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學科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適應地方本科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在生物化學理論課程教改中嘗試了案例式教學法,構建了生物化學案例編寫的格式標準、案例教學實施的方法及案例教學的考核標準,并以2013級和2014級生物科學專業(yè)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生物化學案例式教學法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案例式教學法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并且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和認可。
關鍵詞:
案例式教學法;生物化學;地方本科院校
案例式教學法最早是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郎得爾用在哈佛大學的法學教育方面[1],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推廣和發(fā)展,案例式教學法已經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方法。它在國外被廣泛應用于醫(yī)學、管理、經濟、法學等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在國內基本上還處在探索階段,近年我國一些中醫(yī)院校和教師也進行了生物化學案例式教學的改革嘗試[2-5],通過教學改革證明,將案例式教學法用于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不但可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還可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提高了生物化學的教學質量。本課程組擬就生物化學中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點內容采用案例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設計案例及問題討論,將學生引入到特定情境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主動學習,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滿足了地方本科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1案例教學的編寫與實施
1.1案例編寫的格式標準
本課程組制定了生物化學案例的編寫格式標準,保證了教學案例庫的編寫質量。本課程案例編寫格式標準為:(1)案例名稱;(2)案例涉及主要教學章節(jié);(3)案例教學適用對象;(4)案例類型;(5)教學案例,包括案例的內容、提出的問題、涉及的主要學習內容、問題參考的答案以及知識拓展5個方面。案例名稱是教學案例的標志,要求簡要明確,突出主題,能反映出案例的內容和特點;案例類型主要分為簡單案例和復雜案例;案例內容是案例的主要部分,教師需遵照案例編寫的要求,根據(jù)案例原始材料進行整理編制,另外,以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教師還應圍繞案例提出相關問題,通過提出案例中的有關問題來實現(xiàn)教學要求,案例涉及的主要學習內容部分與提出問題部分前后呼應,相互補充。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在拓展部分結合案例列出可以進一步學習的相關問題,讓學生通過課下查閱資料進行自學,不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1.2案例教學實施的方法
通過2013級和2014級生物科學專業(yè)學生“大學生學習狀況調查問卷”調查結果以及案例選編的原則,課程組制定了兩套實施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教師先不講解相關章節(jié),讓學生先自學再對案例進行分析,最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和總結。基本教學過程設計如下,課前:①明確教學目標,布置案例及問題;②學生課下自學并預習教材學習內容,查閱案例相關資料,小組進行討論和分析,得出初步結論。課堂:小組代表匯報學習成果;②教師精講點撥,引導構建基本理論框架;③課堂再討論,達成共識。課后:查閱文獻,完成問題拓展。教師在課前確定教學目標并將其轉化為具體案例及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先學”,讓學生對所要學的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預習;而課堂教學是以案例為導向,在“先學后導”基礎上,通過學生匯報、課堂點撥、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解決自學遺留問題,可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掌握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套方案應用于簡單案例。第二套方案是先由教師進行相關章節(jié)的講解后再讓學生進行案例分析?;窘虒W過程設計如下:①在教學的第一階段,教師按照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講解此部分的基礎知識,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在教學的第二階段,即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階段,課前教師提前把所設計的案例預習分發(fā)給學生,并通過介紹案例的基本情況,使學生了解學習任務以及完成任務的時間,學生課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教學的第三個階段,即歸納總結階段,在課堂上先由學生代表匯報小組討論后的結果,小組其他同學也可進發(fā)言行補充,其他小組同學可進行質疑提問,之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點評,并對案例的內容進行總結。另外,在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的分析報告或綜述。這樣通過課下小組討論、課上代表發(fā)言、教師點評總結的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此套方案應用于復雜案例。
1.3案例教學的考核標準
案例教學活動成績包括討論記錄、組內評分、組間評分、學生總結四項,分別為20分、30分、30分、20分,總分為100分,占總成績的15%。在案例教學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課程組采取多元過程評價方式,編制了考核標準,對案例教學實施全過程進行了評價。標準具體如表1所示。
22013級、2014級生物科學專業(yè)的學生進行了《生物化學》案例教學法問卷調查
課程組在學期末對2013級、2014級生物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從案例教學整體評價方面進行了《生物化學》案例教學法問卷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91.2%的學生認為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好的教學方法,88.2%的學生表示愿意接受案例式教學法的教學方式,問題3和問題6中,76.5%和79.4%的學生分別選擇了“是”,這表明了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認可了案例式教學法及教學內容的組織。但問題4、5、7、8中20%以上的學生表示為“不肯定”,說明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學生對于這種教學改革持懷疑態(tài)度,這可能與他們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對自主學習的不適應有關,對于這一部分學生需要教師花更多精力去幫助、鼓勵他們,因此課程組預計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也參與到教學案例內容的設計與編寫之中,從而使學生進一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3結論
綜上所述,課程組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進行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改革中,獲得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并且獲得了學生的普遍歡迎和認可。案例式教學法改變了理論與實踐脫鉤、知識僵化等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模式的弊端,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選用來源于生活的實際案例,使學生將實踐融匯到課堂理論教學中,促進了學生從理論知識到實踐能力的轉化。只有堅持教學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滿足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最終才能實現(xiàn)教育改革與素質教育相結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琳,李雪雁,潘子強,等.案例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3,31(11):46-48.
[2]封少龍,曹朝暉,龍石銀,等.案例教學法在衛(wèi)生檢驗專業(yè)生物化學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3,23(16):3300-3301.
[3]南海波.高護生物化學案例教學實例[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9,27(3):83-84.
[4]楊云,姚政,李奇峰,等.生物化學案例教學改革的統(tǒng)計分析研究[J].云南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34(6):57-59.
一、校內人身安全
經常有學生因為頑皮會從樓上向下扔水氣球、小石子等物品,因為高空拋物發(fā)生的校園傷害事件并不少見。法律規(guī)定:如果拋物行為致人死亡,則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并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如果拋物行為致人損傷,則依法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學生往往認為扔的都是小東西所以不會傷到別人,所以屢禁不止。但是利用自由落體運動及拋體運動的知識,不難看出一個道理:即使是質量很小的物體,如果拋出高度很高,足以產生很大的速度。即使是小物體,當它以很大的速度撞擊人體,后果相當嚴重。一個拇指大的小石塊,在4樓甩下時可能傷人頭皮,而從25樓甩下時可能會讓路人當場送命??掌【破吭?8樓和25樓的高度拋下,均可造成致命傷害。一個4厘米的鐵釘從18樓甩下時,可能會插入行人的腦中。所以在學習拋體運動相關知識時,完全可以結合實際案例,用科學證明,用數(shù)據(jù)說話,讓學生參與計算,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杜絕校園內的高空拋物現(xiàn)象。
二、交通安全
據(jù)有關媒體調查,我國有將近76%的市民有選擇電動車作為交通工具的意愿,尤其是初高中學生,更是喜歡騎電動車上下學。但是這幾年全國各地電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急劇上升,傷亡人數(shù)不斷增加,如成都市,2004年涉及電動車的交通事故430件,造成35人死亡,958人受傷,在上海、天津、濟南等城市有關電動車造成的交通事故情況與成都市非常相似,近年來傷亡率有上升趨勢,造成傷亡的主要原因是超速、違反交通規(guī)則,隨著這兩年電動車擋風被的大量使用,又多了一層安全隱患。在冬季,為了抵御嚴寒,很多人選擇使用擋風被或者倒穿棉衣的方式,但是這樣會大大降低車主的靈活性,以及車子的轉向功能,左右可以轉動的角度會由左右各53度左右降低到35度不到,如遇緊急情況,會因為轉向受限來不及避讓直接撞上障礙物,或者是用力過猛發(fā)生側摔,學生上下學時間恰恰是車輛行駛高峰期,發(fā)生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物理課的一個研究手段就是實驗,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感受、對比,提高安全意識。騎車時還要注意和前車保持安全距離。提到安全距離,很多人認為只有駕駛機動車才有必要關心安全距離的問題,事實上騎自行車也會發(fā)生追尾事故,速度過快時同樣會受傷,輕則擦傷破皮,重則骨折腦震蕩,甚至傷及生命。在講動力學問題時,可以把這個問題作為一堂實踐課,指導學生設計方案,利用學過的物理知識,測算自己的平均車速,反應時間及相應的剎車距離,幫助學生建立起個人專屬的安全數(shù)據(jù),促使他們增強安全駕駛意識。
三、消防安全
高中電磁學部分,涉及高壓輸電、多種電器的原理,電壓電流功率的計算也已經大量使用,這是很好的對學生進行用電安全教育的好機會。比如冬季宿舍使用的電熱毯,就可以充當一個很好的素材。拆開幾床不同價格不同品牌的電熱毯,讓學生看看電線,計算功率,對比粗線和細線哪個更安全,從而解釋為什么市面上銷售的電熱毯價格懸殊的原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選購電器產品不要貪圖價格低廉的三無產品,從源頭上杜絕火災隱患。再用一些不能正常發(fā)熱的電熱毯,指導學生用多用電表檢測故障,及時維修或棄用。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平時不要多人同時使用大功率電器,電吹風不要長時間放置在床上等等。保障學生人身安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也使得物體課更加貼近生活,學以致用得以體現(xiàn),對物體課的教學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一舉兩得。春季學生喜歡到戶外放風箏,此時一定要選在空曠的場所,遠離高壓電線和人群。風箏多為塑料、竹子制成,風箏線也多為棉線和尼龍線,并非絕緣材料,如果風箏不慎落在絕緣外皮破損的高壓電線上,可能導致火災或人員觸電傷亡。如果是燃放孔明燈,那危險性就更高了。近些年因此發(fā)生的火災事故不少,有的還是大面積的森林火災,所以在講變壓器和高壓輸電的知識的時候,要讓學生意識到高壓電的危險性,放風箏或者游戲時一定遠離電線。
四、運動安全
【關鍵詞】教學策略;動手操作;生物教學;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222-02
1中學生物課實施動手操作的目的
學生的思維與實踐活動密不可分。操作學具不僅能開發(fā)人的右腦,而且能協(xié)調左、右腦的發(fā)展,又能讓學生的認識活動從形象至表象再到抽象,使認識不斷內化,最終使認知結構得以形成,學習技能得以提高,以致智慧的生長和創(chuàng)造力的凸現(xiàn),更注重獨立操作。使演示實驗演化為學生獨立操作實驗,使知識簡單化,有利于長久記憶。
2關于生物課堂動手操作教學策略實施的認識
首先,要明確有效教學的理念。所謂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在教學過程中以多種方式和手段,用盡可能少的時間、教學設施的投入,使教學效果最大化,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的,以滿足社會和個人教育價值的需求而組織的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和價值取向,現(xiàn)實要求我們構建一種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是否有效益,并不是教師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抑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視學生是否“吃”的飽抑或學生“吃”得好。如果學生不愿意學習或者學無所得,教師就是教得再刻苦亦是無效的勞動。同理,如果學生學得很刻苦,但學生發(fā)展很有限,亦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在新教改中:我們切忌把探究學習簡單誤以為“動手”操作,而應該促進學生思想發(fā)展和知識建構,應該側重“做”背后的社會文化實質,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參與共同體的文化情境;應該盡可能采用知識建構共同體這種“做中學”的思路,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知識(思想)的生成和不斷改進活動,同時輔助實踐共同體“做中學”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生物課堂動手操作教學策略實施的案例——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教學為例
(1)目的要求:①認識種子的結構。②學習觀察種子的方法。
(2)材料準備實驗前一兩天,將菜豆(或蠶豆、黃豆)、玉米的種子放在培養(yǎng)皿里,加水浸泡,使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
(3)材料器具浸軟的菜豆和玉米種子,刀片,載玻片,放大鏡,滴管,碘液,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掛圖。
引入:家住鄉(xiāng)村的同學可能知道,這兩天正是農民播灑稻種的時節(jié),不久,播入土壤中種子就會萌發(fā),長出新苗來。在自然界中,有許多植物,和水稻一樣,當它們的種子落入土壤中后,在適宜的條件下,經過一段時間的萌發(fā),長出幼苗,隨后有的可能長成一株不太高大的花卉,有的甚至可以長成一棵挺拔的參天大樹。那么,一粒小小的種子,為什么能長成一棵植物體呢?這其中的奧秘在哪里呢?你們想知道么?
師:要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就必須先了解種子的結構,這一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和探究種子的結構。
師:下面請同學們先看實驗桌上的種子,看看你能認識幾種,大家相互提示,將你們組認識的名稱填入實驗報告單相關的欄目內。
師:下面請同學們選取一粒大豆的種子,作為我們今天的第一個研究對象。每位同學拿到1-2粒大豆種子,請同學們觀察它的外形,像什么?再看凹的一側有什么結構?用母指和食指擠壓一下,看有沒有水出來。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撕開外面的種皮,小心地分開兩片豆伴,仔細觀察內部結構,利用書本上提供給你的信息,找到有關各名稱所對應的結構。思考各部分結構的功能是什么。
(大豆的種子完成以后)
師:學習完大豆的種子的結構后,下面我們來學習和探究玉米種子的結構,請大家取出一粒個大、飽滿的玉米種子,作為我們今天研究的第二個對象。
請同學們用攝子小心地從胚處撕開種皮,這實際上是結合緊密的兩層結構,外層較厚,是果皮。內層較薄,是種皮。
然后請大家把一粒玉米種子平放在一張白紙上,從中間縱向切開(教師畫圖演示)取其中的一半,在其縱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觀察出現(xiàn)的變化。
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內部結構,對照課本上的圖或掛圖找到各部分結構。它們各有什么功育旨?
(各小組都完成之后)
師生共同總結:兩種種子的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利用多媒體幻燈演示)
師:下面請同學們分析和比較上述兩種種子的結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上述完成后)
觀察并解剖其它植物的種子,和上述兩種種子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最后得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定義。
討論:種子能長成一棵新植物體的奧秘是什么?
通過這樣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大豆和玉米種子,對于大豆和玉米的結構的區(qū)別就非常容易了解,也可以很容易的給單雙子葉的植物定義,通過對玉米切面滴加碘液變色的現(xiàn)象,學生也容易掌握胚乳內含淀粉的特點。這種記憶屬于長久性記憶,不易遺忘。學生可以舉一反三,解剖其它植物的種子也可以分辨出單、雙子葉來。
4結論
新課程強調課程內容要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經驗出發(f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慶喜.生物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探討[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1)
[2]黃建軍.新課程標準下的生物實驗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6)
關健詞:教學案例;項目任務;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人體解剖生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體各部分正常形態(tài)、結構及人體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或生理功能的科學。它是研究人體按照正常的發(fā)展軌跡發(fā)展的一種生命科學。其中它包括的解剖學是研究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一門學科,生理學是研究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機制的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它的主要作用不但要求學生能夠系統(tǒng)的了解人體解剖學的基礎知識,更為以后的專業(yè)課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但是這門學科理論性強,涉及面廣,抽象難記,課時又少。在短時間內完成內容繁多的教學任務,是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的一個困境,本人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必要的改革,嘗試將案例教學和項目任務安排進教學中來,使抽象的理論不再難于被理解。
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施教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是一個教和學的整體,在這個整體內,教師的角色是利用更好的方式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學生的角色是能夠完好的將接收來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可被利用的知識,兩者是矛盾的統(tǒng)一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需要這兩個矛盾體進行不斷的交流和溝通,進一步的形成理解和共識。而在交流和溝通的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是教師,教師需要不斷的摸索教學方式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有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意識,利用現(xiàn)代高科技教學手段和自我創(chuàng)新的結合,就能夠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1]
1.實施大學內獨特的教學模式
大學生的性格基本上已經定性,也能明確自己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大學教師需要做的是積極引導學生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并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積極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能為自己的觀點進行積極的論證。大學的教師扮演的是導師的角色,只要能夠正確的引導再加上適當?shù)闹更c,教授和學習的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2.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討論相結合
大學本科的教學是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與其他教學的根本性不同點在于,它是以學分制和選修制相結合的一種評分制度。這種教學制度的實施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我選擇性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空間。為大學生能夠自主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提供了相應的前提條件。這種獨立學習的集中表現(xiàn)為,在教師正式講課前,學生已經獨立閱讀材料和相關的參考資料。[2]例如,在生理系統(tǒng)教學過程中進行腦細胞基本功能講解時涉及到腦細胞生物電的生理機制,在神經、泌尿等各大系統(tǒng)中涉及到的問題和在現(xiàn)代醫(yī)學領域中應用到的心電、腦電等的實際應用,在重點部分教師會進行重點講解;而在運動和消化等系統(tǒng)中涉及到的知識因其容易被學生理解,所以教師在這部分教學中只是采用了課上將教學目標進行闡述,然后將具體內容布置給學生課下自學,同時下節(jié)課拿出自學報告或自學筆記。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在以前講過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加深了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減少了課量大與課時少的矛盾。
二、利用現(xiàn)代科技教學,將抽象知識形象化
多媒體教學模式是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體現(xiàn)在教學中的一個科技的進步。因為人體解剖生理學中有很多知識是微觀的,如果只用講授法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很難理解,而多媒體教學正好填補了這一空白,多媒體以其形象、生動、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展示了微觀世界的多彩,使很多無法用語言進行明確講解的內容更加直觀易懂。例如在細胞膜進行物質轉運方式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動畫模擬進行,將抽象的物質運轉過程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形式展現(xiàn)出來,不但省去了老師費力講解的過程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時候,進度不能過快,給學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的時間,才能使教學輕松愉快的完成。
三、培養(yǎng)深層次的思維學習能力
深層次的學習是學生通過完全獨立的思維及深層次的學習進行概念重組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需要學生不斷的通過刻苦努力才能完成的。具體的來講,深層次學習是學生利用以前積累的知識與教師剛剛講過的知識進行重新組合。在這一重組過程中,要求學生了解教學的目的、內容及教學重點。[3]例如:對青蛙進行神經肌肉標本的制備與骨骼肌收縮的實驗,需要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到蟾蜍的椎管,然后準確的用探針刺入,直到蟾蜍出現(xiàn)下肢僵硬,尿失禁的情況即完成探針破壞脊髓的過程。這一實驗的要點是能夠準確掌握脊椎孔,并能準確的進行破壞。在學生進行操作時教師要不斷的進行指導和講解,使學生加深印象。實驗的過程不但要求學生課前進行預習,掌握本次實驗的內容和方法,還要求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明白此次實驗的原理和生理機制。明白生物體基本的結構構造。同時在深層次學習過程中,需要學生能夠用筆記錄下來教師講解的要點,同時能夠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深入加工成為自己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點進一步的思考,將兩個不同的知識點連系在一起,使這些知識點能夠連貫成為自己的知識。
四、結論
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需要在一個寬泛的環(huán)境下,運用實際案例和下達項目任務進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是使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有進一步的提高。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教學,不但需要教師的明確引導,還需要高校能夠做到以人為本的基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放在學校發(fā)展的首位,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不斷的進行學校的自我更新。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J].上海教育科研.2015(2):1-5
關鍵詞:高中生;生物課堂;合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B-0094-01
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內容是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各學科教育要擔此重任。高中生物課程的宗旨在于使學生掌握生物探究方法(主動探究、與他人積極合作、學會對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總結結論),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因此,尋求一種有效的生物學習策略及保障策略,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已成為高中生物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學生對團隊合作精神的認識
為了解學生對團隊合作精神的認識,筆者精心編制了學生調查問卷。問卷分三大結構,每一結構包含三維度,即:學生情況:1.分屬哪一年級。 2.是否是獨生子女。 3.家庭組成;學生品質:1.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生品質 2.最好的學習方法 3.家長要求;學生評價:1.怎樣認識團隊合作精神。2.怎樣發(fā)揚團隊合作精神。3.怎樣評價現(xiàn)行的團隊合作學習。通過問卷和學生談話得知,90%的學生能夠簡單理解團隊合作精神是幾人在一起自主思考、相互探討和彼此交流共同學習,認識到團隊合作精神是最能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生品質,對現(xiàn)行的課堂教學表示不滿意。
二、教師對團隊合作精神的深化
團隊合作精神是指團隊中的人員為了團隊利益或是個人利益而相互協(xié)作、竭盡全力的意愿和作風。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愛好,相互鼓勵, 相互支持。
團隊合作精神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能使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學會分析各種信息、學會存同求異,更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他們今后社會學習奠定基礎;團隊合作精神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法” ;團隊合作精神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傳統(tǒng)的教學多表現(xiàn)為“一言堂”、照本宣科、“填鴨式”,學生思考少、探索少、創(chuàng)新少,學生被動接受,忽略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個性得不到發(fā)展,能力得不到提高,這必然影響學生學習效果,也不利于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成長。
團隊合作精神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已在各領域廣泛運用,我校教師逐步落實這一教學方式。但課堂上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形式大于內容,多表現(xiàn)為氣氛好、活動流于形式、問題簡單膚淺,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沒有得到提高。
三、師生對團隊合作精神的實踐
針對以上現(xiàn)象,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本人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團隊合作精神實踐。
1.組建合作小組。高一年級每班48人左右,為了討論學習的方便,6人一組,共8個小組。安排位置體現(xiàn)“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間同質有利于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組內異質有利于組內學生的相互合作。組內成員可以在教師的監(jiān)督下自由組合,保證每小組成員在性別、學科興趣、組織能力、學習成績等方面大致均衡,并民主推選組長,任務是管理組內成員日常紀律,確保小組活動順利進行。
2.課堂小組實踐。這是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團隊合作精神研究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對教師和學生有很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就擬定活動的內容、活動時機、活動形式。如溫習舊知識、新舊知識銜接、新知識探究、鞏固總結階段、解答“開放性”問題、知識拓展深化等方面,學生起初接觸小組活動沒有頭緒,不會思考,不懂合作,常表現(xiàn)出沉悶、茫然、面面相覷,寶貴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因此,需要教師使用幽默語言或娛樂活動等方法,走近學生、適當引導、培養(yǎng)合作能力。需要組長起“領頭羊”作用,合理安排、主動發(fā)言、調動成員積極參與思考交流。讓學生通過快速縝密思考、激烈討論、歸納總結和勇于發(fā)言,嘗到成功的喜悅后,逐步培養(yǎng)學生愛動腦思考、動嘴交流、動心學習的能力,即團隊合作精神。
3.課堂評價?!读x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迸囵B(yǎng)學生小組團隊合作精神,評價相當關鍵。
組內根據(jù)討論情況、提出建設性問題、發(fā)言情況、質疑等方面,民主推薦最佳火炬手。教師根據(jù)討論激烈程度、回答流利程度、答案踩點情況及挑戰(zhàn)外組問題情況,選出最佳活動小組?;顒又袘苊鈱W生精神疲勞,獎勵性評價不應過多,批評引導言語也不可少。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團隊合作精神研究與實踐,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合作意識和求實創(chuàng)新精神,樹立了虛心傾聽、準確獲取信息、大膽挑戰(zhàn)、公平競爭的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在生物課堂中的實踐,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是挑戰(zhàn)和提升。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應有效應用團隊合作精神,充分展示學生個性魅力,為其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條件。
關鍵詞:將基礎知識;融入案例;擊破考試重難點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231-011.問題的提出,如何組織復習課教學一直都是高三生物教師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
復習課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難點:一是復習課的內容,學生都已學過,因而學生的學習興趣遠不如上新課,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做"炒冷飯"式的重復。二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未必都掌握,尤其是舊知識用于新情境中,學生往往對舊知識的重組或者知識間的聯(lián)系及應用缺少認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舊知識進行深化、拓展、重組。為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摸索以真實的"案例"為核心.精心設計問題,在問題情境中回憶和構建知識網(wǎng)絡;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舊知識的再現(xiàn)和應用;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下面就以高三生物復習專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為例,簡述具體案例教學的過程,供各位同仁參考。
2."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案例教學的過程
2.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師:課件出示袁隆平田間觀察稻苗的圖片和獲獎情況,從袁隆平的實例導入,很自然地與課題聯(lián)系起來,同時也能對學生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
2.2主題探究引入目標。師:假如現(xiàn)在給你一畝耕地,讓你來耕種。請用你所學的理論知識來規(guī)劃,如何才能使年終收獲的農作物產量最多?
師:看到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會感到無從著手,其實在你平時做過的題目中已經向我們暗示了一些提高農作物產量的方法,請看下面的一道例題。
[探索一建立合理的種植制度]
例題:番茄種子播種在苗床上,在適宜的條件下,研究員從種子到幼苗形成期間每天測定其干重,并繪制成曲線。
師:請你解釋為什么干重在12天之前逐漸減少,而12天之后為什么又開始增加?(學生回答)總結:在大規(guī)模生產的時候,通常是前一種作物還沒收割的時候,就在壟溝中播種下一種農作物,這樣當前一種作物收割時下一種作物已經長出小苗,我們稱為套作。(出示圖片)
師:還有哪些措施能讓你這一畝地的產量提高呢?(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探索二培育優(yōu)良品種的方法]
師:當然,如果有現(xiàn)成的優(yōu)良品種你直接選育就行了,如果沒有,那么就需要培育優(yōu)良品種,哪些方法能培育優(yōu)良品種?(小組討論)師展示措施,并提出以下問題:組織培養(yǎng)能培育出新品種嗎?上述方法誰能定向改變遺傳物質?上述育種分別屬于什么水平的改變遺傳物質?(師生一起總結整理比較各種育種的原理、常用方法、優(yōu)點、缺點的表格)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解決了優(yōu)良品種的問題。接下來就是要向地里種植,那么種植的時候是不是種得越密越有利于提高產量呢?
[探索三合理密植]
師:為什么要合理密植而不是越密越好呢,請大家跟我一起看這樣的一個題目。
師:右圖表示葉面積指數(shù)與光合作用細胞呼吸兩個生理過程的關系。請據(jù)圖1回答下列問題:
圖1圖2
師:通過分析曲線你認為葉面指數(shù)為多少。才能使農作物的產量最大。如果超過這點農作物的產量為什么會下降?
師:密植的目的是要增加有效光合作用的面積,其實在農業(yè)生產中我們在種植的時候還會考慮到風向等問題。
[探索四 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師: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主要是指物體的生長發(fā)育的階段,水分代謝,遺傳特征等。外因有哪些?(生討論)
師:我們 的理想狀態(tài)是想保證各種外界因素,但實際生產中未必都能實現(xiàn),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分析主要的限制因素。解決主要矛盾。請看下面的一道例題:
師:在其他條件適宜的環(huán)境下研究溫度和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的關系,得到如下曲線,請據(jù)圖2分析:
(1)在P點之前,影響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2)Q點之后影響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3)P點與O點之間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探索五生態(tài)因素的影響]
師:此外,你種的這畝地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角度來看,它屬于哪種類型?這種類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誰起主導作用?
師:既然是人起主導作用,所以農民就要中耕松土,這樣有利于根部呼吸,利于礦質元素的吸收,就要采取合理灌溉等保證非生物因素被植物充分利用。此外田間的雜草和一些以作物為食的害蟲,它們與你的作物之間屬于什么關系?(生討論發(fā)言)
師:雜草可以人為地拔掉.也可以用畢長素類似物等方法去除雜草的競爭。但是病蟲害怎么辦?采用什么方法更好呢?
一、師資基本情況
我市現(xiàn)有任課教師15人,教師平均年齡36歲,大部分的教師有朝氣,虛心好學,進取心強,有自學能力。因此他們突出的特征是:有正確的教育觀,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和多元的教育技能,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會以積極向上的人格影響學生,以及運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努力使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fā)展。不足之處是:15人中只有2人為生物專業(yè)畢業(yè),多數(shù)教師在生物專業(yè)方面存在著知識短缺的障礙。
二、目標和要求
尊重每個教師個體的學習需要,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激勵他們自我學習和相互學習,使每個教師都成為學習的主體。
1、培養(yǎng)自信的教師。自信是教師充分發(fā)揮潛能的前
提。一個教師具有良好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積極創(chuàng)造,才能在工作中不斷自我實現(xiàn),體驗到工作和成長的樂趣。因此,通過培訓使每個教師都能自信地面對教學。
2、培養(yǎng)研究型的教師。教師研究主要是指向自我,對自身專業(yè)現(xiàn)狀、教學風格保持一種反思的態(tài)度,在實踐中不斷反思、改進、再反思、再改進,提高教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通過培訓使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研究能力,及時發(fā)現(xiàn)身邊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善于積累,用課題指導教學,同時把問題變成課題進行研究。
3、培養(yǎng)會學習的教師。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培訓提高教師發(fā)現(xiàn)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整理的能力;調查與研究的能力;展示和發(fā)表的能力。
三、培訓模式
主要采取集中培訓形式。在培訓過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講述---探究”模式。
四、培訓課程編制
1、專業(yè)理論學習
(1)”生物課程的評價建議”專題理論學習。采取觀看專家講座光盤的形式,結合觀看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案例,教師共同分析,通過專題講座(關于評價),再嘗試探究。這樣,開闊教師的視野,提高理論素養(yǎng),要求教師做好筆記、作業(yè)。
(2)針對觀看課堂
教學案例存在的問題答疑解惑,引導教師不斷去探索教育教學現(xiàn)象,學會辨證、理性地思考問題,在轉變觀念的同時,不斷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使感性的、經驗性的認識不斷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學會如何繼承和創(chuàng)新。
2、專業(yè)技能學習
(1)學習“生物學實驗與探究教學技能——專題一”,讓每位教師都要有5分鐘中心發(fā)言,激發(fā)教師廣泛閱讀書籍的興趣,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
(2)以期末考試試題和試卷的分析入手,強調教師對如何完成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重視,每一節(jié)課都要嚴格按照教學目標實施教學,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技能。
3、行動研究
針對教學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開展研究,圍繞研究主課題,確定每個人研究的子課題。逐步形成每個教師參與研究的氛圍,提高教師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討論的技能和增強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從而不斷改善自己的實踐。
4、信息技術
進行課件制作的培訓,布置作業(yè):制作一節(jié)課的課件。要求:要適時的使用課件(一是強調重點、二是突破難點、三是擴充知識內容),要使課件為完成三維目標服務。
5、成長展示
(1)為教師搭建展示平臺,布置下學期活動安
一、“十一五”省級和市級課題研究的組織和指導工作。
1.對已經審批的省級課題《學校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研究》組織開展研究。
(1)XX年6月7日,雞西實驗中學總課題組全體成員在藝體樓三樓小會議室,召開了課題開題預備會議,對課題研究的各方面工作進行了研討,并決定成立10個子課題組。
(2)XX年6月19日,雞西實驗中學總課題、子課題全體成員在實驗樓二樓小會議室舉行“十一五”規(guī)劃省級重點課題開題儀式,市教科所曹興吉所長參加了會議。會上曹興吉所長宣讀《研究任務下達書》,科研處主任劉務才宣讀《開題報告書》,姜育孝校長宣讀《研究任務責任書》并對課題研究提出總體要求,曹興吉所長對課題研究作了重要指導。
(3)XX年6月23日,雞西實驗中學總課題、子課題負責人在藝體樓三樓小會議室召開了會議,對每個子課題組的課題名稱、研究內容進行商討。
2.對申報的18項市級科研課題做好研究的督促和檢查工作。
(1)3月6日組織市級課題負責人會議,指導填報好《研究項目議定書》。
(2)組織課題負責人根據(jù)任務下達書,進一步細化課題研究步驟,做好責任落實工作。
(3)督促、檢查各課題組的研究工作,并做好記錄,做好課題材料的整理、積累。
二、加強教師培訓與考核。
1.3月20日,高中教務處和科研處協(xié)同,組織參加省教育學院新課程培訓教師在教研組內進行專項輔導。
2.協(xié)同初中部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新課程理論學習答辯會、聽課、評課系列活動。
3.3月27日,組織初中教師集中培訓,由科研處主任劉務才主講,內容為《構建教學模式的培訓》。
4.4月17日,組織了高中基礎部教師進行學習《教育——為了人的幸?!返臏y試。
5.5月15日,聘請市教育學院徐杰院長對全校教師進行課改通識理論培訓。
四、加強了高考研究工作,組織各學科骨干教師認真研究復習備考的經驗,在7月14日,高三每學科備課組長進行總結與反思匯報。
五、布置教師撰寫科研論文、教育案例,在期末收繳。
六、在科研處指導下在初中部建立了部分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建構小組,經過多次研討,初步形成了較為適合學校實際、學生實際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生物學科的教學模式。
七、出臺了建立學校課程資源庫和優(yōu)秀課件、優(yōu)秀教學案例的實施方案。在全體老師的努力下,各教研組已初步建立了與本學科教學同步的課件資源庫。
八、做好其他各項常規(guī)工作:
1.整理、編輯、印制第30、31期《課改快訊》。
2.做好第四期《教改論壇》的材料收集工作,為下學期整理、印制做好鋪墊。
3.與初、高中教務處相配合推動課程改革,協(xié)同教務處組織好課改實驗課、青年教師匯報課等。
關鍵詞: 高中物理 實踐性教學 教學方案
一、引言
物理學科與化學學科、生物學科相比,更側重學生對知識的實踐性掌握能力。這是作為一門自然學科的最大特點,因此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方式。在物理教學領域中,教師們對實踐性教學并不陌生,是物理教學的基本模式。但是,許多需要進行實踐性教學的內容都在我國應試教育形勢下變成了照本宣科的課堂教學,根本沒有達到實踐性的目的。那么,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該如何進行實踐性教學呢?
二、高中物理實踐性教學的實施方案
制訂條理清晰的教學方案是高中物理中實施實踐性教學的第一步。方案一定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制訂。根據(jù)高中物理知識點較為深奧,而課堂時間較短,學生課業(yè)較繁重的情況,發(fā)現(xiàn)要切實可行地實施實踐性教學并不簡單。筆者經過大量研究提出以下兩個實用方案。
1.以實驗教學為主。
理論知識與實際緊密相連是高中物理學科的主要特點,由于條件限制,因此許多具有實踐特點的知識是無法實現(xiàn)實踐性教學的,教師也沒有經常帶學生到室外觀察和親身體驗的機會。所以最大限度讓學生有實踐機會的教學方法就是做實驗。實驗教學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相關物理知識。所以,教師可在每周物理課中安排一到兩節(jié)實驗課,將學生帶到實驗室,或者把實驗器材帶到課堂上,這兩種實驗教學法都能增強高中物理教學的實踐性。
2.將物理融入生活,把知識形象化。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實踐之上的學科,教材中所學的物理定律、公式都是由眾多物理學家從生活或者實驗中研究所得的結果。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性的唯一標準,讓學生進行物理實踐的方式除了實驗,還有生活。實際生活中能找到許多與物理知識相關的現(xiàn)象,是檢驗物理定律和公式正確與否的有效途徑。所以,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生活中的實例引進課堂,或者讓學生帶著物理問題體驗生活,將物理融入生活,從而使抽象難懂的物理知識形象化、簡單化,幫助學生提高物理知識素養(yǎng)。如教師在講授摩擦力這一章節(jié)時,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見的關于摩擦力的例子,如抹墻的磨砂紙,輪胎上的紋路,結冰公路上撒鹽,等等,這些都是生活中利用摩擦力解決問題的實踐案例。通過教師的點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搜集幾種運用摩擦力知識制作的產品,通過對這些產品的分析,加深學生對摩擦力的理解,鍛煉學生物理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思維模式。
三、在高中物理實施實踐性教學的效果分析
有了實踐性教學實施構想之后,就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實踐。下面通過高中物理實踐性教學案例,對實施實踐性教學對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產生的效果進行分析。
高中物理課本中,力學是課程的重點。而沖量這一概念是力學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的知識點。一開始接觸沖量時,學生都有點懵懂,不知道究竟什么叫沖量,也不知道沖量到底是什么物理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無法通過言語描述表達清楚,圖文也不能幫學生理解清楚。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法,給同學們展示沖量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過程及結果。首先,教師準備兩根粉筆,一根白色的,一根紅色的。讓它們在同樣高度進行自由落體運動,只是兩根粉筆的落地點不一樣。白色粉筆的下面是一塊海綿,紅色粉筆的下面則是水泥地。結果可想而知,落在水泥地上的粉筆肯定會斷,而落在海綿上的粉筆則安然無事。一般思維認為這是兩根粉筆掉落地點的硬度不一樣造成的結果。而學習沖量時,教師要告訴學生另一種解釋方法。從做功時間長短角度分析,當粉筆與水泥地發(fā)生觸碰時,粉筆和水泥地之間做功,但是時間太短,所以瞬間壓力大,導致粉筆斷開;而當粉筆與海綿碰撞的時候,粉筆擠壓海綿,海綿反彈粉筆,做功時間長,所以沒有造成太大壓力,也就不會造成粉筆斷裂。通過這種形象實驗,學生不僅有興趣深度挖掘物理的奧秘,還對沖量有形象理解。
四、結語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踐性的學科,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不僅是當前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而且是提高學生物理成績、優(yōu)化物理教學的最佳途徑。教師應該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盡量搜集實踐資源,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通過實驗課和生活案例相結合的方式,貫徹落實實踐性策略,達到高中物理學科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