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敘事范文

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敘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敘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敘事

第1篇: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敘事范文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任何一門學科的知識都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陳述性知識,一類是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是個人能用言語進行直接陳述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回答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的問題,可以用來區(qū)別和辨別事物。這類知識目前在學校教育中占據(jù)相當大的比重。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體難以清楚陳述,只能借助于某種作業(yè)形式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它主要用來解決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

二、初中英語中陳述性知識的教學

在初中英語中,單詞的讀音、意思、詞性,課文的句子,章節(jié),語法知識等都屬于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的學習過程可分為理解、保持和提取三個階段,在英語課的教學中要從這三個階段出發(fā),設計好教學過程。在理解階段,教師要善于將要學知識和已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能夠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來解釋新的知識,將新知識納入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比如教學生單詞時,單詞的詞性是要學生掌握的內容,這時可以將新單詞和過去學過的同樣詞性的單詞進行比較,進行意義的聯(lián)系,比如找反義詞,近義詞,同義詞等,這樣就加深了理解,同時也進行了保持的練習,學生也就比較容易掌握和記憶了,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對已經學過的陳述性知識又進行了提取。陳述性知識在很多時候是比較枯燥的,也是容易遺忘的,如果我們能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運用這種練習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那么陳述性知識的教學也會變得容易。

三、初中英語中程序性知識的教學策略

在初中英語中,有很多知識是要求學生會操作的,比如用習慣句型造句,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形成等等,這些操作性的知識就屬于程序性知識。這些知識和陳述性知識不一樣,他并不要求學生一定要記住什么,但是卻要求學生會操作,比如there be這種結構,教學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學生記住there be結構的特點和形式,而是要學生會用there be這種結構去描述事物的狀態(tài),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學生說不出there be結構的特點,但是看到一個事物它能夠用there be結構來描述。示范式教學是程序性知識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學生往往在觀察和模仿中掌握一個操作序列,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對一些程序性知識要設計成可示范的教學。變式的設計也是一種重要的策略,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實際的運用,而實際情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要真正掌握程序性知識就必須在不同的變化條件下去思考和運用,比如在學習一些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詞匯時,我們可以讓學生模擬在不同場合下使用這些詞匯的情景,讓他們體會不同情景下不同詞語的使用效果。

四、要善于運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轉化來進行教學

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過程實際上就是程序性知識形成的過程,程序性知識向陳述性知識的轉化過程則是程序性知識高度壓縮,從分析思維上升到直覺思維的過程。

1、陳述性知識向程序性知識的轉化。程序性知識的學習首先是從陳述性知識開始的,第一階段,要求學習者知道某一規(guī)則并能陳述該規(guī)則。換句話說,是學習者了解自己將要掌握的規(guī)則并能將其陳述出來的過程。比如,在英語句型、語法的教學中,我們應當把規(guī)則介紹給學生,或者讓學生自己找出規(guī)則,當學生能夠自己描述某種句型或語法的規(guī)則時,表明他們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習。比如名詞單復數(shù)變化的教學中,我們先要把詞尾加-s、-es、詞尾變形加-s等幾種不同變化的規(guī)則告訴學生,或者給一些典型例子讓學生去尋找和總結規(guī)則。第二階段,通過應用規(guī)則的變式練習,使規(guī)則由陳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轉化。比如,在名詞單復數(shù)變化教學中,在學生知道基本規(guī)則后應當安排一些必要的練習,當學生能順利的完成練習則表明規(guī)則已經開始支配學生的行為,規(guī)則開始向辦事的技能轉化。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結合變式教學來提高學生對程序性知識的運用能力。通過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規(guī)則的運用不熟練,常常需要出聲或不出聲地背誦規(guī)則以便提醒自己正確的運算順序。第三階段,是程序性知識發(fā)展的最高階段,規(guī)則完全支配人的行為,技能達到相對自動化。表現(xiàn)為規(guī)則不必掛在嘴邊,而是高度內化,自如地指導人的操作。

第2篇: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敘事范文

【關鍵詞】教育;轉變;民主、和諧;創(chuàng)新;評價

新課改是對傳統(tǒng)教育教學從方式到觀念的一次徹底性的革命,所以我們在進行新課改的過程中必須樹立全新的理念和敢于超越的信念,既要有開放的意識又要有虔誠的情懷,以務實的態(tài)度拋棄各種功利思想的存在。

教育發(fā)展歷來有兩個生長點,一是理論上的提高,二是實踐的突破。我覺得自身素質的提高貴在從正確理論指導下的實踐中來。當然,理論的獲得離不開持之以恒的學習。

一、生命教育和做人教育(公民教育)統(tǒng)領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全局

新的教育觀不再把人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至上目標,標志著對忽視生命個體現(xiàn)象的徹底杜絕,使基礎教育回歸到原本的狀態(tài)。我校教育的主題是“教育學生熱愛生命,指導學生光大生命”。依托這一主題,我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在班級管理中利用主題班、團會,對學生進行輔導,很好地落實這一主題。熱愛生命不僅是熱愛物質生命,更應該熱愛生命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如親情、友情、責任、人生意義等。教學民主是對學生生命的尊重、教學形式的多姿多彩是對學生生命的滋潤。“只有指導學生不斷的讓生命光大,才會激起對生命的熱愛!”這是我一直信奉的教育準則。

二、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我教學的一次蛻變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壓抑生命的空間,我們提倡自主、提倡創(chuàng)新,試想一個在青少年起就習慣于被動接受、毫無個人主張和見解的人,怎么能產生創(chuàng)新思維?怎么能具備足夠的自信呢?學習方式的轉變意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形成創(chuàng)新思維,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我以推進合作學習為切入點,增強學生民主意識和培養(yǎng)參與習慣,幾年來我圍繞自學――互助式學習這一教學模式,進行了三次全校規(guī)模的論壇講座。還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握教師的主導作用。這就改變了過去教師是權威,是表演者的地位,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導演,在有限的45分鐘里導演一幕幕精彩劇目。在指導學生自學時,圍繞三維目標,為學生設置了預習題,著重強調三個方面,從知識目標學生學會了嗎?從能力目標看學生會學了嗎?從情感目標看學生學得有情趣嗎?真正地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三、創(chuàng)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

要熱愛學生?!敖逃荒軟]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給學生以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失去向上的動力和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要分析透學情。只有了解學生的生活、家庭背景、個性差異、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發(fā)展特點,我們才有與學生相處的基礎。為此,我經常走訪學生、發(fā)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和家長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的有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將會迸發(fā)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效果的不斷提高。

四、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課程資源

學生學習內容成為判斷新課改深入程度的首要標準。從現(xiàn)在課程目標看,學生的學習內容已經成為課改關注的焦點。學習的宗旨目標是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課程標準下的學科內容與以往學科內容相比,就是更多的來源于生活,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提出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空間。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我從學生實際狀況出發(fā),以生活體驗的維度對教學內容進行修正,對教材進行處理,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合理地進行學科整合,布置一些可操作性的、利于學生發(fā)展的作業(yè)。學校為此給我們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和經費。學生需要的就是我應該要做的,因此,我的教學內容及對學生的綜合評價囊括了教材、學生、生活、需要等多種要素。

五、學會學習,樹立全新理念,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

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帶動一切工作的中堅力量。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改革。學校為我們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發(fā)展空間,盡管學校的經費緊張,但學校仍然給我們提供了各種校內培訓、外出學習的機會。我非常感恩于學校為我們教師搭建學習的平臺、交流的平臺、展示的平臺,進而恩澤于學生。教師讀書俱樂部、教師語言藝術研究小組、班主任論壇、教學敘事、黨員講壇等這些學習型組織我從不錯過每一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六、建立陽光評價體系,激勵學生成長

新一輪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fā)展?jié)撃?。為此,我制定《?shù)學學科學生綜合素質陽光評價表》,該考評表包括學科學習、綜合能力,強調多元評價,重視過程性,綜合性評價,關注廣泛性差異,強調參與互動,自評他評相結合。通過實施陽光評價,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自信,激勵學生成長,促進教師和學生全面發(fā)展。主要觀點、創(chuàng)新與突破之處是關注學生的不同起點,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成長與進步。新一輪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是評價體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

【參考文獻】

[1]杜乃達.對初中數(shù)學課改中轉變教學觀念的探討[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9)

第3篇:初中數(shù)學教育教學敘事范文

為了破除學段制教育的弊端,滿足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連續(xù)性需要,近年來北京市逐步發(fā)展起來一批一貫制學校。北京市京源學校成立于1996年,是一所較早的中小幼一體的15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利用一貫制優(yōu)勢,進行了中小幼一體化的育人模式構建,在育人目標、課程構建、保障系統(tǒng)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一體化的育人目標

京源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和一生幸福而工作”,育人目標是“培養(yǎng)有能力擔當社會責任和創(chuàng)造幸福人生的高素質人才”。學校圍繞理念和目標,結合各學段學生的特點和教育實際,逐步形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培養(yǎng)目標:幼兒園以培養(yǎng)良好習慣和道德情感教育為主,幫助幼兒具備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yǎng)健康、快樂、自信、友愛的好兒童;小學以行為習慣養(yǎng)成為重點,集體主義教育為核心,開展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的教育,培養(yǎng)能自理、懂禮貌、愛學習、愛集體的好少年;初中以良好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社會公德教育為主,建立國家和公民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守紀律、會學習、有理想、愛祖國的中學生;高中生以理想信念、自律自立、服務人民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教育為主要內容,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能力擔當社會責任和創(chuàng)造幸福人生的高素質人才。

一體化的育人目標為學校一體化的課程建設體系建設設置了坐標,指明了方向。

一體化的課程建設

京源總結出了一體化課程建設需要遵循的三原則:即關注“全人”,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寬廣、深厚、堅實的基礎,德才兼?zhèn)洌宋呐c科學素養(yǎng)并重;關注“差異”,以豐富的課程滿足不同發(fā)展?jié)撡|學生的選擇性需要,以特色課程培養(yǎng)有特長的學生;關注“銜接”,發(fā)揮一體化優(yōu)勢,體現(xiàn)各學段相互銜接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

學校從德育、閱讀、科學實驗、美術特長培養(yǎng)、學習能力培養(yǎng)、身心健康與生涯發(fā)展7個領域進行了中小幼一體化課程建設,初步形成了“縱向有效銜接,橫向豐富多元”的課程體系。

1.一體化的閱讀課程

京源建構了中小幼相互銜接的閱讀課程,逐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分析評價能力和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加強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積極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幼兒園讓孩子接觸敘事、寫景,以語音、詞匯、人物、事件、景色為主要內容的作品,體會詩化語言的韻律感、節(jié)奏感和美感,課程主要有童謠和古詩;小學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讓中華傳統(tǒng)文化根植于學生的心靈,閱讀課程分為古詩、國學、美文和名著欣賞4部分。初中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審美情趣,拓展其閱讀視野,提高其閱讀和鑒賞文言文以及國內外經典名著的能力,課程分為古詩、古文和名著三部分。古詩在小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閱讀量平均每學期達到40首;古文節(jié)選《朱子家訓》《世說新語》《論語》《孟子》等章節(jié),提高學生對古代思想文化的理解;名著的閱讀量和范圍比小學大大增強,分為“童年的故事”“走向少年”“人類的朋友”“說不盡的戰(zhàn)爭”等9個主題。高中主要增加學生在中國詩歌、散文方面的閱讀量,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提高其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認識,培養(yǎng)其把握社會、人生問題的能力,課程分為詩歌、古代散文和中國文化經典3部分。詩歌部分加強了對新詩的閱讀,從形式、韻律、意象和情境4個角度學習馮至、聞一多、戴望舒、鄭愁予等現(xiàn)代名家的詩篇;古文主要學習《大學》《中庸》等儒家經典。

2.一體化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課程――京源學生要做的450個科學實驗和活動

學校系統(tǒng)設計與整合了一系列科學問題、科學實驗和科學活動,初步構建了中小幼一體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特色課程體系,旨在保護學生好奇心和“問題意識”,激發(fā)他們的科學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安排上,根據(jù)3―6歲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圍繞氣、水、聲、熱、電、力、光、土、動物、植物等學生感興趣的主題,設計了“為什么可樂會冒泡”“面條會著火嗎”“帶電的報紙”“蝌蚪的尾巴哪去了”“為什么秋天樹葉會掉下來”等450個科學實驗和活動,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和理解世界,成為探索者,體驗科學的樂趣,認識到科學與自己生活的密切關系。

對于9―18歲的學生,由于他們的智力發(fā)展開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并最終以抽象思維為主,學校以能量、變化形式、穩(wěn)定性、系統(tǒng)與相互作用、演化六大自然科學的主題構建小學、中學科學實驗活動內容。以能量主題為例,小學四年級學“辨別食物中的營養(yǎng)成分”,初中一年級學“植物的光合作用”,高中一年級學“探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課程有著明顯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梯度。

3.一體化生涯規(guī)劃課程――京源學生必修的40堂生涯規(guī)劃課

京源立足本校學生需求,構建了中小幼一體化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將生涯概念整合在個體由幼兒園到高中的學習歷程中,包括生涯認識、生涯探索、生涯規(guī)劃和生涯準備4個模塊。

在參考了國內外大量生涯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基于舒伯生涯理論,依據(jù)個體3-18歲依次經歷生涯幻想期、興趣期、能力期、試探期的特點,京源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框架、評價標準等內容。

在學校的一體化生涯教育課程體系中,《京源學生必修的40堂生涯規(guī)課》最為經典。課程包括:幼兒園的角色游戲,如“娃娃家”“職業(yè)體驗”“我們生活的世界”等,讓孩子獲得初步的職業(yè)感知體驗,培養(yǎng)對職業(yè)的興趣和對勞動的熱愛,初步了解常見的職業(yè)類型和工作內容;小學主要是讓學生從身邊的生活中觀察認識社會職業(yè),并對自己有初步了解,課程有“走進比如世界”“走進父母單位”“認為自我的金鑰匙”等;初中主要是進一步加深對自我和人生的認識,培養(yǎng)核心品質,課程有“我的自畫像”“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時間管理”“競爭與合作”“領導力培養(yǎng)”等;高中是生涯教育的關鍵時期,因為這個時期學生明晰自己的未來發(fā)展和職業(yè)定位,初步完成生涯規(guī)劃,需要學生對自己的特點和能力要有準確把握,進行職業(yè)實踐,形成自己的生涯規(guī)劃書,具體的課程有“興趣、能力探索”“體驗招聘會”“學生公司”“我的生涯規(guī)劃書”等。

京源的一體化生涯教育課程體系,關注個體生命發(fā)展,幫助學生獲得生涯規(guī)劃的意識和能力,讓學生有目標地學習和生活,為其終身發(fā)展和一生幸福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體化的保障體系

為了保證學校中小幼一體化育人模式的持續(xù)推進,京源從組織機構、人力資源、教育科研、資源資金、政策領導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保障。

組織機構保障:成立學校一體化建設領導小組,校長擔任組長,中小幼主管校長擔任副組長,定期開展研討會、交流會、階段性總結會和匯報會。

人力資源保障:學校聘請?zhí)丶壗處熗跄苤抢蠋熀捅睅煷篚U傳友教授為學校顧問,努力培養(yǎng)一支與一體化建設相適應的“雙肩挑 兩勝任”教師隊伍,實施京源學校教師培養(yǎng)的10項工程,加強教師培訓,初高中教師執(zhí)行六年大循環(huán)制度,建立了中小學大教研機制,初中數(shù)學、體育、美術學科部分教師到小學高年級兼課,探索小初銜接經驗。

教育科研保障:學校教科研工作緊緊圍繞一體化教育模式展開,將學校的重點項目轉化為課題研究,多個課題已在市區(qū)級立項,課題《整合資源構建構建中小幼一體生涯教育課程體系的實踐研究》獲北京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資源資金保障:學校設立一體化建設專項資金,確保學校特色建設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