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葡萄秋季嫁接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葡萄秋季嫁接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葡萄秋季嫁接技術

第1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2010年,甘肅農大的劉耀芳等[4]人對釀酒葡萄赤霞珠的嫁接技術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另外,根據(jù)我國葡萄嫁接的農藝要求,山東省煙臺市農業(yè)機械科學研究所研究出的PJJ-50型葡萄嫁接機可以一次性完成砧木與穗木嫁接的全部過程,每日可嫁接葡萄5000多株,成活率85%以上,可以滿足該區(qū)赤霞珠葡萄育苗的需求。

覆蓋、冬灌以及埋土

覆蓋:在赤霞珠葡萄下架時,將葡萄枝蔓盤壓在葡萄定植溝,進行簡單的捆扎和壓蔓,枝條一律放入溝內,覆蓋前對葡萄溝進行修整,把覆蓋材料如棉被、塑料膜、紡織布等放在葡萄枝蔓上蓋好,兩側和接頭處用土壓實,然后再進行埋土。駱強偉等[5]于2010年的試驗表明:采用棉被和塑料膜相結合覆蓋某些品種的葡萄,在越冬防寒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埋土:埋土防寒是預防葡萄發(fā)生凍害的常規(guī)方法,其具體措施是:將赤霞珠的植株主蔓理直,朝著同一個方向一株壓一株,用草繩或稻草捆綁好,埋土。翹得較高的主蔓,采取楔橛倒掛鉤的辦法壓平,再埋土。埋土寬度120~150cm,厚度40~50cm,可適當增加埋土厚度。取土時,應遠離植株根系。新疆瑪納斯縣赤霞珠葡萄的最佳采收期是在9月13日左右,且該地區(qū)的初霜凍一般發(fā)生在9月中旬[6],因此,該工作應該在10月下旬至11月5日前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在秋季霜降、葡萄落葉后,赤霞珠樹體的營養(yǎng)回到根莖部,結合氣象部門的天氣預報,在土壤結凍前適當延遲埋土時間,可短時間低溫鍛煉枝蔓,達到增加枝蔓抗寒性的目的。

灌防凍水:入冬前(10月至11月期間),瑪納斯地區(qū)的氣溫降至0℃時,進行第1次防凍灌溉;瑪納斯地區(qū)終霜日80%的日期為4月15日,近10年的平均終霜日為4月10日[6],故來年應該在4月中旬前,進行第2次防凍灌溉。

赤霞珠葡萄的出土時間對凍害的影響

據(jù)研究,終霜凍導致釀酒葡萄產量大幅下降,多數(shù)葡萄園減產超過40%。新疆瑪納斯地區(qū)赤霞珠葡萄的萌芽期相對較晚,可以推遲赤霞珠樹體的出土時間,一般于4月初出土。據(jù)張振文等[7]研究,推遲葡萄的出土時間可以明顯減小樹體的受凍率,隨著出土時間的推遲,樹體受霜凍危害明顯減輕,結果母枝越長,二次萌發(fā)的芽越多,越有利于災后產量的恢復,如此可以避免嚴重凍害,同時延遲樹體萌芽時間和生長速度,有效減少了終霜凍的影響。另外,冬季修剪結果母枝留芽量的大小、葡萄園灌水和生煙均對赤霞珠晚霜凍害的影響不大,而不同出土時間對赤霞珠受霜凍危害的差異極大。

常見的其他凍害防治措施

早期建造防護林帶,創(chuàng)造適合葡萄生長的氣候小環(huán)境,可減少風雪霜凍對葡萄的直接影響;霜凍天氣時,在可能發(fā)生霜降的葡萄園上風口燃柴生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園內溫度;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體抵抗力,提高枝條成熟度,是增強葡萄抗凍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是,早春勿過多施用鉀肥,避免枝芽生長過早、過旺,若遇凍害會造成嚴重損失;在霜凍來臨前,噴施抗寒制劑,如細胞膜穩(wěn)態(tài)劑,或向枝蔓灑水,可提高2℃左右的溫度;采用“先促后控”的栽培措施也可增強赤霞珠葡萄樹體的抗寒性。

第2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1.巴州林業(yè)科學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庫爾勒 841000; 2.巴州焉耆盆地葡萄研究所)

摘要:焉耆盆地屬干旱荒漠性氣候,冬季寒冷干旱,晚秋和早春氣溫變化劇烈。在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過程中,寒、旱、風、熱等不利氣象因子影響嚴重,低溫凍害是第一主導因素。采用戈壁地葡萄栽培新模式和相關農藝措施,可有效規(guī)避不良氣象災害的影響,為焉耆盆地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科技支撐。

關鍵詞 :焉耆盆地;葡萄;凍害

焉耆盆地的焉耆、和碩、和靜和博湖4個縣是巴州四大特色林果業(yè)之一的葡萄產業(yè)生產基地。近10年來,當?shù)卣浞掷锚毺氐牡乩砦恢煤拓S富的光熱資源,大力發(fā)展釀酒葡萄產業(yè),在綠洲邊緣荒漠戈壁上建設葡萄生產基地,已種植釀酒葡萄1萬多hm2。由于焉耆盆地屬干旱荒漠性氣候,冬季寒冷干旱,晚秋和早春氣溫變化劇烈。葡萄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受寒、旱、風、熱等不利氣象因素影響嚴重,低溫凍害是第一主導因素,給焉耆盆地葡萄產業(yè)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的經(jīng)濟損失,也制約著葡萄產業(yè)健康、穩(wěn)步、可持續(xù)發(fā)展。

1 葡萄凍害基本情況調查

2001—2002年冬,焉耆縣7個鎮(zhèn)范圍內的1 ~ 3年生釀酒葡萄共867余hm2遭受凍害,受凍比例為48.7%,受凍級別2 ~ 3級;2003—2004年冬季,焉耆縣7個鎮(zhèn)360 hm2葡萄又遭受凍害,受凍級別3 ~ 4級,致使7個星鎮(zhèn)東戈壁建盛農業(yè)開發(fā)公司173.3 hm2葡萄凍死80%以上;和碩縣和巴州烏拉斯臺農場等地葡萄凍害也較為嚴重;2008年春季,焉耆縣、和靜縣遭受了早春晚霜凍害;2010年5月16日,焉耆縣7個星鎮(zhèn)、和靜縣的哈爾莫墩鎮(zhèn)又1次遭受晚霜凍害,致使1 867 hm2葡萄不同程度受到凍害;2010—2011年冬季,焉耆盆地葡萄又遭受了低溫凍害,葡萄種植區(qū)因冬季葡萄埋土厚度差異而造成苗木死亡嚴重。即使在正常年份,因焉耆盆地地域性小氣候的影響,低溫凍害也常有局部發(fā)生。這些不利的農業(yè)氣象災害給焉耆盆地葡萄產業(yè)的發(fā)展造成了較大影響,使得焉耆盆地的土壤和光熱資源很難發(fā)揮其應有的效果[1],致使新建葡萄園苗木成活率低,保存率低,長勢弱,葡萄苗木生長參差不齊,因而不能達到預期的產量及效益,形成廣種薄收的局面,投資收回期限難以預測。

2 焉耆盆地葡萄凍害防控措施

2.1 創(chuàng)新焉耆盆地戈壁地種植葡萄栽培模式

焉耆盆地戈壁地種植葡萄采用寬窄行種植,寬行4 m,窄行2 m,株距0.5 ~ 0.75 m,定植苗木296 ~ 444株/667 m2。將寬行間與定植溝內的戈壁(鵝卵石)清理堆放在窄行間的壟面上,做成高20 ~ 30 cm,寬80 ~ 100 cm的壟埂,這條壟埂在葡萄的管理過程中長期不動,利用堆放在葡萄地里的戈壁(鵝卵石)阻擋戈壁灘大風揚塵與土壤風蝕,更重要的是利用戈壁卵石的壟埂效應提高壟埂兩側定植溝內的地溫,增加葡萄冬季防寒埋土的厚度,防御寒害、早晚霜凍,同時還可以抵御夏季高溫帶來的熱害,降低水分蒸發(fā)量,節(jié)約灌溉用水,便于機械化作業(yè)和合理利用土地。

2.2 8項規(guī)避農業(yè)不良氣象條件的農藝措施

針對焉耆盆地葡萄產業(yè)存在的實際問題,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了近10年來焉耆盆地葡萄生產的不利氣象因素,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研究創(chuàng)新了焉耆盆地葡萄生產栽培模式,篩選和集成了8項有效控制與規(guī)避凍害的農藝技術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2.1 挖定植溝,溝內改土培肥

挖定植溝深1.0 ~ 1.2 m,寬0.8 ~ 1.0 m,清除溝內挖出的戈壁(鵝卵石),溝底先鋪一層與溝等寬的塑料膜,再墊20 ~ 30 cm的雜草、麥稈或玉米稈,然后將清除戈壁的表土與有機肥混合后進行回填(肥土比為1 ∶ 3)。采用這種方法可在一定范圍內打破戈壁土壤內的板結層,繼承了傳統(tǒng)的根域限制栽培的方法,定植溝內達到以石換土,提高肥力涵養(yǎng)水源的效果,為葡萄根系向深層延伸生長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促使葡萄根深葉茂,提高了葡萄抗寒、抗旱等抗逆性能。

2.2.2 引進抗寒品種

引進適應性強的釀酒葡萄新品種,培育應用葡萄嫁接苗木。如用5BB、SO4等砧木嫁接的葡萄苗木品種。

2.2.3 應用溝栽法栽種

應用溝栽法,定植溝面比原地面低20 ~ 30 cm,以利防寒、防熱、保肥、保水。采用深栽淺埋的技術措施,增加根系的生長勢,促使根系多層生長。

2.2.4 綠苗定植

新建葡萄園,采用綠苗定植,盡量早栽,最好在晚霜結束后的5月上旬(正常年份)進行,定植緩苗后及時剪梢,留基部2 ~ 3個芽,促使從根部重新發(fā)芽,每株留2 ~ 3個新梢。這樣可以提高根冠比,增強幼樹根系的耐寒能力。用1年生的葡萄苗木定植,最好在4月中旬進行,萌芽后及時抹芽,當新梢長到60 cm左右高度時進行摘心,促使根部生長,枝蔓成熟,以提高抗逆性。

2.2.5 春季2次去除防寒土

根據(jù)當?shù)貧鉁厍闆r先去除部分防寒土,當氣溫穩(wěn)定在10 ℃以上時,全部去除完。葡萄適時出土后將枝蔓放在定植溝內,推遲上架,滴1次大水,再用粉碎的雜草秸稈覆蓋,降低地溫,延遲葡萄發(fā)芽6 ~ 7 d,以規(guī)避晚霜凍害。

2.2.6 培土施肥

秋季葡萄采收前(8月下旬 ~ 9月中旬)控水、控肥,促根下扎,抑制葡萄枝條徒長,促使枝條成熟。葡萄采收后(9月中、下旬)及時施用基肥,邊施肥邊埋土,在葡萄根頸部位培土20 cm左右,防止早霜凍,避免出現(xiàn)根頸凍害。

2.2.7 合理修剪,增強樹勢

秋季(10月上旬)去除葡萄基部老葉,剪去嫩梢,以利葡萄樹體營養(yǎng)積累,增強枝蔓的成熟度,提高抗逆性。

2.2.8 做好越冬前防護工作

帶葉冬剪,澆足封凍水,進行兩次埋土,先人工壓蔓埋土10 cm,然后機械埋土至40 cm,做好越冬防寒保護工作。

第3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早熟品種:碧香無核、寒香蜜、紫珍香;晚熟品種:無核白雞心、夏黑、紅提。

2育苗

用貝達作砧木的嫁接葡萄苗,要求有完整根系5條以上,直徑2~3mm的側根。苗粗度在5mm以上完全成熟木質化,其上有3個以上的飽滿芽。3月初育大苗,4月下旬定植到溫室或大棚里。

3主要栽培技術

3.1園地選擇

葡萄建園地點盡可能選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產品外運。地勢應平坦。園地要有水源,可灌溉,土層較厚,土質肥沃疏松,透水性和保水力良好。

3.2架式、行株距

架式:生產中用得最多的是單壁籬架,它具有管理方便,通風透光條件好,適合密植早期豐產等優(yōu)點。株行距的設置:行距1.5m,株距為0.6~0.8m。

3.3栽植技術

3.3.1挖定植溝

一般深、寬均為0.8m為宜,先按行距定線,再按溝的寬度挖溝,將表土放到一面,心土放另一面,然后進行回填土?;靥钔習r,先在溝底填一層20cm的腐熟農家肥。若地下水位較高,可填20cm爐渣或垃圾,以作濾水層。再往上填一層表土、一層糞肥,或糞肥和表土混合填入。需要優(yōu)質腐熟糞肥7500kg/hm²,另外加入磷肥250kg/hm²。

3.3.2栽苗時期,定植苗木當年管理技術

在春季4月下旬栽苗,定植苗木抹芽、定枝、摘心非常重要,當芽眼萌發(fā)時,嫁接苗要及時抹除嫁接口以下部位的萌發(fā)芽。待苗高20cm時,根據(jù)栽植密度進行定枝、疏枝,若株距較大一般留2枝;反之,則可留1枝。抹除多余的枝、留壯枝不留弱枝。當苗木1m高時,要進行主梢摘心和副梢處理,首先要抹除距地面30cm以下的副梢,其上副梢一般留1~2片葉反復摘心,較粗壯的副梢可留4~5片葉反復摘心控制。當主梢長度達1.5m時再次摘心。通過多次反復摘心,可以促進苗木加粗,枝條木質化和花芽分化。冬剪時在充分成熟直徑在1cm以上主蔓上剪截,一般主蔓留長度在1.0~1.2m。主梢上抽發(fā)的副梢粗度在0.5cm時,可留1~2芽短截,作為下年的結果母枝。

3.4肥水管理

基肥宜在果實采收后至新梢充分成熟的9月底至10月初進行。追肥一般在花前十余天追施速效性氮肥。7月初追施以鉀肥為主,開溝施入硫酸鉀肥500g/株,施后及時澆水蓋好土,施肥在距植株約1m處挖環(huán)狀溝施入。花前、幼果期和漿果成熟期噴1%~3%過磷酸鈣溶液;花前噴0.05%~0.10%硼酸溶液;坐果期與果實生長期噴鉀鹽溶液,或3%草木灰浸出液。根據(jù)葡萄各物侯期,灌水和控水。分萌芽灌水期、開花控水期、漿果膨大期灌水、漿果著色期控水、秋季灌封凍水。

3.5溫度調控

溫室大棚升溫初期白天保持15~20℃,夜溫10℃左右,就可促進萌芽。夜間溫度降低,最低溫度7℃以上為宜,繼續(xù)降溫時,應采取加蓋棉被或草簾等保溫措施。葡萄生長棚內夜間溫度在7℃以上,白天溫度在30℃以下。開花期間夜間溫度在15℃以上,白天溫度在20~30℃。

3.6花果管理

采用疏花序、掐副花序、疏花蕾、疏幼果等方法疏除過多的果??商岣吖麑嵠焚|。疏花序在花前15d左右完成。掐去花序末端20%~33%,把分化不良的副花序疏去。疏花蕾在開花前5~10d進行,用手輕輕擼花序,使部分花蕾脫落。疏幼果在生理落果后進行,對大果粒品種留果粒50粒/穗左右即可。

3.7整形,修剪

3.7.1冬季修剪

一般在秋季落葉后30d左右到翌年萌發(fā)前20d左右進行。葡萄冬季修剪原則是:強蔓長留,弱蔓短留;上部長留,下部短留。大體可分為長蔓修剪、短蔓修剪、中蔓修剪三種方法。同時剪除密集枝、細弱枝和病蟲害枝。

3.7.2生長期間植株的管理

(1)抹芽。將過多不必要的嫩梢盡早抹除。(2)綁梢和去卷須。當新梢長至25~30cm時,應及時綁梢,并將卷須摘除。(3)新梢摘心和副梢處理。果穗以下的副梢可以從基部除去,果穗以上的副梢留2葉摘心,主梢頂端的副梢留幾片葉子,結果枝可在開花前7d,在果穗以上留6~8片葉摘心。(4)花序、果穗的修整。一個結果枝上以留一個發(fā)育良好的花序為宜。對果穗疏散的品種應在開花前剪去副穗和掐穗尖;坐果率高的品種應在花后疏粒。

3.8主要病蟲害防治

一是葡萄黑痘病:及時剪除病枝、病葉、病果深埋,冬季修剪時剪除病枝燒毀或深埋,減少病源;萌芽前芽膨大時噴5度石硫合劑;生長期間(開花前和開花后各1次)噴波爾多液,按硫酸銅0.5kg、生石灰0.25kg、水80~100kg比例配成。二是葡萄霜霉?。簭?月份起噴200倍波爾多液2~3次。三是葡萄炭疽病:及時剪除病枝,消滅病源;6月中旬后每隔15d噴1次600~800倍退菌特液。四是葡萄白粉病。加強管理,保持架面通風透光;燒毀剪下的病枝和病葉;萌芽前噴5度石硫合劑,5月中旬噴一次0.2~0.3度石硫合劑。五是葡萄二星葉蟬: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六是葡萄紅蜘蛛:冬季剝去枝干上老皮燒毀;萌芽前噴3度,生長季節(jié)噴0.2~0.3度石硫合劑。七是堅介殼蟲:噴50%敵敵畏1000倍液防治。八是葡萄透翅蛾:7月檢查嫩枝,剪除被害枝;對不宜剪掉的枝條可用鐵絲刺死枝內幼蟲,或用快刀順枝開槽取出幼蟲,也可直接在蟲口注入敵敵畏乳油500倍液,然后用濕泥封口。波爾多液、石硫合劑是葡萄防治病蟲害常用藥物,兩者不能混用,噴石硫合劑后須隔15d再噴波爾多液,噴波爾多液后須隔30d再噴石硫合劑。

4采收儲藏

4.1采收

葡萄果實要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這樣含糖量高,韌性大,著色好,比較耐貯藏。葡萄采前7d停止?jié)菜?,選晴天早晚氣溫低時采收,將果穗輕輕剪下,橫放在墊紙的果箱內,預冷后進行貯藏。

4.2貯藏方法

第4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關鍵詞]葡萄栽培技術;管理;成本;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S6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2-0242-01

葡萄本身具有著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并且,味道很甜,十分可口,經(jīng)過檢測,在葡萄中有十分豐富的礦物質存在,能夠對人體的膽固醇進行降低,對于心腦血管疾病起到較為良好的預防效果。經(jīng)過實驗表明,葡萄樹具有著較強的環(huán)境適應性,在果樹之中的結果速度也是最快的,雖然,葡萄樹的原產地位于我國的南方,然而,由于全球變暖以及種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例如扣大棚等,當前在北方的許多地區(qū)也能夠對一些品種耐寒性較理想的葡萄樹進行栽種,這極大地降低了葡萄南北運輸?shù)某杀?,其中,一種較為典型的葡萄品種就是山葡萄,然而,北方雖然能夠對葡萄樹進行栽種,然而,其生長卻相對較為緩慢,這主要同北方種植者對于葡萄載重技術的不熟悉而導致的,筆者在下為重主要對葡萄的管理以及栽培技術進行介紹,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對葡萄進行栽培的地理條件

1.1 栽種地的選擇

在對葡萄進行栽培時,應選擇較為肥沃的土壤,并保證交通的便利性,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檢查,選擇PH值在6-7.5之間的輕沙壤土或者肥沃的沙壤土進行栽種,在種植葡萄樹時,應選擇坡度在150度以內,背風切向陽的地段,并且,應保證土壤的深度至少能夠達到50cm。

1.2 氣候要求

在進行栽種前,應對選擇地區(qū)的各項氣候數(shù)據(jù)進行檢測,保證當?shù)氐哪昶骄鶞囟饶軌虼笥?.7℃,年降雨量在400mm至1000mm之間,無霜期時間在125天以上,日照時間大于2200小時,且大于10℃的有效積溫能夠達到2500℃。

1.3 苗木

育苗階段主要包含硬質嫁接育苗以及硬枝扦插育苗兩種方式,嫁接則主要應用長穗短砧的方法對育苗進行嫁接, 砧木一般長度在8cm至10cm之間,穗長在13cm至15cm之間,砧木選擇使用貝達。

2 葡萄的定植與管理

2.1 定植的方法

在對苗木進行定植之前,首先應由定植工作人員對苗木的根系進行檢查,保證其長度在20cm至25cm之間,對于過長的部分應將其減掉,對于長度并未達到20cm的根系則應盡可能地少剪,只要保證將新的傷口剪出便可以,將選好的頂端的芽眼剪留2-3個,在完成對苗木的剪留操作后,應使用清水對苗木進行浸泡,時間在24小時左右,在進行定植前,應對其噴50被的石硫合劑進行消毒操作。在進行定植之前,定植工作人員應首先將穴底部的土壤向著中間堆積成一個同小土堡相似的形狀,而后選擇在土堡之中放置苗木主根的下端,在完成主根的的放置后,將其他根系向著四周擺好,將突然回填,土量約在一般左右而后用腳反復踩壓,保證將土壤踩實,每一廂選擇栽種2行,而后選擇將天膜與地膜蓋上。

2.2 在定植當年病蟲害方面的防治工作

當觀察葡萄樹的新梢長到了15cm至20cm左右高度的時候,對葡萄樹進行第一次的噴藥護理操作,可選擇80%的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至800倍,還可以選擇應用80%的可濕性粉劑,400倍,主要對葡萄樹的褐斑病、霜霉病、黑腐病炭疽病以及黑痘病等癥狀進行防治,在對害蟲的防治方面,可選擇應用0.3%的綠晶乳油或者10%的殲滅乳油,4000倍至6000倍。

2.3 在定植當年進行的新梢管理

葡萄樹在完成定植并發(fā)芽后,由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周密護理,當生長出一片真葉的時候,則表明了葡萄樹到了抹芽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之中,主要的選擇是對每一株葡萄樹均保留一個新梢,并且,當保留的新梢經(jīng)過生長達到25cm至30cm左右高度的時候,可將其綁定在竹竿的上面在,在升上達到1.2m時,則可將其綁定在第一道鋼絲的上面,工作人員應注意對葡萄樹進行除草等操作,當新梢經(jīng)過生長高度在40cm至50cm之間時,對其進行首次摘心,對于在完成了摘心后所生長的頂端副梢,可以在其中選擇一個較為強壯的下芽副梢并將其作為延長梢,護理其向上地延長并生長,對于以下所發(fā)出的下芽副梢,選擇留取1片葉子來進行反復地摘心,并保證引綁上架能夠十分及時,當新梢經(jīng)過生長高度達到1.5m左右時,可對其進行第二次的摘心。

2.4 定植第二年的綜合性管理

2.4.1在葡萄出現(xiàn)萌芽之前,可選擇對樹苗進行施肥操作,可選擇應用濃度為50%的有機復合肥,還可以選擇農家肥,在完成十分操作之后,工作人員應將經(jīng)過施肥的 土壤天平,并大澆一次水。

2.4.2在葡萄芽出現(xiàn)萌動直至變綠之前,應主要對葡萄樹的褐斑病、霜霉病、黑腐病炭疽病以及黑痘病等癥狀進行防治,并對蚊蟲類、螨蟲類以及銹壁虱等進行防治。

2.5 定植第三年的綜合性管理

葡萄樹自定植的第三年開始,對于其結果枝副梢的處理方式、病蟲害的防治以及施肥等情況同定植第二年均基本上相同,并不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此不再復述。

夏季的管理:對于主干高度生長到1.4m以上的葡萄樹不需要再對其延長梢進行保留。對于樹形的管理:自第三年開始,對于主干邊的預留枝應予以保留,主要是用于結果。冬季的修剪:將同主干較為靠近的結果枝保留在4芽至6芽之間,除此之外的應全部將其剪除,若是在當年結果的部位存在著結果枝,與此同時,在同主干較為靠近的部位還存在預留枝,則可選擇將預留枝的4芽至6芽進行剪除。

3 對水肥的管理

3.1 水土的保持

在雨季使其,工作人員應經(jīng)常性地進入到葡萄樹林中進行檢查,若水土保持工程存在存在漏洞,應及時地對其進行修正,例如對撩壕進行疏通,對攔水溝進行清理等,在大雨連天,降雨量較大的天氣中,應注意對葡萄園內的積水進行排出,必要時候可挖排水溝進行排水。

3.2 施肥

從完成載苗的那一年開始,便需要在每一年的秋季對葡萄園的土壤進行一次深翻施肥的操作,一般情況下,一畝,即667平方米的土壤的施肥量應在4000kg至5000kg之間。

3.3 追肥

每年應進行2次追肥,第一次應在葡萄樹出現(xiàn)萌芽直到達到新梢旺盛的生長期之前這一階段,時間應在五月的上旬與中旬左右,對土壤施入鉀肥與氮肥,一般情況下,一畝,即667平方米的土壤應施入5kg至15kg的純氮以及2kg至6kg的純鉀;第二次應在七月的中旬與下旬,這一時間正處在新梢的成熟期之前,一畝,即667平方米的土壤應施入2kg-6kg的純鉀以及3.5kg至8.5kg的純氮。

參考文獻

[1] 楊國順.葡萄栽培管理知識與技術(1)葡萄良種選擇[J].湖南農業(yè),2015,07:41.

[2] 張書輝,王連起,林洪榮,郭夕英,荊志強.大澤山地區(qū)溫室葡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山西果樹,2011,02:21-22.

[3] 屈建中,曹學會.山西省太原市地區(qū)早黑寶葡萄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3,09:76.

[4] 王海波,劉鳳之,王寶亮,王孝娣,魏長存,何錦興,劉萬春,聶繼云.設施葡萄促早栽培系列關鍵技術――周年管理歷[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1,03:23-25.

第5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關鍵詞:山楂;幼樹;種植;管理

文章編號:1005345X(2017)03005802中圖分類號:S661.5文獻標識碼:A山楂果營養(yǎng)豐富,用途廣泛。山楂樹豐產性強,管理簡單。種植山楂樹是農民致富的好項目,但在種植和管理過程中,往往因為一些細節(jié)把握不好,造成種植失敗。下面就山楂種植和幼樹管理技術做一個介紹。

1種植

1.1選地及挖坑

要選擇透氣性好的沙壤土,盡量不要選擇黏重土壤或鹽堿土壤。土地要平整,且澆灌方便。植樹坑要提早刨出,坑的長、寬、深各為60 cm。表土和心土要分別放置。

1.2施肥

坑的底層可填入一些秸稈類肥料,再填入腐熟的有機肥、過磷酸鈣、硫酸亞鐵、表層土的混合物,每坑施入有機肥15~25 kg,18%的過磷酸鈣1.5 kg,硫酸亞鐵100 g。再填入厚達10 cm的一層表土,其上再栽種樹苗。

1.3把好苗木質量關

苗木品種要純正,與建園要求的品種相符合。 根系要完整,主根3條以上且要分布均勻,主根長度達到25 cm以上,盡量多帶細根。要注意確保無根瘤及其他根部病蟲害。苗木嫁接口處愈合良好,嫁接口以上5 cm處直徑達到1 cm以上,苗高達到1 m以上。無枝干病蟲害石振華等:山楂樹種植及幼樹管理技術 1及損傷。枝條成熟度高,芽體飽滿。授粉品種要搭配合理,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的比例是(5~10)U1。

1.4苗木運輸

起苗后迅速運到種植地點。裝車、卸車要輕拿輕放,嚴防磕碰折斷。裝苗后要遮蓋嚴密,嚴防無遮蓋運輸。

1.5苗木整理

苗木差別較大時,苗木卸車后要先進行分級,按大小分類。種植時分類種植,以便于管理。剪去根系斷裂部分,并對主根見新茬。苗木嫁接口處帶著塑料條的一定要解除,否則,容易縊傷苗木。苗木帶有嫁接時殘留枯樁的,要剪除干凈,且要對傷口涂油漆或愈合劑,否則影響愈合。在種植之前,用ABT生根劑進行蘸根,以促進成活。

1.6栽植

栽植時間為秋季落葉后到土壤封凍前或春季化凍后到萌芽前。栽植時把苗木放置在樹坑中央,前后對正,根系舒展,填入表層土,并踩實,以起苗土印與地面平齊為宜。

2幼樹管理

2.1定干

栽植完畢隨即定干,距離地面80 cm定干,剪口涂漆,油漆中加入1/15的甲基托布津。

2.2澆水

栽植后,立即打起壟溝,澆透水。春季栽植要間隔7 d連澆2次水。

2.3扶正和封土

澆水下滲后要及時扶正苗木,并用細土覆蓋根頸和澆水范圍,保證根系正常生長。

2.4樹干涂白

種植后對整個樹干進行涂白,配方:10 kg水、5 kg硝化灰、0.25 kg食鹽、1 kg硫磺粉。尤其秋冬季種植的一定要做好涂白工作。涂白時要由下向上涂,防止損壞葉芽。

2.5覆膜

春季種植的,澆第2次水后鋤劃地面,然后每株樹覆蓋一塊地膜。秋冬季節(jié)栽植的,開春澆1次水后鋤劃,然后進行覆膜。覆膜可起到保墑促成活的作用。

2.6抹芽

及時把距離地面50 cm以下的萌芽抹除。

2.7成活后肥水管理

成活后枝條生長到20 cm以上時,隨澆水每株施尿素100 g。每次噴藥都加入肥料,可加入0.3%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氫鉀及合適濃度的氨基酸微肥。秋季每667 m2施入5 m3腐熟的有機肥,同時配合每667 m2施入25 kg含鐵豐富的微肥,澆好封凍水。

2.8病蟲防治

萌芽期注意防治綠盲蝽,可噴48%毒死蜱1 500倍液,或10%啶蟲脒3 000倍液等。6月份注意防治紅蜘蛛,可噴1.8%齊螨素3 000倍液。

2.9整形修剪

2.9.1樹體結構一般稀植果園采用疏層形結構,干高50 cm,樹高3 m左右,分2~3層,第1層3個主枝,開張角度70°;第2層2個主枝,開張角度180°;第3層1個主枝。第1、第2層間距1~1.5 m,第2、第3層間距0.8~1 m。第1層每個主枝可配備3個側枝,第2層可配備2個側枝,第3層配備一個側枝或無側枝直接均勻配置結果枝組。上層主枝的伸展長度是下層主枝的2/3。

2.9.2主枝的配置方位樹干上離地50 cm以上開始選留主枝,第1主枝盡量朝向南方,第2、3主枝分別朝向西北和東北。主枝生長到1 m以上時及時拉開角度。方位不正的要及時拉枝調整。中干上萌生的主枝以外的分枝,要留一部分有空間的做為輔養(yǎng)枝,待其生長到80 cm以上時及時拉平摘心,促其提早結果,多余的枝清除。

2.9.3冬季修剪當年可選留第1層主枝,并截留50 cm左右,中干延長枝截留80 cm左右。第2年選留第2層主枝,第3年x留第3層主枝,注意調整角度和方位,達到整形目標。同時選留側枝和結果枝組,確保結果部位分布均勻。

2.9.4夏季修剪幼樹主枝及主干短截后,第2、3芽枝往往形成競爭枝,要注意控制,適時開角和摘心,可培養(yǎng)成結果枝。2年以內的幼樹盡量不要留果,以促進生長。對初結果期樹,于5月份對生長偏旺的內膛枝待其生長到50 cm時,留30 cm左右摘心,促進花芽分化,可培養(yǎng)緊湊的結果枝組。

3間作

種植后頭3年,可以間作矮稈植物,如天鷹椒、甘薯、土豆、瓜類等,不可種植玉米等高稈作物。3年以后,可進行自然生草,注意清除蒿、藜、草等惡性雜草。山西果樹SHANXIFRUITS 2017(3)1日光溫室葡萄栽培要點

1定植及幼樹管理

株行距0.8 m×1.3 m,沿定植行挖寬、深各60 cm的栽植溝,按每667 m2施入5 000 kg優(yōu)質廄肥的標準,將土與廄肥摻勻后填入定植溝,并澆水使回填土下沉踏實。定植時,先將營養(yǎng)缽苗放入穴內,撕掉缽袋,注意不要散坨,封土高于苗木原土痕1~2 cm,澆水踏實后使其與地面相平。在8月底前追施尿素2~3次,每次株追50~100 g,也可結合防病噴藥,用0.3%的尿素多次根外追肥。然后,每隔15 d用0.3%的磷酸二氫鉀液噴打葉面1次。追肥時,要視墑情適時適量澆水。進入9月份要控水(不旱不澆)蹲苗,并每667 m2秋施基肥5 000 kg,促使枝蔓成熟,芽體飽滿。

2整枝修剪

采用單壁籬獨龍干圓柱形整形。定植后及時立柱,每株選留1個生長勢強壯的新枝作主蔓,當新梢長至20~30 cm時,將其綁在立架上,以后每生長30~40 cm綁1次。及時摘除卷須,促其直立生長。當幼樹長至80 cm時,將所有副梢留一葉絕后摘心;主梢不摘心,用300倍的PP333液噴打1次,抑制其加長生長,促其主蔓增粗和芽體發(fā)育。待幼樹長到1.3~1.5 m時進行第1次主梢摘心,頂端最上一個副梢留2~3片葉摘心,其余副梢仍按上述摘心法處理。進入9月份,每15天用200~300倍的PP333液噴打1次,控制樹高在2 m以下,以利于枝蔓增粗、成熟,促進芽體發(fā)育。落葉后冬剪,每一主蔓留1.5 m左右剪除上端枝段即成。

3提早解除休眠

秋季,當外界氣溫降到18~12 ℃時,為滿足葡萄休眠的需冷總量(7.2 ℃以下,需要800 h左右),保證在溫室栽培條件下發(fā)芽整齊,出穗坐果正常,必須提前進行扣棚降溫處理。即于11月上旬扣棚,白天蓋嚴棚膜和草苫并打開棚通風,使室內氣溫保持在7.2 ℃以下,持續(xù)20~30 d。解除休眠后,于12月上旬開始升溫,催芽萌發(fā)。

4萌芽前后及新梢生長期管理

升溫前,要先清園,澆1次透水,深鋤后整平地面,噴1次100倍的索利巴爾(地面與樹體均噴),鏟除越冬病源;升溫后,在獨蔓上自上而下每隔10~15 cm選一飽芽用5倍石灰氮涂芽,以利于冬芽萌發(fā);待冬芽膨大裂口時,對樹體和地面再噴1次100倍的索利巴爾或3~5倍的石硫合劑,殺滅殘余病蟲,隨后用地膜覆蓋。萌芽后,及時抹去雙芽或多芽中的弱芽、畸形芽及多余隱芽;當能辨認新梢強弱和有無花序及大小時,抹去無花序嫩梢及過旺的徒長梢;新梢長至10 cm時按產定梢,即每667 m2計劃產量1 500 kg時,每棚(333.5 m2)0.8 m×1.3 m的1年生樹共304株,每株留果枝10個。自主蔓(獨龍蔓圓柱形)距地面30 cm以上開始,每隔10~15 cm,螺旋式向上留1個結果枝,多余的應及r去除?;ㄐ蚯俺敹?個副梢反復留2~3片葉摘心外,其余副梢一律留葉絕后處理,每一結果枝留葉12~14片;小葉品種花序前留8~12片葉摘心,副梢如前處理,每一結果枝留葉16~20片。以后隨著果穗發(fā)育增大,果枝就自然下垂,不會再長副梢。

5花果管理

開花前1周,按壯旺結果枝留2穗,中庸果枝留1穗,弱枝不留果的原則疏穗。所留果穗均在花前5 d掐去主穗長度1/4~1/5的穗尖,并去除散生副穗,確保穗形美觀。開花期用0.3%的硼酸(或硼砂)+0.3%的磷酸二氫鉀+0.3%的蔗糖混合液噴打果穗1~2次,可提高坐果率?;ê?~4周,及時疏去小粒、畸形粒及過多過密的果粒,并在果穗下環(huán)割,促其膨大,以提高品質,增加產量,有條件的最好將果實套袋?;ê?~4周噴1次著色膨大素,著色期噴1次著色膨大素+增糖劑(重點噴果穗)。

6生長期管理

葡萄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比率為1U0.4U1,每生產1 000 kg果實,所需養(yǎng)分的吸收量為氮10 kg、磷4 kg、鉀10 kg。澆水應與施肥結合進行,最好采用滴灌,無滴灌條件的應在地膜下實行小流徑地表漫灌,以防室內溫度過高。

7光、溫、濕、氣管理

每天接苫后,清掃棚面,以利于透光。合理減少蓋苫時間,除雪天不揭苫外,雪后應立即掃雪并拉起部分草苫,以免晴后增光增溫過猛,有條件的應設置增光設施。CO2是葡萄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室溫內的CO2濃度夜間高,日出后就顯著減低,僅為露地的1/3~1/4。適當增加CO2濃度可使葡萄增產10%~30%。在晴天或多云天氣日出后1~2 h,按每42 m2吊放一塑料桶,每天每桶放入碳銨25 g,加入稀硫酸(硫酸U水=1U3)625 g,反應后釋放的CO2即可滿足葡萄的光合作用要求。

第6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關鍵詞無公害水果生產;現(xiàn)狀;問題;對策;山西忻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安全、營養(yǎng)、無污染的無公害食品愈來愈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1,2]。近幾年忻州市無公害水果生產取得了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制約了忻州市無公害水果生產的進程。

1無公害水果生產現(xiàn)狀

目前忻州市經(jīng)過省級以上部門認證的無公害水果品牌共有4家,認證面積達4 000hm2,占全市水果總面積5.36萬hm2的7.46%;無公害水果年產7.272萬t,占全市水果年產17.539萬t的41.46%。無公害水果平均產量達18.18t/hm2,平均產值達32 724元/hm2。

2存在的問題

2.1無公害果品與普通果品價格差距不大

由于市場機制不健全,個別商販將普通果品混充為無公害果品欺騙消費者,加之消費者對無公害果品的標志及優(yōu)質、安全性沒有充分的認識,真假分不清,致使無公害產品價格上不去。果農投資較大、收效較低,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果農生產無公害果品的積極性,制約了忻州市無公害水果生產的進程。

2.2操作不嚴格

有些果農對無公害生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生產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無公害水果生產技術規(guī)程操作。特別是在施肥與噴藥中,極個別果園還使用高殘留農藥與化肥,名義上是無公害果品,實際上仍是普通果品。

2.3申報認證積極性不高

由于認識不到位,配套資金短缺,無公害果品與普通果品價格差距不大,經(jīng)濟效益不高。特別是政府取消了認證補貼以后,企業(yè)申報認證的積極性很低,從2009年以來沒有一個企業(yè)對果品進行無公害認證。

2.4發(fā)展不平衡

從忻州市的地域情況來看,全市14個縣(區(qū)、市)中除代縣、原平、忻府區(qū)無公害水果發(fā)展較快,其余縣較慢。從樹種品種上來看,無公害酥梨發(fā)展較快,通過認證的基地面積有95%的是酥梨,蘋果、葡萄、杏等發(fā)展較慢。

3發(fā)展對策

3.1建設無公害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

按照上級工作安排做好無公害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建設,嚴格按照《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果產地環(huán)境要求》(gb/t18407—2001)中的指標,選擇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遠離工礦企業(yè)、鐵路、公路等污染源,管理技術較高的果園作為無公害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來培養(yǎng)。通過無公害水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來帶動周邊果園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果農進行無公害水果生產的積極性。擴大樹種范圍,除酥梨外,重點建設一批葡萄、桃、杏、李子等水果示范園,增加無公害水果生產樹種。

3.2加強肥水管理

在秋季深翻施肥的基礎上進行地面覆蓋,可就地取材,利用果園株間、空閑地種植的綠肥或附近的雜草、秸稈等進行覆蓋,厚度為15~20cm。利用地膜覆穴貯肥水。較普通管理可節(jié)省肥料30%左右,節(jié)約用水70%~90%。七至八年生不結果樹經(jīng)1年處理,產量可達5 250~9 000kg/hm2;結果大樹可提高100~200kg/株;新植幼樹可提高成活率35%以上。在干旱缺水的季節(jié)進行葉面噴肥,既可營養(yǎng)樹體還可補充水分;同時省工省力見效快,利用率高。秋季以基肥為主,肥料一般為人糞尿、堆漚肥和腐熟的其他有機肥,施肥量達30~60t/hm2;在生長期追施尿素、磷酸二氫鉀和果樹專用肥,施600~750kg/hm2。有灌溉條件的果園,一般年澆水4~5次,即春季開花前、春梢旺長期、果實膨大期、封凍前分別澆1次水,確保樹體在不同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3,4]。

3.3重視樹體管理

除冬剪外,春季重點采取花后復剪,疏除病枝和過密的枝條。夏季采取摘心、扭梢、拉枝等措施,控制營養(yǎng)生長,促進花芽形成,保證樹體健壯生長。嚴格疏果后,細致噴1次殺菌殺蟲混合劑,采取邊噴藥邊套袋,以減少病蟲的危害。實行高接換種。梨嫁接的主要品種是紅巴梨、玉露香、黃冠梨、黃金梨等;蘋果嫁接的主要品種是嘎啦、早捷等早熟品種;杏嫁接的主要品種是凱特和白水杏,以此來改變無公害水果品種單一的問題。采用生物技術措施防治病蟲害,盡量避免使用農藥,必須施用農藥時,應優(yōu)先選用不產生公害且有一定防治效果的生物農藥[5]。并注意輪換用藥,改進施藥技術,最大限度地降低農藥用量,有限度地使用中毒農藥,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以減少污染和殘留,保證果品質量符合國家標準。

3.4搞好技術培訓與無公害果品認證工作

將水果質量標準、無公害水果生產技術以及生產無公害水果的重要意義作為培訓重點內容,對果農進行培訓,使果農提高生產無公害水果的自覺性。幫助符合無公害果品生產經(jīng)營的企業(yè)及時進行申報認證工作,加快無公害果品的認證速度。

3.5加大對無公害果品的宣傳力度

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等各種新聞媒體加強對無公害果品的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生產無公害果品的重要意義及相關科學知識,倡導健康的綠色消費理念,提高全民參與的自覺性與積極性。通過組織廣大果農參觀較好的無公害示范園,加快建設示范基地,樹立品牌,開拓市場,促進銷售等措施,推動無公害水果生產更好更快地發(fā)展。

4參考文獻

[1] 祁祥春,徐偉,仇恒軍.射陽縣無公害水果生產現(xiàn)狀及發(fā)展對策[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2(z1):116-117.

[2] 陳世平.古田發(fā)展無公害綠化水果取得實效[j].中國果業(yè)信息,2008(3):39.

[3] 張永志.對無公害水果生產的幾點建議[j].國土綠化,2004(10):34.

第7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摘要 葡萄新品種新葡7號是葡萄品種無核白大粒芽變。果穗雙歧肩圓柱形,平均穗重692.0g,果粒著生緊密;果粒近圓形,平均自然單粒重3/4g,金黃色;果皮中厚,果皮與果肉不易分離,無核;肉質較脆,風味酸甜適口,無香味,鮮食、制干品質上等,總糖含量23.00%,貯運性能一般;在新疆哈密地區(qū),葡萄8月上旬成熟,屬于早中熟品種。2012年8月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農作物品種登記。

 

關鍵詞 葡萄 品種 新葡7號 芽變 大粒 無核白

無核白葡萄又名無籽露,是新疆主栽葡萄品種,具有鮮食兼制干的優(yōu)良特性,因此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栽培面積最大的無核品種,但無核白葡萄粒較小,赤霉素處理雖能增大果粒,但品質和口感受到影響,由此一直制約該品種的市場發(fā)展前景。基于此,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三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自2000年開始選育大粒無核白葡萄新品種,2012年選育出無核葡萄新品種新葡7號。

 

1、選育過程

新葡7號編號hm-06-1。2000年,我們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三師原紅星二牧場普查,發(fā)現(xiàn)1株2年生無核白葡萄所結的葡萄單粒重3.4g(無核白葡萄單粒重僅1.6g),其粒重明顯大于原品種無核白,葉片濃綠色,成葉比無核白明顯偏大,且葉背有茸毛,我們采用綠枝嫁接的方式引進到農十三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科技示范園,嫁接樹2001年開始掛果,經(jīng)過3年觀察鑒定,其葡萄大粒性狀表現(xiàn)穩(wěn)定。于2003年扦插育苗,苗木定植在農十三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科技園葡萄區(qū),定植0.33hm2,這批定植苗2006年開始結果,經(jīng)觀察鑒定,于2008年將表現(xiàn)優(yōu)良、編號hm-06-1大粒、無核單株進行生產試驗及示范推廣,2012年8月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農作物品種登記,命名為新葡7號。

 

2、主要性狀

2.1 植物學特征

新葡7號1年生成熟枝條灰褐色,枝條橫斷面呈近圓形,平均粗為0.99cm,比原品種無核白葡萄枝條粗,枝條節(jié)部紅褐色,節(jié)間灰褐色,節(jié)間較短,平均節(jié)間長5.16cm。嫩梢綠色,有茸毛。成葉近圓形,濃綠色,葉片大,單葉面積達165.90cm2,中等厚;幼葉綠色,上表面無茸毛,有光澤,下表面有茸毛;鋸齒較鈍,5裂,上裂刻淺,下裂刻中深,葉緣平展,葉柄洼矢形,中等長。兩性花。

 

新葡7號與對照(原)品種無核白植物學特征的主要區(qū)別是,新葡7號單葉面積比無核白(單葉面積157.30cm2)大,葉片色澤比無核白(綠色)深,葉背面有茸毛,而無核白葉背面無茸毛,新葡7號枝條比無核白粗,節(jié)間長(節(jié)間長5.16cm)不及無核白(節(jié)間長8.18cm)。

 

2.2 果實主要經(jīng)濟性狀

新葡7號果穗雙歧肩圓柱形,穗長24.50cm左右,平均穗重692.0g,果粒著生緊密。果粒近圓形。葡萄粒大,平均自然單粒重3.4g,赤霉素處理后單粒重可達5.2g,金黃色(圖版1)。果梗中等長,果皮中等厚,果皮與果肉不易分離,無核。肉質較脆,風味酸甜適口,無香味,鮮食、制干品質均屬上等,總糖含量23.00%(表1),貯運性能一般。

 

新葡7號果穗比對照(原)品種無核白重約132.0g;果粒近圓形,與無核白明顯不同;果粒比無核白大,粒重比無核白重1.8g;總糖含量比無核白高2.9百分點(表1)。 

 

2.3 生長結果特性

新葡7號生長勢較旺盛,芽眼萌發(fā)率較高,結果枝占萌發(fā)芽眼總數(shù)的48.00%,枝條成熟度中等。果穗一般著生在結果枝的第3~5節(jié),平均每個果枝著生果穗1.84穗,不易落粒。其早果性和豐產能力接近于對照(原)品種無核白,在新疆哈密地區(qū),4月中下旬定植苗木,栽植行株距4.5m×1.2m,平茬留1~2個芽短剪,通過精細管理,秋季枝條長80~100cm,成熟枝蔓中部粗度1.2cm以上,苗木栽后第2年結果株率在60%以上。2年生平均株產1.5kg,每667m2產量200kg,能達到1年栽苗、2年見產的目的。

 

2.4 物候期

在新疆哈密露地栽培,新葡7號除成熟期比對照(原)品種無核白提早10~15天外,其他物候期與對照(原)品種無核白基本同期,新葡7號于4月中旬萌芽,5月中旬開花,葡萄8月上旬成熟,葡萄發(fā)育期110天,屬于早中熟品種,11月上中旬落葉。

 

2.5 抗病性

2005~2008年每年7~8月于葡萄白粉病發(fā)病盛期調查新葡7號10個果穗,于葉蟬發(fā)生盛期調查100片葉。結果表明,采用常規(guī)防治病蟲害措施,新葡7號在高溫干旱且雨水較多的年份易感葡萄白粉病,其抗病性屬于中等。

 

新葡7號適宜在我國西北地區(qū)推廣,但要注意加強農業(yè)防治措施和藥劑防治。

2.6 適應性

經(jīng)區(qū)域試驗,在新疆哈密山南地區(qū),新葡7號表現(xiàn)生長勢旺、生長量大、結果早、豐產、品質優(yōu)良。在新疆哈密地區(qū)山南團場,葡萄完熟期為8月上旬,每667m2產量在1600kg以上。

 

3、栽培技術要點

3.1 建園與架式

在新疆,新葡7號葡萄園應選擇建在地勢高、通風透光良好的地塊。采用雙蔓小棚架栽培,栽植行株距以4.5mx1.2m為宜,每667m2栽植約125株。

3.2 花果管理

新葡7號豐產,花序坐果率高,花穗過多,果粒著生緊密,產量過高,易出現(xiàn)大小年結果現(xiàn)象。所以,生產上要及時疏果,一般每個果穗留300~400粒,栽培中一定要注意控制產量,每667m2產量控制在1200~1750kg。

 

3.3 肥水管理

新葡7號枝蔓出土后澆水,每667m2施尿素10~15kg。開花前、花后澆水時每667m2施磷酸二銨15~20kg。果粒開始著色期澆水時每667m2施磷酸二氫鉀或硫酸鉀20kg,果實采收后要及時施有機肥。

第8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關鍵詞 櫻桃 智利 生產 貿易

為了學習和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jīng)驗,2011年11月23日至12月13日我們赴智利進行了櫻桃生產考察與技術培訓。先后走訪了智利農業(yè)科學院、智利大學、智利天主教大學、智利塔卡大學、智利水果出口商協(xié)會,參觀了3大檢疫檢測機構、2大苗木公司、2個櫻桃分選公司及1個櫻桃加工企業(yè)。通過考察與培訓,了解了智利櫻桃生產、采后包裝、加工及貿易概況,現(xiàn)總結如下。

1 生產概況

1.1栽植區(qū)域和面積

智利是南半球櫻桃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及特殊的氣候條件,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櫻桃品質優(yōu)良,加之反季節(jié)銷售優(yōu)勢,近年來,智利櫻桃栽培面積呈遞增趨勢。2002年,智利櫻桃栽植面積6000hm2,2009年發(fā)展到12000hm2,截至2011年底已達18000hm2,年產量7萬t,成為智利繼葡萄、蘋果、鱷梨之后的第四大水果產業(yè)。

智利將其國土劃分為13個大區(qū),按從北到南用羅馬數(shù)字編號,圣地亞哥(Santiago)首都大區(qū)編號為RM。櫻桃栽植區(qū)域主要集中在北緯34~37°的第V大區(qū)至第Ⅻ大區(qū),其中,第Ⅵ大區(qū)(Rancagua)、第Ⅶ大區(qū)(Curico)栽植面積均為6000hm2,2個大區(qū)栽培面積之和占全國的2/3,第Ⅻ大區(qū)(Chillan)2000hm2,首都圣地亞哥1000hm2,第V大區(qū)(Coquim-bo)約300hm2,第Ⅸ大區(qū)(Temuco)500hm2,南部的Osorno地區(qū)有少量栽培。

1.2品種與砧木構成

智利櫻桃鮮果除滿足本國需求外,以遠銷出口為主要目標,因此,品種選擇上除要求高產、優(yōu)質外,還須具有良好的耐貯性。目前,智利櫻桃栽培品種引自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主要有甜心(Sweetheart)、濱庫(Bing)、拉賓斯(Lapins)、桑提娜(Santina)、皇家囤(Royal Dawn)等,雷吉娜(Regina)、布魯克斯(Brooks)、雷尼(Rainier)、斯特拉(Stella)、考迪亞(Kordia)等品種有少量栽培。其中,加拿大自花結實品種桑提娜,果實紫紅色,單果重12g以上,耐貯運,經(jīng)過45天的貯藏運輸仍保持良好的商品性,非常適于出口,目前正在智利國內加速發(fā)展。

生產上采用的砧木較多,根據(jù)應用面積大小依次為考特、CAB-6P、吉塞拉6號、Maxma14、馬哈利、SL-64、Maxma60、吉塞拉12號。其中,Maxma60、考特、馬哈利為喬化砧;CAB-6P、Maxma14為半矮化砧;吉塞拉6號、吉塞拉12號為矮化砧。考特、Maxma14在智利綜合性狀表現(xiàn)優(yōu)良;CAB-6P表現(xiàn)較好,但易生根蘗苗;吉塞拉系列矮化砧早產性好,但在夏季高溫干旱地區(qū)樹勢易早衰。

1.3栽培技術

傳統(tǒng)老園行株距采用5m×3m,新建園采用4m×2m,起壟栽植。拉賓斯、甜心、桑提娜等自花結實品種多采用單一品種建園,而布魯克斯、濱庫、雷尼等品種需要配置授粉樹。樹形主要采用紡錘形和“Y”字扇形(圖版3),紡錘形樹樹高控制在3m左右,全樹著生18~22個主枝,苗木定植后不定干,用普洛馬林涂抹促發(fā)新梢,當新梢長到20cm時開張角度,秋季拉枝至枝條下垂,促進成花;“Y”字扇形樹樹高3m左右,分5層結果枝,每層有對生的2個結果枝,需要搭支架,支架用鐵絲連接,主枝固定在鐵絲上,園相整齊,通風透光好,抗倒伏。灌溉一般采用滴灌或微噴,配合水溶性肥料,實現(xiàn)水肥一體化?;ü芾砩?,多采用簡易防雨棚預防櫻桃裂果,防雨棚以圓木、鋼絞線、鋼絲、覆蓋物(類似肥料袋,使用年限為4年)為材料,收縮方便,造價低。

1.4病蟲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櫻桃流膠病、櫻桃根癌病和櫻桃病毒病。櫻桃流膠病發(fā)生較普遍,在樹干下半部分發(fā)生嚴重,樹齡越長發(fā)生越重,造成樹勢衰弱、短枝壞死、絕產,銅制劑對此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櫻桃根癌病在黏重土壤易發(fā)生。櫻桃病毒病主要有李屬壞死環(huán)斑病毒(PNRSV)、櫻桃壞死銹斑駁病毒(CNRMV)等。

蟲害主要有螨類、梨小食心蟲、介殼蟲、葉蟬等。螨類是主要害蟲,危害花和幼果,花后噴灑多殺菌素進行防治;梨小食心蟲是南美洲重要檢疫對象,采前25天用二嗪農防治,后期噴灑二嗪農+擬除蟲菊酯加強保護,或者采用雄性激素誘導防治;介殼蟲危害較嚴重,冬季用保護性油,早春到櫻桃成熟前可選擇噻嗪酮、吡丙醚等進行防治;葉蟬危害較輕。

1.5種苗生產

智利有專門的種苗銷售公司從事果樹種苗生產,主要采取營養(yǎng)缽育苗和大田育苗2種方式。Univiveros公司為智利最大的種苗生產銷售公司,每年繁育果樹種苗700萬株,其中櫻桃苗30萬株,主要以組培吉塞拉6號作砧木,采用高30cm的黑色營養(yǎng)缽,基質為草炭土,配套滴灌,采用劈接方式嫁接,一般春季(9月)嫁接,3個月苗高長到1m以上即可出售,苗價6~7美元/株。Viveros Copequen種苗公司主要采取大田育苗,砧木采用考特,秋季嫁接,到翌年5月苗木長到2.5~3m高時開始出售,苗價7~8美元/株。

2 采后包裝、檢疫與加工

2.1采收與包裝

為滿足出口國的需要,智利櫻桃種植者一般根據(jù)果實外觀、口感和含糖量來確定櫻桃采摘時間,多采用人工采摘,一般在7:00-12:00采摘,12:00之后由于溫度較高,果柄水分易損失、干枯,不再進行采摘。

在智利櫻桃產區(qū)均有大型包裝公司,配有大型鮮果包裝設施。櫻桃一般采摘3~4小時就近運送到包裝公司,立刻用0~1℃冷水清洗預冷,控制果心溫度4~5℃,同時水中加入消毒劑進行消毒。清洗消毒后,通過傳送帶,運送至分離機進行分離,將簇狀櫻桃分離為單個果實,然后根據(jù)果實大小、顏色、硬度、含糖量進行機械自動化分級,分級采用機器與人工檢測相結合,直徑26mm以上、糖度23%為優(yōu)質果。分級后進行稱重、包裝,外包裝注明水果名稱、品種名稱及等級標準,通過傳送帶放入冷庫。

2.2檢疫

智利對果品的進出口檢驗、檢疫非常嚴格,進出口商品均須經(jīng)過具有檢疫資質的部門出具證明后方可出入境。全國共有5家具有檢驗檢疫資質的機構,主要分布在圣地亞哥首都機場、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庫里科(Curico)等地。檢測過程全程監(jiān)控,從抽樣到檢測完畢的整個過程均在低溫下進行,約45分鐘檢測完成一批樣品。首先對待檢商品隨機抽樣,除對果實大小、色澤、硬度檢測外,腐爛果、病蟲害是檢測檢疫重點,主要通過目檢和病菌培養(yǎng)檢測,檢測機構內設有病害、蟲害檢測實驗室。檢疫檢測標準主要包括智利本國標準、國際標準、進口國標準。

2.3加工

智利櫻桃少量用于加工,主要加工為果脯、罐頭、果醬等。Rocofrut公司為智利主要加工企業(yè)之一,每年加工櫻桃罐頭、果醬、果脯在5000t左右。櫻桃罐頭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國等國家,罐頭采用清洗-裝罐-加添加劑(保持硬度和光澤)-混勻-封口-高溫消毒(90℃)-冷卻的工序,價格10美元/罐,每罐2.5kg;櫻桃果醬主要用于巧克力、蛋糕生產;櫻桃還加工成紅色、黃色、綠色等不同顏色果脯。

第9篇:葡萄秋季嫁接技術范文

關鍵詞 靈武長棗;種苗;繁育體系

中圖分類號 S7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6-0111-02

靈武長棗是寧夏四大特色經(jīng)濟林產業(yè)之一,是靈武市的一個支柱產業(yè),是栽植面積最大、效益最好的產業(yè),發(fā)展迅猛,帶動了苗木市場的繁榮。種苗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靈武長棗產業(yè)的興衰,引起了自治區(qū)和靈武市政府的重視。針對苗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推選出一個有信譽、有實力、技術力量雄厚、持證的合法經(jīng)營企業(yè)來承擔種苗繁育任務,以為百萬畝紅棗產業(yè)帶建設提供優(yōu)質壯苗和技術支撐,為靈武長棗產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靈武長棗苗木繁育技術的發(fā)展歷程

隨著靈武長棗產業(yè)的發(fā)展,靈武長棗育苗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靈武長棗大發(fā)展以前,一直沿用古老的分株繁殖方法,利用大棗樹下萌發(fā)的根蘗苗栽植。為了提高苗木質量,筆者于1987年對靈武長棗根蘗苗的分布、生產、利用情況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并進行了根蘗苗的歸圃研究和利用。1998年靈武長棗銷路打開,提高了果農栽棗的積極性,栽植面積日益擴大。研究人員意識到小規(guī)模的根蘗苗已跟不上發(fā)展的需要,著手研究用播種酸棗作砧木嫁接靈武長棗,取得了成功。2000年用播種酸棗種核來繁育砧木苗,在當時由播種砧木種子嫁接育苗來替代根蘗苗的分株方法,是一種技術革新[1],沒有成功的經(jīng)驗可依,只有摸索、創(chuàng)新。由于砧木播種育苗的過程中有些關鍵技術沒有把握好,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走過彎路。2002年播種種仁試驗取得了成功,因為種仁播省去了種子砂積處理的工序,省工、省時、方便、快捷、出苗快、出苗齊,2003年后改酸棗種核播為種仁播。為了適應靈武長棗大發(fā)展的需要,針對人工育苗存在的一些問題,2006年進行了靈武長棗機械化育苗的嘗試[2],進行了寧夏果樹育苗技術的第二次革新,12 hm2的機械作業(yè)取得的成功,并具有眾多的優(yōu)越性,開創(chuàng)了寧夏果樹機械化育苗的先河。2009年建成113.3 hm2機械化育苗基地,2010年再次擴大到200 hm2,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配套育苗技術體系和創(chuàng)新成果。

2 靈武長棗種苗繁育體系建設

2.1 制定靈武長棗種苗繁育規(guī)劃,爭取政府支持項目支撐

這是靈武長棗繁育體系建設的保證。自治區(qū)黨委和政府“十一五”總體規(guī)劃是要實現(xiàn)全區(qū)建設4個特色產業(yè)(枸杞、蘋果、葡萄、紅棗)各上規(guī)模的產業(yè)帶,紅棗的主要品種是靈武長棗、同心圓棗、中寧圓棗。因此,需要大量的優(yōu)質種苗。但紅棗產業(yè)發(fā)展中的一個實質問題,也就是紅棗發(fā)展中的基礎問題,即種苗的繁育存在一些問題:從事種苗繁育的人員少、不專業(yè)、分布分散;苗木生產規(guī)模小、不規(guī)范;受假劣苗沖擊大[1-2],苗木的數(shù)量和質量跟不上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必須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企業(yè)來承擔該項任務。自治區(qū)科技廳、銀川市科技局配合發(fā)展的需要立項科技攻關,為承擔企業(yè)給予項目的支撐。

2.2 確定承擔靈武長棗種苗繁育的企業(yè)

2.2.1 承擔苗木繁育的企業(yè)必須具備的條件。①必須是有《果樹種苗生產許可證》《果樹種苗經(jīng)營許可證》《果樹種苗合格證》和經(jīng)登記注冊的合法企業(yè)。②有信譽,有實力,技術力量雄厚,有能力完成各種指標。

2.2.2 承擔者的經(jīng)營方針和理念。經(jīng)營方針是:規(guī)?;?,機械化作業(yè)、規(guī)范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專業(yè)化服務,按合同辦事,訂單生產;而且具有奉獻誠實責任的理念,確保任務的完成。靈武市成園苗木花卉有限公司符合以上條件,承擔了此項任務。該公司還主持完成了多項科技攻關項目。

2.3 種苗繁育基地和采穗圃建設

建成113.3 hm2靈武長棗種苗繁育基地1個并進行了機械化作業(yè),建成26.6 hm2采穗圃1個,確保種苗品種純度。為了確保靈武長棗種苗的純度、質量,采集了靈武長棗發(fā)源地靈武市東塔鎮(zhèn)園藝村、李洼附近的百年老樹上的接穗(經(jīng)過品種審定的推廣品種),建立了采穗圃,為基地提供品種純正的種源。種苗繁育基地的建設和繁育技術嚴格地按照由寧夏技術質量監(jiān)督局的地方標準《靈武長棗苗木繁育技術規(guī)程》的要求來執(zhí)行[3-4]。

2.4 種苗系統(tǒng)工程和技術體系建設

在種苗繁育基地建設了1個由砧木培育—接穗采集—成苗嫁接培育的靈武長棗種苗系統(tǒng)工程和技術體系,這是靈武長棗種苗繁育體系的核心。系統(tǒng)工程的技術實施由專家組把關實地指導,包括以下3個方面的內容。

2.4.1 靈武長棗砧木(酸棗)的播種育苗技術。①苗圃地的選擇和整理。選擇交通便利、管理方便、地勢較高、平坦、耕作層50 cm以上、地下水位1.5 m左右、灌溉和排水方便、含鹽量小于0.15%、pH值8.5以下、土質肥沃的砂壤土為適宜。育苗前一年秋季結合平田整地撒施農家肥作基肥。機械耕翻后,平整耙勻,灌足冬水,次年3月上旬再耙、磨保墑,做好播種前的準備[5]。②播種時期,播種量、播種方法、播種深度的確定。經(jīng)過多年的試驗研究總結,確定最適宜的播種時期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適宜的播種量是用干酸棗仁37.5 kg/hm2;播種深度是3~4 cm,行距70 cm,用機器播種。③播后管理。幼苗出苗后長到4~5片真葉時,按15 cm的株距進行間苗,留苗10.5萬株/hm2左右。定苗后,定時進行灌水,并灌足冬水。每次灌水后用機器進行中耕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苗圃地的主要害蟲是棗癭蚊。一旦發(fā)生用菊酯類殺蟲劑進行防治(用機器噴藥)。

2.4.2 嫁接苗接穗的采集和接穗蠟封技術。試驗結果表明:在寧夏川區(qū),靈武長棗接穗采集的時間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采穗圃中采集一年生的棗頭枝,要求芽體飽滿、充實。及時剪去接穗上的二次枝(留1 cm的短樁)和棗刺備用[6]。①單芽接穗的制作。將已采集到的接穗,選用上部芽體飽滿者,將其截成4~5 cm長的單芽接穗。芽上方留1 cm,下方留4 cm,及時進行蠟封保存。②接穗的蠟封技術。接穗封蠟成敗的關鍵是蘸蠟的溫度和時間。多年試驗表明:蠟封的最適宜的溫度是100 ℃,接穗蘸蠟的時間控制在1~2 s,并迅速拋撒在預先備好的鋪有厚塑料膜的地上冷卻。③蠟封接穗的保存方法。待蠟封接穗冷卻到常溫后,裝入其上打有小孔的塑料袋內,置于低溫高濕通氣的窖(果窖或菜窖)內儲藏備用,溫度控制在0~5 ℃。

2.2.3 靈武長棗嫁接苗的培育技術。①嫁接時間和方法。經(jīng)過多年的經(jīng)驗確定嫁接的最佳時期是4月中旬至5月上旬。用劈接的方法進行嫁接。②接后管理。于5、6月,分2~3次及時抹除嫁接苗砧木上發(fā)出的萌芽,以利接芽的萌發(fā)和正常生長,減少營養(yǎng)消耗;當嫁接苗長到20~30 cm高時,結合灌頭水進行追肥,以后根據(jù)土壤墑情灌2~3次水。每次灌水后及時進行中耕除草。7—8月后控制灌水。苗圃地的主要害蟲是棗癭蚊,一旦發(fā)現(xiàn)及時進行防治。當嫁接苗長到80~100 cm時進行摘心,有利于棗苗養(yǎng)分積累、充實、健壯。冬季注意防鼠害。③成苗出圃。這是靈武長棗種苗繁育系統(tǒng)工程建設的最后一道程序。寧夏傳統(tǒng)的栽棗時間在春季,必須要隨挖隨栽,棗苗頂芽剛開始萌發(fā)時栽植成活最高。4月20日至5月10日為最佳栽植時期。因此,靈武長棗成苗出圃的時間也在最適栽植時間內進行,于4月中下旬開始至5月上旬結束;于挖苗前20 d剪除棗苗上的二次枝,注意留1 cm長的保護樁;起苗前1周苗圃地進行澆透水,以利于起苗,避免大風烈日下起苗,并注意保護好根系,主側根的長度和數(shù)量,按等級標準分級,做好為生產上提供優(yōu)質苗的準備。

3 靈武長棗種苗繁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靈武長棗種苗繁育技術,從小規(guī)模的探索,到大規(guī)模的基地建設和利用機器播種育苗,以及機械化管理開拓了寧夏果樹機械化育苗的先河,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育苗技術體系和創(chuàng)新成果,成為靈武長棗產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工程。這項工程的建設成功在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項目的支撐,實施方針的正確以及技術管理到位,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靈武長棗種苗繁育體系,為寧夏百萬畝紅棗產業(yè)帶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壯苗,并為其提供技術支撐,促進了靈武長棗產業(yè)又好又快地發(fā)展。

靈武長棗種苗系統(tǒng)體系的建設,是寧夏果樹育苗技術科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成園苗木花卉公司的成長歷史和艱苦奮斗、拼搏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歷史,是黨和政府惠民政策扶持的典范,也是寧夏唯一的果樹育苗繁育龍頭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建的樣板。在寧夏果樹育苗技術發(fā)展史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4 參考文獻

[1] 朱連成,喻菊芳,魏衛(wèi)東,等.寧夏果樹育苗技術的研究與發(fā)展[J].寧夏農林科技,2009(6):79,85.

[2] 喻菊芳,朱連成,魏衛(wèi)東,等.寧夏(靈武)長棗考證[J].寧夏農林科技,2004(5):31-32.

[3] 伍志科,覃振師.郁南無核黃皮種苗繁育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yè),2012(2):67-68.

[4] 謝陽姣,何志鵬.苦玄參種子特性及種苗繁育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2(4):195-19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