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理論課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從信息傳播理論的視角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種“點對面”的信息傳播活動和過程。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教材信息內容編碼為各種形式的符號傳送出去,學生對接收的符號進行譯碼,理解教材所表達的信息內容。教師對教學信息內容進行正確、合理的編碼傳遞,分析影響編碼決策的因素,化解編碼的障礙,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是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借助計算機,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遞、接受與反饋,以達到使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共享、共識、認同、踐行的活動和過程。本文從信息傳播的視角,運用傳播學和信息科學的理論,借鑒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方法,探討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設計的思路和路徑。
一、基于編碼與譯碼的信息傳播模式
從信息傳播的視角研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動,我們開展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把它作為一個信息傳播的結構和過程來看待。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信息傳播作為一個過程存在,實際上是由眾多回路、多層網(wǎng)絡組成的復雜傳播模式。簡化起來,則基本由信息源、教師、信息內容、編碼、媒介、譯碼、學生、反饋和效果等要素構成。從信息科學的角度來理解,信息的傳遞和接收是一個編碼與譯碼的過程。編碼是基于傳遞方式的要求,把信息內容轉換成符號形式,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排列成為一定的序列。編碼過程就是信息內容符號化、符號排列的過程。用信息傳播理論的方法對教學過程作一番考察,旨在啟發(fā)我們從多側面揭示教學過程的內在機制及其規(guī)律性,以深化我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認識。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過程發(fā)起者的教師要根據(jù)一定目的,從信息源(包括教材)中挑選相關的內容進行傳遞。在確定了傳播內容之后,教師還要通過多媒體課件把信息內容轉化為適宜于傳播媒介和能夠使學生接納和理解的各種符號(文本、圖像、視頻等),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認知—表述過程,即信息內容符號化的過程,我們把這一過程稱為“編碼”。學生要把接受到的符號重新還原為信息內容,以便得出它的意義。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表述—理解過程,即符號還原(解讀)的過程,我們把這一過程稱為“譯碼”。如果符號沒有辦法還原,信息內容失去了本來的意義,信息傳播就會中斷。如果傳遞的信息內容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并引發(fā)其認知、情感等需求,學生一般能夠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內容進行譯碼接受。學生在接收教師發(fā)出的信息內容后所作出的反應過程,我們稱為“反饋”。從理論上講,沒有反饋的傳播是不完整的傳播。
二、當代大學生的信息接收與接受模式
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了解當代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思想實際,把握他們的信息接受模式非常重要。從傳播學角度看,學生在教師傳遞信息的刺激下,產(chǎn)生了選擇性心理。其中,選擇性注意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息傳向學生的通道上的第一關。當今大學生在接受信息方面,具有很大的選擇性。他們大多在“讀圖時代”成長起來,對視覺的敏感多于文字,因此,視覺上具有差異性的東西最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在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通過嘴巴和黑板(聲音和板書)、表情和形體等教學媒介向學生傳遞信息,能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這對當今大學生來說,信息內容的表現(xiàn)形式比較單一,信息刺激的強度、對比度、重復率、新鮮度等相對有限。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選擇性注意的關聯(lián)度和強度。
學生在信息的刺激下接收了該信息并不意味著學生已經(jīng)接受了該信息的內容,學生還要面臨選擇性理解這一關。傳播不是教師傳遞意義,而是學生“引出”意義,引出意義越接近傳遞意義,傳播的效果越好。因此,教師要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及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而不是課堂的“主宰”和知識灌輸者。因此,了解當今大學生的需要、情緒、經(jīng)驗、挫折以及價值觀念等因素,了解學生對信息的選擇性理解這一特點,將有助于提高師生關于信息溝通和傳播的自覺性。接收體現(xiàn)在選擇性注意,接受則反映在選擇性理解與選擇性記憶。影響學生對信息接受的選擇性記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信息在傳播通道上設下的最后一關。選擇性記憶在記憶信息的傾向性上不僅受學生的需要,學生對信息的態(tài)度、情緒等心理因素的影響,而且也受信息傳播的環(huán)境、形式、強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運用多媒體課件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是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的前提條件,運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教學手段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使教學內容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短時間內以直觀、生動的形象,有聲有色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吸引和感染學生。
三、多媒體教學設計的編碼決策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實傳播中,教師作為傳播過程的控制者,發(fā)揮著傳播效果定向作用的重要機制。教師編碼知識、能力、水平的多少、強弱、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符號解讀、意義接收和接受,其發(fā)揮的作用會對傳播活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
在現(xiàn)實的傳播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信息內容實際上有三種表現(xiàn)形態(tài):第一種是教材文本語言所承載的實際信息內容;第二種是多媒體課件客觀上所表達的信息內容;第三種是學生對符號進行譯碼所認知的信息內容。我們以教師編碼是否正確與學生譯碼是否正確為劃分依據(jù),分析信息內容的三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可以得出下列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教師編碼正確,學生譯碼正確;第二種情況是,教師編碼錯誤,學生譯碼錯誤;第三種情況是,教師編碼正確,學生譯碼錯誤。學生譯碼是否正確關鍵在于教師編碼后能否與學生實現(xiàn)語法層次上的知識共識、語義層次上的經(jīng)驗共享和語用層次上的價值同義。下面分別對不種情況加以說明:
(一)第一種情況:“一傳即通”—編碼正確而且譯碼也正確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教材文本信息內容,傳遞給學生的思想、理論和觀念,與所選用媒體符號客觀上所表示的信息內容,正好是教師想要傳遞的思想、理論和觀念,即編碼正確。教師想要傳遞的思想、理論和觀念,被學生完全正確地認知和接受,即譯碼正確。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編碼、譯碼都是正確的,從而保證了教材文本語言所承載的實際信息內容與多媒體課件客觀上所表達的信息內容相一致,并且多媒體課件客觀上所表達的信息內容與學生對符號進行譯碼所認知的信息內容相一致。根據(jù)信息一致且具有傳遞性的特點,所以,教材文本語言所承載的實際信息內容與學生對符號進行譯碼所認知的信息內容相一致。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傳播過程及其效果中最理想的狀態(tài)。但是,在現(xiàn)實的傳播活動中,這種理想的狀態(tài)不是以常態(tài)出現(xiàn)的。
(二)第二種情況:“傳而不通”—編碼不正確并且譯碼也不正確
這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播過程及其效果中,屬于無效的狀態(tài)。對教師來說,出現(xiàn)“傳而不通”的情況可能與下述兩個方面的因素有關:
一是錯編和誤編。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傳播活動中,學生現(xiàn)有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狀況,是教師實施傳播的一個重要依據(jù)。因此,教師在制作和傳遞符號時,腦海里應該有一幅學生的“圖像”。一般來說,教師是根據(jù)這幅“圖像”來選擇其傳播的內容、媒介、手段與方法的。教師要想達到有效傳播效果,就必須對學生進行研究,內容涉及學生的自我價值和自我屬性,即價值觀和統(tǒng)計學上的屬性,’人格、性格特點及其自信心等。只有這樣,教師得到的“圖像”才有可能真實、完整和清晰,否則,“圖像”失真就導致傳播效果的失效。
二是教師可信性要素??尚判砸刂饕婕皟蓚€要素,第一是教師的信譽,包括是否真誠、客觀、公正等品格條件;第二是專業(yè)權威性,指教師對特定問題是否具有發(fā)言權和發(fā)言資格。這二者構成了可信性的基礎。一般來說,教師的可信度越高,其說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說服效果越小。因此,對于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師來說,其自身素質必然會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傳播效果。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以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得到正確有效的傳播。
(三)第三種情況:“傳而半通”—編碼正確但譯碼不完全正確
這種情況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及其效果中屬于最常見的情景。這種情況通常有以下兩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學生只接收了符號(多媒體課件)的表面意思而沒有接受符號所表達的意義和價值。
這里,符號(多媒體課件)的表面意思屬于信息內容的語法和部分的語義層次,它所表達的意義和價值屬于語義層次的深層結構和語用層次。如傳播者在闡述“堅持的指導地位,就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把握了和諧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時,受傳者可能只是理解到“指導思想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等信息內容的語法和部分的語義層次;至于“堅持用發(fā)展著的指導實踐,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權、主動權、話語權”“用一元化的指導思想整合和引領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和文化追求,在堅持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囚等在語義層次的深層結構和語用層次上,由符號所表達的意義和價值,則沒有接受和領會。
第二種類型是,學生只接收了局部的意思而沒有接受符號(多媒體課件)所表達的整體意義。
關鍵詞:角色體驗;體育;師范生;公共教育學
《公共教育學》是各高校師范生培養(yǎng)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師范生通過這門必修課的學習開始對教育產(chǎn)生理論性的認識,對他們未來的教師教育發(fā)展有著深遠影響。“角色體驗”教學模式旨在使師范生提前體會“教師”角色含義,提前進入教學場景,為將來的教育生涯在師范教育時期就做好思想和理論的準備。
一、“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含義
“角色體驗”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莫瑞諾提出,指當事人扮演某種角色并根據(jù)其扮演的角色性質形式,從中獲得體驗,進一步獲得對這個角色更深層次的理解的一種行為。[1]
本文定義“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為:教師針對自己授課內容和授課對象的性質和情況不同,將教材進行重新編排或選取適應的部分,指導學生以“教師”這一身份從事教學活動,獲得教師角色體驗、領會教師責任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公共教育學》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公共教育W》是每一個師范生的必修課,是每一個師范生形成正確教育觀和發(fā)展教育素養(yǎng)的教育基石。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當前高校的《公共教育學》教學現(xiàn)象并不如人意,在與體育師范生訪談時候,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寧愿去操場跑800米,也不愿意坐在教室聽“天書”。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目前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理論知識,技術課上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進課堂,并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在《公共教育學》課堂上,教師的“一言堂”使他們并沒有很多機會參與進來,長此以往,學生把該課程當成了一個學習任務,學生學習效果不佳,教育理論匱乏,不利于師范生的教育理論素有培養(yǎng)。為了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體育師范生“動”起來學習教育理論,將“角色體驗”教學模式引進《公共教育學》課程是很有必要且勢在必行。
三、“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作用分析
在“角色體驗“教學模式對師范生,尤其是針對于體育師范生,有以下幾個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教師的交流和表達能力是衡量一個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指標。體育師范生在日常的技術課上,主要以運動訓練和技術動作學習為主,訪談時有學生曾表明,帶領學生做運動不難,但是如何與學生交流從而更好地傳授動作要領是最困難的。所以可以借由“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時機,讓體育師范生先行體會教師角色,增加體育師范生的語言訓練,提高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角色體驗”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理論課教師為主的情況,讓學生主動參與進課堂,尤其對于體育師范生來說意義更重大。體育師范生表現(xiàn)出更喜歡技術課,這與他們在技術課都是全程參與有很大關系,理論課由于其性質,不免采用講授法,所以理論課并未能讓學生真正參與進教學,這與他們的技術課教學形成鮮明對比。通過“角色體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做“教師”,除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教育理論,還有就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真正參與進課堂,鞏固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
(三)有利于加強體育師范生理論課的學習
體體育師范生跟其他科目的師范生不同,他們的日后教學主要是身體教學,這就使他們不得不偏重于身體方面的訓練而輕視理論上的訓練。但是一個有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理論和實踐是必要的,不能要求體育師范生死記硬背《公共教育學》知識,所以“角色體驗”教學模式,在另一個程度上,學生通過親自備課、模擬上課,無形中就會記下他們親授課的理論知識,變學為教,在“教”的過程中學習,“教”學結合。[2]
四、“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開展
筆者認為該模式在高?!豆步逃龑W》課程中,運用的步驟具體如下:
(一)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師指導
教師首先要對《公共教育學》教材內容進行梳理,選出可以進行“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內容,不能選取理論性過強的內容,例如教師觀這一章節(jié),里面涉及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發(fā)展等理論知識,這與師范生目前的現(xiàn)狀和未來的發(fā)展相關聯(lián),是較好給學生選擇的專題。學生確定選題后,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闹笇?,指導學生備課、確定教學重難點,最后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
(二)分組合作與練習
為加強學生的合作能力,訓練交流技巧,將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將在組內先模擬練習。教學設計做好以后,學生在組內進行模擬上課,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互相學習對方上課的技巧,并且還可以將教學設計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成員進行探討,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完善教學設計。而在對問題的討論與解決中,進一步深化小組成員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三)真實課堂實踐
現(xiàn)階段的師范生學習主要以接受知識為主,當學生開始教育實習或工作的時候,很多學生才第一次真正的上課。所以“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采用除了是希望學生主動學習教育理論,還是給師范生一次模擬上課鍛煉的機會。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觀察到學生的教態(tài)、教學語言的運用以及對課堂教學的流程掌握,主講學生本人除了能把教育理論知識內化,還能收獲教學經(jīng)驗,形成教學實踐性知識,構建自我教學體系,其他學生也通過該教學模式,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
(四)評價與反思
該教學模式采用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首先,主講學生上完課后,先讓其他學生對其課堂效果進行評價,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從教育理論角度進行評價,發(fā)展學生的聽課評課技巧。其次,教師評價,教師從專業(yè)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也要找出缺點,并對其上課不足之處提出建議,幫助學生完整教學系統(tǒng)。最后,學生自評,也是反思的過程,學生反思整個教學流程,從教學設計到課堂展示,反思不足與總結優(yōu)點。
“角色體驗”教學模式的應用是為了幫助體育師范生更好的掌握《公共教育學》,推動《公共教育學》課程的發(fā)展,但實施過程仍有許多方面要思考,如教師的課程時間安排等問題,這也是該教學模式要繼續(xù)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尚國營.課改背景下高師教育學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2):48.
1.1研究方法
(1)專家咨詢法。
走訪了網(wǎng)絡教育及體育教育方面的專家,對于網(wǎng)絡教育在體育中的應用有了明確的認識。
(2)問卷調查法。
本課題所設計問卷均經(jīng)過效度和信度檢驗,符合社會學的研究要求。
1.2研究對象
本文以小學四個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對所選學生進行足球基礎測試,根據(jù)所測成績把學生分為足球基礎較好、一般、較差三類,再分別從三類中隨機各選取20名學生共60名組成傳統(tǒng)教學組學生,另外60名組成電子備課教學組學生。
2研究的意義
電子備課是信息技術與新課程整合的一種手段和方式,其作用是將教師們從機械的重復手寫教案中解放出來,讓老師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如何備課,包括對教材的研讀,對教學設計的思考,對教學對象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開展交流和互動,形成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有實效性的備課過程,我們應該而且完全有必要提倡電子備課,來促進教師的個人思考和教師間的合作和交流,從而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教育研究質量和教育教學質量。
2.1有利于提高電腦使用效率和實行規(guī)范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將我們的傳統(tǒng)備課模式變成數(shù)字化管理,從而實現(xiàn)資源的交流和共享。
2.2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
2.3有利于提供教師科研能力,增強教師綜合能力,實現(xiàn)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4有利于建設學習型教師團隊,營造教科研氛圍。
3課題研究的目標
利用電子備課系統(tǒng)與體育教學進行整合,探索出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中應用電子備課系統(tǒng)的方法策略,形成科學、便捷、有效的電子備課模式,以提高體育教師的備課效率和備課質量。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為宗旨,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有效整合,優(yōu)化教學,從而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課題研究的內容
4.1研究達到的預期目標
利用電子備課系統(tǒng)與高年級足球教學進行整合,探索出科學、便捷、有效的電子備課使用方法策略,以此為契機,為進一步研究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整合,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電子備課模式,以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提高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水平為宗旨,提高體育教師課前的備課效率和質量,從而促進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2研究的主要內容、主要觀點
(1)電子備課系統(tǒng)與小學高年級足球教學的結合點、有效措施。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課后反思中充分運用電子備課系統(tǒng)的便捷、系統(tǒng)、高效的優(yōu)勢,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記錄反思;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通過電子備課系統(tǒng)直觀、形象的呈現(xiàn)形式,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在電子備課系統(tǒng)支持下的新的備課環(huán)境中,從教學目標、內容、教學策略、學習方式等多方面進行探究,優(yōu)化教學。
(3)探索,樹立新的教育技術觀念,融入體育教育教學之中。
(4)提高體育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術,熟練使用電子備課系統(tǒng),努力提高現(xiàn)有電子備課系統(tǒng)的使用效率。
(5)加強資源庫的建設,努力搜集、積累、整理、修改,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教師原創(chuàng)的課件教案,建立內容豐富的體育教學資源庫,并不斷地修改、更新、交流、共享。
具體操作模式:
A、獨立思考,自己設計——數(shù)字化備課
教學過程還是完全由自己獨立設計,只不過將原來寫在紙上的教案,輸入到電子備課系統(tǒng)中,作為教學資源保存起來。這種電子備課,基本是將傳統(tǒng)的教案進行數(shù)字化,這種備課方式為以后的教學提供了資源。
借鑒原稿,進行修改——資源庫式備課
這種備課方式,是一種依托電子備課平臺的新型備課方式,充分體現(xiàn)資源的共享性。教師可以自由調用備課系統(tǒng)中的教學資源,也可以調用每一位教師的備課教案。這種備課形式,在確保資源的共享的同時,教師還可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本班學生的特點,形成自己個性化的備課,使教學設計更加完善。
B、集體備課——研討式備課
充分發(fā)揮電子備課的優(yōu)勢,首先教師個體要針對教學內容收集大量有效信息;其次以集體備課為主要研究形式,在組內進行交流與研討,拓展教學思路;再以個人備課來實現(xiàn)有效信息的融合,形成案例走進課堂;最后是在課后對教學進行反思,撰寫教后記總結經(jīng)驗、教訓,讓其他教師共享。
5分析與討論
5.1足球電子備課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促進師生交流
足球電子備課教學具有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很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將單純的知識熟記、知識再現(xiàn)的教學方式轉換為理解性的思維教學;師生交流,做到教學相長。在足球電子備課教學中,“電子備課教學集投影、錄音、視頻、錄像等為一體的教學輔助手段,把大量信息有目的地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對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官及心理方面都有激勵的作用”。
5.2足球電子備課教學信息量大,豐富了學生對足球的認識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
足球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傳授豐富而廣闊的足球知識,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速度慢,范圍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擴充。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最大限度的傳授足球知識,是當今足球教學面臨的一個難題。其特點是速度快,知識信息量大,但是多而不亂,廣而不泛,給予學生豐富的,最新的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5.3足球電子備課教學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動作表象
在足球教學中,掌握技術動作對學生非常重要,而清晰的動作表象是形成技術動作的重要基礎,它來源于教師的講解、示范、演示等教學過程。在傳統(tǒng)方法足球教學中,有些技術動作很難用言語來描述清楚,講解的難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盡如人意,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電子備課技術在足球教學中的應用則輕松地解決這些疑難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更容易看清其動作要點和要領,練習中難以把握其動作的變化和完成時機而通過電子備課技術可將運動技術動作的要領、難點、重點,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也可根據(jù)教學的要求進行完整或分解技術的演示,把復雜的技術用慢鏡頭或定格的方式展現(xiàn),清晰地把教材要點、難點、細節(jié)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從容不迫地講解其動作要領。
[關鍵詞] 邊疆綜合性大學 體育教學 改革研究
邊疆綜合性大學則是邊疆地區(qū)集中建設的高等學府,具有獨特的人文風貌和文化背景,而且處在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交匯點上,多元文化共生共存,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突顯出鮮明的個性和深厚的底蘊。邊疆綜合性大學的體育教學需要秉承學校的獨特文化和辦學思想,更需要立足本地,創(chuàng)新改革,探索以人為本的體育教學模式和實踐途徑。本文著眼于邊疆地區(qū)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學校的獨特位勢,將體育作為學校整體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尋求自身的教學特色,積極參與學校建設、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播。
1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與目標
1.1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念是:立足本地、素質唯上、個性發(fā)展、傳統(tǒng)兼顧、終身練達、服務社會。即以學校綜合實力和獨特位勢為依托,按照素質教育和三生教育的理念,通過體育教學,啟迪生命、生存、生活觀念,掌握基本的健身技能,塑造學生健康的體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個性潛質,自主鍛煉、自主探究,并參與服務社會體育與文化建設,引導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1.2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總體目標應為夯實學生鍛煉的基礎,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并通過各種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空間里提高體育學習效率,發(fā)揮出自身的潛能。具體改革目標如下:
完善課程教學體系:通過建設體育教學內容體系和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既滿足學生的多種需求,又提高教學效益。
建成多元教學平臺:除了規(guī)范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之外,針對教學目標,開辟豐富多彩的課外空間。
形成地域文化氛圍:在課內外廣泛開展區(qū)域體育文化活動,增進學生情感體驗,增強互動交流,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
2 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邊疆綜合性大學作為邊疆地區(qū)的文化教育中心,體育始終是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目標要求,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體現(xiàn)在創(chuàng)新構建課程結構體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強化教學質量監(jiān)控,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益等幾個方面。
2.1體育課程結構體系改革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課程結構改革就是完善體育課程結構體系,使之有利于培養(yǎng)優(yōu)質人才、對外開放交流,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如下圖所示: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課程結構體系圖在整個體育課程結構體系中,總體上體現(xiàn)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校內向校外拓展的特點。體育課程結構的改革著眼于結構的質性、量性及類別的合理搭配。質性結構中注重課程結構與理念、目標的一致性;量性結構注重課時、強度的分布規(guī)律;而類型結構則注重各個課程系列的完善與互補。
體育課程的類型結構在橫向上由“必修系列”、“校選系列”和“俱樂部系列”構成,而在縱向上“特色課程”貫穿于“必修系列”、“校選系列”、“俱樂部系列”三大課程模塊,形成獨立的一個課程系列。
其中,“必修系列”將在原有普通選項課的基礎上,應在體育理論課教學、基礎體能訓練、新興時尚選項課等方面有所突破,并且對選項課采取“逐級分流”的方法,通過“理論課”讓學生在樹立健身的意識,保健的常識、欣賞的方法,通過“基礎體能課”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夯實身體鍛煉的體能基礎,通過“選項課”逐步提高運動參與能力,促進個性發(fā)展。
“校選系列”將面向全校各年級學生,重點開設體育技能提高類、體育人文類和體育保健類的課程,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和技能水平。
“俱樂部系列”在內容上將有所擴展,并進一步加強管理,在專門教師指導下,免費向學生開放場館進行活動,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課外體育文化生活。
“特色課程系列”由以上三大系列中具有民族區(qū)域特點、現(xiàn)代時尚特點、方法創(chuàng)新特點的課程組成,并且跨越校內和校外空間,課內與課外空間的立體化課程形式,最終形成云南大學多元體育文化一體的氛圍。
2.2教學方法改革
根據(jù)體育改革的理念和目標,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方法,形成具有區(qū)域特色、實效性強的體育教學方法體系。
其中,在組織形式上,“必修系列”中的選項課將盡量采取“小班教學”形式,體育理論課采取“專家講座”和“課外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校選系列”和“俱樂部系列”則由課堂教學向課外、校外拓展,增強師生互動、社會互動環(huán)節(jié)。
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上,發(fā)揮教研室的作用,針對不同系列、不同類型的體育課程,集體備課,探索創(chuàng)新,提高實效。特別是體育理論課教學、基礎體能教學、以及其它特色課程,將給予更多的自主創(chuàng)新的空間,通過開展教學實驗的行動研究,運用多種手段探索、整理、完善新型的教學方法。
2.3質量監(jiān)控改革
體育教學的特殊性要求對體育教學過程與效果進行監(jiān)控。學校將加強學生身心健康的改善程度、運動技能的掌握的熟練程度,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程度,運動參與意識的改變等方面的評價與監(jiān)控。在質量監(jiān)控的方法上,將注重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等方式,形成特有的評價機制。
3 體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措施
3.1加快學科建設,促進科研反哺
邊疆綜合性大學應緊緊圍繞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加快體育學科建設,深入探索大學體育的教學規(guī)律,在健康、體育、文化、社會等等多個方面進行探索,將特別關注大學體育理念和目標體系、體育課程體系、體育教學模式、體育教學基本規(guī)律、體育健康促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大學體育教材建設等基本問題的研究,科學、合理地將學科建設的成果應用于體育教學改革,以此推動大學體育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
3.2完善課程結構,開發(fā)特色課程
體育課程結構的拓展和延伸,將社會需求、體育知識技能體系特點、學生全面發(fā)展需求三者統(tǒng)籌考慮,體現(xiàn)現(xiàn)代化、傳統(tǒng)化和多元化。在空間上實現(xiàn)由課堂教學到課外鍛煉到社會服務拓展,在時間上現(xiàn)實由健身效應到終生體育的延伸,最終將課內學習、課外群體活動、大學競技運動、終生體育、社會服務一并融入完整的體育課程設計之中,發(fā)揮體育課程內部聯(lián)動的整體功能效應。
在內容結構調整中,突出把握特色課程的開發(fā)。特色體育課程是大學個性的體現(xiàn),選擇一些地域特色的體育項目,引入教學內容體系,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多元化內容體系,挖掘項目潛在的健身功能、文化功能、娛樂功能、休閑功能,為學生學習和鍛煉提供多種選擇。
3.3優(yōu)化教學團隊,開展教學研究
邊疆綜合性大學體育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根據(jù)大學體育課程的建設規(guī)劃,采取以體育教研項目、特色課程開發(fā)、體育俱樂部為載體,圍繞目標進行整體設計,集合體育課程教學研究專家、體質與健康研究專家、大學體育課教師,將其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特長整合在一起,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通過異質性知識技能的交叉融合,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建立高效優(yōu)質的體育教學團隊,有利于開展教學研究。體育教學團隊將積極投入到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教材建設、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各項工作,一是將“體育教學設計能力”作為切入點,對大學生自我鍛煉、健康測評和監(jiān)控、組織體育活動、服務社區(qū)社會體育、傳播傳承體育文化、示范體育生活方式等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整體化的設計;二是以教研促進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圍繞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開展體育教學研究工作。
3.4扶持體育社團,增強社會互動
扶持學校體育社團,規(guī)范俱樂部體制,建立課內外一體化的大學體育課程模式。發(fā)掘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納入大學體育教學內容體系。以“武術俱樂部”、“少數(shù)民族體育協(xié)會”為試點,成立課外俱樂部,制定俱樂部管理方案,并采取學生自由選擇項目,規(guī)定時間,統(tǒng)一由專項教師對課外體育俱樂部進行組織、管理和指導。
邊疆綜合性大學為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社會互動,應進一步豐富陽光體育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提供有文化內涵的、新穎的、多元化的健身手段,比如組織體育俱樂部活動、校外體育交流、野外生態(tài)體育體驗、傳統(tǒng)體育文化考察等,為學生體質健康發(fā)展與個性完善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
3.5推廣教研成果,強化監(jiān)控機制
體育教學研究成果來源于體育教學實踐,同時也是提高體育教學效率,推動體育教學改革理性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圍繞體育課程改革目標,確立體育教學研究的方向和內容。組織科研核心力量對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方向、路徑和特色進行研究,形成教研與教學改革雙項拉動的機制,培育系列教學成果。
鞏固體育教學研究成果,有必要加強學習監(jiān)控機制,更加突出和強化身體素質評價。第一學期專門開設基礎體能訓練課;加強學生身體素質的日常鍛煉,并將其貫穿大學4年學程。另外,加強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監(jiān)控作用,將測試結果作為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重要依據(jù)。
4 結語
邊疆綜合性大學鮮明的辦學思路對體育教學改革,往往具有指導作用。邊疆綜合性大學的體育教學改革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但只要立足邊疆地區(qū),抓住體育本質,挖掘自身潛力,凝練區(qū)域特色,不斷拓展和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夠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出體育的多元功能,在邊疆地區(qū)素質教育和文化建設中取得碩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061-03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是主陣地。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普遍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問題,難以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實效性較差,無法更好地實現(xiàn)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尤其是對高職學生綜合職業(yè)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關注較少。因此,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成為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是新生事物,沒有其他成功的經(jīng)驗可以參考,要摸著石頭過河,難度很大,但我們還是做了大膽的嘗試。
一、廣泛進行調研活動,尋找問題,確定教改目標
隨著高職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和高職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我們意識到,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學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由之路。在“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改革、建設要求下,我們根據(jù)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交流溝通和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不強的諸多原因,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以下幾點。第一,教材缺乏吸引力,不論國編教材,還是省編教材,都是按照傳統(tǒng)模式編寫的,雖有突出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但可讀性不強,學生除了上課看看書,其他時間基本不看,有些甚至上課也不拿書。第二,由于種種原因,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對教材進行解讀,并沒有很好地把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把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只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造成學生形成被動的、單向灌輸?shù)膶W習狀態(tài),課堂效果欠佳,主陣地作用較差,有時還會出現(xiàn)師生對立的狀態(tài),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起了負面作用。第三,學校對學生的考核也存在評價簡單、片面,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shù)、輕行為的傾向,造成學生課程考試成績與日常政治思想和行為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象。相當一部分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僅僅當作一門課來學習,沒有體現(xiàn)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功能,難以達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效果。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了教改的主要目標:一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教學新體系,逐步形成適合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學新模式;二是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兩個轉化”,即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知識體系轉化為信仰體系,完成教師組織者、協(xié)調者、管理者的角色轉換,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三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優(yōu)勢和特長,解決學生的人生困惑和關注的社會問題,讓學生真心喜愛思想政治理論課;四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環(huán)節(jié),讓教學走出課堂、走出學校,改變課程考試成績與日常政治思想和行為嚴重脫節(jié)的現(xiàn)象,讓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再當作一門課來學習,而把它變成認識社會、解決人生問題的手段,達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目的。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自由的思考空間和環(huán)境,搭建出一個能供學生自主思辨、自主認知的平臺,要通過課堂教學設計促使學生產(chǎn)生共鳴,完成從理論知識的接受到行為實踐、信仰追求的轉變。教師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德識和德能,達到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學理論和學做人的統(tǒng)一,培養(yǎng)技能與提升素質的統(tǒng)一,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使其真正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真正受益、終身難忘的課程,實現(xiàn)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
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
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首先從《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課開始,由教改團隊的成員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探索?!端枷氲赖滦摒B(yǎng)和法律基礎。課,主要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體現(xiàn)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和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標展開的。目前,我們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第一,樹立教改理念,明確教改目的,奠定教學實效性的基礎。在教學改革中,教師必須首先建立教改理念,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才能實現(xiàn)“兩個轉化”,即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轉化。做到“三個結合”,即必須將要給大學生傳遞的理論同大學生規(guī)律性的成長需要相結合;必須將課堂內容同社會熱點、大學生人生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他們的引導相結合;必須將對大學生的培養(yǎng)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對人才成長的具體需求相結合。教學改革伊始就明確,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改革,是在完成育人目標和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從實際需要出發(fā),要更多地考慮“社會需要什么?學生需要什么?”,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為此,我們打破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原有的教材體系、學科界限,重建課程教學體系,在整體課程設計和單元課程設計中,更突出了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培養(yǎng)。如在“人際關系”這一專題中,在課程單元設計中,我們就非常具體明確提出了“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教學任務設計”、“重點難點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流程設計”、“教學反思、回饋”等內容,對老師、學生的活動,所起的作用、所用的時間都有具體的要求,整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從一開始就明白,要掌握什么知識,受到什么教育,培養(yǎng)何種能力和素質,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在課前準備課堂學習活動的素材。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學改革效果顯著,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和認可,在問卷調查中,學生100%支持教學改革,學生們談到,“教改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增強綜合實力”、“提升同學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更有團隊精神”、“開拓了思維,有了主見,得到了鍛煉”等,學生的認同為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重構教學體系,實現(xiàn)教育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實效性的手段?!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依據(jù)大學生成長的基本規(guī)律,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制觀念培養(yǎng)的一門課程。課程從大學生發(fā)展的新階段導入,從人生目標、人生觀、價值觀、法制觀以及人生道路上需要處理各種關系等方面進行教育引導,具有強烈的思想性和實踐性。根據(jù)《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在教學改革中,重新整合教材內容,分主題進行教學,把《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內容分為道德和法律兩個部分,又依據(jù)每一部分的內容設置不同的主題,內容的取舍完全根據(jù)教育目標和學生能力素質培養(yǎng)的要求確定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充當指導者、組織者角色。為了更好地根據(jù)不同的主題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每個主題都有課堂單元設計、PPT展示,課堂教學活動分小組進行,學生根據(jù)內容提前準備,采用PPT演講、表演小品、演講故事、制作視頻、詩歌朗誦、演唱歌曲、模擬法庭、案例分析,生活回放、專題論壇等方式詮釋課程內容,形式靈活多樣、新穎,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知識是主線的教學新模式,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展示了學生的個性魅力和優(yōu)勢。這種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教學效果突出。
第三,突出教學特色,提高教改效果,實現(xiàn)教學實效性的目標。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一直在堅持的、比較受學生歡迎的課前“時事新聞一刻鐘”,雖然名稱和形式有所變化,現(xiàn)在有的老師叫“PPT演講”,有的叫“時政論壇”、“話題討論”等,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沒有變。每節(jié)課都要針對學生的成長階段和教學內容,在課前進行精心設計,不是讓學生隨意地選取內容,也不是老師代替學生選題,但是要暗示和引導學生選題。通常的做法是,國際、國內、校內各選一題來準備。選取國際新聞,是要讓學生放眼世界,具備博大的胸懷,不做井底之蛙;選取國內新聞,是要讓學生有愛國情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選取校內題材,是要讓學生熟悉本專業(yè)、本行業(yè)問題,主動關心身邊事、身邊人,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意識和愛心,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這三方面也是要有內在聯(lián)系的,不能國際新聞說體育比賽,國內馬上轉入物價高漲,校內又評論學生會選舉。的新聞要由一個主線串聯(lián)起來,如國際談論美國債務危機,國內新聞就要找其對相關企業(yè)的影響新聞,校內可以聯(lián)系這個社會對就業(yè)的影響、對物價的影響、對生活的影響等,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舉一反三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新聞完后,讓其他學生先來討論、點評,“這則新聞好不好?新聞的學生講得好不好?好在何處?不好在哪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展示學生的智慧和判斷力。最后,老師進行點評并做記錄,作為學期末的考核指標之一,對表現(xiàn)好的、能獨立思維、有獨立見解的學生加分鼓勵。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教育和鍛煉是全面的,得到了學生的肯定,實效性突出,已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亮點和必備環(huán)節(jié)。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初步成績,也得到了學院的認可和鼓勵,但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如學生的課外輔導問題、知識容量問題、社會實踐問題、活動經(jīng)費問題、實效性考核評價問題、學生能力全面培養(yǎng)問題、教學設備保證問題等。因此,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仍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12〕4號.
關鍵詞: 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法 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設及運用 育人育智、育體和諧發(fā)展
現(xiàn)代體育教學改革正是在繼承和發(fā)展傳統(tǒng)體育教學精華的基礎上,向著突出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參與面、參與度、參與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方向邁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逐漸由強調以教師為主導的封閉式、注入式的傳統(tǒng)模式向師生共同參與的開放式、啟發(fā)式、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轉變;教學的評價逐漸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標(如心率或脈搏)和練習密度及重結果等評價向較綜合的方面及重過程(如出汗、笑、會、能以及學生自我身心感受及教學方法手段的科學合理等方面)的評價方向轉變。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法就是我區(qū)在近幾年體育教學改革實踐中借鑒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法,在原有體育情境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結合體育教學育心、育智、育體過程所產(chǎn)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注重對人的全面發(fā)展過程。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鮮明主題的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使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產(chǎn)生共鳴、形成共振,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與一般體育情境教學法比較,它主題鮮明、情境創(chuàng)設一脈貫通,同時又不忽略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因此,它更具有突出以人為本,并將基礎教育知識綜合化地運用到體育教學中,使體育教學育人、育智、育體和諧發(fā)展的功能得以更完美地體現(xiàn)。
一、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法的特點:
1、主題性。主題式情境教學以確定主題為先決條件,一切教學內容的編排設計和操作都是圍繞著中心主題展開。主題的類型主要具有以下幾種:(1)童趣型。這種類型的主題是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創(chuàng)編故事等,突出趣味性。如《海娃嬉?!罚刂菔袕V場路小學陶振華老師執(zhí)教)、《龜兔賽跑》(溫州市城南小學朱莉老師執(zhí)教)、《可愛的動物園》、《黑貓警長》、《小猴摘桃》等。(2)知識型。這種主題一般選自科技或文學知識性課文、課外讀物或某種器材(突出對器材的各種變化用法),突出知識性和對知識的發(fā)展性運用?!独K》(溫州市建設小學王圓圓老師執(zhí)教)、《遨游太空》、《陀螺》、《呼啦圈》等。(3)時事、教育性。這類主題選擇于時事新聞、思想教育等方面。如《抗洪救災》(溫州市瓦市小學胡華余老師執(zhí)教)、《手拉手交朋友》(溫州市廣場路小學陳亮老師執(zhí)教)、《軍事演習》(溫州市永東路小學陳碎媛老師執(zhí)教)、《農(nóng)忙》(溫州市西城路小學王良老師執(zhí)教)等等。其次,內容設計方法先用樹形教學結構框架,使各枝杈部分標題設計都與主干緊緊相連,節(jié)節(jié)遞進,教學結構中的各個部分不偏離主題。如城南小學朱莉老師《龜兔賽跑》的設計。
2、創(chuàng)意性。體育教學主題式情境教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創(chuàng)意設境。它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jù)情境教學法的特點,對傳統(tǒng)教學框架進行一定的突破、創(chuàng)新,融綜合性知識與體育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創(chuàng)編成緊扣主題的情境教學內容,賦予體育教材內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練習情趣。胡老師上面的這節(jié)課就是在浙江省編教材《體育與保健》一年級室內理論教材“養(yǎng)成正確的身體姿勢”這一素材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編設計的,她把室內理論課內容移植到室外進行教學,捕捉住學生對解放軍的敬仰心理,以教學小椅子為道具設計出一個個脈絡清晰,流暢貫通的學做解放軍的情境練習和游戲。又如我區(qū)城南小學的朱莉老師在2000年浙江省中小學說課上課評比中推出的《龜兔賽跑》,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學與老師一同進行創(chuàng)編《龜兔賽跑》的故事,將小學二年級原地擺臂技術的學習、接力跑、拼圖游戲等結合編入情境。
3、激“情”性。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贊科夫說過:“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鼻榫辰虒W正是觸及了長期以來被傳統(tǒng)教學所忽視的兒童的情緒領域。情境教學法正是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意“境”用背景音樂、生動語言激發(fā)學生想象思維、求知心向、學習動機和情感,使這種學習的欲望與教師的導向產(chǎn)生“碰撞”、“共鳴”,通過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等的多邊互動形成“共振”,和諧地去實現(xiàn)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需要。
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激“情”作用的過程:
語言
(主題) 激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 - 引發(fā)師生共鳴 - 產(chǎn)生互動 - 形成共振 - 和諧實現(xiàn)目標
情景
4、主動性。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在設計和教學操作過程中充分要求教師和學生這對教學主體在教學中的互動性。其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對教學中情境發(fā)展方向的引導、啟發(fā)、把握和調控以及積極參與,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學生在情感的驅動下充分拓展思維,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和積極練習,努力獲得成功。因此,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在教學設計中要考慮周全,而且在操作中要審時度勢、靈活把握。
5、實效性。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設計,是以少年兒童為中心,從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將情境教學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識和體育教學技術技能個性教學特點相結合進行綜合設計。在設計中,有兩方面的問題應引起注意,一是注意對單實用的場地、器材布置的高效利用和生動簡練的語言組織,及背景音樂來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的產(chǎn)生。在一些公開課教學中,由于教師在場地、器材的布置和運用中,過于追求架勢,以至于公開課教學嚴重脫離教學實際,使聽課教師反感,失去公開教學的實際意義。《龜兔賽跑》教學設計中,針對山區(qū)小學借班上全市公開課,所以僅在8米X20米的長方形場地內,畫上四條跑道、一條半圓形弧線、配上8個可口可樂瓶作標志物和由城南小學學生親手做的40個頭飾。二是注重知識的遷移作用?!逗M捩液!吩O計中將仰臥起坐教學用模仿劃船的夸張動作作遷移練習,這樣既不脫離教材,又使學生明白了練好體育技能可以為工作、生活服務的道理。
二、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設計步驟:
(1)確立主題。創(chuàng)設符合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要求和不同年齡兒童心理特點的主題。
(2)篩選教材內容。在多個教材內容中選出符合教學主題、體育教學規(guī)律、大綱要求以及學生年齡認知、能力發(fā)展水平的教學素材,分析其與主題的關系進行有目的地選擇,并用樹型設計圖排列。
(3)教學順序:
教學順序分成三段式:情境導入、情境展開和情境結束。(借鑒交響樂的基本曲式)
(4)教案格式:
第
課次 教學內容 (主題)
(教學結構)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技能目標)
(情感目標)
順序 教學內容和分目標 教師主導 學生主體 組織要求 媒體 情感 次數(shù) 時間
注:A、分目標是指每一個練習或游戲部分所要求達到的小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與生活實踐練習目標等等)
B、教師主導部分主要設計教師調控教學的主導過程,包括教師啟發(fā)、激情性語言的設計;
C、學生主體部分主要設計學生學習、練習過程。
D、媒體部分主要是教學過程中使用教學媒體器材(電腦多媒體、錄音機、幻燈、模擬教具等)、方式、方法及選用的背景音樂題材等情況。
E、情感部分主要是設計分析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情感方面的感受,也就是教師對各項練習情感目標的估計。
三、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法的設計運用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厚實的文化知識底蘊。體育主題式情境教學法的運用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專業(yè)教學基本功,而且還要具備厚實的文化知識、藝術素養(yǎng)和豐富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將其他學科知識、日常生活技能有機地結合在體育教學中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通過教師教學藝術的積極引導,培養(yǎng)學生學會綜合運用知識自主學習的科學學習能力。
2、真情實感去創(chuàng)設氛圍、激發(fā)學生情感的產(chǎn)生,駕馭教學情境發(fā)展走向、調控教學進程的能力。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內容時,首先,要把握好主題與學生情感產(chǎn)生的貼近點,找出重要的情境適合于相應年齡學生情感的最近閾,這樣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激發(fā)起學生的情感。其次,教師應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調控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有敏銳的觀察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由于體育教學空間范圍大、學生的興奮程度較高,因此準確地預見和判斷教學走向,對于控制好主題式情境教學有著極其關鍵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的語言表達藝術既能激發(fā)學生情感的產(chǎn)生,又能在公正、公平、賦有激勵性的評價下,鼓動學生積極鍛煉。
>> 《管理學》課程實行項目化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管理學”課程的實踐化教學研究 管理學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高?!豆芾韺W》課程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項目多樣化”教學法在前廳服務與管理課程中的教學實踐 病理學教學中的多樣化教學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高職藥事管理學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 《農(nóng)業(yè)機械化管理學》課程理論與實踐課程創(chuàng)新研究 “管理學基礎”課程教學探究 本科“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多樣化教學方法設計與實施 增添教學興趣,小學體育多樣化教學實踐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yè)《管理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思考 “方法多樣化”的基本內涵與教學實踐 課程標準下的多樣化教學 實踐教學模式在管理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 基于體驗式教學的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地“兩化”建設中的高職管理學課程本土化教學 “多樣化”及其教學 “算法多樣化”教學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09-12-28.
[5]韓春玲.管理學案例教學法淺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經(jīng)濟師,2009,(11):117-118.
[6]周三多等.管理學――原理和方法[M].第五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7]尹子民,孫輝,魏穎輝.情景模擬教學法的初探[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3):91-93.
關鍵詞:體育課堂;多媒體教學;優(yōu)勢;局限性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7-0017-01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網(wǎng)絡日新月異的蓬勃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jīng)不斷被引入各學科教學中。許多學科的教學軟件也相繼問世并不斷改進、完善,現(xiàn)已逐步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使教學過程更加合理,教學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加靈活多變,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教學內涵,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自工作以來,個人在從事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嘗試著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
一、 運用多媒體進行體育教學的優(yōu)勢:
(一)有助于克服體育教師年齡、性格、愛好、領悟力的不同而造成的體育授課偏項,質量下降的問題。體育示范動作有些適合于男的做,有的適合于女的做,有的適合于年輕的做,有的則不適宜于老的做(如跳高、跳遠、空翻等)。再加上一般人的通例,愛好的多教多練,不愛好的則少教少練,易于把握的多教,不利把握的則少教。傳統(tǒng)教育很容易走上偏項的極端。而多媒體的教學,則能夠通過光、電、圖的結合,聲情并茂,既培養(yǎng)學生興趣,又能把老師未知的、不感興趣的、無法示范的動作通過快放、慢放、停放、重復放的方式加以完成,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之目的。同時也能通過視頻、圖片等讓學生看到優(yōu)雅的動作和激烈的比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統(tǒng)一規(guī)范技術動作,樹立正確的體育觀。體育項目豐富多彩,新教材、新內容、新規(guī)則層出不窮,任何老師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即便是新教材上的新內容,也未必是老師已知,已領悟的東西。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問題,即把規(guī)范的動作教給學生,又把世界優(yōu)秀運動員的先進技術介紹給學生,還可以把體育運動的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經(jīng)濟而高效,便于學生樹立體育觀,可謂一舉多得。
(三)多媒體教學便于教師結合動作邊講解,邊示范,讓學生邊看,邊聽,邊模仿,通過對比,把握關鍵,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找出錯誤原因。關鍵動作技能的慢放、停放、切放、重放是實現(xiàn)這一途徑的有效方式。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比教師的示范講解更直觀、更生動、更易被學生接受。因此多媒體技術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易學易懂,印象深刻;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主動從事身體練習。
(四)有助于體育課考核與管理?,F(xiàn)在的體育課的考核內容多而細,能夠全面、綜合地評價學生學習情況。但成績的計算過程相當繁瑣,按規(guī)定每學期一個學生的成績最少需要考核八至十項,而且每項評分標準都是百分制,而每項又都需要根據(jù)考核成績查分,重新折算成績。工作量相當大,利用多媒體手段后,只要將每次考核的原始資料輸入,幾分鐘之內就可以將體育課成績、體育達標成績計算出來,并可按要求做出各班級的體育成績考核情況的詳細質量分析。大大地減輕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體育管理工作步入正規(guī)化管理軌道。
二、 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局限性
(一)進行多媒體體育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因為體育課教學的過程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其他文化科目是固定在教室的空間內,而體育課教學卻要在室外。不可能把投影儀、電腦、音響等搬到室外,那么選擇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時間最好就是在雨季,室外課無法開展或在教授特定的室內項目的情況下進行。一味的進行室內多媒體教學,將會奪走學生身體鍛煉的時間,得不償失!
(二)對教師自身知識面和教學技能的要求較高。要給學生上一堂內容豐富、吸引力十足的室內多媒體教學課,是很不容易的。教師在多媒體教學備課中,要花大量的時間用于課件制作,集中精力進行教學設計,選擇大量的教學視頻和圖片。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熟練操作多媒體設備,教師對學生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以及如何處理解決,能有更為全面的分析和解決措施;要有熟練操作計算機和使用制作課件軟件的技能。往往完成一個優(yōu)秀課件不單要求編制者需要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外,還需有較高的體育理論水平,即有運動生理學、某些體育項目的競賽規(guī)則、裁判法以及體育常識和對我國年齡段身體水平情況的了解等諸多方面的知識,還必須懂得體育教學。因此,一個完善實用的多媒體課件的開發(fā)需多方面的努力協(xié)作才能夠完成。
(三)受傳統(tǒng)體育教學觀念的影響。部分老教師的體育教學觀念依然停留在一味的身體素質練習和單調的課堂理論課上,不重視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或對多媒體技術知之甚少,不能迎合學生的口味。他們和十六七歲的高中生有了明顯的年齡代溝,不愿意去學習新的事物,更不愿意用大量的時間去制作課件,一直沿用著老一套的教學方法?;蚴蔷驼乙恍w育比賽錄像給學生播放觀看,遠遠不能達到專業(yè)課件的授課效果。當然,身體練習仍然是體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
一、精心開發(fā)信息技術,增強實效的體育情境教學
現(xiàn)代新媒體信息技術的滲透和融入,突破了原有的教學組織的時空限制,改變了傳統(tǒng)體育情境教學的組織形式局限于課堂空間和教學時間,這表現(xiàn)在信息的移動性、存儲性、虛擬性等特征,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時空[1]。首先,移動通信設備的引入使教師在辦公室通過教學中心快速打造個性化課件,并提前進行授課預覽。學生在家庭、教室就可以通過終端(電腦、平板或電視)聯(lián)網(wǎng)接入,完成預習回顧體育教學內容,完成教師布置的各種任務。其次,云課堂的開發(fā)讓教師的情境備課和教學提供了必備基礎資源,解決教師缺少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問題,減輕教師整合教學資源的負擔,滿足教師課前教研需求,助力優(yōu)化教學策略、提高學科教學效率。也可設置情境資源讓學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技能進行反復練習,如當下的微視屏、微課程等微型學習方式迅速發(fā)展,也給體育教學增加了可供選擇的新途徑。第三,新媒體的運用為師生互動提供平等便捷了交流空間。教師針對課堂教學的情境設置一個主題,讓學生積極參與交流分享,實時反饋自己的意見,達到共同學習探究的目的。學生能在下課后,在網(wǎng)絡課表上查看本節(jié)課教學的重難點及教學過程,方便進行鞏固復習,從而有效解決師生研討、答疑、解惑、評價的需求。
二、精確使用信息資源 注重有效的體育情境教學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讓體育情境教學課堂更加優(yōu)化和自主,讓體育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和趣味化,更加注重了體育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1.微課視屏的開發(fā)
情境教學中師生的互動由傳統(tǒng)的言傳身教轉變?yōu)樽灾骱献鞯慕涣鲗W習。微課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2]。微課把情境教學中設計的最重點、最難解決的動作以視屏的方式完美保存。例如在立定跳遠教學時,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看清蹬地、展體的動作,制作設計通過用力蹬地跳過30厘米高的墊子、原地向上展體練習、鋪開海棉墊做向前跳等情境展體輔助練習的微視屏。
2.思維導圖的設計
體育技術思維邏輯性強,教師根據(jù)技術點間的聯(lián)系巧妙設計情境思維導圖,配以動作圖形、顏色分布,把動作技術的要領構建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網(wǎng),同時在導圖中加入評價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線學習,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互動評價,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例如在水平一前滾翻教學前,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把低頭、含胸、團身、蹬地的重難點在導圖中的配以圖形和顏色,給予標注,學生就可以在課前,與家長、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評下基本掌握前滾翻的幼饕領。因此,思維導圖的導學案可以設計歸納成以下的方法:課前預學――置疑困惑――情境圖形――同伴互助――梳理歸納――在線先學。
3.翻轉課堂的運用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必然順應新媒體特征,因勢利導地運用翻轉課堂、網(wǎng)絡研討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的微課例情境導學卡能讓學生從動作感觀到理解、從模糊到清晰、從粗廣到精細。如在教原地投壘球時,由于現(xiàn)在教學中出手角度不容易看到、看清,我就采用微課情境導學卡的形式,用情境游戲“憤怒的小鳥”這種方式,在出手的角度上,以三種不同的小鳥作為參照物,給予講解示范,這樣就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設備在課前觀看。
三、精準對接信息平臺 促進高效的體育情境教學
正如移動專家凡特霍夫特博士所說,移動學習――其價值在于促進情境敏感的教學方式和績效支持,突破教學時空的界限,融合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通過教學設計和技術整合來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服務[3]。
1.人機交互平臺
基于在線學習環(huán)境及可視化,練習互動過程都將被記錄,形成教育教與學大數(shù)據(jù),比如,學生練習過程、練習結果都被大量精細記錄。這些數(shù)據(jù)處理后形成學生學習個性、行為的模型。同時教師從這些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困惑、難點,并以此為課堂教與學的突破點,組織學生共同探討,形成有效互動,實現(xiàn)高效課堂,讓體育教學還本歸真。
2.自主合作平臺
自主合作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小組合作練習的優(yōu)勢。我們從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機合作進行引導、交流、互動,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如:在教學水平三小足球時,我設計的教學內容,就是讓孩子們兩人一組,在家里互相討論顛球的部位、傳球的角度視屏,在課中學生把所觀察到的技術運用到學習中,教師只要點評、指導就可以。
3.模擬提升平臺
模擬練習中的動作是教師根據(jù)學科知識的特點及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而形成的,是教師匠心獨具的體現(xiàn)。學生通過練習能加深對技術理解,熟練掌握,電腦能對于學生的對技術要領判斷及時進行對比,學生在線就能快速了解自已容易出現(xiàn)的混淆技術要點并及時糾正,基本掌握規(guī)范的動作要領。
4.收集信息平臺
在線學習的平臺,讓教師可以及時收集學生練習的情況,包括練習次數(shù)的節(jié)奏、完成的質量、開創(chuàng)性的想法等。在水平一的站立式起跑教學前,設計了讓學生采用了脖子掛繩子下垂體會前傾時的角度,以及單腳站立前傾體會向前的奔跑的加速力或同手同腳等個性化的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與動手,親身體驗練習的樂趣。
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師生從人本學習,發(fā)展到人機互動,讓體育情境教學更加多元化和精細化,讓師生認知發(fā)展到相互啟發(fā)提高,讓體育情境教學更有時代意義。
參考文獻:
[1]高峰.新媒體時代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變革的趨勢[J].生活教育,2016(11):50-53.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3]倪小鵬,張靜然.移動學習的發(fā)展和趨勢―訪移動學習專家凡特霍夫特博士[J].中國電化教育,2009,(7):1-5.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