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

第1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一、對大學生來說禮儀到底是什么

在一般性的表述之中,與“禮”相關的詞最常見的有三個,即禮儀、禮節(jié)、禮貌。大多數情況下,它們被視為一體并混合使用。其實,從內涵上來看,三者不宜簡單地混為一談。它們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

其一,禮貌。它一般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通過言語、動作向交往對象表示謙虛和恭敬。它側重于表現人的品質與素養(yǎng)。

其二,禮節(jié)。它通常是指人們使用于交際場合的,相互表示尊重、友好的慣用形式。它實際上是禮貌的具體表現方式。它與禮貌之間的相互關系是:沒有禮節(jié),就無所謂禮貌;有了禮貌,就必然伴有具體的禮節(jié)。

其三,禮儀。它是對禮節(jié)、儀式的統(tǒng)稱,是指在人際交往之中,自始至終地以一定的、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規(guī)范化行為。顯而易見,禮貌是禮儀的基礎,禮節(jié)是禮儀的基本組成部分。換言之,禮儀在層次上要高于禮貌、禮節(jié),其內涵更深、更廣。禮儀,實際上是由一系列的、具體的、表現禮貌的禮節(jié)所構成的。它不像禮節(jié)一樣只是一種具體的做法,而是一個表示禮貌的系統(tǒng)而完整的過程。

不過從本質上講,三者所表現的都是對人的尊敬與友好。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往往還可以對禮儀這一概念作出種種不同的殊途同歸的解釋。有位禮儀學大師講得好,禮儀就是“尊重別人,即尊重別人的選擇”,尊重了別人就等于尊重自己。所以我認為,無論是站在哪個角度來看禮儀,它都是一個文明社會的體現,也是一個現代文明人的作為。

二、對大學生來說為什么要重視禮儀

其一,學習禮儀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質。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xié)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人才。一個優(yōu)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和禮儀修養(yǎng)。目前,許多高校學生接受的是高層次教育,而其實際行為卻連基本道德水平也達不到,其中相當一部分與缺乏必要的禮儀教育有關。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禮儀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為準則,不僅可以豐富禮儀知識,掌握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禮儀規(guī)范,懂得在實際生活中按照禮儀規(guī)范表現自己的行為,而且可以做到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養(yǎng)的現代文明人。

其二,學習禮儀可以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大學期間能否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成長和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心里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結果顯示,那些懂得以適當的方式解決身邊問題和處理生活中煩心事的孩子,其身心更加健康,而且更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更好。戴爾•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與約翰•麥克斯韋爾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導出同一條公式:個人成功=15%的專業(yè)技能+85%的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因此,通過人際交往活動,在交往中獲得友誼,是大學生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成功地走向社會的迫切需要。

其三,學習禮儀可以幫助大學生強化文明行為。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最基礎的內容。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體表現。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都能反映出他的思想修養(yǎng)、文明素質教育。大學生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群體,在道德水準上,在禮儀修養(yǎng)方面應當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個性是當代年輕人的特點,大學生在追求突出個性過程中,要摒棄不文明、不禮貌,甚至丑陋、粗俗的東西。、

三、對大學生來說禮儀應用的原則

一是律己的原則。禮儀規(guī)范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對待個人的要求,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fā)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二是敬人的原則。在禮儀中,有關對待他人的做法,比對待個人的要求更重要,這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禮儀的重點和核心。而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于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

三是寬容的原則。要求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于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過分苛求,咄咄逼人。擁有寬容的心態(tài),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會容易理解別人,容易接受別人,容易欣賞別人,容易善解人意。

四是平等的原則。在禮儀的核心點,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這一點上,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

五是真誠的原則。在人際交往中運用禮儀時,務必誠實無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運用禮儀時所表現出來的對交往對象的尊敬與友好,才會更好地被對方理解并接受。

第2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尊重他人

談話是一門藝術,談話者的態(tài)度和語氣極為重要。有人談起話來滔滔不絕,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別人都當成了自己的學生;有人為顯示自己的伶牙俐齒,總是喜歡用夸張的語氣來談話,甚至不惜危言聳聽;有人以自己為中心,完全不顧他人的喜怒哀樂,一天到晚談的只有自己。這些人給人的只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為不懂得尊重別人。

談吐文明

談話中一些細小的地方,也應當體現對他人的尊重。談話中使用外語和方言,需要顧及談話的對象以及在場的其他人。假如有人聽不懂,那就最好別用。不然就會使他人感到是故意賣弄學問或有意不讓他聽懂。與許多人一起談話,不要突然對其中的某一個人竊竊私語,湊到耳邊小聲說話更不允許。如果確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臉上的飯?;蛩砷_的褲扣,那就應該請他到一邊去談。

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談上幾句話。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而冷落了某個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們談話要禮貌而謹慎,不要在許多人交談時,同其中的某位女士一見如故,談個不休。

溫文爾雅

有人談話得理不讓人,天生喜歡抬杠;有人則專好打破砂鍋問到底,沒有什么是不敢談、不敢問的。這樣做都是失禮的。在談話時要溫文爾雅,不要惡語傷人,諷刺謾罵,高聲辯論,糾纏不休。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占了上風,也是得不償失的。

以禮待人

談話不必刻意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轟動效應,以禮待人,善解人意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談話中,如果對待上級或下級、長輩或晚輩、女士或男士、外國人或中國人,都能夠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尊重,才是一個最有教養(yǎng)的人。

職場禮儀的作用

1、溝通作用

國際商務活動是一種雙向交往活動,交往的成功與否,首先取決于溝通的效果如何。對于秘書這么一個中介性的崗位,需要與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處理各種關系,安排各種活動。良好的禮儀容易使人們之間的感情得到溝通,從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商務交往取得成功。反之,如果不注意良好得體的商務禮儀,則很容易產生感情排斥,給對方以不佳印象,造成人際關系緊張,進而影響到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

2、協(xié)調作用

國際商務禮儀是商務交往和諧發(fā)展的調節(jié)器,遵循它有助于調節(jié)感情、增進理解,加強人們之間的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關系,也可緩解進而消除那些不必要的障礙。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所表現出的真誠守信的精神和種種周全的禮儀形式,本身就是以雙方的互相尊重、平等待人為前提。秘書人員在與本組織中的其他成員、或同商務交往對象的人員發(fā)sheng關系時,必須恰當地運用禮儀,其表現出來的協(xié)調能力制約著商務目標的實現。

3、規(guī)范作用

禮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規(guī)范各種行為。一方面,國際商務禮儀可指導人們在商務活動中的行為和思維習慣,充分體現長期以來共同遵守、約定俗成的慣例;通過人們的言談舉止以及處理各種關系所遵循的原則與態(tài)度,樹立起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形象,確定與商務交往對象的平等相處。另一方面,國際商務禮儀也可幫助秘書人員把準自己的位置,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加強自身修養(yǎng),從而更好地滿足秘書作為輔助者的服務性要求。

第3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文明禮儀國旗下講話1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新的一年中,我們應該對文明有更深的見解: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請你先過去吧!”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一個人的行為往往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文明,還可能影響國家的聲譽。在清朝時,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公開場合,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yǎng),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yǎng),人的文明修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

  要完善個人修養(yǎng),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tài),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yǎng)便得到完善。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記者訪問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yǎng)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yǎng)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墒强匆娦@中隨處丟棄的紙屑,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

  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拔覀兘邮芪拿鞫Y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qū)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文明禮儀國旗下講話2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講文明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文明對我們來說,其實很簡單。俯下身子撿起一張紙、撿起一個空瓶、撿起一個食品袋、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這統(tǒng)統(tǒng)都屬于文明。

  記得又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城里玩,坐公交車,那天剛好是國慶節(jié),車上的人也很多。到了一個路口,上來了一個大概有七八十歲的老爺爺,滿頭銀發(fā),手里拄著一根拐杖,在搖搖晃晃的車廂里,好像馬上要摔倒似的。這時車上有好多人都站起來給這位老爺爺讓座,站起來的有叔叔阿姨,還有一位比我還小的小孩子也站起來給這位老爺爺讓座。當這位老爺爺下車時,擁擠的車廂里自然的騰出了一條小路然這位老爺爺過。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有一次中央電視臺報道,國慶節(jié)后的天安門廣場上,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4萬平方米的地面上,到處是口香糖污跡,我希望人們以后能講文明、保護環(huán)境。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如果我們就這樣不講文明、不保護地球,地球被破壞后我們去哪里居住呢?

  如果我們看到有人不講文明,隨意破壞地球,我們一定要制止他。如果我們不去制止,就然地球這樣一天一天的被破壞掉,我們遲早會遭到地球的報應的。

  同學們,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去做一個講文明的人,讓我們一起小手拉大手創(chuàng)建文明祖國。

  文明禮儀國旗下講話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文明禮儀常識(做一個文明人必看)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guī)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等方式固定下來.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yǎng),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guī)范稱為禮節(jié),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禮儀,禮節(jié),禮貌內容豐富多樣,但它有自身的規(guī)律性.

  "文明禮儀,伴我成長",已成為我們青少年成長階段的一個重要方面!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作到如下幾點:

第4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禮儀教師 職業(yè)形象

近年來,高校十分重視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將其列入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范疇,專門開設了禮儀類課程。進一步加強高校教師的禮儀修養(yǎng),也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對高校從事禮儀教育教學工作的禮儀教師來講,因身負禮儀文化傳承之使命,加之禮儀學科的規(guī)范性、對象性、操作性等特征,更加凸顯出強烈的示范作用,這就需要高校禮儀教師塑造其專業(yè)化的職業(yè)形象。禮儀教師的職業(yè)形象是禮儀教師內在素養(yǎng)與外在表象的結合,它是禮儀教師思想素質、職業(yè)技能、工作態(tài)度、舉止言談等各方面素質的綜合反映,它在禮儀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一、高校禮儀教師職業(yè)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

高校禮儀教育的重要實施者就是禮儀教師,“名師出高徒”,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禮儀教師良好的職業(yè)形象,是影響教育活動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是形成教師威信和產生良好示范性作用的巨大教育力量。禮儀教師的言談舉止、儀表著裝、待人接物、工作作風等都在無聲地影響著周圍的人,從而推動和提高整個教師群體的禮儀素質。特別是大學生耳濡目染,必然有助于他們修正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按照禮儀規(guī)范的要求學習、生活、工作,處理好人際關系,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禮儀修養(yǎng)。因此,作為高校禮儀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高校禮儀教育中的責任,認識到自身的職業(yè)形象在禮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加強自身的禮儀影響,塑造良好的職業(yè)形象。

二、高校禮儀教師職業(yè)形象塑造的途徑

(一)內在素養(yǎng)的塑造

1.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禮是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儀是“禮”的表現形式,這使禮儀具備了道德的本質和道德的功能??鬃诱J為“仁(即德)發(fā)于心”,然后“行則合于禮”,無德則無禮?!白鹑恕⒕慈恕笔嵌Y儀的核心內涵,孔子在《論語·憲問》中強調“修己以敬”,認為修養(yǎng)好自己的品德是嚴肅、尊敬地對待一切事物的基礎。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是做人的立身之本,更是高校禮儀教師的基本素質。蔣萍認為,禮儀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以德帶禮,又以禮顯德。就是禮儀可以把內在的道德精神與外在的道德形象很好地結合起來。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人們總是通過禮儀來體現一個人的道德素質。作為禮儀傳播者的禮儀教師,更需要率先垂范,身體力行,正所謂:“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要以道德的原則來自覺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方式,完善人格,努力追求道德修養(yǎng)。

2.豐富的知識內涵。具有豐富的知識內涵是高校禮儀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是有效教育指導學生的基本保證。禮儀教師必須掌握扎實的禮儀專業(yè)知識。我國古代禮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以最早、最重要的禮儀著作《周記》《儀禮》《禮記》最為系統(tǒng),曾是維系社會生活秩序的重要因素,是我們傳統(tǒng)文化中影響最深遠的重要內容。作為身負文化傳承使命的高校禮儀教師,勢必要通讀這些代表中國禮儀文明的文獻經典,以具備扎實的禮儀專業(yè)知識功底?,F代禮儀繼承并發(fā)展了古代傳統(tǒng)禮儀,適應了現代社會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需要,隨著對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華禮儀與西方禮儀相接合,從而形成了中西接軌、古今相通的現代禮儀。因此,高校禮儀教師要廣泛、深入地學習研究古今中外的禮儀文化知識,不斷提高禮儀專業(yè)素養(yǎng)。此外,禮儀是一門綜合學科,它涉及社會學、倫理學、民俗學、公共關系學、管理學、心理學、美學、文學、藝術等,因此不能孤立于禮儀本身的學習,還要有加強相關學科知識學習的意識,廣泛閱讀其他方面的書籍。由于禮儀的內容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的發(fā)展和變化,所以禮儀教師還要關注時尚,不斷吸收新的信息,讓自己具有時代感,才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3.高雅的審美情趣。著名教育學家先生曾說過,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高雅的審美情趣,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修情養(yǎng)性,對禮儀教師的氣質修養(yǎng)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高校的禮儀教師,要加強自身對藝術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文學、藝術方面的興趣愛好,如音樂、舞蹈、繪畫、書法、文學、戲劇、旅游、攝影等。這不但能陶冶情操,凈化心靈,還能提高對藝術美的鑒賞能力。其實禮儀本身就是美的體現,是一個人審美情趣與文化品位的窗口。高校禮儀教師應該也必須具有一定的審美素養(yǎng),這是一個人在認識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等方面所具有的相對穩(wěn)定的品質和能力,它使禮儀教師在辨別美、傳播美的過程中,表現出較高的修養(yǎng)。因為禮儀教學的過程,更是禮儀美的傳播過程,禮儀教師加強在這些方面的修煉,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美的感受,從而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4.良好的溝通能力。禮儀是一門溝通的學問,禮儀教師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禮待人,善于溝通,用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去對待工作和生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體諒、理解他人在生活思想、情感上的需要,豁達開朗,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種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形成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前提,更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前提,它使禮儀教師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讓他人親近喜歡,從而受到你的感染與影響;在禮儀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尊敬喜愛,從而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引。因此,高校禮儀教師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至關重要,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為禮儀教師職業(yè)形象的塑造添磚加瓦,得到學生的尊敬與愛戴。

(二)外在形象的塑造

內容總是要通過外在形式表達出來,在現代社會只注重內在的修煉是遠遠不夠的,人們早已開始加重了外在形象的分量。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諧”,是內容與形式的和諧,是內在素養(yǎng)與外在形象的和諧。高校禮儀教師良好的外在形象的展示,正是對學生進行禮儀美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就要求禮儀教師對自身的外在形象要有更高的自律意識和修煉意識。

1.整潔的儀容修飾。儀容指人的容貌,包括面部、頭發(fā)和未被服飾遮蓋的肢體等部分。整潔的儀容體現的是良好的精神面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對自己對他人和工作的尊重。高校禮儀教師更應該重視自己的儀容修飾,其總體要求是潔凈自然、形象端正、注意修飾。身體的清潔是良好儀容的基礎,禮儀教師應注意保持身體清潔、口氣清新。發(fā)型注意修理,干凈整潔。男教師要修面剃須,清爽干凈,女教師悅己宜人,勤修指甲,色彩淡雅。

2.良好的儀態(tài)體姿。人的儀態(tài)在表達人的內在氣質、涵養(yǎng)、自信、心理活動方面具有語言不可替代的獨特的真實性。儀態(tài)禮儀是禮儀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高校禮儀教師良好的儀態(tài),是最直觀的示范,是禮儀美的最好說明。良好的體態(tài)不僅表現出禮儀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更是對學生尊重友好的反映。儀態(tài)包括體態(tài)和面部表情。

良好的體姿,是高校禮儀教師必備的專業(yè)素質。挺拔自信的站姿、端莊穩(wěn)重的坐姿、從容瀟灑的走姿、大方自然的手勢,都展示著禮儀教師的教養(yǎng)和風度。禮儀教師要注重身體的鍛煉,保持良好的體態(tài)體型,特別是身體的挺拔,做到立腰、沉肩、頭正,一舉一動注意對學生產生正面的影響,以供學生效仿。

面部表情,是教師在課堂上最直接的情感表達方式。積極的面部表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構成面部表情的主要因素是微笑和目光。在人的所有表情中,微笑是最有吸引力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夠準確、自然地展示出自身的心理活動。因此,自然的微笑和親切的目光是禮儀教師必須擁有的,并且要養(yǎng)成習慣。對禮儀教師而言,它不僅是職責所需,更是善意、尊重、友好的體現,可拉近師生距離,創(chuàng)造溫馨的交往氛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3.專業(yè)的著裝修飾。服飾不僅以包裹身體為目的,它是一個人社會角色、社會地位、修養(yǎng)、個性、生活態(tài)度、審美情趣的直觀反映。著裝最重要的修養(yǎng)原則是:讓自己的服飾隨著時間、地點、場合、角色的變化而有所改變。正如在樸素的場合穿樸素的服裝,在高級的場合穿考究的服裝,在運動時穿運動裝,在職場上穿職業(yè)裝。這里談高校禮儀教師的著裝,主要是針對禮儀教師在教學場合的情況。

教學場合需要的是專業(yè)、莊重、典雅的教師形象。高校禮儀教師的衣著應是整潔、典雅、大方的。無論男女禮儀教師都應著職業(yè)裝。職業(yè)裝就是有職業(yè)感、正式感的服裝,它能夠賦予人莊重、專業(yè)、明快、大方的美感。男教師必須穿著長褲,有領比無領有職業(yè)感,襯衫比T恤有職業(yè)感,有外套比無外套有職業(yè)感。注意著裝細節(jié),如襪子顏色與褲子或鞋的顏色一致,單排扣西裝紐扣最下面一顆不扣,或者全解開,雙排扣西裝紐扣必須全扣,腰帶上不掛東西,服裝色彩素雅等。女性的服裝較男性更為豐富多彩,這就要求女教師必須要掌握服飾搭配的技巧。高校禮儀教師的著裝要既端莊典雅又不乏時尚元素,既得體大方又富有品位。女教師可著款式簡潔大方的職業(yè)套裝(套裙或套褲),為避免死板,可將套裝分開來穿著,或選用絲巾、胸針等配飾加以點綴。著裝細節(jié)注意:著黑色或肉色絲襪(不露襪頭),黑色船鞋,忌緊、透、露,避免嫵媚、性感元素的服飾,配飾的選用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等。

莎士比亞說:“服裝可以表現人格?!狈b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表達自我的重要窗口。這也是一門學問,高校禮儀教師要有意識地增加自己在服飾方面的知識和信息的積累,深入理解著裝文化的內涵。還要有犀利敏銳的眼力(審美力)和與時俱進的時尚觀念,以專業(yè)得體的著裝去影響、引導學生,對他們進行禮儀美的熏陶。

第5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剛開始選擇商務禮儀的時候對這門課的內容還不是很了解,只覺得選門簡單的課,容易拿到該有的學分就行了。但是接觸了之后,讓我越來越重視它,因為這門課真的很實用,而且孫老師很優(yōu)雅,有親和力,而且講課時候經常舉很多具體的例子,使我們切身體會到禮儀的重要性,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使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候的細節(jié)。

一直以來對禮儀只有一個很籠統(tǒng)的概念,就簡簡單單的認為是對別人的尊重。而它實際上不僅僅如此,通過學習,讓我從真正意義上理解了禮儀的含義,禮儀是一種在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過程中所應具有的相互表示敬重、親善友好的行為規(guī)范,是人的一種內在涵養(yǎng)的充分體現;從個人角度看,優(yōu)秀的禮儀素質不僅有助于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還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并且有利于與他人的交往與溝通,使人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從企業(yè)的角度來說,可以美化企業(yè)形象,提高顧客滿意度和美譽度,最終達到提升企業(yè)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

商務禮儀課上,孫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讓我們從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遞名片,服飾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務交往中經常碰到的細節(jié)問題中感受商務禮儀的真諦。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著裝禮儀,因為我覺得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其中個人著裝無疑起著很大的作用。著裝禮儀主要強調的是顏色和款式兩方面,隨著年齡場合的不同,都要有所變化。但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清潔,并熨燙平整,穿起來就能給人以衣冠楚楚、莊重大方的感覺。整潔并不完全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因此這是良好儀態(tài)的第一要件。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著裝應當因場合不同而異,以不變應萬變顯然大為不妥。在不同的場合應該選擇不同的服裝,以此來體現自己的身份、教養(yǎng)與品位。公務場合其著裝的基本要求為注重保守,宜穿套裝、套裙,以及穿著制服。社交場合其著裝的基本要求為時尚個性,宜著禮服、時裝、民族服裝。社交場合一般不適合選擇過分莊重保守的服裝,比如穿著制服去參加舞會、宴會、音樂會等。休閑場合其著裝的基本要求為舒適自然,適合選擇的服裝有運動裝、牛仔裝、沙灘以及各種非正式的便裝,如 T 恤衫、短褲、涼鞋、拖鞋等。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衣服搭配的原則,色彩搭配的方法有兩種,即親色調和法和對比色調和法。親色調和法是將色調近似但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組合在一起。對比調和法是將對比色進行搭配,使之對立,既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相映生輝,也要注意三原色原則。著裝上的成功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開始。

個人覺得大學生學習商務禮儀真的很有必要,最主要就是它可以提高個人的素養(yǎng)。在當今社會,大學生的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為了在龐大的就業(yè)壓力與挑戰(zhàn)中嶄露頭角,在面試中給主考官留下一個好印象,就需要好好的學習禮儀。很多公司在招新人,除了考慮學歷,更會觀察是否有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從最基本的穿著打扮,到言談舉止,主考官可是看的很清楚呢。因此有人說禮儀是面試成功與否的重要砝碼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禮儀表現會給主考官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進而取得他們的好感,尊重與信任,而沒有什么會比信任更為重要了。 禮儀對每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會見親朋好友或者是與人打交道上,都離不開禮儀。禮儀被認為是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表現,一個人若毫無禮儀可言,那么他在學習或工作時都將不會很順利,因為沒有人會愿意和這樣一個人相處。如何才能脫穎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還要掌握有效溝通及妥善人際關系,注重個人的談吐和修養(yǎng),建立良好優(yōu)雅的形象,才會得到更多的機會和別人的賞識。而現在的商務活動離不開交流,沒有交流就不會有團結合作和發(fā)展,因此商務禮儀便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教給我們的不只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更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存技能。

商務禮儀學習心得體會范文2

感謝公司給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今天聽了陳彥斯曼老師的課,我從中受益匪淺,這對我以后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影響,首先,就是心態(tài)問題,心態(tài)可以決定命運,一個好的心態(tài)能夠使我們快樂,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一樣的,我們要積極的看待問題,我們在工作中都保持著好的心態(tài),不要因為生活中的一點事兒,影響自己的心情,從而影響自己的工作。心情是可以傳染的,不要因為自己的心情影響到別人,所以我們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微笑面對生活。我們還需要自信,相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自己是最棒的,可以把事情做好,不要因為一些任務以前沒有做過,就害怕去接觸,就退怯,不要因為一點挫折就放棄,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凡事都有第一次,我們要自信,相信自己能把任務完成,這樣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技能也得到了提升。壓力也是兩面的,適度的壓力能讓我們產生動力,能激發(fā)自己的潛能。太安逸的生活會讓自己沒斗志,整個人懶散,也不會有什么成就。溝通是拉近人與人距離的最好的方式,通過溝通,我們才會相互認識,相互更好的了解,學會有效的溝通,有效的溝通能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在工作中要注意溝通的一些方式和細節(jié)。語言文明,選擇合適的話題,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同時要注意傾聽,也要要學會真誠的贊美別人。

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穿著,三色原則,我們應該時刻記著,我們是公司的員工,不僅表現的是自己的形象,同時也代表著公司的形象,我們要帶給客戶不錯的的第一印象。好的印象能使交流更順利,我們要維護好公司形象。還有就是話務禮儀,雖然對方不能看到我的形象,但是可以聽到我的形象,我們在接聽電話的時候要一切以客戶為中心,以樂觀和熱情的態(tài)度對待。我作為技術員,和客戶交流的機會也很多,如果有客戶投訴或者問題,我們怎么樣處理才是最適合的,通過聽了陳老師的課,讓我明白在哪些方面需要特別的注意。

最后,通過一個游戲,教會了我們要學會感恩,父母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時時刻刻為我們操心,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yǎng)大成人,我們要感謝自己的父母,努力工作,拿出成績來父母看,好好回報我們的父母。我們也得感謝周總,感謝周總提供一個舞臺讓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我們有緣相聚在這里,我們應該努力工作,為公司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商務禮儀學習心得體會范文3

公司組織銷售部及客服部員工參加了鐘老師的商務禮儀培訓。鐘老師老通過采用生動的互動形式和視頻案例分析,讓我們知道在商務交往中接待客人、得體著裝、人際交流等方面的要求,看過講座后,我深深體會到禮儀的重要性,發(fā)現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商務禮儀看似虛無抽象,其實包含在我們每一天的工作中。作為一名工作在服務崗位的員工,每天都會接觸一些不同層次、不同修養(yǎng)的人,這些人都是我的客戶,他們就是我在商務交往中的對象。對照自已在為客戶服務中的一言一行,我感覺有很多地方都還有待改進。對待客戶,既要堅持公司的原則,維護公司的利益,同時也要從客戶的角度著想,靈活地處理一些無關原則的小事、瑣事,盡可能地為客戶提供細致周到的服務,同形形的客戶處理好關系。

第6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一、發(fā)揮幼兒園的教育主導作用,讓教師成為家園合作開展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主導者

家園合作培養(yǎng)幼兒禮儀,應以幼兒園為主導,而幼兒教師是本課題實施的關鍵因素。開展本課題的研究要求教師主動學禮、守禮、“正人先正己”,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理念落到實處。教師的專業(yè)化不僅僅體現在教育孩子的技能方面,還應該在言行舉止方面做出表率。

我們秉承“教師與幼兒共同成長”的原則,利用業(yè)務學習的時間對教師進行禮儀知識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使教師能夠更深入地研究實踐;將利用優(yōu)質課評比活動將禮儀教育滲透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并設計以專門教授禮儀知識為內容的教育活動,教育幼兒的同時使教師共同成長;引導年輕教師將教育行為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為教師指導幼兒、指導家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開設專門的禮儀課,讓家園合作開展幼兒文明禮儀教育具有可操作性

所謂禮儀課就是教師圍繞某一禮儀知識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組織幼兒以上課的形式學習禮儀。一方面,我們以系統(tǒng)的禮儀課程為藍本,把禮儀教育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入園、離園、盥洗、教學活動、戶外活動、進餐、午睡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隨人、隨時、隨地、隨事地進行隨機教育。并在小、中、大班分年齡使用幼兒指導用書,在集體活動中融入禮儀歌謠、禮儀故事、禮儀表演等教育活動。在幼兒之間開展“文明小天使”“文明小寶貝”“禮儀小標兵”“禮儀小明星”等評比活動。引導幼兒行為的規(guī)范,糾正不文明、不合禮儀規(guī)范的言行,以期達到“習慣成自然”的效果。另一方面,向家長發(fā)放家庭指導用書,讓家長主動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指導并鞏固幼兒在幼兒園之外的言語與行為,達到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三、家園同步,提高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一)聯系本。建立家園聯系本,每周把幼兒在園的教育成長情況告訴家長,并請家長把自己的孩子在家的行為習慣記錄下來告訴老師。家園聯系本有利于家長和老師更詳細地掌握幼兒的點滴進步。

(二)家園欄。建立家園欄我們就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熱點問題展開探討,共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三)照片展。經常展示幼兒在一些幼兒園開展相關活動的照片,同時向家集幼兒在園以外的文明禮儀行為照片,讓家長直觀地看到孩子的進步,讓家園合作步入良性循環(huán)。

此外,我們還在在“家長學?!敝虚_展專項的禮儀知識講座;利用家長會的時機,讓家長代表交流文明禮儀教育的經驗與發(fā)生在幼兒身上的事例;個別幼兒出現問題,開展分層分類的家教指導活動等等。還建立了“寶寶成長記錄袋”,幼兒園與家庭共同搜集幼兒在禮儀方面的點滴進步,保存幼兒成長的足跡。

四、全面創(chuàng)設文明禮儀環(huán)境,家園共同營造文明禮儀的氛圍

(一)在物質環(huán)境方面,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將入園處的墻面更換成大幅的禮儀畫面。2.盡可能的利用教室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墻面、玩具柜、作品展示角處的教育功能。3.注重樓梯、走廊等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4.指導家庭參與禮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如家中的物品擺放整齊有序,給幼兒以秩序感等,讓家園教育同步。

(二)在人文環(huán)境方面,我們重點解決以下幾個方面:

1.著力打造具有文明禮儀素質的教師團隊,努力營造富有文明禮儀文化的園風園貌。建立有關師生一日生活禮儀制度,包括教師與同事交往的禮儀,與孩子交往的禮儀,與家長交流的禮儀,接待來訪者的禮儀,以及特定時間的特定禮儀等等。教師們以禮育人、幼兒園以德治園,良好的文明禮儀園風讓教師們逐漸形成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良好的工作氛圍,不斷充實著幼兒園人際內涵、教育內涵、管理內涵。2.充分挖掘家庭禮儀教育的內在潛力,逐步形成有初步禮儀意識的家長群體。家庭教育是貫穿在人一生發(fā)展過程中的教育實踐,是在家庭互動過程中父母對子女的生長發(fā)展所產生的教育影響。我們將充分利用“家園同步”過程中的實施手段,利用禮儀教材中的家長指導用書,讓家長自覺學禮、守禮、用禮,為孩子樹立起榜樣。3.為幼兒制定“幼兒園禮儀”、“家庭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相關規(guī)則,家園同步指導幼兒的實踐活動,為孩子營造完整的文明禮儀氛圍。

總之,幼兒的文明禮儀教育是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家園合作能為這個系統(tǒng)工程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和家長作為與幼兒朝夕相處的長者,其言行舉止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在幼兒園,教師待人文明熱情,說話態(tài)度謙遜,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處處為孩子做出榜樣;在家里,家長與孩子建立起和諧的親子關系,洋溢著和睦與溫馨,讓孩子陶冶其間。長此以往,孩子受益終生。

第7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中西方餐桌文化因其形成歷史、民族背景、宗教信仰、思想觀念、政治屬性和經濟結構等不同而不同,同時,又隨著兩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而不可避免地彼此影響,相互吸收,以滿足更大的需求。本文將以中餐和西餐的餐桌禮儀為例,對其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加以敘述。

一、中西方餐桌禮儀的相同點

想要掌握好餐桌禮儀,就必須要了解餐桌禮儀的基本準則。雖然中西方餐桌文化差別甚大,但是基本準則卻大體相同。

首先誠信守禮。所謂守禮自律,就是誠實守信、守法循禮。每一位參與者都必須自覺遵守餐桌禮儀,不可違背。餐飲活動中,我們務必要待人以誠,表里如一,才能更好的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論語·顏淵》中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概括出了東西方餐桌文化最重要的守則。

其次要尊敬他人。在餐飲活動中,中西方的飲食禮儀都有敬人的原則。無論是落座、交談還是接物,我們要維護他人的尊嚴,做到處處不可有失敬之處,更不可侮辱對方人格。謹記敬人本身就是敬自己。

第三要謙恭適度。餐桌雖是交流情感的好地方。但是如果不把握好尺度,做過了頭或做不到位,都會讓自己失了身份,所謂的“過猶不及”便是這個意思。所以,在運用餐桌禮儀時,我們要態(tài)度謙虛、不卑不亢,以自尊和尊人為準則,做到大大方方,談吐適度。

第四要寬容豁達。餐桌之上,人與人之間由于生長環(huán)境、生活經歷或修養(yǎng)不同而產生的差異不可能消除。這就需要我們寬以待人。對于不同于己或不同于眾的人要耐心包容,這不僅能夠消除人際間的緊張關系,還有助于我們擴大交往空間。

第五要人鄉(xiāng)隨俗。因為國情、地域、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餐桌上完全可能存在著“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情況。這時,我們要本著入鄉(xiāng)隨俗的原則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正像英語中的那句“when inrome,do as the romans do”,只有這樣,才有助于人際關系的融洽。

二、中西方餐桌禮儀的不同點

《禮記·曲禮》中的“入境而問禁,人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說明了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風俗習

轉貼于

慣,而餐桌禮儀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了解中西方餐桌禮儀的不同,不但可以使你在各樣的餐飲活動中游刃有余,也能更好的展現個人風采。

首先是入座方式不同。中餐講的是先長者、后女士的原則。坐下后姿勢要端正,腳放在自己的座下,不可任意直伸。手肘不可靠在桌子邊上。更不要將手放在鄰桌椅背上。而西餐中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且本著“女士優(yōu)先”的原則。男士要幫助女士拉開和推進椅子。用餐時,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一個拳頭的距離。

其次是餐具使用。中餐餐具一般有杯子、盤子、碗、碟子、筷子、勺子等幾種。用餐時,不要伏碗吃飯。應該端碗。用匙飲湯,不舉碗海喝。不用筷子在餐盤中亂翻。任何情況下不反扣餐具,無論是碗還是酒杯。不能用舌頭舔舐餐具。上餐時,不可用筷子互相敲打,或拿筷子敲打餐具。西餐餐具包含刀、叉、匙、盤、杯等。使用刀叉的原則是左手拿叉,右手持刀或湯匙。刀叉的拿法是輕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湯匙的握法與握筆的方式相同。如果感覺不方便,可以換右手拿叉,盡量避免更換頻繁。

第三是進餐禮儀不同。吃中餐時不要急于動筷,須等主人舉杯示意開始,客人才可用餐。如果有長輩,應禮節(jié)性的讓菜或斟酒。夾菜時,須用公共筷。西餐中,喝湯時應先用湯匙向后往前舀湯,以免弄到別人身上,另外,喝湯絕對不能出聲音。吃面包時,要先將面包撕成小塊,再由左手拿起來吃等等。

第四是酒水禮儀不同。殷勤勸酒歷來被中國人視作表達情意的重要形式。敬酒態(tài)度要大方,應起立舉杯并且目視對方。借敬酒之名行灌酒之意,甚至偷偷給別人的杯子倒酒都是有違禮儀的。喝酒的速度以不超過宴會主人的速度為好。飲酒也不宜過度,以控制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為宜。按西餐傳統(tǒng),主菜若是肉類。則配以紅酒,若是魚類則配以白酒。無論哪種酒,都與中餐相反,切忌一飲而盡或是邊喝邊透過酒杯看別人。飲酒前要輕輕搖動酒杯讓酒與空氣接觸以增加酒味的醇香,但不要猛烈搖晃杯子。若杯上留有口紅印,應用面巾紙擦拭,不能用手指擦拭。

第五是停餐方法不同。如果是席間暫時離開。中餐是把筷子并攏、縱向擱在碟子或者碗上。如果將筷子橫向擱在碟子或碗上則表述酒足飯飽不需進食了。西餐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應把刀叉以八字形排在盤中。刀叉不應突到外面,切勿邊說話邊揮舞刀叉。用餐結束后。將刀叉并攏排在盤中即可。

第8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人相處,與外界發(fā)生各種聯系,因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豁達大度,善于容納與自己志趣、風格不同的人。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p>

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交往禮儀中的重要原則之一。它表現為一個人待人寬厚,有氣量。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有些磕磕碰碰,學會大度和寬容,可以使我們有一個融洽、和諧的人際關系。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因此,我們不應對別人的過錯耿耿與懷,念念不忘。同樣,生活的路也正因為寬容和大度才越走越寬。

嚴于律己,寬以帶人,是為人處事的最高境界,也是具有良好修養(yǎng)的重要體現。在生活中,我們寬容一些,忍讓一些,就什么不愉快的事也解決了,正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風平浪靜?!?/p>

第9篇:交往禮儀最重要的原則范文

【關鍵詞】全程化 禮儀 素質教育

高等教育旨在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共處、協(xié)作,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行為規(guī)范,是達成這些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通過全程化禮儀教育引導學生成為禮儀文化的學習者、實踐者、傳承者,推動者高校學生在社會、家庭、學校的素質進一步提高,并且使禮儀教育成為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提升人才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最終達到提高高等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全程化禮儀教育價值基礎:禮儀之邦的美德傳承

在人類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禮儀之邦的傳承逐步形成了以“禮”、“修養(yǎng)”、“仁義禮智信”等為核心的禮儀思想、形式和內容,這些內容和形式是我們構建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的重要理論來源。禮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體地位,對于大學生禮儀素養(yǎng)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將中國傳統(tǒng)禮儀教育與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的合理結合,創(chuàng)造一種人與人之間和諧交往,人與社會和諧進步的新型的禮儀教育制度。因此,重視和加強禮儀教育,是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發(fā)揚光大,“富者有禮高雅,貪者有禮免辱,父子有禮慈孝,兄弟有禮和睦,夫妻有禮情長,朋友有禮意篤,社會有禮祥和”就是對禮儀作用的精彩詮注。當今禮儀教育更應該在時代精神的引領下與時俱進,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價值。

二、全程化禮儀教育的價值核心: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近年來,隨著職業(yè)院校迅猛發(fā)展,浙江省高職學生招生人數快速增長,2012年我省高職實際報道人數已經達到11萬多人次。高等院校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是當今職業(yè)院校和企事業(yè)單位所關注的熱點問題。據悉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相對于一般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相對薄弱,而高職教育模式也更專注于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隨著高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引領職業(yè)教育科學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文件中強調適時把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從“高技能人才”轉為“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這對高職院校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培養(yǎng)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高職全程化禮儀教育是最大化促進素質教育的途徑之一。禮儀屬于人文素質類教育科目,是以最大程度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終極目標,與應試教育以選拔功能為終極目標不同。人文教育強調受教育對象的“學會生存、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學會關懷”,教育的使命就是讓每一個人發(fā)展自己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性潛力。禮儀教育正是遵循這種教育目標的有效探索:一是引導學生的情感和心態(tài)健康發(fā)展。學會多元和換個角度看事、看人、看問題,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意志,學會善待和體諒周遭的人和事,運用禮貌講理的方式處人處事,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和尋找快樂,實際上就是慢慢學會成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現代文明人。二是引導學生素質和諧發(fā)展。禮儀教育是一種養(yǎng)成學習,更多的是行為舉止、語言談吐和待人接物及個人衛(wèi)生方面的小節(jié)小事。課堂內容不僅僅是禮儀理論知識,而是要結合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的成長為主要案例,指出禮儀修養(yǎng)、個人形象、人格魅力等方面對個人成功和職業(yè)生涯的重大影響。禮儀教育就從人際交往小節(jié)小事、個人習慣開始,讓學生明白“與優(yōu)秀為伍就能成為優(yōu)秀”、“禮儀修養(yǎng)是和諧社會成功人士必備的素質”。

三、全程化禮儀教育的價值實現:高職院校育人體系的完善

教育旨在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重要行為規(guī)范,是達成這些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荀子曰:“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倍Y儀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由“學校人”向“社會人”成功轉型,推進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這意味著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提高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還需有效地提高禮儀修養(yǎng)水平,學會作為一個有教養(yǎng)的職業(yè)人去生存和發(fā)展。成功的素質教育從來就是把受教育主體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不是像以往的應試教育把其視為灌輸容器,編制種種考核、程序、規(guī)則來限制學生自由發(fā)展的身心,使學生變成記錄機器人和機械智能人。禮儀教育就是學生在未來的社會交往中能夠做到言之有方、行之有道的制勝法寶,能夠讓職業(yè)教育下的大學生真正做到以內在德行為本,在潛移默化中以禮克己、以禮待人、以禮感人。

很多高校目前探索實踐的“校企一體、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辦學模式在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方面成效顯著,技能突出已經成為在校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色。但同時也導致學校更多關注學生職業(yè)技能,使職業(yè)教育服務于人全面發(fā)展的功能被嚴重弱化。作為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yǎng)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高校, 其素養(yǎng)教育更應關注社會行業(yè)、崗位和市場的變化, 更加關注與就業(yè)市場、用人單位之間的 契合關系, 注重二者之間文化信息互動機制的建立。尤其是在訂單式培養(yǎng)中,對學校的職業(yè)人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立足于禮儀的定位來研究高校學生在社會、家庭、學校的素質表現,引導學生在行為規(guī)范、就業(yè)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成為禮儀文化的學習者、實踐者、傳承者和推動者。本研究不僅有利于拓寬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途徑,并且有助于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全程化禮儀教育的價值目標:文明和諧社會的推進

通過禮儀的形象感知進入感性的悅目悅耳之境;通過禮儀的內容領悟進入理性的悅心悅意之境;通過禮儀的個人求美、創(chuàng)美進入更高層次的悅志悅神之境,這是一種樂學境界。通過禮儀訓練創(chuàng)造一種種有方向性的導學活動,力求在導情、導意、導練、導法的大學學習過程中,將學生喜歡的美感、愉悅感、吸引力和新知識新內容結合起來,將禮儀各種知識、能力、情感、精神等內化為人的綜合素質。在育人過程中,它要求盡量按照美好和優(yōu)雅的規(guī)律塑造學生,按照欣賞和鼓勵的原則激發(fā)學生,使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更熱愛生活、熱愛他人、熱愛世界,最終達到完善自身形象、提高內在修養(yǎng)直至精神境界的目的。在這種教育情景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被看做是一種和諧的高境界的人際?,F代社會交往中的各種禮儀與中國傳統(tǒng)禮儀有著密不可分的傳承關系。在批判傳統(tǒng)封建禮制、去其文化糟粕的同時,也割舍了文化精華,否定了傳統(tǒng)禮儀在人際交往中的和諧作用,于是出現了人際交往時既不講禮貌、禮節(jié)、禮儀,也無行為規(guī)范可循,人與人之間相互猜忌,沒有誠信、友善,充滿了敵意和斗爭,社會的文明和諧受到了重創(chuàng)。之后的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但由于宣傳文明禮儀和重視禮儀教育的力度不夠,其收效甚微。黨的十七大提出構建和諧社會這一重大戰(zhàn)略任務,即構建各種要素相互協(xié)調,結構合理,各種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長及發(fā)展環(huán)境的社會;構建政通人和,和衷共濟,和睦相處,和諧有序的社會。推進文明和諧社會的建設,是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現代價值目標。

參考文獻:

[1]朱倩.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合議[J]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0).

[2]黃凱.談大學生的禮儀修養(yǎng)[J]. 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 2010,(08).

[3]馮健崧.論禮儀教育與中學和諧校園的構建[D]. 湖南師范大學,2008.

[4]門奎英.我國高校畢業(yè)生職業(yè)能力素質探索[D]. 華中師范大學,2008.

[5]姜大源,吳全全.德國職業(yè)教育學習領域的課程方案研究[J]. 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7,(02).

[6]潘懋元.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對當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7,(01).

[7]彭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M].北京:中華書局,2004.

[8]孫和平.禮儀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J]. 理論月刊,2009,(0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