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教學案例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 案例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0-0247-01
1 案例背景
地點:鹽城市鹽都區(qū)秦南小學(鹽都區(qū)英語教研基地活動)
時間:2014年5月16日
人物:鹽都區(qū)部分英語教師
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的設計主要依據(jù)教材內容及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下倡導的“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感受成功”的理念,使學生在情景中感受、體驗和運用新學語言。
教學內容:譯林版4B Unit 6? Whose dress is this?(Story time)
教學目標:
一是能初步聽懂、會說、會讀、會寫單詞dress, coat, shirt, sweater.能聽懂、會說會讀單詞 gloves,jeans,shorts,trousers,party,so。
二是能聽懂、會說、會讀、會運用句型Whose… is this? Whose …are these? 并且會用It’s/They’re …’s.進行回答。
三是能初步理解故事,運用有關服裝的詞匯、句型談論服裝和物品的所屬關系。
四是激發(fā)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能初步聽懂、會說、會讀單詞dress,trousers,party,gloves.
(2)能聽懂、會說、會讀、會運用句型Whose … is this?
Whose…are these? 并且會用It’s/They’re …’s.進行回答。
教學難點:
(1)能初步理解故事,運用有關服裝的詞匯、句型談論服裝和物品的所屬關系。
(2)激發(fā)學生興趣,拓寬學生視野,引導學生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美。
(八)教學準備:PPT,服裝圖片。
2 教學過程
Step 1.Warm up& Lead in
Enjoy some pictures.
Introduce the Carde Happy World to the students
Step 2. Presentation
(1)引出句型“Whose … is this?”“ It’s …’s. ”
(Ask Ss to put on their caps, show them another one and let them guess“Whose cap is this?”)
(2)操練句型“Whose … is this?”“ It’s …’s. ”
(Ask Ss to come to the park and enjoy the fairytale)
新授服裝類單詞:dress, coat, shirt, sweater, gloves, jeans, shorts, trousers
(Take Ss to the Clothes World and ask Ss to choose some clothes for the prince and Cinderella)
教授課文
Activity 1.Listen and find
S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find out “whose dress is this ?”& “whose gloves are these?”
Activity 2.watch and answer
Ss watch the cartoon and answer the reporters’ questions:
Q1: How do you think of Su Hai’s dress?
Q2: How do you think of Su Yang’s trousers?
Q3: How do you think of Su Yang’s gloves?
Q4: How do you think of Helen’s dress?
Activity 3. Check the answer
Check the answer and show the learning tip( too & so的用法)
Step 3. Practice
(1) High & low voice
(2)Read the text by themselves emotionally in their groups
Step 4. Consolidation
(1) Happy time
Ss help Bobby and Sam choose proper clothes for the party with some useful sentences.
(2) Wonder time
Enjoy the pictures of this park(引入情感目標)
Step 5. Homework
(1) Copy the new words for 3 times.
(2) Act the Story time with your friends.
3 教學反思
下面我結合這節(jié)課,就微創(chuàng)新微變革上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在設計本課時,考慮到學生年齡特點和性格特征,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程度發(fā)揮學生探究知識的自主性,我采用了游覽卡迪歡樂世界這條主線,將教學內容的各個板塊自然的銜接在一起。
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我們教師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所以在本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我運用了現(xiàn)在很流行的繪本教學《灰姑娘》的故事,通過對故事的感知,導入新知,激發(fā)興趣,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在課堂中,讓學生能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識及簡單的文化交流。
【關鍵詞】小學英語 牛津英語 4B教學 案例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行,進一步明確了小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還存在各種問題,比如師資力量不夠,課時過少,班級容量太大等,導致小學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因此,學校和教師要采取各種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一、教材分析與研究
《牛津小學英語4B》這套教材是按照話題、功能、結構、任務四方面進行編寫的,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和結構性,有利于學生掌握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內容接近生活和實際,比較淺顯易懂,詞匯以與圖畫結合、話題歸類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包括很多以前學過的;Read and act板塊則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和閱讀能力,Listen and repeat這一板塊主要訓練學生的語音,F(xiàn)un house是活動板塊,通過做游戲、唱歌等形式鞏固所學的內容。本冊教材共有十個單元,130個新單詞,34句新交際用語,4首小詩和歌曲,新增人物Ben。
二、確定教學目標
通過本冊英語教材的學習,要使學生進一步鞏固聽、說、讀、寫的能力,加強閱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科學的閱讀方法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能力。最后要通過整體的復習,提高學生看圖填空、閱讀理解、寫對話的能力。
三、實施教學過程
1.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提高課堂效率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有重要作用,將教材中的內容呈現(xiàn)到課堂中,使每個學生參與其中,促使學生真正了解英語學習的技巧,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牛津英語4B教材的十個單元內容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有利于情境的設置,比如在學習Unit2《At a party》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對話,讓學生分別扮演father other rand father rand mother等,組成一個大家庭,每個組展開不同的對話,比如第一組主要圍繞nosemouth head eye等有關外貌的詞語組成簡單的對話,另一組則圍繞clothes展開討論,由于這篇課文設計的單詞量較大,可以讓學生分組、分階段掌握。
2.將任務型教學方法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任務型教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行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比如在學習Unit3《What is your job》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教材內容,再引出本堂課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會描述自己周圍的人過去和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狀況。在看視頻之前,教師先提出一些問題,比如Who is he?Why is she wearing these clothes?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視頻,在看完后要回答出問題,接下來開展故事會,讓學生敘述周圍人的工作生活狀況,并評選出故事大王,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
3.將游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游戲教學法正符合了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游戲能有效克服學生的膽怯、害羞等心理障礙,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英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聽說能力。比如Unit4《Buying fruit》時,由于單詞量較大,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各種水果對號入座,比如教師說蘋果時,扮演蘋果的那個學生要說出apple這個單詞,再站到相應的位置,如果哪個學生出錯就被淘汰,由其他學生接應上。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單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聯(lián)系了口語,又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
4.精心設計課后作業(yè)和評價標準 小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僅憑短暫的課堂學習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因此,英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課下學習英語的習慣。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作業(yè)的內容僅局限于教材,比較枯燥乏味,不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根據(jù)教材的內容精心設計課后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學習完Unit4《Buying fruit》一單元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超市或水果店自己購買水果,說出各種水果的單詞,并進行小組之間的對話,A:How much are these apples?B:5¥.A:I’d like these.Thank you.讓學生將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做詳細的記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記錄進行評價,加強對學生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
四、教學反思
教師要加強對教材的鉆研,透徹了解教材,依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加學生的參與性,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更新教學方法,在情境教學中使學生充分掌握交際模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另外,還要認識到教材上的新內容和有變化的部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其運用英語的能力。在處理教材時,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調整各學習板塊的前后順序,加強教學內容的銜接性。
總之,在新形勢下,英語已成為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語言,小學英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師要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英語課堂。并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樹立其學習英語的自信,為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永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之我見》[J].寧夏教育.2011(05)
[2]惠志艷.《淺談小學英語教學技巧》[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本課為Reported speech的延伸,把這節(jié)課的重點定為五種時態(tài)的變形。由于在Go For It 8(下)英語教材Unit 4 Grammar中學生已接觸了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態(tài)不發(fā)生變化的情況,學生對人稱的變化已經(jīng)掌握,因而本節(jié)課只需提及,不必列為重點。
二、教學思路
本節(jié)課由呈現(xiàn)簡筆畫引入,讓學生猜測圖中人物的語言。再列出圖中人物的原話,讓學生引述。教師在學生使用間接引語中提醒他們對時態(tài)的關注,呈現(xiàn)完五種時態(tài)的變化形式,再附之以練習,讓學生在機械操練中掌握間接引語的時態(tài)變化。為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達到熟練的程度及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筆者又設計了“傳話”和“我是小記者”兩項活動?!皞髟挕边@一活動旨在口頭的操練間接引語;“我是小記者”則是進行聽和寫的練習來鞏固此語法知識。最后,由學生再次歸納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的時態(tài)的變化。由于小班的人數(shù)少,這些活動就更適合在小班中開展。
三、教學片段:(“傳話”活動的開展)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T: The game is called “Tell me what he/she said.”
A student says a sentence to someone; the listener tells us what he/she said.
Model:
A: I am sad.
B: He said he was sad.
(在B同學回答完,教師將句子投影到屏幕上,讓其他同學判斷B同學轉述的是否正確)
T: You can write down your sentences first. (Wait 2 minutes for writing)
S1: I am writing.
S2: He said that he is writing.
Ss: No.
T: who can help her? (教師溫和的詢問)
Ss: He said that he was writing.
(教師發(fā)現(xiàn)雖然在前面操練的效果不錯,但在進行口頭練習時,錯誤的頻率還是很高,部分較差的學生似乎跟不上. 于是筆者先讓學生把句子投影到屏幕上,在把句子讀給大家聽,讓所有的學生有思考的時間)
S3: (Show the sentence on the screen) I will visit Beijing.
S4: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visit Beijing.
S5:(Show the sentence) I went to XiHu Lake last week.
S6: She said that she had gone to XiHu Lake last week.
(時間狀語的變形并不是筆者今天所教內容,指出錯誤是必然的,但該如何解釋,這是筆者設計時未考慮的,因而筆者只是把正確的表述教給學生)
T: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bials of time‘last week’. We should change it into “the week before”.“Tomorrow I will tell you the reason.”
(在八對學生做完此練習后,筆者讓全班同學集體把這五個間接引語的句子大聲朗讀一遍,再次鞏固直接引語改間接引語的時態(tài)變化。)
T: let’s say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
T and Ss: He said that he was sad.
He said that he was writing.
...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visit Beijing.
She said that she had gone to XiHu Lake the week before.
四、教學反思
我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并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學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他們喜聞樂見的合適的情境,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記憶效率,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講授語言規(guī)則,讓學生脫離語言環(huán)境去做大量機械、枯燥乏味的知識訓練,學生學習興趣當然不高。因而,在本堂課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練習間接引語,增強學習的興趣,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活動的效能遠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例如,在活動伊始,我過高地估計了學生聽的能力。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在頭腦中對直接引語進行轉變,有的甚至對原話復述都存在困難。因此,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中出現(xiàn)的意外狀況,都需要設計者在之前進行周密思考及在課堂上的變通?,F(xiàn)對如何發(fā)揮活動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1.設計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當?shù)幕顒?/p>
由于地域、師資和學習起始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各校各班的學生的差異相當大。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清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筆者在本活動的開始時,高估了學生聽的能力。在及時認識這一不足后,調整了呈現(xiàn)與聽的順序,讓學生看了再聽、再想、再反應。雖然活動也延續(xù)了下去,但聽的作用似乎不大。筆者在課后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學生只是對聽到的句子時態(tài)不太明確,基本還是聽得清楚的。在了解學生聽的能力這一真實水平后,筆者認為在布置寫句子時,事先圈定每組所選用的時態(tài),并讓讀句子的同學讀的同時,寫出句中出現(xiàn)的動詞形式。這樣保證所有學生能準確地獲取信息,聽也發(fā)揮了它應有的效能;同時這也保證了五種時態(tài)都能練到。
2.重視活動中微任務的設計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任務是無處不在的,即大任務中包含小任務,小任務中包含微任務。教師不能單純地設計大任務而忽視小任務、微任務的設計。正是由于它們的鏈接和點綴,任務才更易操作,活動的效能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本堂課中出現(xiàn)的一些學生在別人練習時,思想不集中,開小差的情況,正是教師忽略微任務布置的結果,讓這些學生感到無事可做。筆者在課后想到,在讓個別學生進行練習前,可先把全班學生分組;學生回答時,本組的學生可以補充;其他組的成員可以找錯。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學生的關注。這樣就保證了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讓學生感受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3.加強活動中的即時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顒又械募磿r評價,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fā)學生自我完善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當一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更應慎重對待。
一、高職專業(yè)英語適用的教學模式
對教學模式的研究,一向是教育學界研究的熱點。近幾十年來,研究者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將其歸納成傳遞接受式、自學輔導式、探究式、概念獲得式、巴特勒學習式、拋錨式、范例式、現(xiàn)象分析式、加涅式、奧蘇貝爾式、合作學習式、發(fā)現(xiàn)式等12大類。這12大類模式都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的規(guī)律原則而歸納提煉出的包括教學形式和方法在內的具有典型性、穩(wěn)定性、易學性的教學樣式。它們各有特點,在教學中是選擇某個單一模式、還是幾個模式相互融合在一起,教師需根據(jù)學生情況和教材內容而定。
筆者在常年的專業(yè)英語教學實踐中,曾嘗試各種不同的模式,幾經(jīng)磨礪后,遵循教學模式的建構理論,嘗試總結出下述兩個模式,并在職業(yè)學院專業(yè)英語教學中運用,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其一,傳遞接受模式與探究模式相結合的模式
傳遞接受模式源于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自覺不自覺地都在用這種方法教學。其理論基礎是行為心理學中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著眼點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記憶力、推理能力與間接經(jīng)驗在掌握知識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比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窘虒W程序是:
復習舊課——激發(fā)學習動機——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檢查評價——間隔性復習
該模式的優(yōu)點是: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信息;不足是:學生對接受的信息很難真正地理解,不利于培養(yǎng)的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是依據(jù)皮亞杰和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理論,注重學生的前認知,并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著眼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窘虒W程序是:
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總結提高
該模式的優(yōu)點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足是:只適宜知識面寬的學生。
所謂傳遞接受模式與探究模式相結合的模式,就是在了解學生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將兩種模式結合取舍,然后運用,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兩種模式的優(yōu)點,彌補其不足?;窘虒W程序是:
問題——假設——激發(fā)學習動機——講授新課——推理——驗證——檢查評價
這是針對當前高職學生的現(xiàn)狀,即大多數(shù)學生基礎知識不牢靠,知識面窄,自主能力差,對所學專業(yè)的認識更是只局限于課本中的概念而制定的一套程序模式。首先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猜想和做假設性的解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然后進行教學的核心內容新課的教授。新課講授完后,再讓學生根據(jù)剛掌握的新課內容和知識進行推理驗證前面的問題和假設。而最后的檢查評價則是通過學生的課內外作業(yè)來檢查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
其二,概念獲得模式和拋錨模式相結合的模式
概念獲得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布魯納的思維研究理論。布魯納認為所謂的概念是根據(jù)觀察進行分類而形成的思想或抽象化,在界定概念的時候需要五個要素:名稱、定義 、屬性、例子以及與其他概念的相互關系。基本教學程序是:
選擇和界定一個概念——確定概念的屬性——選擇肯定和否定的例子——將學生導入概念化過程——呈現(xiàn)例子——學生概括并定義——提供更多的例子——進一步研討并形成正確概念——概念的運用與拓展。
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概念是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首先通過一些例子讓學生發(fā)現(xiàn)概念一些共同屬性,掌握這個概念區(qū)別于其他概念的本質特征。學生在獲得某個概念后還需要對這個概念進行深入的理解,即引導學生從這個概念的內涵、外延、屬、種、差別等方面去理解。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時地采取補救措施。
該模式的優(yōu)點是:使學習者通過體驗所學概念的形成過程來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邏輯推理和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足是:如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很難順暢進行下去。
拋錨模式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聆聽教師關于這種經(jīng)驗的介紹和講解?;窘虒W程序是:
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效果評價
該模式的優(yōu)點是:由于這種模式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實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或“情境性教學”。在實際情境中一旦確立一個問題,整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行進程就被確定了(就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拋錨式教學與情境地學習、情境認知以及認知的彈性理論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因為該理論主要強調的就是以技術為基礎的學習。其局限性是:費時費力,適應面窄,不能每節(jié)課都使用。
所謂概念獲得模式和拋錨模式相結合的模式,亦是將兩種模式結合取舍,然后運用。模式的核心內容是將授課內容中的一些重點或概念提取出來,并在實際情境中作為主題創(chuàng)設出來。基本程序是:
關鍵詞:現(xiàn)代信息技術;英語教學;整合
我結合陜旅游出版社五年級上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第一課時案例,闡述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材進行整合。
一、教學重、難點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掌握十二個月份名稱、1~31序數(shù)詞以及通過重點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操練,學會詢問某人的生日,要學的新單詞達三十六個之多,自然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有關月份、序數(shù)詞的單詞教學。于是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拿出其中的幾點分兩步來解決。
1.學十二個月的十三個單詞(加上month)
傳統(tǒng)的黑板或幻燈片呈現(xiàn)的只是單詞,若逐一加上音標花時過多;若音標跟單詞同時出現(xiàn),學生覺得要學那么多內容,心理負擔過重,不利于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完全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課前的一首Flash歌曲the months,熟悉的歌曲旋律(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已經(jīng)調節(jié)起學生的興奮中樞神經(jīng),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情緒。
2.序數(shù)詞的單詞教學
學生剛在Unit 7 How much are the pants?中學了基數(shù)詞,而序數(shù)詞是在基數(shù)詞的基礎上變化而來,弄懂了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就能快速讀會、記住序數(shù)詞,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
二、教學實踐
在第五環(huán)節(jié)中,由猜自己生日到詢問學生生日,繼而開展小組合作調查同伴生日,然后我利用投影儀就其中某組的調查結果開展聽說示范練習,隨后他們進行聽說訓練,最后由兩個學生做調查匯報,就此話題,我問及他們父母的生日,在他們茫然回答不了的時候,我教育他們要關心他們的父母,寓思想教育于語言教育。由此可見,多媒體與英語教材的整合能使課堂生動、學生主動、師生互動,使我們的教師、學生、學習伙伴進行多元化的信息交互,從而轉變教與學的方式。
本課內容為牛津英語教材8A Unit4 Grammar中有關giving instructions和should/had better的用法。大多數(shù)語法課時基本都是圍繞一個語法項目進行教授,但是本節(jié)課的內容分為兩塊,很顯然需要想辦法把兩塊內容串起來。本單元的主題為DIY,所以這節(jié)課就以DIY為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
對于語法課,學生一般都覺得很無聊,基本都為說教式課堂外加無休止的操練。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在保留課本材料的基礎上,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動起來,提高興趣,愿意去聽、去說、去練、去學。
二、教學過程
1.課前導入。通過DIY小視頻,活躍氣氛,提高學生興趣,明確本堂課的主題為DIY。對學生提問:What’s the video about?How to make it?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使用了祈使句,提前進行了熱身。
2.利用學校最近將要開展的校慶活動,讓學生DIY一張邀請卡。以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熟悉的話題展開討論,充分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性質,充分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
任務一: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有關工具的單詞。
問題設計:What tools can we use to make the cards?
任務二:讓學生全班討論并讓個別同學在模擬邀請卡上自己動手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設計能力。初二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主宰教學任務。
問題設計:What should be on the cards?
任務三: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有意識地運用祈使句“Do sth/Don’t do sth.”。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產(chǎn)出的比老師說教總結得來的要多得多。及時板書學生DIY的制作步驟,讓學生感受制作步驟中的語法知識點――動詞原形開頭的祈使句。
問題設計:How should we make a card?
任務四:讓學生在基本設計完卡片之后適當提出建議來完善此卡片。說是完善,實際目的是想讓學生運用should和had better。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之間從第一塊語法知識過渡到第二塊,使學生不感覺突然和生硬,同時讓學生順其自然地學會運用此語法知識。
問題設計:What advice can you give to make a better card?
3.完成教材中練習。語法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表述上,同時得落實到筆頭上。讓學生就前面所學知識進行一個筆頭的輸出,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
4.課堂展示時間。讓學生編出自己的Recycling projects,教師以“回收工程”話題加以拓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活學活用。小組成員中一人解釋制作過程,一人根據(jù)此步驟展示制作方法。不僅訓練學生聽的能力,而且讓各組成員都學會一項DIY的小技巧。通過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實現(xiàn)這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
5.家庭作業(yè)布置。讓學生動手制作一個簡短的DIY視頻,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并學習簡單的DIY制作方法,用本節(jié)課所習得的語法知識講解制作步驟,作業(yè)有趣,學生愿意花時間課后完成此項作業(yè),牢固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三、課后反思
學生都認為英語語法的學習是枯燥的、乏味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極大地影響他們學習的興趣。我們平時的語法教學課堂通過學生被動地聽和練,似乎也能掌握,但是在實際運用中會頻頻出錯,不能使用所學的語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歸根結底,我們只重視語法的講解和傳授,忽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模仿,缺乏實際運用能力。
新課程標準強調英語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語法教學觀念,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把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等學習內容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并充分發(fā)揮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語法課充滿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管理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它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和掌握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方法等理論知識,又要重視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和運用的藝術,以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管理能力。管理學案例教學則主要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仿真環(huán)境,使其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實際問題和實際社會環(huán)境,從而學會在復雜動態(tài)環(huán)境下利用所學理論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實踐中的管理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將管理學基本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為了能夠準確把握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課程中的實施細節(jié),做好案例教學法的過程控制,筆者在防災科技學院修讀《管理學原理》或其他管理類課程的學生中展開了一次問卷調查,接受調查的學生共400余人,調查內容和結果如附表1(右圖)所示。
一、學生對于案例教學法的基本反響
根據(jù)調查結果,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案例教學法的看法如下:
第一,案例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管理類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深入理解。超過90%的學生認為在管理學教學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是有幫助的。這點基本上和案例教學法的初衷是一致的。關于案例課對學生的吸引力方面,較多的學生認為能夠與其他同學合作并深化對于知識的理解最重要,說明學生較為在意案例教學法中可通過團隊交流加深理解的優(yōu)點。
第二,在學時分配上,采用案例教學雖然會占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進行準備工作,但是大家仍然認為在教學中利用15%以上的學時進行案例教學是必須的。就課程特點而言,案例討論課較能引發(fā)大家的思維,學生還是較為歡迎的。
第三,雖然學生對于案例課興趣較高,但對于案例課考評比重所持的意見卻較為不同,基本上從10%~30%的支持者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據(jù)調查后的交流,學生支持案例考評占總成績的比重高低是出于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帶有部分的功利主義色彩。
第四,對于案例教學有較大影響的因素,學生認為較為重要的是理論知識理解不深入,事先準備不充分及同組合作者不出力等。這說明案例教學效果一方面受到理論教學效果的影響,一方面受到學生努力程度的影響。
第五,對于案例課中或課后的深入挖掘,學生希望教師能夠發(fā)揮較大的作用,通過質詢或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水平有個大體的了解。
第六,就案例報告完成的流程來看,大部分的案例小組都采用“分別研究案例題目匯總意見以確定方向調查資料并匯總形成報告”的流程進行,缺乏“集體研究案例題目”這一環(huán)節(jié),而恰恰是這個過程對于學生團隊交流加深理解的幫助最大。跳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積極性不足或理論學習不到位的學生因無法準確理解案例要求而更多選擇“搭便車”的行為。
第七,對于案例課前的準備工作情況,大部分學生認為“資料充分”是重點,所以均把精力投入到資料搜集中去。而在檢討準備工作的不足時,大部分學生才發(fā)現(xiàn)討論過少是準備工作的不足之處,在對案例課不足的反思中,認為組內協(xié)調不足是最大問題的比例最多。案例課實際中出現(xiàn)的大量堆砌材料、資料而非深入討論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和準備工作的重點錯位是密不可分的。
二、對于調查結果的分析
第一,學生對于案例教學法更有興趣,肯定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類課程中的實施效果,同時學生也能意識到案例教學法無法取代常規(guī)的講授教學法。即學生對于案例教學法的理解和定位基本上是準確的。
第二,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不一致是影響案例教學效果的一大因素,學生對于案例問題的理解不能同步,討論無法正常展開,結果使得團隊合作變成“好學生”的“個人秀”。
第三,學生對于案例教學法的實施細節(jié)理解不準確,過于重視材料,而忽視分析討論,無法達到通過團隊合作和交流討論來促進知識理解的作用,這需要教師在流程上給出要求。
第四,教師的點評和成績考評在學生心中始終處于較重的地位,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努力程度、工作方式和報告形式。然而,據(jù)了解,實際教學中教師的點評很有可能起到負面作用,或者限制了學生下一次案例課的思路,或者打擊了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的積極性,這是教師在點評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五,在對案例課不足的反思中,認為組內協(xié)調不足是最大問題的比例最多。據(jù)隨后的了解,大部分的學生小組都分為收集資料的調查組、撰寫報告的數(shù)位執(zhí)筆人和上臺報告的報告者三個部分。由于沒有充分的研判,調查組往往是沒有目的地海量搜索材料,將未經(jīng)整理或簡單整理的大量材料直接交給執(zhí)筆人完成報告,很少經(jīng)過細致的討論,于是材料的整理及與問題相聯(lián)系的工作完全由執(zhí)筆人承擔,報告的質量也因此較低。
三、對于強化案例教學在管理類課程中教學效果的建議
第一,重視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為學生進行思考能力的儲備。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考慮設置一些簡單的課堂案例,要求學生討論后發(fā)言并進行記錄,比較不同答案后即隨堂給出點評并較多給出鼓勵,可以作為理論教學向案例教學的一種過渡類型,讓學生能夠逐步掌握自我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中職;經(jīng)濟學原理與應用;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08-0103-02
《經(jīng)濟學原理與應用》作為中職商貿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理論性較強。
《經(jīng)濟學原理與應用》課以西方經(jīng)濟學為主要內容,涉及微觀經(jīng)濟學和宏觀經(jīng)濟學基本原理、概念、模型,要求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論知識基礎上,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來觀察、分析、解決具體問題,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作為一門外引學科,《經(jīng)濟學原理與應用》在教學實踐中把基本理論與我國的具體國情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掌握經(jīng)濟學概念、圖形和數(shù)理模型十分重要。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直觀、深刻的認識,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將來在工作實踐中學以致用。筆者在教學中研究和實施案例教學法,通過一年的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案例教學法的組織形式
實施案例教學,即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目的和內容要求,教師精心策劃和指導,將學生帶入典型案例和特定事件中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獨立思考或集體協(xié)作,提高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過程一般有兩種:一是先講解理論,再提出案例,然后用理論分析案例;二是先提出案例,再講解理論,最后進行案例分析。在案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案例組織、分析、討論和總結。
開篇案例導入法 所謂開篇案例導入法就是在每章節(jié)內容講解之前,導入案例引發(fā)學生思考,并在新理論講解過程中給予分析。例如,在講解第二章“需求與供給均衡理論”時,引入2003年非典時期市民瘋狂搶購板藍根、白醋的案例。由于缺貨,造成這兩種商品價格持續(xù)上漲,但由于貨源有限仍然滿足不了消費者的需求,說明了需求與供給均衡理論中的“商品供不應求,引發(fā)價格上漲”。又如,在講授有關需求彈性問題前,引入著名文學家葉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提出“為何豐收之年農(nóng)民收入反而減少”;在講授“市場結構”時,提出“為什么我們使用的手機,會從十幾年前的奢侈昂貴品變成了現(xiàn)在的大眾消費品”這樣的問題。這些例子造成一定的懸念,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隨著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學生在教師講解理論時就能主動思考和判斷,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和掌握。
穿插學生親身經(jīng)歷的案例 《經(jīng)濟學原理與應用》課程涉及的抽象概念與模型較多,剛剛初中畢業(yè)、數(shù)學基礎較薄弱的中職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如能夠結合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授機會成本概念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在中職畢業(yè)后如何選擇自己的未來,是選擇繼續(xù)升學深造還是找工作,以及做出選擇的出發(fā)點是什么。幫助學生分析,最后使學生明白:機會成本的涵義就是當你選擇了求學而放棄了就業(yè),使你失去了三年就業(yè)應該獲得的最大收入,這個被你放棄的最大收入就是你選擇求學的機會成本。
緊扣社會經(jīng)濟熱點,結合理論分析案例 學習經(jīng)濟學,除了對基本概念與理論進行學習之外,更要求學生會運用這些理論分析現(xiàn)實中的社會經(jīng)濟熱點問題。例如,在講授國民收入核算體系時,恰逢一年一度的兩會召開,筆者就可以結合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引導學生解讀其中的幾大熱點經(jīng)濟數(shù)據(jù),讓他們體會到注重運用更有意義。又如,分析在我國當時的經(jīng)濟形勢下,為什么要實施“四萬億投入”、“家電補貼”、“舊車補貼”等政策,讓學生明白這實際上就是充分借鑒消費理論來達到擴大消費需求。再如,關于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所學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理論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
案例教學法試驗
為了檢驗案例教學法的有效性,筆者在所任教的兩個班級開展實驗如下。
實驗對象 金融0901班和金融0902班全體學生。
教學內容 微觀經(jīng)濟學的“需求理論”。(1)需求:指消費者在一定時期內,在不同價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夠購買的商品量,即不同的價格與相應的需求量之間的關系就是需求。(2)需求定理:是表示商品本身價格與其需求量之間關系的理論,其內容是:在其他情況一定的情況下,同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之間成反方向變動,即需求量隨商品本身的價格上升而減少,隨商品本身價格的下降而增加。(3)需求曲線:由于價格與需求量成反方向變化,所以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如圖1所示。需求曲線方程式:Q=a-b*P,其中Q代表需求量,P代表價格,a、b代表系數(shù)。負號表示價格與需求量呈反方向變動關系,即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反之亦然。
教學目標 理解需求和需求量,掌握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關系以及需求函數(shù)的經(jīng)濟學意義,運用需求函數(shù)式求解需求方程。
教學重點 價格與需求量之間的關系,需求函數(shù)的經(jīng)濟學意義。
教學難點 運用需求函數(shù)式求解需求方程。
一、校園心理劇的含義
心理劇是維也納精神病學家莫雷諾( J.L.Moreno)于20世紀 30年代創(chuàng)立并發(fā)展起來的團體心理治療方法。早期的心理劇以心理咨詢和治療為目的,不是去分析、詮釋人們帶來的問題 ,而是提供一個場所和一種氛圍,讓人們從多重的角度,以自由表達的方式探索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而有效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機遇,促進個體成長,使個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中小學校園情景心理劇,簡稱校園心理劇,是心理劇應用于學校教育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團體心理輔導方式,是由學生、教師等相關人員把成長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和解決范式在一定的場所和群體中進行表演和討論的教育活動。從操作性角度來說,校園心理劇是由學生、教師及有關人員共同針對有關的心理問題去選取主題、編寫劇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級內或專門場所進行表演,并對心理問題及其解決方式進行分享討論。從表現(xiàn)形式上說,校園心理劇吸納了舞劇、音樂 、舞蹈、繪畫等表達性藝術的精髓 ,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探索出一種本土化的 “行為表達技術”。
校園心理劇以舞臺表演的形式重現(xiàn)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動與沖突,使當事人認識到其中的主要問題,促進當事人、參與者的認知領悟、情緒表達和行為改變。它作為一種新興的團體輔導辦法,為生涯教育提供重要支撐,并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強烈的情境性,使學生真正參與、切實體會。
二、校園心理劇在中學生生涯教育中的應用的案例分析
校園心理劇《拖延大作戰(zhàn)》劇情介紹:
主角劉明天放學回到家,家中突然停電,他才想起媽媽之前多次囑咐他去充電卡,媽媽訓斥他時間觀念差,拖延成性將導致一事無成。黑暗中,劉明天進入夢境,看到十年后的自己,因為沒安排好時間而錯過了一次重要主持,繼而被開除,主持夢想破滅,深受打擊。第二天,劉明天由于研學小組匯報準備不足,表現(xiàn)欠佳,令小組成績落后,組員跟他大吵一架,紛紛指責他的拖延惡習。劉明天頻頻狡辯和否認,令組員氣憤離開。此時,留在報告廳的劉明天剛好聽到了優(yōu)秀校友的講座,讓他有所觸動,他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問題。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劉明天終于意識到自己拖延的根源在于缺乏時間觀念和自制力。第二天,劉明天誠懇地向組員認錯,下定決心做出改變,大家接受了他的道歉。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小組成員齊心協(xié)力幫助他作規(guī)劃,監(jiān)督他完成任務,一改之前拖延的面貌。最終在年級展示中,小組取得優(yōu)異成績,劉明天重新獲得大家的認可,并對未來有了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一)劇本
校園心理劇的創(chuàng)造包括:主題的確立,素材的處理,形成劇本。
預防性、發(fā)展性是校園心理劇的主要功能,它面對全體學生,解決學生成長性過程中最渴望探索和解決的共性問題,因此所呈現(xiàn)的事件是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再現(xiàn)。在實際操作中,還要根據(jù)所探討的話題、故事靈活把握,使其素材、語言、行為表現(xiàn)方式貼近學生生活,激發(fā)學生的真實體驗?!锻涎哟笞鲬?zhàn)》展現(xiàn)的就是高中階段學生典型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制力欠缺、對追求夢想欠缺堅定信念這一普遍問題。該劇題材取自于日常生活的觀察和個體心理輔導中的記錄,心理老師將這一貼近學生生活、有代表性的心理話題帶進生涯教育課堂,由學生分享自身在生活中的拖延表現(xiàn)和當時的心理沖突和體驗,由老師展現(xiàn)這一問題在認知、情感和行為上的原因,組織學生討論生成克服拖延的方法。課堂中生成和搜集的資料,都成為校園心理劇劇本的素材。
師生對搜集到的素材進行處理,使得情節(jié)發(fā)展和場景變化具有內在邏輯,形成一個具有結構性的的舞臺劇。最初形成的劇本還有一定的開放性,師生在排演過程中進行豐富和完善,融入生活細節(jié),貼近學生的性格特征和語言表達,最終形成一個反映學生實際生活,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語言特色的校園心理劇。
(二)人物
校園心理劇在運用的過程中,有必不可少的“人物”――指導者、主角、配角、觀眾。
指導者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心理學素養(yǎng),從事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掌握團體輔導的理論與技術,具備心理劇操作技術的教師擔任?!锻涎哟笞鲬?zhàn)》的指導者由心理教師擔任,全程參與表演人員的選擇、劇前的創(chuàng)作、劇中的陪同、劇后的分享等,具體承擔以下職責:指導演員明確主題,理解角色和作用;恰當運用心理劇技術組織安排情節(jié);創(chuàng)設與維持真誠、信任、支持性氣氛;把握場景的設置與自然轉換;指導演員熟悉舞臺空間和表演藝術;組織演出團隊討論分享;對許多未知的因素加強預測等。
主角是劇中的主體,是在舞臺上呈現(xiàn)其內心事件的人。本劇主角劉明天正好是由有相應問題的學生出演,扮演者是一位形象氣質俱佳,擁有藝術天分的高中生,同時也是一位典型的“拖延癥患者”,最初在參演校園心理劇的過程中多次遲到,遭到同伴的斥責。這樣的設計,從表演上說,使得劇中類似情節(jié)發(fā)生的時候,演員們有更多的代入感,情感充沛,表演真實;從效果上說,在真實和虛擬相結合的環(huán)境中,主角可以從多角度審視問題,在解決角色心理困惑的同時,也是在為自己答疑解惑。
配角是主角的延伸,也是指導者的延伸。本劇中配角主要由同伴推薦,彼此之間互相了解,能夠出演最合適的角色。劇中的每一個配角也都有不同的人物設定,有的作為一個伙伴來塑造主角世界中所需要的角色,有的作為一個指導者來引導主角發(fā)生改變,共同推進主線劇情的發(fā)展。
觀眾是心理〉募證人,也是心理劇的參與者。尤其是同齡觀眾,戲劇的形式可降低他們的焦慮感,使之從旁觀者的角度解決自己類似的心理問題,達到同輩群體教育的目的。
(三)表演
校園心理劇的場景最好是現(xiàn)實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如教室、操場、家庭等,讓學生產(chǎn)生真實感和親切感,場景的設置還必須緊密圍繞主題,使問題得到典型的再現(xiàn)?!锻涎哟笞鲬?zhàn)》的場景包含學校和家庭,由研究性學習匯報這一事件作為明線,暗線則是主角的拖延心理的變化,背景設置中包含大家都極其熟悉的校園鈴聲和環(huán)境,使得學生能夠快速融入,真實表達。同時,動態(tài)背景的采用使得場景的切換更加流暢自然,觀賞性更佳。
校園心理劇的排練包含暖身、表演、分享三個階段。在暖身階段,心理老師負責營造安全的氛圍,調動參與人員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帶領學生回顧上次排演,理解與把握角色,激活角色心理狀態(tài);在表演階段,演員按照劇本的框架進行演練,教師對學生的語言、動作、藝術表現(xiàn)等進行指導,和學生們共同探討事件及場景的安排是否恰當?shù)龋@一工作由心理老師和專業(yè)的戲劇老師共同指導完成;分享階段則是在表演之后,心理教師把演員們組織起來,圍繞角色感受和心理劇所要表達的心理問題相互交流,使參與人員更深入地把握角色,對所呈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進一步探索。在校園心理劇的排練過程中,學生們由最初接受語言、動作指導,到表演連貫自然,再到揣摩角色心理特征,使得一個個角色更加立體化、更有人情味。
校園心理劇區(qū)別于一般舞臺劇的重點還在于心理技術的應用,例如獨白、替身、角色互換、生涯幻游等,這些技術的使用有助于將心理問題外化,直觀的表現(xiàn)問題發(fā)生到解決的整個過程。例如,本劇中采用的替身技術,即是主角面向觀眾,替身背對觀眾,與主角并肩站立,一正一反,雙方并無肢體動作的互動,主要使用言語上的交鋒,駁斥主角觀念中的錯誤,達到澄清觀點,重建信念的作用。替身技術在本劇中承擔突顯心理矛盾,催化心理轉變的重要作用,是劇中主角心理狀態(tài)的重要轉折點。
(四)效果評價
校園心理劇在生涯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在于為學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心理自助能力,使學生的心理品質向積極方向發(fā)展;使所有參與者(包括家長和教師等人)通過編寫、表演、觀看、討論和思考,預見到生涯規(guī)劃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其解決的重要性。在心理劇排演過程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見賢思齊,老師也能夠感受到學生將角色融入自身,將劇情與個人生活進行對照,在劇中和生活中都發(fā)生了積極的改變。
對于演員來說,參與校園心理劇的過程是一個情緒釋放、情感體驗、認知沖突的過程,這之后的整理調適才是心理劇的關鍵,因此分享階段是心理劇功能得以實現(xiàn)的必備環(huán)節(jié)?!锻涎哟笞鲬?zhàn)》的表演者分享的內容不是脫離自己去評價別人,而是把自己生活中有關的經(jīng)歷和體驗,與自己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渴望自己在生活中也具有建設性的、積極的和持續(xù)的改變。心理教師則負責把握好分享的方向,在適當?shù)臅r候進行點撥和提升,引導學生把體驗感悟應用于實際生活。
校園心理劇發(fā)揮作用的主要場合還有心理課、班會、家長會等場合, 觀眾的感悟和分享也是效果評價的重要方面。每一場心理劇演出都會引發(fā)觀眾強烈的認知沖突和深刻的情感體驗,討論分享則促使演員和觀眾共同澄清認知,釋放情感,形成正確的應對策略和方法。
三、校園心理劇在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價值
(一)校園心理劇是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的生涯教育模式
中學生富于幻想,善于創(chuàng)造,樂于通過角色扮演、未來投射等演繹方式,用夸張的手法演自己的事,說自己的話。舞臺劇的形式,結合了上述所有表現(xiàn)手法,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表達的欲望,讓他們能借用角色傳達自己的困惑和迷茫,通過角色的覺醒和行動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激勵。校園心理劇根據(jù)學生的真實問題編排,貫穿和復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挖掘問題本質,探討解決方法,積極采取行動,提高自我效能等完整的生涯教育過程。
(二)校園心理劇有助于培養(yǎng)生涯規(guī)劃中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校園心理劇的大量素材,需要學生們主動在反思自我和認識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進行素材的收集,這可以幫助學生從新的視角看待自己,接受新的態(tài)度和立場,從而達到行為調整。校園心理劇的順利演出,編劇、導演、排練、演出、總結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求大家團結協(xié)作,交流溝通,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團結的品質非常好的時機,是心理互助的過程。
(三)校園心理劇有助于改變師生、親子交流模式
校園心理劇再現(xiàn)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的諸多問題,經(jīng)由角色表現(xiàn)出他們眼中的家長和老師形象,更加容易打動家長和老師的心靈, 促使他們了解到孩子真正的心理需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四、校園心理劇實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要做好心理課、專題講座、班團活動和各學科滲透教學與心理劇的結合。一方面,這些教育教學活動是校園心理劇的素材來源;另一方面,校園心理劇可以作為心理課、班會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應對方式和心理調節(jié)策略。
第二,要注意與心理咨詢活動相結合。通過校園心理劇開展團體咨詢,對在個體咨詢中反映出來的帶有共性的問題,不僅是生涯規(guī)劃教育中的問題,還包括考試焦慮、交往困惑、適應不良等發(fā)展性問題,也可通過校園心理劇的形式進行團體輔導。
第三,要根據(jù)校園心理劇的內容組織學生、家長及教師觀看和討論,以校園心理劇的編演為學生心理小組活動的載體,能夠促進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互助與自助。同時,幫助老師和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
校園心理劇作為中小學生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徑,尚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研究校園心理劇開展的條件、形式以及效果,探索校園心理劇與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中學生生涯規(guī)劃意識的覺醒和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艷.心理劇治療的理論與實踐[D].魯東大學,2006.
[2]周國韜.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7(08):49-50.
[3]李幫瓊.心理劇――有效的學校團體心理咨詢方式[J].教學與管理, 2007(10):44-45.
[4]張海燕.心理劇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4(Z1):140-142.
[5]秦娟.校園心理劇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05):9-12.
[6]郭小艷.校園心理劇的功能和作用[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1):39-41.
[7]周韜.中小學校園心理劇活動再析[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06):60-61.
[8]劉玉新.校園心理劇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實踐研究[J]. 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10):60-61.
[9]張衛(wèi)宇.心理劇在高職院校團體生涯輔導中的價值與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3(15):107.
[10]石紅.心理劇與心理情景劇實務手冊[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