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法律意識,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xiàn)行法律的要求和態(tài)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于法律現(xiàn)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公民的法律素質和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一、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調查
(一)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正逐步增強
大學生群體屬于高素質群體,受教育水平影響,其法律意識要普遍強于整個被調查群體的平均值。在日常生活中,在解決糾紛時,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會選擇采取法律途徑幫助解決。此外,大學生群體的守法、維權行為及意識也要明顯較其他群體高。因此,我們認為,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正越來越強,當其正當權益受到侵犯時,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會選擇使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
(二)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盡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正逐步增強,但法律知識水平整體仍然較低。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據(jù)。多數(shù)大學生對法律基礎知識有一定了解,但掌握得不全、不牢,大學生整體法律知識水平存在明顯欠缺。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整體法律認知水平不高。據(jù)某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多數(shù)對法律知識比較感興趣,并且也能認識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校在校期間也開展了《法律基礎》課程,但是由于課時數(shù)量受限,不可能對法律知識系統(tǒng)地展開,加之部分教師受專業(yè)限制,很難深入開展,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影響了大學生的法律知識的獲取,導致相當大一部分大學生的整體法律認知水平不高,存在許多法律盲點。
2.法制觀念淡薄。法律體系的核心部分強調權利和義務,在大學生法制觀念的培養(yǎng)中,權利意識顯得尤為重要。權利意識指人們對自己正當權利的感知、正確理解和加以捍衛(wèi)的觀念。捍衛(wèi)自身的合法權益,就要求對方能夠正確認識并尊重這一價值主體,尊重他人的權利是主張自己權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權利,其實就是踐踏自己的權利。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守法的自覺性存在明顯的缺陷。
3.法律信仰缺失。法律信仰是一個個體基于對法的認識理解而產(chǎn)生的對法的一種認同感,是人們對法的理性和激情的升華。然而,在現(xiàn)實世界里,由權力濫用而滋生的腐敗現(xiàn)象普遍存在,此外,一些關于執(zhí)法部門監(jiān)管、執(zhí)法不嚴,辦事效率低下等事情時有報道,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的威嚴,削弱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法律的認同,這其中也包括了大學生群體,因此,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也產(chǎn)生了動搖,甚至缺失。
二、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分析
(一)高?,F(xiàn)行法律基礎教育模式的固有缺陷所致
我國的法律基礎課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高校普遍開設,在這二十多年里也對這門課程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但其教學宗旨卻一直沒有發(fā)生太大的變化,過分注重法律基礎知識的傳播,卻忽視了法律教學的專業(yè)針對性,不管是什么專業(yè)、學科性質如何,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并沒有任何區(qū)別,導致大學生對法律知識只是略知一二,法律意識、信仰較差。
(二)來自于學生家庭背景及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具有重大影響。過于嚴厲的教育可能會造成個人心理意識差,甚至產(chǎn)生對規(guī)則的叛逆心理;而過于寵溺的教育方式則會導致個體對規(guī)則的藐視,因此,家庭教育方式也會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同時,社會環(huán)境因素,如執(zhí)法部門不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甚至、對法律的輕視等,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三)大學生自身因素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承載著家庭、親友、學校、社會等諸多方面的期望,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然而,在社會競爭目益激烈的情況下,大學生同樣也承受著學習、競爭、經(jīng)濟、情感、就業(yè)等多方面的壓力,加之在校大學生大多數(shù)又正處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階段,如若不能妥善處理生理心理問題,則會直接影響到其法律意識的建立。
三、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一)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中國傳統(tǒng)的法律觀念提倡法律至上、強調人權、強調自由平等,而現(xiàn)代法制觀念則更突出追求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這一點與傳統(tǒng)法律觀念是有沖突的,因此,在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中,要將傳統(tǒng)的法律觀念轉變?yōu)樯鐣髁x法治觀念,這是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二)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思維方式
法律思維方式是一個人較強的法律意識的表現(xiàn)。法律思維方式也即按照法律的原理來思考、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多數(shù)問題涉及到道德、經(jīng)濟等方面,但如果遇到的問題一旦涉及到法律,就應該從法律角度來思考與處理,換個角度思考,也許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因此,在對大學的教育中,在了解一定的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法律思維,幫助其學會使用法律思維來處理問題,有助于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增強。
(三)加強基礎課程建設
大學生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其知識結構不夠完善,身心素質仍有待提高,因此,我們在對大學生傳授科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意教會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客觀的態(tài)度,在這一過程中,《法律基礎》課程的作用就被顯現(xiàn)出來了。一支精干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教學水平的根本保證,為此,教師首先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同時要注意努力提升自己,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只有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才能讓學生信服、佩服。
參考文獻
摘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研究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其法律意識,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仍是一項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的課題。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因素包括社會不良因素、學校法制教育、家庭成長環(huán)境及大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因素。針對這些因素進行有針對性的工作,無疑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法律意識 影響因素 途徑
法律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體系,是社會主體對社會法的現(xiàn)象的主觀把握方式,是人們對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種心理要素的有機綜合體。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這個特殊社會群體對法、法律或其現(xiàn)象的觀點、情感、信念、知識和思想體系的總稱,它反映了大學生對現(xiàn)行法律的認識水平以及基于這種認知所形成的對法律的基本態(tài)度和認同、信任程度。
一、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
(一)法律知識欠缺
當前大學生獲取法律知識,主要還是依賴于高校的法律基礎課程,大學一年級開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通過課堂的教學可以使大學生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但由于受教學課時的限制,無法面面俱到、深入剖析。學生所學內容較膚淺單薄,離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進行法治教育的最終目的相去甚遠。因此,大部分大學生掌握的法律基礎知識不夠、判斷辨別能力不強,整體法律知識水平較低。
(二)法律意識淡薄
近年來,一件件由高校大學生引發(fā)的惡性案件讓我們著實觸目驚心,這與高等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離了。由于當前大學生法律知識的欠缺,因而容易造成法律觀念的模糊和法律意識的淡薄。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權與法的關系認識不清。其次,違法與犯罪的概念分不清。再次,維權意識差。在心靈深處,懼怕權勢;對他人的不良違法行為能進行正確評價和譴責,但在涉及自身利益時,卻采取雙重標準,表現(xiàn)出“知”與“行”存在較大反差,報以僥幸心理,知法而不守法,甚至以身試法。
(三)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現(xiàn)代法治精神的核心,現(xiàn)代美國法學家伯爾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成為所有崇尚法治的人們確信的一條真理性原則。只有信仰法律,才可能守法,守法精神是法律信仰的靈魂。大學生的法律信仰蘊含著大學生對法的最高期望,是對正義、民主、平等、自由、人權、秩序等法律價值的追求及其實現(xiàn),從而實現(xiàn)法治。在遇到法律糾紛時,主觀上就放棄了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的意愿,要么選擇自己吃虧也要息事寧人,要么選擇私力救濟,以惡報惡。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影響因素
(一)社會不良現(xiàn)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影響
影響大學生成長的社會因素十分復雜,特別是大學生的認識能力、自身行為的控制能力和抵御外來誘惑的能力不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也較弱,很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加上有關部門的管理、打擊不力,導致這些涉世不深的大學生的心靈受到污染。
(二)學校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漸進積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校的法制教育至關重要。這里所指的“學校”不是哪一個學校,也不是哪一類學校,而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接受教育的全過程。法制教育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一個重點。然而,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缺乏按照個體成長規(guī)律所設置的法制教育課程,各階段的學校教育工作不能很好地銜接。
(三)家庭教育對大學生成長時期的影響
在社會、學校、家庭這三位一體的教育工程中,家庭教育在人的啟蒙成長過程中,其教育機制的優(yōu)劣,對大學生在青少年時期的成長及守法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普遍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大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tǒng)觀念影響以及市場經(jīng)濟競爭的壓力下,不少大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思想上急功近利,把主要精力放在認為較實際的外語、計算機及專業(yè)課程上,而用于提高自身素質的時間相對較少,對于學習法律更認為可有可無,法律基礎課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然而同時我們還看到,大學生違法犯罪的事例也不鮮見,如殺人、盜竊、誹謗等犯罪行為,以及、、打架斗毆、毀壞公物、惡意拖欠學費、隨意撕毀就業(yè)合同等違法行為時有發(fā)生。
三、高校培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實路徑
(一)樹立法律信仰是培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核心
法律信仰是指社會主體通過對法律現(xiàn)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內心對法律價值的認同,對法律的堅定信念和尊重,是公眾自覺守法的升華。自“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成為戰(zhàn)略目標之后,法治理念已深入人心,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被看作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法治包括了硬件、軟件系統(tǒng),“即使這些作為起碼條件的‘硬件’系統(tǒng)在一個社會中百分之百地達到了,也不一定就真的實現(xiàn)了‘法治’。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設的奮斗目標,大學生因其在社會中的特殊角色地位而必須樹立現(xiàn)代法律信仰。
(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是培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關鍵
個人的法律意識常常是通過其掌握的法律知識的多少、是否具備運用法律知識的能力反映出來的。
1.重視第一課堂,傳授大學生法律知識。第一課堂即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這是教學活動的一條基本規(guī)律,課堂教學對于大學生道德意識、法律意識的培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方法上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提高學生興趣和課堂教學質量,通過課堂討論、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2.豐富第二課堂,讓大學生掌握法律知識。第二課堂是指組織學生參加與法律相關的社團活動、講座等校內活動。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用更多的教學實踐來豐富教學內容,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就要積極拓展法制教育的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律素質教育,增加法制教育的現(xiàn)實性。一是通過校電視臺、廣播站、報紙、宣傳欄、網(wǎng)站等形式,宣傳法律知識,在這個過程中讓大學生成為宣傳的主體,達到育人育己的目的; 二是發(fā)揮學生社團在法律知識普及中的能動作用,以社團為活動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文化活動,如模擬法庭、法律征文、法律知識競賽、演講賽等,培養(yǎng)熏陶大學生法律情操,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
結論
綜上所述,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而且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的力量,要根據(jù)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匯聚高校、家庭以及社會方面共同努力來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也為加快實現(xiàn)全社會的法治化進程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戴穎. 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思考[J]. 中國-東盟博覽,2013,11:283.
[2]張躍銘.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 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126-129.
(一)缺乏基本的法律信仰,法律意識淡薄。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經(jīng)濟水平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針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卻稍顯拖沓。激烈的社會競爭帶來了人們對利益的過分關注,浮躁的社會風氣嚴重影響了文明社會的發(fā)展。在高校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缺乏對法律的敬畏與信仰的情況,嚴重阻礙了學校的法律教育工作開展,且給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及道德水平的發(fā)展帶來了不利影響。例如,近年來,大學生陷入網(wǎng)絡借貸糾紛的案例屢見不鮮,其中不乏一部分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對金錢、奢侈品的過度追求,從而造成了與個人經(jīng)濟情況嚴重不符的高消費,最終釀成了難以挽回的后果。這些案例的發(fā)生,體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和個人法律信仰的缺失,在面對金錢和利益的誘惑時,無法分辨對錯,最終造成了嚴重后果,影響了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二)高校法律教育培養(yǎng)模式落后,質量偏低。目前,我國的高校雖然已經(jīng)認識到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執(zhí)行過程中,仍在存在著一定的局限,主要體現(xiàn)在教育模式較為落后,教育效率低下且效果不佳。高校的法律教育僅依靠法律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一方面專業(yè)教師資源緊張,很多教師既要承擔自身法律專業(yè)的教學工作,又要承擔學校法律普及教育的工作,導致教師工作壓力巨大,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是分身乏術;另一方面,非法律專業(yè)的教師普遍缺乏基本的法律教育常識,無法結合本專業(yè)教學內容進行法律教育的普及,從而導致教學效率的低下;再次,教學的方法仍在停留在過去灌輸式的教育模式當中,教學手段及方法落后,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從而造成法律教育和普及的工作無法真正落地,自然發(fā)揮不了其效果。(三)高校對學生的思想建設過于松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離不開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然而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很多學校普遍缺乏對大學生行為習慣、個人修養(yǎng)及思想政治覺悟的管理與約束,只抓學業(yè)而放松了對學生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素養(yǎng)的培育工作,造成了法律教育的嚴重滯后。例如部分大學生利用課業(yè)時間進行網(wǎng)絡直播等活動,或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恣意一些不合規(guī)范的言論,校園暴力事件頻發(fā),學校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監(jiān)管,甚至針對此類事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但造成了學生學習成績的退后,更造成了部分學生沉迷于虛假的網(wǎng)絡世界,在金錢和利益面前失去了個人的原則和底線,從而釀成了悲?。?]。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提高中發(fā)揮的重要價值
將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與提高融入于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對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內化大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意識和能力,加強對責任感、道德感和法律意識的感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大學思政教育強化了對大學生思想與價值觀的塑造,大學教育的開展,不僅是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是對學生思想品德、道德觀念與行為習慣的塑造和糾正,只有以良好的德行為基礎,才能強化對法律意識的普及和培養(yǎng),如果一個學生缺乏基本的道德品質,道德底線低下,自我管理放松,那么法律就會成為約束大學生的最后一道屏障,這無疑是與高校教育的理念和目標背道而馳的。大學生是國家發(fā)展與民族振興的未來實現(xiàn)者,大學生的思想與價值觀念,影響著其法律意識的建設,更影響著國家未來的命運。將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提高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是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塑造正確的價值觀與思想觀念的重要手段,對提升大學生群體的整體素質與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就目前的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而言,存在著形式大于內容、理論大于實踐的弊端,部分大學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流于形式,成為了應付教育部門的空口課程,高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缺乏重視,法律意識教育的價值和意義模糊,嚴重阻礙了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而將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融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當中,以法律的威嚴和其強大的約束力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指導與精神指引,這就提升了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深刻性與內涵性,由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觸動了大學生對法律的敬畏,強化了大學生的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推動了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與提升工作的改革與推進。
三、基于思政教育的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提高策略
(一)完善思政教育平臺的搭建。針對目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中所存在的“形式大于內容”、“理論大于實踐”的弊端,要實現(xiàn)法律意識培養(yǎng)與大學思政教育的有效對接,需要基于當前的思想政治教學體系,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教學架構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和改進,搭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一方面,大學教師應加強對法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清醒認識,學??梢越M織培訓、座談等形式,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提高工作的開展進行深度的分析和解讀,提高思政教師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從價值、理念、目標、方法、評價等多個維度,促進以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提高為基礎的大學思政教育平臺的建設[2];另一方面,將法律意識培養(yǎng)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具體模塊,通過法律意識、法律責任、法律思想、法律心理、法律條例等內容與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有效銜接,促進其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滲透,引入法律專業(yè)的教師或從社會上聘請法律專業(yè)的指導教師和專家,定期對大學思政教育的開展工作進行蒞臨指導和授課,從而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中法律意識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二)創(chuàng)設法律意識教育的氛圍。法律意識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需要結合內部與外部的雙重影響。所謂內部的影響,就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法律意識教育,對大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guī)范、法律素養(yǎng)進行約束,引導大學生由內而外改變自身行為,加強法律意識;而外部的影響,就是通過校園文化和氛圍的建設,為法律意識的滲透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由環(huán)境影響人、由環(huán)境約束人、由環(huán)境改變人。在法律意識教育氛圍的營造中,學??梢猿浞掷蒙鐣?、家庭和校園的環(huán)境,將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提高的目標、要求和思想內涵進行深度提煉,借助校園網(wǎng)站、專欄、板報、校報、電視、廣播站等媒介進行傳播,粘貼標語、開展座談、分享會,在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各方面反復進行滲透和引導,潛移默化的約束大學生行為和思想,促進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提高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落地。(三)建立有效的評估與反饋機制。要實現(xiàn)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與思政教育的對接,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的作用,應確保思政教育的開展應建立在科學的評估與反饋機制上,學校應根據(jù)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和提高的具體要求、目標、任務、結果等要素,結合思政教育的形式和體系,建立針對性的評價與反饋制度,通過定期對教育結果進行考核,利用學分、教師評價、同學互評、學生自評、星級制、積分制等評估機制,評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并從中總結寶貴經(jīng)驗,從而不斷優(yōu)化與改進現(xiàn)有的教育模式,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在思政教育中的有效滲透。
摘要:大學是大學生心理走向成熟的過渡階段,這時期,大學生擁有充足的精力、敏感的心理、較差的自我控制力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同時在法律上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法律知識貧乏、學習法律知識的主動性不高、法律信任感不強、法律責任感降低等。基于大學生在法律意識上表現(xiàn)的不足與缺失問題,本文著重從強化法律意識、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氛圍、加強教師力量建設等方面來探究出路,力求引起相關大學生以及部門組織的關注,切實解決好這一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問題。
關鍵詞:法律意識;缺失;大學生
一、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特征
“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群體關于法律的思想、心理、認識傾向的總稱,也是法律意識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它體現(xiàn)了我們這一特殊群體在法律上的認知、情感、評價和信仰等?!雹俅髮W生法律意識不僅具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基本特征,又有自身獨特的特征,這也決定了其與普通社會群體法律意識存在不同之處。(1)大學生的年齡結構、受教育水平有別于其他社會群體。(2)由于大學生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起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還不夠全面。他們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里,難免偶有盲從。再者,他們在學校里學到的正統(tǒng)理論和正常的人際關系與社會轉型時期產(chǎn)生的各種陰暗現(xiàn)象往往形成強烈的落差感。他們對人生、對社會易產(chǎn)生困惑,導致其易變性的法律心理,從而在一定水平上影響了法律意識的構成。種種原因表現(xiàn),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構成帶有不成熟性、被動性、易變性特征。因而,我們必須選取各種切實有效可行的路徑,向大學生直接或間接地教授法律知識,培育他們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賦與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當代大學生法律價值觀。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在內涵和構成過程中的特點,尊重他們在構成過程中的規(guī)律,是建構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關鍵所在。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主要體現(xiàn)
(一)法律知識貧乏。大學生在大學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總體法律知識能力水準仍舊較低。究其根源,在于當前我國大學生大多看重專業(yè)課,而對法律基礎課卻很少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時突擊,應付了事。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礎”課教學時間很有限,走馬觀花式的涂鴉教育很難讓學生學到扎實的法律基礎理論。因而,高校大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難以獲得夯實的法律知識。
(二)學習的主動性不高。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重要內容之一,其學習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法律意識能力的高低。目的性和功利性是現(xiàn)今大學生學習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在實際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xiàn)為,對待專業(yè)課程非常重視,而卻對公共課應付了事。考試前夜臨時抱佛腳,加班加點死記硬背,把公共課當做一種包袱等等,在這類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很難有深厚系統(tǒng)的法律基礎知識。
(三)法律信任感不強。當前,我國在市場經(jīng)濟建立不完善以及相應法制建設不能夠跟上市場經(jīng)濟建設的水平和節(jié)奏的實情下,致使存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的腐敗現(xiàn)象,使得大學生片面的觀察這樣的狀況。這在一定意義上肯定會影響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任感。表現(xiàn)在平常生活中,部分大學生認為法律在某一程度上不能夠止惡從善,因此對法律的信任失去應有的信心。
(四)法律責任感方面?!爱斍昂艽笠徊糠执髮W生由于自身法律知識的欠缺,以及對法律認識的不足,當然也有我國自身法制建設和法律實施過程當中的原因,大學生很難對法律現(xiàn)象及法律制度產(chǎn)生一種歸依,同樣也就缺乏對法律的責任感,當發(fā)生法律問題的時候,在現(xiàn)實中的情景就是找熟人、托關系等,而不是將之作為自我的一種責任,一種義務,在遇到法律糾紛時,不能以一種主人翁的態(tài)度去對待,而是采取逃避的行為,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雹?/p>
三、應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方法途徑
(一)強化法律意識和法律信仰。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是法律素養(yǎng)形成的必要前提,增強大學生的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要著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憲法意識、公民意識、權利義務意識等。培育大學生的法律信仰,要指導大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體來說,就是要把心理教育與大學生的法制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大學生剖析我國的實際狀況,包括充分認識我國依法治國起步晚、基礎薄弱的現(xiàn)實狀況,鼓勵大學生正確分析和理解當前法治環(huán)境和法治現(xiàn)狀,增強對我國法治制度必然完善的信心,從而引導大學生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
(二)培育法律認同感和展開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是有抱負、有品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是宣揚個性、塑造理想信念的一代。大學生內心很容易產(chǎn)生困惑和迷茫,針對這一情況,首先要肯定他們的完美理想,激勵他們積極進取,逐步走向成功。其次要引導他們立足社會現(xiàn)實,對社會法律現(xiàn)象進行分析,使他們學會思考,在學思中探索真理形成法律信仰,增強對法律的認同感。
(三)營造校園良好的法治氛圍。利用典型案例的宣傳教育,優(yōu)化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輿論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在大學里,輔導員老師們應該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特別是在關乎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要堅持按規(guī)章辦事,做到“有章必循”。還可以在 3.15維權日、12.4法治宣傳日等特殊節(jié)日開展法律宣傳活動。院系老師可以帶領學生舉辦 “模擬法庭”、法律常識搶答、法律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等,增強學生學法的興趣,守法的能力。營造校園良好的法治氛圍,才能為大學生提高法律意識做好鋪墊。
(四)增強教師力量的建設。大學生法制教育過程中,教師擁有著無可爭議的重要地位,發(fā)揮著常人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在相同的法律意識教學內容上,學識淵博的教師較之知識匱乏的教師,他們的法律意識更強,授課更能生動活潑吸引學生,從而更好地調動大學生自主學習法律的積極性。高水平的授課能使學生體會到聽課的樂趣,這樣不但教學效果好,而且極易形成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李丹《理工類大學生法律意識現(xiàn)狀與培養(yǎng)對策研究》陜西科技大學.基本原理.2011
[2]張莉《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缺失及培養(yǎng)》南京師范大學.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2006.
[3]張國.淺議新時期大學生的法制教育.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2010.
[4]田野,許苗苗.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幾點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9(5).
[5]徐曼,敖靜.論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9).
注解:
現(xiàn)代社會是法制社會,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納入了法治的軌道。人們的一切行為只有符合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才會受到法律的確認和保護?,F(xiàn)代法治社會要求生活于其中的社會個體必須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和駕馭社會生活,使個人價值得到實現(xiàn)。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堅的大學生更應有與法治社會相適應的法律意識和素養(yǎng),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權利意識、責任意識和公民意識,深入理解法律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自覺地以法律作為評判社會、他人和自身行為的標準,自覺地將自己的行為納入國家法治的軌道。
大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教育的現(xiàn)狀
法律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各高校已開展了普法教育,并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已有較大提高。但由于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自身的原因,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仍未達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
(一)大學生法律知識缺乏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基礎。大學生系統(tǒng)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于學校的教育。我國各高等院校在非法律專業(yè)都開設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大學生基本上能夠掌握法律的基本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們的法律意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法律基礎知識這一部分只開設一學期,共18課時,課時非常有限,課程涉及的方面也不夠全面。另一方面,由于受就業(yè)壓力的影響,大學生會把更多時間放在專業(yè)課的學習上,忽視對作為公共基礎課的法律基礎課的學習。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過半數(shù)學生認為專業(yè)課的學習比公共課更重要,甚至有少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不會違法,學習法律無關要緊。另外,高校對公共基礎課難以從考核環(huán)節(jié)上強化,由此造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高。
(二)大學生法制觀念淡薄
法制觀念是法律意識的靈魂。法律知識缺乏,容易造成法制觀念的淡薄。當前大學生學法的功利性較強,他們對于實用性法律知識有較強的學習欲望,忽視對法的基本理論的學習。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民法、行政法、經(jīng)濟法、刑法的學習感興趣,僅有少數(shù)學生愿意學習法的基本理論。這就導致他們不能真正掌握法律的精神本質。另一方面是他們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權利,甚至以身試法。大學生劉海洋硫酸潑熊案件、藥家鑫故意殺人案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大學生應樹立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應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嚴格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行使法定權利、履行法定義務,在依法享有權利的同時,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三)大學生法律信仰缺失
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識的最高境界。伯爾曼有至理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對法律的信仰是法治社會的精神意蘊和心理基礎,也是法律意識培養(yǎng)應當達到的境界。一個人只有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會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才會將法律知識、法律意識轉化為法律行為。然而,當今社會的一些司法不公正、司法腐敗等現(xiàn)象影響了大學生對法的感知、需要、信任和敬重。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有過半數(shù)學生沒有做到從內心深處真正信仰法律。他們對法的實施缺乏信心,認為權大于法、錢可買法,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缺乏堅定的信仰。
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應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結合起來,全方位、多渠道促進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養(yǎng)成。
(一)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發(fā)揮良好的社會法治環(huán)境的熏陶作用
良好的社會法治環(huán)境是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基礎,它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不良的法治環(huán)境影響大學生對法律的感知與信任,進而影響他們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凈化社會風氣,懲治腐敗現(xiàn)象,樹立法律的最高權威,為大學生開創(chuàng)一個優(yōu)良的社會環(huán)境。為此,我們需要努力做到:一是要在司法實踐中把憲法規(guī)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真正落實到實處,做到執(zhí)法公平、司法公正,樹立法律的最高權威;二是堅決打擊司法腐敗,維護法律的尊嚴,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依法辦事的觀念;三是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消除不健康書刊,非法網(wǎng)站等不良因素對大學生的消極影響,創(chuàng)建有利于大學生成長進步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
(二)提高法律教學質量,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法律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但在實際教學中,這門課的課時比較少、教學方法傳統(tǒng),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高校要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合理安排法律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等來推進法律基礎課程改革,從而提高課程的實效性,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1.充實法律教學內容以豐富大學生的法律知識
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重要途徑。我們要充分發(fā)揮這個主渠道的重要作用。高校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不僅要讓大學生知道國家法律的具體規(guī)定,而且注重現(xiàn)代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讓他們正確認識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從內心深處形成對國家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的認同,樹立“法律至上”觀念,形成自主、自覺、自愿的守法意識。因此,高校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應適應時代要求,緊密聯(lián)系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實際和大學生的實際需要,這樣才能更容易激發(fā)大學生學法的情感體驗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具體表現(xiàn)為:一要加大法的基本理論知識的傳授,要求學生不僅要學習法律的基本知識,而且必須深刻理解法理精髓,樹立法治理念;二是增加具體法律知識的講授時間,以此來強化大學生運用法律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要根據(jù)學生所在學校的類別、所學的專業(yè)增設一些與各校專業(yè)相關的法律課程,使法律教育適合大學生的內在需要。
2.改進教學方法以增強法律教學的實效性
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要靠系統(tǒng)法律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通過對具體法律實踐的感知和體驗。傳統(tǒng)的以說教式、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生動的法律實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一是要注重案例教學。教師選取典型案例,采取以案說法的形式,通過案情介紹、提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評析等步驟,達到使學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用法能力的目的;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教育實踐活動。如定期舉辦法律知識競賽,利用板報和校報創(chuàng)辦法制教育園地,成立法律咨詢中心等,使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深化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感知法律的功能,培養(yǎng)法律情感。這些具有實踐性的教學方式、方法能夠使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的法律知識,了解我國的司法實踐,提高法律教學的實效性。
社會意識包括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法律意識不僅能制約公民的行為,做到不犯法、不徇私。還能提高公民維護法律的意識。高職院校的學生都是在未來建設祖國的人才,他們擁有強大的法律意識能直接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文明,還能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在新時期,我國的高校要注重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法律常識的了解,創(chuàng)造出適應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一、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法律常識缺乏
法律常識是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基礎,但是通過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的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的法律常識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的法律素質水平較為低下。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高職院校的定位的錯誤以及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隨著我國依法治國觀念的逐漸深入人心,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卻專注于專業(yè)課知識的學習,從而忽視了法律知識的基礎課程,這種舍本逐末的學習態(tài)度,在當今社會即使掌握了一技之長,但是由于法律常識的匱乏,也難以擁有較高的法律意識,這種情況就會造成兩種結果,一是學生會運用自己所學進行高科技的犯罪活動;二是該學生在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脅的時候,難以做到運用正確的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法律常識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基礎知識,該法律常識的多少是衡量現(xiàn)階段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重要依據(jù)。掌握法律常識不單單是關乎學習的問題,更是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生的義務。
(二)法制觀念淡薄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在現(xiàn)實的學習與生活當中,由于法制觀念的淡薄,形成了褻瀆法律的意識,往往難以做到自覺的遵守法律制度,履行維護法律權威的義務。導致高職院校大學生褻瀆法律的行為,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形成正確的法律的權利觀念,對于權利意識的嚴重缺乏使他們難以對自己的合法權利的進行運用,不懂得尊重別人的合法權利,甚至肆意踐踏別人的合法權利,缺乏最為基本的公民的社會責任感。因此法制觀念,尤其是大學生權利觀念的塑造以及培養(yǎng),應該作為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受到重視。從“經(jīng)濟人”角度分析我國的法律權利,是以相關者的利益為基礎的,因此,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由于法制觀念的淡薄,在法律意識的塑造過程中難以正確的處理索取與付出兩者的平衡統(tǒng)一關系,該享有的權利放棄,不該享有的權利爭??;該履行的義務逃避,不該履行的義務干涉。
(三)缺乏法律信仰
堅定的對于法律的信仰,是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的精神支柱。當代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只有在心里時刻保持著對于法律的尊重,以一顆對于法律信仰之心,進行法律實踐的活動才能實現(xiàn)對于法律價值的正確追求以及極大的促進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然而,現(xiàn)階段高職院校的學生在法律信仰方面存在著嚴重的誤區(qū),對于法律的信仰,是指為了維護法律的權威而進行的行為,但是某些高職院校的學生曲解了法律信仰,認為只要有違法行為的發(fā)生就要徹底的抹殺,因此高職院校學生的法律信仰存在著盲目性以及過激行為。例如某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網(wǎng)上肆意的夸大或者過分的宣傳社會的不良風氣和政府的貪污受賄現(xiàn)象并對行政執(zhí)法的公平以及公正性提出嚴重的質疑,就某種程序而言,導致該類學生此種違法亂紀行為的發(fā)生,主要是對法律信仰的不夠堅定,缺乏正確的對于法律的信仰。
二、解決高校學生缺乏法律意識的對策
(一)建設高職院校法律教育環(huán)境
孟母三遷、近朱者赤都讓我們明白了環(huán)境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因為為了使高職院校的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培養(yǎng),可以通過改善高職院校學生的環(huán)境,建設法律教育環(huán)境,來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塑造。高職院校的官方教育機構要嚴格遵守法律制度的規(guī)章及程序開展各項教學工作。能夠就學生普遍關注的評選三好學生、優(yōu)秀班干部、國家獎學金、黨員干部、成績考評等工作,嚴格按照學校相關的規(guī)章制度進行評選以及監(jiān)管,如果發(fā)現(xiàn)有徇私舞弊行為的存在,一定要嚴肅處理,通報批評。只有這樣才能建設良好的法律教育環(huán)境,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二)結合法律和心理的雙重教育
為了促進高職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采取法律與心理教育的結合來實現(xiàn)。以心理教育促進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以法律意識輔助大學生理性處理心理問題。高職院校不同于綜合性的本科大學,高職院校的學生需要面對來自家庭、就業(yè)、學習等多方面綜合的壓力,極易使高職院校的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進而嚴重影響了對于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對兩種教育的結合,可以教學學生以合法的手段進行心理問題的處理,指導學生進行自身性格以及法制觀念的完善。
(一)增強法律意識是促進大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提升
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健全的法律意識能夠促進大學生個人素養(yǎng),能從文化上提高大學生的內涵,對于一個法制社會國家來說,能有培養(yǎng)具有法律意識以及深刻內涵的人才,無疑是推動這個法制社會建設與發(fā)展的核心力量。提升大學法律意識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政治素質以及個人對法的理解,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隨著日益發(fā)展的社會,法律是如今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法律有著重要的思想意識,才能更好的融入法律當中,運用法律,建設法制社會。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xiàn)狀并不容樂觀。不能正確的行使法律,以致自身的合法權益并不能有效的得到保障,也使得法律意識淡薄的某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近些年,大學生犯罪的例子也頻頻皆是,對于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是一個重要、緊迫的問題。
(二)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大學生自我利益得到保障的重要途徑
法律作為調節(jié)利益的規(guī)范,日常生活中在保護人民權益方面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大學生在步入社會后,其所具備的法律意識對其在社會生活中自身利益的保障與維護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社會工作與生活中,大學生需要面對許多在校時并未能面對的問題,有些情況下,需要運用法律的武器才能維護自己利益,而此時法律意識在問題下起著一個基礎的作用。如若在有些法律意識淡薄的大學生眼中,對權益的保護以及維護未能做到最好,從而使其低迷,失去信心,最終做出消極的決定。而社會生活中,法律意識不僅僅只是口頭的空談,自身的合法權益需要自己來維護,因此,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對于大學生來說是將來進入社會必要生存手段也是推動法制建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建設法制社會的必要因素
依法治國是當代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作為當代社會的知識力量重要組成部分的大學生來說,增強其法律意識是使其為法制社會建設及推動依法治國的力量。提高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增強全體公民守法自覺性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主力軍,當代大學生日益成為國家的司法機關、行政機關的主體力量,其法律意識的深淺直接影響著對行政以及司法工作的開展,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能為行政、司法工作的開展做出重要影響,也能為樹立法律形象,健全、普及法律提供一個良好的精神力量。
(四)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角度來看,通過法律意識的增強,將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納入和諧社會的視野中,是全社會對大學生所寄予的期望。對于大學生群體來說,通過學習中得到的各種知識,與目前社會折射出的各種矛盾問題,在大學生心中樹立一個正確的法律形象,才能使其對面對的問題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建設中,法律起到了一個平衡的作用,當代大學生若法律意識薄弱,則對社會構建中的不平等問題將會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而增強其法律意識能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民主觀念,用辯證的眼光看待面對的那些問題,從而使其能正確的認識與處理,最終達到個人,集體的利益得到最完全的保障。通過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與增強,使大學生能在將來更好的去面對,積極的客服與解決那些在構建和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信心,盡快的成熟起來。
二、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的途徑
思想是人們行動的先導,樹立科學的思想的引導,才能夠培養(yǎng)人們正確的觀念和科學方法,當代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是通過對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思想層面的提升,來做到一個對思想樹立的前提和關鍵。當代大學生需要加強思想建設,學習與研究法律,加強法律意識與法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樹立一個法律形象,從而使其能在今后社會生活中能通過法律意識對其的引導,做出理性的判斷。實際行動也是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對法理的深刻了解,咨詢有關律師,多觀看公開審理的案件,對案件的基本事實以及案件的判罰做出相應的結論,以便在維護自身權利的同時能夠運用所觀察學習的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以此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同時,需要在學校多開一些法制教育的講座,讓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使得大學生自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而且,大學生入學期間,要多開展普法活動,讓他們不只是學習專業(yè)課的知識,更要知法懂法。
三、總結
[關鍵詞] 大學生 法律意識 法制教育
“大學生法律意識即大學生群體對法律或其現(xiàn)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1]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素養(yǎng),增強大學生守法、用法的自覺性是我國普法教育的重要任務。當代大學生是具有較高知識文化水平的特殊群體,承擔著社會主義建設生力軍的重任,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高低對社會的發(fā)展發(fā)揮著越來越關鍵的作用。大學生法制教育在社會法制教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高校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決定著依法治國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程度。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和與之相關的高校法制教育,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重視。
一、大學生就業(yè)過程中的法律意識缺失
當代大學生的就業(yè)和發(fā)展問題面臨極大挑戰(zhàn),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由于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初涉職場便導致合法權益被侵害或受騙上當?shù)氖录l頻發(fā)生。一些用人單位利用試用期騙取廉價勞動力,巧立名目征收招聘費用,許多大學生因為缺乏合同意識和維權意識而上當受騙。對于就業(yè)過程中不公正的契約和口頭承諾,一些大學生“契約意識”全無,不知道要按照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造成大學生合法勞動權益被侵害。一些大學生求職心切,誤入非法傳銷陷阱。2008年7月南京市工商局通報了涉及33所高校、834名大學生的特大傳銷案件;2009年3月河南省新鄭市查處的一個傳銷窩點,113名傳銷者中大學生竟占到九成。給大學生自身的人身權益和財產(chǎn)造成了損害。由此可見,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普遍社會問題,理應受到社會的重視并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
二、大學生法律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大學生法律意識形成的過程就是大學生法律社會化的過程,大學生處在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青年期,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個體已經(jīng)趨于成熟,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法律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由于面臨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各個方面的成長和期待的壓力,所以“青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遭遇‘自我認同危機’,即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認識不清,所作所為與社會的角色期待不相符合。‘自我認同危機’不能及時化解,有可能導致偏離行為。”[2]大學生群體正處在人的早期社會化的階段,在心理和生理上還未完全成熟,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相對薄弱,較多的采用模仿的方式接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對新奇的事物感受較為強烈。為此,要順利實現(xiàn)社會化,“社會就必須提供相對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標準,提供令人敬佩和信服的社會權威形象。但現(xiàn)實的情況是,各個社會化主體之間往往相互矛盾和沖突,難以滿足這樣要求,從而給大學生的社會化造成不良影響。”[3]由于大學生的主觀認識與客觀社會現(xiàn)實差異的矛盾尚未解決,所以大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約。大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雖已經(jīng)接近成熟,但面對主觀與客觀的矛盾沖突時仍時常限于茫然,社會的適應性差。
2.社會因素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正經(jīng)歷著人類歷史上空前劇烈的社會轉型期,各種新思想和外來思潮更劇烈的沖擊著我國原有的思想體系,傳統(tǒng)的人治思想和現(xiàn)代的法治思想碰撞,適合中國現(xiàn)代社會實際的新的法律思想體系和社會道德體系仍不夠完善,大學生的成長還缺乏足夠良好的法制環(huán)境。一些國家公職人員貪贓枉法、營私舞弊,個別司法人員的司法腐敗,包庇縱容罪犯、、收受賄賂等行為損害法律尊嚴、破壞社會公正,在廣大人民群眾和大學生中產(chǎn)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對司法公正的質疑,給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大學生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現(xiàn)代社會,為適應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需要,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同時也承擔著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性的重要任務。嚴酷的現(xiàn)實不斷拷問著我們的高校法制教育,作為承擔著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培育的主要載體,高等學校的法制教育在新的時期起已經(jīng)明顯落后于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步伐,大學生的法律素養(yǎng)與社會現(xiàn)實的不適應越來越明顯。
1.法制教育的目的偏離
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法制社會,法律滲透到人的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律意識,用法律的準則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和維護自己的權益,以法律的觀點去分析和評價社會現(xiàn)象,這是一個人在現(xiàn)代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大學法制教育的目的所在。然而現(xiàn)實中的大學法制課堂教育卻背離了這一目標,出現(xiàn)了為應付課程設置的“擺花瓶”教學模式和趕教學進度的“走馬觀花”式的單純的知識灌輸?shù)默F(xiàn)象。此外,大學的法制課程的教材兼具知識性和廣泛性的特點,教材多以介紹各部門法律規(guī)定為主。學校安排的法律基礎科課時較少,大多采用大班上課,而且是選修課,任課教師只能是泛泛而談,粗略地講授一些常識性的東西,難以進一步深入,與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性差。教學目標總體上以預防違法犯罪為主,不重視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致使法律教育的教學效果與法制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
2.法制教育的形式主義嚴重
法律是人們參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活動的規(guī)范和準繩,遵守法律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是后天不斷學習的結果,這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社會化的過程。一個人的行為是否合法,最主要的影響來自于其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高等學校作為傳遞社會文化、實行社會控制的主要場所,以其嚴密的組織系統(tǒng),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不少高校重智育輕德育,對法制教育認識不足,教育方式僵化,沒有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法律素質入手,法制教育基礎薄弱,流于形式,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另外,法制教育的形式主義還導致了大學生思想的“規(guī)范意識”的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思想上容易偏激、走極端,缺乏客觀看待事物和評價事物的能力和辯證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思想處在矛盾和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時,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就會失去平衡,在極端的思想情緒的誘導下容易發(fā)生不理智的行為。
3.法制教育教師隊伍素質不高
由于高校對法制教育重視不足,高校的法制教育隊伍整體素質較低。目前許多法律基礎課老師并非法律專業(yè)畢業(yè),而是由德育老師兼任,致使法制教育缺乏應有的專業(yè)性和針對性,法律課堂效果大打折扣。很多教師的法制課堂教學,只是走走過場,應付學校檢查,不重學生法律素質的養(yǎng)成。由于法制課堂知識多、課時少,教師為了趕進度,對于課堂教學只能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缺乏對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很少能討論社會熱點問題,理論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夠緊密。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很難使學生對法制教育產(chǎn)生興趣。法律教師并沒有把對學生法律規(guī)范意識的培養(yǎng)作為課程的中心目標,而僅僅把完成課程教學任務作為主要教學目標。
四、完善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對策
1.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獨立的法律人格
大學的法制教育應把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獨立的法律人格作為法制教育的目標。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從不成熟走向成熟階段的過渡時期,大學生有強烈的獨立傾向和自主意識,常常忽視父母的勸告,容易形成自負和自以為是的性格特點。但又因為年齡和閱歷相對不足,大學生又很容易受到不良社會因素的誤導和干擾,缺乏冷靜的思考和準確的判斷?!俺墒斓男睦硎切袨橹黧w長期社會化的結果,主體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不被外界的消極因素所侵蝕,因此要十分注重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和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盵4]因此要十分注重對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自覺認識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主動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實現(xiàn)自我的不斷完善。加強心理疏導和調試,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應該根據(jù)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結合形式多樣的切實有效地法制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法律人格。
2.改革法制教育的課堂教學方式
法律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到課堂教育的效果,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說教式”教育方式是很難達到教育目標的。要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法律素質,必須通過多種途徑改進法律教師的教學方式。“大學法制教育應改變傳統(tǒng)的重法律知識灌輸輕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對高校的法律教材應進行相應的修訂,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教材的修訂應遵循以下特點:(1)注重法律意識、法律精神的培養(yǎng);(2)教材的選取應忌面面俱到,法律知識應該少而精;(3)法律知識的篩選應當有所側重?!盵5]簡言之,教材的選擇一定要為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法律意識與法律精神服務。作為教師應該從以下三點來進行有效的課堂教育:一是改變受教育者的被動受教育的觀念,啟發(fā)他們在法律教化的同時,加強他們對法律規(guī)范的主動學習、學會觀察和思考。二是改變法制教育慣用的“我說你聽”、板著面孔說教的灌輸式教育方式,把法制教育的內容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三是改變法制教育過于注重約束和震懾的作用,忽視觀念引領和行為養(yǎng)成的缺陷,幫助青少年理解法律精神和法律規(guī)范與現(xiàn)實社會、與個人行為的關系,積極運用參與式教學,讓學生在自身的社會角色扮演中體會法律的真諦。
3.強化大學生法制教育的體驗
除了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法律知識外,學校還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形式。高??梢月?lián)合當?shù)毓珯z法機關,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常年在學校開展宣傳講座和交流會,向大學生普及法律知識、宣講法律精神,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適時建立大學生知法、守法、用法、護法的思想體系,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維權意識。還可以參與由學校法學院主導的常年為學生服務的法律咨詢小組和法律宣講團,由資深法律教師領銜,成員由具有一定的社會法律經(jīng)驗的法學院的優(yōu)秀學生或研究生組成,他們有一定經(jīng)驗,且容易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更容易與學生交流與溝通。這樣不僅鍛煉了一部分高校法制教育的宣傳骨干,更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法制教育師資力量的某些不足。另外也可以組織學生旁聽法院的公審案件,讓大學生親身體驗法律的力量,自覺養(yǎng)成法律意識和行為習慣。
4.開展多種形式的用法實踐
社會教化有兩類,一類是通過道理的灌輸,如知識教育、輿論宣傳等,教人明事理、辨是非;另一類是事實教育,即人的社會行為對人的影響。而后者的作用和影響往往大于前者。法律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參與具體的法律實踐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最有效的途徑,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走出校門,參與法律生活。例如,學??梢愿鶕?jù)自身實際,組成法律服務團,定期走進農(nóng)村、街道、社區(qū)、監(jiān)獄,以常態(tài)化的方式,向社區(qū)群眾和監(jiān)獄服刑人員等法律弱勢群體提供法律服務。通過這種用大學生自身所學積極服務社會的形式,增進大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督促大學生自覺增強法律修養(yǎng),提高自身法律素質。
5.加強高校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有效的法制教育,離不開優(yōu)秀的教師?!霸谛畔鞑グl(fā)達的現(xiàn)代社會,法律知識的獲得相對比較容易。而法的精神、正確的理念是無形的、內在的、更為深刻的,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育過程。所以二者的結合才有可能使既定法律規(guī)范轉化成具有長效作用的對人的行為的引領和約束力,這種教化的效果也受施化者本身素養(yǎng)的影響,一個以身作則的人更有說服力?!盵6]所以作為大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的高校和教師,更要以身作則,自覺用社會主義法律理論體系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維護社會正義,形成公平、守法、秩序的小環(huán)境,嚴格自我要求,行為處事要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和法的尺度,對社會現(xiàn)象要有客觀的評判。這種以身垂范的做法本身對大學生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化。只有不斷提高法制教育者的法律素養(yǎng)和水平,也才能夠實現(xiàn)法律精神的有效傳播,并最終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教化水平,引導學生法律素養(yǎng)養(yǎng)成。
總之,高校在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環(huán)境的同時,還應該重視影響大學生法制教育的全方位因素的改善,通過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促成大學生正確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形成,為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以及他們服務于社會的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廖愛鋒.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29(11):163
[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4]王秀花.關于高校學生法制教育問題之我見[J].新西部,2008,16:152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現(xiàn)狀;對策
法律意識是人們關于法律現(xiàn)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是大學生群體對法律、法規(guī)、法律關系的反映形式,表現(xiàn)為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和外在行為,包括法律心理、法律知識、法律態(tài)度和法律信仰四個基本要素。大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才能很好地守法、用法、護法,從而擔負起國家法治建設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
為了較為客觀準確地了解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分析高職學生對法律問題的觀點和態(tài)度,為高職院校對加強學生的法律教育提供有力的參考,“思政課視角下高職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研究”課題組特別設計了反映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問卷,本次調查對象涉及湖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安全職業(yè)技術學院等幾所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400人,其中文科類學生100人,理工科類學生300人,一年級學生200人,二年級學生200人。問卷的內容包括學生對現(xiàn)行法律了解的程度、對法律信仰的程度、對守法的態(tài)度、訴訟意識、法治觀念及法律意識培養(yǎng)途徑等,共計24個小問題。
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
有基本的法律知識,對一般的法律問題有較為正確的看法本次問卷涉及的法律基本知識題,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都比較容易。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如何評價你自己對法律知識的了解和認知”的問題,認為“了解和比較了解”的學生占57%;對于“你是否關心你周邊看到或聽到的法律事件?”的問題,回答“關心”的學生占53.4%,回答“偶爾關心”的學生占43.5%;對于“你聽說過法律援助嗎?法律援助是免費的嗎?”的問題,回答“聽說過”的學生占64.8%;對于“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你會自覺遵守法律規(guī)定嗎?”的問題,回答“會,而且嚴格遵守”的學生占84.5%;對于“你對人們抓到小偷后圍而打之的現(xiàn)象怎么看?”的問題,認為“打人違法”的學生占92.2%。這說明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掌握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大多數(shù)大學生不但具備法律意識,而且遵紀守法的意識較強。
有較強的正義感,有維護自身權益的意愿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假如你有參加勤工助學或利用課外時間在社會打工的經(jīng)歷,當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你會怎么辦?”的問題,回答“利用法律手段解決”的學生占61.1%;對于“當你因為違反校紀而被學校給予相關處分,但是你覺得學校的處分過重時,你會采取什么途徑加以挽救?”的問題,回答“向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申訴,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學生占85.5%;對于“當你參加相關勤工儉學活動時,你有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的意識嗎?”的問題,回答“有”的學生占72.5%。這說明大多數(shù)大學生不但具備正義感,而且運用法律維權的意識較強,能正確行使權利,對自己應當享有的合法權益極力維護,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通過調查也發(fā)現(xiàn)一些突出的問題(1)對法律訴求的信心不足。大學生的法律訴求信心是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出法律訴求抉擇的潛在決定因素,是其法制觀念的重要體現(xiàn)。對于“在最近信用卡或手機等積分活動很火時,你好不容易積夠了足夠的積分,當去領取宣傳單上許諾的獎品時,卻發(fā)現(xiàn)上當受騙了,你會怎么做?”的問題,37.8%的學生選擇“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私下里抱怨,再也不參與類似活動”;對于“假設不幸遭劫或被盜,你會報案嗎?”的問題,回答“不會,報案也沒用;會,但對挽回損失不抱太大希望;不會,司法機關不能提供有效保護”的學生占50.3%。這說明學生對執(zhí)法機關能對自己實施有效保護表示懷疑,學生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自覺性提高了,但并不一定會帶來大學生法律訴求信心的增強。(2)在法律意識中有明顯的本位意識。大學生在具有較強法律意識的同時,又具有強烈的本位意識,反映在價值取向上,表現(xiàn)為利己主義和務實主義。在現(xiàn)實中,當法律正義與自己的切身利益產(chǎn)生沖突時,他們往往會舍棄法律正義而先行選擇保護自我。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當宿管科門衛(wèi)因最近失竊案件的發(fā)生,在你出入時攔住你要強行搜查行李時,你會怎么做?”的問題,回答“認為他們沒有權利搜查出入學生的行李,但也不會采取任何舉措,僅私下抱怨兩句”的學生占21.2%;對于“你急需一輛自行車,一天你恰好在街上見到有人在賣自行車,且價錢很便宜,你也很喜歡,但車子似乎來路不明,可能是偷的,你會買嗎?”的問題,回答“會”的學生占24.4%。這些數(shù)據(jù)透露了大學生思想中比較明顯的本位主義意識。(3)在法律認識與行動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大學生對法律知識掌握得較好,有法律知識,且了解法律規(guī)定,但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和不良風氣的影響,使其對法律的認知產(chǎn)生偏差,在行為上往往感情用事,甚至喪失理智,從而忽視法律的客觀存在,違法違紀以致釀成惡果。如前所述“會買來路不明的自行車”的問題,說明有近1/4的大學生在法律行為和認知上存在偏差,揭示了大學生因一念之差導致違法違紀的根源。
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傳統(tǒng)法律文化觀念的影響我國歷來有“重道德、輕法律”的歷史傳統(tǒng),這與儒家提倡的“禮治”、“德主刑輔”的思想有關,孔子在《論語·為政》篇中指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眱汕Ф嗄陙?,受傳統(tǒng)的“德主刑輔”思想的影響,在我國民眾中形成了比較牢固的“重道德、輕法律”的觀念意識。高職學生也不例外,問卷調查顯示,有65%的學生認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在被問及“你大多數(shù)時候以什么標準評價事物”時,有78%的學生評價標準是“公共道德”,只有22%的學生評價標準是“法律”。
高職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尚不夠成熟大學生思想開放、視野開闊、反應敏感、關注社會,特別是新聞媒體披露的一些重大法律事件,常常成為他們議論的熱點問題。但受年齡小、心理不成熟的局限,他們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時,喜歡就事論事,缺乏動態(tài)的、辯證的、全面的眼光,導致思想和言論偏激,行為易走極端。在接受調查的高職學生中,有95%屬于“90后”。在問卷調查中發(fā)現(xiàn),對于當今中國權與法的關系,選擇“權大于法”的學生占43%,他們認為當官的人、有錢的人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不受法律的約束。甚至有35%的學生認為“中國是一個缺乏法制傳統(tǒng)的國家,還遠遠不具備法治國家的條件”,“法律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大,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的方法不當目前,高校對學生的法律教育主要是通過法律課的教學進行的,即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有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疲于趕進度,只能簡單羅列、堆積知識點,忽視了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法律觀念的培養(yǎng)和教育,忽視了引導大學生對法律的信仰。將學生法律素質的高低等同于法律知識的多寡,結果是教師講授的法律知識不少,但學生只是記在筆記里、劃在書本上,并未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導致部分高職學生對法律“知而不信”,大大削弱了法律教育的效果。
提高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建議
實施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1)通過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推理和辨析,將理論、案例與實際運用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模式。(2)實施角色體驗式教學,經(jīng)由不同情境的模擬和各種角色設定,引導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發(fā)表看法,從中學習法律知識,體會法律的作用,培養(yǎng)法律情感。(3)利用現(xiàn)代傳媒、網(wǎng)絡等工具,激發(fā)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使學生自覺地認識事物、獲取知識、探究真理,培養(yǎng)對法律及法律現(xiàn)象的濃厚興趣。(4)實施法律必修課與選修課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兼顧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共性和個性需求,形成多元化的法律教育形式。(5)開展法律意識及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和大學生法律心理交流座談會,針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發(fā)展,及時掌握其法律意識的變化和發(fā)展趨勢。(6)開設高職院校法律咨詢服務機構,引導學生在獲取最新法律資訊的同時,學會控制自身情緒,增強社會應變力,學會正確處理現(xiàn)實與愿望的矛盾、認識與行為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