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醫(yī)學視角下的網絡謠言綜合性治理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yī)學視角下的網絡謠言綜合性治理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醫(yī)學視角下的網絡謠言綜合性治理

摘要:隨著肺炎事件的輿論持續(xù)發(fā)酵,網絡謠言甚囂塵上,不僅降低了官方權威信息的公眾接納度,損害了政府公信力,給疫情防控帶來了巨大阻力,也影響公共安全與社會穩(wěn)定。本文從醫(yī)療視角出發(fā),對網絡謠言的“傳染性”進行梳理,并從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網民、提高網民對網絡謠言的“免疫力”四個層面提出治理策略,并充分發(fā)揮個體、各網絡平臺、媒體、政府等多方合作,共同抵制網絡謠言,維護社會秩序,為網絡謠言治理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網絡謠言;病毒感染肺炎事件;醫(yī)學視角;治理

一、引言

網絡謠言層出不窮,數(shù)量龐大,截至2020年3月2日,僅新浪微博已統(tǒng)計謠言167例,且隨著互聯(lián)網普及,我國網民使用手機上網比例達99.1%[1],每個人都是網絡謠言的潛在傳播者,網絡謠言的“傳染性”不容忽視。

二、網絡謠言的治理

網絡謠言是指依托各類網絡媒體,在民間廣為流傳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虛假信息。從醫(yī)學角度看,網絡謠言就像是“病毒”“傳染性”強,通過“大眾交流——意見領袖——普通網民”傳播,普通網民易感,可以通過控制傳染源(防止網絡謠言產生)、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網民、提高網民對網絡謠言的“免疫力”四個方面進行網絡謠言的治理。[2]

(一)控制“傳染源”——防止網絡謠言的產生網絡謠言的產生分為兩種,一種是“腦補”產生,另一種是惡意制造。這里“腦補”產生的網絡謠言是指在外界信息被人類感官接收并輸入大腦的過程中,大腦無意識進行信息加工的結果,即造謠者并未意識到自己在制造網絡謠言?!澳X補”型網絡謠言的產生與大腦會自動填充信息[3]、大腦記憶可以被虛構[4]、大腦記憶具有首因效應有關。對于這種腦補型網絡謠言的可以通過三個方面進行預防:①鼓勵網民正確認識“大腦自動填充信息”的特點,正視自身認知的局限性,多角度看待網絡謠言的產生,遠離“大腦的詭計(腦補虛假信息)”;②媒體行業(yè)應該引入第三方監(jiān)督和舉報體系,確保報道內容客觀公正,拒絕“標題黨”,避免斷章取義的擬題,誤導受眾,使其形成“錯誤的記憶”,為網絡謠言的產生提供溫床;③政府及主流媒體積極利用大腦記憶的首因效應,搶占信息先機,讓廣大網民能夠第一時間接收客觀公正的信息,讓虛假信息無機可乘。自媒體時代,伴隨各網絡平臺的興起,方便網民信息的同時也讓一些惡意造謠者有機可乘。惡意造謠者動機難以捉摸,包括情緒發(fā)泄、博取關注、利益驅使、報復社會等。一旦這種惡意制造或傳播虛假信息占據(jù)網絡主導地位,網絡秩序被打亂,官方權威消息的將滯后被網民接納,政府的公信力也將受到影響,進而引起網絡信息危機,若不及時加以遏制,網絡信息危機將從線上轉向線下,不僅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對個體、經濟、環(huán)境均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危害。

(二)切斷傳播途徑“大眾交流——意見領袖——普通網民”克羅斯認為網絡謠言本身是不能傳播的,有了人的參與,謠言才能傳播。在網絡信息冗雜的今天,每個人既可能成為網絡謠言的受害者,也是網絡謠言潛在的傳播者。在信息傳播中,Lazarsfeld認為信息是通過“意見領袖”傳向普通網民,即“大眾交流——意見領袖——普通網民”?!耙庖婎I袖”在信息的傳播中站在信息的頂部,掌握最新的資料,有強大的網民基礎,既可以參與信息的生產與傳播,也可以引導普通網民。在網絡謠言興起時,一方面,“意見領袖”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資料進行辟謠,成為網絡謠言的終結者,切斷網絡謠言的傳播途徑;另一方面,“意見領袖”可以利用自己強大的網民基礎正確引導網民發(fā)起討論,讓網絡謠言在討論過程中不攻自破。如病毒感染肺炎初期,網民們對于病毒是否存在人傳人的問題爭論不休,“意見領袖”鐘南山作為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中國家衛(wèi)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利用自己掌握的最新資料,強大的網民基礎,及時信息“肺炎確定人傳人”通過主流媒體將信息傳播給普通網民,讓網絡謠言終止在“大眾交流”環(huán)節(jié),成功將網絡謠言扼殺在搖籃里。

(三)保護“易感”網民事件發(fā)生突然、涉及范圍廣、嚴重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正常出行,人們只能通過網絡獲取相關信息。在網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網絡謠言的呈現(xiàn)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夸張的文字描述、圖文并重的圖片或動圖、聲情并茂的音樂、模糊的小視頻等,內容豐富飽滿,使人信服。加上新發(fā)現(xiàn)的傳染病,許多疾病相關信息尚不清楚,官方信息滯后,而網民獲取信息渠道有限,難以分辨網絡信息的真假,導致許多網民成為網絡謠言的受害者和傳播者。為了保護網民不被網絡謠言迷惑,阻止網絡謠言進一步擴散,可以聯(lián)合網絡平臺、媒體行業(yè)、政府等多方作用共同抵制網絡謠言[5]。網絡平臺做好信息監(jiān)管,幫助網民主動過濾虛假信息?;ヂ?lián)網時代,各種網絡平臺的興起雖然使網民們信息更加便捷,但其數(shù)量巨大,規(guī)模大小不一,信息門檻低,監(jiān)管制度難以跟上其發(fā)展速度,信息缺乏監(jiān)控,虛假信息泛濫,網絡謠言更是有機可乘。網絡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平臺方也應該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自覺維護網絡安全與秩序,做好信息監(jiān)管的工作,主動為網民們過濾虛假信息。首先,網絡平臺應該全面施行實名身份證注冊,一人一賬戶,杜絕非實名手機號存在,建立誠信機制,提高信息門檻。其次,平臺方應對虛假信息進行實時監(jiān)控,及時刪除虛假信息,并對一些惡意制造網絡謠言的自媒體賬號進行禁言或者封號處理。再者,網絡平臺可以搭建“辟謠便捷平臺”,鼓勵網民參與,共同抵制謠言。對于一些規(guī)模小、人力資源有限、缺乏信息監(jiān)管能力的平臺,可以通過鼓勵網民積極舉報虛假信息的散布者,或通過與主流媒體合作,讓專業(yè)人士進行監(jiān)管,杜絕網絡謠言的產生與擴散[6]。主流媒體及時披露肺炎事件相關信息,消除信息模糊性,幫助網民識別網絡謠言。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與波斯特曼在《謠言心理學》中提出,信息的模糊性是謠言產生的重要原因。信息的模糊性使網絡謠言產生,信息公開透明則可消除模糊性,防止網絡謠言產生與傳播。主流媒體及時、準確的披露與病毒感染肺炎事件相關的網民們關注的信息,包括每日播報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動態(tài),宣傳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傳播、預防與治療,面對疫情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等。同時,官方信息的要考慮其覆蓋范圍,減少信息的轉述,確保網民們能夠及時接收信息。一般可以通過權威網站公布、手機短信群發(fā)、消息推送服務、電視新聞廣播等各種新媒體手段,將權威的內容、科學的觀點及時傳播給每一個網民,確保信息公開透明,消除模糊性,幫助網民識別虛假信息。政府積極設置社會議題,聚焦輿情熱點,正確引導輿論,防止網民被網絡謠言迷惑。隨著病毒感染事件輿論的發(fā)展,網上各種信息真假混雜,讓網絡謠言乘虛而入。伯納德•科恩認為通過設置社會議題,政府/機構雖然不能控制網民們說什么,但是可以引導網民們討論什么。政府/機構可以先通過主動設置社會議題,引導人們關注信息的真實性,關注解決方法而不是已經發(fā)生的問題,正確引導輿論發(fā)展方向,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網民或者媒體有隙可乘,惡意制造網絡謠言。社會議題的設置應該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以事實為依據(jù),以科學的方法促進現(xiàn)有問題的解決,而不是讓網絡輿論成為網絡謠言滋生的沃土。社會議題的擴散應該遵循網絡信息傳播的規(guī)律和網民接收信息的規(guī)律,關注網民們的根本訴求,找準網民利益與價值的聚集點,抓住時機,主動設置社會議題,搶占引導先機。同時,政府聯(lián)合主流媒體和各網絡平臺,做好網絡宣傳,有目的地傳播和擴散社會議題,讓其占領網絡空間,最大限度占據(jù)網民們視覺空間,占領議題傳播制高點,進而正向引導輿論發(fā)展,防止網絡謠言乘虛而入迷惑網民[7]。

(四)提高網民對網絡謠言的“免疫力”提高網民網絡謠言的“免疫力”,也就是提高網民網絡謠言的識別能力。個體理性甄別網絡謠言可以廣泛預防謠言的傳播。由于個體認知水平能力的不同,對同一件事往往產生不同的理解,難以把控。不同于主觀感受,用理性的方法來識別謠言可以促使公眾甄別網絡謠言。網絡謠言是指依托各類網絡媒體,在網上廣為流傳的虛假信息。甄別網絡謠言,也就是識別信息的真假,可以從信息的渠道、內容、傳播者三個方面進行判斷。首先,要關注信息的渠道:一般謠言的載體是QQ、微信、微博、論壇、朋友圈等非正式的渠道。其次,要關注信息的內容,一方面信息里提到的時間、地點、名字、單位、聯(lián)系方式,均可以通過個人、主流媒體或政府機構求證,進而判斷真假;另一方面,信息本身存在模糊性和合理性,如有人造謠“火神山醫(yī)院選址錯誤,面臨停工”,有關火神山醫(yī)院選址的理由當時并沒有公開存在一定模糊性,而當時謠言中闡述選址錯誤理由是醫(yī)院臨近知音湖,污水會排進湖里,這也確實存在一定合理性。再次,要關注謠言傳播的人群,一般謠言的傳播者主要是“草根百姓”,而非官方,這里的官方不僅僅是指政府機構,也包括有權威信息的社會媒體機構乃至個人。

三、小結

網絡雖然虛擬,但網絡謠言治理也并非無章可循,面對病毒感染肺炎公共衛(wèi)生突發(fā)事件,本文從醫(yī)療視角出發(fā),提出網絡謠言治理需要從源頭做起,控制傳染源,防止網絡謠言產生;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網絡謠言擴散;保護“易感”網民,防止網民被網絡謠言迷惑;增強網民“免疫力”,提高網民對網絡謠言的識別能力。同時發(fā)揮政府主導作用,聯(lián)合“意見領袖”,各網絡平臺、媒體等多方合作,共同承擔社會責任,一起抵制網絡謠言,凈化網絡環(huán)境,維護網絡秩序,共建和諧安定的社會。

參考文獻:

[1]CNNIC.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

[2]丁穎,張焱.突發(fā)事件及網絡謠言實證分析——網絡謠言的學術甄別[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24):1-3+52.

[5]劉望.肺炎疫情中網絡謠言的二元特征及其應對探究[J].新聞論壇,2020(02).

[6]殷俊.重視謠言研究的跨學科視角——評郭小安著《當代中國網絡謠言的社會心理研究》[J].新聞界,2016(11).

[7]李薇.疫情網絡謠言的產生和應對——以病毒肺炎疫情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0(04).

作者:曹碩琳 譚杰 周倩 張新平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醫(yī)藥衛(wèi)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