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民族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的含義,然后分析了民族音樂在中職教育中的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最后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論述了中職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策略。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育;中職

文化對于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影響是持久而有力的,民族文化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也是國家發(fā)展多樣文化的核心基礎。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積累沉淀形成的,民族音樂文化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發(fā)展,是民族情感、精神、性格靈魂的體現(xiàn),是民族經久流傳、生機勃勃的命運脈搏。當今社會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越來越重視,而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成為當代重要的任務。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離不開學校音樂教育,因此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將民族傳統(tǒng)音樂融入課堂教學,讓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讓學生在學習民族傳統(tǒng)音樂時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民族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的含義

廣義的民族音樂是指各民族或具有一定文化的社會團體所共有且持續(xù)傳承的音樂總體。狹義的音樂是指源于各民族人民生產生活且?guī)в忻褡逄厣兔褡寰竦膫鹘y(tǒng)音樂內容。而文化是囊括了一個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信仰習俗、價值理念、思維方法等民族意識的體現(xiàn),與國家的歷史傳承息息相關。因此,民族音樂不是簡單的旋律聲音,它是民族文化的傳承符號,承載了各個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精髓,是非常具有探索價值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可以說,民族音樂是在本民族人民在悠久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體現(xiàn)本民族思想精神的音樂[1]。中國有56個民族,而中國民族音樂是指中國56個民族的傳統(tǒng)音樂匯集而成的具有延續(xù)發(fā)展特點的音樂形式。中國的民族音樂是源于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所有音樂類型,并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延續(xù)創(chuàng)造而來的,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有著明確的文化血緣關系。中國民族音樂涵蓋了我國民族文化精髓和獨有的民族思想內涵,故學校可通過音樂教育將其傳播給大眾,起到“教化人”的作用,使大眾在音樂中啟迪心靈、升華精神,強化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自豪感[2]。

二、民族音樂在中職教育中的文化價值與教育價值

(一)民族音樂在中職教育中的文化價值

文化與教育是息息相關的,文化源于生活,是人們生活的體現(xiàn),即從文書典籍到衣食住行都彰顯了文化;而教育是對文化的保存與傳播,即通過教育可向人們傳播文化,從而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凝聚和沉淀。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文化表現(xiàn),是承載文化的方式,文化需要通過教育的方式進行傳遞和承接。中國民族音樂濃縮了我國56個民族獨特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及民族文化內涵,教師通過中職音樂教育可將寶貴的文化財富傳遞給學生,對其產生深遠且積極的影響。民族音樂在中職教育中的文化價值表現(xiàn)在時間上的縱向傳遞和空間上的橫向發(fā)展兩方面[3]。第一,時間上的縱向傳遞。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文化被貼上歷史的標簽,時間賦予民族文化生命價值。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提出:“從廣泛的民族學層面而言,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社會人們所掌握的才能與生活習慣的結合體?!蔽覈鴮W者錢穆曾說:“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生命,如果一個國家沒有了文化,那么等于失去了生命。文化必定有時間上賡續(xù)精神。”不同的民族文化是在不同的地域土壤上孕育而生的,這是由不同國家地理環(huán)境和民族生存自然環(huán)境差異導致的,由此也形成了民族的獨特性,是不同民族文化差異的體現(xiàn)。我國的民族音樂分為歌曲、歌舞、說唱、戲曲、器樂,這些民族音樂形態(tài)承載了歷史賦予它們的獨特文化內涵,濃縮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與靈魂。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力圖通過各種途徑的教育提升民族凝聚力、復興民族文化、強化民族主體意識和認同感。而音樂是一種富含人文精神的教育形式,故通過音樂教育可將獨特的民族文化融入教育實踐,讓我國的民族音樂得到有效傳播,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魅力,了解我國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和多彩文化,樹立共同且正確的價值觀,進而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4]。第二,空間上的橫向發(fā)展。文化在空間上的橫向發(fā)展是指文化具有地域延展傳承性,分為向“內”和向“外”兩個發(fā)展方向。向“內”發(fā)展是指民族文化堅守本土音樂文化精髓不放松。我國學者認為在音樂教育中要堅持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守土職責”,簡單來說就是音樂教師要承擔起傳播民族音樂文化的職責。音樂作為一門語言藝術,其中民族音樂是各民族人民的“母語”,但是由于沒有促進民族音樂生長和發(fā)展的條件,許多民族音樂在歷史變遷中逐漸消失。國外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本民族音樂教育,匈牙利音樂教育家佐爾丹·柯達伊提倡將民族音樂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基礎內容,重視民族傳統(tǒng)音樂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其認為一個民族的音樂文化是該民族每個人都必須繼承和享有的寶貴精神文化財富。而中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的古國,其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們必須傳承和享有的文化財富,因此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堅守本土音樂文化精髓,秉持“守土職責”。雖然當前我國的基礎音樂教育中融入了民族傳統(tǒng)音樂,但是實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即文化的向“內”堅守環(huán)節(jié)非常薄弱。因此要促進本國民族文化發(fā)展,通過各個層面的教育傳承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對此,中職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堅定弘揚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強化學生對民族本土音樂的認識,扭轉學生崇洋媚外、厭棄我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的局面。向“外”發(fā)展是指將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播到更多地域,甚至弘揚到國外,讓全世界了解中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文化,讓世界各國人民聽到中國民族音樂的優(yōu)美旋律,進而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5]。

(二)民族音樂在中職教育中的教育價值

第一,民族音樂教育可完善中職學生的知識結構。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而完整的知識結構既包含精深的專業(yè)知識,也包括廣博的知識面。民族音樂能夠為中職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添磚加瓦,為培養(yǎng)中職學生綜合文化素質提供必要幫助。民族音樂體現(xiàn)的獨特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在學習民族音樂過程中可以增加知識、獲得音樂技能、改變思想觀念,進而提升文化修養(yǎng)、完善知識結構體系。我國56個民族凝聚了不同民族文化,擁有深刻且豐富的音樂文化沉淀。56個民族有56種不同風情的歌舞和音樂形式,都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涵蓋了各民族生產生活、娛樂交流、婚喪嫁娶葬祭祀等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是各民族情感和精神的最真實體現(xiàn)。如中職音樂課程中的蒙古族民歌《銀杯》、維吾爾族歌舞《賽乃姆》、青海民歌《花兒與少年》、陜北民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江浙小調《無錫景》等,這些民間歌舞曲展示了祖國壯麗河山和勞動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中職學生在學習這些民族歌舞曲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我國西北人民的高亢斗志、東北人民的朝陽熱情,又能領略到江南水鄉(xiāng)的旖旎溫婉、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淳樸自然[6]。第二,民族音樂教育可啟迪中職學生的道德情感?!暗抡?,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蓖ㄟ^音樂教育提升人們的道德素養(yǎng),這是音樂體現(xiàn)出的道德教化作用。在音樂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中,首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在中職音樂教育中,除了學習基礎樂理和基本技能,學生還可在音樂欣賞和學習中不斷豐富感官體驗和情感體驗,讓自身的道德情感得到熏陶和啟迪,從而樹立對生活、對自然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懂得回饋社會、關愛他人,保持追求美好未來的樂觀心態(tài)[7]。比如,學習《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趕擺路上》等歌曲時,可以激發(fā)學生對朋友、對生活的美好向往之情;學習藏族歌曲《翻身農奴把歌唱》時,學生可以體會到藏族人民對黨和國家的熱愛之情。第三,民族音樂教育可提升中職學生的審美意識。音樂教育是傳播音樂藝術的媒介,其核心是審美能力培育。當今世界音樂文化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多元碰撞的局面,在西方文明的沖擊下,我國的審美標準受到影響,很多學生喜歡西方音樂多于本土民族音樂,這使得我國的傳統(tǒng)民族音樂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培育和提升學生民族音樂審美意識是當前中職音樂教育的迫切任務。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中國人崇尚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我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中大多都有中國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中國音樂講究“中和”,立的是中庸之道,注重“寫意”,因此培養(yǎng)中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中“意”的領會,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8]。比如,在學習《牧歌》《沂蒙山小調》等民族歌曲時,學生可以從音樂中領會到各地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到對自然、對故鄉(xiāng)的愛戀之情。

三、中職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策略

(一)學校層面

第一,課內教學,鼓勵中國民族樂器進課堂。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是我國民族獨特音樂文化的代表,也是我國56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積累中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使用中國民族樂器演奏中國民族樂曲才符合民族文化傳統(tǒng),才能夠突顯民族音樂的獨特性。但是很多中職學校音樂教育器材多選用鋼琴、口風琴、豎笛等西洋樂器,民族樂器很少見。隨著教學觀念和教育需求的不斷革新,當前中職音樂教育中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教學器械已經不能滿足民族音樂傳承的需求,為了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教師有必要將民族樂器引進課堂教學。筆者認為民族樂器進課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讓民族樂器走出教材。當前,中職音樂教材中雖然有許多關于民族樂器的介紹、運用及樂曲,學生也在教材中看到了民族樂器的圖片,通過多媒體聽到了民族樂器的音響效果,但是沒有機會真正接觸樂器,沒有機會演奏樂器。而中職學生對于音樂課一般都抱有歡迎且好奇的心態(tài),當看到民族樂器時,一定會想要體驗,此時教師就可以抓住中職學生這一特點利用民族樂器輔助教學。比如,學習《彝族舞曲》時,教師可以將琵琶帶入課堂,讓學生更近距離接觸中國民族樂器。雖然短時間內民族樂器進課堂難以完全做到,但是如果學校大力支持,那么讓民族樂器輔助教學就指日可待。二是選擇合適的民族樂器。并不是教材中提到的所有民族樂器都要帶進課堂,即民族樂器進課堂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比如,學??梢詮捏w積小、方便攜帶的葫蘆絲著手,這種樂器經濟實惠,在校內課程中運用的話比較方便,且葫蘆絲比竹笛演奏更簡單,不需要像竹笛那樣嚴格要求口型。同時,像葫蘆絲這種一吹就響的樂器更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民族樂器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欲望。第二,課外實踐,開展更多民族音樂學習活動,并合理開發(fā)教學平臺。由于單純在課堂上開展民族音樂教學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同時學生接觸的民族音樂作品十分有限,因此教師可以將民族音樂學習延伸到課外,發(fā)展第二課堂[9-10]。具體而言,課外實踐方面可以組織民樂隊、民歌團、舞蹈隊、戲曲社。一是民樂隊。中職學校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組織不同形式的民樂隊,主要由竹笛、琵琶、古箏、揚琴、二胡等多種民族樂器構成,且每個民樂隊可派一名教師入駐,主要負責講授樂器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演奏方法;而學習相同民樂器的學生可以組成小樂團,定期組織興趣小組做樂器的匯報演出,如二胡演奏《春江花月夜》、琵琶演奏《雨打芭蕉》等。二是民歌團。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代表本族特色的歌曲,故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每周排練一首地方民歌,如《茉莉花》《沂蒙山小調》《彌渡山歌》等,教師可先對民歌作品進行講解和示范演唱,然后再組織學生排練,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我國不同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和自然風景。三是舞蹈隊。舞蹈是民族音樂中別具特色的組成部分,自古舞蹈與音樂不分家,舞蹈隊開展活動時應該多選取我國民間歌舞,如蒙古舞《牧歌》、新疆舞《掀起了你的蓋頭來》、傣族舞《月光下的鳳尾竹》等。四是戲曲社。中國戲曲是集音樂、舞蹈、服飾、舞美等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方面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中職學??梢越M織學生選取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戲曲作品進行演繹,如黃梅戲《女駙馬》、昆曲《牡丹亭》、京劇《蘇三起解》、秦腔《三滴血》、豫劇《誰說女子不如男》等。

(二)教師層面

首先,教師要深入了解我國民族傳統(tǒng)音樂,從內心深入建立起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之情,增強對民族音樂的自信心。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堅守本土音樂文化精髓,秉持“守土職責”。其次,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掌握民族歌曲的演唱技巧、民族樂器的演奏技能。最后,教師要革新教學方法。音樂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和體驗性較強的學科,故教師應該從音樂欣賞入手,采用比較式體驗教學和參與式體驗教學方法,將我國不同民族音樂風格特點、演唱方式及表演形式進行對比,然后使用輔助樂器,讓學生在沉浸式、參與式的音樂學習中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傊?,在全球一體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優(yōu)越性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離不開學校教育,因此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強化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具體可通過革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等途徑讓民族音樂文化得到有效傳承。

作者:歐陽竹 單位:光澤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