員2人,法律研究人員6人。編寫小組歷時3年,在2013年完成了《塔林網絡戰(zhàn)國際法手冊》的編寫[9]。

(二)《塔林手冊》1.0版

《塔林手冊》國際專家組許多專家具有學界和軍方的雙重背景,而且不少編委會成員、法律專家、同行評議專家以及全部的技術專家、書記員和項目協(xié)調、項目經理都來自于北約或各國軍方。此外,專家組的5位觀察員分別來自美國網絡指揮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北約最高盟軍統(tǒng)帥部總部。因此,從發(fā)起機構和國際專家組的人員構成以及編纂過程可以推斷,《塔林手冊》兼有學術、政治和軍事的多重背景。更多的體現了西方國家的利益訴求。《塔林手冊》是西方學界對網絡戰(zhàn)的規(guī)則研究集大成的非約束性文件。其核心內容是回答了現有的國際法規(guī)則適用于網絡戰(zhàn)及網絡空間。其基于國際法的法理的基礎上,針對于武力使用、戰(zhàn)時法、中立法、人道主義保護等武裝沖突法中的核心問題等,做了適用現行際法的努力。《塔林手冊》的第一章認為,一國有權對其領土范圍內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行為加以管理和控制,對其領土內的參加網絡活動的個人、網絡基礎設施以及國際法規(guī)定的治外法權地享有司法管轄權,對歸屬于其的網絡行動負有國際法責任,從而確定了國家與網絡空間的國際法關系,解決網絡空間涉及的管轄和控制、國家責任問題。第二章則是關于“使用武力”的規(guī)定。網絡戰(zhàn)爭是否能構成使用武力?該章從“禁止使用武力”、“自衛(wèi)權”等概念出發(fā),探討了網絡上構成“使用武力”的要件以及自衛(wèi)權的行使問題?!端质謨浴返牧硪徊糠种匾獌热菔顷P于武裝沖突法和戰(zhàn)時中立法在網絡戰(zhàn)爭中的適用。“在武裝沖突中實施網絡行動應遵守武裝沖突法”,成為這一部分的基本出發(fā)點。對參加武裝沖突、戰(zhàn)俘、報復、人道援助等基本行為都作出了規(guī)定。

(三)《塔林手冊》2.0版

為了進一步解決和平時期網絡空間的國際法適用問題,國際專家組經過了三年多的精心準備,在2017年正式出版了《塔林手冊》2.0版。相對于《塔林手冊》1.0版,2.0版更側重于和平時期的網絡空間國際法適用,于此同時,2.0版的專家組成員更為廣泛,除去北約國家專家之外,還有來自白俄羅斯、泰國、日本和中國的專家。并且在海牙的政府咨詢會中,聽取了五十多個國家政府代表的意見。

在內容上,《塔林手冊》2.0版與1.0版一脈相承,都以概念作為基礎,認為網絡空間對國際法的適用正是源于國家對網絡空間擁有,在國際法層次上體現為國家的獨立自主,在國內法上體現為對領土范圍內的個人、網絡基礎設施擁有管轄權。相比1.0版,2.0版擴展了內容的適用范圍,將各國時常經歷的、低于使用武力或者武裝沖突閾值的常見性網絡事件納入研究范圍,涵蓋了網絡空間從戰(zhàn)時到和平時代的一系列國際法適用規(guī)則,力圖增進其實用性。

第2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絡中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越來越多地威脅到國家安全。如果互聯(lián)網完全脫離管轄,不承認網絡主權,國家網絡安全自然無法保障。如今軍事上的網絡攻擊日益猖獗,例如斯諾登曝光的震驚世界的“棱鏡門”事件,不僅使發(fā)展中國家深受其害,美國在西方世界的盟友也是受害者。

 

面對日益嚴重的網絡安全問題,中國于2014年2月17日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盡管在“棱鏡門”事發(fā)后,中國政府在實現互聯(lián)網基礎設施“國產化”方面不斷努力,但仍然受到美國種種牽制,中國政府明確表示捍衛(wèi)網絡主權的決心,這一點在立法上有所體現,北約主導制定的《塔林手冊》也定義和分析了網絡主權。

 

一、網絡主權與國際法——以《塔林手冊》為中心

 

(一)《塔林手冊》中網絡主權的含義

 

《塔林手冊》全稱《網絡戰(zhàn)適用于國際法塔林手冊》,研究和分析《塔林手冊》中網絡主權的含義,就不能離開編寫《塔林手冊》的國際專家組和編寫時的背景。直到現在,沒有直接針對網絡空間領域的國際法規(guī)則。在北約卓越合作網絡防御中心支持下,研究網絡問題的國際法專家和通信技術專家共約20名,組成獨立國際專家組,根據當今國際法規(guī)則,研究國際社會上的網絡攻擊,歷時3年編篡出《手冊》。《塔林手冊》體現西方國家關于網絡攻擊的國際法適用問題的主流觀點,是研究網絡主權問題的重要依據。

 

《塔林手冊》規(guī)則1就是主權,雖然沒有直接提網絡主權,但本手冊全書都是與網絡戰(zhàn)相關的,可以推出這里的主權特指網絡主權。網絡主權的概念主要與第一章第一節(jié)有關。第一章第一節(jié)是“主權、管轄權和管制”。規(guī)則1明確網絡主權是指“國家對該國領土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活動可以施加控制?!边@個定義非常明確,易于理解。規(guī)則2針對的是管轄權的范圍,包括領土上個人網絡活動,基礎設施和依據國際法的治外法權地。這就對網絡主權的管轄范圍進行了限定,同時任何國家不能對網絡空間本身享有主權。將規(guī)則1和規(guī)則2綜合起來,網絡主權即國家對該國領土及治外法權地上的網絡活動和網絡基礎設施的管轄權。

 

(二)《塔林手冊》對網絡主權的規(guī)制

 

各國在行使網絡主權時,必須受到現行國際法規(guī)則的規(guī)制?!端质謨浴穼W絡主權的規(guī)制,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

 

首先,是關于“使用武力”的規(guī)定?!端质謨浴犯鶕堵?lián)合國》關于普遍禁止使用武力侵犯他國,政治獨立的第2條第4款,在規(guī)則10明確規(guī)定:“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侵犯其他任何國家的或政治獨立,以及其他任何不符合聯(lián)合國目標的網絡行動,是非法的。”同時在規(guī)則11明確定義“使用武力”:“網絡行動從規(guī)模和影響上達到了非網絡行動構成使用武力的程度時,即構成使用武力?!逼渲杏?個具體標準來判斷:嚴重性、緊急性、直接性、侵略性、效果估計性、軍事性質、國家參與程度、推定合法性。但這樣的標準更具學理性,而不是操作性,能否客觀地“評價規(guī)模和影響”有待考驗。但關于禁止使用武力的規(guī)定,無疑是對網絡主權的重要規(guī)制。

 

其次,是關于“自衛(wèi)權”的規(guī)定?!端质謨浴芬?guī)則13規(guī)定了“針對武力的自衛(wèi)”,規(guī)則14談到了自衛(wèi)權的“必要性和適度性”,規(guī)則15指出自衛(wèi)需滿足“迫切性和即時性”。也就是涉及到自衛(wèi)權的限度問題。限度是指自衛(wèi)權要遵循軍事必要原則和比例原則(與規(guī)則14相對應)與即時性原則(與規(guī)則15相對應)。軍事必要原則在于“應盡可能利用其他方法阻止武裝攻擊,只有當受攻擊的國家除了求助于武力外,已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阻止武力攻擊,方可訴諸武力。”遭遇攻擊受害國首先要確定攻擊者身份,但攻擊者往往隱藏身份,追蹤難度較大,可以考慮采取防御手段防止損失。對于比例原則,即要求自衛(wèi)的武力在規(guī)模和影響上要與攻擊者的武力程度相稱。當然,如何評估雙方攻擊的規(guī)模和影響,技術難度較大,如果受害者技術水平若低于攻擊方,相稱的反擊也是個難題。即時性原則也需要特別強調,網絡攻擊瞬間即可產生破壞效果,受害者很難短期內確認攻擊者身份、攻擊方式和損失,很難馬上進行自衛(wèi)行動。當受害者網絡癱瘓,難以修復,是無法反擊的。當攻擊者利用帶有邏輯炸彈和時間炸彈的植入程序,使實際破壞與植入程序的網絡攻擊時間間隔較長,受害者因此無法反擊。從技術層面上來說,自衛(wèi)權的即時性原則面臨嚴峻挑戰(zhàn)。

 

最后,是《塔林手冊》中的人道主義保護規(guī)則。人道主義保護主要涉及對平民和民用目標的保護與特殊人員和特殊目標的保護,這種保護意味著區(qū)分原則適用于網絡戰(zhàn),《塔林手冊》規(guī)定了區(qū)分原則。《塔林手冊》規(guī)則32和規(guī)則34分別規(guī)定禁止攻擊平民和禁止攻擊民用目標。對于特定人員和特殊目標的保護,包括醫(yī)療人員及醫(yī)療設施的保護(規(guī)則70-73),對聯(lián)合國人員、物資的保護(規(guī)則74),對危險力量設施的保護(規(guī)則80),對被拘者的保護(規(guī)則75-77)等等?!端质謨浴烦烁鶕说乐髁x的原則規(guī)定禁止攻擊的目標外,同時在規(guī)則34規(guī)定了合法攻擊的目標,包括武裝團體成員,政府武裝的成員,直接參加敵對行動的平民以及在國際武裝沖突中非占領區(qū)參加網絡攻擊的人員。

 

二、《塔林手冊》對保護我國網絡主權的利弊分析

 

《塔林手冊》對我國保護網絡主權有利有弊,需要客觀全面地看待,接下來筆者將從利弊兩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一)《塔林手冊》對保護我國網絡主權的有利影響

 

首先,從網絡主權的角度來說,《塔林手冊》明確規(guī)定國家擁有網絡主權,其中包括管轄權。這與中國主張對內實行互聯(lián)網的管理職能和對外的網絡主權有相似之處。同時,明確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威脅的網絡行動,無疑制約了奉行網絡進攻型戰(zhàn)略的國家。同時,《塔林手冊》雖然包含了人道主義原則,但并沒有以人道主義或以人權的名義在網絡空間對他國可以使用武力的條款,這使得西方國家長期盛行的霸權主義有所收斂,這對于我國保護網絡主權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其次,從網絡攻擊的角度來說,《塔林手冊》對網絡攻擊的概念進行了限定,防止國際社會濫用網絡攻擊的概念指責我國。其中規(guī)則30規(guī)定了只有造成人員傷亡或物質損壞的預期結果才能被定義為網絡攻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無端指責中國企業(yè)竊取商業(yè)機密,但竊取商業(yè)機密不屬于《塔林手冊》中關于網絡攻擊的范疇,因此,不能作為網絡攻擊的借口。同時,《塔林手冊》明確規(guī)定網絡行動經過某國的基礎設施不是網絡行動歸因于該國的有效證據,這讓西方國家依據IP地址為位于中國,就認為中國發(fā)起了網絡攻擊的理論不攻自破。

 

最后,從自衛(wèi)權的角度來說,《塔林手冊》明確了國家面對網絡攻擊的自衛(wèi)權,這對中國面對外來網絡威脅進行自衛(wèi)反擊提供了理論依據。同時,可以針對部分非國家行為行使自衛(wèi)權,《塔林手冊》規(guī)則6將國家指定的非國家行為視為國家行為,這種解釋對中國行使自衛(wèi)權當然是有利的。

 

(二)《塔林手冊》對保護我國網絡主權的不利影響

 

首先,從網絡主權的角度來說,盡管《塔林手冊》承認網絡主權的獨立,但從技術層面來說,中國網絡主權的獨立卻面臨嚴峻挑戰(zhàn)。全球有13臺根服務器,10臺分布在美國,而中國沒有根服務器。美國通過根服務器很容易封鎖中國互聯(lián)網?!端质謨浴凡]有對擁有核心基礎設施和核心技術的國家進行限制,這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fā)展中國家是非常不利的。同時《塔林手冊》認為只有造成物理性損壞才被視為侵犯網絡主權,這種狹窄的界定顯然對于保護我國網絡主權是不利的。

 

其次,從網絡攻擊的角度來說,《塔林手冊》規(guī)則8第5條、第6條中的含糊的國家責任規(guī)定對中國非常不利。第5條提到國家不能“明知并許可”網絡攻擊。網絡攻擊的8個衡量標準之一就是國家參與程度。中國的網絡基礎設施由國家主導,會承擔更多國際法責任。

 

最后,從自衛(wèi)權的角度來說,自衛(wèi)權界定過于狹窄?!端质謨浴芬?guī)則13要求針對造成人員死傷或財產損害的網絡行動才能行使自衛(wèi)權,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塔林手冊》規(guī)則15允許預先自衛(wèi),規(guī)定:“如果網絡攻擊已經發(fā)生或即將發(fā)生,可以使用武力?!睂τ谧孕l(wèi)權界定的根據是《聯(lián)合國》第51條,該條沒有規(guī)定國家擁有預先自衛(wèi)權,這種預先自衛(wèi)權容易導致奉行網絡進攻型戰(zhàn)略的霸權主義國家濫用自衛(wèi)權,對我國的網絡主權構成威脅。

 

三、《塔林手冊》對我國關于網絡主權立法的啟示

 

《塔林手冊》作為有一定官方背景的學術成果,利用網絡戰(zhàn)國際立法的空白并變相制定規(guī)則,限制對手。這啟示我國一方面要加強網絡主權相關的國內立法工作,另一方面要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二者缺一不可。

 

(一)制定并完善國內網絡主權相關法律法規(guī)

 

第一,通過立法推動國家和企業(yè)研究信息化核心技術,鼓勵技術創(chuàng)新,逐步實現信息技術自主可控。通過立法要求政府在采購涉及國家安全的基礎設施時,應優(yōu)先采購國內企業(yè)研發(fā)生產的產品,獎勵信息化核心技術的研究,進而打破發(fā)達國家技術壟斷,為實現我國網絡主權的獨立奠定技術基礎。

 

第二,通過立法加強政府對網絡空間安全的監(jiān)督,進而落實網絡主權中的管轄權,為對外維護網絡主權奠定基礎。我國應當立法規(guī)定政府有權對境內建設、運營、維護和使用網絡過程中的網絡安全進行全面監(jiān)管,要求網絡運營者遭到網絡攻擊時應及時向政府主管部門報告,并履行網絡安全的管理義務,為保護我國網絡主權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第三,通過立法明確網絡主權,并為維護網絡主權提供法律基礎。其一,要明確規(guī)定國家的網絡自衛(wèi)權,同時要堅決抵制《塔林手冊》中關于允許預先自衛(wèi)的有關條款,反對濫用武力的“先發(fā)制人”的所謂自衛(wèi)權。其二,區(qū)分國家和私人公司的法定權利和責任,避免由于國家控制基礎設施而承擔不必要的國際法責任。

 

(二)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

 

第一,要積極參與網絡戰(zhàn)的國際規(guī)則制定,必須要大力培養(yǎng)國際法人才尤其是國際法與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并支持相關方面的創(chuàng)新研究。這樣可以了解到西方國家對網絡戰(zhàn)的看法和基本立場,為參與網絡戰(zhàn)相關的國際法規(guī)則制定打下人才和理論基礎。

 

第二,針對網絡戰(zhàn)國際立法空白且短期內不會有相關法律出臺的情況,我國應當積極參與雙邊協(xié)議和多邊公約的制定。通過雙邊協(xié)議和多邊公約,加強網絡安全合作,成為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者,使規(guī)則更有利于保護我國的網絡主權。

 

第三,積極推動網絡空間國際立法,表明我國在網絡戰(zhàn)問題的立場,反對網絡霸權主義。其一,要堅決反對網絡空間預先自衛(wèi)的權利。其二,限制某些西方國家對互聯(lián)網和軟件核心技術和設施的壟斷。總之,我國應當積極推動網絡空間“非軍事化”以保護我國的網絡主權。

 

四、結語

 

研究《塔林手冊》,能夠推動我國對網絡戰(zhàn)的國際法問題的研究,對于我國來說,無論是國內立法,還是參與國際規(guī)則制定,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我國應當積極研究網絡戰(zhàn)的國際法問題,參與制定網絡戰(zhàn)的國際法規(guī)則,為有效維護我國網絡主權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第3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網絡經濟給現代商業(yè)帶來了多樣化的形式,人們可以在網上簽訂商貿合同來代替?zhèn)鹘y(tǒng)意義上的談判,可以呆在家里“逛超市”而免受車馬勞累之苦,還可以在電腦上進行設計或修改圖紙,進而可以自行設計自己需要、符合自己口味的產品,可以對生產廠家、商業(yè)公司提供樣品加以修改。這些使得傳統(tǒng)觀念中的生產者和消費者正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皡^(qū)別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限日漸模糊”,“產消者的意義越來越重要,這種產消合一的興起,開始改變市場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互聯(lián)網使勞動生產率得以極大提高,人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網上的信息資源正逐漸替代傳統(tǒng)稀缺的自然物質資源而成為富國、窮國共同享有的財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所謂國際公平……。然而,當我們津津樂道于網絡經濟的這些非凡成就時,切不可忽視這種技術型經濟所不可避免地給社會帶來的一些負面的、消極的影響,以及由此而在網絡經濟活動中產生的一系列道德問題。

(一)個人隱私問題

互聯(lián)網技術作為“信息高速公路”,它運行系統(tǒng)的開放和符號的通用,強調言論自由與人際的虛擬溝通,鼓勵對“真實”與“個性”的追求與張揚,這種網絡文化造成的后果有可能是個人隱私的被剝奪,私人生活的價值流失。一般說來,通過網絡侵犯人們隱私權的行為要有:①電腦黑客的入侵。電腦黑客們出于好奇或其它目的,利用其高超的電腦技術,自由地出入于網絡世界,各種安全措施對于他們來說形同虛設。②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消費者在利用因特網購買某些產品和服務時往往要提供一定數據的個人資料,如家庭人員構成、住址、經濟收入以及電話號碼等,這些資料在網絡經濟活動中常常很容易被收集、整理、出售,用于商業(yè)目的,這就很可能造成對消費者隱私權的侵犯。在一項有關消費者隱私的調查問卷中,89%的人認為計算機使某些人更容易獲得有關個人機密的私人信息。 ③侵犯員工的隱私權。在網絡會,一些公司利用電腦網絡對員工進行監(jiān)視,以了解員工的工作習慣和工作效率,從而可能侵犯員工的隱私權?!熬W絡神探”是指一種新開發(fā)的“監(jiān)工”軟件,把它安裝在辦公室的電腦里,能將每個員工在網絡工作站上的所做、所為以圖像的形式記錄下來。企業(yè)負責人只要打開瀏覽器便一目了然。使用了該軟件,就如同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可私自打開別人的辦公桌抽屜。③許多公司認為員工的電子郵件跟其他商業(yè)通信沒什么兩樣,屬于本公司所擁有的資源,自己(指公司方)有權決定如何利用它。這種未經許可便私自調閱員工電子郵件的做法在用戶和研究隱私問題的專家看來實際上是對員工隱私權的侵犯。④合理的隱私權在當今世界各國已得到公認。一方面,個人隱私受法律保護:另一方面更為基礎,隱私權是一種天賦權利,尊重他人的隱私是自明的義務。保護隱私是對人性自由和尊嚴的尊重,是一項基本的社會倫理要求,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然而,網絡經濟中出現的倫理問題之一便是個人隱私危機。在電子信息網絡發(fā)達的國家,個人隱私權能否得到有效保護已成為網絡經濟主體普遍性的憂慮。

(二)知識產權問題

在網絡經濟時代,侵犯知識產權已經成了裸的強盜行徑?;ヂ?lián)網上的侵權形式則是各種各樣。許多網民將他人享有版權的軟件作為禮物送與自己的網友,或是放在網絡社會里任人使用。這種侵權行徑通過高速、快捷的互聯(lián)網所造成的惡劣后果是不言喻的了。⑤由于網絡知識產權背后涉及到裸的經濟利益,因此,對于它的保護問題便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面對形形的侵犯網絡知識產權現象,世人關注得較多的是從技術和法律方面著手來加強對侵權現象的防范和打擊力度。對于由技術筑起的保護壁壘,往往是很容易被新的技術所攻克的。技術本身的性質也就意味著它終將被新的更高層次的技術所取代。如此,對于侵犯知識產權深惡痛絕的人們自然便想到了另一強有力的手段――法律。由于法律在本質上是反應性的,只能對已出現的問題做出反應,而通常反應的方式又是極其緩慢的,技術和法律這兩道防線并不能很好地阻止互聯(lián)網中的侵權問題。第三道防線――道德籬笆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下面我們就來討論與之相關的道德問題。首先論述的一個問題邏輯是:如果人們在網絡上非法復制、使用有知識產權的軟件是一種不道德行為,那么當某種社會性的、公開性的知識由于個人壟斷而導致妨礙社會進步是否同樣是一種不公平、不道德的行為呢?這里不僅涉及到關于知識產權保護與知識公開合理利用的關系,而且提出了一個重大的道德問題,即信息產品開發(fā)者的財產權是否有道德基礎以及這種道德基礎的限度如何?緣于此,復雜的道德問題出現了。從道德角度看,什么是開發(fā)者擁有的財產權?其實也就是知識產權保護的性質和范圍問題。再進一步具體化,我們就會提出諸如下述問題:信息產品開發(fā)者從其創(chuàng)造中獲益的權利該大到什么程度?知識產權保護是否應擴展到計算機界面?區(qū)分剽竊原始思想、基于其新思想而發(fā)展的新理論、新技術的界限是什么?這些問題迫使我們盡快對知識產權做出符合網絡經濟時代的新的操作規(guī)范。

(三)信息安全問題

伴隨著因特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面臨的安全問題早已從物理空間蔓延到網絡空間。如何界定信息健全的行為規(guī)范,又如何追究信息安全的主體責任?首先確保系統(tǒng)安全是不是每一個網絡經濟主體都應該承擔的義務?如果信息泄露且被非法使用,受害的是與信息相關的主體不是泄露方,那么這種情況下的安全責任和造成的損失應該由誰負擔?其次,如果認定網絡經濟主體有義務保護信息,那么應在多大程度上對系統(tǒng)和數據加以安全保護?再說,破壞信息安全的行為本身就是不道德行為甚至是違法犯罪行為;同時有必要進一步思考:“黑客”未授權訪問的危害有多大?假如是非惡意的應如何對待?“黑客”行為的善惡及其后果又該如何看待?如對于1988年11月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研究生莫里還有,如果在沒有破壞原始數據的情況下,未經授權的復制行為應該怎樣界定其性質?信息是財產嗎?如果是,那么某人盜竊或未經許可復制了信息中是否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呢?所有這些問題都是網絡經濟環(huán)境下對信息安全的挑戰(zhàn),同時也涉及到個人隱私以及知識產權保護問題。

(四)信息壟斷問題

在以網絡為骨架的信息社會中,信息是最重要的資源。誰能更有效地搜集信息、掌握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誰就能夠在社會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并處于更有利的地位。從社會共同進步、縮小國家間、地區(qū)間的貧富差距、創(chuàng)造一個每個人都有能充分發(fā)揮其潛能的環(huán)境來看,信息應當共享,也就是說,信息共享是道德的。但是,從信息的生產來看,信息生產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和智力投入,一些大的信息產品所耗費的勞動往往是驚人的。信息生產者有權利要求占有其信息產品的所有權,通過銷售信息產品來補償投入并賺取利潤。從信息的傳播來看,它需要大量的軟硬件產品的支持,這些網絡產品的生產也需要大量的投資,必須在網絡使用者身上得到必要的回報。進一步說,由于經濟條件不同,個人能力不同,所在地區(qū)和國家不同,掌握語言不同,不同的人享受信息的條件是不同的,從而造成多種形式的對信息共享的背離,其極端就是信息壟斷。信息壟斷不僅是增長其競爭優(yōu)勢的經濟行為,也是一個涉及到人類社會基本的道德行為。首先涉及的是控制敏感信息的程度問題,即在什么情況下這種控制就走向了其極端――“信息壟斷”?其次,社會能容忍“信息壟斷”嗎?這種壟斷是不是與其它形式的壟斷一樣有害和反競爭?這些問題使我們難以對公平的界限達成一致意見。

網絡社會是一個高度開放、高度自由的系統(tǒng),網絡社會的成員十分復雜,網絡管理十分艱難,網絡經濟帶來的倫理問題對網絡社會各成員行為的道德約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1、加強網絡道德教育,培養(yǎng)人們的網絡道德意識。由于網絡和在網絡空間中的活動是一種新鮮事物,目前尚無相應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于是一些人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將網絡空間視為道德真空。似乎在這里,有的只是能力的高低,而沒有道德上的善惡。另一方面,由于人們對網絡行為缺乏經驗,對網絡行為的可能后果常常做出錯誤的估計,造成許多人在行為上并無惡意,事實上卻釀成惡果。因此,必須對人們特別是精通計算機技術的人們進行網絡道德教育。首先,要培養(yǎng)他們在網絡空間中的責任意識。其次,要提高他們估計、認識自己網絡行為后果能力。

2、建立和健全對網絡行為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首先,對網絡行為和網絡行為者之間建立明確的、可查的一一對應關系。這跟尊重隱私應該并不矛盾。其次,政府要建立專門的機構對人們的網絡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要建立一支思想好、業(yè)務精的“網上警察”隊伍,對一些不健康的、對社會危害大的信息進行堵截、刪除,查找制造這些信息人,并追究他們的責任。

3、加強對網絡的立法執(zhí)法工作。網絡空間必須是一個道德空間,同時還必須是一個法治空間,沒有法律的強制力,僅靠良心和社會輿論,是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規(guī)范人們的網絡行為的。而且,由于在網絡空間中,人們常常并不知道網絡行為背后的行為者,社會輿論就很難發(fā)揮它規(guī)范人們行為的道德作用。因此,法治在網絡空間比在物理空間更加重要。當前,我國在網絡的立法和執(zhí)法方面還不適應網絡發(fā)展的需要,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第4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這是最美好的時代這是最糟糕的時代

我們親眼見證,作為20世紀科技文明的結晶和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互聯(lián)網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設施。人類的傳播方式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獲得了空前的突破,地球村已經成為一個現實。我們同樣共同經歷,網絡管理和安全問題日益超出國界并演變成一個國際性問題。世界各國面對的是網絡世界“看不見的敵人”:全球化互聯(lián)網絡的構建,出現了許多全新的危及國家安全的形式,防范的難度增大,國家安全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人們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也得到了深化和擴展。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石,不同的歷史時期,國家安全有著不同的內容和重點,冷戰(zhàn)時代,國家安全就經歷了由軍事安全為主向經濟安全為主的轉變。進入信息時代之后,現代社會對互聯(lián)網的依賴逐步加深,改變了國家賴以生存的安全基礎。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并逐步成為國家安全中的一項重要因素。

國家安全系于一網

網絡安全(Network Security)是指網絡的各個組成部分能夠得到可靠的保護,不致受到來自外界非法的干擾、破壞、修改等行為的影響,不論這些行為是否出于惡意,這些部分不僅包括系統(tǒng)中的硬件和軟件,也包括在其中儲存和傳播的相關數據和信息等,從而保證整個系統(tǒng)能夠正常安全運行。由于信息技術使整個社會結構體系趨于一體化,并呈現高度關聯(lián)性,網絡安全對于國家政治、經濟和人們生活的正常運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國家安全系于一網,各國應該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從戰(zhàn)略的高度重視網絡安全以確保國家安全。

新世紀以來,網絡已經逐漸成為各國政治、經濟、軍事的重要基礎設施。放眼世界,尤其是在日本和歐美國家,無論是其電力、金融、能源等國家重要基礎設施,還是衛(wèi)星、飛機、航天等軍事技術,以及教育、商業(yè)、文化等社會各方面,都日益依賴網絡系統(tǒng)而進行?!爱敵^100億美元的網絡經濟建立在上世紀70年代的網絡基礎上時,人們有理由嚴肅地質疑其安全性?!?/p>

網絡安全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安全與穩(wěn)定,一個與基礎設施安全保障聯(lián)系在一起的、非?,F實并日益增長的電腦網絡空間已然形成。2006年12月,電腦病毒和海底地震敲響了網絡技術安全問題的警鐘?!靶茇垷恪辈《舅僚?,中國廣大網民不勝其擾:鍵盤被監(jiān)控,電腦被植入木馬,網絡銀行賬號、游戲賬號、QQ號等信息被盜取。緊隨其后,臺灣地震打破了網絡神話,海底光纜斷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演變成亞太地區(qū)的通訊災難,顯示出連接全球各地網絡的脆弱。網絡安全以一種別樣的角色進入到大眾視野:龐大信息網絡原來如此“不堪一擊”。

“互聯(lián)網美國中心結構”的憂慮

互聯(lián)網的“美國中心”結構主要體現在內容和域名解析兩個方面。從內容角度來看,全球互聯(lián)網用戶需要的大部分信息在美國,亞洲通過太平洋海底光纜獲得信息;從域名解析角度來看,人們每次登錄網站和使用電子郵件時都要用到域名(俗稱網址),而解析域名的服務器中處于最核心位置的是“根服務器”。

根服務器是互聯(lián)網運行的“中樞神經”,誰控制了根服務器誰就控制了整個互聯(lián)網。目前全球只有13臺根服務器,其中10臺在美國(2臺由美軍使用、1臺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使用),其余3臺在日本等發(fā)達國家。13臺根服務器的內容全部由國際互聯(lián)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來管理。ICANN,1998年由美國商務部設立,是全球互聯(lián)網的最高管理機構,負責互聯(lián)網頂級域名的分配。美國不僅擁有網絡域名的??貦嗪头駴Q權,而且還擁有世界互聯(lián)網高速公路的主干線,任何國家和地區(qū)支干線間的通信都要經過美國的主線。從安全角度來看,在緊急情況下,美國可以控制任何支干線的“交通”,理論上可以拒絕任何人訪問互聯(lián)網。

由于計算機、網絡設備以及各應用軟件的標準和核心技術被極少數國家和地區(qū)壟斷,大部分國家的網絡技術的軟硬件產品,完全建立在網絡技術壟斷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核心技術之上,存在嚴重依賴性。去年臺灣海域地震,震斷的海底通信光纜傳遞的數據信息量占到亞太地區(qū)至太平洋彼岸信息流量的四分之三。大部分信息流量仍然來自因特網的誕生地美國,“亞洲一些互聯(lián)網專家哀嘆,亞洲提供的信息太少了,雖然計算機的普及以及萬維網用戶日益增多幫助亞洲使力量對比發(fā)生了某種程度的變化,但還沒有達到大大降低亞洲對美國服務器依賴程度的地步?!眮喬貐^(qū)的人們在登錄大部分COM、NET等結尾的網站或發(fā)電子郵件時,數據都要到這些國家繞一圈才能找到目的地,也正因為這一點,一旦直接和美國相連的光纜斷裂,數據不得不繞道而行,導致網絡變慢甚至無法訪問,并殃及全球范圍的網絡安全。

推動多語種域名的發(fā)展,打破美國的對互聯(lián)網的壟斷,增加本土服務器的使用,分散亞太地區(qū)與外界的網絡連接通道,對于推動網絡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經歷海底光纜斷裂時間之痛后,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于2007年3月啟動,CN域名騰飛計劃,短短4個月內即有突破性進展。2007年7月9日,在CNNIC舉辦的NICWORLD大會上,中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七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NIC),就推動多語種域名發(fā)展達成共識,力推多語種域名的發(fā)展,對英文在互聯(lián)網領域的主導地位發(fā)起挑戰(zhàn)。

網絡空間戰(zhàn)的威脅

在信息網絡時代,國家安全的概念不再只是維護國家與,更在于網絡能夠滲透和融合到的所有一切領域?;ヂ?lián)網空間的技術結構和運作模式引起了新的授權過程,使互聯(lián)網成為一種新的賦權武器,國家安全面臨著網絡空間戰(zhàn)的威脅。網絡安全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安全與穩(wěn)定,網絡對陣的時代悄然拉開序幕。

今年愛沙尼亞遭受大規(guī)模網絡襲擊事件表明,互聯(lián)網正與國家安全緊密的聯(lián)結在~起。因搬遷蘇軍解放塔林紀念碑而導致與俄羅斯關系緊張,今年4月底到5月中旬,愛沙尼亞連續(xù)遭到大規(guī)模網絡攻擊,政府部門、主要政黨、媒體、銀行和各大公司的網站都陷入癱瘓。愛沙尼亞人口僅有140萬,卻是網絡化最徹底的歐洲國家,和網絡辦公發(fā)展最迅猛的歐洲國家。然而即使擁有了如此發(fā)達網絡,在密集的攻擊之下愛沙尼亞卻顯得不堪一擊。

第5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學生反抗;網絡世界;學校規(guī)訓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2)10-0032-03

學校在法國哲學家??卵壑芯褪且粋€“巨大的監(jiān)獄”,學校是規(guī)訓個人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發(fā)揮“塑造”“監(jiān)督”的功能。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以便可以“有規(guī)可循”,學校還雇傭一批基層規(guī)訓工作者,并且層級監(jiān)督,從校長到年級主任再到各班教師。學校在物理空間上已經成為巨大的“鳥籠”,在心理空間又給學生戴上無數條“規(guī)章制度”的枷鎖,學生在學校內“無處可逃”?!澳睦镉袎浩?,哪里就有反抗”,學生在被權力控制的同時也反作用于權力,反抗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的種種要求。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反抗不再局限于學校場域,而是延伸到學校場域之外。網絡世界的開放性、自由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它成為學生反抗學校與教師的又一“陣地”,并且有區(qū)別于學校場內反抗的特征。

一、網絡世界的特征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現在的社會已經成為網絡信息聯(lián)通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與社會關系被納入網絡體系。學生對新奇的新事物有著快速接受的能力,因此現在的青少年特別是中學生在網民中所占比例甚重。

(一)開放性

網絡世界沒有設置過高的門檻,只要掌握基本簡單的操作即可進入網絡世界。網絡世界信息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匯集在網絡世界中,而且信息的流通速度之快,就如人體的血液一樣不斷流淌。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到更豐富的世界,現實生活中的階層性在此變得模糊,網絡世界向任何人開放,只要你愿意便可成為這個世界的一員。

(二)匿名性

網絡世界不像現實世界那般強調身份的認證,網絡世界具有隱秘性和匿名性。在網絡世界中,個體可能根本不知道所接觸的是何人,“人們的性別意識、年齡意識、身份意識已被淡化”[1],人們在網絡上的交流出現“身份的虛擬性、交往的隱秘性和神秘性”[1]?,F實世界更像是“前臺”,而網絡世界則是“后臺”,而且在這個“后臺”中“充滿了背后議論、流言飛語、言語攻擊和匿名的暗中嘲諷,以及對公共儀式秩序的否認”[2]。

(三)自由性

在網絡世界中,個體直接受到的是技術和法制的限制,除此之外個體在網絡中擁有很高的自由度。網絡世界的進入沒有嚴格的設置,個體可以在網絡世界中自由地發(fā)表言論,與他人建立社會關系,參與網絡世界關于現實世界的討論,這些都沒有嚴格的壁壘,在這個層次上,網絡中的個體相比現實中的個體更具有“自由人”的特征。

正是因為網絡世界的這些特征吸引著中學生選擇網絡世界作為指向學校與教師的場域。中學生在網絡世界中用何種符號表征對學校與教師反抗,這些反抗又有哪些特征呢?

二、中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對學校與教師的反抗

學生個體在學校內的角色只有一個――學生,而在學校之外時學生的角色就被個體自我弱化。學生在校外的日常生活中,雖仍能感到學校的管制氣息,但身體不在學校場域內,心理自然也就比較放松。學生把自己對學校和教師的不滿發(fā)泄到了安全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這個“后臺”里,學生可以主宰自己的空間,發(fā)表各種言論而又不用擔心被老師限制和責罰,這無疑給學生提供了發(fā)泄的出口。

“人與人的交往正如舞臺上的演員一般,不斷依據當時情境的定義來調整自己的演出,使得行為舉止能符合情境的規(guī)范與觀眾的要求?!盵3]學生在學校內盡可能地讓自己看起來符合學校的規(guī)范,盡量避免與教師發(fā)生強烈的沖突,遠離學校與教師的處罰。但學生在自己的“后臺”環(huán)境中,又勇于去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或是調侃,或是憤怒?!霸凇_前’權力負載的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遵從,在相對安全的‘幕后’私密空間中發(fā)生了逆轉。”[2]

網絡世界給學生提供了宣泄的出口,學生在網絡世界里不會擔心處處被教師監(jiān)視,教師和學校被學生排除在網絡之外,這樣學生便可在網絡上宣泄內心的不滿。學生在網絡中發(fā)的帖子常常都是針對學校與教師的,在學生的自在天地里,對學校和教師的反抗處處可見。這些狀態(tài)有些是學生的有感而發(fā),更多的是轉發(fā)他人的經典帖子,從而去更好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想法。學生所關注的主題一般有兩個:學校與教師、懵懂的異性情感。

(一)學生對學校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的批判

學生抨擊現有的學校管理制度和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這種調侃和憤怒相結合的網絡空間文字狀態(tài)會在學生之間互相轉發(fā),這可能是某一個同學的“原創(chuàng)”,但會得到大多數同學的“一致認可”。學生會轉發(fā)他所認可的符號意義,會對他方所表達的符號意義給予評論和支持。筆者在對某中學一個班級的調查中學生的QQ空間內容大致如下:

上課就像南孚電池,一節(jié)更比六節(jié)長!

老師每次都以為自己很“?!?,教了十幾年課什么學生沒見過,就從來沒想過我們當了十幾年的學生什么老師沒見過。如果沒有一個老師能教授全部科目,那為什么要一個學生學全部科目?

班主任,你給我聽好了:您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可您卻是暴風雨。鈴聲就是命令,鈴聲響了,您該走了。您滔滔不絕夠了吧?我的忍耐是有限的,OK?

當開學的時候,老師會對你說:“學校是你家。”當你在上課睡覺的時候,老師卻說:“你以為學校是你家??!”當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老師會對你說:“學校是你家。”當你不穿校服的時候,老師卻說:“你以為學校是你家?。 ?/p>

學校又不是殯儀館,查什么遺容遺表??!還穿什么孝衣孝褲??!

家長會和小三的性質都是一樣的,旨在破壞家庭和諧!

(二)學生對學校的調侃

學生群體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階級的亞文化特征,擁有內部成員才懂的“摩斯密碼”,學生可以運用“轉化、借用、肢解、惡搞”來對相關符碼進行“解碼”。 學生對過多課業(yè)的反感,對考試的焦慮,對學校的無奈通過調侃的方式釋放出來:

是誰每天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是學生!是誰沒有勞動保障法整天加班加點?是學生!是誰沒有自由只有壓迫和規(guī)章制度?是學生!是誰沒有發(fā)言權、地位、反抗的權利而只能服從?是學生!是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拼盡全力換來的只是一紙單薄的寫著會遭到鄙視、責罵內容的成績單?是學生!

用了12年青春、至少四五十萬的學費,我們養(yǎng)活了晨光廠、真彩廠、機讀卡廠、無數造紙廠、無數印刷廠、翰林書店、新華書店、城市的交通行業(yè)、學校周邊的飯館以及所有老師、校長的車、體育館,高考是國家支柱型民營企業(yè)!這就是我們的功勞!

2012年大型災難片將要上映:《開學》!教育部最新出品!無數學生含淚傾情出演!暑假要被滅了,同學們,我們的末日也不遠了!即將開學的童鞋們轉發(fā)吧,不轉發(fā)的開學肯定悲??!

到現在為止,還沒寫過國慶期間作業(yè)的同學一定會成就大事的,因為他們比一般人都沉著冷靜,臨危不亂,心如止水!

如果你親眼看著一棵棵大樹變成一本本作業(yè)本時,你還忍心寫作業(yè)嗎?要知道,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為了保護大自然,為了下一代,我們拒絕寫作業(yè)!

短暫的探家時間將要結束,準備入獄!

去你妹的考試!

(三)學生懵懂情感的抒發(fā)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心理上已經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對異性懵懂的情感開始萌發(fā),但這些在我國現有的學校教育制度中是不能忍受的,班主任就成了“思想上的警察”,凡是有此類情況的學生,那肯定會受到教師的“干預”。學生在現實世界中處于弱勢的地位,在被定義為“早戀”后沒有現實的渠道抒發(fā)內心的不滿,網絡空間顯然成為一個可以抒感和不滿的自由場所。

愛情不是轟轟烈烈的誓言,而是平平淡淡的陪伴。

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愛情。

有沒有那么一個人,你總是忍不住去看對方的空間,即使什么動態(tài)都沒有。有沒有那么一個人,你會看對方的最近訪客和留言,然后又胡思亂想,揣測不安 。

我們都太年輕,不夠資格說愛。喜歡的人,默默地看就好。不奢望可以在一起,你在回憶里陪著我就好。

開學啦,我想去一所愛情學校。情侶入校:學費減半,考試全免。

專家說的:孩子“早戀”是好事!學校你還管什么管??!

往往,心中最愛的那個人,最后卻離自己最遠。我們距離好像真的遠了!

等與不等,我都等了。在與不在乎,我都已在乎了。

想和你在一起!我不想離你很遠。

浩:你怎么咳嗽了?牧童人:呵呵,這說的不會是那誰吧?

愛情不會永遠,只希望你一直在我身邊。

三、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反抗的特征

(一)學生在網絡世界里的反抗具有單向性

網絡空間是學生群體的自在空間,在形式上學生通過相關設置可以把學校、教師、家長完全排除在自在世界之外;在內容上,學生發(fā)表的言論很多都是指向以上對象的。學生在網絡中的反抗具有單向性,因為反抗對象被排除在可感知可回應的范圍之外,學生在此的反抗是一種指向性的發(fā)泄,而不是互動式的沖突。雖然是單向的指向性,但在學生的心理上這是兩種力量的對抗,在學校中教師的壓制性地位高高在上,可是在自在空間中,學生奪取了兩者之間關系的指揮權。

(二)學生在網絡世界里的反抗具有激烈性

網絡的隱秘性給予了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學生在自己的天地里可以自由地發(fā)表任何言論,這樣學生指向學校與教師的反抗就可以“為所欲為”。學生甚至在網絡空間中咒罵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咒罵教師的種種管束,這種“瀟灑”是在學校中沒有辦法施展的,而在此便可以盡情發(fā)揮。這種針對學校與教師的激烈言語在學校里是要受到處罰的,學生因此在學校中都盡力避免,但是在學校中的“乖巧”形象在自在空間里就完全變了樣。

(三)學生在網絡世界里的反抗具有多樣性

這里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學生在網絡空間內除了指向學校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不人道待遇”的反抗外,更多的是處于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懵懂情感,也就是學校經常命令申明禁止的“早戀”。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里總有看似隱晦實質強硬的“同學之間正常交往”這一條,雖然沒有明確注明“禁止早戀”,但通過教師補充聲明,學生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學校剝奪了學生說“喜歡”的權利,學生便轉移了“陣地”。筆者在對一個班的學生QQ空間的觀察中發(fā)現,不少學生的空間都少不了情感這個主題。有的比較隱晦,有的比較直白,總之這是學校里沒有的豐富性?!霸谶@個更知識的‘虛擬世界’中,現實人在現實世界中一切規(guī)避掉的情感在虛擬世界中得到了真實的表達,或者換弗洛伊德的說法就是現實世界中文明對‘本我’的壓抑在虛擬世界中得到的舒展?!盵4]

參考文獻:

[1] 姜繼紅.網絡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2] 〔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31,29.

[3] 譚光鼎,王麗云主編.教育社會學:人物與思想[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91.

[4] 宋豐田.網絡時代的90后[J].社會學家茶座,2012(3). 學校在法國哲學家??卵壑芯褪且粋€“巨大的監(jiān)獄”,學校是規(guī)訓個人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發(fā)揮“塑造”“監(jiān)督”的功能。學校制定了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以便可以“有規(guī)可循”,學校還雇傭一批基層規(guī)訓工作者,并且層級監(jiān)督,從校長到年級主任再到各班教師。學校在物理空間上已經成為巨大的“鳥籠”,在心理空間又給學生戴上無數條“規(guī)章制度”的枷鎖,學生在學校內“無處可逃”?!澳睦镉袎浩?,哪里就有反抗”,學生在被權力控制的同時也反作用于權力,反抗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的種種要求。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的反抗不再局限于學校場域,而是延伸到學校場域之外。網絡世界的開放性、自由性、匿名性等特征使得它成為學生反抗學校與教師的又一“陣地”,并且有區(qū)別于學校場內反抗的特征。

一、網絡世界的特征

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現在的社會已經成為網絡信息聯(lián)通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與社會關系被納入網絡體系。學生對新奇的新事物有著快速接受的能力,因此現在的青少年特別是中學生在網民中所占比例甚重。

(一)開放性

網絡世界沒有設置過高的門檻,只要掌握基本簡單的操作即可進入網絡世界。網絡世界信息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都匯集在網絡世界中,而且信息的流通速度之快,就如人體的血液一樣不斷流淌。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接觸到更豐富的世界,現實生活中的階層性在此變得模糊,網絡世界向任何人開放,只要你愿意便可成為這個世界的一員。

(二)匿名性

網絡世界不像現實世界那般強調身份的認證,網絡世界具有隱秘性和匿名性。在網絡世界中,個體可能根本不知道所接觸的是何人,“人們的性別意識、年齡意識、身份意識已被淡化”[1],人們在網絡上的交流出現“身份的虛擬性、交往的隱秘性和神秘性”[1]?,F實世界更像是“前臺”,而網絡世界則是“后臺”,而且在這個“后臺”中“充滿了背后議論、流言飛語、言語攻擊和匿名的暗中嘲諷,以及對公共儀式秩序的否認”[2]。

(三)自由性

在網絡世界中,個體直接受到的是技術和法制的限制,除此之外個體在網絡中擁有很高的自由度。網絡世界的進入沒有嚴格的設置,個體可以在網絡世界中自由地發(fā)表言論,與他人建立社會關系,參與網絡世界關于現實世界的討論,這些都沒有嚴格的壁壘,在這個層次上,網絡中的個體相比現實中的個體更具有“自由人”的特征。

正是因為網絡世界的這些特征吸引著中學生選擇網絡世界作為指向學校與教師的場域。中學生在網絡世界中用何種符號表征對學校與教師反抗,這些反抗又有哪些特征呢?

二、中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對學校與教師的反抗

學生個體在學校內的角色只有一個――學生,而在學校之外時學生的角色就被個體自我弱化。學生在校外的日常生活中,雖仍能感到學校的管制氣息,但身體不在學校場域內,心理自然也就比較放松。學生把自己對學校和教師的不滿發(fā)泄到了安全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世界這個“后臺”里,學生可以主宰自己的空間,發(fā)表各種言論而又不用擔心被老師限制和責罰,這無疑給學生提供了發(fā)泄的出口。

“人與人的交往正如舞臺上的演員一般,不斷依據當時情境的定義來調整自己的演出,使得行為舉止能符合情境的規(guī)范與觀眾的要求?!盵3]學生在學校內盡可能地讓自己看起來符合學校的規(guī)范,盡量避免與教師發(fā)生強烈的沖突,遠離學校與教師的處罰。但學生在自己的“后臺”環(huán)境中,又勇于去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或是調侃,或是憤怒?!霸凇_前’權力負載的情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遵從,在相對安全的‘幕后’私密空間中發(fā)生了逆轉?!盵2]

網絡世界給學生提供了宣泄的出口,學生在網絡世界里不會擔心處處被教師監(jiān)視,教師和學校被學生排除在網絡之外,這樣學生便可在網絡上宣泄內心的不滿。學生在網絡中發(fā)的帖子常常都是針對學校與教師的,在學生的自在天地里,對學校和教師的反抗處處可見。這些狀態(tài)有些是學生的有感而發(fā),更多的是轉發(fā)他人的經典帖子,從而去更好地表達內心深處的想法。學生所關注的主題一般有兩個:學校與教師、懵懂的異性情感。

(一)學生對學校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的批判

學生抨擊現有的學校管理制度和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這種調侃和憤怒相結合的網絡空間文字狀態(tài)會在學生之間互相轉發(fā),這可能是某一個同學的“原創(chuàng)”,但會得到大多數同學的“一致認可”。學生會轉發(fā)他所認可的符號意義,會對他方所表達的符號意義給予評論和支持。筆者在對某中學一個班級的調查中學生的QQ空間內容大致如下:

上課就像南孚電池,一節(jié)更比六節(jié)長!

老師每次都以為自己很“?!?,教了十幾年課什么學生沒見過,就從來沒想過我們當了十幾年的學生什么老師沒見過。如果沒有一個老師能教授全部科目,那為什么要一個學生學全部科目?

班主任,你給我聽好了:您說:“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可您卻是暴風雨。鈴聲就是命令,鈴聲響了,您該走了。您滔滔不絕夠了吧?我的忍耐是有限的,OK?

當開學的時候,老師會對你說:“學校是你家?!碑斈阍谏险n睡覺的時候,老師卻說:“你以為學校是你家啊!”當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老師會對你說:“學校是你家?!碑斈悴淮┬7臅r候,老師卻說:“你以為學校是你家?。 ?/p>

學校又不是殯儀館,查什么遺容遺表??!還穿什么孝衣孝褲??!

家長會和小三的性質都是一樣的,旨在破壞家庭和諧!

(二)學生對學校的調侃

學生群體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階級的亞文化特征,擁有內部成員才懂的“摩斯密碼”,學生可以運用“轉化、借用、肢解、惡搞”來對相關符碼進行“解碼”。 學生對過多課業(yè)的反感,對考試的焦慮,對學校的無奈通過調侃的方式釋放出來:

是誰每天工作時間在12小時以上?是學生!是誰沒有勞動保障法整天加班加點?是學生!是誰沒有自由只有壓迫和規(guī)章制度?是學生!是誰沒有發(fā)言權、地位、反抗的權利而只能服從?是學生!是誰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拼盡全力換來的只是一紙單薄的寫著會遭到鄙視、責罵內容的成績單?是學生!

用了12年青春、至少四五十萬的學費,我們養(yǎng)活了晨光廠、真彩廠、機讀卡廠、無數造紙廠、無數印刷廠、翰林書店、新華書店、城市的交通行業(yè)、學校周邊的飯館以及所有老師、校長的車、體育館,高考是國家支柱型民營企業(yè)!這就是我們的功勞!

2012年大型災難片將要上映:《開學》!教育部最新出品!無數學生含淚傾情出演!暑假要被滅了,同學們,我們的末日也不遠了!即將開學的童鞋們轉發(fā)吧,不轉發(fā)的開學肯定悲劇!

到現在為止,還沒寫過國慶期間作業(yè)的同學一定會成就大事的,因為他們比一般人都沉著冷靜,臨危不亂,心如止水!

如果你親眼看著一棵棵大樹變成一本本作業(yè)本時,你還忍心寫作業(yè)嗎?要知道,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為了保護大自然,為了下一代,我們拒絕寫作業(yè)!

短暫的探家時間將要結束,準備入獄!

去你妹的考試!

(三)學生懵懂情感的抒發(fā)

處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心理上已經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對異性懵懂的情感開始萌發(fā),但這些在我國現有的學校教育制度中是不能忍受的,班主任就成了“思想上的警察”,凡是有此類情況的學生,那肯定會受到教師的“干預”。學生在現實世界中處于弱勢的地位,在被定義為“早戀”后沒有現實的渠道抒發(fā)內心的不滿,網絡空間顯然成為一個可以抒感和不滿的自由場所。

愛情不是轟轟烈烈的誓言,而是平平淡淡的陪伴。

這是一段不被祝福的愛情。

有沒有那么一個人,你總是忍不住去看對方的空間,即使什么動態(tài)都沒有。有沒有那么一個人,你會看對方的最近訪客和留言,然后又胡思亂想,揣測不安 。

我們都太年輕,不夠資格說愛。喜歡的人,默默地看就好。不奢望可以在一起,你在回憶里陪著我就好。

開學啦,我想去一所愛情學校。情侶入校:學費減半,考試全免。

專家說的:孩子“早戀”是好事!學校你還管什么管??!

往往,心中最愛的那個人,最后卻離自己最遠。我們距離好像真的遠了!

等與不等,我都等了。在與不在乎,我都已在乎了。

想和你在一起!我不想離你很遠。

浩:你怎么咳嗽了?牧童人:呵呵,這說的不會是那誰吧?

愛情不會永遠,只希望你一直在我身邊。

三、學生在網絡世界中反抗的特征

(一)學生在網絡世界里的反抗具有單向性

網絡空間是學生群體的自在空間,在形式上學生通過相關設置可以把學校、教師、家長完全排除在自在世界之外;在內容上,學生發(fā)表的言論很多都是指向以上對象的。學生在網絡中的反抗具有單向性,因為反抗對象被排除在可感知可回應的范圍之外,學生在此的反抗是一種指向性的發(fā)泄,而不是互動式的沖突。雖然是單向的指向性,但在學生的心理上這是兩種力量的對抗,在學校中教師的壓制性地位高高在上,可是在自在空間中,學生奪取了兩者之間關系的指揮權。

(二)學生在網絡世界里的反抗具有激烈性

網絡的隱秘性給予了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學生在自己的天地里可以自由地發(fā)表任何言論,這樣學生指向學校與教師的反抗就可以“為所欲為”。學生甚至在網絡空間中咒罵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咒罵教師的種種管束,這種“瀟灑”是在學校中沒有辦法施展的,而在此便可以盡情發(fā)揮。這種針對學校與教師的激烈言語在學校里是要受到處罰的,學生因此在學校中都盡力避免,但是在學校中的“乖巧”形象在自在空間里就完全變了樣。

(三)學生在網絡世界里的反抗具有多樣性

這里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學生在網絡空間內除了指向學校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不人道待遇”的反抗外,更多的是處于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懵懂情感,也就是學校經常命令申明禁止的“早戀”。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里總有看似隱晦實質強硬的“同學之間正常交往”這一條,雖然沒有明確注明“禁止早戀”,但通過教師補充聲明,學生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學校剝奪了學生說“喜歡”的權利,學生便轉移了“陣地”。筆者在對一個班的學生QQ空間的觀察中發(fā)現,不少學生的空間都少不了情感這個主題。有的比較隱晦,有的比較直白,總之這是學校里沒有的豐富性?!霸谶@個更知識的‘虛擬世界’中,現實人在現實世界中一切規(guī)避掉的情感在虛擬世界中得到了真實的表達,或者換弗洛伊德的說法就是現實世界中文明對‘本我’的壓抑在虛擬世界中得到的舒展。”[4]

參考文獻:

[1] 姜繼紅.網絡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2] 〔美〕詹姆斯?C.斯科特.弱者的武器[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31,29.

第6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小學數學;網絡學習空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21-0057-02

1 前言

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有些較難的數學過程,學生并不能很清晰地理解。而網絡給現今學生的學習帶來便利,網絡能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網絡教學的意義也是為了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利用網絡完成自主學習,達到主動動腦的目的。這種學習方式強調數學觀念的自主養(yǎng)成,培養(yǎng)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切合當前的教育特點,本身又不斷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對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教學,筆者給出幾點策略和方法。

2 網絡空間學習,激發(fā)求知欲

有時教師的提問會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激疑才能激趣,教師的提問沒有激起學生的疑惑感,提問也怕是浪費時間。因此,提問要合乎情理、引人思考。再者學生自己產生的疑問要比教師的提問更能引起學生重視,學習興趣也會更濃烈。網絡空間學習滲入教學課堂中去,通過簡單的動畫模式或者關卡模式,學生通過觀看某一章節(jié)的內容,自己從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學生學會思考方式,對課程掌握,教師也算達成教學目標,教學相對容易得多。

比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教師播放動畫,講述的是一只小企鵝去買文具,買了幾支筆和幾塊橡皮,老板要10塊兩毛,小企鵝被難住了,但又不想求助老板,于是求助小朋友應該怎么給老板錢呢?這時學生內心產生不同的想法,有的說給老板102角錢,有的說給老板10個一塊的再加2個一角錢,還有的說給老板11塊錢讓老板找零……視頻繼續(xù)播放,小企鵝想出來最便捷的方式,開心地買回文具。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教師通過運用網絡技術使得學生主動投入學習中去,就充分認識了元角分。

3 網絡空間學習,擴展知識面

計算機教學的使用能夠給教學提供海量的信息資源,學生可以不局限于只從教師學習到課本知識,也能從網絡中學習到課外知識,網絡學習會全面剖析課本中遇到的難題,拓展新知識。網絡資源的運用有助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給學生帶來不同體驗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

比如教學小學圓的周長時,給出圓周長的公式:圓周長=2πr。其中π的大小規(guī)定為3.14。很多學生不能理解這個公式的由來,π到底到多少位才算截止?為什么用π規(guī)定圓周率?這時網絡正好是一個恰當的學習方式,教師指引學生運用網絡技術查詢學習中的難題,最好讓學生每個人準備一個本子,記錄學習中的問題以及通過網絡查詢得來的答案,大家可以共同學習和交流。

低年級學生對網絡上的大部分知識缺乏學習主動性,而有些高年級的學生在網絡學習中以學習為理由開小差。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和難點制作教學網站,使學生有方向地探索學習內容。在網站中可以設計:疑問模塊,每節(jié)課學生把自己的疑問寫在網站上,網站可以匿名寫,但每個學生都有登錄時長的記錄,教師根據學生留有的疑問進行答疑;練習模塊,學生可以對平常所學知識進行訓練,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模擬模塊,每到一個單元末,學生可以參加模擬試題,根據模擬試題的錯誤點進行查漏補缺,發(fā)現本單元學習的不足;課外模塊,既包括對所學知識的總結,又包括對舊知識的拓展,幫助學生發(fā)現和探索新知識;最后一個則是意見模塊,學生對教師所講的課留下自己的意見、建議和心得體會,教師通過觀看學生的建議改進教學方式,完善課堂質量。學生在每個模塊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可以依照自己的計劃選擇性地進入模塊,提升知識水平,挖掘自身長處。

教師建立網站,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也激起學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學生通過一系列的網上作業(yè)優(yōu)化學習內容,把學習課本與運用網絡相連接,有計劃地完成任務,獲得達成目標的成就感,增強進一步探索的求知欲。

4 網絡空間學習,培養(yǎng)全面性

豐富的學習體驗能夠激發(fā)學習的求知欲。網站的信息量龐大,給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視覺和聽覺的滿足。教師指定學生瀏覽的網站,通過觀察學生的興趣熱門點來找出學生喜愛的教學視頻和圖片。比如學習路程類型的應用題,教師可以引入龜兔賽跑的小故事,同樣的故事主角,但不同的是故事型。教師播放自己做好的視頻:這次兔子發(fā)奮圖強,要雪恥,約烏龜再次賽跑,決不能像上回那樣驕

傲;一個環(huán)形跑道長400米,兔子每分鐘跑55米,烏龜每分鐘爬25米,兩只動物同時、同地、同方向出發(fā),問經過多長時間,兩只動物首次相遇?兔子和烏龜跑完一圈下來,誰能贏得比賽?這個故事的原型本身就吸引著學生的目光,學生可以從視頻中看到要想兔子和烏龜相遇,那必然是兔子已經領先烏龜一圈,便很輕松地得出答案。還有的學生通過網絡中的說法,聯(lián)想到要是兔子讓烏龜先跑,結果是怎么樣?這樣一道題激起學生無限的想象和興趣[1]。

學生使用網絡學習,可以實現資源展示和資源共享。當學到幾何體這一課時,不少學生不能清晰地知道一些復雜的幾何呈像,導致學習過程中斷。這個時候,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自己動手繪制數學模型,通過體會模型中的長寬高以及重心位置,更加確切地了解模型本身。不少學生不會畫,可以通過觀察網絡中的圖片來了解幾何體,畫得好的學生的作品也可以上傳到教師的計算機中,分享給大家欣賞。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提高了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其他學生優(yōu)秀作品上傳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借鑒。

網絡營造了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學生不必拘泥于想象事物,而是可以通過網絡發(fā)現和理解事物。學生依照自己的選擇去搜索相應的數學知識點,更愿意投身到學習中去,并不會感到厭煩。這種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習的效率,自覺學習要比被動學習更加高效。學生在學習貨幣的認識時,可以自己上網瀏覽各種貨幣的價值面額,悉心記錄下來本節(jié)課教師要求掌握的內容,把自己看到的貨幣種類與同學交流分享,課堂也就不會顯得嚴肅,學習氛圍輕松,他們也會樂于學習[2]。

5 結語

網絡資源學習利用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如果教師過多地讓學生使用計算機,只會耽誤課堂正常課時,不利于教學開展。教師不能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完全摒棄,網絡課堂應該注意使用時間,一來使用計算機時間太長,不利于學生視力健康,容易帶來視覺疲勞;二來計算機的過度使用使學生無心聽課,其結果適得其反。教師要為學生建立一個安全的網絡環(huán)境,監(jiān)督學生不瀏覽有害身心健康的網站,積極引導學生該做什么和不該做什么。

網絡課堂是靈活多變的,因此要根據課堂發(fā)生的不同狀況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從而排除上課干擾因素,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智能課堂。網絡平臺學習要注意心得體會的交流,以便教師能夠更好地保證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和網絡運用的質量。

參考文獻

第7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相關熱搜:國際法  國際法學

當今世界國際局勢似乎再度變得緊張而微妙,“一超多強”也在努力維系著他們之間局勢微妙的平衡。而近些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也在不斷努力尋求自己在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這也就決定了在當今如此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為了維護本國利益,中國必然面臨外交中的多方挑戰(zhàn)。

一、綠色外交

2010年底召開的聯(lián)合國氣候大會(坎昆會議),標志著氣候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重大問題進入人們的視野。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空洞、酸雨等全球性氣候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安全與發(fā)展進步。

但同時,我們應當清楚認識到,全球性氣候問題不僅僅是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關系的問題,更是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利益平衡的問題。以2008年11月歐盟委員會通過的從2012年1月1日起將國際航空業(yè)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為例。表面上看,歐盟征收碳關稅的行為是為了促使各大航空公司采用清潔能源,淘汰老式高碳排飛機以達到減少碳排放量的目的。然而事實上,歐盟這個表面單純的所謂“環(huán)保行為”其實有著更多、更深層次的經濟、政治因素考量。

有人說,高額碳關稅可以減輕歐洲債務危機的壓力;有人說,碳關稅是歐洲意欲以此主導碳排放市場;有人說,歐盟碳稅的征收也是為了從某一方面削弱發(fā)展中國家航空業(yè)的國際競爭力。然而不論是出于何種目的,歐盟的航空碳稅征收問題在各國的共同抵制下變得尷尬而又無奈。

因此,如何在承擔解決全球氣候問題責任的同時,又要保護好本國的利益,成為中國“綠色外交”的頭等問題。

首先,我們應當堅持《京都議定書》中的“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由于西方國家經濟已經高度發(fā)達,采取各種清潔能源、清潔技術已不是什么困難的事。而發(fā)展中國家由于現今經濟實力還不夠成熟,有許多工業(yè)的確存在污染現象,這也就為發(fā)展中國家所詬病,認為發(fā)展中國家應當承擔與他們同等、甚至更高的責任,這是極為荒謬的。

我們應當看到,現今世界的環(huán)境問題主要就是由于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造成的。從工業(yè)革命開始一直到19世紀50年代,發(fā)達國家的碳排放量達到了95%;而從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末,發(fā)達國家的碳排放量仍然高達70%以上。因此,發(fā)展中國家完全沒有理由為發(fā)達國家的污染行為買單,《京都議定書》的原則也必須得到遵從。

其次,中國應積極尋求“發(fā)達國家應當盡力幫助發(fā)展中國家節(jié)能減排”的實現。

最后,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應當積極為節(jié)能減排、保護全球氣候做出貢獻。一方面,中國應堅持自愿減排的行為;另一方面,中國應積極聯(lián)合發(fā)展中國家,多方斡旋,發(fā)揮帶頭作用。

二、藍色外交

中國的藍色外交可分為兩個方面:一為海洋問題,二是南北極問題。

(一)海洋問題

中國的海洋問題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

第一,面積大。中國的海洋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由黃海、東海、渤海、南海組成,其中,除了渤海是內海不存在爭議之外,其余的三個海區(qū)都需要按照《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與其它國家進行權屬劃分。這也就造就了大量的海洋問題。

第二,問題多。中國的海洋外交面臨著大量問題——島礁主權、油氣開發(fā)、漁業(yè)資源、以及海域主權等。

第三,干擾多。海洋問題嚴重影響一個國家的戰(zhàn)略安全布局,海洋里豐富的油氣、漁業(yè)資源也能給各國帶來巨大收益。因此,中國的海洋問題的處理受到了來自美、日、印等多國的干擾窺伺,特別是美國自推行“重返太平洋”戰(zhàn)略后,中國的海洋問題就變得更為嚴峻和緊張。如何處理好海洋外交,可能成為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大問題。

(二)南、北極問題

南北極因為蘊藏大量而豐富的各種資源、能源,似乎開始成為了各國能源大戰(zhàn)的磨刀霍霍所向之地。其中,北極的油氣資源與航道開發(fā)對中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借助北極航道的開發(fā),中國可降低經濟發(fā)展的外部成本。

在北極資源的開發(fā)爭奪中,位于北極圈的國家似乎占有得天獨厚的位置。然而根據現行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大陸架范圍延伸至北極,北極一帶仍應屬于公海范圍。因此,北極問題不是個別國家的問題,而應該是共同的國際事務問題。中國在北極的開發(fā)中,不應落后于人。

三、數字外交

隨著網絡安全問題的不斷升級,網絡空間的國際法逐漸成為迫切需要。而令黑客們倍感欣慰的是,國際上關于網絡安全的此類合作目前還不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各國目前對網絡安全問題的認識太過片面和狹隘,大多數國家都致力于本國國內的網絡安全,而忽視了國際空間范圍內的網絡安全問題,這也就給許多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目前全球有大約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在使用互聯(lián)網,這也就使網絡犯罪的威脅變得更加嚴峻。而在追蹤跨界犯罪中,警察首先要找出犯罪分子所在,而由于他們往往使用境外的服務器,這就使得追蹤者罪犯變得十分困難。前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MichaelChertoff在會上表示,“我們必須盡快構想出一項與傳統(tǒng)海陸空法律平級的國際策略,以應對網絡攻擊?!?/p>

據統(tǒng)計,中國的網民人數超過5億。也許,震驚世界的“維基解密”應當給我們提個醒,網絡的傳播是一把雙刃劍,或許好處多多,或許貽害無窮。應此,在具有如此眾多網民的中國,尋求網絡空間的國際立法就變得十分迫切而必要。中國應通過外交努力,積極尋求網絡的國際合作。

四、紅色外交

當今中國的還面臨紅色外交的問題,即——國際刑事合作。隨著國際犯罪、跨國犯罪以及犯罪分子向境外逃竄等問題的不斷增多,為了維護國際形勢以及國內安全,國際刑事合作顯得意義重大。各國應積極尋求刑事司法合作,編制全球法網,追逃,追贓。

對中國來說,要做好紅色外交,首先應當在完善中美、中加合作機制的基礎上,積極尋求更多的國際合作。我們可以從李東哲案、曾翰林案、賴昌星的遣返等案件中看到,中美、中加合作機制在打擊罪犯、維護社會刑事司法正義上取得了不少成就。因此,中國應尋求與更多國家的刑事合作機制,讓犯罪分子感覺到逃無可逃、避無可避,真正對犯罪起到威懾作用,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以及社會治安的穩(wěn)定。

第8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關鍵詞: 網絡; 安全; 戰(zhàn)略; 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11-22-03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involves many factors. Among them, the computer and the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is the most core facto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and shortages of security technology, it cau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that is not satisfact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network security development from a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trie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factors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develop the network security from the technical point of view.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strategy; technology

0 引言

人們日益重視并致力于解決網絡安全問題。許多企業(yè)和研究機構開發(fā)出更多更新的安全工具, 許多國家政府正在制定一系列法規(guī)、政策和措施來應對與網絡安全相關的各種情況[1-2]。盡管在過去十余年間人們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舊的計算機和網絡安全問題依然存在,同時新的安全問題正不斷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實質上變得比以往越來越不安全。其原因在于,現今網絡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交織是如此廣泛和深入,任何一種單一的解決途經都不足以應對如此復雜多樣的網絡安全問題。換言之,解決網絡安全問題需要綜合的措施,包括技術、管理、意識等方方面面因素在內的綜合手段。為此,需要制定正確的發(fā)展戰(zhàn)略來有機整合各種資源,有力地促進整個社會持久努力,以此作為網絡安全的解決之道[3-5]。

雖然網絡安全的發(fā)展與完善基于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設計與建設,但其核心在于技術的解決。其他方面如管理、政策、法規(guī)等手段,都是切合網絡技術的過程,以及對網絡技術的開發(fā)和走向進行引導干涉。

本文著重從技術的角度,理解網絡安全發(fā)展的問題,從而洞悉網絡安全的本質,明確網絡安全的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把握有效構建網絡安全的措施。

1 從技術角度理解網絡安全戰(zhàn)略

有效建立面向復雜態(tài)勢的網絡安全發(fā)展戰(zhàn)略關鍵在于,如何在不損害網絡使用與性能的前提下,保持足夠的安全性。鑒于現代網絡是如此復雜而其天然上又對攻擊十分脆弱,要實現上述理想的網絡安全保護狀態(tài),是極其困難的。諸多因素需要妥善考慮,而這些因素又彼此深度關聯(lián)與影響著。因此,必須有一個簡要明確的主線作為網絡安全發(fā)展戰(zhàn)略所遵循的基準,否則在網絡安全戰(zhàn)略制定與發(fā)展的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會被各種各樣的因素所左右,從而出于這樣或那樣的折衷與妥協(xié)而偏離最初設定的目標。

因此,在建立與發(fā)展網絡安全戰(zhàn)略之前,必須確定一條主線或明確首要考慮的因素。網絡是現代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發(fā)展的結果,網絡安全問題是在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相關技術要素的缺失或不充分和自相矛盾等原因所造成的。技術是網絡安全的本質內因,這可以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1 根本原因:脆弱的底層基礎結構

作為現代計算機和網絡系統(tǒng)的底層基礎結構,在技術上欠缺足夠的安全能力,是造成網絡安全問題的最本質原因[6-8]。運行于欠缺安全基礎之上的現代網絡系統(tǒng),就如構筑于沙地之上的高樓廣廈?,F代計算機與通信系統(tǒng)的底層基礎在安全性方面都十分薄弱,很容易遭受各種攻擊行為的破壞。在計算機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設計與制造的主要目標在于追求計算的高性能,而很少關注安全性問題。與此同時,幾乎所有有效的安全機制,都是與性能相抵觸的,因而幾乎沒有什么專門的安全機制被部署于底層結構上。缺乏安全能力是現代計算機系統(tǒng)乃至于整個信息系統(tǒng)所固有的問題,可以視為最主要因素。

由于缺乏安全基礎結構,尤其是底層硬件缺乏安全支撐功能,許多安全相關的功能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難以部署應用。例如,加密是一種很好的安全手段,能夠可靠地保護敏感信息的安全。但是,由于大多數加密任務不得不在軟件層運行,所導致的低效率與高代價使之難以普遍地采用。結果就是大量的信息,包括大量的敏感信息,都以明文的形態(tài)存在于網絡世界中,可以很輕易地被攻擊者獲取與理解。還可以舉出更多類似的事例,充分說明了計算機系統(tǒng)底層基礎結構在安全能力方面的缺乏,是造成當前計算機網絡漏洞頻出、安全事故不斷發(fā)生的根本原因。

1.2 當前態(tài)勢:非對稱發(fā)展的攻擊與保護技術

同樣是由于計算機底層基礎結構缺乏安全支撐能力的原因,現有大多數保護措施實質上都是在現有脆弱基礎上的某種堆砌與補救。這使得安全相關的程序與功能變得越來越龐雜,貌似更加強大,實際上卻由于其龐大與復雜而變得越來越難以驗證,從而等效于將更多可能的攻擊機會暴露給攻擊者。只要有足夠的技巧、信心和時間,攻擊者總能從中挖掘出安全上的漏洞并加以利用?,F狀已經清楚地表明,即使人們已經付出了巨大努力,漏洞與缺陷的數量與危害隨著修補不是變得減少了,而是變得更嚴重――涉及面更廣、危害更甚。尤其是那些隱藏在“安全的”安全軟件中的未知漏洞,更具有危害性,例如近期在SSL功能中發(fā)現的漏洞“心血(heart bleed)”。作為最基礎的網絡安全功能,SSL一直被視為安全、成熟、可信賴的。即使如此,也排除不掉存在致命漏洞的可能,更不要說那些未經廣泛、嚴格驗證的安全程序。這些例子說明了構建于脆弱底層基礎之上的安全功能,是不可信賴的,從而使得攻擊技術勝出于防護技術。

可以說,不改變現有計算機和網絡底層基礎結構,不從本質上提升底層基礎,尤其是硬件基礎層的安全能力,存在于攻擊與防護之間的技術性差異就不會彌合,只會日益擴大。無論是沿著現有的安全軟件與功能的路徑繼續(xù)發(fā)展,還是強化管理性措施,都不可能從本質上改變系統(tǒng)的安全性。

1.3 未來趨勢:更激烈的安全技術競爭

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網絡信息系統(tǒng),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更多更廣泛的網絡安全問題。許多新的問題不斷涌現,而現有安全技術遠遠不能滿足快速發(fā)展的信息社會需求。例如,在大數據時代,如何有效保護海量存儲數據中的敏感信息,又同時能夠有效合法地利用這些敏感信息,對數據保護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9]。再例如,隨著移動數據設備和無線接入設備的普遍應用,數據呈現日益分散變化的狀態(tài),從而要求數據保護技術能夠更好適應這種多變的狀態(tài)。新的安全需求必將促使新的安全技術不斷涌現,從而引發(fā)矛與盾之間此消彼長的斗爭。

隨著網絡的高速發(fā)展,信息已經深深嵌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很大程度上替代許多人類活動,影響到金融、服務、交通、電信等重要領域。這使得人類社會對計算機與網絡的依賴性日益增大,也意味著攻擊安全漏洞得手后的獲益率越來越大,從而吸引著攻擊者更加持久深入的投入。更進一步地,當前,世界各國紛紛確立各自的網絡戰(zhàn)略?,F在,幾乎所有主要國家都將網絡作為國家競爭、甚至是軍事競爭的重要領域。這種狀態(tài),意味著在計算機網絡安全領域中,引入以國家為推動力的發(fā)展力量。這一方面意味著信息安全技術將在國家力量的支撐下,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攻擊者將變得比以往更加強大,因為攻擊者也能獲得來自于國家力量的支持。因為,在可預計的將來,信息安全領域中攻擊與防護的斗爭,將變得更加激烈。

2 建立網絡安全戰(zhàn)略的技術觀點

既然技術因素是造成網絡安全問題的根本原因,那么,技術也應當是解決網絡安全問題的首要途經。考慮到網絡安全問題的廣泛與深度復雜性,技術因素亦是多方面的有機綜合[10-11]。為此,建立和發(fā)展網絡安全戰(zhàn)略,從技術角度應當采取如下的舉措。

2.1 構建底層安全技術

如前所述,計算機底層對安全支撐能力的缺失是造成當前嚴峻的網絡安全狀態(tài)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全面提升計算機與網絡的安全性,也應首先從增強底層安全入手,改變底層安全基礎極度脆弱的狀態(tài)。底層安全技術涉及身份認證、訪問控制、數據加密等廣泛的內容,牽涉到處理器、硬件設備、操作系統(tǒng)廠商的廣泛協(xié)作配合,也需要整個產業(yè)環(huán)境乃至社會環(huán)境的認可,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不一定能夠順利地推進。所以,底層基礎的安全增強,必須首先要與技術水平和產業(yè)能力、全社會對安全需求的期望與認知等良好配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優(yōu)化實施,從而才具有實際可行性。

盡管通用計算機和網絡設備突破底層基礎結構的種種限制是困難的,但在某些特殊定制的情況下,增強底層安全能力從而全面改善系統(tǒng)安全性,則是現實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隨著計算設備的日益普及、多樣,很多工作是運行于各種各樣的移動或嵌入式設備上的。改造這些設備的底層結構,不但在技術上完全可行,也由于局限于一定范圍內,更可能為相關群體所接受。對于國家、軍隊等重要領域中所使用的計算與網絡設備,更應著手從底層基礎結構的改造上增強全系統(tǒng)的安全性,從而有效形成與外部“技術隔離”的屏障,減少受外部攻擊的可能性。

2.2 協(xié)調發(fā)展核心技術與一般性技術

不管是先進的核心性技術,例如高性能多核處理器,還是普通的一般性技術,例如某個移動電話上的小應用,都對于維持整個網絡的安全至關重要。木桶原理形象地說明了安全技術中“大”與“小”的作用關系。即使是配置最先進的信息網絡系統(tǒng),也可能由于某個小節(jié)點上的某種小缺陷導致整個系統(tǒng)變得不安全。所以,每一種技術都是至關重要的,為了保障安全,沒有哪種技術是可以忽視的。

在構建網絡安全的過程中,頂層設計者應綜合技術、經濟、教育、未來趨勢等各方面因素,提煉出對于所要構建的網絡安全的能力水平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技術,予以強有力的資金和人員支持,從而達到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的目標。與此同時,應廣泛運用政策、市場等手段,充分調動多方面的力量和積極性,引導和鼓勵其他技術領域的優(yōu)化發(fā)展,從而避免在任何技術方面出現可能會威脅網絡整體安全的短板。只有這樣,種類豐富的計算機、通信、硬件、軟件等各種相關技術才能有機結合、良好匹配,從而為構建可靠的網絡安全機制奠定全面的技術基礎。

2.3 注重技術的實際效果

在網絡安全技術發(fā)展的過程中,“技術建設”與“效果評估”必須得到同樣的重視,并有機結合。網絡安全問題是與現實世界緊密聯(lián)接的問題,而現實世界是不斷紛繁變化的。建設的目的在于,使得網絡安全技術更加適應變化了的環(huán)境;而評估的目的在于,對技術的發(fā)展建設形成良性的反饋。換言之,評估有益于不斷遴選技術建設的重點、及時調整技術發(fā)展的方向。評估應著重在實際應用中體現,綜合性地評價某一技術的發(fā)展是否確實符合現實需要,是否對提高安全性行之有效,是否符合成本代價等的考量。只有這樣,才能良好把握網絡安全的真實技術需要,避免在網絡安全技術發(fā)展中,過度追逐熱點、概念而忽視實際需要,減少網絡安全技術發(fā)展建設的彎路,提高建設成效。

2.4 提高使用者的技術素養(yǎng)

當前的網絡時代,計算機已不再是專業(yè)人士的專用工具,而演變?yōu)槿粘H巳硕夹枰褂玫钠毡楣ぞ摺1M管絕大多數使用者并不需要掌握專門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就可以在日常使用計算機,但提高使用者的技術素養(yǎng),會明顯提高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的安全性。諸多示例表明,一些簡單的錯誤會導致入侵的發(fā)生。例如使用過于簡單的口令,再例如打開不明郵件中包含的附件,等等。假如操作者具備一定的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就能極大地降低入侵可能性。因此,應通過宣傳、教育、培訓等多種途經,有效提高計算機使用者的技術素養(yǎng)。通過這種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重視安全,人人懂得安全”的局面,從而形成維護網絡安全的廣泛意識和力量。

3 結束語

網絡安全對于信息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造成目前網絡安全局面的因素中,技術因素是最為本質的原因。由于底層安全支撐技術的缺失,使得網絡系統(tǒng)對攻擊難以防范。在缺乏技術支撐的前提下,其他各種措施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對攻擊的防范問題,從而使得網絡安全問題在未來將變得更為復雜嚴峻。為此,網絡安全戰(zhàn)略的制定與實施,要緊密把握網絡安全的決定性因素,以發(fā)展網絡安全底層與核心技術為網絡安全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主線。依據網絡和計算機的現實發(fā)展狀況,從強化底層、突破重點、全面協(xié)調、注重實效、提高人員素養(yǎng)等多方面,綜合發(fā)展網絡安全技術,從而使得網絡安全技術產生本質性的改善。通過這些綜合性的努力,有效建設安全的網絡世界。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李文彬.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護技術探究[J].軟件導刊,

2015.14(5):155-156

[2] 王世偉.論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網絡空間安全[J].中國圖書

館學報,2015.41(2):74-86

[3] 沈逸.美國國家網絡安全戰(zhàn)略的演進及實踐[J].美國研究,

2013.28(3):7-8,32-52

[4] 魏翔,劉悅.全球網絡安全戰(zhàn)略態(tài)勢及我國應對思考[J].現代

電信科技,2014.45(10):18-21

[5] 李婧,劉洪梅,劉陽子.國外主要國家網絡安全戰(zhàn)略綜述[J].中

國信息安全,2012.5(7):36-39

[6] William A. Arbaugh. Security: Technical, Social, and Legal

Challenges[J].IEEE Computer, 2002.35(2):109-111

[7] 侯方勇,周進,王志英等.可信計算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4.21(12):1-4

[8] Butler W. Lampson. Computer Security in the Real

World[OL].http:///en-us/um/people/blampson/64-SecurityInRealWorld/Acrobat.pdf,2015/5/22.

[9] 孟威.大數據下的國家網絡安全戰(zhàn)略博弈[J].當代世界,

2014.33(8):68-71

[10] 李千目.網絡部隊與軍方安全戰(zhàn)略研究[J].電力信息化,

2013.10(1):18-19

第9篇:網絡空間安全的意義范文

安恒信息曾先后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連續(xù)兩屆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大閱兵等重大活動提供網絡安全保障服務。“但G20杭州峰會不一樣,意義更重大,對我們的考驗更嚴苛?!狈稖Y說。

這里有創(chuàng)新的DNA

2007年春天,杭州高新區(qū)(濱江)江南大道上,一輛黑色小車一路飛馳。車里坐的正是剛剛回國的范淵和他的兩個朋友。在飛馳的汽車上,道路兩邊一幢幢簇新的高新企業(yè)大樓快速向車窗兩邊退去。這個從硅谷出走的年輕人,感覺置身另一個硅谷。只一眼,范淵和濱江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里和硅谷很像,就這里了?!狈稖Y對朋友們說。當天,3個年輕人就興沖沖地跑進濱江區(qū)高新軟件園管委會辦公室,登記承租了兩間緊挨著的90平方米辦公室。這兩間小小的辦公室,是安恒信息安全事業(yè)起步的地方。

創(chuàng)業(yè)之路篳路藍縷。范淵奔跑的動力,除了光明的產業(yè)前景,還因為杭州良好的創(chuàng)新DNA――推崇創(chuàng)新,寬容失敗。

2009年,安恒信息遭遇了最艱難的一年。當時,公司賬戶只有不到100萬元,僅夠維持一兩個月的運轉。范淵為此賣掉自己在杭州唯一的住房,也只能為公司維持10個月的開銷。讓他意想不到的是,獲悉安恒信息窘境的濱江區(qū)組織部人才辦很快找上門來。“在他們的牽線搭橋下,我們簽下了一個創(chuàng)投項目?!狈稖Y說,這筆創(chuàng)投資金對當時的安恒信息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此外,濱江區(qū)政府還為他們提供了中財大廈一層樓3年的免費使用權。范淵不會忘記這份情意。“企業(yè)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和創(chuàng)新氛圍,我很享受在杭州跟我的團隊一起實現創(chuàng)業(yè)夢想。”范淵說。

推崇核心技術創(chuàng)新

“回國創(chuàng)業(yè),面對的是一片技術創(chuàng)新的藍海?!狈稖Y對此信心十足。

核心技術要取得突破,就要有決心、恒心、重心。

與很多技術出身的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一樣,范淵也將技術創(chuàng)新視為企業(yè)安身立命之本。正如他對“安恒”二字的詮釋――安于責任,恒于創(chuàng)新?!拔沂冀K認為,堅持核心技術的創(chuàng)新,才能保證企業(yè)發(fā)展最持久。”范淵說。

范淵堅持每年將公司銷售收入的35%至40%用于研發(fā),確保每年推出一款完全自主創(chuàng)新的產品。從2008年安恒信息推出第一款產品――Web應用弱點掃描器,到今年非常熱門的大數據態(tài)勢感知技術,安恒信息在國內信息安全領域獨樹一幟。9年多時間過去了,安恒信息擁有發(fā)明專利近40項,員工700余名,其中研發(fā)人員占比近70%。

企業(yè)走上正軌,再成功上市,是當下很多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標準路徑”。但當上市與企業(yè)創(chuàng)新發(fā)生沖突時,再三權衡過后,范淵選擇不忘初心,一切以創(chuàng)新為 先。

比如,著眼于未來的技術突破,公司每年都有大筆研發(fā)投入,而這些投入不會短期內出成果,因為有的研發(fā)是為未來兩三年,甚至三五年做儲備。這樣一來,公司財務報表就不十分好看。雖然安恒信息的上市計劃一推再推,但范淵認為,這樣堅持走創(chuàng)新之路,心里踏實。

隨著智慧城市和信息化技術進一步發(fā)展,應用安全將直接延伸到云計算安全、大數據安全、移動互聯(lián)網安全領域。范淵說:“我的下一個夢想,就是讓更多政府部門、企業(yè),以及金融客戶,更快、更安全地擁抱云計算和大數據,并參與到中國智慧城市和‘互聯(lián)網+’的信息安全建設中去?!?/p>

甘當人才貼心保姆

“網絡空間安全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狈稖Y說,網絡安全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人才本身就少,安恒信息十分注重對人才的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