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外國比較文學教學改革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國比較文學教學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外國比較文學教學改革思考

摘要:在我國,比較文學早已與世界文學同屬一個專業(yè),并且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比較文學已經(jīng)成為世界文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這僅僅只是局限于理論層面,比較方法并未在教學實踐中真正應用于外國文學的課堂之中。本文將針對外國文學教學現(xiàn)存的落后模式提出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思路與方法,著重把比較文學放在外國文學史的大背景下,對比較文學進行初步探究,嘗試將比較文學真正納入外國文學教學實踐體系之中,并且通過不斷探索,旨在改善外國文學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受教育者在外國文學習得方面的比較意識。

關鍵詞:外國文學;比較文學;教學改革

引言

比較文學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法國學者諾埃爾和拉普拉斯合編的《比較文學教程》(1816)中,但該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與理論。使這一術語得以流行的是法國文學批評家、巴黎大學教授維爾曼(1790—1870)。1827年,他在講授中世紀和十八世紀法國文學課時,曾多次使用“比較文學”和“比較分析”等術語,兩年以后他將題名為《18世紀法國文學綜覽》的講稿出版。1865年后,“比較文學”作為專門術語而被普遍接受。[1]

一、比較文學在外國文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于“比較文學”的定義,美國比較文學大師亨利•雷馬克于1961年在其《比較文學的定義與功能》一文中曾指出:“比較文學是超出一國范圍之外的文學研究,并且研究文學與其他知識和信仰領域之間的關系,包括藝術(如繪畫、雕刻、建筑、音樂)、哲學、歷史、社會科學(如政治、經(jīng)濟、社會學)、自然科學、宗教等等?!盵2]事實上,比較文學就是一國文學與另一國或多國文學的比較,是文學與人類其他表現(xiàn)領域的比較。從對比較文學的定義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比較”的真諦并不在于單純的對比,也不單是一種文學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種跨學科、跨語言、跨民族的多維度、多層次的文學研究。比較文學跨越性、開放性的特征決定了其廣泛的應用范圍,因此不能從字面上來認識比較文學,也不能簡單地將其同文學的比較相對等。比較文學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成為外國文學研究的前沿學科和重要分支。縱觀外國文學研究的歷史,走過的是一段漫長而曲折的歷程。比較文學這個學科在國外確立已經(jīng)有一個世紀,在中國正式開展研究也有四分之一個世紀,但它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學科[3],它的基礎依舊薄弱,并且基礎性的工作還需要加大力度。面對比較文學的“危機”,夯實基礎、加強研究、改變思路顯得尤為重要。比較文學被認為是外國文學研究的前沿學科,究其原因是當前比較文學的意義轉向。當前外國文學的發(fā)展明顯地呈現(xiàn)出一種總趨勢:各文學學科均向意義轉向,即當前外國文學越來越注重對跨領域內(nèi)容方面的研究。比較文學在外國文學研究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已經(jīng)成為一種可以廣泛應用的研究方法,與許多鄰近學科——哲學、心理學、邏輯學、人類學、語言學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通過研究,我們將能更準確、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外國文學中的比較文學,進一步完善比較文學的探究方法,使之更加規(guī)范化;通過研究,我們還將進一步提高我們對外國文學的認知水平,豐富跨文化、跨語言的知識體系,使比較文學能更好地為外國文學教學及跨學科、跨文化、跨語言的交流服務。

二、將比較文學嵌入外國文學課堂的策略

比較文學的研究呈現(xiàn)出這樣幾個顯著的特點:跨語言、跨學科、多維度和多層次。曾有學者指出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必修課之一的外國文學課本身便是比較文學課,因受其本身漢語教學這一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外國文學理論知識及經(jīng)典名著的學習便具備了跨語言、跨文化、跨學科的典型特征,該觀點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相關方面的專家早在30年前就呼吁將比較文學納入外國文學的課堂,然而直至現(xiàn)在,比較文學卻仍在外國文學的課堂中缺席。如何改善這一局面?如何讓比較文學占領外國文學的高地?不妨從引入多樣的教學手段及轉變教學思路入手,尋求改革與發(fā)展之路。

(一)多樣的教學手段

在外國文學教學中引入多樣的教學手段,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視野;又可以提升文化理解的效果。

1.多媒體教學

利用PPT技術編制課程提綱、定義和基本內(nèi)容,預設動畫。利用超級鏈接將主板書與副板書聯(lián)結在一起,使視覺畫面更加生動和飽滿。插入大量來自網(wǎng)上或數(shù)碼相機拍攝的圖片和自己制作的圖表、地圖、中西方文化對比鮮明的照片等,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還可以播放一些關于經(jīng)典名著的電影片斷供大家欣賞。因為電影可以營造比較文學所需要的學習環(huán)境,影片中所表現(xiàn)的社會本身又有著文化、語言、生活的內(nèi)涵,可以提供后續(xù)的教學內(nèi)容,使學習者更自然地接近目標文化。外國文學的課堂不要僅僅局限于理論的講解,還可以借助豐富多彩的游戲。游戲的特點有許多,最重要的是能夠給人帶來快樂,能夠刺激學生更積極地融入課堂學習。如果所采用的游戲是經(jīng)過精心選擇并且非常恰當?shù)脑?,那么它就可以用于課堂教學的任意一個環(huán)節(jié):導入、呈現(xiàn)材料、進行控制性操練、開展交際練習、復習鞏固等。例如,可以使用將同主題的中外文學名著分別改編為課本劇或者將外國名著中國化等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們就能在親身參與的精彩演繹中將比較文學的方法靈活應用其中。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感受中外文學之間的差異與比較文學的價值,同時激發(fā)表演者在智力、情感上的潛力,也使觀眾在欣賞中獲得共鳴,加深對比較文學的理解。學習成果的檢測也可以通過此類方式進行,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的了解。

2.專題講座

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比較文學專題講座,通過明晰的敘述,借助解釋、分析、對比等各種手法向學生傳授外國文學知識。比如,為配合外國文學教學,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組織一個介紹比較文學歷史和現(xiàn)狀的講座作為比較文學學習入門的指導;對于功底扎實的學生,不妨讓其整理比較文學的相關資料,鼓勵其參與專題講座的準備工作,以完善其已有的知識體系。通過親身參與實踐,能夠讓學生真正走近比較文學,使其切實感受到比較文學對外國文學而言是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當然老師也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鑒于比較文學的跨文化性,老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制定精而短的文化系列講座,形成比較文學特有的文化微課堂;也可以明確講座主題,形成招標項目,鼓勵學生去招標,有計劃、有目標地去完成一個個專題講座;同時對講座的質量要嚴格把控,讓專題講座的內(nèi)容豐富、翔實,并且最終將講義內(nèi)容匯總成冊,為比較文學教學提供范本。

3.文化實踐

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文化實踐活動,也不失為一種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文化實踐可以作為專題講座的補充與支持,成為一種獨特的知識學習與傳授方式。同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相關的文化實踐可以是與主題相關的一個子課題,其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都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文化實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使其學會提取有效的信息,提高其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并通過圖片、文字、實物等直接感知信息載體來增強記憶。文化實踐開始后,應適時鼓勵學生展開交流討論、分享實踐感受等,從而使他們比較文學的知識得到鞏固與加強。

(二)改革教學思路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通過對傳統(tǒng)教材的學習,基本上了解了西方文學從古希臘羅馬時期到二十世紀的發(fā)展歷程,對各個時期代表作品也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但卻無法理解各國文學之間的差異性及相互影響,更考慮不到文化、哲學、心理學等和文學之間的直接和間接關系。[4]因此,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學科的要求、知識體系的完善需求等應對傳統(tǒng)教材進行整合與創(chuàng)新。教師在整合教材的同時也應該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將比較文學的方法滲透進外國文學的課堂。從文學視角進行分析,需要正視東西方文化間存在的巨大差異性,并借此來探索中西文化的異同。如果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分析,將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的方法聯(lián)系起來,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思路。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多層次的分析,既可以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又可以調整教學思路,還可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豐富學生們的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舉例如下,在講述19世紀30年代現(xiàn)實主義文學思潮先后在法國、英國、俄國等地興起這一部分時,首先將比較文學的方法應用于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文學之中;[5]在對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創(chuàng)作特征完成概括后,再對以上幾個國家進行細致的分析。這樣既可以把比較文學的方法滲透到外國文學之中,又可以鍛煉學生們的概括分析能力。教師一定要加強學生對于原著閱讀的督促,不可讓學生遠離原著。同時,對中外名著的比較閱讀也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缺乏對于原著的閱讀及文本分析,會使很多學生無法真正深入文本、理解文本,進而無法完成比較研究。例如,可以將《紅與黑》(法國作家司湯達的著名小說)與《人生》(中國作家路遙的中篇小說)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比較文學的方法可以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一個悲劇性人物的社會因素及時代烙印。

三、結語

總之,在外國文學教學中,比較文學的介入不僅有利于重新審視本民族文學的優(yōu)勢和不足,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的思想,而這是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6]多媒體教學、專題講座、文化實踐等多樣的教學方式及教學思路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都不失為將比較文學嵌入外國文學課堂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陳惇,孫景堯,謝天振.比較文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亨利•雷馬克,姜源.比較文學:再次處于十字路口[J].中國比較文學,2000(1).

[3]孫海英.關于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一點思考[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08(6).

[4]張云.比較文學視野下的外國文學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5).

[5]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陳鶴鳴.外國文學教學與比較文學[J].中國比較文學,1997(3).

作者:張婧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