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深度融合

摘要:目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已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角。如何有效地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課程相融合,如何結合具體的任務和情境來設計整合教與學,如何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是語文學科教學信息化過程中教師需要思考的課題。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探討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引言

不可否認,信息技術在中小學學科課程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教師的課程整合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新的學科課程理念相融合,不能結合具體任務和情境來設計教與學,阻礙了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和有效學習的開展。因此,如何從語文學習的主體角度出發(fā),在移動互聯(lián)網的新背景下有效地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是語文學科教學信息化過程中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內涵和目標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融合”與“整合”是有區(qū)別的?!罢稀睆娬{的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教學過程中的工具和手段,而“融合”強調的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二者的有機結合和無縫連接。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融合,是指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語文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使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參與者、教學資源與教學環(huán)境四要素整體協(xié)調、相互滲透,并利用信息技術對語文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的處理與加工,營造信息化的教學環(huán)境,以凸顯語文課程教學的開放性,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1]。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創(chuàng)新,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利用信息化對教與學的環(huán)境及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個性化互動教學水平,促進語文課堂教學結構的根本性變革是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關鍵[2]。

(一)實現(xiàn)教與學環(huán)境的信息化

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是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效融合的重要步驟。利用信息技術的形式靈活、資源共享性和超媒體等特性可以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進入生動現(xiàn)象、豐富多彩的氛圍之中去理解、品味和感悟文本的獨特藝術魅力,從而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引發(fā)其心靈的共鳴,從而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情感和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論語十二章》的教學中,筆者用多媒體展示了孔子的巨幅畫像,并配以古樸的古箏音樂,這激發(fā)了學生們對這位影響了整個東方文明的中國古代圣人的崇拜。此外,筆者還結合課文設計了相應的情境,使兩千年前的師生對話得以生動再現(xiàn),從而讓文本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撞擊了學生的靈魂。通過這種方式,不但喚醒了學生的閱讀意識,而且使學生更近距離地接觸孔子,感受到了圣人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和孜孜不倦的學習態(tài)度。

(二)構建新型的教與學方式

新型的教與學方式,就是指通過將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合于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營造信息化的教與學環(huán)境,構建一種以“自主、協(xié)作、探究”為特點的教與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探究活動中,自我建構知識,使課堂學習任務完成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1.網絡自主學習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利用網上的學習資源和網絡的交互功能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用自己的方式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建構,提升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古詩四首》的教學中,筆者就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并完成相關學習任務。①看動畫,聽范讀。播放Flash動畫,學生邊觀看動畫邊跟讀。②我來讀,你來評。指名學生配樂朗誦,其他學生點評比較。③我查閱,明主題。網上查找相關的網站,了解各詩的寫作背景,并思考:詩人通過這首詩想抒發(fā)怎樣的感情?④我誦讀,你評析。再次有感情地朗讀,師生共作簡評。⑤課外延伸閱讀,寫下賞析。通過這些方式,促進了學生語文學習觀的改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2.網絡探究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學科內容采取有效的策略,給學生提供廣泛的自主探究活動空間,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究活動中,自我建構知識,使課堂學習任務完成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例如,在學習《陋室銘》這篇課文時,筆者先是利用遠教媒體資源,將本節(jié)課內容分為:“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美文美讀—合作探究—探究學習”五個板塊,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感知整篇文章的重難點,自主進行個性化、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探究活動,以獲取對文本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使一堂課變得生動有趣,重難點突出。然后,筆者又在習題精選中布置了基礎練習和閱讀練習,讓學生及時鞏固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最后,筆者在擴展資料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獲取的教學信息變得更加豐富而生動,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益。3.網絡協(xié)作學習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科課程教學要實施協(xié)作學習。引導學生針對疑難問題及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展開協(xié)作性的交流討論,互相糾正、點評與補充,實現(xiàn)“兵教兵”。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他們進行更為有效的信息組織,從而加深與完善對知識的理解,發(fā)展他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其探索精神與合作精神。

(三)實現(xiàn)課堂教學結構的變革

信息時代賦予了學科課程教學“信息型”的認識結構,學科課程教學的課堂教學結構、組織形式、實施方法和手段都要符合信息技術的要求。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設計高效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使“主導主體”作用有機結合,從而推動教學結構由以教師為主導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對話、人機對話。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資源充足、協(xié)作互動的數字化、開放化、人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搭建交流協(xié)作的學習平臺,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與合作,使師生的思想和觀點相互交鋒、碰撞,從而幫助學生建構屬于自己的閱讀與評鑒的知識體系,提高主體意識、探究能力與對話合作精神。

結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效組合、重構與融合各種教學資源,構建以“自主、協(xié)作、探究”為特征的信息化教與學模式,給學生提供廣泛的自主探究活動空間,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探究活動中。讓他們利用這個時代的學習工具自我建構語文知識,使課堂學習任務完成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再學習、再提高的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穎偉.整合視野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17(10):162-163.

[2]盧建紅.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科學導報,2015(23):35.

作者:陳娥 單位:廣東省陽春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