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技校語文德育教學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技校語文德育教學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技校語文德育教學分析

一、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課程的核心和宗旨是“一切為了每個孩子的發(fā)展”,在技工學校,我們的語文教師要真正肩負起學生德育工作的崇高使命。

1.身正為范

“為人師表,身正為范”,“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苯處?,傳道授業(yè)解惑,必須是“學為人師、行為師范”的人,正己方可化人。葉圣陶先生對語文教師“四個一”的要求非常精粹,他所提出的“一腔學問”是對語文教師淵博學識和豐厚的語文素養(yǎng)的概括,道出了一位好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深廣的文化底蘊。品行端正的語文教師,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的人生楷模。

2.關愛學生

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時時處處把自己置于學生父母的角度,用真誠、無私的愛心去教導他們、幫助他們。一個對學生沒有真誠的愛心,對他們的成長沒有責任心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語文老師的?,F代心理學告訴我們,廣博無私的愛心是人類最具有崇高價值的唯一情感,也對任何非理性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徹底的摧毀力。

3.技能精湛

教學技能精湛的語文老師,肯定是博覽全書,積淀沉思,更新自我。在教學實踐中,練就一身教藝,立足講臺,滿懷愛心地從事語文教育。

二、選好滲透德育的方法

1.在作品人物中滲透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習和欣賞優(yōu)秀文學作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技能的同時,情感教育始終蘊含其中。例如在學習臺灣作家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時,我先引導學生領悟外表污穢、境況凄涼但心地善良的流浪老人的形象,進而啟發(fā)學生聯系生活,從這個流浪老人的身上,理解了無論境況如何都不能失掉一個人的善良本性,都要學會給他人以溫暖的道理。又如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信客教地理繪聲繪色,效果奇佳。他本來識字不多,但幾十年游歷各處,又了無數封書信,實際文化程度在幾位教師中顯得拔尖,教起國文來也從容不迫。他眼界開闊,對各種新知識都能容納。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體諒人,很快成了這所小學的主心骨?!币粋€為事業(yè)默默奉獻的信客,躍然紙上。這些人物的精神寫照,培養(yǎng)學生純正良善的品行和誠信盡職的社會責任感,也為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指引了方向。再如巴爾扎克《守財奴》中的葛朗臺,愛錢如命,貪婪、吝嗇、虛偽,他的典型形象,給學生留下不同的感悟: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人們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還需要有健康的人生態(tài)度和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千萬不可淪為金錢的奴隸。

2.在詩歌意境中滲透

詩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我們緊緊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一條脈絡去感受詩歌的意境。例如在學習郭沫若的《爐中煤》時,我注重引導學生理解“年輕的女郎”是象征經過“五四”運動洗禮后青春煥發(fā)的祖國,“爐中煤”是比喻詩人熊熊燃燒的爐火般的愛國赤心。從而使學生領悟詩人對新生的祖國無比熱愛和赤誠無私的奉獻精神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思。又如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別康橋》出現了“云彩”、“金柳”、“艷影”、“青荇”、“水草”、“虹”、“夢”、“長蒿”、“星輝”等意象,這些都是詩人珍藏在心靈深處的一份情感,這些意象的虛與詩人心中情的實,相映成趣,一張一合,無不流露出意象的張力。整首詩的節(jié)律與詩人情感的起落相契合,全詩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讀罷余音繚繞。細細地再讀這首詩,慢慢地品:“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也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3.在言語文字中滲透

《荀子•大略》中說:“人之于文學也,猶玉之于琢磨也”。學生品讀古今中外文質兼美的課文,“浸淫其間,身心如沐美泉,浹髓淪肌”,能夠蕩滌心靈深處的暗淡,培養(yǎng)出高尚優(yōu)美的心靈。例如在講解李白的《行路難》時,不僅要讓學生領悟作者在中間四句,既感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游千載之上,看到了呂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同時也要讓他們理解“行路難”四個短句,表現作者進退兩難和繼續(xù)追求的心理。全詩在大量感嘆之后,以“長風破浪會有時”忽開異境,并且堅信美好前景終會到來,因而“直掛云帆濟滄海”。表現了他對人生前途樂觀豪邁的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讓我們?yōu)閷W生創(chuàng)設閱讀的情感空間,幫助他們在語言學習的同時把握情感的內化,在語言的天空中感受純我本色。

4.延伸語文課本內容滲透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提出:“離開了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的目的,也沒有什么目的。”我國的德育課程標準也對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進行了改革,其著重強調德育的實踐性、活動性,即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生活中通過實踐活動逐步形成的,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時常鼓勵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參與實踐活動,培養(yǎng)道德情操。比如做青年志愿者,既能為他人和社會奉獻自己,又在志愿的過程中,人生價值也得到提升,思想品德得到培養(yǎng),精神世界得到凈化。3月5日“學雷鋒,樹新風”成為校園學習熱潮,語文教師正要借此機會,組織學生參與到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認識雷鋒,學習雷鋒,爭做雷鋒,樹立“在有限的生命里做無限的事”的價值取向。又如在學習《中國,水的困惑》時,我讓學生在課前進行實地考察,使學生明白水污染的嚴重性,保護環(huán)境的迫切性,從而引導學生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水和保護環(huán)境的習慣,知道作為一個地球人肩上應承擔的責任。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也是一個永恒、不斷變化的話題。語文是生命之聲,是文化之根,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它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每篇精選的課文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藍本,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起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而學校教育的靈魂就是德育,語文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生力軍。因此需要語文教師做到德育為先,以真正肩負起學生德育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