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編寫童話故事三年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抓住兒童喜歡幻想的特點,關注生活創(chuàng)寫童話
童話最突出、最根本的特征是幻想,而少年兒童恰恰最喜歡幻想。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喜歡幻想這一特點,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從實際生活捕捉材料,編寫童話,幫助學生分辨真善美假惡丑,讓他們在編寫童話的世界里受到高效教育,得到培養(yǎng)。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有位小同學,看見班上大多同學都很愛護公物,用了兩年多的課桌仍光潔平滑,但也有個別同學用指甲摳桌子,用刀刻桌子,結果桌面油漆脫落,出現(xiàn)印痕,于是他就寫了一個童話故事《桌子和椅子》。這個童話故事贊揚了愛護公物的行為,批評了不愛護公物的現(xiàn)象,大家讀了很受教育。因此,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生活,啟發(fā)他們想象和思考,他們創(chuàng)編的靈感就會“泉涌”而出,都能即興創(chuàng)編故事,并在結尾處說出一個簡單道理,使作文不僅成為思維、表達能力訓練的窗口,而且成為學生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的過程。
二、根據(jù)兒童喜歡玩具的特點,巧用玩具編寫童話
對于兒童來說,玩具是他們的寵物,是他們的上帝。他們?yōu)榱说玫较矏鄣耐婢邥敕皆O法,為了保護自己喜愛的玩具更是絞盡腦汁。他們?yōu)榱四骋幌矏鄣耐婢撸袝r甚至會跟同伴吵鬧乃至打架。我們幾乎沒有看見過哪個小朋友不喜歡玩具的。喜愛玩具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較多,在家里比較孤單,一個人在家有時會抱著玩具玩上一整天,有時會把玩具當小孩、當病人……總之想法稀奇古怪。如果能根據(jù)他們的這些愛好,引導他們編寫童話故事,他們是樂意的,是有極大興趣的。蘇教版第五冊第八次習作就是兩個相同的熊貓玩具,只不過是一大一小而已。同學們讀了書上的例子后想象力可豐富了:有的想象大小熊貓在講故事比賽,有的想象小熊貓不講衛(wèi)生,大熊貓媽媽教育小熊貓等等。當老師要求學生把從家中帶來的玩具和同桌一起編寫童話故事時,課堂的氣氛可活躍了,在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思路之后,一個一個有趣的故事使你簡直不能相信是從十來歲的孩子想象出來的。
三、遵循兒童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緊扣范文仿寫童話
模仿是兒童的最初學習形式,任何人的任何技能的掌握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小學生學寫童話作文也不例外,初學習作的低中年級的兒童正是扶欄學步的階段,指導學生作文從仿寫童話起步,降低了作文的難度,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以此逐步過渡到獨立作文。正如茅盾先生所說:“模仿是寫作的第一步”。我們提倡兒童仿寫童話,用意不在刻意模仿,而在于加入兒童的主觀感受的再創(chuàng)造。例如,學習了《烏鴉喝水》一課后,讓學生再想想,除了在瓶中放石子外,烏鴉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喝到瓶里的水呢?學生討論積極,發(fā)言踴躍,有的說烏鴉可以找一根吸管吸水;有的說烏鴉可以將瓶子斜靠在旁邊的大石頭上,讓水流出來;還有的說烏鴉可以找一片葉子,把瓶里的水倒在葉子上喝……學生在改編童話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培養(yǎng)了學習的主動性。在口頭練說之后,我引導學生把自己說的話加以整理寫下來,初步學會完成口頭語向書面語轉(zhuǎn)換的訓練。起初階段,可能有個別學生會出現(xiàn)大同小異或雷同的現(xiàn)象,這也不足為怪,不能因此而責怪學生,這就像自然界中植物的種子一樣,在最初的發(fā)芽階段,都是兩片葉子,天長日久,他們吸收了陽光雨露長大后,就會千姿百態(tài)。關鍵是要讓學生有興趣,敢動筆,要讓學生經(jīng)??吹阶约旱倪M步,這才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和最高的獎賞。
四、結合兒童好奇、愛問的天性,圍繞課文續(xù)寫童話
蘇教版中年級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童話故事,《三袋麥子》《小稻秧脫險記》《蒲公英》《我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等這些故事不僅生動有趣,而且富有一定的哲理,童話因素多,富有情趣,結尾又往往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孩子們常常會被故事的情節(jié)所深深吸引。此時,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想象力特別豐富,我們可以為他們架起一個支點,讓他們的想象有所依托,趁熱打鐵地進行續(xù)編。學完一個童話故事后,我讓學生再以故事中的主人公去編一個故事,故事可以和爸爸媽媽商量,也可以借助童話故事書,讓自己所編的故事中的“人物”上天入地,讓故事中的“人物”說同學們想要說的話,第二天,利用時間對學生所編的童話進行檢查,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小組講、同桌講、前后桌講、好伙伴講……教師對于講得好的同學給與表揚和鼓勵。在此基礎上結合習作進行教學,讓他們在習作中說自己想說的話,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這樣可以滿足學生想象的愿望、創(chuàng)造的愿望,只要持之以恒,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開發(fā)潛在的潛能,訓練文字表達能力,為學生的寫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一、來源生活,表達真情
作文來源于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才能有所見所聞所感,才能真正寫出好文章。在學生習作之前,教師帶領學生有目的地觀察生活很有必要,并且要將這種方法作為習慣來培養(yǎng)。教師要告訴學生,要用敏銳的眼睛觀察生活,用靈敏的耳朵聆聽生活,用敏感的心體驗生活。在教學習作“秋天的圖畫”時,我?guī)ьI學生走進大自然,欣賞美麗的秋景,尋找秋天的色彩,組織學生開展“畫秋天、頌秋天”等綜合性活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來寫一寫“我心中的秋天”,效果非常好。當然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均衡的,往往存在差異。必要時教師還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內(nèi)心對于同一事物的感受,為學生做示范,通過示范來引導學生,彌補他們表達能力的滯后性,畢竟小學生學習語言還是從模仿開始的,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全班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從“不自由”到“自由”
教材在習作編排上,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在內(nèi)容上的限制很少,習作內(nèi)容寬泛。但同時帶來一個弊端:三年級學生剛剛學寫作文,習作方法掌握得少,取舍能力有限,他們很難在自由確定習作內(nèi)容的情況下通過一次練習就達到單元習作訓練的目標。鑒于這種實際情況,我突破教材,對一些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進行拆分,由規(guī)定統(tǒng)一內(nèi)容“不自由”地寫,到習得方法之后“自由”地寫。如在教學習作“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時,我發(fā)現(xiàn)這一專題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如果讓學生自由地決定習作內(nèi)容,學生雖然能夠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寫,但受年齡及閱歷的限制,根本無從下筆,結果作文變成了摘抄資料,失去了習作的價值。因此我把習作內(nèi)容縮小到極小的范圍,讓學生寫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這種情況下,習作內(nèi)容雖然變得不自由了,但由于降低了習作難度,學生寫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他們也由此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就在身邊,浸透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值得繼承和傳揚的。
三、想象作文,自由習作的“天堂”
子鼠和辰龍住在同一個森林,他們是形影不離的朋友。
有一天,子鼠慌慌張張地從它最喜歡去的運動場跑出來,它有一個重要的消息要告訴辰龍說:“兄弟,有一個重要的秘密要告訴你------再過兩天玉皇大帝就要招集所有動物到一個小島上去參賽,前十二名才可成為十二個生肖做為人類生日的屬性”。
那條高傲自大的辰龍想:我會飛翔,每次飛行大賽我都是得了第一,這么多的動物都不會飛翔,我肯定能得第一。于是辰龍就每天呼呼地悶頭大睡起來,誰的事也不管??勺邮笞孕诺叵耄赫l說我鼠目寸光?世上無難事,只怕子鼠肯登攀,沒有我辦不成的事。于是,子鼠天天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的鍛煉身體."我一定要超越辰龍搶奪第一名,殺殺它的傲氣"。
比賽的前一天,子鼠早早起來打裝好行里,便信心十足地乘風破浪的渡過了一片大海,來到玉皇大帝指定的小島上,查看了一下地形狀況,按玉皇大帝所說的比賽規(guī)則,自己步行了整個過程。可一直不見辰龍的綜影。
比賽開始了,子鼠早已恭候多時,其它的動物都不異而同先后到達目的地,等待比賽的開始。
比賽時間終于到了,玉皇大帝一聲令下,所有動物都盡心盡力投入到比賽中,唯有辰龍遲遲未到。眼看子鼠快要到終點站了,這時辰龍才快馬加鞭,一個箭步飛越出去??墒亲邮笠训谝粋€到達。丑牛、寅虎、卯兔也都依依跑到了前面,辰龍只得了第五名。
關鍵詞 培養(yǎng);激發(fā)興趣;發(fā)揮;創(chuàng)新
眾所周知,小學作文是剛起步的階段,小學生對于作文沒有任何感性與理性的認識,面對這樣一門功課,他們甚至顯得茫然無措,繼而產(chǎn)生畏懼心理,這是正常的,而且作文體現(xiàn)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zhì)要求較高。因此,要想讓小學生寫出好作文,其關鍵,我認為在于培養(yǎng)他們對于作文的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作文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學生的作文水準才有可能提高。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教好學生作文入門,主要做好四個部分。
一、從拼音寫作入手
根據(jù)現(xiàn)在語文教材,小學生在入學一個月之內(nèi),就基本上學會了拼音。孩子們憑借音節(jié)的認讀和拼寫能力,完全可以寫出自己心中想說的話。為了使孩子們走好第一步,從入學第一天起教師就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孩子們學習作好準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兒童口語優(yōu)勢,堅持先說后寫。讓孩子們說詞語,說短語,說句子。激發(fā)孩子們書面表達的欲望。在說話訓練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們把說與寫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們用拼音寫詞語、短語和最簡單的句子。孩子們有了寫的沖動,表達的欲望就更加迫切。
二、從寫簡單日記走入正軌
拼音為作文搭好了橋,學習寫短小的日記就是最自然的事。因為日記正好把孩子們的生活與寫作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怎樣走好第一步呢?
第一,低要求,早起步。一開始對孩子要求不要過高,能按基本的格式用拼音寫清楚一兩句完整的話就行了。話語不在多少,但把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了,對此,教師要多加鼓勵。教師做到勤批改,多講評。為了提高日記質(zhì)量,教師要堅持每天批改,每一個音節(jié)都要細看,同時要及時講評,在講評中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第二,及時搞好學拼音到學漢字的過渡。注音是為了識字,教師要及時教孩子學習漢字基本筆畫和漢字書寫規(guī)律。在孩子學習拼音夾漢字的課文后,就要求孩子在拼音下面把已學過的漢字寫出來,及時運用所學漢字。在孩子學到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后,要求孩子寫漢字夾拼音的日記。當孩子學會音序查字法后,就可以要求他們完全用漢字寫日記了。
第三,要及時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意識。低年級孩子好動、好玩、好奇。要讓他們多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得到快樂,得到知識,得到感悟。這樣寫日記就會日新月異,不會記流水帳。中高年級的孩子可以把日記當作一面鏡子,培養(yǎng)他們自我總結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充實日記內(nèi)容,擴充日記的功能,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三、從喜歡的童話發(fā)揮擴展
因為日記要天天寫,孩子們也會覺得實在無內(nèi)容寫的時候。這時,我就讓孩子們在日記中學編童話。好新奇、好幻想是孩子們的本能,他們對童話情有獨鐘。孩子喜歡聽童話、講童話,也喜歡編童話。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童話教學這個廣闊的天地。
1.用童話激發(fā)興趣
童話以其豐富的幻想、奇特的情節(jié)、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深深地吸引孩子們。對于以無意注意為主的孩子,童話無疑是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和作文興趣的最佳“誘餌”。在童話教學中,還可以通過聽童話、表演童話、編寫童話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作興趣,讓他們在對童話角色的親身體驗中去感受、去學習,培養(yǎng)孩子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興趣。
2.用童話點燃心智
教學時,教師除了讓孩子理解故事內(nèi)容,進行語文基礎訓練外,應把重點放在借助課文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上。教師要善于指導孩子根據(jù)不同人物的不同特點,展開想象的翅膀,具體地想象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及心理活動,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無聲為有聲。這樣的練習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目的,又訓練了寫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3.用童話陶冶情操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童話,都是用一個淺顯動人的故事說明一個道理。面對這些童話,孩子們往往將童話故事跟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情不自禁地走進童話,愛作者所愛,恨作者所恨。這種強烈的共鳴心理,為教師對孩子進行道德情操教育提供了契機。在童話教學中,只要教師啟發(fā)得當,孩子們就會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如果說,孩子在聽、讀童話的過程中如此,那么,孩子們在動手編童話的過程中,則更能有效地進行自我教育。因為在編寫童話的過程中,孩子則更積極更主動地投入,必須完全把自己融入童話之中,成為童話故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要根據(jù)這個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
做好了以上的三個部分,我想,學生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就不會再懼怕寫作文了,也一定會寫出更好的作文??傊?,在充分培養(yǎng)學生寫作文的興趣的基礎上,再適當增加作文的訓練數(shù)量,以求數(shù)量質(zhì)量都能提高,這是我堅持多年的并認為行之有效的途徑,事實證明,其效果是明顯的。
四、多導多練,讓學生學會動筆
在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不管學生讀了多少、記了多少,但要讓他們將積累的東西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在指導學生作文時,開始幾次我都是采取“扶”著學生“走路”的方法,即老師要先考慮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結合學生的實際來進行選材舉例。我認為資料上許多范文中例舉的事物與我們生活環(huán)境不符,甚至陌生,因此,我一般都選擇我們農(nóng)村學生熟悉的事物來寫范文,而范文又不能寫全,只需為學生理清脈絡,給學生留一些填充的自由空間,以拓展學生的想象力。特別注意的是學生可在課前閱讀相關的習作例文,在老師指導時,一律不讓學生拿其它資料出來抄寫,因為我都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習作。在通過幾次“扶”著學生“走路”之后,我就進行口頭指導,寫一些關鍵的詞、句等,指導的面要廣,要盡量考慮到學生所熟知的事物,要放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同時,在平時學習課文時,我就經(jīng)常貫穿一些寫作知識,本來課文就是最好的范文。
當然,除老師指導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多練,在固定的習作之外,還應適當?shù)夭贾靡恍┱n外訓練。我從三年級上期開始,每周就讓學生至少寫兩篇日記,先不要求他們的質(zhì)量有多高,但必須要求他們?nèi)?,正如《課標》中所說:“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痹诮?jīng)過一學期的訓練之后,我就對學生的日記字數(shù)提出了不少于100字、習作不少于200字的要求,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少數(shù)學生偷懶而提出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論,對于極個別寫作確有困難的學生應放寬尺度,不讓他們對寫作產(chǎn)生恐懼感。
五、精評自悟,讓學生感受快樂
在起步作文階段,對學生的習作要求應循序漸進,切不可急功近利。在總體要求的大范圍下,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學會自己命題,自己選材,因為在起步作文階段許多習作的題目都是由學生自己擬定。這樣學生寫出的作文自然是五花八門,這又給老師批改帶來了許多困難,本身批改作文就是一件“苦差”事,應該說這是語文教師的共同感受,但又不得不去做。我認為,即使老師對學生的作文批改得再詳細,如果不評講,學生也許只是去看一下作文的等級而已,效果不佳。所以我認為重在評析,為了在評析中做到有的放矢,老師在批改時最好是作好記錄,因為我長期有一個習慣,學生每次交來的各種作業(yè),我在批改時都要做一個詳細的記錄,特別是對兩個“極端”的情況(即:優(yōu)、差)我都專門用一個本子記錄下來,這樣做我認為有兩個好處:一是能督促學生認真作業(yè)、端正學習態(tài)度,二是以便老師評講、及時地進行查缺補漏。當然,我們要盡量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哪怕他直接借用書上的某些句、段,只要他用得恰當,都應予以肯定。自然,文句不通、不知所云也大有人在,我一般是讓學生自己讀給我聽,讓他自己親自感受一下自己的習作水平,學生一邊讀,老師一邊指導,這樣,實際上是在與學生“零”距離的交流,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深刻。當然,盡量把學生的缺點最小化,我常常對學生說:“你把這兒改一改就好了?!逼鋵?,與學生面對面的修改作文,不僅避免了教師單獨批改的枯燥,還能讓學生易于改正錯誤、加深印象,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寫作的魅力。正如《課標》中所說:“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當然,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尤其是起步作文的教學,這是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要讓學生盡快地擺脫老師的幫扶而學會獨立“走路”,我們應考慮自己的教學風格、學生實際、育人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在教學活動中努力探索、因材施教、大膽創(chuàng)新。因為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春紅.作文教學要用“心”[J];教育藝術,2011年08期
1從動畫片中挖掘故事的續(xù)寫
續(xù)寫是很能激發(fā)學生習作興趣的習作方法。續(xù)寫故事,就要靠想象,想象要大膽、新奇,又要合乎情理。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觀看電視動畫片,把欣賞動畫片和指導續(xù)編故事、續(xù)寫相結合,這種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習作的興趣,學生既能關注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又能專心地有目的地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環(huán)境等方面認真收看,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為續(xù)編故事積累習作素材,一舉兩得。為了讓習作指導更為集中,讓學生編故事更容易些,使學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教師可以采取從“扶”到“放”的指導方法,即提供一個故事的開頭片斷,讓學生找到故事的線索,順著這個線索,把故事編寫完整。進行續(xù)編故事的習作訓練,指導學生掌握續(xù)編故事要做到瞻前顧后、順藤摸瓜。如《哆啦A夢》是學生喜歡看的動畫片。片中的哆啦A夢有一個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各種神奇的魔具,能幫大雄度過難關,解除各種疑難雜癥。為了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和創(chuàng)新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讓學生也來當一回作者,新編一個關于哆啦A夢和大雄之間的有趣而又神奇的故事。學生在觀看了《哆啦A夢》的動畫片斷后,教師引導學生說說哆啦A夢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學生對哆啦A夢非常熟悉,因此,馬上就能說出來,再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的習作欲望。有的學生寫道:哆啦A夢遞給大雄一個普通造型的“優(yōu)點反射鏡”,然后慢條斯理地說:“戴上這個反射鏡,當別人要批評你的時候,一看到這個鏡子,馬上會發(fā)現(xiàn)你的優(yōu)點,就會表揚你。”大雄拿著反射鏡,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他的兩眼放光,就像受到了老師的表揚似的。大雄喜滋滋地拿著反射鏡,來到媽媽的面前,想讓媽媽也好好地表揚自己的優(yōu)點。
2從動畫片中挖掘場面的描寫
場面描寫是學生習作中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它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感情與情緒的渲染,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場面描寫是對以人物活動為中心的動態(tài)畫面所作的描寫,它所表現(xiàn)的是特定場合中的人物、環(huán)境和情節(jié)的綜合。場面描寫中,既有環(huán)境的描摹,又有情節(jié)的渲染,更有人物的特定的活動,點面結合,富有層次。動畫片《灌籃高手》是籃球愛好者喜歡看的節(jié)目,也是小朋友愛看的節(jié)目,這部動畫片既能為學生的場面描寫提供素材,也能激發(fā)學生習作的興趣。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帶著習作目的去觀看《灌籃高手》,為指導學生寫“比賽場面”打下基礎。如,動畫片中的主人公櫻木花道與對手決戰(zhàn)時,那激烈、精彩的比賽場面,櫻木花道精湛的灌籃技術,以及在籃球場上的頑強拼搏精神,正是同學們要學習的地方。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籃球比賽的場面進行具體的描寫。教師在指導寫《灌籃高手》的《精彩的籃球賽》之前,先指導學生掌握場面描寫的方法,然后,讓大家一起分享灌籃高手櫻木花道的風采。結合講評,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場面描寫的方法。
3從動畫片中挖掘童話的編寫
電視動畫片中的主人公很多是活潑可愛的動物,展示給小朋友的是動物間充滿神奇而又有趣的故事,有團結友愛的,有斗智斗勇的,有克服困難的,等等。觀看這些動畫片,也為學生編寫童話提供了素材。學生充滿想象力,也喜歡編寫童話。如《貓和老鼠》讓人感到久違的天真。貓與老鼠之間的關系很微妙,化敵為友或勢不兩立:為敵時絞盡腦汁,互不相讓;為友時,親如兄弟,不記前仇。教師可指導學生也以貓和老鼠為主人公,想象貓和老鼠之間所發(fā)生的不和或互助的故事。指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編寫與電視動畫片中不一樣的情節(jié),同樣去表現(xiàn)他們之間微妙的關系。比賽看誰編的童話故事《貓和老鼠新編》比電視中的更有趣。如,有的學生這樣寫道:“貓被老鼠捉弄得火冒三丈,兩根胡子氣得不停地向上翹,尾巴不停地擺動著,真是吹胡子瞪眼睛,就像是一顆快要爆炸的炸彈似的。貓氣呼呼地想:今天,我不把該死的老鼠捉住,我誓不為貓。人們不是都說老鼠怕貓嗎?老鼠想要跟我斗,下輩子吧!想著,它就一溜煙地跑到老鼠窩前。”
4從動畫片中挖掘觀后感的撰寫
動畫片中的感人情節(jié)同樣讓人流淚。教師可推薦學生觀看有益的動畫片,讓學生帶著情感去看,為寫觀后感積累生活經(jīng)驗。如《寶蓮燈》的素材取自于中國流傳很廣的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沉香為了尋找、救出母親,歷盡千辛萬苦。這部動畫片教導人們只有不斷努力,靠堅強的意志,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戰(zhàn)勝頑固的敵人。教師引導學生用心去看這部感人的動畫片,并且精心選擇自己最受感動、感觸最深、最受教育的片段,在班隊活動中進行交流后,用心地寫觀后感。
5從動畫片中挖掘科技小論文的練寫
【關鍵詞】數(shù)學教材 兒童化
一、動態(tài)化加工策略
兒童是好動的,喜歡動態(tài)的事物是他們的天性,而教材中很多內(nèi)容是靜態(tài)的,和學生的互動性不強。教師要善于化靜為動,對教材進行動態(tài)化加工,使教材能夠和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例如我在教學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三年級(上)“認識分數(shù)”時,有這樣一道習題:
先填一填,再讀一讀。了,但有些枯燥無味,有一種拒學生于千里之外的感覺。教師可適時進行趣味化包裝,改變成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兒歌、童話故事等,讓教材真正走進兒童的心靈世界,讓他們感到數(shù)學親切生動,易學易記易理解。如蘇教版國標本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一個數(shù)既是6的倍數(shù),同時又是8和9的倍數(shù),這個數(shù)最小是多少?”在實際教學中,我將此題改變成這樣一首兒歌:“韓信來點兵,不知兵多少,六人排一隊,不多也不少,八人排一隊,不多也不少,九人排一隊,還是不多也不少,士兵至少有多少?韓信把頭撓。小朋友,猜猜看,你可知道有多少?”這樣一改,童趣盎然,富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和人文性,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內(nèi)在需要和欲望。
對教材進行趣味化加工,還表現(xiàn)在使教材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給他們一個自主選擇的機會,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這樣設計,既尊重了學生獨特的個體需要和智力感受,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三、生活化加工策略
教材是成人編出來的,難免帶有成人化色彩,有的教學內(nèi)容離孩子的生活世界太遠,他們很難理解其中的意義,這就需要把它進行生活化加工,回歸到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去,變成兒童耳熟能詳?shù)膬?nèi)容,讓教材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例如 “百分數(shù)的意義和寫法”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的例題是這樣的:綠峰林場去年種楊樹100棵,成活了98棵;種杉樹400棵,成活了380棵;種松樹500棵,成活了485棵。哪種樹成活的棵數(shù)所占的比率大些?我所教的班級孩子都是長期住在城里的,他們從來沒有植過樹,學生對此沒有生活經(jīng)歷,沒有感性經(jīng)驗。我在教學時,換成了這樣一個他們?nèi)粘I钪械脑掝}:“電視臺少兒欄目組調(diào)查了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西游記》和《貓和老鼠》的情況:先調(diào)查了200名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西游記》的有170人;又調(diào)查了300名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貓和老鼠》的有240人?!段饔斡洝泛汀敦埡屠鲜蟆?,小學生更喜歡看哪部動畫片?”話題一出,學生便饒有興趣地紛紛展開討論,從而很自然地引入“百分數(shù)”的概念。
【關鍵詞】故事教學 英語 快樂
孩子天生喜歡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喜歡在故事中尋找快樂、理想和正義。英語故事能幫助孩子們建立起一種外語的語感,使他們熟悉語言內(nèi)容和句子結構。在故事表演中,時而當觀眾,時而擁有觀眾,無疑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樂趣。通過這種形式,不但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能豐富教師的課堂教學。
一、英語故事的選擇
故事教學不純粹是為了講述故事,而是借故事的語言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及提供的語言和語段信息來呈現(xiàn)各類課堂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在學故事、講故事、演故事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了讓故事適合于課堂教學,一定要選擇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又能讓重點詞和句子自然地穿插或反復出現(xiàn)的故事,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然習得,同時還要使故事的難度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并為學生提供和營造運用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其中。
二、英語故事的呈現(xiàn)
選擇好了故事,僅僅是選擇好一堂課的載體。同樣一堂課,有的教師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有的教師卻教得很費勁,課堂死氣沉沉,學生難以融入故事氛圍中。因此,教師還應注意故事呈現(xiàn)的方式與技巧,運用肢體語言、動作、面部表情和聲音變化等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節(jié)。
(一)呈現(xiàn)時充滿激情
教師利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和抑揚頓挫的語音語調(diào)能夠很快引導學生融入故事的情景和氛圍中,也有助于學生體驗故事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例如在四年級上冊Wolf is coming這課中,教師可以解讀一下這個小男孩為什么會這么做?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為四人小組討論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并從中獲得更多、更新的語言信息,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表演時肢體語言豐富多彩
教師的肢體語言是幫助學生理解語言和感染學習情感的有效方式。例如,在講到Three little pigs時,教師可以夸張地聳聳肩,模仿小豬的動作;講到He shouted,“wolf, wolf!”時,可以伸展雙臂,模仿非常害怕的動作等等,把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吸到來故事情節(jié)中來。
三、英語故事的教學
英語故事中角色和語言環(huán)境的多樣化,有利于學生模仿語音語調(diào),提高英語語感。在我們現(xiàn)行的新標準英語教材中,每個模塊的兩個單元內(nèi)容大多由單詞、句子和會話組成。應該如何適當?shù)剡\用故事開展教學呢?
(一)故事教學內(nèi)容為單詞時
采用故事教學是要讓學生掌握單詞,不一定要把整個故事講述出來,但可以在掌握單詞的基礎上表演這個故事。如在三年級Module 2這一節(jié)詞匯課時,有l(wèi)ong,short,big,small,fat,thin六個詞匯。為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單詞,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語態(tài)和肢體,模仿各種動物不同的聲音,為學生創(chuàng)編一個有趣的故事,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故事情節(jié)的語言點,既愉悅了學生身心,又使學生學習了相關的語言點。
(二)故事教學內(nèi)容為句型時
采用故事教學是要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句型,并進行對話表演。如教學Can you run fast?這課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做動作run,jump…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說“Can you…? Yes,I can./No,I can’t.”配上一定的代表性動作,學生興趣盎然。同時,教師還利用已學的短語:play football、go swimming等,在呈現(xiàn)故事內(nèi)容時,教師以開運動會引出,并圍繞此目標開展活動,在表演中對學生在體育健康方面做了很好的教育。
(三)故事教學內(nèi)容為對話時
小學英語故事一般以對話的形式出現(xiàn),有利于學生模仿、表演和進行對話操練。但在教授過程中,學生很難將對話形式的英語故事轉(zhuǎn)換為陳述形式,即學生在retell這一環(huán)節(jié)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英語故事學習中加強對關鍵詞的識記,并運用每句話的關鍵詞復述故事。例如,在教學Little Red Riding Hood一文時,可以先為學生呈現(xiàn)語篇,通過故事對話,讓學生找關鍵詞Little Red Riding Hood,a wolf,grandma,wants,eat…使他們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來復述整篇文章,通過反復的訓練,幫助學生提高語段的分析能力。
四、活用和拓展英語故事
在故事教學中,教師可以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課堂上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他們自己編寫故事。如故事Country mouse and City mouse,圍繞老鼠、家、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這三個相關話題,可以開展多種活動。先引導學生講出自己是否喜歡老鼠,并說明理由;再談談理想中的住房;然后分組,分別以城里老鼠和鄉(xiāng)下老鼠的名義互發(fā)e-mail;最后用一些照片、實物進行城鄉(xiāng)差別的對比。這些活動構成了從故事引發(fā)的又一個層面的內(nèi)容,使學生得到啟迪并從中受益。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小小的故事可以包含多種變化,故事教學中的故事內(nèi)容豐富,融合了各方面、各學科的知識。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運用故事教學法,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嘗試進行故事教學,充分體現(xiàn)“用中學,學中用,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講故事的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數(shù)學課 主題圖 發(fā)揮作用
現(xiàn)在我們使用的教材,是通過許多有豐富經(jīng)驗的數(shù)學專家,經(jīng)過多次教材改革后編寫而成的。它最大的特點之一是編排了大量生動活潑的主題圖,使現(xiàn)行教材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貼近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因而,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主題圖潛在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要發(fā)揮它們的作用。
一 、利用主題圖 激發(fā)學習興趣
主題圖色彩豐富,形式活潑,一幅圖就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教師應該使用好這一素材。發(fā)揮好主題圖直觀形象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如:新《數(shù)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6頁到第7頁的主題圖《小兔蓋房子》,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學生就被圖中的動物所吸引,這時教師繞有趣味地講述小豬幫小兔蓋房的童話故事,通過教師繪神繪色的故事講解,學生很容易就找出了隱藏的數(shù)學信息。這樣做,使學生不僅會看圖,而且會根據(jù)主題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思考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把圖中的小兔、小豬、木頭、方磚、胡蘿卜、蘋果做成可隨意摘取的圖片,喜歡什么就摘取什么,然后再選擇誰和誰比,符合學生由“奇”而生“趣”的心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好奇,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知識的積累與智能的發(fā)展,大多是無意識下完成的。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處在直觀形象思維階段。而主題圖的直觀性,大大刺激了他們的各種感官,讓他們覺得學習有興趣。
二 、利用主題圖 促進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指學生主動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取有實踐價值的問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是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教材中的主題圖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圖中的素材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非常重視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探索的空間。
如一年級上冊第14頁“1—5的認識和加減法?!背鍪拘▲B吃食主題圖后,讓學生觀察,然后從圖中找加法,由于畫面都是學生熟悉的景物,小鳥、白云、花朵、大樹——這些景物刺激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有的學生說:“本來有4只小鳥在吃米粒,后來又來了1只?!倍械膭t編成一個美麗的故事:今天天氣晴朗,4只小鳥愉快地在樹林里飛來飛去尋找食物,它們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些米粒,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后來又有一只小鳥肚子餓了,它聞到了噴香的味道,也飛過來一起吃。頓時,課堂活躍起來,接著算法的探討也在學生的高漲情緒中完成得相當成功。有學生說:“4只小鳥和后來的1只小鳥合起來是5只小鳥,4+1=5(只)?!庇袑W生說:“4只愉快的小鳥和1只肚子餓的小鳥合起來是5只,4+1=5(只)。”有學生說:“4個學生和一個老師合起來是5人,4+1=5(人)?!庇械膶W生說:“天空中有一只小鳥,地上有3只合起來是4只,3+1=4(只)?!边€有的把3只羚羊和3只長頸鹿加起來,3+3=6(只),就連白云、花朵、大樹都成了做加法的素材,學習興趣陡然猛漲。
再如,三年級下冊“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主題圖,從一輛卡車上搬下10箱牛奶,每箱12瓶,10箱牛奶分兩堆堆放,每堆5箱,其中9箱已放好,還有一箱正在放。同時提出一個問題:三年級有117人,每人一瓶,搬下10箱夠不夠?學生通過思考“夠不夠”,要先算出10箱有多少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主題圖的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12 × 10的方法,學生可以根據(jù)圖中已擺好的9箱和1箱牛奶,利用已學過的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先計算9箱牛奶有多少瓶,再加上1箱的12瓶,也可以利用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先算出5箱有多少瓶,再算10箱有多少瓶。正因為主題圖對算法的提示,讓學生感到數(shù)學問題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喚醒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已有的知識,使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起來也就更興味盎然。
三、利用主題圖 培養(yǎng)合作意識
當今社會,團隊精神在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培養(yǎng)合作意識越來越重要。從小培養(yǎng)合作意識是教師的責任。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然后是通過有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而主題圖資源豐富,它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jù),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搭建了學生交流合作的平臺,許多內(nèi)容都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呈現(xiàn)。
如“認識人民幣”一課的主題圖,是一個模擬超市的情境:孩子們喜歡的商品整齊地放在貨架上,在商品的下面標出單價,學生們分組活動,每組有一個人擔任售貨員,其他人購買商品,買一種應付多少錢,可以怎樣付錢……學生把主題圖中的生活情境模擬到課堂,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對元、角、分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其兌換有了初步的體驗,做到了人人都參與,改變了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的教學觀念,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再如“分類”中的主題圖,公園門前有3個三口之家,教師沒有急于表達圖的意思,而是讓學生觀察,雖然這幅圖簡單,但蘊含著“分類”的多樣性,個人的力量可能只略知其一。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教師設立了小組,讓學生分一分,分完后把分類的根據(jù)與同組的伙伴交流,一個一個輪流說,聽不懂的要問,前面同學發(fā)言時已說過的內(nèi)容,后面同學發(fā)言時盡可能不再重復多說。有的學生開始只感到一種分法,通過同組伙伴交流,互相提示啟發(fā),得到很多種分類方法。有的按學生分類,有的按家庭分類,有的按大人小孩分類,有的按男女性別分類,有的按爸爸、媽媽、小孩分為三類,還有的按男孩家庭和女孩家庭分類。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參與討論,各抒己見,互相啟發(fā),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各展所長,取長補短的目的。
四、利用主題圖 促進個性發(fā)展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在自身經(jīng)驗基礎上積極主動建構的。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思維方式不同,對相同的數(shù)學內(nèi)容往往表現(xiàn)出個性化的認識和理解。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要以教師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為主導,以學生探索、質(zhì)疑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教材主題圖的開放性,體現(xiàn)在同一個圖,可以有各種理解,注重誘發(fā)學生大膽思維,蘊藏著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化,不但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而且關注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比如“乘法的初步認識”,主題圖是一架秋千上有四個座位,每個座位上有兩個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按成人的思維,應該是4個2相加,所以加法算術列式是2+2+2+2=8,乘法算術列式是2×4=8,或4×2=8,而學生對圖意的理解方法則各不相同,算法也多樣: ① 一架秋千上有8個人,用1×8或8×1表示;② 有8個同學是8個1,用加法算術列式1+1+1+1+1+1+1+1=8表示,用乘法算術列式1×8或8×1=8表示;③有4個男生、4個女生,是2個4,用4+4=8,2×4=8或4×2=8表示;④ 秋千中間有一根立柱,把大秋千分成了兩個小秋千,每個秋千上有4個小朋友,就是2個4。放手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理解解答方法是各不相同,又各有道理,這些不同的解法,是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的結果,也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結果。
關 鍵 詞:音樂教育 學生 教學能力 教學 實踐與探究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為基礎音樂教育服務,是為中小學培養(yǎng)和輸送合格的音樂教師。它要求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除了能夠掌握所需要的專業(yè)理論和專業(yè)技能技巧之外,還要具有能夠把所學的專業(yè)理論和專業(yè)技能技巧通過成功的教學體現(xiàn)出來的能力。而目前的高師音樂教育,卻往往忽視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我們畢業(yè)的學生適應不了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這個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盡快加以解決。
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呢?從大的方面講主要是兩個:一是課堂教學能力,就是既要會“學”,還要會“教”,善于把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有效的形式傳授給學生;二是活動組織能力,就是會編、會導、會指揮,善于組織學生開展各種音樂課外活動。這兩個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必須貫穿于高師音樂專業(yè)教育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這就要求高師音樂專業(yè)教育必須在保證學生掌握必需的專業(yè)理論和專業(yè)技能的基礎上,更多地著眼于課堂教學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的鍛煉,從而使他們的全面素質(zhì)得到逐步的培養(yǎng)和提高,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培養(yǎng)出合格的中小學音樂教師。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嘗試著在音樂教育班的幾門音樂課程中,有計劃地創(chuàng)設與中小學課堂相似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模擬教師角色上課,使學生掌握“教學”的基本技能,諸如分析處理教材,編寫教案、課堂語言表達、教態(tài)、導入、講解、提問、演示、板書、小結等方面的技能,以改革長期以來音樂教育學科教學實踐薄弱的現(xiàn)狀。
一、利用課前十分種,鍛煉“教學”基本功
要想培養(yǎng)合格的教師,僅有畢業(yè)前幾周的教育實習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去了解學校,掌握教學情況,往往是剛進入角色就結束了。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盡早體驗教師角色,充分利用課堂前十分鐘,給學生展示的機會,一年級學生應以表演為主,主要解決膽怯、緊張的心理,從中找到一份敢于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的自信,采用的形式有獨唱、獨奏、重奏及小合唱等,可以宿舍間合作,或自愿結合。到二年級表演形式不變,對學生的要求有新的調(diào)整,即學樂器的同學以演唱為主,學聲樂的同學以彈奏為主并鼓勵學生自彈自唱。這種訓練,為三年級走上講臺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和表現(xiàn)基礎。
到了三年級,課前十分種就轉(zhuǎn)換為教師角色的體驗。采取朗讀、演講(特別是即興演講)、講故事的形式,重點鍛煉學生用語言流暢表達的能力。作為教師,不管教哪門學科,都離不開用語言組織教學,學會講話、善于表達,這是合格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二、模擬教學環(huán)境,進行環(huán)節(jié)教學實踐
課前十分鐘的參與僅是個體藝術修養(yǎng)與語言藝術表演的鍛煉,學生還沒有真正走入教學。因此,在三年級結合教法課,每講完一兩個章節(jié)之后,就安排一次教學實踐,指導學生模擬中小學課堂情境中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課,比如音樂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那么怎樣導入能做到引人入勝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導入方式是否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意識;導入環(huán)節(jié)與本課主體部分是否相得益彰、渾然一體;導入所涉及內(nèi)容是否適合學生的年齡層次與欣賞水平;導入是否能更好地表現(xiàn)主體、襯托主體,從形式到內(nèi)容是否顯得自然而生動等。同學們在掌握了導入的方法后,躍躍欲試,自己設計課題,積極準備,每人每次3—5分鐘,形式豐富多彩。有從生活話題導入,有從相關音樂導入,有從詩歌、童話故事導入,還有從一幅幅斑斕奪目的畫面導入……真是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比如一位同學為歌曲《好日子》的導入,她首先用配圖畫片出示了一系列日期: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六一、十一等,笑問:“看到這些日期后有什么想法?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边@樣的導入雖簡易,但很貼切,從一開始就非常自然而生動地獲得了這一課所需要的氣氛。通過課堂環(huán)節(jié)模擬,同學們基本上能掌握住上課的導入技能。學生模擬結束后,教師還要及時從表達、教法、教態(tài)等方面講評,肯定其成績和優(yōu)點,指出其不足,并指導矯正的方法。
三、師生角色互換,共同提高教學能力
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學模式,幾十年沒有大的改進,多數(shù)是教師授課學生聽,教師板書學生記,雖經(jīng)教學的多次改革,但只是教師使用的道具的變化及課堂氛圍的變化。為了改變這一舊的模式,我們系在教研活動中,開展了“讓學生如何快速成長為合格教師”的大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采用教師和學生輪流上課的辦法較好,一是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二是能盡快提高由學生到教師的轉(zhuǎn)變過程,在實踐中檢驗理論的真?zhèn)?。比如《中外音樂史》課程,教師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把中外音樂史的各章節(jié)作簡要介紹,讓學生從大的方面把握中外音樂史的脈絡。教師先講第一章,然后主要是布置作業(yè),把各章節(jié)分到各組,一班50人分為7—8個組,每6—7人一組,準備一節(jié)課。在每周的上課前,每一組學生開始研讀課本查找資料,進行集體備課、寫教案,每人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節(jié)任務課如何講才能生動,然后推舉一名代表在班內(nèi)進行講課。由于是大家自己查找的資料,本組人員提前就知道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哪兒,其他同學也因自己的參與,知道查資料、備課比較辛苦,因此聽課會比較認真。在學生講完課后,老師從聽課的學生角色再回到教師的角色,對學生講課的優(yōu)缺點給予評價,然后補充學生沒有注意到的知識點。這樣教師可發(fā)現(xiàn)學生講課內(nèi)容的豐富性、趣味性,學生從教師的總結中可發(fā)現(xiàn)自己的認識角度及思維中存在的不足,教學相長,既能提高學生的教師意識與能力,同時也給教師以促進。
四、模擬全程教學,培養(yǎng)合格師資
為了更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可帶領學生到中小學聽課見習,觀看中小學優(yōu)秀教師是怎樣上課的,為學生模擬中小學教師上課提供情境逼真的仿效和示范。通過觀摩,學生對課堂全程教學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接著指導學生進行中小學整體堂課的模擬教學。在這項教學實踐活動中,首先指導學生個人備好課,寫好教案。在學生自己進行模擬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再指導每個人在全班進行模擬教學。充分發(fā)揮教法,使他們懂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地組織教學,掌握中小學課堂教學的一般進程,并教會學生板書、板面設計等。其中,尤其要指導學生上課時如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初為人師的學生一登上講臺,由開始的一腔激情變成了語無倫次、手足無措,整個教學過程中都低著頭,眼睛盯著教案,幾乎談不上與聽課者交流,后來通過自我評議和大家評議,經(jīng)過教師指導,大部分同學都能甩開教案這個拐棍,特別是肌體放松后面部表情從冷漠到親切,身體的律動從機械呆板到有韻律感、美感,語言表達從無生氣到有語調(diào)變化。部分同學不但能獨立完成教學而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對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上,采用形象性、實物性、參與性等教學手段,教學設計初步走上軌道,并體現(xiàn)出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師生雙向交流的教育觀念。
比如一位學生在欣賞課的教學中是這樣開頭的:“同學們,今天我想用葫蘆絲和笛子為大家演奏兩段樂曲?!痹捯魟偮洌瑢W生就高興得鼓起掌來。教師為學生表演,師生距離拉近了,感情融洽了,學生必須認真地欣賞,積極地思考(教師講評),在聽辨、比較了樂曲的風格后很自然地引出了課題——《瑤族舞曲》和《茉莉花》。用這樣的開端,有這樣的藝術氛圍,學生自然而然地漸入意境。通過欣賞、分析,就能獲得比說理更為深刻的感知。學生們在欣賞中不但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掌握了知識,這樣的學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既快樂又沒有負擔。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能力,教師必須提供創(chuàng)造的機會。在一次模擬教學中,一位學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他這節(jié)課的重點活動是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設計的是請學生為電視畫面配樂。屏幕上展現(xiàn)了薄山水庫風光、山景觀和校景三幅畫,請學生挑選一個專題為之配樂。要求是即興口頭接龍,也就是說口頭哼唱,只要有音高旋律,無須用唱名,且接龍不限長短,沒有技巧上的要求,只要發(fā)揮想象,接得好聽,符合畫面上的內(nèi)容就是成功。學生們觀看了美麗無聲的畫面后,激發(fā)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和興趣,學生紛紛加入接龍隊伍。在創(chuàng)作中,全班學生分兩大組開展競賽,在教師的點撥下,兩條旋律合成復調(diào)式的二聲部音樂,學生用和諧、統(tǒng)一、柔美的聲音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從中欣賞創(chuàng)作成果,體現(xiàn)創(chuàng)造的愉悅。
在上述課堂全程模擬教學實踐中,初步綜合訓練了學生上課的語言、教態(tài)、導入、講解、提問、演示、板書等教學技能,為他們將來從事中小學音樂教育工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五、第二課堂的組織和利用
從知識向能力的轉(zhuǎn)變,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靠實踐。而組織好學生第二課堂就是學生參與實踐的極好方式。但目前我們的第二課堂卻存在許多問題。一是活動安排太少;二是活動形式單一。主要就是一些“獨唱”“獨奏”音樂會。這種狀態(tài)必須改變,要多組織一些合唱團(隊)、合唱小組(可以冠名)、小型電聲樂隊和民樂隊等,同時多舉辦一些合唱、合奏的音樂會或比賽,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在合唱、合奏或舞蹈的編排過程中,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編導和指揮的機會,不能總是幾個“積極分子”參加,要讓同學們都能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最近在我校舉辦的第二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的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同學們積極踴躍,從舞臺創(chuàng)意、節(jié)目主持到節(jié)目編排,都是學生自己設計完成。他們有分工有協(xié)作,各負其責,井然有序,在文化藝術節(jié)閉幕式的頒獎晚會中獲得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六、教學小結與思考
教育教學能力是一個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通過指導學生進行教師角色模擬教學嘗試,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音樂教育事業(yè)的情感,理解了教師職業(yè)的特點,促進了學生的自我完善,還為進一步的教育實習奠定了基礎,縮短了學生畢業(yè)后從教的適應期。
實驗性的模擬教學和角色轉(zhuǎn)換實踐教學雖然讓學生感到新鮮、充滿熱情,但也有些遺憾。因為每次教學活動面對的都是同班同學,和真正面對中小學生的感覺不一樣,特別是臨場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訓練不容易到位,若能在實習前接觸中小學生并直接給他們上課的機會會更好。針對這個問題,一是盡快轉(zhuǎn)變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辦學目標的認識,將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作為改革的主方向,并制定相應的措施;二是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見習、實習基地,讓學生早接觸基礎音樂教育,了解中小學藝術課程改革信息,這對學生教育職業(yè)觀的確立,教育情感的養(yǎng)成和多方面教學能力的形成是有積極意義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