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

第1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

仙居橫溪小學 吳偉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針對當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良好開展的課程教學基本理念,同樣也是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本質要求。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充分反映數學的價值和本質,充分體現小學數學課程基本的理念和總體的目標?;诖?,本文針對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展開分析和研究。

一、為學生構建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構建正式的問題教學情境,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在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當中,不能僅僅通過教師的講授進行培養(yǎng),還應該讓學生置身于不同的問題教學情景當中進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就需要將現實生活和數學問題有效的結合起來。教師應該多多留意當前數學教學中能夠與社會生活相關聯的問題,并且能夠在實際的課堂教學的那個匯總設置這樣真實的問題教學情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并且,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當中解決實際的問題。

二、提倡運用多元化的課堂學習方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貫徹小學數學新課程的重要要求,運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在培養(yǎng)小學生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過程中都不能夠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同樣在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當中也是這樣。教師教授知識是小學生獲取知識非常重要的途徑,當時并不是唯一的獲取途徑,學生也可以通過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合作學習,倡導構建個人的知識結構。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應用合作學習能夠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幫助學生構建更高的知識體系。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思想,并且能夠加深小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三、整合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內容

第2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探究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掌控數學學習的思維方法,這是一種技能、觀念、品質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讓學生站在更高的位置去學習數學。尤其是在小學這一基礎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fā)展,因此,在未來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

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學生數學意識的形成。所謂數學意識,就是一種良好的數學知覺,可以讓學生從本質上去看待數學問題,這是一種數學學習層次的體現,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敏感性與適應性。并且,擁有數學意識的學生,會有意識地觀察數學的表象,可以從客觀的事物出發(fā),去理解數學內部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關系。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十分重要。而培養(yǎng)學生數學意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通過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數學無所不在,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與對數學的敏銳性。同時,現下的小學數學教材圖文并茂、知識靈活,這無疑為教師實施生活情境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節(jié)課程時,教學的難點就是學生對于人民幣的價值理解以及人民幣面值之間的換算,而人民幣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的事物,利用學生對生活的敏銳性去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去理解人民幣面值之間的換算以及具體事物的價值,這有利于學生數學意識的形成。

二、掌握估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數學直覺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是學生對數學宏觀體現的一種把控能力,同時也是對數量最直接的一種判斷能力,可以說估算能力就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簡單、快捷、高效地學習。能夠靈活掌握估算方法的學生,判斷能力、分析能力也會超過其他同學,是學生思維敏捷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體現。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想盡辦法去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并且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數學直觀目標。例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程時,教師可以改變以往教學中從精算入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從估算開始學習,先用豎式計算的方式在心中計算,從而慢慢形成對數學的知覺,最后提升學生計算的精準性。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的估算資源,如體育課上學生每分鐘的跳繩次數,或者在春游活動中應該準備的用具用品數量,讓學生通過這些實際的數字提升自身的估算意識,這也是一種數感的形成,長此以往,學生必定會在估算中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與歸納能力,最終形成一種科學的數學直覺。

三、開展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無疑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并且是核心素養(yǎng)中最核心與最本質的特征。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將學生局限于教材以及課堂之中,應該為學生開展更多的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中去認識數學,從而在實踐活動中去豐富自身的見聞,通過動手、動腦、動眼、動嘴,調動多種感官去學習數學。例如,在學習“長度單位”時,教師若想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米以及千米,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之中走一走、看一看,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50米、100米以及1000米的賽跑,讓學生用自己的腳去丈量校園跑道,從而更加真實地理解長度單位的概念與單位之間的換算,在這種開放的探究活動之中,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c實踐能力,內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從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讓學生形成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這可以從本質上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的數學終身學習,因此在未來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姜宇,林崇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改革實踐途徑與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16(6).

第3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解決上述問題的基本思路需要聚焦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研究需要基于課程標準,實現教材、教學、考試、評價一致性的研究,因為課程標準是指導和規(guī)范教學行為的最基本依據。

研究的基礎

2012年,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承擔“基于學科能力的教學指南研究”項目,依據對現行各學科課程標準的研究,從宏觀層面,研制了中小學各學科《北京市加強與改進學科教學的指導意見》,在此研究基礎上,2014年,北京市教委下發(fā)中小學部分學科――中小學語文、中小學英語、初中科學類教學改進意見,部分學科改進意見的指導思想和理念影響中小學所有學科。從中觀層面,研制中小學各學科《義務教育階段學科能力標準和教學指南》《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業(yè)標準》。學業(yè)標準的研發(fā),成為北京市近10年學生學業(yè)監(jiān)控的依據。從微觀層面,梳理了與學科能力標準和學業(yè)標準對接的學科典型課例。

該研究從理論上構建了學科能力的結構、類型及層次水平,從實踐上探索了基于學科能力的教學指南以及具有操作性的實踐案例,在課程標準和教學之間為教師搭建了橋梁和緩坡,為學生有效學習構建了平臺,成為北京市具有綱領性指向的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指南。例如,小學語文閱讀能力水平描述,體現了對閱讀素養(yǎng)的關注。運用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不僅僅在知識層面,而是直接指向學科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層面,比如訪問與檢索、整合與解釋、評價與反思的能力。

結合前期研究的成果,本教學實驗研究聚焦在各學科教學關鍵問題上,通過教學實踐,基于實驗數據探索教學改進的有效策略,在提升教研員教學實驗能力的同時,指導教師結合學科關鍵問題開展“同課異構”,或者針對所教平行班開展微實驗的研究,切實解決學科教學核心素養(yǎng)融入教與學的問題,為學生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

研究內容和方法

梳理學科關鍵問題。為了獲得有效的數據支撐,抓住各學科教學關鍵問題開展研究。項目組重點研究了近10年教學改革層面積累的5種數據: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數據,教學設計征集與評選數據,小學近5萬名教師、初中近3萬名教師、以及高中教師基本功問卷數據,2013-2015年400節(jié)教學錄像課分析數據,近萬節(jié)常態(tài)教學分析數據。

對核心素養(yǎng)進行文獻綜述。項目組在聯合國核心素養(yǎng)體系以及OECD、美國、新加坡、歐盟、日本等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地區(qū)、國際組織的文獻綜述中發(fā)現,各國都高度重視和強調核心素養(yǎng)的指標體系,雖然在體系構建上略有不同,但共性特點突出。主要聚焦在語言能力、數學素養(yǎng)、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國際視野、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力、社會參與與貢獻、自我規(guī)劃與管理等內容上。這些核心素養(yǎng)是各學科教學的共同培養(yǎng)目標,需要在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加以落實。

確定各學科研究問題。教學實驗研究需要抓住學科關鍵問題,針對學科教學中的短板,短什么、補什么。比如中小學語文,學生閱讀素養(yǎng)不容樂觀,需要聚焦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中小學數學,學生幾何學習問題不容忽視,需要聚焦數學素養(yǎng),提升學生數形結合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小學科學,學生對科學概念理解有問題,需要聚焦學會學習,提升學生概念理解進階,發(fā)展科學認識;中小學德育,學生社會問題解決有困難,需要聚焦問題解決,提升學生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等等。

研究主要采取準實驗與行動研究法。通過等組前后測實驗設計,對實驗班進行干預,從教師行為到學生學習行為。在實驗學校進行前測―干預―后測,收集相關數據??刂茖W校通過前測―后測,不進行干預,預計2年時間完成。利用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表現測試卷、學生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調查問卷等分析學生行為。利用教師教學行為調查問卷、教學錄像課分析平臺分析教師行為。運用中醫(yī)式望、聞、問、切基于課堂觀察與案例分析,與運用西醫(yī)式基于錄像課平臺對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數據的科學診斷,形成了基于數據的教學改進策略。

今后的方向

關注教與學改進。教學實驗是一個收集完整數據的過程,也是一個觀察教與學行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也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因而數據的積累不在于實驗本身,而是從教和學兩個層面,基于數據在課堂觀察和案例分析層面開展教與學改進策略研究。

關注數據的科學有效分析。以往獲得數據時為了完成相應的研究報告,對數據進行的深度挖掘不夠,特別是在對一些關鍵數據的分析與反思、應用與診斷方面。本次研究將中醫(yī)式課堂觀察和案例分析的與西醫(yī)式基于數據的分析與診斷做有效的鏈接,將對課堂教學優(yōu)化起到重要作用。

第4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基本概念;思想方法;思維方式;美的鑒賞;數學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1-224-01

從教以來,我經歷了四次教材變革,每一次教材的變化都督促我成長著,第一套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計算難度特別大,每次練習學生老師都頭疼;

第二套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這是一套過渡教材,計算難度降低,分析訓練難度也不大;

第三套教材是現行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編排較符合學生特點,但個別知識的學習在現階段內會有些困難,例題指導性有待提高,習題少;

第四套教材是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這套教材首先在書皮面積上增大了,內容閱讀上更清楚了,知識的編排更加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知識的學習更循序漸進,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教材在引導教師開展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也引導教師注重對孩子思維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這一點上教材主要通過一些應用題例題加以滲透,所以我們教師應該讀透教材,靈活運用教材,讓數學課更突出其數學本質,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千萬不能簡單的認為這只是數學題目難度加大了。

能接觸這4套教材,我是幸運的,所以我也更感受到國家對小學教學的重視,教材不論再好,最終還是需要我們一線教師去實踐。新課標下的課程觀告訴我們:我們所使用的教本僅僅是課程的一部分,新的課程從課堂擴展到社會及學生的生活空間,教學內容存在較大的空間和彈性,教學有一定的開放性,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靈活處理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具有“生活化”特點,同時具有對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功能。

但是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不斷暴露出我們一線教師的一些問題:1、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對我們小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2、課堂教學的生成性使教師面臨新的挑戰(zhàn)。3、教學內容的更新、拓展暴露了教師知識的盲點。4、數學課改理念被誤讀,導致教師學科思維出現亂。面對這些缺失,我們應做些什么?前段時間我拜讀了《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一書,對書中劉加霞老師關于這個問題的觀點,感同身受,相見恨晚,受益匪淺。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感受和體會。

一、對教材中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

所謂“對數學基本概念的理解”是指了解為什么要學習這一概念,這一概念的現實原型是什么,這一概念特有的數學內涵、數學符號是什么,以這一概念為核心是否能構建一個“概念網絡圖”。

小學數學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十進位制、單位 (份)、用字母表示數、四則運算、位置、變換、平面圖形、統(tǒng)計等。

從整數到分數,對學生來說是認知上的突破,學生學習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怎樣給學生搭建突破的臺階呢?因此在課的伊始我就安排了折紙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讓學生充分體會平均分的重要性,在具體操作中積累感性認識,形成正確的表象。這次操作重點是引導學生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

二、對教材中豐富數學思想方法的把握

日本著名數學家米山國藏說過:“作為知識的數學,出校門不到兩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銘記在頭腦中的數學精神、數學思想、研究方法和著眼點等,這些都隨時隨地發(fā)生作用,使他們終身受益?!?/p>

小學數學教材中蘊涵了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如:轉化思想(化歸思想)、集合思想、類比思想、極限思想、數形結合思想,一一對應思想……但其卻沒有明確的寫在教材上。如果說數學知識是寫在教材上的一條明線,那么數學思想就是隱含其中的一條暗線。明線容易理解,暗線不易看明。因此教師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以提高。

總之,本節(jié)課重在引導學生在觀察、思考、操作中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引導學生獲得公式的同時更能培養(yǎng)孩子數學思考的能力。

三、對數學特有思維方式的感悟

每一學科都有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認識世界的角度,人們給予數學的美譽也非常不同:鍛煉思維的體操,啟迪智慧的鑰匙。多么美的贊譽啊,讓人不知不覺的喜愛數學。我們在運用數學時它的主要思維方式有:比較、類比、抽象、概括、猜想―驗證、概括、不完全歸納等。

四、對數學美的鑒賞

能夠領悟和欣賞數學美是一個人數學素養(yǎng)的基本成分,也是進行數學研究和數學學習的重要動力和方法。能夠把握數學美的本質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待數學以及數學學習的態(tài)度,進而影響數學學習的進程和學習成績。

數學的基本原則:求真、求簡、求美。數學美的核心是:簡潔、對稱、奇異,其中“對稱”是數學美的核心。

哲學家羅素說:“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她,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比缭趫?zhí)教《軸對稱圖形》一課,向學生展示自然界中的對稱圖形感知對稱的美;在《圓的認識》中展示自然現象、日常生活中形形的圓,感受圓的魅力。

五、對數學精神(理性精神與探究精神)的追求

第5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一、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經世致用論

標準研制組的相關負責人指出,多年來的數學學習實踐已經證明,如果光是強調純粹的算、推理與證明,數學學習容易陷入枯燥中,不符合中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 中小學生學了那么多年數學,除了考試不知道數學有什么用,連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數學問題都解決不了. 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中,數學的抽象、簡潔、規(guī)律性和論證功能要慢慢來,逐步滲透. 因此《實驗稿》首先考慮的是數學學習內容是不是現實的,是不是有意義,是否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水平相適應,要把數學在哪里、數學是什么、數學有什么用的問題突顯出來,要重視學生已經積累的數學經驗,要通過具體的問題情景引出數學問題,要學生經歷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并注重這個過程. 但這并不是說就不要計算與證明了,而是主張不要過早“形式化”,要先通過具體情景,從直觀、實驗與應用入手,通過思考、歸納得出想法,找到問題,然后再去算、去證明. 這樣做,學生會逐步體會到“現實”與“抽象”之間的關系,逐步接受數學的“形式化”,雖然可能會導致教學進度慢,進入主題晚,形成數學基本功的效果不明顯,但積淀下來的數學肯定是學生理解了的、能運用的.

二、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形式陶冶論

新數學課程強調加強應用數學的培養(yǎng),而數學專家和學者們則不認同. 主要有三種反對意見.

1. 強調數學的演繹與證明

姜伯駒認為,新課程全面否定了我國中等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大大淡化了數學中的推理證明,代之以“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使生活和數學融為一體”,不鼓勵學生問為什么,不講證明,數學課就失去了靈魂. 中山大學徐遠通認為,數學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必引入太多的應用內容,以免讓學生眼花繚亂而掌握不到數學的科學實質. 數學應由它的簡潔、明確、強烈的規(guī)律性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而不是用繁雜的事例來灌輸知識. 吳喜之認為,抽象思維能力在將來,在任何方面,都是很重要的,這個能力只有在數學里才是最嚴格的. 如果在數學課里都不培養(yǎng)的話,那就沒地方培養(yǎng)了. 目前的平面幾何教材,只說幾何可以用來丈量土地,這是一個很膚淺的看法. 一輩子都要用的東西,在中學不教,以后會很成問題.

2. 強調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楊騫、涂榮豹認為,過分地強調實用,不利于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 數學教育為學生提供的基礎是“數學知識基礎”,而不是“數學應用的基礎”,需要教給學生的是“數學知識”,而不是“數學的應用”,所以作為中小學教育的數學內容,應該是立足于“數學”的數學內容,而不是立足于“應用”的數學內容.

3. 強調數學的育人功能

張元凱指出,注重數學的應用很好,應大力提倡,但決不能追求“實用”. 追求實惠和實用的短視精神境界與科學精神相悖,最終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生成. 追求“實用價值”會冷落或忽視數學的育人功能,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會落空. 更有甚者,為了追求數學的實用價值,而置做人的原則而不顧.

標準研制組的學者們看到了傳統(tǒng)數學的弊端,過早強調形式化的計算與證明,使得中小學生盲目、被動地學習,根本無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中的數學問題. 因此支持數學的“經世致用”,認為學生應當學習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內容,讓學生從“現實”逐步過渡到“抽象”. 但是,要注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主要是以間接經驗學習為主,只有這樣,才能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知識. 如果每個數學知識都要先通過情境入手,思考歸納出數學問題,然后再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這樣學到的知識學生也許會積淀得很深,但是最后獲得的是寥寥無幾的知識,又怎么能系統(tǒng)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的綜合問題呢?

以姜伯駒、吳喜之等為代表的數學家們對標準研制組的“經世致用”取向很是不滿,他們強調數學的形式陶冶,認為推理證明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靈魂,受用終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是此階段必須著力培養(yǎng)的,而不應有太多的應用數學的內容,這些內容會干擾學生,以至于掌握不到數學科學的實質. 當然,“形式陶冶”是數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義務教育階段不可忽視. 但是,他們沒有去想,數學除了“形式陶冶”這個功能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功能呢?當然有. 為什么很多學生都不喜歡數學家們所“情有獨鐘”的數學科學呢?答案很明顯,只注重數學的演繹與證明是不能激發(fā)大多數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 筆者認為,數學家們之所以否定數學的“經世致用”,是因為他對“數學”的定義理解有誤. “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 不管是現實世界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還是思維想象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都屬于數學研究的范疇. ” 而數學家們則把數學理解成只是思維想象中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因此很顯然是片面的.

楊騫、涂榮豹二位學者都是師范大學搞數學教育的,其中楊騫是遼寧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長. 相對于數學的“經世致用”功能,他們更注重的是數學知識的掌握,認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應立足于數學知識的傳授,而不是一味地立足于實用. 大家都知道,傳統(tǒng)的大綱是關于教學和教育內容的規(guī)定,它是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為本質的教育,它最關心的是這些知識你教了沒有,這些知識學生是否掌握了. 作為一直主管一線教學的領導,注重數學知識的掌握,實在是在情理之中. 另外,二位學者的思考,讓筆者想到了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學科結構運動”,它是從“實用”向“知識”轉向的一場教育改革運動. 美國的這次變革給我們的教訓是,不可過度注重實用而耽誤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 從這個角度來看,二位學者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立足于數學應用”的擔心不無道理. 當然,我國新數學課程所強調的“應用”和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美國的實用主義教育是不要系統(tǒng)文化知識的傳授,強調經驗的傳遞,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事里面求學問”比“??柯爜淼膶W問好得多”;而我們的“應用”是在學習系統(tǒng)文化知識傳遞的前提下的應用,只不過選擇這些系統(tǒng)知識的標準是其“是否有價值、是否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有用”. 但是,系統(tǒng)知識的選擇是否應該以“是否有價值、是否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有用”為標準?筆者認為如果片面強調數學的實用性,僅憑狹隘的實用主義對系統(tǒng)知識進行貿然取舍,是違背數學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

教師進修學校的張元凱提出追求數學的實用價值,會影響數學的育人功能. 數學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作用不可忽視. 知識本身對學生是否實用固然重要,知識的學習能否幫助學生形成完全的人格更重要. 《實驗稿》與傳統(tǒng)的大綱不同,從傳統(tǒng)以知識傳授為核心的教育逐漸過渡到以人為本,也就是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因此,數學教育不僅僅是知識內容的傳授,還要關注孩子們的精神成長. 而追求“經世致用”會不會背離《實驗稿》的初衷,會不會冷落或忽視數學的育人功能,過于強調功利價值,從而影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呢?這個問題還有待學者們進一步的思考.

三、筆者的看法:經世致用與形式陶冶并重

第6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基于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益智課堂與思考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課題組進行了相關探索。益智課堂有其優(yōu)勢和鮮明特點,它以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為依托,以真實、有趣的問題困境為起點,以益智器具為載體,通過多樣性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積累思維經驗,掌握思維技能,提升思維品質,也是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本文以“漢諾塔”活動課為例,主要探析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優(yōu)化任務,培養(yǎng)數學表征能力

器具“漢諾塔”由8個環(huán)片按大小依次疊放在有三根立柱的支架上,因形如塔狀而得名,主要解決這一問題困境:在一次只能移動一個環(huán)片、大環(huán)不能壓在小環(huán)上的操作規(guī)則中,如何借助b柱(過渡柱),把a柱(起始柱)的環(huán)片依次挪移到c柱(目標柱)上(見圖1)。如果教師在課堂中僅要求學生按照規(guī)則練習操作,益智課堂的器具就只能停留在“玩具”層面,課堂也停留在“游戲”層面。那么如何將游戲轉向思維訓練活動?

本課例在學生已能熟練操作器具的基礎上,將訓練目標聚焦在優(yōu)化操作任務上,使學生思維由混沌狀態(tài)向頭腦的心理操作轉化,增強思考的邏輯性,鍛煉、掌握多種思維技能。因此,教師需要對操作要求提出限定,用表格形式引導學生思考,表格問題要突出其思考和探索的要點,明晰各環(huán)節(jié)間的關聯及所蘊含的可能性規(guī)律(見表1)。

首先,教師要將問題聚焦于不同的環(huán)數“完成操作最少用幾步”,將學生的思維焦點轉向“尋找行動最有效的序列”,優(yōu)化移動步驟,此為益智課堂倡導的目標之一。其次,啟發(fā)學生思考“第一環(huán)移到哪個柱上”更助于實現最優(yōu)步驟,從1~8環(huán)分別探究,重c突出假設、檢驗、推理、判斷、提煉、概括等思維技能訓練。表格的使用,也為后續(xù)發(fā)現規(guī)律提供有邏輯的數據支持,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征

能力。

數學表征能力指的是使用符號、文字、圖表、公示、模型等形式以及數學結構化的方式對數學核心概念、數學關系、數學問題進行關聯式表達,使數學知識與數學問題之間建立一種映射,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煩瑣的形式得以簡化的能力。作為理解數學的一個教學手段,它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關系或關聯,形象地觀察學習對象,更有興趣地深入思考與探索,并體會數學表征是進行數學理解、交流和分析的工具。

二、動手操作,關注數學推理能力

數學推理是從數和形的角度對事物進行歸納類比、判斷、證明的過程,是數學發(fā)現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抽象性的有效工具。數學推理能力是通過對數學問題、數學對象、數學現象的觀察、分析、實驗、驗證、歸納、演繹等做出新的推論,并在此過程中證明推論的合理性的能力[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學生應“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其中,合情推理就是一種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觀察、比較、不完全歸納、類比、猜想、估算等思維形式。

探究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從1個環(huán)片開始嘗試。由于環(huán)數少,難度小,學生很快就能發(fā)現所用最少步數和移動位置。比如,移動1個環(huán)片,最少用1步,第一環(huán)移到目標柱上;移動2個環(huán)片,最少用3步,第一環(huán)移到過渡柱上。在移動3環(huán)前,教師可提出問題:“如果不進行操作,你是否知道第一環(huán)移到哪個柱上?”這里教師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嘗試推理。推理過程也是論證過程,主要是依據前面2環(huán)的移動步驟,學生通過分析得出:3環(huán)要想移到目標柱上,1環(huán)和2環(huán)就得“讓路”,將2環(huán)移到過渡柱上,1環(huán)移到目標柱上。這一過程,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糾正和提煉,幫助他們規(guī)范數學表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推理論證的嚴密性和條理性。

現代教育論強調“要讓學生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科學”。因此,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通過操作來檢驗猜想。在移動4環(huán)時,教師讓學生先推理第一環(huán)移到哪個柱上,最少用多少步,然后操作器具進行驗證,并分組驗證不同移動方式的結果,讓學生體會、檢驗推理的過程,從中體悟數學推理過程。

三、發(fā)現規(guī)律,增強數學建模能力

模型思想是小學數學學習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此階段中的數學模型表現形式為一系列的概念、算法、關系、定律、公式等。參照《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內容,可將建模過程簡化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發(fā)現和提出問題,這是數學建模的起點?!巴瓿刹僮髯钌儆脦撞健钡哪繕擞幸?guī)律性但又較為隱蔽,在移動5個環(huán)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不動手操作,僅根據列表從1~4環(huán)的最少步數情況找出規(guī)律(見表2):第一環(huán)應移到哪個柱,完成操作最少用幾步。此問題難度適中,提供了較為清晰的數學信息,可讓學生運用已有數學知識,發(fā)現規(guī)律,增強其數學建模能力。

其次,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數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學生可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選擇、判斷等數學活動,完成模式抽象,建立數學模型。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單雙數環(huán)時,第一環(huán)的移動位置和最少步數與環(huán)片的關系,正是捕捉具有建模意義、可操作的數學信息的過程。通過思考和體驗,他們可以歸納其中的規(guī)律,抽象出數學結構:單數環(huán)時,第一環(huán)移到目標柱,雙數環(huán)時,第一環(huán)移到過渡柱,并推算出完成5環(huán)操作最少用31(15×2+1)步。

最后,通過模型求出結果,并討論結果的意義。將移動5環(huán)時發(fā)現的規(guī)律運用到6~8環(huán)的第一環(huán)移動位置及最少移動步數推算上,從一個問題的解決中總結概括出一類問題解決的數學模型,此為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培養(yǎng)數學建模能力的重要意義。

四、啟發(fā)思考,提高數學交流與

表達能力

學生的思維具有內隱性,讓思維看得見、摸得著的一種重要方式就是數學表達。數學交流與表達能力是學生將自己理解和掌握的數學知識、方法、策略、思想通過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能力。其培養(yǎng)與發(fā)展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課堂提問和追問藝術,如果問題起點低、教師表述不明等,容易縮小思考空間或無法聚焦問題核心,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

有效的核心問題應該是:(1)包含學習者容易理解的措辭;(2)陳述簡單,問題中沒有混雜額外的問題或說明;(3)讓學生關注課堂內容;(4)確定學生回答問題時將會用到的單個思維操作[2]。因此,當學生移動3個環(huán)發(fā)現最少用7步才能達到目標柱時,教師可這樣提問:“怎么判斷移動3個環(huán)片用7步就是最少的步驟?”這一問題簡單明確,關鍵詞“判斷”是學生需要執(zhí)行的思維操作,主干內容“用7步就是最少的步驟”直接服務于思維訓練目標,疑問詞“怎么”顯示出問題的開放性,這能讓學生圍繞本課訓練目標與教師進行更多的數學交流與表達。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加工,再提出新的問題,即加工性問題,可促進學習者反思自己的初始回答,理解隱藏在表面觀點背后的思想問題,激勵其更全面地理解課堂內容,構建更完善的認知操作。例如,學生再次演示移動3個環(huán)片并回答:操作時發(fā)現有的步驟多,然后刪掉了某些步驟。可以看出,學生是通過嘗試操作―調整優(yōu)化―達到目標的路徑完成的,并未注意到優(yōu)化步驟過程中的關鍵點。這時教師可提出限定焦點的加工性問題:“以最少步驟移出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什么?”其中,關鍵詞“最少步驟”“關鍵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聚焦和提升,可將其回答導向更高的

層次。

在有效問題的激發(fā)下,學生才能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高水平的回答,促進其數學理解與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進一步完善思維訓練活動中的認知結構。

五、凸顯思想,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思想是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活動。益智課堂倡導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顯性知識、技能的學習和訓練,還應注重數學思想的指導,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漢諾塔”教學活動中,教師可挖掘三種數學思想,并在恰當時機進行點撥。

其一,倒推思想。它是從結果出發(fā)倒過來推想的一種思想,也是解決問題常用的一種策略,其中涉及分析、選擇、判斷、對比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比如,推算完成5環(huán)的最少步數,可引導學生進行倒推:最后1環(huán)要移到目標柱,前4環(huán)要先移到過渡柱再移到目標柱,已知移4環(huán)到目標柱最少要15步,那么由此推算完成5環(huán)的操作最少需要31步(15×2+1)。

其二,轉化思想。它是通過觀察、類比、聯想等思維過程,將原問題轉化為一個新問題的求解,以達到解決原問題的目的。比如,活動伊始,起始柱、過渡柱、目標柱是固定的,但隨著環(huán)片數目的增多,每一環(huán)的目標柱、過渡柱都會發(fā)生轉化,且在不同的移動步驟中,每一環(huán)的目標柱、過渡柱也在隨時轉化。用這樣的認識來看待操作過程,當移動環(huán)片較多時,運用總結出的規(guī)律,易于把較復s問題變成簡單問題,把新問題變成已解決的

問題。

其三,遞歸思想。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關系密切,思想指導方法,方法滲透思想。例如,教師在總結5環(huán)的移動步數時,引導學生發(fā)現操作中要“看5環(huán)想4環(huán)”“看4環(huán)想3環(huán)”……這正是遞歸思想的體現,呈現出依次類推、“用同樣步驟重復”的方法,讓學生既獲得思想上的認識,也得到方法上的指導。

總之,數學核心素養(yǎng)是在學生體驗數學情境、經歷數學活動、感悟數學思考的過程中產生的,而以益智器具的問題困境為思考起點,以操作探究為活動方式的益智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一個有效方法。

當然,隨著本研究的進一步探索,有關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及學生思維能力的認識和實踐會有所深入,對益智課堂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也會進行修正和創(chuàng)新,使之更加完善,以期讓益智課堂成為培育和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更為有效的一個場所。

參考文獻:

[1]徐斌艷.數學學科核心能力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6).

第7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關鍵詞:教育督導;職能;督政;督學;監(jiān)測

中圖分類號:G4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29-0115-03收稿日期:2016-08-08

基金項目:此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均衡發(fā)展對策研究”(XJK016BJC003)研究階段性成果。

教育督導評價是我國現代教育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國務院頒布了《教育督導條例》,成立了“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提出積極構建督政、督學、監(jiān)測“三位一體”的中國特色教育督導評價體系。結合《義務教育法》及各地實際情況,我認為,在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督導評價必須進一步強化督政、督學、監(jiān)測三個基本職能,堅持督政與督學并重、監(jiān)督與指導并重,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促進教師隊伍均衡發(fā)展。

一、督政 義務教育階段,教育督導評價中對教育的監(jiān)控,實質上是對人的成長與發(fā)展的內外因素的監(jiān)控,這種監(jiān)控首先表現為對人的成長與發(fā)展的環(huán)境與條件的監(jiān)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督政”。督政是上級政府督促下級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職責,依法落實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地位,保障教育經費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為人的成長發(fā)展提供好的環(huán)境與條件。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均衡與教育公平成為教育最核心的任務。在實現了“人人有學上”,保障了教育最基本的公平后,就要實現“人人上好學”,提高教育質量。隨著教育現代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督政職能在逐漸朝著協(xié)調督政的方向前進。就目前而言,要切實履行好督政職能,需要在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1堅持剛性監(jiān)督,加強指導協(xié)調

始終以政府督導的高度和力度,從嚴督促各級各部門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全面履行教育工作職責。進一步完善對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縣直相關職能部門的督導評估標準、細則、辦法。通過科學地指導各級各部門落實教育工作責任,引導其形成自我評估、自我發(fā)展的機制,來強化鄉(xiāng)鎮(zhèn)與各部門間、各部門相互之間的教育工作協(xié)調性,形成工作合力。

2強化整改落實,突出重點難點

從嚴實行限期整改制度,將整改情況作為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實行整改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改變過去“重評估、輕整改”的做法。重點是要強化投入保障和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的督導,確保縣財政按政策法規(guī),投入的教育經費用于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形成農村教育激勵機制和教師培訓、學歷專業(yè)轉軌激勵機制,對教育經費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督,使經費投入、管理和使用科學合理,提高投入效益。難點是強化規(guī)范對教育執(zhí)法、執(zhí)紀行為的督導,嚴格實行學校檢查準入制,杜絕到學校亂檢查、亂攤派、亂罰款的行為。有違背的,一律按教育督導“一票否決制”予以評估考核否決。此外,還要加強對控輟保學和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整治工作的督導。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形成控輟保學與計生工作同等重視的工作格局,嚴格將輟學率控制在國家標準內;學校周邊環(huán)境整治要形成鄉(xiāng)鎮(zhèn)、職能部門與學校聯動協(xié)調機制,形成整治合力,使學校周邊環(huán)境從根本上得到優(yōu)化。保障國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規(guī)在縣域的順利實施,促進縣域內教育管理科學化,為保障縣域教育全面、持續(xù)、協(xié)調、健康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突出督導結果的運用,激勵教育工作全面創(chuàng)新

繼續(xù)設立督導專項獎勵資金,按教育督導“一票否決制”兌現獎懲。督導評估考核結果作為各級各部門主要干部評優(yōu)、評先、提拔、任免的重要依據。同時,設立督導單項發(fā)展性成果獎勵資金,對各級各部門在履行教育工作職責中的單項發(fā)展性突出成績予以表彰,激發(fā)和鼓勵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各級各部門的教育工作積極性,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進而形成黨政及全社會重教興教的工作格局。

4搭建好溝通平臺,引導全社會形成素質教育觀念

通過強有力的教育督導,革除以前政府、各級各部門與社區(qū)(村組)、學校、家庭之間教育工作互不溝通的弊端,形成黨政、社會、學校、家庭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緊密聯系、相互作用與協(xié)調的大教育平臺。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方法、教育實踐等多個領域,實現教育決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教學工作者、受教育者之間信息溝通,相互對話,上下貫通,將民眾的需求與政府決策有機統(tǒng)一起來,進而有意識地在全社會引導形成素質教育觀念,為破解素質教育發(fā)展難題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

二、督學 督學是指主管部門對學校辦學方針、經費狀況、管理水平、教育質量、師資隊伍等方面的專門檢查與評估??梢哉f,督學職能才是教育督導的根本所在。義務教育階段,督學的目的是改革教育評價制度,加強辦學分類指導,促進辦學行為規(guī)范,促進教育質量提升,促進教師隊伍均衡發(fā)展。對中小學校的督導評價,實質上是對一所學校一種整體性的教育教學督導評價。堅持督學為本,應側重以下三個方面:

1把握好督學的職能定位

對督學的職能定位,一般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從教育督導的內涵來講,各級教育督導機構既要“督政”,又要“督學”;但從教育督導的現實和我國行政體系的特點看,省、市兩級教育督導機構則應側重“督政”,督促下一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而縣市區(qū)教育督導室,則應側重“督學”。把“督學”擺在首要位置,主要督學校辦學方向,導向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督學校辦學行為,導向規(guī)范辦學;督教師隊伍建設,導向素質提升;督課堂行為,導向新課程理念;督學??冃гu估,導向目標管理。通過督學收集教育管理信息,為政府教育決策提供參考,真正做到督在教育實處,導向科學規(guī)范,服務教育決策。

2改革教育評價制度

改革教育評價制度是督學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在政府統(tǒng)一部署下,與教育行政部門一道,對原有的評價制度進行全面改革,從根本上改革應試教育評價模式,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各類教育評價制度。由政府公開素質教育評價標準,既注重各類評價的價值統(tǒng)一,又注重類別之間的差異,充分體現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

3加強辦學分類指導

根據不同類別教育、不同類型學校的辦學標準及要求,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對學前教育,現階段重在督導學前教育機構達到辦學條件和常規(guī)辦學要求,求其規(guī)范性。對義務教育,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評估標準,督導各中小學校嚴格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辦學,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對職業(yè)教育,重在督導其以服務縣域經濟發(fā)展為目標,重在培養(yǎng)本縣實用性職業(yè)技術人力資源和新型農民,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人力支撐。對普通高中教育,重在督導其按照“普及高中教育”的政策要求及適應高考人才選拔的需要,從“普及”與“提高”統(tǒng)籌兼顧的角度,注重引導其對學生文化科學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輸送高素質的知識型人才。對成人教育,重在督導學習型社區(qū)(單位)建設、繼續(xù)教育規(guī)劃的實施,倡導群眾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工作業(yè)務素質。

三、監(jiān)測 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是根據不同類別的教育標準,對不同類型學校建立相應的教育質量監(jiān)測制度,從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與提高教育質量。質量監(jiān)測主要進行監(jiān)測工具研發(fā)、分層抽樣、監(jiān)測實施與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與水平劃定、監(jiān)測報告撰寫等工作。開展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應把握好以下四個方面。

1質量監(jiān)測的主要內容與實施對象

在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主要內容為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學業(yè)水平、藝術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環(huán)境等六個方面。質量監(jiān)測對象是學生群體狀況,目前側重于四年級和八年級的語文、數學、英語、心理健康以及相關因素;檢測周期初步定為每年開展一次。義務教育階段開展質量監(jiān)測,主要目的是通過科學的抽樣方法,在全面考查中小學生的知識、能力及身心發(fā)展狀況的基礎上,對教育質量進行科學評價,以掌握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斷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在監(jiān)測內容和實施對象上,一方面要與國家教育質量監(jiān)測標準相配套,另一方面要在符合國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規(guī)要求的前提下,探索建立適應于本地區(qū)的教育質量監(jiān)測標準,并適時予以調整、修正。

2質量監(jiān)測的基本環(huán)節(jié)與實施主體

質量監(jiān)測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大致有明確目的、確定目標、確認對象、研制標準、研發(fā)工具、抽樣實施、采集樣本、分析數據、撰寫報告、反饋結果和提供決策依據等十一個,而監(jiān)測標準的制訂與工具的開發(fā)是關鍵。采集數據的真實性、客觀性、代表性和監(jiān)測工具的保密性與否,直接決定監(jiān)測的成敗。開展好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一定要明確實施主體: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是由地方教育督導部門主導,教育行政部門與教育科研部門具體合作實施。

3質量監(jiān)測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工作重點

義務教育階段,對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科進行監(jiān)測,并獲取監(jiān)測的效度與信度,一是要求質量監(jiān)測具有嚴格的實施流程與學科屬性,二是要求監(jiān)測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監(jiān)測技術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為此,監(jiān)測人員要多學習、多研究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中心幾位博士和教授的方法。語文學科的監(jiān)測人員要多了解溫紅博的方法,他從語文學科監(jiān)測的目標與原則、內容與認知、監(jiān)測結果的報告方式、監(jiān)測流程、題目開發(fā)與分析有報告有講座;數學學科的監(jiān)測人員要多學習曾平飛的方法,他撰寫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學和科學學習》,重點解析了數學與科學監(jiān)測背景、監(jiān)測框架、科學命題等;還有劉紅云的《監(jiān)測的統(tǒng)計與分析》,張生的《抽樣原理與抽樣方法》等,都應有所了解。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人員工作重點應是結合各學科,關注監(jiān)測對象的整體狀況是否達到了相應的水平;診斷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對其發(fā)展的深度與廣度的影響。

4經費保障及質量監(jiān)測體系構建

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體系包括中央、省級、地市和區(qū)縣級等多個層面;橫跨教育督導、教學研究與指導、教育科學研究與服務、教育考試、學校自身的質量監(jiān)測等多個系統(tǒng);包含監(jiān)測工具

研發(fā)、分層抽樣等十多個環(huán)節(jié),流程諸多。以監(jiān)測工具研發(fā)為例,其流程包括了建立監(jiān)測框架、編制監(jiān)測工具、檢驗工具質量等,每個流程還要通過2~3輪的修訂、預試、審查,最后才能成為符合信度、效度要求的測試工具。由于監(jiān)測工具研發(fā)需要不同專業(yè)人員的參與,監(jiān)測實施需要較大規(guī)模的分類培訓,數據分析需要信息化設備的支持,加上監(jiān)測工作高保密性對場地、設備、運輸的特殊要求,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需要較多經費的支持。據教育部監(jiān)測中心估算,僅僅監(jiān)測工具研發(fā),每個測試題費用在2萬元左右。鑒于湖南省實際情況,經初步匡算(按每縣6所初中180名學生、12所小學360名學生,總計約65800名學生、1500名校長、6000名教師),每年費用約需350萬元,應建立監(jiān)測經費進入財政年度預算的長效機制。同時,科學性、權威性是義務教育階段質量監(jiān)測的根本要求。要保證經費,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辦法,尤其在專家團隊建設、工具研發(fā)、數據運行信息化等關鍵性、專業(yè)性環(huán)節(jié)進行專門的研究和探索,形成省、市、縣、校聯動的整體格局,形成科學的監(jiān)測體系。

在構建質量監(jiān)控體系時,我們要注意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提高教育督導科學化水平。大數據是由數量巨大、結構復雜、類型眾多的數據構成的數據集合。大數據經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后,能夠具有更強的流程優(yōu)化能力。相比具有數據量巨大、數據類型繁多、處理速度快、數據可實現再利用、重復利用和合理利用數據并對其進行正確的分析等特點,為進一步分析提供了充分的數據資料,也能夠從眾多類型的各種數據中很快獲得高價值的信息,以低成本或零成本對研究對象進行縱向歷史比對和橫向現實比對,將會帶來很高的價值回報。因此,大數據的運用,可以推動決策制定更加科學,推動工作開展更加高效,推動督導手段更加豐富,推動結果運用更加有效。同時,這也要求我們一是要豐富教育督導數據資源;二是要充分使用教育督導信息;三是要提高教育督導隊伍運用信息化技術開展督導的水平;四是要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隊伍均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璐英國教育督導與評價:制度、理念與發(fā)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凌均衛(wèi),張多來,張明亮,等和諧督導之路――南華大學教學督導工作回眸[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10:51―60.

第8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一) 英國科學教育目標

英國于1988年把科學教育課程定為三大核心課程之一,即科學教育、數學、英語,同時把技術作為基礎學科之一。1989年公布的科學課程大綱有7個目標,1991年所公布的新課程大概能夠把科學教育的目標定為四個:科學調查;生命與生命過程;材料及其性質;物理過程。由于另外開設技術課,因此在科學教育目標中未涉及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在其目標中,強調對重要科學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而且在學習計劃中強調交流、應用、調查,尤其強調科學調查目標和科學探究在科學教育目標中的重要性。

(二) 中國科學教育目標

中國的科學教育存在地區(qū)差異。在西部地區(qū)主要采用的是分科教學的方式,體現在小學的自然,初中的物理,化學,生物以及高中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課程中,由于分科教學,沒有總的科學教育的目標,但在各科教學大綱中都有體現。在沿海以及一些試點城市,已經出現了科學這門課程。他們對科學課程提出的總目標是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一總目標可以分解為四個分目標,也就是構成科學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科學探究(過程,方法與能力);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以上對中、英兩國科學教育目標的探討,概括起來,可以理解為:①科學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②科學教育目標實現形式是采用綜合課程;③科學教育目標注重科學探究;④科學教育目標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中、英科學教育目標的不同點是:①中國科學教育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三者的聯系,而英國將技術單獨作為一門課程進行教學;②英國科學教育強調科學調查和科學探究,中國科學教育強調科學探究;③英國注重學生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中國注重科學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④英國注重科學技能的培養(yǎng),中國注重科學知識的掌握。

二、科學教育目標的內涵

(一)英國對科學素養(yǎng)的探討

1998年倫敦大學英王學院的兩位著名學者米拉(R.Millar)和奧斯本(J.Osborne)向英國政府遞交了題為《跨越2000年:面向未來科學的教育》的報告。報告建議:“5―16歲的科學課程應當是一門加強最基本的科學素質的課程。愛德華?維克多(Edward .Vctor)和里查德?凱沃夫(Richard.Kellough)認為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能夠在人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時理解科學的結果和過程,并把它用于日常生活的決策中。

(二)中國對科學素養(yǎng)的探討

臺灣的歐陽鐘仁認為科學素養(yǎng)涵蓋了個人對科學概念的了解,熟練的運用科學方法以及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和建立價值觀。他認為科學素養(yǎng)的特征為:①了解并能正確運用科學概念。②探討和解決問題時運用科學過程的技能。③明了科學的本質和科學事業(yè)。④明了科學,技術與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⑤具備發(fā)展與科學有關的實用技術。⑥把探究科學當成終身嗜好。⑦要有嚴正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

從以上兩國對科學素養(yǎng)的看法,綜合起來,可以理解為:①對科學技術的理解,包括理解科學技術的性質,概念,原理,過程;②運用科學技術解決日常生活及社會問題的能力,包括運用科學的方法的能力,判斷和決策的能力;③對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關系的理解;④關于科學精神和對待科學的態(tài)度。

三、科學教育目標實施

(一)英國科學教育目標的實施

英國在1988年7月由議會通過批準并頒發(fā)了《1988年年教育改革法》,其主要是關于全國統(tǒng)一課程的有關規(guī)定。它的實施,在于原來沒有統(tǒng)一要求,致使許多學生學習水平下降,影響基礎教育的質量和全體國民素質的提高。從內容上看,英國的統(tǒng)一課程把科學教育與英語,數學并列,作為三門核心課程之一,同時把技術作為基礎學科之一。英國國家科學課程在5―16歲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并且每個學段都提供了教學大綱、標準評價任務和學業(yè)成績目標。

(二)中國的科學教育目標施行

中國的科學教育目標的施行采取分科教學的方式,主要分為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但各個學科之間存在著較密切的聯系。雖然采用分科教學,但考核方式卻采用綜合的形式?,F階段,我國采用九年義務教育的方式,在小學出現了科學這門課程,而在中學卻有綜合實踐活動科,這兩門課程都屬于綜合課程,均屬于科學教育范疇。

通過以上兩國對科學教育目標實施的方式的對比,可以看出:①科學教育目標中強調對重要概念的應用;②強調交流,應用,調查,運用科學知識與思想一定條件下的情況作出判斷。

四、啟示

(一)我國科學教育要考慮中國未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經濟是社會存在的基礎,也是教育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經濟的增長可

為教育提高更好的物質條件,經濟的發(fā)展制約著教育的發(fā)展,體制的改革可以帶動教育體制的相應變革。而教育也是經濟發(fā)展的基礎,經濟為教育發(fā)展提高物質基礎,教育為經濟發(fā)展培養(yǎng)各種各樣的人才。因此科學教育要充分考慮到未來經濟發(fā)展的趨向,包括:①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②所有制結

果的變化。③勞動市場化。④競爭機制。⑤失業(yè)問題。

(二)我國的科學教育要考慮未來文化的發(fā)展

我國未來文化的發(fā)展,要堅持以繁榮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為重點,進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加強宏觀管理,增強微觀活力,提高文化競爭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化事業(yè)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和任何事物一樣,一種文化不可能永遠保持同一,而必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或早或遲的變遷??梢娺@些和科學教育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發(fā)展科學教育的同時要充分考慮到未來文化的發(fā)展。[3]

(三)我國科學教育要考慮未來政治體制的改革

在整個社會系統(tǒng)中,政治占有特別重要的單位??茖W教育中要考慮到政治體制改革對教育的影響及其對教育的要求。包括要求加強公民教育(或大眾教育),提高公民素質;一切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崇尚科學,消除迷信,提高國民素質。

(四)我國科學教育要考慮人發(fā)展的需要

第9篇:義務教育數學核心素養(yǎng)范文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回應群眾對基礎教育公平和質量的更高要求,充分發(fā)揮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導向作用,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分步推進,切實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過重等熱點、難點問題,建立健全“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招生”運行和監(jiān)督機制,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tǒng)一部署、把握節(jié)奏、穩(wěn)妥實施、有序推進。堅持育人為本,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興趣愛好,為學生進一步發(fā)展打好基礎。堅持普職并重,招生規(guī)模大體相當,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高中階段教育。堅持公平公正,不斷完善規(guī)則程序,為學生創(chuàng)造平等升學的機會。

  (三)改革目標

  完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建立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到2020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嘣浫∧J胶鸵?guī)范有序、監(jiān)督有力的管理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推進普通高色化多樣化發(fā)展,保障高中階段各類教育的協(xié)調發(fā)展,更好地滿足不同潛質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維護教育公平。

  二、實施步驟

  為積極穩(wěn)妥有序地推進這項工作,實行分年實施,逐步到位的辦法。具體分年度安排如下。

  (一)2017年,進一步規(guī)范中考體育考試、藝體特長生專業(yè)考試。進一步規(guī)范中考加分項目,減少加分分值。完善優(yōu)秀運動員的錄取辦法。依據省教廳對中考改革相應的實施意見和方案,制定下發(fā)《宜賓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行)》《宜賓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宜賓市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體育考試實施方案(試行)》《宜賓市學生體質健康監(jiān)測評價細則(試行)》《宜賓市學生藝術素養(yǎng)測評細則(試行)》,依托市智慧教育云平臺,建立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電子管理平臺。

  (二)2017年至2019年,中考仍按2016年模式進行。

  (三)從2017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一年級起,實施全市統(tǒng)一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和中考綜合改革,2020年按中考改革方案進行錄取,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多元錄取模式和規(guī)范有序、監(jiān)管有力的管理機制。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制度

  1.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和組織實施。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是學生畢業(yè)和升學的基本依據?!端拇ㄊ×x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5年修訂)》所設定的科目全部列入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范圍,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從2017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一年級起,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道德與法治、生物、地理等考試科目實行全市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組織考試、統(tǒng)一評卷、統(tǒng)一公布成績。體育考試、科學實驗操作考試、信息技術上機考試由各縣(區(qū))根據市教育行政部門統(tǒng)一要求組織實施。音樂、美術、書法、綜合實踐活動(含勞動技術操作)等科目由學校根據市、縣教育行政部門的要求組織實施。

  2.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的命題原則和要求。

  (1)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內容,突出考查學科核心和主干知識和技能,滲透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思想方法,增強學習潛能考核評價。

  (2)適當調整學科的試卷結構,減少單純記憶、機械訓練性質的內容,增強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注重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的分值和成績呈現方式。

  2017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一年級起,語文、數學、外語滿分150分,地理、生物、物理、化學、道德與法治、歷史滿分100分,體育滿分100分,音樂、美術、書法、科學實驗操作、信息技術上機操作、綜合實踐活動等科目的成績以等級形式呈現。

  (二)完善綜合素質評價

  1.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及要求。

  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和分析,是培育學生良好品行、發(fā)展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綜合素質評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綜合實踐等內容,評價結果實行等級制。由初中學校根據《宜賓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行)》,并在教育行政部門指導下,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細則,在廣泛聽取意見基礎上,向社會公布,并嚴格按細則組織實施。

  2.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程序和辦法。

  (1)建立規(guī)范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綜合素質評價客觀記錄學生成長過程情況,嚴格程序,突出寫實記錄,加強公示,強化監(jiān)督,確保民主、公開、透明,保證內容客觀、真實、準確。

  (2)等級評價辦法及比例控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采取等級形式呈現,分為A、B、C、D四個等級。評價等級比例按學校實行總量控制,各學校比例相同。A等比例不超過本學年度學籍人數的30%,B等不超過50%,D等不超過5%,除有嚴重違紀及以上情況的學生外,一般不評D等。

  (三)改進招生錄取辦法

  1.完善招生計劃編制辦法。

  按照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要求,根據市內學校布局、適宜的學校規(guī)模和規(guī)定內的班額以及普職招生規(guī)模大體相當的原則核定招生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嚴格控制提前招生,規(guī)范招生秩序。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綜合素質測試時間均安排在畢業(yè)年級學業(yè)水平考試全部結束后,成績公布前進行,所有學校不得提前進行測試。

  2.改革升學錄取計分科目的構成。

  從2017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一年級起,在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各門學科合格的前提下,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選擇升學錄取計分科目的機會,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促進學生發(fā)展興趣愛好。除語文、數學、外語、體育外,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長自主在物理、生物、化學及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中各選擇兩門學科作為升學錄取計分科目。其自主選擇的四門科目的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先按全市統(tǒng)一的標準轉換成等級,按等級折算成相應分數后計入升學總成績。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3.建立綜合評價錄取機制。

  從2017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一年級起,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將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高中階段學校依據升學總成績(語文、數學、英語、體育四門科目+4門自選計分科目),依據其綜合素質評價情況(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yǎng)、綜合實踐等5個方面),擇優(yōu)錄取。高中階段學校根據學校辦學特色制訂綜合素質評價具體的使用辦法,使綜合素質評價在招生錄取中真正發(fā)揮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高中階段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使用辦法應提前向社會公布。其中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錄取的學生,其綜合素質評價必須達到C等以上。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必須達到B等,綜合素質評價達到A等的學生參加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測試可加20分,但最多不得超過30分。

  4.規(guī)范自主招生辦法。

  市級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按不低于當年招生計劃的10%申報自主招生名額,招收具有學科特長、創(chuàng)新潛質的學生。有自主招生名額的高中階段學校應在招生方案中明確招收特長生的類別、數量、標準,以及錄取程序、辦法等,并且招生方案須經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批準后方可實施,其中類別和有關報名條件等,在招生前至少提前兩個月向社會公布。

  (四)規(guī)范中考加分項目和減少加分分值

  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fā)〔2014〕35號)和《四川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川府發(fā)〔2016〕20號)精神,取消三好優(yōu)干、藝體特長、科技競賽等鼓勵類加分項目,規(guī)范少數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現役軍人子女等扶持類加分項目和分值。

  從2017年起,戶籍在宜賓市內的少數民族考生報考市內省一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加25分,報考市內其他普通高中學校加50分;革命烈士、因公犧牲軍人子女報考市內普通高中學校加50分;見義勇為死亡或致1—4級殘疾人員子女報考市內普通高中學校加30分;現役軍人子女報考市內普通高中學校加20分。

  少數民族考生,革命烈士、因公犧牲軍人子女、見義勇為死亡或致1—4級殘疾人員子女、現役軍人子女如屬雙重或多重身份的,按加分項加分,不重復加分。

  四、保障措施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關注度高,任務艱巨而繁重,必須高度重視、合力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縣(區(qū))教育行政部門成立中考改革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強化對中考改革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切實抓好落實。充分考慮教育工作的特點,提前公布相關實施方案,有序推進中考各項改革。

  (二)深化教學改革

  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學進度,按《四川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2015年修訂)》開齊開足規(guī)定的各門課程,嚴禁壓縮綜合實踐活動、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課程的課時。加強初中學校校長和教師培訓,轉變人才培養(yǎng)觀念,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教學方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師資配備、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條件保障,滿足正常教學需要。定期對縣(區(qū))初中學校課程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市、縣(區(qū))加強考試機構、考務組織、招生錄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設。加強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題庫建設,開展試卷評估和分析,提升考試命題質量和水平。嚴格對試卷命題、印制、運送等環(huán)節(jié)的保密要求,確保試題試卷安全。探索以市智慧教育云平臺為基礎,建立市內統(tǒng)一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化管理平臺。各地要確保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所需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