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下多元能力表達范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創(chuàng)造性學習離不開一定程度的開放與彈性,信息化視野下的多元能力課堂離不開技術支持下的多元化學習成果表達范式。即興演講能夠持久喚醒與激勵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扭轉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微型辯論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促進學生形成對事物更客觀而全面的認識;情境認知需要致力于將學習者的社會角色意識、完整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性學習任務回歸到真實的狀態(tài);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師生融合新舊知識,直觀有效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結構形式,既可以看成是一種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可以當成一種多元化的成果表達形式。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認知和學習,拓展了傳統(tǒng)教育教學活動的時空結構,尤其是信息化視野下的教學主體結構,并為學習成果表達方式變革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實踐研究范式,信息化環(huán)境理應成為全新學習意義建構的高效能“支架”,深入而持久地推進學生的深度有效學習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
關鍵詞:信息化視野;即興演講;微型辯論;情境認知;思維導圖
無論信息技術教師設計怎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開展形式,最終都要通過作品與技能展示、書面或口頭表達、學結與反思等方式來呈現(xiàn)學習者的收獲與進步,讓不同起點的學生都能在小組、班級乃至更大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大家相互學習借鑒,融會貫通,從而積極展望學習與生活的有機聯(lián)系,更深刻更全面地體會學習的意義與價值。湯姆林森[1]在《多元能力課堂中的差異教學》一書中提供了60多種可能的學習成果表達方式可資借鑒。本文將著重闡述信息化視野下的即興演講、微型辯論、情境認知、思維導圖等學習成果表達范式的獨特應用價值,以期激發(fā)更多同仁去融合創(chuàng)造更多信息化視野下的多元化學習成果表達范式,切實優(yōu)化課堂教學,有效轉變學習方式,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與培養(yǎng)提供不竭動力。
一、即興演講
我校語文、英語教研組很早就有課前五分鐘的演講傳統(tǒng),讓學生圍繞與學科發(fā)展緊密關聯(lián)的某個感興趣的話題,提前準備相關內容并像教師一樣“登臺演講”,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信息技術課堂中用來表達學習成果的即興演講,通常不是書面的正式演講,而是在小組、班級或社團等場合中,以個人或小組的學習內容或成果為主要信息載體,簡明扼要地發(fā)表自己或小組的觀點與主張,闡明道理或抒發(fā)情感的一種學習活動。受儒家思想影響深遠的傳統(tǒng)師生關系不太平等,對于學生提交的學習成果,教師通常都是單方面地評頭論足,學生往往只好被動傾聽,實際表達交流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多元能力課堂強調要多讓學生公開展示表達自己或小組的學習成果,以便深入持久地喚醒與激勵學生的自我意識,在扭轉傳統(tǒng)師生關系、鼓勵學生自信樂觀地表達自我的道路上,教師的傾聽贊賞與適時適當點評同樣重要。例如,學生借助因特網撰寫的旅行計劃和檢索報告、用VB編寫的趣味函數(shù)圖像、用PS設計制作的主題CD封面等學習成果,筆者都會在初步瀏覽整理之后放置到共享服務器上,并且會想方設法安排時間讓學生像“教師”一樣通過電子教室軟件展示學習成果,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剛開始的時候,學生難免會因為緊張而邏輯混亂或詞不達意,隨著經驗的積累,學生慢慢就會適應并且喜歡上這樣的成果表達方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不斷提升,收獲了彌足珍貴的成功的喜悅與自信。創(chuàng)造性學習需要某種程度的彈性、開放與即興,教師既要掌握課程計劃、教學案例設計與實施等方面的知識,又要能對課堂上某一時刻出現(xiàn)的即興問題做出靈活的應對,善于通過更深層的概念理解而即興改變教學策略。[2]每個學生的大腦都是一個蘊涵巨大能量的小宇宙,關鍵看怎么去激活。例如,《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科書的第一章第一小節(jié)結尾處有一個實踐活動,讓學生發(fā)揮信息化視野下的多元能力表達范式研究姚文連(江蘇省射陽中學,江蘇鹽城224300)摘要:創(chuàng)造性學習離不開一定程度的開放與彈性,信息化視野下的多元能力課堂離不開技術支持下的多元化學習成果表達范式。即興演講能夠持久喚醒與激勵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扭轉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微型辯論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促進學生形成對事物更客觀而全面的認識;情境認知需要致力于將學習者的社會角色意識、完整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性學習任務回歸到真實的狀態(tài);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師生融合新舊知識,直觀有效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結構形式,既可以看成是一種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可以當成一種多元化的成果表達形式。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認知和學習,拓展了傳統(tǒng)教育教學活動的時空結構,尤其是信息化視野下的教學主體結構,并為學習成果表達方式變革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實踐研究范式,信息化環(huán)境理應成為全新學習意義建構的高效能“支架”,深入而持久地推進學生的深度有效學習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關鍵詞:信息化視野;即興演講;微型辯論;情境認知;思維導圖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8454(2021)19-0037-04創(chuàng)新探索想象力,結合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可能的消極因素,以故事的形式描繪一下100年后家庭生活的一天。每年學到這個地方的時候,由于時間的關系,筆者無法讓學生在課后寫一篇較長的文章并到課堂上演講,但都會盡量讓學生靜靜地沉思三五分鐘,然后通過在線學習系統(tǒng),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遠見卓識”,自動網絡錄播系統(tǒng)都會忠實地記錄下來甚至傳播分享出去,以期激發(fā)學生更多關于未來科技發(fā)展的大膽創(chuàng)想。這樣的活動就好像是一種頭腦風暴,可以借助群體的多元化思維來集思廣益,迅速獲得大量的設想和創(chuàng)意,從而為未來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提供更多方向和可能。
二、微型辯論
辯論是思維沖突的外在表現(xiàn),源自溝通各方的觀點與意見不一。通過辯論,可以明事理、察真相。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夠巧妙設計、組織問題并進行辯論,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批判精神,促進學生形成對事物更客觀而全面的認識。[3]李藝教授主編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信息技術基礎(必修)教師教學用書》上就有“上網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計算機具有智能還是沒有智能”等多個辯論方面的教學案例,筆者也曾經在實驗班開展過“青少年上網利與弊”的主題辯論賽。通過多次回看當時的辯論賽錄像,關于辯論的主題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并沒有直接討論上網的利弊。由于學生平時很少有目的有計劃地上網,即使偶爾有機會上網的時候,也主要是將網絡當成娛樂休閑工具,大多數(shù)人都直接通過網絡來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只有少數(shù)人能夠借助自己或同學的切身體驗來證明觀點;同時筆者也驚喜地看到學生對互聯(lián)網和青少年關系的認識已相當深刻,通過主題辯論自我表達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如果有更多的辯論機會,相信他們的表現(xiàn)一定會越來越棒。當然,由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間總體有限,經過充分準備的辯論學生不太容易開展,只能對一些明顯呈現(xiàn)不同對立觀點的問題進行簡短的課堂討論。例如“為母親挑選手機是去實體商店還是網店”,稍微改變一下分組,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可以改造成一場微型辯論,讓不同的想法和觀點當堂針鋒相對,時機成熟的時候也可以讓他們進行觀點互換之后再辯論,既可以增強學生對事物和觀點的深刻認識,鍛煉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還可以增強思維的發(fā)散度,為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正是由于這些不確定性和可變因素的引入,使課堂教學有可能比以往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態(tài),更容易讓學生思緒飛揚、興趣盎然,促使師生積極互動,生發(fā)出寶貴的問題和見解,摩擦出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星火。[4]傳統(tǒng)課堂教學環(huán)境囿于人數(shù)偏多和教學理念的制約,學生通過自身長期學習和生活經驗積累起來的、極具多元價值的學習資源無法在深入交流互動中產生“聚合反應”,[5]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則為類似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例如,筆者就曾經通過局域網即時通信軟件(例如“飛秋”)、在線學習系統(tǒng)課廊等軟件發(fā)起過網絡化的競答、辯論活動,讓學生通過鍵盤輸入來獨立表達自己的觀點,既能夠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分享更多有價值的思想,還能附帶鍛煉一下學生的雙基能力,學生的觀點和看法亦可以被完整地保存下來,成為學情分析的第一手資料,真可謂一舉多得。
三、情境認知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是個體性意義建構的心理過程,更是一個真實問題情境和實際教學環(huán)境相互融合、以多元化學習資源為媒介的全方位互動過程。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將學習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識、完整的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性任務置于真實、融合的狀態(tài),從而逐步治愈傳統(tǒng)課堂學習當中的去自我、去情境的痼疾。[6]越是優(yōu)秀的教師,越善于利用各種情境教育教學資源,來加強學生的學習與社會生活,乃至整個世界的聯(lián)系與互動。例如,通過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設計宣傳畫來學習數(shù)字化圖像的簡單合成、通過探究全球碳排放與大氣污染的關系來學習Excel表格數(shù)據處理、借助VR技術進行可視化學習與仿真性實踐等等。深度學習理念倡導主動建構個人知識體系,并將其適時適當遷移應用到真實情境中解決復雜問題,最終促進全面學習目標的達成和高階思維能力的發(fā)展。[7]筆者曾經指導并觀摩過一節(jié)基于活動的優(yōu)質課《表格數(shù)據加工的多元性》,以“即將到來的母親節(jié)挑選手機禮物來感恩父母”為活動情境,從買賣雙方的角色扮演開始,讓學生借助網絡學習平臺提供的關聯(lián)性網頁,從多個不同角度,利用電子表格對各品牌手機銷量和利潤數(shù)據表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表格數(shù)據多元加工的必要性,最后再通過網店和實體店購物優(yōu)缺點比較的微辯論,學生不僅掌握了本單元的核心教學內容,而且還在活動中深化多元化思想,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由此可見,良性的認知沖突與教學互動,能夠把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地位中徹底解放出來,實現(xiàn)師生多元化特質的雙向認同和彼此尊重,保持教學系統(tǒng)的內部靈動性與創(chuàng)造力,使教學態(tài)勢在不平衡和平衡之間動態(tài)流淌,從而真正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8]探究協(xié)作、交流分享、實時反饋等學習設計理念在信息化條件下終究會快捷有效地實現(xiàn)。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學生切身體驗到一種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醒他們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更容易形成一種自我肯定的積極體驗,從而增強主動學習的愿望和熱情。
四、思維導圖
發(fā)散性思維是人類大腦原本的自然而然的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大腦的信息,都可以成為一個新的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fā)散出成千上萬的節(jié)點,呈現(xiàn)出發(fā)散性的空間結構。令人揪心的是,應試導向下的過度學習普遍影響了我國中小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通過思維導圖的形象描述,可以很好地將左右大腦合二為一,可視化展示大腦的思維過程,從而不斷提高高階思維水平?;谒季S導圖的學習過程很好地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學習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9]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師生整合新舊知識,直觀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結構形式,促進整體性思維與結構化記憶,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輔助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軟件,個性化地歸納總結所學內容,通過構建可視化的知識地圖,更容易創(chuàng)建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辨析其本質上的區(qū)別,幫助自己重構更有序更完善的知識圖譜,并倡導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分享交流,不失為一種深刻而有效的自主與合作學習范式。當代建構主義教學觀同時還強調,個體知識結構一定要在活動中進行建構,這就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不斷地進行總結與反思。要實現(xiàn)高質量的學習,這樣的反思性學習活動非常必要,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元認知活動。不管學生個體或分組合作學習的表現(xiàn)如何,都需要進行一個有結構的小結,因為學習效果的根本評價尺度是學生內在的完善和生長。鼓勵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工具來繪制的自己的知識脈絡,是一種多元化的個人學習成果的表達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性學習意識和能力,還可以幫助教師搜集學情反饋信息,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從偶爾督促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的同時回顧總結自己的思考過程,到后來每個主題學習活動結束時學生都會及時主動進行反思,堅持不懈,慢慢養(yǎng)成習慣,從而顯著促進學生的元認知能力發(fā)展,切實踐行新課程倡導的“學會學習”理念。從系統(tǒng)科學的角度來說,學生能力與經驗的發(fā)展,通常都要經歷從無結構的零散表達到有結構的重組與分享的轉變,在外化、內化、協(xié)商和集成等多個不同階段,學生自主建構的能力與經驗有質性上的差異。[10]學生展示學習成果的過程,是一種學習如何表達和分享的過程,盡管信息技術課程的整體教學時間有限,但我們還是應該借力多元化成果表達方式,讓學生都能展現(xiàn)各自的進步。要想學生重視這個不可或缺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運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短暫異步學習時間,想方設法促成更多學生完成自己獨特而“偉大”的作品,切忌忽視成果表達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期待并享受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應該創(chuàng)設民主友善的課堂表達氛圍,精心組織展示形式和進程,激勵先進的同時勿忘保護后進,例如教師點評的時候應該只對作品不對人,以鼓舞學生的創(chuàng)作和表達,展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成果,切實踐行將多元化學情當成是一種寶貴教學資源的全新理念。當然,信息化視野下的即興演講、微型辯論、情境認知與思維導圖等學習成果表達范式,既可以看成一種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也可以當成一種多元化的成果表達形式,兩者都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意義進行自主建構,并反饋于教學內容的重構與設計。學生在多元能力課堂中的成果表達應該在交流互動中展示,其根本目的不是為了自我欣賞與陶醉,而是為了在與他人的相互展示中呈現(xiàn)差異和分享差異,[11]從而拓寬視野,優(yōu)化自我發(fā)展。在多元能力課堂當中,有人樂于展示表達就應該有人懂得欣賞,因此,善于欣賞和分享學生的學習成果就變得不可或缺。筆者曾經嘗試利用各種數(shù)碼設備,自己隨時隨地拍攝或者請同事幫助,努力將學生自主表達學習成果過程中的精彩瞬間攝錄下來并分門別類地存儲到校園網路空間當中,讓學生能夠瀏覽下載,不但能夠忠實反映學生豐富多彩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展示和反饋效果,而且還可以為學生后續(xù)的圖像、音頻、視頻信息加工等單元的學習提供鮮活的第一手素材,既前后呼應又學以致用,拉近了課堂學習與課外生活的距離,為學生的高中生活留下豐富美好的回憶,為創(chuàng)造學生喜歡和享受的多元能力課堂,提供了一種可資借鑒的方法,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學習效果。追求卓越是教育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教育教學變革之所以能夠發(fā)生,一條基本線索就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新技術、新媒體、新方法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催生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學習方式變革,也促使人們對未來的教育充滿憧憬。[12]如果今天的教育教學研究者不能看到未來,如果今天的學習仍然沿襲昨天的方式,將會剝奪學習者的未來。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認知和學習,拓展了傳統(tǒng)教育教學活動的時空,改變了信息化視野下的教學主體結構,并為學習成果表達方式變革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實踐研究范式,信息化環(huán)境理應成為全新學習意義建構的高效能“支架”,深入而持久地支撐學生的深度有效學習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
作者:姚文連 單位:江蘇省射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