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探究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朗讀不僅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必要手段。它是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教師了解學生理解文本程度的方法,也是語感訓練的最佳途徑。作為語文教師,其普通話應規(guī)范標準,且在備課中加強朗讀練習,才能充分發(fā)揮示范作用。同時,要安排充足的時間,通過多種形式具體指導學生朗讀,而且每一次的朗讀都要有明確目的和中肯評價,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關鍵詞:教師朗讀;朗讀指導;學生朗讀

一、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的朗讀水平

(一)說好普通話

1.發(fā)準平翹舌和前后鼻音

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是說好普通話的難點,漢字中平舌音較少,大約有300字,加強常用的平舌音聲母字表和相應的詞組練習,可提高平翹舌音的發(fā)音準確性;同時,多練習前后鼻音的發(fā)音區(qū)別,也能有效提高普通話水平。

2.注重語調的抑揚頓挫

教師課堂語調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聲音平直無變化,聲音較高,上課始終是高昂的語調,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很容易產生聽覺疲勞;或是聲音很小,整節(jié)課一個調值,班級后面的學生聽不清,時間久了學生會昏昏欲睡,不自覺地開小差。二是降調多于升調,一句話很快結束,不能給學生振奮的感覺。三是說半截話,不干脆、不利落,不利于學生思考。不論是朗讀還是授課,教學語言都應該注意語調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注重聲情并茂。語文課堂是教師職業(yè)能力的展示,朗讀則濃縮了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的朗讀要能使學生為之動容,要為學生示范,要求字字入耳、句句入心。美的地方要讀得學生心向往之;丑的地方要讀得學生深惡痛絕;樂的地方要讀得學生忍俊不禁;悲的地方要讀得學生蹙目落淚。在“千課萬人杯”首屆小學“中國語文好課堂”教學大賽中,選手教師的精彩朗讀帶給參會教師極大的驚喜:楊舸、高靜雯教師深情朗讀,詩情、詩韻舒緩流淌;陳德兵教師自信從容,有感染力的朗讀;周天航等教師融情于文的朗讀藝術,都充分展現(xiàn)了一線語文教師的功底,也極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備課注重備朗讀

小語界名師靳家彥談備課經驗時曾說:他在備一節(jié)課時,總是先放聲誦讀,反復吟詠,口誦心惟,如朱熹所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于永正教師談備“朗讀”的方法:一是要多讀課文,反復讀課文,要用心揣摩課文的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要聽錄音,跟別人學朗讀。教師備課鉆研教材時,需要反復朗讀課文,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教師有聲有色地朗讀不僅可以為學生做示范,更能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朗讀把握課文內容,體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因為講解只能使學生知道,而朗讀卻能讓學生感受,使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活起來。其次,根據教學目的開展周密的教學設計:是講讀結合,還是以讀代講;是先讀后議、再講,還是先講后讀;哪里齊讀,哪里領讀,哪里分角色讀等。

二、全身心指導學生朗讀

(一)朗讀目的要明確

朗讀是把書面文字轉化為發(fā)音規(guī)范的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活動。按其熟練程度和教學進程,可分為3個層次:一是正確,即讀音正確,停頓適當,不錯不漏;二是流暢,即正確把握語調和語氣連貫;三是有感情,通過輕重、抑揚、停頓等變化,讀出文章的風格神采[1]。從正確到流利,再到有感情是一個縱向提升過程,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和教材的實際進行有效指導,不能甲同學讀完了乙同學讀,男生讀完了女生讀,看似全體學生都在讀課文,但讀前不提要求、讀中沒有具體指導、讀后也不給予評價反饋。學生只是為讀而讀,沒有真正用心、用情地朗讀課文,這種內容選擇的隨意和目的模糊的朗讀沒有價值。教師應結合教材在朗讀指導上逐步提升:一年級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并能根據語義做恰當停頓,能讀出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的語氣;二年級能分角色朗讀,能對比讀出反問句和陳述句、感嘆句和陳述句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然后逐步提高到邊讀邊想畫面,悟情傳情,培養(yǎng)語感。寫景的文章,既能讀出景物的美好,還能體味如何借景抒情。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課文《秋天的雨》以秋雨為線索,將秋天豐收的景象、繽紛的色彩、忙碌的動植物情景巧妙地串連起來,描繪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課文第二段寫了秋天的五彩繽紛。朗讀時,要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原料”為線索,抓住描寫色彩的詞:“銀杏樹———黃色”“楓樹———紅色”“田野———金黃色”“果樹———橙紅色”,表達清楚景物和色彩的關系,突出秋天繽紛的色彩。同時重音朗讀比喻句中的喻體和擬人用法的詞語“一把把小扇子”“一枚枚郵票”“金色的海洋”“你擠我碰”“爭著”“頻頻點頭”等,以突出秋景的可愛,進而表達自己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寫事的文章,能體會如何記事傳情;寫人的文章,能感悟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情感。同冊課文《掌聲》講的是主人公英子患小兒麻痹癥,性格憂郁自卑,不多與同學交往,但在同學們的掌聲鼓勵下,最終變得活潑開朗。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上臺講故事英子的外貌描寫。朗讀時要抓住“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一搖一擺”等詞,用“重音慢讀”的形式表現(xiàn)英子的自卑和憂郁;而“掌聲里,我們看到,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中“流了下來”要讀得流暢而輕快,以表現(xiàn)掌聲對英子心理產生的影響[2]。

(二)朗讀時間要充分

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等特點,在教學中要留出充分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要相信學生自己能讀懂課文,把讀書的權力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朗讀實踐中學會閱讀。教師的講解分析不能擠掉學生的讀書時間,李希貴教師曾說:語文課上如果只有教師的滔滔不絕,絕不是好課堂;語文課應是書聲瑯瑯。而我們四十分鐘的一節(jié)語文課,學生朗讀的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如大雁掠過,但卻“雁過無痕”。如在預習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讀準生字、讀通句子,但一些學生還沒讀完一遍課文教師就示意學生停下,馬上轉入下一程序,朗讀成了教學中的過渡環(huán)節(jié)。于永正教師提倡書不讀熟不開講;蘇教版小語教材主編張慶先生也多次強調:閱讀教學,應強化初讀,學生課文不讀熟不“開講”。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在初步理解課文后,要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千方百計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想象自己是課文中的人物來領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將煩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朗讀,并盡量減少形式多樣但沒實效的小組討論。學生只有朗讀“量”的積累,才能有朗讀“質”的突破。

(三)朗讀指導要具體

成功的朗讀是對課文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可通過示范朗讀和多媒體范讀,讓學生通過模仿盡快學會朗讀。同時,教師需教給學生朗讀技巧,掌握技巧能更有效提高朗讀水平。朗讀的技巧包括停連、重音、語氣、節(jié)奏等,但不能脫離課文架空講述朗讀知識和技巧,更不能直接告訴學生,把某個字(詞)讀得重(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慢)些,或出現(xiàn)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讀重音,而要使學生明白有時重音輕讀,會表達更強烈的效果,要結合課文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去體會和領悟。如《五彩池》“池邊是金黃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帶,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圍成各種不同的形狀……”教師可采用對比朗讀:先用普通的語調讀課文,再示范加上技巧朗讀,使學生通過對比傾聽,聽出區(qū)別,從而指導學生朗讀時注意“大大小小”要重讀,說明水池之多;“各種”也要重讀,讀出形狀的不同;后面四個比喻結構一致,語調上要有變化,凸顯出形狀千姿百態(tài),美麗異常;最后一句“有像蓮花的”語速要放慢,節(jié)奏上才能錯落有致,余味無窮,說明還有很多其他形狀。

(四)朗讀形式要靈活

朗讀有多種形式,如范讀、領讀、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初讀課文時,先采用默讀、自由讀或輕聲讀等方式自讀自悟;品評賞析時,可分組讀、指名讀或分角色讀來理解體驗;小結升華時,可用齊讀、誦讀、表演讀來體會情感、領悟方法。課堂中,當學生讀得不到位或需要激情引趣時,教師可開展范讀增強示范性;當文本對話多、情趣濃時,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增強趣味性;當學習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的古詩時,則可采用師生對讀或生生對讀來增強音韻美[3]。著名青年教師劉冰講授《“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一課時,通過和學生對讀王熙鳳的外貌描寫,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紅樓夢》的語言和人物形象之美??傊?,教師要根據課文體裁內容、學生的特點及訓練目的,將多種形式的讀與理解課本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靈活多樣。

(五)朗讀評價要適切

朗讀指導時的評價也不可少?!墩Z文課標》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可從語音、語調和語氣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還應考察對內容的理解和文體的把握?!保?]從評價主體說,力爭做到多元化,既可以學生讀教師評、也可以教師讀學生評,還可以學生互讀互評;其次,評價要有針對性,做到具體明確,不要用“讀得不錯”“讀得很好”“還有更好的嗎”“還可以重一些”“聲音再響亮一些”這些模糊評語進行評價。最后,評價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如學習《美麗的小路》課文后,教師要求學生讀出小路的美麗。第一個學生朗讀后,教師說:“你的聲音宏亮,但老師還沒有感受到小路的美麗”,第二個學生讀后,教師說:“我看到美麗的小路啦!路上鋪著花花綠綠的鵝卵石。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苯處熡米钅鼙憩F(xiàn)小路美麗的語句評價學生的朗讀,既是表揚也是示范,強化了朗讀的要領。這樣評價既形象生動,又能使學生心領神會,使學生讀得趣味盎然。

三、結束語

新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中都要重視朗讀。教師不僅要有效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更要科學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作者的美好情感,品悟漢語言的精妙,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母語的親近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巢宗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39—140.

[2]吳雪青.小學教師口語:第2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95—97.

[3]李金國.從遮蔽到重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問題與對策例析[J].鄭州師范教育,2014(6):50—52.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9.

作者:任麗琴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