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安全保險潛力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fā)展,數據和安全事件頻發(fā),人們越來越擔心網絡風險,相應的網絡安全也成為企業(yè)關注的話題。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我國43.6%的網民過去半年上網過程中遇到過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占比最高。另有數據顯示,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成本最為高昂。
完備的法律無疑是數據安全的最強大屏障。目前,我國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正在加緊制定。除了《民法總則》規(guī)定了對個人信息和數據進行保護外,近年來,我國還出臺了《網絡安全法》,該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我國第一部全面規(guī)范網絡空間安全管理方面的基礎性法律,以此為基礎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尚在制訂中)、《數據安全法》(9月1日施行)等專項法規(guī)將陸續(xù)實施。
防范和降低網絡風險,除了立法制約,還有什么方式和手段?隨著數字經濟的發(fā)展,歐美等國家已充分認識到防范網絡安全風險的重要性,隨著認識的逐漸成熟,相應的網絡安全保險發(fā)展迅速。作為風險損失分攤的有效工具,網絡安全保險可幫助企業(yè)轉移潛在的不確定風險。歐美的成熟市場已將網絡安全保險產品作為重要的風險管理手段,通過保險產品來分散和轉移殘余風險,補償被保險人因網絡安全事件所引發(fā)的重大經濟損失,為涉事方提供恢復和補償機制,協(xié)助其恢復正常運營,提高抵御網絡安全事件的“韌性”。
相比國外較為成熟的網絡安全保險市場,我國網絡安全保險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有人保、國壽、平安、太保在內的大型保險公司和一些再保險公司能夠提供網絡安全保險的相關產品和承保能力。52021年是“十四五”規(guī)劃的開局之年,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都在助推數字化轉型中的網絡安全建設,由此來看,網絡安全保險的市場空間巨大。根據慕尼黑再保險的預計,到2025年,全球網絡安全保險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約200億美元。
網絡安全保險是對網絡空間的不確定性進行承保,保險公司承保前十分注重核保風險評估,這一過程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以此來決定是否承保,并制定合理的價格。在此背景下,如果投保企業(yè)想要獲得承保資格,以及更優(yōu)惠的價格,就必須實施有效的網絡安全措施。例如被保險人的組織架構、制度體系、技術措施等,這也進一步促使企業(yè)重視“內生安全”,全方面提高企業(yè)網絡風險防范水平,助力企業(yè)網絡安全建設。
網絡安全保險不僅僅是保險公司提供的一個簡單的保險產品,還需要提供相應的服務與之匹配。在國外,保險公司會根據投保企業(yè)的網絡安全風險管理需求,為其提供一攬子、全周期管理方案,包括承保后的風險管理服務,險情出現(xiàn)后的應急響應服務,以及日常網絡安全維護等服務。
我國網絡安全保險市場尚未成熟,保險公司若僅憑自身資源,無力閉環(huán)防范網絡風險,更缺乏基于大數據的風險模型設定與資源匹配的行業(yè)指導及規(guī)范。因此,往往需要再保險公司和科技公司介入,在數據積累、資源整合、技術研發(fā)等多方面發(fā)揮優(yōu)勢。
網絡安全風險是動態(tài)不確定的,因此,傳統(tǒng)的風險防御手段無法解決所有的安全風險。保險作為風險管理的一種風險管理手段,將成為網絡安全的堅強后盾,以更好地應對日益加劇的網絡安全風險。
作者:蘇潔 單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