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中醫(yī)特色護理對中風患者的影響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yī)特色護理對中風患者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醫(yī)特色護理對中風患者的影響

關鍵詞:中醫(yī)特色護理;中風;康復效果;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中風患者120例,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女比29∶31,年齡45~73歲,平均(57.55±2.53)歲。研究組:男女比30:30,年齡44~74歲,平均(57.56±2.13)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予以臨床常規(guī)護理。以患者病程、年齡、心理等情況為依據(jù)制定康復方案,并重視對于患者的主導運動以及臥床運動的指導。

1.2.2研究組

研究組予以中醫(yī)特色護理。①穴位護理:不同偏癱部位,按摩不同穴位。上肢偏癱患者,按摩手三里、肩貞以及肩井等部位;下肢偏癱患者按摩絕骨、環(huán)跳等穴位。②熏洗護理:煎煮伸筋草、紅花等藥材后,取適量湯藥熏洗患者偏癱部位,保持湯藥溫度在40~50℃,熏洗時配合足底按摩,每次熏洗時長為20min,1次/d。③飲食護理:運用中醫(yī)辨證思想對患者的飲食進行監(jiān)護,叮囑患者多食用蔬菜和瓜果,適量食用肉、魚、蛋、奶等,禁止使用辛辣刺激食物,脾胃氣虛患者應該多食用糯米和紅棗,脈絡阻滯患者應多食用柑橘和胡蘿卜等。④運動護理:護理人員叮囑并指導患者開展患肢和關節(jié)鍛煉。上肢偏癱患者外展外旋、內轉內旋、屈曲肩關節(jié),開展指間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運動;下肢偏癱患者下肢外展外旋并活動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前2d保持25~30min的訓練,2~3次/d。第3d起開始練習坐立,選擇軟硬適宜的座椅進行鍛煉,時間為15~20min,3~5次/d。⑤刮痧拔管護理:取患者足脾俞、三里、關元、天樞、大腸俞、氣海等穴位皮膚映射區(qū)進行刮痧拔管護理,刮痧選擇專業(yè)刮痧油和牛角刮痧板,對上述穴位皮膚區(qū)域進行輕刮,直至皮膚出現(xiàn)紅色粟粒狀態(tài)。拔罐用鑷子夾住酒精棉球并點燃,于罐內繞一圈后排出空氣抽出,而后將罐罩相應部位吸住,留置5~10min。⑥膏藥敷貼:取患者肩髃、環(huán)跳、曲池、懸鐘、外關、足三里、合谷、陽陵泉等穴位進行膏藥穴位敷貼,24h后取下并清潔皮膚,避免出現(xiàn)紅腫或是過敏反應。⑦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三因制宜。應用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三因制宜原則對患者進行護理,依據(jù)發(fā)病時間、病員機體反應以及地區(qū)的差異,在不同的階段,采取適合的護理方式。在患者疾病的發(fā)展過程中,若出現(xiàn)相同病機,可采取同樣的護理方法,護理過程中要做到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和因地制宜。

1.3療效觀察指標

①兩組肢體平衡功能,采用Beng平衡量表進行評價。包括:坐立站起、無支撐站立、無支撐閉眼站立、轉身360°、座位無靠背雙腳離地或者放于凳子上、由站轉坐、單腳站立、移動等。每項目由難至易可分為0~4分,總分越高表明恢復越佳[2]。②兩組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數(shù)進行評估[3]。滿分100分,可分為重度依賴(低于40分)、中度依賴(41~59分)和生活自理(60~100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收集整理臨床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統(tǒng)計軟件包SPSS19.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先做正態(tài)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數(shù)、構成比等表示,采用χ2檢驗。四格表資料改用Fisher確切概率。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肢體平衡功能對比

經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肢體平衡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

Barthel評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Barthe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其中研究組患者護理后Barthe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所有比較差異均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中風又被稱為腦卒中,本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相關研究指出,中風患者及時地采取有效康復鍛煉具有重要作用,不僅能夠縮短患者語言康復時間,而且可以縮短患者運動康復時間[4]。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120例中風患者的臨床資料,針對其中60例采取中醫(yī)特色康復護理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以探討中風采用中醫(yī)特色護理在促進患者康復方面的效果。本研究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肢體平衡能力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經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肢體平衡功能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中風患者經中醫(yī)特色護理后的肢體平衡能力得到顯著改善,可見對中患者采用中醫(yī)特色護理的效果顯著。推測上述結果的產生原因,可能與從穴位、熏洗、飲食以及運動等方面對中風患者進行護理有關。中醫(yī)特色護理重在實現(xiàn)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促進機體全身血液循環(huán),進而達到縮短患者肢體康復時間的目的。熏洗護理可以化瘀止痛、加快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穴位按摩護理可以增強患者臟器功能。飲食護理可以幫助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防止出現(xiàn)食物間、食物與藥物間的相克[5]。刮痧與拔罐也是中醫(yī)的一個特色,刮痧可以起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軀體代謝以及排毒祛濕的功效,拔罐也有著相同的作用。中藥穴位敷貼是通過穴位導入藥性,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而中醫(yī)理論中的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三因制宜原則,可以確保護理措施符合患者的個體差異,提高護理的針對性。中風患者多存在眼歪口斜、四肢麻木等臨床表現(xiàn),患病后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本研究通過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情況,發(fā)現(xiàn)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均有所上升,可見采用中醫(yī)特色護理可改善中風患者的生活能力。但研究組護理后Barthe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后,該研究結果進一步證明予以中醫(yī)特色護理具有改善中風患者康復效果的功效。但受到樣本選取例數(shù)等因素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還需要日后進一步的研究予以驗證。綜上所述,中醫(yī)特色護理可顯著改善中風患者的康復效果,促進患者運動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故具有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鄭麗華.中醫(y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探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6):812-813.

[2]陸明.針藥并用護理缺血性中風后丘腦痛的臨床觀察[J].天津中醫(yī)藥,2014,31(5):269-270.

作者:王荔弘 馬玲 單位:烏魯木齊市友誼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