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學生管理工作法制體系的構建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管理工作法制體系的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生管理工作法制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學生維權意識;學生管理;法制體系

一、學校與學生糾紛的多樣性頻發(fā)

自從北京某大學學生田某一紙訴狀將母校告知法庭后,學生和高校就教育管理行為侵權和失范而發(fā)生的訴訟日趨增多,這也促使高校從法律的視角重新審視教育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學生與高校之間矛盾糾紛所涉及的權利類型也越來越多,中國某政法大學2011級碩士生因新生獎學金金額減少未在招生簡章中公布而提起訴訟;某財經政法大學2013級大一學生小顧因不滿校方設置轉專業(yè)門檻,把學校告上了法庭;2015年1月,中國某勞動關系學院學生鄭某患血友病被取消學籍,向海淀法院遞交了起訴書,狀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諸此種種。學生與高校之間的關系已從過去的那種單純的教育與受教育的關系轉變?yōu)榉梢饬x上的行政法律關系和民生法律關系的不同主體。

二、高校學生管理中侵權行為的主要類型

隨著依法治國的推行和法制教育的深化,整個社會的法律意識普遍提高,作為高等教育對象的大學生,他們的法律意識較之過去也提高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勢必要高度重視教育教學過程的法制化,依法治校、依法管理。作為教育活動的指導性法律文件《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確規(guī)定了大學生所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類權利,而學生與高校之間的糾紛也主要是圍繞以下四類權利的糾紛。

(一)大學生的受教育權

《教育法》第九條規(guī)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钡谌鶙l規(guī)定:“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yè)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薄督逃ā芬?guī)定學生享有“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項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的權利。高校在處理學生違紀、開除學籍、勒令退學、學歷、學位證資格審核等事務中,往往因處分依據不明、處理程序不當造成對學生受教育權的侵犯,典型的案例就是“田某訴北京科技大學案”。因此高校在遇到處理學生時一定要做到,理由充分、證據明確、程序正當合法。

(二)大學生的人身權

我們常說“天賦人權”,對于人身權的保護往往是人們最為關注的。由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自由權、名譽權、肖像權、隱私權等構成的人格權;基于特定的法律身份而主張的各項權利,諸如配偶權、親權等構成的身份權,共同構成了我們通常所說的人身權。高校在涉及學生處分、貧困生認定、重大疾病、學生亡故、心理障礙等問題的處理上,往往會因為辦事流程采取統(tǒng)一管理、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而造成處置程序失范,容易出現對學生隱私信息的泄露和保護措施不當。依照最高法司法解釋:“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隱私資料或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沒有經過學生本人同意,將學生的不良品行公之于眾或進行公開張貼等都會涉及對學生名譽權的侵犯。在網絡時代,信息的高速傳遞更對高校保護學生隱私權增加了工作難度。對于人身侵權的另一類案件就是因高校內的環(huán)境、宿舍、公共設施、食堂餐飲等環(huán)節(jié),管理不當或疏于管理造成學生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因監(jiān)管不利造成的學生的生命健康權受到侵害權;以及涉及大學校園暴力引起的侵權責任問題。

(三)大學生的財產權

學生的財產權同樣受到法律的保護,如依法享有獲得獎助學金的權利、在寢室中,學生有權使用電腦、電視等。對于獎學金的挪用、參評資格的違規(guī)分配、各類資助補貼的卡扣、挪用,師資、教學設備、圖書館、宿舍、教學樓的私自出租和占用都會涉及對學生財產權的侵犯。

(四)救濟權

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fā)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也就是說法律在賦予學生諸多權利之后,同樣規(guī)定了學生在所享有的權利受到侵害之后,依法享有通過一定的保障機制獲得救濟的權利。在法律之外,還有政策、紀律等方面的權利。以上權利都是學生維權活動的法理基礎,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任何人都不得以學校內部規(guī)定侵犯學生的基本權利或法定權利。

三、搭建學生管理工作的法制體系避免學生管理中的侵權

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紛繁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既要有學生工作者的諄諄善誘,通過個人魅力和榜樣作用引領學生,以人生導師的角色出現,通過“人治”的方式去完成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又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實行“法治”的管理,依照國家和高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進行學生日常行為的管理。然而在兩個環(huán)節(jié)中都需要學生工作者增強法治觀念,完善規(guī)章制度,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權利,強化監(jiān)督作用,使學生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實現管理與育人雙重效果。

(一)強化法治觀念,營造法治氛圍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要牢固樹立依法治教、依法管理的思想,要帶頭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要認真學習有關法律,特別要熟悉自己的職責范圍內有關法律條文、規(guī)章制度,要正確處理“權”與“法”的關系。既要依法辦事,又要注意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法定權利。同時,要加強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學法、守法和執(zhí)法習慣。同時,常設法律咨詢服務中心,為師生提供各種法律咨詢和服務等。為學生樹立良好的依法維權的意識,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權利救濟渠道和程序。在高校形成師生共同學法、知法、用法、守法和護法的良好氛圍和“依法治教、依法受教、依法維權”的法治氛圍。

(二)法制管理與人文關懷并濟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大學生的維權意識日益增強,單純的依靠高校的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雖然能夠對于建立穩(wěn)定的教育教學秩序,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和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但顯然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育人需求。我們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同時,還要尊重學生合法權益,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尤其是處理學生違紀時,本著教育為本的原則,在與學校秩序不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對學生違紀的處理盡量限制在最小范圍內,以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維持和諧關系,避免或減少摩擦,降低管理過程中的侵權風險。

(三)加強法制化審視,完善規(guī)章制度

高校要結合本校的辦學條件和具體實際,按照合法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穩(wěn)定性原則、程序性原則、適時性原則,完善學校的內部規(guī)章制度。在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時,必須考慮到學生作為權利主體的本質,保障學生權利與管理效率并重的原則,健全制約機制和科學、民主的決策程序,建立明確具體的實體性與程序性的制度和法治監(jiān)督的工作規(guī)程,兼顧政策的規(guī)范性、普遍性、可行性、教育性原則,避免“惡法非法”的尷尬。同時對于既有制度的施行過程也要做到程序合法和完備,通過送達制度的確立保障學生的知情權、申辯、申訴權、通過學生聽證制度保障學生管理過程的公開、公證性。

(四)建立完善的高校大學生管理申訴裁決機構

高校應積極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引導學生逐步樹立維權意識,了解正確的權利救濟渠道和程序,提高法律素質。然而,因為學生的法律知識欠缺,行政機關的申訴裁決機構尚不完善,部分高校對于學生的權利保障和救濟的規(guī)章制度尚未建立,導致了學生申訴無門,救濟渠道不暢通。這也就導致了學生遭遇侵權或與高校產生糾紛,往往選擇依靠媒體等制造輿論壓力或直接與學校對簿公堂。因此,高校應建立和疏通學生的權利救濟渠道,明確學生的校內申辯、申訴的裁決機構,保障學生的救濟權。

[參考文獻]

[1]張輝,張德琦.試論校園傷害事件中學校的民事責任[J].中國教育報,2000-02-20.

[2]長跑途中不慎摔傷,學生學校共同擔責[J].光明日報,2001-05-08(C2).

[3]張樹立,郭學朱.試析學生在校期受到損害學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J].中國教育報,1998-05-24.

作者:孫利 單位: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