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化學中勞動教育融入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育是社會發(fā)展之根本,教育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未來社會中人才的能力。尤其是高中的教育,很多內容均涉及學生的生活,對學生未來的成長也會起到一定的啟蒙作用。就目前的高中生以及教師而言,過于重視課本中的知識,缺乏對勞動的認知,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好,勞動與否不重要。很明顯這種思想會使得學生逐步厭惡勞動,也會影響學生的發(fā)展。文章就勞動教育進行概述,闡述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勞動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存在的問題,提出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化學;勞動教育;必要性;問題;策略
一、引言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之下,對勞動教育進行落實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謂的勞動教育不僅是讓學生完成基礎的體力勞動,更應該在思想上正確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意識到勞動的重要性,并主動地完成各個學習任務,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化學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其和日常的生活生產實踐是息息相關的,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符合該門課程的特征,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二、勞動教育的概述
勞動教育即是指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以及態(tài)度,讓學生能夠對勞動產生熱愛,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的習慣。這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內容之一。在西周時代的六藝教育和孔子所強調的學思行教育中均包含了勞動教育,很明顯我們的祖先對教育的看法是實現(xiàn)勞動實踐和生活之間的結合。在工業(yè)革命時代,馬克思也提出了要實現(xiàn)生產勞動和教育的結合,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F(xiàn)代教育學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要從做中學。綜上所述,勞動教育是以生產勞動以及生活實踐為基礎的,想要促進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就需要融入勞動教育。在現(xiàn)代教育中融入勞動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能夠了解勞動最光榮、最美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一)符合化學這門課程的本質特征
在高中階段,化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會對學生高考的成績產生重大的影響。而化學又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除了一些計算需要量化之外,其他的很多成果都是通過實驗這種勞動的方式分析得來的。化學和人們的生活以及日常的勞動均是息息相關的。其次在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標準中指出,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需要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以及創(chuàng)新的意識,其中所指出的科學探究,就是要通過實踐勞動的方式對一些成果進行認知。因此化學教師將勞動和化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相結合,符合這門課程的本質特征,也有利于落實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yǎng)。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高中階段學習化學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更好地生活。但是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很多教師和學生將高分作為教育教學的目標,在開展化學教學時,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很多學生并不了解化學知識和生活、生產之間存在的關聯(lián)。比如,有些學生了解了化學中的一些化學式氯化鈉,卻不知道其和生活中食鹽的關系;有些學生了解了氮磷鉀元素的相關理論,但是在日常培育花種時,卻不知道如何對其進行施肥。很明顯,這樣的教育方法是落后的,也不利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活學活用。反之,將勞動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融入,就可以拉近學生和化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能夠基于所學習的內容,和生活的實際相連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有利于創(chuàng)新化學教學的方法
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化學教師使用的還是較為單一的教學模式,即根據課本中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向學生傳遞,并不注重勞動教育和高中化學教學的結合,這也使得學生所獲得的知識是死板的,很難對其活學活用。反之,如果將勞動教育在化學教學中進行滲透,則需要教師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化學的一些實驗以及活動中。在這樣的活動中落實勞動教育,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還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
四、勞動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存在的問題
(一)化學課堂氛圍較為古板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師在課堂中講述知識時,主要是學生坐在座位上,傾聽教師所講述的教材中的知識。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僅身體無法得到勞動,思維也不能夠徹底被激活。加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都認為學生在考試中只要能考到一個較好的成績即可,并不注重學生自主動腦的能力,這也使得整個化學課堂氛圍較為古板,學生學習的興趣不高。
(二)教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不緊密,缺乏動手實踐活動
化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是非常緊密的,很多知識均可以在生活中應用。然而很多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認為填鴨式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習到新的知識,考出較好的成績,從始至終都不注重教材和生活的關聯(lián),也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動腦能力。在這種背景之下,課堂中師生缺乏有效的互動,學生無法主動地對知識進行學習,實踐動手能力也較差,和新時代所要求的人才不相符合。
(三)化學教師對勞動教育和化學課堂的結合認知度不夠
化學這門課程知識點是比較多的,同時各個知識點之間又是相互聯(lián)系的。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某個知識點并未充分掌握,那么就可能會導致其他知識點無法理解的情況。很多化學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都不能夠將化學和勞動教育的理念相結合,讓學生對勞動正確認知,并產生一定的化學活動。一味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直接運用前人的一些實踐成果,這也導致學生的化學思維不夠活躍,綜合素養(yǎng)難以提升。
五、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途徑
(一)基于化學史,滲透勞動教育
化學科學知識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道路,其隨著人類不斷的進步而完善。綜觀所有的科學成果,其并不是在短時間內形成的,是無數的科學家在不同階段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最終研究出的重要成果。因此科學研究本就是比較艱苦的勞動,其背后是無數個科學家辛勤勞動的成果。高中教師在日常的化學教學中,可以對教材中潛在的化學史進行挖掘,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踏實肯干的勞動精神,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诨瘜W史的背景之下,將勞動教育進行滲透。比如《元素周期表》這一內容,其需要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的周期的變化,能夠對元素周期律認識,對元素周期表的結構及周期和族的概念進行了解。在學習該節(jié)課程之前,教師可以通過對元素周期表形成的過程進行闡述,讓學生了解每一項化學成果,均是前任不斷努力的結果,是勞動果實。如1829年,德國段柏萊納從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分析,提出了三素組的分類法。1862年,德國邁耶按照元素的原則量,將元素分成六組,在同一縱行中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排列其中。1865年,英國的紐蘭茲基于原子量將當時已有的元素按照順序排列,挖掘出了八音律。1869年,俄國的門捷列夫在對前人成果不斷研究的背景下,發(fā)現(xiàn)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并不是簡單的對前人經驗的總結,因為其提出的元素表更為繁復且正確,是門捷列夫將近20年的勞動成果。教師在滲透化學史時,可以通過時間表向學生進行闡述,讓學生能夠珍惜現(xiàn)有的一些化學課本中的成果,了解這些成果的來之不易,進而達到對勞動教育滲透的目的。
(二)生活和化學的結合,提升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知
化學和人類的生活聯(lián)系是非常密切的,像日常的衣食住行實際上均和化學息息相關。如住的房子大多數都是采用化工產品,水泥、玻璃等。穿的衣服也基本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滌綸。如果教師能夠將這種枯燥的化學知識,和生活的實際相結合,那么整個課堂將會變得極其生動且具有趣味性,也可以提升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知。比如《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這一內容,需要學生能夠了解合金的概念以及性質,能夠對常見的合金的概念和性質進行明確,對合金的主要組成以及機械性能進行了解,能夠基于生活的實際對金屬材料進行正確選擇,探究金屬材料和人類生活存在的關系。在該節(jié)課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基于自己的了解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了解生活中廣泛的金屬材料。在學習完該節(jié)課程之后,教師可以布置習題,如正確選用金屬材料。一個家庭想要對門窗進行裝修,計劃使用的年限是10年,現(xiàn)在可以選擇的材料有鋼板、鋁合金、木材,需要學生在計算、分析的過程中,選出合適的材料,不僅要考慮到其中的外觀、物理化學性質、裝修難度,還要考慮對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通過這個例子的探究,學生就會感受到生活中的每一項勞動均是智慧的體現(xiàn),能夠對每一份工作致以崇高的敬意。
(三)融入化學實驗,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勞動習慣
在化學教學中,實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落實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同時通過化學實驗的滲透,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勞動習慣。因為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每一項儀器的選擇和操作都必須要有一套標準的步驟,否則就可能導致實驗的失敗,在這個過程中便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專心致志的勞動習慣。例如《化學反應和能量》這一內容中,有一個實驗是中和反應熱的測定,在開展該實驗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6人一小組,對該實驗進行探究。比如該實驗需要采用的實驗的工具、實驗的假設、實驗的步驟、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果。在未開展實驗之前,整理好思緒,明確實驗所需要的工具和步驟等,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勞動習慣,也可以為后期的實驗奠定基礎。課本中是包含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實驗的步驟和過程的,但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教師可設置讓學生自主在班級中探討實驗步驟的環(huán)節(jié)。同時在實驗結束之后,要求學生對相關的儀器進行洗刷,合理擺放,妥善處理遺棄物。很明顯,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化學實驗不僅是對學生動手和動腦的結合,更是滲透勞動教育的一種體現(xiàn)。
(四)融入化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
化學是一門和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的學科,同時其也比較深奧。因為在化學這門課程中存在很多的化學元素、化學方程式、化學的實驗需要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一個較為系統(tǒng)和完整的知識架構。但是就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過于注重課本中知識的傳遞,忽略了教師的授人以漁的作用,這也使得學生在化學領域的學習能力較差,很多知識都是靠死記硬背。這就需要教師設置化學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對一系列知識進行復習和鞏固,同時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例如《資源綜合利用與環(huán)境保護》這一節(jié)課程,需要學生了解化石燃料屬于比較重要的自然資源,了解化石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選擇對環(huán)境污染較小的燃料,探究化石燃料開發(fā)及利用的意義。在該節(jié)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比如帶領學生對塑料制品進行回收,讓學生了解聚乙烯以及聚丙烯和白色污染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對環(huán)境進行保護,禁止出現(xiàn)亂丟垃圾的情況。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勞動,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本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六、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幾個注意點
(一)注重教學主體本位的確立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對學生進行教育,要認可學生的可塑性,促進個體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在開展化學教學時,就需要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收集,對知識進行獲取,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和協(xié)作的能力。其次要明確教育的目標,將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作為教育的宗旨。要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價值觀這三個角度對課程目標體系進行構建,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出問題。最后則是要突破原有的封閉式教育,能夠將學科和生活的通道打通,提升化學教學的色彩性。將課程資源在現(xiàn)實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延伸,對生活中的各個教育資源進行利用,建立開放式的化學教育體系。
(二)注重勞動教育和教學內容的結合
在高中化學中將勞動教育滲透其中,符合該門課程的特征。但是有很多的化學教師找不到勞動教育的切入點,這也使得勞動教育在融入時過于生硬,學生無法從中體會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因此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就需要將教學內容和勞動教育內容緊密進行結合,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這樣才能夠構建一個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三)注重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引導
在化學課堂中滲透勞動教育,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比如開展實驗教學實際上就是一種勞動過程,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很多學生的能力不一,并不能夠真正地把握住實驗需要的器材、實驗的整個過程、實驗的嚴謹性。這就需要教師在實驗的過程中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感受動手和動腦的結合,提升對勞動的正確認知,培養(yǎng)對勞動的尊重以及勞動過程的嚴謹性。
七、結語
在高中化學中將勞動教育融入其中,符合化學這門課程的本質特征,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提升化學教師教學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具體融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四個途徑進行滲透,分別是融入化學史、將生活和化學進行結合、融入化學實驗以及化學的實踐活動、逐步在化學課堂中將勞動教育進行滲透,提升學生對勞動的正確認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真正踐行新課程改革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構建高質量的高中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龐定亮.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的幾點做法[J].試題與研究,2021(9):48-49.
[2]尹莉娜.淺談高中化學課堂怎樣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J].新課程,2020(42):26.
[3]張婧.生活化實驗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高考,2020(25):86+88.
[4]宋愛波.基于高中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化學教學設計案例與實踐[D].延吉:延邊大學,2020.
作者:馬偉鵬 單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