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影視制作中傷亡演員與劇組的法律關系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制作中傷亡演員與劇組的法律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影視制作中傷亡演員與劇組的法律關系

[摘要]隨著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影視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影視制作中群眾演員人身傷害事故不斷增多。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的法律關系性質為雇傭關系。為有效保護影視制作中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應行使賠償請求權、辦理商業(yè)人身保險、完善工傷保險立法等三方面的群眾演員傷亡的法律救濟措施,以推動工傷保險立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群眾演員;人身傷亡;勞動關系;雇傭關系;法律救濟

隨著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影視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影視作品制作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相應地拍攝過程中的演員人身傷害事故近年來也不斷增加。在因事故人身傷亡的演員中,數(shù)量眾多的特殊演員群體———群眾演員的傷亡占很大一部分,這給法律學術界與實務界帶來了一系列法律疑難問題:與一般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關系相比,群眾演員與劇組的關系是什么?群眾演員與影視劇組有何種法律關系?群眾演員人身傷害事故賠償請求權的法律基礎是什么?應從哪些方面有效保護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的權益?等等。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對于在司法實踐中準確適用相關法律法規(guī),有效保護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的權益,以及推動我國工傷保險立法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影視制作中群眾演員發(fā)生人身傷亡事故的法律疑難問題

隨著影視作品制作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拍攝過程中的群眾演員人身傷害事故近年來也不斷增加,如2008年4月20日造成38名群眾演員受傷的《我的團長我的團》攝制組廊橋垮塌事故,2009年9月1日導致3名群眾演員溺亡的《戰(zhàn)地黃花》攝制組渡江落水事故,2016年1月15日致使3名群眾演員受重傷的《長征之路》攝制組爆炸事故,等等。影視制作中的事故給數(shù)量眾多的群眾演員帶來很大的人身傷害,傷亡群眾演員及其撫養(yǎng)、贍養(yǎng)與扶養(yǎng)的家庭成員有權要求劇組賠償,然而對于傷亡群眾演員與劇組在法律上的關系、應依那個部門法請求人身損害賠償、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請求人身損害賠償權的法律基礎是什么等等問題在學術界與實務界中有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為,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的法律關系性質是勞動關系,遭到意外事故傷亡的群眾演員或家庭成員應根據(jù)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請求工傷賠償,《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與《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中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是傷亡群眾演員工傷賠償請求權的法律基礎;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法律關系性質是雇傭關系,遭到意外事故傷亡的群眾演員或家庭成員應根據(jù)民法請求劇組給付相應的人身損害賠償,《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等法律法規(guī)及司法解釋中的相關規(guī)定是傷亡群眾演員或其家庭成員行使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基礎。傷亡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的法律關系是屬于勞動關系還是屬于雇傭關系,以及傷亡群眾演員行使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基礎有哪些,這些問題需要先對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進行辨析而后才能予以確認。

二、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辨析

勞動關系的概念在法律學術界與司法實踐有所分歧,無統(tǒng)一的定論。在我國勞動立法層面上,至今也沒有為勞動關系的概念界定,但在法學理論和司法實踐中,大都認為勞動關系的本質特征是從屬性[1]。勞動關系的從屬性是指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勞動者的人身在一定程度上緊密與嚴格地依賴和隸屬于依法成立的用人單位,形式上平等而實質上不平等的雙方是支配與被支配、管理與被管理、控制與被控制關系。其內(nèi)涵從以下兩方面理解:其一是勞動者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人身依賴與隸屬于用人單位,二者地位不平等,作為用人單位管轄下的職工,應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職工為用人單位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有償提供自己的勞動力,雙方形成管理與被管理、支配與被支配、控制與被控制的隸屬與依賴關系。其二是在勞動者人身隸屬于用人單位的程度與限度上有一定的緊密性與嚴格性,而不是松散性與隨意性,其在時間、空間與組織等方面的具體體現(xiàn)為:從時間上看,勞動者以有償?shù)姆绞綄⑵淙松碜杂蓹嗯c勞動力使用權在一定期限內(nèi)交付給用人單位支配、管理與使用,以實現(xiàn)用人單位的利益和目的,這里的“一定期限”具有長期性、繼續(xù)性與日常性之特定含義。依據(jù)《勞動法合同法》第十九條關于試用期之規(guī)定,勞動者與單位的期限一般應在3個月以上,短期性、臨時性、應急性與一次性人身限制與勞動力使用的情形則不包含在內(nèi);從空間上來看,勞動者必須進入用人單位指定的固定生產(chǎn)經(jīng)營與辦公場所履行勞動義務與職責,即勞動者須在用人單位的指定地點與區(qū)域工作,同時要在指定地點與區(qū)域接受用人單位的指令、約束與監(jiān)督,以完成用人單位交付的勞動任務。從組織平臺來看,由于現(xiàn)代社會行業(yè)化與規(guī)?;a(chǎn)的需要,勞動者要被納入長期與穩(wěn)定的社會性組織體系———用人單位之中,依賴于用人單位這個組織平臺,與其他勞動者分工協(xié)作完成工作任務,而不是獨立從事業(yè)務或經(jīng)營活動;勞動者要在關乎到生存意義上的經(jīng)濟利益上緊密依賴于作為組織平臺的用人單位,以自己的勞動力換取用人單位的工資、福利與社會保險金等生活資料,勞動者要自覺與嚴格遵守組織平臺———用人單位的安全生產(chǎn)規(guī)章與日常管理制度,不得無故違反用人單位的內(nèi)部紀律,如無故遲到、曠工、違章操作等;勞動者要在職業(yè)生涯上緊密也依賴于用人單位這個組織平臺,其要盡可能忠誠與勤勉地履行對用人單位的義務與職責,以更多獲得用人單位給予的物質與精神獎勵,使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空間更加廣闊。雇傭關系是指受雇人與雇傭人根據(jù)雙方的約定,在雇傭人的授權或指示下,在一定或者不定期限內(nèi)為雇傭人提供勞務,并由雇傭人支付報酬的民事合同[2]。其與勞動關系的不同之處為:第一,用工主體不同。勞動法關系的用工主體是法定的勞動組織,即在我國境內(nèi)的企業(yè)、個體經(jīng)濟組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事業(yè)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合伙組織和基金會等依法登記成立的組織,而在雇傭關系中,法律沒有這種特定限制,自然人、法人與其他組織均可以成為用工主體———雇傭人。第二,當事人雙方法律地位平等,人身互不從屬。與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在人身上緊密與嚴格地隸屬于用人單位不同,雇傭關系中雙方為兩個相對平等與獨立的主體,受雇人與雇傭人之間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人身隸屬關系,盡管受雇人在提供勞務的過程中也接受一定程度的管理,但人身從屬性沒有在勞動關系中那樣緊密與嚴格,在一些情況下可以說是松散與隨意的。另外,除了家庭雇主和家庭保姆之間形成的雇傭關系以及達到退休年齡并已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的職工可與用人單位之間形成的雇傭關系之外,一般情況下雇傭關系在時間上具有臨時性,受雇人多短期性或應急性或一次性為雇傭人提供勞務,在空間上則具有不固定性,雇傭人或受雇人多頻繁流動地變更工作或生活地點。第三,適用法律規(guī)范不同。勞動關系的調整適用于《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與《工傷保險條例》及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與司法解釋等,雇傭關系的調整適用于《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與《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等法律法規(guī)與司法解釋等。由于二者適用的法律不同,所以其取得報酬的原則、保護的標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爭議的解決方式等也都不同,例如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因工傷遭受人身損害的,既可以依《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與《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請求享有工傷保險待遇,同時也可依《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向侵權的第三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而在雇傭關系中,當受雇人在從事雇傭活動遭受人身損害時,不能認定為工傷,只能依《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與《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等民事法律向雇傭人或造成損害的第三人請求人身損害賠償。

三、群眾演員與劇組的法律關系性質確認

根據(jù)以上對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理論分析與闡述,可以將群眾演員與劇組的法律關系性質確認為雇傭關系,而不是勞動關系。具體原因如下:第一,從用工主體資格來看,劇組不具備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的合法資格。劇組不是勞動法意義上依法登記成立的長期穩(wěn)定組織,而是為了拍攝某一影視作品的需要,由投資人、制片人、導演、編劇、專業(yè)演員等影視制作核心成員與群眾演員、攝影師、化妝師、煙火師、道具師、燈光師、服裝師、場記等演藝行業(yè)工作者組建而成的臨時合作團隊,存續(xù)時間一般不長,影視作品制作完成后即解散,一般沒有在工商局依法登記,不具有勞動法意義上的用工主體資格,因而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形成的法律關系只能是雇傭關系[3]。第二,從勞動關系的從屬性來看,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不能形成緊密與嚴格意義上的人身依賴與隸屬關系,其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在時間維度上,影視制作的需要決定了群眾演員擔任的都是次要與臨時性角色,為此劇組與群眾演員簽訂的合同大都是或短期或應急性或一次性的,一般都不會超過3個月,有的一次性臨時角色甚至是按小時來確定雇傭時間與支付報酬,如此就導致了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形成不了長期而穩(wěn)定的依賴與隸屬關系。二是表現(xiàn)在空間維度上,由于群眾演員扮演次要影視角色取得的報酬低、工作期限短、不同劇組出于拍攝的需要也不斷變換地點等原因,群眾演員不得不頻繁地流動,受雇于不同劇組到不同拍攝地點扮演角色,而不能穩(wěn)定在一個固定的地點或特定區(qū)域工作[4]。第三是在與組織平臺的關系上,群眾演員是作為單個的個體被劇組根據(jù)劇情發(fā)展需要臨時招募的,其不會成為劇組的核心成員,基于影視作品制作成本的考量,群眾演員一般不會因人格忠誠、勤勉與演技出眾被劇組送入影視學?;驒C構進行專業(yè)知識學習與專門技能培訓,從而成為某個影視公司的固定群眾演員。進一步說,在整個的影視拍攝過程中,群眾演員對劇組人身隸屬與依賴程度始終較低,可以說,雙方一手提供勞務,一手支付勞務報酬,從本質上看二者是一種朝合夕散的臨時與松散合作關系。再者,雖然群眾演員在影視攝制過程中也接受劇組的指示、授權與監(jiān)督等管理行為,但這些管理行為是群眾演員事先與劇組約定必須履行的義務,如著裝、化妝、按時出場與說臺詞,等等,它僅僅是業(yè)務層面上的合作管理,不同于長期的、持續(xù)的與日常的規(guī)章制度層面上的行政管理,其并不具備勞動關系從屬性所要求的緊密性與嚴格性。因此,群眾演員與劇組之間的法律關系也就不符合勞動關系的本質特征,其法律關系性質應確認為普通的民事法律關系———雇傭關系。

四、群眾演員發(fā)生人身傷亡事故的法律救濟

既然如前所論群眾演員與劇組的法律關系性質為雇傭關系,那么在影視制作中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向劇組請求人身損害賠償權的法律依據(jù)為《民法通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及《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與司法解釋等?;诖?,為切實有效地保護影視作品制作中傷亡群眾演員的權益,從國內(nèi)外立法與司法實踐來看,應從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行使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劇組為群眾演員辦理商業(yè)人身意外傷害險、以完善《工傷保險條例》立法的方式將雇傭關系納入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的覆蓋范圍等3方面進行法律救濟。

(一)行使賠償請求權

即使群眾演員和劇組之間是沒有勞動關系的松散合作關系,但二者也是雇員與雇主的雇傭關系,作為雇主的劇組,應對群眾演員承擔保障雇員人身安全的雇主責任?!度松頁p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一條規(guī)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傭關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員人身損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雇主承擔賠償責任。雇主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chǎn)事故遭受人身損害,發(fā)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接受發(fā)包或者分包業(yè)務的雇主沒有相應資質或者安全生產(chǎn)條件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痹谟耙曋谱髦袀鋈罕娧輪T及其家庭成員可以根據(jù)此法律規(guī)定向劇組行使人身損害賠償權,如劇組拒不賠償,或劇組因完成影視作品制作解散,可以向劇組主要的組織者與主導者———投資方與制片方請求賠償,并可以把投資方與制片方作為共同被告訴之法院,至于損害賠償項目、計算依據(jù)與數(shù)額標準等問題,《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及《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相關的法律與司法解釋都做出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操作性強,可依之計算出賠償總額。

(二)辦理商業(yè)人身保險

商業(yè)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對于群眾演員意外事故傷害保障和分散劇組風險具有積極作用,尤其是對前述案例中出演爆炸戲、煙火戲、深水戲、武打戲與高空戲等高度危險戲場景中的群眾演員,對其傷害保障的意義重大。因此,從保障群眾演員合法權益及規(guī)避風險的方面考慮,在現(xiàn)有的法律體系尚未將雇傭關系統(tǒng)一納入到工傷保險覆蓋范圍之前,劇組應當為群眾演員統(tǒng)一辦理商業(yè)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雇主責任險,如此既可為群眾演員提供傷害保障,保護在影視制作中因意外事故遭受人身傷亡的群眾演員之權益,也可以減輕劇組自身的用工風險,降低影視作品的制作成本[5]。香港地區(qū)在這方面的經(jīng)驗值得借鑒與移植,其演員保護機制非常健全的,不管是群眾演員還是專業(yè)演員,只要一招募進劇組,都會由劇組在商業(yè)保險公司為之購買人身意外傷害險,且保險合同非常詳備,將手腳、胸部、腹部、臉部與頭部等身體重要部位的傷害保障都明確具體地寫在其中,在影視制作中演員一旦遭遇意外傷害事故,不管是輕重傷,或者是死亡,都會按照保險合同事先約定的條款來進行及時賠償。如果劇組不為演員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則被認定為一種違法行為,就沒有開機拍攝與制作影視作品的資格。

(三)完善工傷保險立法

按照我國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工傷保險法律制度只適用勞動關系,不適用雇傭關系,因此劇組也就沒有為群眾演員交納工傷保險費的法律義務,從而群眾演員在提供勞務過程中遭受到意外事故傷害也就得不到工傷保險的法定補償,而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行使民事賠償請求權卻又常出現(xiàn)與劇組就賠償數(shù)額分歧大、維權時間漫長、程序復雜繁瑣、費用高昂難以承受、賠償數(shù)額與結果不確定等諸多問題,使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的權益難以得到應有的保障。然而與上述情況不同的是,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家與地區(qū)并不對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嚴加區(qū)分,而是將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一起納入工傷保險法律制度體系,只要是勞工為雇主提供對生命健康安全有危險的勞動,都可以得到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的平等保護。我國也應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與市場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在法學理論與立法模式上借鑒域外這一經(jīng)驗,完善工傷保險立法,擴大工傷保險法律制度的覆蓋面,突破必須是勞動關系方能認定為工傷的限制,把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與雇傭關系中的雇傭者統(tǒng)一納入到工傷保險的適用對象內(nèi),使雇傭關系也成為工傷保險法律制度調整的社會關系,雇傭者及其家庭成員得以享有工傷補償請求權。如此,在劇組繳納了工傷保險費的條件下,一旦群眾演員在影視制作中因意外事故受到傷害,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就不必在與劇組達不成賠償協(xié)議的情況下,依民事人身損害請求權向法院提出費財費時費力的訴訟,而只需要行使工傷補償請求權向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直接提出工傷待遇申請,并經(jīng)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認定為工傷,就可以根據(jù)工傷保險相關法律規(guī)定獲得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支付的法定工傷補償金,從而使傷亡群眾演員及其家庭成員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地保護。

參考文獻:

[1]田思路,彭瀏誠.論使用從屬關系下非典型勞動者保護的多元化[J].中國勞動,2014(8):18—21.

[2]許建宇.雇傭關系的定位及其法律調整模式[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40—46.

[3]劉燕飛.中國群眾演員的法律保護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6(Z1):206—207.

[4]耿黎明.橫店影視城“橫漂”演員之現(xiàn)狀研究[J].山東青年,2015(10):92—93.

[5]黃樂平.群眾演員受傷,是否屬于工傷?[J].現(xiàn)代職業(yè)安全,2009(11):102—103.

作者:楊興坤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政治與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