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政治安全的內涵及其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新形勢下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最后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的策略,即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yè)課相結合,充分發(fā)揮課程育人功能、教師育人職責;建設紅色社團隊伍,發(fā)揮同輩效應的作用;建設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形成校園網絡安全預警機制。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
一、政治安全概述及其重要性
報告中“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被提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總體國家安全和其他十三條戰(zhàn)略共同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國家安全邁入新時代,作為總體國家安全的有機組成部分,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國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一)政治安全的內涵
如何理解政治安全?為此,我們必須了解什么是政治。對于這一問題,認為:“孫中山說政治就是眾人之事,從科學上說來他這話不對。他這話只有一個革命意義,即是反封建,因為封建社會的政治是皇帝一人專制。但原始共產社會有眾人,沒有政治。政治是從奴隸社會才開始有的。從一定意義上講,政治就是階級斗爭。恩格斯說有的國家的階級斗爭有三種:政治斗爭、經濟斗爭、理論斗爭。后面兩種斗爭也都含有政治性質。馬克思主義者應該有這種觀點,這是徹底革命的觀點。因此,我們要經過戰(zhàn)爭,經過階級斗爭,要放手發(fā)展壯大共產黨,壯大八路軍、新四軍?!庇纱宋覀兛梢钥闯觯我皇巧婕罢沃贫葐栴},孫中山說的政治是眾人的事情,就是從反對專制制度的角度理解政治。二是涉及政權問題。階級斗爭從根本上說就是爭取不同階級的政治權利的斗爭。從對政治的理解,我們可以認為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治制度安全、政治權利安全。結合當代政治的發(fā)展,與政治制度、政治權利安全密切聯系的安全都應該屬于政治安全。結合我國政治發(fā)展的狀況,當前我國的政治安全應該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性質和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zhí)政地位;三是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意識形態(tài)地位。
(二)政治安全的重要性
1.政治安全是總體國家安全的根本。曾明確指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必須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在歷史唯物主義視域中,政治屬于上層建筑,政治安全的核心是國家權力。政治上層建筑一旦確立,便對經濟、文化等其他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政治安全,外來勢力勢必影響到國家的國土安全等其他安全。沒有政治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等其他安全就無從保障。因此,在總體國家安全中,政治安全是根本性的。2.政治安全是國家富強、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一個國家對外不能獨立,內部政治動蕩,就不可能維護好自身的利益,更無法實現國家發(fā)展、民族團結和人民幸福的目標。當今的中國,沒有民族獨立與國家政權的統一,就沒有國內穩(wěn)定的政治秩序,便不可能取得像今天這樣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政治安全的重要內容是執(zhí)政黨地位的鞏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安全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的穩(wěn)固和加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良好的政治秩序,才能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例如,有的國家的解體始于政治安全的崩潰,體現為執(zhí)政黨執(zhí)政地位的喪失。如戈爾巴喬夫改革時期修改憲法第六條,通過實行多黨制,取消了蘇聯共產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民意識形態(tài)上嚴重的混亂,人民一直堅持信奉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被動搖。沒有了政治安全,國家的性質就被改變,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秩序就不復存在。3.政治安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前提和保障。政治上的安全和穩(wěn)定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做出了中國典范?;仡櫩茖W社會主義發(fā)展史,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使科學社會主義發(fā)展陷入低谷。由此,西方國家的一些學者高呼社會主義已經退出歷史的舞臺。1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解決了溫飽,發(fā)展了經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后,“五位一體”“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提出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大發(fā)展,使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再次煥發(fā)了生機和活力。
二、新形勢下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
當代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面臨著艱巨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既有來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對政治的忽視和冷漠帶來的挑戰(zhàn),又有來自西方世界意識形態(tài)滲透帶來的挑戰(zhàn),也有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最為突出的是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zhàn)。
(一)多元化世界發(fā)展趨勢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tài)受到沖擊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價值觀念多元化的條件下,部分國外反動勢力打著文化交流、思想碰撞的幌子,利用大學生易被鼓動、易受影響的特點,以隱蔽的方式向大學生滲透資產階級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他們通過電影、電視劇、流行音樂等文化產品讓大學生接觸一些不良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使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fā)生變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受到沖擊[1]。另外,一些國外反動勢力也會以慈善機構或公益組織的名義,舉辦合作項目、召開研討會、提供實習機會,向高校學生組織或個人提供經費,由此,降低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侵蝕學生的思想,使其放棄正確的政治立場。
(二)高校政治安全教育體系不完善,大學生自身政治安全素養(yǎng)不高
政治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高校對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缺乏專門研究,并未形成系統的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高校并不能對大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政治安全教育和引導,所以,導致學生無法正確地認識現實中的許多政治安全問題,更難以消除大學生的認知偏差,使其提高政治安全意識。另外,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加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認識不深,所以,一些大學生出現了政治安全意識淡漠,政治敏銳性低,思想認識偏激的情況。高校政治安全教育不到位和大學生自身政治安全素養(yǎng)不高會影響學校的政治安全教育的成效。
(三)新媒體的飛速發(fā)展加大了政治安全教育的難度和復雜性
有的西方發(fā)達國家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輸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動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沖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網絡這種虛擬的空間中,大學生往往會產生去個性化的傾向,在這種去個性化的狀態(tài)下,個體的同一性、責任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明顯下降,學生易做出一些通常不會做的行為,如肆無忌憚地發(fā)表各種不合適的言論、自由散布虛假消息等。另外,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政治安全教育實施的主體———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對網絡有極強依賴性且對新鮮事物有極強接受能力的大學生,高校教師需不斷學習新媒體知識,掌握新媒體操作技術,才能及時、有效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做好政治安全教育工作。
三、總體國家安全視域下加強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專業(yè)課相結合,充分發(fā)揮課程育人功能、教師育人職責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高校政治安全教育層面,落實立德樹人任務要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所有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每一位教師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全部空間,將育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這一要求下,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專業(yè)課則著重于如何在專業(yè)領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更可以引導學生真正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與自身專業(yè)知識相結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2]。因此,無論是理論課教師還是專業(yè)課教師都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yè)知識,發(fā)揮教師的帶頭作用,以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贏得學生的肯定。
(二)建設紅色社團隊伍,發(fā)揮同輩效應的作用
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組織,社團成員往往是一群有著共同目標、共同價值觀的學生骨干。高校學生處、團委、二級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應抓住學生社團這一重要特點,引導社團獨立自主開展活動的同時,加強對其工作指導,弘揚先進文化主旋律。通過在社團內部開展時政熱點討論會、觀看主旋律電影、閱讀紅色經典書籍等方式,使學生真正認識和接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看待黨和國家存在的問題。隨后,發(fā)揮同輩效應的作用,形成社團成員間自發(fā)的正向影響,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三)建設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形成校園網絡安全預警機制
2017年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7.51億,其中30%左右為大學生。高校應充分利用青年網絡大軍,從中選拔、培養(yǎng)一批政治素養(yǎng)好、理論水平高、正能量滿滿的網絡宣傳員、紀律員,指導他們用正確的立場、理性的態(tài)度和文明的語言引導輿論走向,營造積極的網絡輿論氛圍。另外,網絡文明志愿者通過收集、分析各類信息,及時準確地為學校提供反饋,并且通過客觀、公正的評論,還原事件真相,真實地傳達學校、中國共產黨和國家的處理辦法,在源頭切斷謠言,避免事件持續(xù)發(fā)酵后帶來的消極后果。高校充分利用網絡文明志愿者隊伍形成一套系統的網絡政治安全預警機制。總之,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加強大學生政治安全教育,對于加強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發(fā)展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雪蓮,姜宏.新時期中國國家政治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應對[J].教學與研究,2015,49(7):57-64.
[2]劉躍進.政治安全的內容及在國家安全體系中的地位[J].國際安全研究,2016,34(6):3-21.
作者:張淑茜 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