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血液科護理風險管理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血液科護理風險管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血液科護理風險管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yī)院血液科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護理風險管理,以實施前1年(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設為對照組,實施后1年(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設為風險管理組;依據(jù)患者住院號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別選取200例患者。對照組200例患者中,男123例,女77例,年齡29~74歲,平均(52.63±7.34)歲;風險管理組200例患者中,男118例,女82例,年齡30~76歲,平均(52.88±7.39)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風險管理方法

1.2.1提高護理人員護理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yī)療事故相關處理條例,重視對于各項規(guī)章制度及操作規(guī)程的嚴格執(zhí)行??剖易o士長不定期抽查患者護理記錄,嚴查隨意涂改現(xiàn)象。同時每周對科室上周發(fā)生護理風險及潛在問題進行總結,探討預防措施,提出處理意見。

1.2.2積極制定護理風險預防方案積極完善日常護理工作流程和規(guī)章制度,并依據(jù)血液科護理工作特點制訂護理風險應急預案,主要包括輸液反應、輸血變態(tài)反應、化療藥物外滲、跌倒及醫(yī)囑處理錯誤等內容;護士長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學習,并采用書面考試及口頭提問進行考核,提高護理人員獨立處理護理風險能力。具體內容包括:在患者或患者家屬簽署輸血知情同意書后進行血液輸注;嚴格執(zhí)行輸血前實驗室檢查,如乙肝五項、梅毒螺旋體及艾滋病抗體等;完善輸血查對制度,密切注意輸血反應有無,一旦發(fā)現(xiàn)立即執(zhí)行救治預案。

1.2.3加強護理人員業(yè)務培訓短期及長期護理人員業(yè)務培訓計劃,重點加強崗前培訓,低年資護理人員培訓及晉升職稱前專項培訓等;護士長可通過晨會提問、講座學習及護理查房等方式,為護理人員提供學習護理新知識,提高自身業(yè)務水平的機會。1.2.4護患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護患之間有效交流溝通,改善護患關系,預防護患矛盾及醫(yī)療糾紛。護理人員應樹立以“患者為中心”護理理念,處處為患者著想,積極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在進行護理操作之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操作目的、注意事項及潛在風險,以求取得完全配合。

1.3觀察指標

(1)采用筆者所在醫(yī)院自擬《臨床科室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于患者出院時發(fā)放,由專人回收整理;護理滿意度總分100分,≥90分判定為滿意;

(2)記錄輸液反應、化療藥物外滲、跌倒、護患溝通障礙、醫(yī)囑處理錯誤及護理記錄錯誤等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例數(shù),計算發(fā)生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選擇Epidata3.02和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風險管理組的患者護理滿意度98.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33.290,P=0.000)。

2.2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風險管理組的輸液反應、化療藥物外滲、跌倒、護患溝通障礙、醫(yī)囑處理錯誤及護理記錄錯誤等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0.50%、0.50%、0.50%、1.00%、0.50%、0.5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00%、4.50%、6.00%、4.50%、4.00%、6.5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血液科患者住院時間長,治療方式復雜且難度大,心理和生理負擔嚴重,易誘發(fā)對護理工作不滿。如何有效改善血液科護理質量,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已成為近年來護理學界關注的熱點之一。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是指將住院患者護理不良事件預防貫穿整個臨床護理工作中,對存在或可能發(fā)生的護理風險評價處理,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創(chuàng)造穩(wěn)定安全的治療環(huán)境。通過實施護理風險管理,護理人員把發(fā)生護理不良事件后的被動處理轉變?yōu)榉e極預防,法律及護理風險防范意識明顯提高,處理突發(fā)事件能力顯著增強。護理人員積極查找護理流程中存在風險,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應對措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安全護理服務,能夠有效規(guī)避護理差錯及醫(yī)療糾紛。本次研究結果中,風險管理組的患者護理滿意度98.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字2=33.298,P=0.000),提示風險管理有助于提高血液科患者對于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改善護患關系。而風險管理組的輸液反應、化療藥物外滲、跌倒、護患溝通障礙、醫(yī)囑處理錯誤及護理記錄錯誤等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分別為0.50%、0.50%、0.50%、1.00%、0.50%、0.50%,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00%、4.50%、6.00%、4.50%、4.00%、6.5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風險管理在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和提高護理質量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綜上所述,風險管理用于血液科護理工作可有效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李芳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