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大學本科德育論文范文

大學本科德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本科德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大學本科德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本科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今天,社會各行業(yè)越來越多地與其他國家進行聯(lián)系,這對就業(yè)者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獨立學院畢業(yè)的學生在就業(yè)中處于相對劣勢,所以無論是在專業(yè)知識方面,還是英語能力方面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達到更高的目標。這一形勢要求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既要能夠用語言與外國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同時能夠理解該國的文化和習俗,不至于在交往中產(chǎn)生誤解和糾紛。這就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入跨文化交際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在實際交往中的能力。

1.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稱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體之間的交際,劃分為言語交際和非言語交際?!翱缥幕浑H”這一術語是由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T.Hall在1959年出版的經(jīng)典著作《無聲的語言》中首先提出的,學術界普遍將這部著作視為跨文化交際學的奠基之作。60年代陸續(xù)又有一些有關跨文化交際的著作問世。1970年,國際傳播學會承認跨文化交際學是傳播學的一個分支,在學會下面成立了跨文化交際學分會,跨文化交際學得以鞏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以Gudykunst及TingToomey為首的一批跨文化研究學者開始了跨文化交際理論的發(fā)展,到現(xiàn)在,跨文化交際已經(jīng)形成為一門成熟完整的科學體系,在美國有約130多所大學已經(jīng)開設了跨文化交際學這門課程。

拜盧姆等學者提出跨文化交際能力應由態(tài)度(attitude)、知識(knowledge)與技能(skill)三方面構成。因此,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目的為:一、培養(yǎng)人們對不同的文化持積極理解的態(tài)度。二、培養(yǎng)跨文化接觸時的適應能力。三、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技能。

2.跨文化交際能力與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

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教育部2007年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大學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提到: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性質(zhì)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nèi)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p>

獨立學院的本科生與其他一本二本院校的本科生相比,在英語基礎上薄弱一些,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更欠缺一些。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缥幕浑H能力是英語應用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對所有大學生提出的一項要求。因此,我們獨立學院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務必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獨立學院本科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和途徑

3.1 通過講解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

許多英語詞匯除了其概念意義外,還有其文化內(nèi)涵。只有掌握了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正確理解詞義。所以,教授英語詞匯不能只停留在講解單詞的字面意義上,還應深入講解其背后的文化涵義。

比如“red”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顒踊蛳矐c日子有關,比如,英語里有“red-letter days”(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而在中國,紅色象征革命和社會主義等積極意義。但是英語中的“red”還含有危險狀態(tài)或使人生氣的意思,如“red flag”(惹人生氣的事物)。而短語“in the red”則表示虧損、負債。又如英語的星期五是“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眾所周知的是耶穌受難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這個表達,其意思是“愁眉苦臉”;“Black Friday”則意味著“災難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會使人想到耶穌復活、做禮拜、過節(jié),常常有神圣、歡樂等含義。這樣,人們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說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

顯然,若不了解這些詞匯的文化背景,我們就很難理解這些短語的意思。因此,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認真地為學生講解其文化內(nèi)涵。

3.2 組織課堂討論加深學生對英語文化的了解

結合課文內(nèi)容,適時組織學生對課本中涉及的中西文化進行分組研討。例如討論兩種文化的問候方式、用餐習慣、感情表達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認識和理解,增強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的跨文化意識。例如,當涉及family這個主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列出“family tree”(家庭樹),了解中西方的家庭類型:extended family(大家庭)、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single-parent family(單親家庭),同時可在課堂上討論中西方家庭的相同點和差異,從而可比較中西方家庭結構的異同與家庭觀念的異同。

3.3 通過角色扮演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講授文化知識時,可以模擬語言情景,要求學生在設定的情景下進行角色表演。表演過程中,提醒學生進行言語和非言語交際時都要符合西式習慣。學生角色扮演不僅有利于交際能力的發(fā)展,而且會提升學生的興趣。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打電話和接電話的規(guī)范禮儀,正確使用電話用語,教師可以設計前臺服務、客戶服務中心等場合,讓學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3.4 提高教師自身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教師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將直接影響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效果。因此必須提高教師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其方式多種多樣,如:派教師到英語國家出國進修學習,親身感受英語文化;聘請國內(nèi)外專家為教師做相關講座,提升教師的理論修養(yǎng)。有了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點上,我院就做的很好。去年,我院派遣了十名教師赴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學習;今年,我院又將派出15名教師前往該校學習。這樣的出國學習經(jīng)歷確實讓教師們感受到自身的提高,教師們亦能很好地將自己所看到學到感受到的各種文化知識恰當?shù)剡\用到日常的教學中。而且,正因為教師們所講的都是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學生們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3.5 指導學生做好課外自主學習

由于上課時間有限,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做的也是有限的。因此,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工作不僅要在課堂上開展,課后還需要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訓練。對于課外的學生,教師主要是起著有效指導的作用,例如:鼓勵學生多與外教及外籍人士交流;為學生推薦一些英語文字、視頻和音頻資料;鼓勵學生開展英語歌曲比賽、原聲電影配音大賽等。有了這些后續(xù)活動的支撐,學生們才能時刻沉浸在英語的氛圍里,從思維到行動都在不斷的進步。

盡管跨文化交際學在我國的研究和發(fā)展已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目前我們?nèi)杂泻芏嘣盒5挠⒄Z教學主要圍繞大學英語四級等過級考試開展,忽視了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強調(diào)對我們獨立學院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很有必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3.

[3]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2007.

[4]劉可紅,吳華.外語教育的文化取向研究[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5(4).

[5]杜瑞清,跨文化交際探索與發(fā)現(xiàn)[M].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