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生物教學中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物教學中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物教學中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研究

摘要:重視人文教育是個永恒的話題,本文探討了如何利用高中生物教材對學生進行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等相關內(nèi)容的教育,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命;生活;生存

中學時代是一個人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伴隨著生理與心理的發(fā)育發(fā)展,學業(yè)上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社會閱歷不斷擴展及思維方式不斷變化,學習上、生活上、人際交往及自我意識等方面極有可能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排解,對學生的發(fā)展將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嚴重的將會導致心理障礙等人格缺陷的產(chǎn)生。國內(nèi)知名教育家羅崇敏教授結合國內(nèi)教育經(jīng)驗后提出了一個教育概念———“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主張通過教育的力量,使學生珍愛生命,懂得生活,學會生存。近年來中學生自殺事件總讓人觸目驚心。一份《中學生自殺現(xiàn)象調(diào)查分析報告》顯示,曾經(jīng)考慮過自殺的中學生竟然占樣本總數(shù)的20.4%,究其原因都是心理障礙的表現(xiàn)。當前青少年多為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他們習慣于各種享受,不懂得什么是挫折,他們變得任性、脆弱,經(jīng)受不起一點點打擊;他們不懂感恩之道、生存之理;他們對生命漠視,不敢直面困難……那么如何通過生物教學提高他們珍愛生命,懂得生活,學會生存的意識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挖掘本學科素材,對學生進行“生物與人文修養(yǎng)”的教學,取得一定的效果。

1意識到生命的偉大,珍愛生命

狹義的生命教育是指對一切自然生命的關注;廣義的生命教育是指一種全人類的教育,它不僅包括關注生命,還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yǎng)和生命價值的提升,是要讓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能夠自覺地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并發(fā)展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樹立起積極、健康的生命觀,并努力活出生命的意義來[5]。生命素材在中學生物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師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引導學生領悟生命的重要性,傳達生命的意義。例如,在講“減數(shù)分裂”和“體內(nèi)受精過程”的內(nèi)容時,可以借助課件生動地展示精卵的發(fā)生,精卵的結合以及胚胎的發(fā)育,學生對此內(nèi)容往往具有濃厚的興趣,而這類話題偏偏又是日常生活中較為“禁忌”的,于是教學中就可以從他們的好奇心入手,既滿足了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需求,同時也讓敬畏生命深入人心。正常情況下女性一個月只產(chǎn)出一個卵細胞,而卵細胞的存活時間僅僅幾個小時而已,雖說男性精子多,但由于受精過程中所發(fā)生的透明帶反應、卵黃膜封閉作用等影響,最終只有一個精子有機會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當然,這個精子也需是“億里挑一”,歷經(jīng)千辛萬苦,最后以最優(yōu)秀的姿態(tài),贏得這個生命的獎杯。受精卵在發(fā)育過程中還會時刻遇到障礙和困難,直至母親的分娩。敢問,生命來得容易嗎?讓學生從中認識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與此同時,插播一些反面教育的圖片、事例,如自殺、酒駕等,使學生更深刻地領會應該以感恩的心態(tài)去對待每個人的生命,去愛戴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又例如,講“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時,可以設置情境讓同學們體驗到自己的獨特性。我們每個人雖然有99.9%以上的基因都相同,但有不超過千分之一的基因差異性則決定了我們的獨特性。[2]茫茫人海中找不到一模一樣的另一個你,每個你都是絕對的獨一無二,所以小草不必羨慕喬木的高大,喬木不必嫉妒鮮花的美麗,只要每個人都付出努力,這個社會必有你的一席之地,每個人都擁有自己遼闊而美麗的藍天,擁有生命的美。因此,我們應該以自己為榮,學會欣賞自己的長處,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當然,也應該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由此喚醒學生對生命的敬畏,意識到生命的偉大,從而去感恩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

2體會生活的味道,懂得生活

《福建省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把“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作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教學中,聯(lián)系生活并體現(xiàn)“生命科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是達成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現(xiàn)實生活中,蘊藏著許多教學資源,能有效地利用,并與教材內(nèi)容相結合,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還可以利用生活的經(jīng)驗來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并懂得正確的生活之道。例如,學習“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zhì)”一節(jié)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三聚氰胺假奶粉事件”,引導思考,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蒙混過關”?既能鞏固蛋白質(zhì)的組成元素,也能觸動同學們對受害兒童的憐憫之心。例如,學習“激素調(diào)節(jié)”這一節(jié)時,組織學生對周邊人群展開調(diào)查,統(tǒng)計糖尿病的犯病概率及分布年齡,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糖尿病已經(jīng)越來越“年輕化”了,引起學生思考,討論糖尿病與人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有沒有關系,如何防治等問題。例如,學習“酶的作用和本質(zhì)”時,介紹加酶洗衣粉該如何使用以及功能所在,還有“嫩肉粉”在餐飲業(yè)中的作用。又例如,進行“免疫調(diào)節(jié)”教學時,把“艾滋病”作為切入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交流討論:1)艾滋病的發(fā)現(xiàn)、艾滋病病毒的特點、艾滋病的主要病癥及危害;2)艾滋病的傳播途徑;3)艾滋病的防治研究進展;4)面對艾滋病及其患者,我們能夠做什么?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對艾滋病的知識有更多的了解,認識艾滋病發(fā)展的嚴峻形勢以及每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滲透更健康的生活理念,增強社會責任感。結合這些問題的討論,使學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職業(yè)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組成的復合體,幫助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4]。明白生物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可見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總之,筆者認為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活教育,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識,掌握更高的生活技能,提高更強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體會生活的味道,懂得生活。

3正視生存的道理,學會生存

“美麗中國”,十八大報告第一次專章論述生態(tài)文明,提出“推進綠色發(fā)展、循環(huán)發(fā)展、低碳發(fā)展”和“建設美麗中國”。面對資源日趨緊張、環(huán)境污染日益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提倡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重要地位,致力于建設美麗中國。那么抓好對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教育,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正視生存之道,學會生存,也是生物學教師的中國夢。例如在進行“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授課時,結合當今社會熱點問題,播放“低碳生活”“霧霾天氣”“溫室效應”及“土地荒漠化”等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分組討論、辨析、反思,使學生重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前提是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在學習“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時,向?qū)W生講授英國曼徹斯特地區(qū)原本是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可是有些人為了追求眼前的經(jīng)濟利益,缺乏環(huán)境保護意識,亂排廢氣、廢水、亂丟廢棄物品,以致環(huán)境大受污染,影響樺尺蠖的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從而明白“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所以人類的隨意破壞、干擾,將會影響生物的進化方向。例如學習“生物進化”時,適時播放一些地球上動植物間較為奇特的生存方式。在《物種起源》發(fā)表的第三年,達爾文就出版了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蘭花借助昆蟲傳粉的各種器官》,達爾文在書中驚嘆蘭花繁殖系統(tǒng)途徑的“無與倫比”和“幾乎盡善盡美”[1]。如杏黃兜蘭是我國云南特有的物種,也是我國一級保護物種,它具有拖鞋樣式的唇瓣,這樣造型奇特的花朵其實是為了誘騙傳粉而專門設置的陷阱。同時,為了防止“拖鞋”積水,兜蘭還進化出像房子一樣的結構———中萼片。兜蘭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吸引蜜蜂,但其花瓣表面甚滑,一不小心,就跌落“拖鞋”里,而蜜蜂無論如何掙扎,也不能夠從中逃脫,只能通過一個狹窄的傳粉通道爬出來,而經(jīng)歷這一過程時,蜜蜂也就完成了偉大的授粉任務。所以像兜蘭誘人的香味,拖鞋似的唇瓣,房子一樣的中萼片,狹窄的傳粉通道……這些都是在長期的遺傳變異和生存斗爭中進化而來的。又如傳粉昆蟲的特殊口器,龍血樹的特殊構造等事例亦能很好地啟發(fā)學生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明白年輕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先學會并努力地去適應生存環(huán)境,并不斷提高自我調(diào)控能力。優(yōu)勝劣汰是大自然永遠遵循的不二法則。人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而存在,就必須懂得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4]。環(huán)境的好與壞與每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密切相關,保護環(huán)境自然是每個人的分內(nèi)事,生活方式有時的確很難改變,但也并非絕對不可改變,尤其,對處于成長中的中學生,由于可塑性強,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為生態(tài)文明作出自己的貢獻[3]。所以,在教學中滲透生存教育,幫助學生提高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強化生存意識,樹立正確的生存觀念,勢在必行。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因此,如果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生命、生活及生存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是每一位生物學教師的責任和義務;能用專業(yè)知識喚起學生珍視生命的價值,解決生活的問題,提高生存的意識,也是生物學教師備感榮幸并能體現(xiàn)其專業(yè)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教育的起點是人的生命”,聯(lián)系生物學這門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學科,讓學生認識生命的由來,認識自然界物種的生存規(guī)律,樹立正確的生命觀,領悟生命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珍愛生命,懂得生活,并學會生存。

參考文獻

[1]程瑾.達爾文的猜想[J].科學世界,2009(8):14.

[2]羅燕麗.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J].生物學教學,2013,38(3):39-40.

[3]朱國梁.將生態(tài)文明觀融入生物學教學[J].生物學教學,2013,38(6):15-16.

[4]裘圓圓.在中學生物學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J].生物學教學,2013,38(3):59-60,66-67.

[5]馮建.生命教育論綱[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3(5):5-12.

作者:陳香茹 單位:廈門市翔安第一中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