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課本中比較文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筆者所從教的中學語文課本選有一定數(shù)量的外國文學作品。初中計14篇,高中計10篇,其中不乏膾炙人口、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在世界文學史上也占據(jù)一定的地位。編者基于“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一方面使學生通過學習能領會作品的藝術特色,另一方面于作品本身所蘊含的深意給學生以啟迪。作為教學活動主導者——教師,怎樣才能教好這些外國文學作品,并通過這個“窗口”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其對龐雜的世界增加感知和了解,一直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一、比較文學定義
比較文學是一門獨立學科,最早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比較文學既不是“比較”,也不是“文學”,它是一門開放性、多方位的動態(tài)學科,其定義為:研究兩種語言、兩種民族關系之間,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之間以及其他意識形態(tài)和相互關系的學科。學習這門學科,掌握比較文學研究的一般方法,對于中學語文教師既可以擴大視野、豐富知識,又可以在課堂上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指導學生通過學習作品來了解世界,并把課內講授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思維,使其具有全球意識。這種隱性作用,一旦發(fā)揮出來,這些經(jīng)過培養(yǎng)的21世紀人才,不論在專業(yè)還是在建設上都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做出更大的貢獻,從而落實了教育的目的。
二、比較文學研究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主題相同的作品加以歸類分析,進行平行研究:第一,將楊沫的《堅強的戰(zhàn)士》與伏契克的《二六七號牢房》進行比較,兩文都是以反抗殖民者和法西斯的壓迫而在獄中斗爭為主題,通過詳細而具體的獄中人不屈不撓的斗爭歷程,贊揚了革命者的頑強意志和勇于獻身的精神。兩者不同的是,伏契克的作品屬于報告文學,真實動人;楊沫的《青春之歌》則是長篇小說。結合歷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當時風起云涌的斗爭情況以及法西斯必然滅亡的規(guī)律。第二,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鄭振鐸的《最后一課》。它們反映的都是外族入侵使本國語言禁教的故事,敘述了在淪陷區(qū)上最后一堂國語課的感人情景。作者細膩刻畫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及思想斗爭,充滿著對祖國的摯愛之情以及對侵略者的切齒仇恨。文章在生動處,催人淚下。學習這樣的作品,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在入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不少篇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本質,批判了它腐朽的金錢制度。如《最好的顧客》《競選州長》《我的叔叔于勒》《警察與贊美詩》等文均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對資本主義社會冷漠的人際關系和墮落腐敗的制度作了曝光。作者雖然不屬一國,他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卻是一致的。通過這些文章,學生對所謂“先進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就能有正確的認識。平行研究的題材學是研究同一題材在不同國家中的發(fā)展變異,運用這種方法,講授巴爾扎克的《守財奴》時可聯(lián)系各國形形色色的同類人物,像果戈里的《死魂靈》的潑留希金,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等,分析作品便可以發(fā)現(xiàn)特殊時代背景造就特殊的守財奴,有資本主義初期的,有封建社會末期的,有封建社會中期的,他們都具有貪婪、吝嗇的本質,但他們也各不相同,如潑留希金呆板地守財,以致所有的家產(chǎn)都毀掉;葛朗臺視金錢甚于生命,毫無夫妻、父女之情;嚴監(jiān)生吝嗇到令人發(fā)噱的地步。經(jīng)過類比分析,學生對“守財奴”形象系列就會具有全面的認識,并于理論的高度加以批判。再如高爾基的《母親》敘述了二十世紀初一個由逆來順受,備受壓迫的普通勞動婦女成長為一名無產(chǎn)階級英雄的過程。母親葉尼夫娜就是這一過程中的一個典型。作為同種題材的葉圣陶的《夜》塑造了一個由悲痛到憤怒、由怯弱到勇敢的母親形象。反對派的瘋狂屠殺,普通家庭的悲慘遭遇,人民群眾經(jīng)受的深重災難是母親轉變的原因。兩文都熱情謳歌了母性寬廣偉大的心胸,反映了正義的革命必勝,同時也闡發(fā)出斗爭使人堅強的真理。用影響研究的方法,從淵源學的角度,我們發(fā)現(xiàn)魯迅的《狂人日記》是受了果戈里作品的影響。果戈里的《狂人日記》在主題、人物、情節(jié)、風格和語言諸方面成了魯迅作品的淵源。魯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里說過:“但《狂人日記》意在暴露家庭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都比果戈里的憂憤深廣……”就是說兩篇同名作品分別塑造了兩個時代的狂人,而魯迅筆下的狂人要比果戈里筆下的狂人“憂憤深廣”,也可以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以“救救孩子”作結,喊出了時代的呼吁,令人不由猛然警醒。讓學生了解兩篇作品的內容,理解其中的淵源并著重分析魯迅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對于認識魯迅的短篇創(chuàng)作是大有裨益的。
三、結束語
經(jīng)過課外的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各國的文學,無論在主題還是風格上都有相同或者同中有異的特點,這是世界文學的規(guī)律。運用比較文學,可以系統(tǒng)的把外國文學作品和中國文學作品加以比較,這就以理性的角度使學生對世界有了更深一步的感知。對于中學生來說,要學好課本中的外國文學作品僅僅滿足于課本是不夠的,除了要讀一些輔導書、參考書之外,還要盡可能地多讀些外國文學作品。時代需求更多的人才,因此掌握科學的方法,通過作品來了解外國,對于中學生不啻為一條捷徑。
作者:周琳 單位:寧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