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生物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教學反思

第1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梢姟百|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yǎng)學生洞察能力,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非常薄弱,學生課堂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隨著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xiàn)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xiàn):

(1)不敢或不愿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一定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lián)系不大,被老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老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老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xiàn)出來,是潛在的狀態(tài)。對于教師來說,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fā)揮作用。

(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于提出問題由于受傳統(tǒng)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于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問題。

針對以上情況制定其策略:

(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

(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chuàng)設問題情況,激發(fā)提問興趣。

(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fā)提問興趣。

(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xiàn),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xiàn)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況是讓其發(fā)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二、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脫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只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實提高。

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

(1)從一個實例(或現(xiàn)象)入手,使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然后分組進行探究。

(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

(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后小組得出結論。

第2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教學反思;生物教學;運用

一、教學反思的含義

教學反思,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反思能力決定著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有關研究證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反思他們教學中的重要過程,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huán)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yè)能力。因此,“教學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GJ.Posner)十分簡潔地提出了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教師如果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其發(fā)展將大受限制。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

1.反思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來講,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

3.反思是否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xiàn),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也是教材的建設者。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fā)展和完善。因此,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后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tǒng)一體。

4.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傷”: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的同時,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并對癥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5.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進發(fā)出“智慧的火花”: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于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發(fā)出創(chuàng)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組整合,并借機引發(fā)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yōu)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艷,各領,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

三、教學反思的運用

1.用心體會,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是實現(xiàn)“教學反思”的首要任務。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有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實際接受狀態(tài)存在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吃不飽”或“吃不了”。在目前實行的大班教學中,任務教學方法總是只能適合部分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學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學生的“吃不飽”或“吃不了”。如何使這種現(xiàn)象得以緩解,需要教師細心體會,對自己的教學進程、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度等諸方面及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在此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只有對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進行細心體會,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為進一步解決問題打好基礎。

2.悉心溝通,嘗試改進:成功地尋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往往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程度有關。如果缺乏溝通,即使發(fā)現(xiàn)問題,也較難把握住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更難提出較好的改進方案。師生間溝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非言語的。例如,在講授遺傳學知識時,我們可以通過提問和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等,來了解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對形狀、顯(隱)性基因、顯(隱)性形狀等知識,進而可以對教學進程做出正確的評價。同時有意識地調整教學計劃和時間安排,以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應該說,課堂教學中。言語與非言語交流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明確教學中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進方案。同時,通過教師的言語與非言語表現(xiàn)出的積極態(tài)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發(fā)現(xiàn)溝通過程中的問題,要立即想法去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3.譜心研究,調整反思: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的實際效果??梢哉f,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x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地解決,如果已解決,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xiàn)。如果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謹慎地追尋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改進措施。例如。在學習“人體各器官在體內的分布”一節(jié)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往往缺乏聯(lián)系自身的觀點,將人體各器官與自身分裂開來,所以在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教學時,要聯(lián)系實際、結合學生自己的身體來學。例如,認識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問,應該提醒學生“當你吃飯以后,哪里有飽腹感?指給老師看看。這個部位是在腹腔的哪里?”學生對這樣的教學方法比較容易接受,也愿意積極參與。所以要成功地調整反思,教師不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學行為,而且還要悉心揣摩學生的心理價值取向。

4.同行交流反思:教學反思不僅僅是自我進行的反思,還可以借助同事、專家等的指導進行教學反思,這樣做可以打破反思中的局限性,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學水平。同行教師經?;ハ嗦犝n,其實上課教師就是自己的一面鏡子,通過聽課可以發(fā)現(xiàn)上課教師的優(yōu)點和不足,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學習別人的長處,找出自己并未意識到的問題和不足。

第3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生物教學;反思;策略

“反思”并不是新名詞,反思這一行為自古就有,“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名家名言就反映了這一點,古人用他們長久積累的經驗告訴我們反思的重要性。那么,為什么培養(yǎng)反思能力在教學中也是必要的呢?用杜威的話來說,原因就是“它使我們從單純沖動和單純的一成不變的行動中解放出來”。從另一方面來說,思維能夠指揮我們的行動,使我們有預見性、有目的性地去完成一件事,而反思能正確引導我們的思維,從而使我們的行為更加完善。

一、學生思維分析

初中生物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生物,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guī)律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從而在認知上形成簡單的生物學觀點,讓學生形成熱愛和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但從科目性質來說,生物學在義務教育階段屬于考查科目,學校和教師對于生物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生花費在生物學科目上的時間和精力少之又少,學習積極性比較低,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與研究。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或參考書等輔助工具較為依賴,缺乏反思能力。因此,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教學策略

1.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提問是一種常見的有效的教學手段。課堂提問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往往能夠輕易地打開學生的思維,引導他們發(fā)展智力,提高思維能力。例如,有這樣兩個問題:(1)花由哪些結構組成?(2)繪制植物雙受精的路線。這兩個問題對學生思考深度的要求有明顯的不同。問題(1)只要求學生回憶儲存在腦中的有關信息,引發(fā)出的就是對“知識”的回憶,屬于低水平問題。問題(2)則要求學生對信息有一定程度的加工,需要學生在認識花的組成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這些結構的作用,從而繪制植物雙受精的路徑,屬于高水平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連續(xù)提問的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教師也可以多提問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設置提問,因為設置提問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效果反饋的一種方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提問來了解學生對于這一節(jié)課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課堂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課堂上常用的組織形式。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不僅可以交流學科知識,而且可以互相幫助,提高表達能力,學會反思。蘇教版的生物教科書安排了許多討論活動,但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比如,有些學生把小組討論的時間用于閑聊,有些小組只有少數(shù)幾個人發(fā)言。通過觀察,筆者發(fā)現(xiàn),5人是一個小組的最佳規(guī)模,如果小組人數(shù)只有4人或更少,參與者往往會偏向于一對一的交流,而不是所有參與者的相互作用,這樣也就達不到小組討論的目的;如果人數(shù)太多則不利于學生間組織和交流,有可能使有些學生成為旁觀者,造成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生收獲很多,有些性格內向或自覺性不高的學生收獲很少的不平衡情況。3.課堂教學中的探究。探究即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有關的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在探究活動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鍛煉的機會,要摒棄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單單教學生解出問題的答案,更應該教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在面臨困惑時,要有自主解決的意識,首先做出各種猜測,然后收集信息,分析有關的資料,最后歸納總結,積極尋找答案,爭取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等著教師給出答案。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得到提高。課堂中的探究形式,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

總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理論知識豐富的前提下,選擇多種教學策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反思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探究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作者:嵇有慧 單位:高郵市界首鎮(zhèn)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6.

[2]賁愛玲.在教師教育中應用元認知理論進行反思性教學[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4(4).

第4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 教學反思 高中生物教學 功效

每一位生物教師都希望自己的課講得好,業(yè)務能力強,但這絕不是一天兩天的工夫能做到的,要靠點點滴滴地積累,要靠對每一節(jié)課的反思和總結,要靠對教學藝術不斷地思考和追求。這一切分解到我們的每一天,分解到我們的日常工作中,就是認真對待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課前我們要充分準備,課堂上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所以,我們一定要讓教學反思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起到作用。

一、教師中忽視教學反思的現(xiàn)象及其對策

有的老師說,教學反思不知該寫什么,沒什么可寫的。這是為什么呢?一方面,因為課后回憶的內容應該是廣泛的,可以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層次進行分析和記錄,應該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沒有固定的內容和格式。所以老師不知該從何處下筆。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養(yǎng)成寫教學反思的習慣。

一節(jié)課結束了,我們的任務是不是就完成了呢?還遠沒有,我們還要認真輔導、批改作業(yè),而且要把所有這些環(huán)節(jié)中每一點得失,每一點發(fā)現(xiàn),每一點收獲,都要認真地記錄到教學反思欄里。如果最后這一步沒有做,或者做得不夠深入,那就好像進入寶山一趟卻空手而歸一樣,令人遺憾。我們的教學一線的親身經歷、每一點體驗可以說都是我們提高的一個個臺階,我們不能就這樣白白地浪費掉。

還有的老師說,課后反思沒什么值得寫的,其實不然。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對于成功的課例,我們應該把成功之處記錄下來,并找出成功的原因。對一些“敗筆”,也要分析原因,探索解決的辦法。同時對一些長期困擾我們的教學難題更要進行探索,逐步地深入,逐步地解決。另外,知識層面上的理解和分析也是逐步加深的,也應該隨時記錄下來。

只要我們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不僅對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而且要時時刻刻做一位有心人,每節(jié)課都要注意研究瞬息萬變的學情,處處圍繞著讓學生在參與中、在活動中、在探討研究的氣氛中,形成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夠對這些問題不斷地、持續(xù)地思考,仔細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每節(jié)課都有許多地方需要反思和改進。

二、新課標下必須注重教學反思的功效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通過不斷聽課、評課、議課,參與座談會,總結出一些反思與心得,在此與大家共勉。

一節(jié)課下來,教師沒有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沒有出現(xiàn)問題,看似很完美,可完美的背后是什么?是對教師教學技能、教育智慧的一種侮辱,它掩蓋了真實的一節(jié)課,掩蓋了課堂教學知識的有效傳輸。我們看到的僅僅是表演,是老師導演的精妙短片。

課堂教學應從學生入手,只有學生學得好,才是一節(jié)好課。寓教于樂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樂”的目的是為了“教”,在于“授之以漁”,讓學生體驗,通過體驗接受、掌握知識,而不只是一種表演。

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學習的一種途徑,但并不是所有知識的學習都必須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合作學習要有其必要性,是為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認知水平而開展的絕不是一種表演。

活動的設計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但活動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能提高,有提高。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學過程就是師生間進行平等對話的過程。師生雙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交往過程中,分享著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著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而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則意味著人人皆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所以,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教給學生知識,教會學生學習。

三、生物教師進行反思的基本方法

首先,教師的反思必須具有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在反思的過程中,不能僅就零碎的局部的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進行片面的反思,而要用系統(tǒng)的思想和整體的觀點,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進行全面的反思。

其次,教師的反思必須具有適時性和靈活性。要根據教育教學及其管理實踐的需要,對其結果和過程進行適時的和靈活的反思。所謂適時,就是要恰當選擇反思的時機,努力把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有機結合起來。所謂靈活,就是要靈活選擇反思的方法和形式,盡可能綜合運用多種反思方法和形式,以求真正收到實效。

最后,教師的反思必須具有長期性和全程性。要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堅持把反思貫穿在實踐過程的始終,使實踐的過程與反思的過程統(tǒng)一,用反思來改善實踐的效益,用實踐來提升反思的質量,進而使實踐與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進的局面。

生物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教學反思,把它當成提升自己的手段和階梯,一步一步、實實在在地做好,做到位,讓教學反思充分發(fā)揮好作用,使教學水平、業(yè)務能力,在點點滴滴的記錄中,日漸提高,日漸成熟。

第5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反思性學習 生物教學 應用策略

一、反思性學習的含義

反思性學習,從概念上理解,就是指學習者針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記憶方法、過程、掌握程度等方面進行反向思考和認知過程。反思性教學,其實質是要求教師通過行動引導,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研究解決學習內容和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對教學結果進行必要的反思,力求成為一名學者型、研究型教師。

二、反思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意義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現(xiàn)實條件和特點,結合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師生之間能達到的互動程度、教學的輔助手段等方面的現(xiàn)實情況,引導學生多思考,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同時,反思性教學也能有效地促進教師在專業(yè)方面的成長。如果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同時教師本人也不斷地通過教學“反思”,能夠在促進教學水平、教學評價方面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達到在教學中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掌控教學過程的方法和能力,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應對自如,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實現(xiàn)“教師輕松教、學生輕松學”的理想效果。

三、反思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實踐

(一)在教學常規(guī)中進行反思

對于教學常規(guī),有些教師認為就是老一套,沒有什么值得反思的。其實不然。如果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來對教學常規(guī)進行反思,仍然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一是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方面,需要反思學生是否遇到不明白地方,就主動問教師或同學?學生在上課時是否能夠精力集中?是否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二是在教學的資源和內容方面。要讓學生明白,課本和生物實驗設施固然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但是,作為在校學生,課外日?;顒拥榷际巧镎n程的資源,教師應該注意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反思到底哪些是可以用來促進生物學習的內容,這些內容又體現(xiàn)在什么方面等。三是學習方法方面。需要教師和學生反思學習方法的效率高低,是否還有更適合學生的其他方法等。四是自我評價方面。就是看學生能否對當天的學習內容和行為有一個正確的評價?這種每天對學習內容是否有效掌握的反思,是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的關鍵所在。

(二) 針對重點和難點進行反思

對于特別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分散難點,就是把難理解的地方分拆成若干個好理解的問題,化繁為簡來促進學生的掌握和理解。例如,針對生物的變異這一部分內容中,需要學生理解變異性在生物進化和生產中的價值時,特別是對于改良植物和家畜的優(yōu)良品種方面,不同的育種方法具有不同的優(yōu)缺點就是一個難點,其中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對于單倍體育種的方法和特點的理解,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單倍體植株在培育和改良新品種的捷徑”這一問題,可以把這一問題分解成為若干個小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反思:①普通的雜交育種要想獲得一個純種,需要6~8年,采用單倍體進行育種只用幾年?②在選擇其后代時為什么都采用純合?其表現(xiàn)型是什么?③滿足生產需求的基因型特點如何?④為什么這一方法能大大縮短獲得新品種的年限?

對于重點的主干知識,通過這種形式的反思,能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鞏固基本知識,增強生物知識的系統(tǒng)性,促進學生聯(lián)系實際、提高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培養(yǎng)出嚴謹?shù)纳锟茖W基本功。

(三)利用反思進行知識拓展

教師在生物課的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反思,進行相關知識的拓展,挖掘生物學中的新知識。對于生物學教學而言,非常需要學生能夠在已學的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構建某種特殊的聯(lián)系,從而建立起盡可能完整的生物學知識體系。這就需要激發(fā)學生進行積極的反思,在批判性思考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利用反思進行知識的拓展,需要依據教學內容,按照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抓住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發(fā)和引導。比如,針對“伴性遺傳”這部分內容,基因的基本分離規(guī)律和減數(shù)分裂就是與其關聯(lián)性很強的內容,可以設置這樣的反思問題:如果某種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體,那么其遺傳情況如何?其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分別是什么樣的?比例是多少?通過這種反思,就可以把出現(xiàn)在X染色體上的顯隱性基因問題得以解決,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點,同時還促進了學生分析問題、挖掘知識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掌握重點和難點的能力。

(四) 針對失誤進行還原性反思

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出錯、不成功的實驗之后進行還原性反思,找出問題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并及時更正的能力和習慣,從而避免再次出現(xiàn)同類問題。

當然,要想讓學生形成反思學習的氛圍,教師自己首先要有積極反思的理念和習慣,通過反思,找到切入問題的最佳角度,發(fā)現(xiàn)最值得引導學生反思的出發(fā)點。按實施教學的時間維度來看,教師的反思有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上課前反思;二是教學過程中的反思;三是課后的總結和再反思。通過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上進行積極的反思,教師就會更容易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反思性學習的狀態(tài)中,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第6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5E教學模式是由美國生物科學課程(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簡稱BSCS)的主要研究者貝比(R. Bybee)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觀察、實驗、調查、討論等活動,以促進知識和概念的建構。

5E教學模式分為五個學習階段:參與(Engagement)、探究(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擴展(Extension)、評價(Evaluation)。由于五個階段的首字母都是E,故命名為5E教學法[1]。內容和模式圖如圖1。

二、5E教學法的教學實例

5E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促進概念建構,這與《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的探究、合作學習等基本理念不謀而合。本文以蘇科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空中的生物》中“鳥類”一節(jié)為例,闡述5E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課前準備:PPT、家鴿、家鴿骨骼模型、A4紙、硬紙板、學生6人一組分組、探究活動記錄表。

(一) 參與階段

每個小組按照以下要求完成折飛機游戲并思考相關問題。

①取兩張A4紙,一張折成飛機形狀,一張揉成紙團,用同樣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時間更長?你覺得飛行可能與什么有關?

②用A4紙和硬紙板做成兩個大小一樣的飛機,用同樣大小的力擲出去,哪個飛行的時間更長?你覺得飛行可能與什么有關系?

③用A4紙折兩個同樣大小的紙飛機,一個用力擲出去,一個讓它自由落體,哪個飛行時間更長?你覺得飛行可能與什么有關?

通過上面三組問題的比較,同學們發(fā)現(xiàn)飛行與形狀、重量、動力等因素有關,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主題:鳥類適行的特點有哪些?而紙飛機是每個同學都會折的,用這個簡單易操作的小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能讓他們產生主動探究的意愿進入到下面的學習;由紙飛機類推到鳥類,同學們開始思考鳥類的飛行需要什么樣的條件,對本課將要探究的問題產生了積極的反應。

(二)探究階段

活動一:看一看,測一測。觀察家鴿的外形,身體呈什么形狀?觀察家鴿的羽毛,正羽在結構和排列方面有什么樣的特點?測量家鴿翼展開前后的長度并記錄結果于表1。

活動二:摸一摸。摸摸家鴿胸部的肌肉,與其他部位的肌肉比較發(fā)達程度。

活動三:掂一掂。觀察并掂量家鴿的骨骼標本,觀察有什么特點。

活動四:想一想。展示家鴿呼吸系統(tǒng)模式圖(圖2)及家鴿的呼吸過程(圖3),結合鳥類呼吸過程的視頻,請同學們想一想鳥類呼吸與人類的呼吸相比有什么不同。

探究是5E教學中的一個核心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和探索積累直接經驗,發(fā)展現(xiàn)有的概念和技能的一個過程。在本課的探索階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有步驟地開展看一看測一測、摸一摸、掂一掂、想一想四個活動,根據教師提出的要求完成實驗觀察和記錄。整個過程既使學生合作、觀察、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積累了鳥類具有適應行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為構建鳥類的結構適應飛行的概念打下基礎。

(三)解釋階段

觀察完畢,請各小組完成以下問題的討論和交流。

①鳥類的身體呈什么形狀?對飛行有什么樣的作用?正羽排列和結構的特點對飛行有何意義?

②假設翼展開前后寬度不變,飛行時翼展開的面積是展開前面積的多少倍?飛行時鳥類的翼面積增大有何作用?

③發(fā)達的胸肌有什么作用?

④鳥類的骨骼有什么樣的特點?對飛行有何幫助?

⑤家鴿完成一次呼吸肺進行幾次氣體交換?氣囊對飛行有什么意義?

教師展示問題,鼓勵各小組對探究中觀察到的結果給予合理解釋,小組間相互交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傾聽和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和概念,幫助學生提煉總結出鳥類能適應在空中自由飛翔的主要特征,從而初步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四)擴展階段

任務一:思考是不是所有的鳥類都善翔。展示千姿百態(tài)的鳥類,以書本上野鴨、企鵝、鴕鳥為例,分析它們的結構特點和飛行能力。

任務二:小組合作收集鳥類的生存現(xiàn)狀,分析鳥類減少的原因,以愛鳥護鳥為主題完成一份手抄報。

擴展階段用于檢測學生對新概念的理解和在新情境中的運用。通過質疑是不是所有的鳥類都善翔,復習和分析鳥類適行的特征,從而加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同時通過小組收集信息完成手抄報,培養(yǎng)愛鳥護鳥的環(huán)保意識。

(五)評價

評價應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內容包括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即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包括能力的提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轉變等。評價應該由學生和老師共同參與,方式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反思、學生與學生的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2]。

三、5E教學法的反思

第7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教學研究;啟發(fā);聯(lián)想

【分類號】G633.91

一、引言

就目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課程教學模式的研究分析來看,中學教育想要有所改革,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阻礙與困擾。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將成為中學教育體系改革的排頭兵,因此,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未來發(fā)展,需要融入啟發(fā)與聯(lián)想方式,而這也成為了大眾國民熱切關注的話題?!吧镎n堂教學是生物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積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這對每一位生物教師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顯然,如何把握整體的質量與效益,需從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結構入手?!?/p>

二、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原因

(一)、現(xiàn)狀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模式是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生物修養(yǎng)的重要渠道,在這個倡導多元化發(fā)展的時代,生物教育的存在于發(fā)展,對中學學生人生發(fā)展而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國內的中學教育仍然沒有完全意識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關鍵所在。根據國內目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大致分為了兩種狀態(tài)。

1、 學校教學以文化課為主,不重視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

中國目前的中學教育仍然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因此,這讓很多學校產生了一種先入為主的思想。大部分的中學認為,現(xiàn)代的教育勝負都取決于卷面成績的優(yōu)劣。學生的卷面成績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了學校的教學口碑。學校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競爭力,就陷入了一種盲目追求卷面成績的畸形發(fā)展趨勢。部分中學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并沒有起到重視,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可有可無的教學課程。

“生物課挪作它用,名存實亡,基本質量得不到保證,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素質教育觀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出現(xiàn)這類問題,似乎讓人不敢相信,但它確實是存在的。尤其在沒有專職生物教師的學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形式單一,內容局限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形式非常有限,因為課程分配的時間有限,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可以教授的生物知識非常有限,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形式更加沒有發(fā)揮的空間。中學教育將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地位相對擺放的比較低,大部分學校都將文化課程教育看的比較重要,因為中國的應試教育體系,在決定教學成果成敗的比賽上,主要是以學生的考試卷面成績?yōu)橹饕年P注目標。這就造成了學校對各類教學課程,呈現(xiàn)不公平的看待態(tài)度。

并且,初中生物反思性教W的內容也非常局限。每個學校分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課程的時間相較于其他的文化課程來說,是比較少的,因此中學生物教師在有限時間里,如何來為學生教授更多的生物知識,這是一個難度比較大的考驗。而枯燥的生物知識,對于較少接觸生物的文化學生來說,是相對比較乏味的。

三、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對策

1、做好課前準備與課后反思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夠精力集中、思維活躍、獨立思考并且善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就要看教師能否把教學意圖轉變成學生的行動。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多收集一些與課堂知識有關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例子,還有一些演示實驗讓學生感覺生物知識能學以致用,每堂生物課都能讓他們耳目一新,豐富自己的見聞,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從而就可以提高學習興趣。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才會有學習的積極性,最終在學的方面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2、學校要關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

想要改變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現(xiàn)狀,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改變學校對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態(tài)度。首先,學校要重視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存在,分配均等的課程時間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中,以此滿足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教授要求。

其次,在對待文化課程與生物課程的態(tài)度上,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公平公正。沒有哪一項學科是有先后區(qū)分的,每一門學科都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有很大的幫助,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當然不例外。

最后,學校對生物教師有所重視,并且應該撥出一筆預算,專設為生物教師的生物深造費用。這樣不僅能為學生提供更專業(yè)、更全面的生物知識,而且還能為學校留住非??少F的生物教授資源。

3、生物老師與時俱進,拓寬視野

除了學校對生物課程的重視度要提高以外,生物老師對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態(tài)度也應該更加嚴謹。因為國內的生物教育發(fā)展的停滯,讓很多生物教師對其生物教育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了質疑。再加上學校對其生物教師的不公平對待,讓很多生物教師消極對待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工作,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學的態(tài)度上,非常的松弛。

如北京第五附中的生物教師,會定期進行自我深造。并且適時學習生物潮流前沿的生物知識,力圖與時代接軌,充實最新的生物知識。例如,在教授生物課程的時候,就以創(chuàng)新式的接音游戲,來讓學生以休閑的方式,來進行音節(jié)發(fā)音練習。

四、總結

中學生是個特殊的群體,學校對文化生物的觀念起到重要作用,不應只重視學生的文化課程發(fā)展而忽視了生物課的影響。生物老師應當引導中學生改變自身對生物的觀念,運用自己的知識層次直接影響學生在教材上對生物的興趣、理解和學習,這些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傳播更科學合理的教學理念,讓更多的中學生可以感受并且接受到更好的生物教育。

參考文獻

[1]米娜. 初中生物教學中遞進式生命教育實踐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14.

[2]馬文凈. 初中生物學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3.

第8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一、開展生物實驗教學

實驗是生物學科的命脈,缺少生物實驗的生物科學是不完整的。縱觀我國高中生物教學歷程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實驗開展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表示:“教學時間不多,教學內容比較多,生物實驗太耽誤時間了?!苯處熤匾暲碚撝R教學,忽視生物實驗實踐活動開展,使得高中生物缺少靈魂,為學生學習生物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重視生物實驗實踐活動的開展,為開展生物實驗反思評價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深學生對重點生物知識的理解,逐步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學習水平。

現(xiàn)以“細胞中的大分子”為例,這一章涉及到一個實驗――檢查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依據實驗要求準備實驗器材:雙面刀、試管、試管架、大小燒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火柴、載玻片、蓋破片、吸水紙以及顯微鏡。其中,還原糖的實驗步驟為:在試管中注入組織樣液2ml,再向試管中加入2ml斐林試劑,將試管利用水浴加熱,煮沸2分鐘,觀察整個實驗的過程會發(fā)現(xiàn)組織樣液無色,加入斐林試劑之后樣液變成藍色,而加熱之后,樣液由藍色變成紅色。所以,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是: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有學生實驗結果不正確,再次回顧實驗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使用的斐林試劑不是現(xiàn)配的,且不是由斐林試劑甲溶液和乙溶液混合而成。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之后,學生再次進行了實驗,嚴格按照實驗要求進行實驗,最后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論。

由此可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要求合理開展生物實驗活動。為了保證生物實驗活動有序開展,教師需要在進行實驗之前準備好實驗器材,向學生詳細講解實驗步驟和注意點。學生按照實驗步驟有序進行實驗,及時糾正問題,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生物實驗教學的重要目標。

二、重視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重視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其一,通過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確保生物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其二,利用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無論如何,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重視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以“細胞中的大分子”為例,對于“檢查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生物實驗中的鑒定蛋白質,在試管中注入組織樣液或者蛋白稀釋液2ml,再向試管中加入2ml雙縮脲試劑A液,最后向試管中滴4~5滴雙縮脲試劑B液。觀察實驗得出結論: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紫色反應。有學生對于實驗中先滴入雙縮脲試劑A液再滴入雙縮脲試劑B液不理解,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可以將順序顛倒,于是將順序顛倒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溶液呈藍色,沒有辦法得出正確結論。學生向教師提出了這一疑問,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實驗進行分析:先加氫氧化鈉是為銅離子和蛋白質反應提供一個堿性環(huán)境,如果混裝會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而使實驗失敗,如果先加硫酸銅,會使溶液呈藍色而觀察不到現(xiàn)象。

由此可見,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會存在“為什么”的思想,這就說明學生實驗過程中在思考,將思考與實踐結合在一起,用實踐證明疑問,將疑問落實到實踐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敏銳的觀察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重視生物實驗反思評價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反思評價,傳統(tǒng)生物實驗教學中往往會忽視對實驗過程的反思評價,實驗結論對于學生的影響不深,不利于學生對教學知識形成深刻的印象,會對提高學生生物水平形成不利影響。開展生物實驗活動,重視生物實驗反思評價,解答學生實驗中存在的疑惑,就可以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

第9篇:生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應用;反思;小結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9-0082

在生物學教學中,為了落實新課程計劃,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變學生機械地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的方法和能力,融合知識傳授、技能培訓、能力培養(yǎng)于一體,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可持續(xù)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科學探究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的基本內涵與特征

1. 基本內涵:探究式教學的思想源于科學探究,而科學探究包括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科學探究技能三個方面。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建立在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是學習”的理論基礎上,因此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現(xiàn)代教學模式,它是模擬科學家面對疑難情景,搜集和加工所需要的材料,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究式教學能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在本質上保持一致,所以學生在學習中應像“科學家”一樣去發(fā)現(xiàn)問題、收集資料、解決問題,在探究過程中主動探究而獲取知識、發(fā)展技能、培養(yǎng)能力,特別是創(chuàng)造能力,并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探究式教學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六個步驟:(1)提出問題;(2)假設或猜想;(3)制定計劃;(4)實施計劃;(5)思考與結論;(6)交流評價與反思??傊骄渴浇虒W的實質是將科學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并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育方法。

2. 基本特征: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式學習和發(fā)現(xiàn)式學習兩種。在接受式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定理的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學生進行學習的心理機制或者途徑是同化,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在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的形式間接呈現(xiàn)出來的,學生學習的心理機制或途徑是順應,學生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因此,探究式教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問題性:問題是思維演繹的動力和催化劑。教學中若不能提出富有吸引力和挑戰(zhàn)性的問題,學生就不會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也就不會由認知的沖動性和思維的積極性,探究――發(fā)現(xiàn)學習也就無從開展。因而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和核心。

(2)過程性:探究式教學注重學生對結論獲得過程的探索,通過強化問題的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不僅使學生深刻理解生物學概念、原理,而且獲得科學思維方法,增強科學探究能力。

(3)主體性:探究式教學是將學生置于認識的主體地位,探究是學生的探究,教師是學生探究的指導者和協(xié)助者。因此探究式教學時主體性教學原則的具體落實,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突破口。

二、探究式教學的運用

1. 課前準備

教學實踐中作者按照以下程序進行課前準備。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難點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料考慮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基礎確定探究內容設計課堂具體探究過程。

為使探究教學在課堂中進展順利,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落實:一是從學生實際能力水平,遵循引導、質疑、合作、自主、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過程。二是從知識擴展角度,由淺入深,實驗性知識、遞進性知識采用逐步深入的探究。三是從探究方式的角度,采取“問題”引領式探究,小組互動式探究,實驗觀察性探究。引導學生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學會認知、學會合作,為此這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活動的安排應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情景、問題、探究問題的設置是否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法是否建立在學法的基礎上,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2. 巧妙引入

探究性教學的引入設計,必需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原有的知識水平。如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時,可以這樣設問導課:(1)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哪些成分?(2)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都包含哪些成分?(3)除綠色植物外還有哪些生物是生產者?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并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3. 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

在探究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選用適當?shù)姆椒ǎ鐚嵨?、錄像、演示實驗等生動地再現(xiàn)有關的生物現(xiàn)象,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性認識。教師要運用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內驅力。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是支持和激勵學生學習的源泉,是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切入點,探究來自問題,問題始于質疑。設計課堂提問,要由啟發(fā)性,最大限度地引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xiàn)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靈活調控學生的探究氣氛

進行課內“自主探究”的活動,使活動完全按照預定軌道運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則就稱不上“自主探究”。課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運作就行。只要在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才能實現(xiàn)“自主探究”的可能。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及時調控,做到收放自如。鼓勵學生自由準確表達,幫助學生流暢表達,使學生有信心表達,學會與他人溝通。鼓勵學生多方面發(fā)現(xiàn),鼓勵與眾不同、標新立異;只要學生能提出問題,解釋問題有自己的思路,均應給予鼓勵;即便是學生的回答偏離教育目標甚遠時,也不要給與學生絕對的否定,有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課外共同討論。

5. 及時小結、歸納與發(fā)散并舉

在完成資料分析或實驗探究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分析、比較總結及時得出結論。教師針對教材重點,難點可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發(fā)現(xiàn)”的科學規(guī)律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能鞏固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的知識、技能逐步轉化為能力。

三、探究式教學的反思

探究式教學能讓學生親自經歷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從中體驗學習的樂趣,增長探究的能力和主動獲取科學知識、形成獨立思考、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如何使探究式教學較好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一問題目前在教育界仍處于不斷探索研究之中。

1. 要注重對探究思想的啟蒙和探究習慣的培養(yǎng)

生物學的發(fā)展是一個不斷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在這些發(fā)現(xiàn)中給人們以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精神的啟迪,在教材中有很多生物科學發(fā)展史,如光合作用的發(fā)現(xiàn)、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酶的發(fā)現(xiàn)等等。這些教材都滲透了很好的科學探究思想,在教學中要充分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特別是理解實驗設計的思路,引導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個重大科學的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掌握探究的一般模式,并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善于觀察、勤于思考,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大膽猜想、用于探索,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習慣,這是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前提。

2. 不能惟模式是從,要選擇適當?shù)膬热?/p>

探究式沒有刻板的模式也不是萬能的。它有它的局限性,如這種模式更適合于小班授課或小組討論,探究過程更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難以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tǒng)的學科基礎知識,且教學活動耗時多,課堂教學難以把握,對教師的各方面能力要求特別高。因此,不能濫用形式,可針對教學實際進行變通和再創(chuàng)造。針對現(xiàn)行教材,并不是所有內容都能適合與探究,必須根據教材實際,充分估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積累和知識結構、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探究式教學。

3.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要素是“問題”

“問題”在探究式教學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xiàn)在它對學生的合適與否,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感和求知欲去進行探究。問題的設計不僅要有明確的探究方向,而且要有一定的探究價值,讓學生通過探索且必須探索才能做正確的解釋,并要注意問題提出的程序性,涉及的知識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逐步接近“最近發(fā)展區(qū)”,程序過細,問題關鍵過于顯露,引不起爭議,不利于思維的進展;程序過粗,隱含條件太多,學生不易抓住要點,探究就無法深刻進行。因此,設置問題情境需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和開發(fā)學生潛在的思維能力,讓學生通過積極的思維,實現(xiàn)思維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探究式教學需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首先要營造一種民主、寬松、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與心理安全環(huán)境,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指導與幫助的師生關系。其次要充分運用激勵評價的手段,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探究意識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要允許多種假設存在,肯定所有的探究活動,尤其是對失敗的探究也應該給予探究價值的肯定,才能激發(fā)學生不斷探究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學生的心理經常處于一種追求創(chuàng)新的最佳狀態(tài),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過程,并體驗其中的樂趣,獲得科學的感悟。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