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認知心理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 學習論 教學論 遷移
現(xiàn)代教學論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教學研究必須以心理學的研究為基礎。我們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論,用新的教學思想來指導教學改革,要關心心理學研究的進展。當今世界上較有影響的教學流派都是以心理學的理論為根據的。我們研究物理教學改革一方面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從實際出發(fā),另一方面也要了解各國心理學、教育學、教學論的新發(fā)展和學習他們的新成果。本文想對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做個簡介,以期對物理教學研究與改革提供一些啟示。
一、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簡介
1.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興起
從20世紀50年代起,不少心理學家看到研究認知、智力和思維的重要性,開始了對認知心理的研究,形成了一個學派,叫認知心理學派。與此同時還出現(xiàn)了行為主義的心理學派。它從實用主義立場出發(fā),只研究人的外顯行為,拒絕研究人的感性認識,認為心理反應是外界刺激的函數,否認人的自覺能動性,認為一切反應都是刺激的結果,把人的心理水平降低到動物的心理水平,因而心理學內部的理論發(fā)展發(fā)生了矛盾?,F(xiàn)代認知心理學正是這種矛盾的產物,它的產生主要原因是心理學自身發(fā)展的繼承,具體表現(xiàn)為既是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否定,同時又是對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繼承發(fā)展。行為主義為了研究人的刺激反應規(guī)律,曾設想構成一種“有意識的機器”表明人的活動。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也是把人設想成機器,把人看成是有意識的計算機,認為有機體的行為不完全取決于刺激,還受目的的指導。同時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還繼承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從觀察行為入手進行研究的方法,也強調了采用實驗室受控制的實驗觀點與方法,依靠實驗去類比真實世界,事先有系統(tǒng)地引進動因,根據反應推證出人的認知過程的規(guī)律。
2.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基本觀點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認為人不是機械地接受刺激和做出反應的被動實體,而是有選擇地獲取和加工環(huán)境刺激的有機體。人對刺激的反應,要經過一連串的心理轉換活動實現(xiàn)。把人的認知過程和規(guī)律用計算機進行類比和模擬,認為人腦和計算機的信息加工原則是一致的,兩者都是把信息看作符號加工系統(tǒng),把人的感知、記憶、思維、行動看作計算機的輸入、儲存、編碼、輸出等環(huán)節(jié)那樣構成了完整信息加工系統(tǒng)。它根據計算機的設計程序來分析人的思維規(guī)律,認為使用科學手段主要不是去觀察、改變或塑造人的外部行為,而是去分析人的認知程序結構和規(guī)律。
它之所以能取得心理學的突破性進展而受到人們的重視,是由于它沖破了行為主義對心理學的禁錮,拋棄了“凡經驗不能證實其真?zhèn)蔚拿}都是無意義的”的觀點,使心理學從只研究外部行為,轉向研究內部心理機制,從行為主義強調研究“沒有心理”的心理學,轉變到重視認識的過程研究,把研究意識與行為統(tǒng)一起來,認為行為完全由外界環(huán)境決定,把精神現(xiàn)象還原為物質現(xiàn)象,排除了意識成為行為原因的可能性。它認為人是主動的信息探求者,人在發(fā)生外顯行為時有其內部原因,明確以研究人的認識的高級過程為對象,揭示了人的思維規(guī)律,使心理學與人們的實際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
二、現(xiàn)代認知派的學習論與教學論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應用于教學研究便形成了現(xiàn)代認知派的學習論和教學論。
1.現(xiàn)代認知派的學習論
認為學習就是認知結構的同化和順應過程,即每個人認識世界都以一個遺傳性的圖式為基礎。如果對所遇到的事物加以同化,就豐富了原有的圖式,引起了圖式的量的變化,改變了原有的圖式或建立新圖式,以求新的平衡,這個過程叫順應,它將使圖式發(fā)生質的變化。因此,以遺傳性圖式為出發(fā)點,利用同化、順應來達到平衡,這就是學習的實質。
2.現(xiàn)代認知學派教學論
首先提出了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一是學生本身的智能因素:即認知結構,智能的差異,動機與人格。二是非智能因素即情境外因:教師、教材、班集體、社會影響。這些諸多因素中核心因素是學生認知結構對學習的影響。其次現(xiàn)代認知派教學論認為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原理與態(tài)度的遷移應該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三、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對物理教學改革的啟示
在物理教學中要重視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對新學習的影響就是遷移。物理學是研究物質運動普遍規(guī)律的學科,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因而有十分廣闊的遷移天地。物理學的學科遷移已屢見不鮮,如生物物理,物理化學等。在研究方法上,物理實驗方法被廣泛應用,如心理實驗、社會試點等。因而如今在大家都強調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時候,如果在物理教學中突出抓住培養(yǎng)學生遷移能力,比起其他學科來有更大的意義,而遷移能力又可為其他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那么,怎樣才能有利于塑造、培養(yǎng)學生遷移的認知結構呢?
1.改革教材,促進遷移
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其知識結構是密不可分的。認知結構是從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好的教材結構有利于簡化知識,以便突出那些最具生命力、最活躍、最有價值的知識,有利于知識的運用和遷移,以便充分發(fā)揮知識的功能。具體來說,物理教材的知識結構,首先要使學生把握住知識的組成與框架,以便有一個整體概念,了解其相互關系和來龍去脈,這樣才有利于把握知識的發(fā)展和應用。再者,要有清晰的的邏輯關系,邏輯關系清楚,學生才可能做到擴深和展開,如全部經典物理學就是按照因果關系展開的。同時要注意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體現(xiàn),以上所述處理得好將會十分有利于知識的遷移,因此,如能形成一部有獨特知識結構的新教材,對物理教學的改革將有重要的價值。
2.在物理教學中要重視演繹推理的運用
當前在物理教學中,人們習慣也重視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過程,特別是實驗歸納的方法。這是必要的,也有很大的作用,但它畢竟不是全部的推理方法。同樣要看到,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也有重要的作用,不重視演繹推理的運用和培養(yǎng),就不利于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學中要注意促進知識的橫向聯(lián)系
知識的遷移既表現(xiàn)在縱向的遷移,也表現(xiàn)在橫向的遷移。縱向的遷移主要表現(xiàn)在知識的深度上,物理教學中傳統(tǒng)的習慣都比較注意追求知識的深度,而且認為有了深度就可以帶動廣度,因而有忽視知識間的聯(lián)系的傾向,表現(xiàn)在物理教學中過于追求嚴密、完整和定量化,過于強調要掌握好概念、規(guī)律本身,對于它的來龍去脈,發(fā)生發(fā)展及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就有所忽視。因而在物理教學改革中應該強調的是加強概念和規(guī)律之間的聯(lián)系及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學科間的聯(lián)系與滲透,以促進橫向的遷移,達到以知識的廣度促進深度的目的。
4.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認識的邏輯結構
目前,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普遍忽視了學生如何運用有效的技能和策略來指導閱讀,去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也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基于培養(yǎng)閱讀心理和培訓閱讀策略的教學模式應該成為當前閱讀教學改革的新趨勢,本文將認知心理學引入到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法”受到更多的重視。
一、認知心理學的起源和基本觀點
認知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它是以人類心理現(xiàn)象中的認識過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思想、事件和事物是怎樣在頭腦中貯存和形成圖式的。認知是指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獲得知識的過程,包括知覺、記憶、言語、思維和問題解決等心理過程。
認知心理學把人對知識的獲得看成是人對信息的輸入、轉換、存儲和提取的過程,也就是個體主動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他們認為,語言、字符、圖像、物體等都可以成為一種模式,因為它們都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的關系集合在一起組成的,模式實質上是信息的一種組織形態(tài),學習是把從外界客觀事物獲得的信息內化為其內部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所有的知識意義是通過內在表征過程主動建構出來的。表征是認知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呈現(xiàn)和表達方式。
結合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來看待閱讀,閱讀也是一個信息加工過程、模式識別過程,是學生以信息的接收、編碼為基礎,根據已有信息建構內部的心理表征進而獲取心理意義的過程。人的閱讀理解,是以表征的形式出現(xiàn)的,詞、句只是信息的載體,而人的觀念、認識和思想是在此基礎之上的內心表征形成的結果。也就是說,人們在閱讀時,感知的是字、詞、句,而追求的卻是內心表征的結果。
二、閱讀活動的心理認知過程
(一)解碼過程
指學生解開書面文字代碼,了解其意義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把書面文字的視覺輸入與個體已知的該字詞視聽形象(字形字音)相配合,從而直接從長時記憶中激活該字詞意義。一是個體將閱讀中遇到的生字詞或詞語單位,嘗試發(fā)音,并根據語音和字形來激活自己長時記憶中儲存的相應的詞意。前者被稱為“匹配”,后者被稱為“再編碼”,這一過程主要是陳述性知識在起作用。
(二)字面理解過程
指在陳述性知識基礎作用下,結合詞義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語境規(guī)則等對詞義和句子作出確切意義判斷。如“白發(fā)三千尺”這一詩句,從常識來看,頭發(fā)不可能有三千丈,在這里是夸張修辭規(guī)則的應用,作者以此來表現(xiàn)內心綿延不斷的憂愁苦悶。這樣告訴學生,理解就不會那么困難了。對于學生要理解這一事實,就需運用修辭規(guī)則這一程序知識來解釋。正是這一知識的運用,最終使學生對整句詩實現(xiàn)了正確的理解,從而生成意義。
(三)推理性理解過程
指學生在前面兩個過程的基礎上,對閱讀材料的意義有自己更為深入的理解,認知心理學將閱讀中這一理解稱作是“整合”,即將兩個多個的觀念聯(lián)系在一起。它可能出現(xiàn)在復雜的句子中,也可能出現(xiàn)在句群甚至是語段之間。語文教學正是通過這一閱讀分析,讓學生懂得會話表達時的關聯(lián)準則,進而訓練學生掌握這種技能(程序性知識),遷移到自己的閱讀寫作、聽說的言語活動中來,進而提高學生的言語水平。
(四)監(jiān)控性理解過程
指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都要運用自身的認知策略來調控閱讀的活動過程。諸如學生對字詞的解碼方式,語感圖式,采用的閱讀速度,對自己閱讀目的任務有無明確的認識,運用何種閱讀方式(精讀,略讀),是否采用閱讀技巧(如善于掌握關鍵字、詞,尋找主題句等等)。一些認知心理學家將這一實用的寬泛的技能稱之為閱讀者的元認知,即個體在閱讀過程中對自己認知過程及結果的認識與調控。
閱讀活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以上的四個過程也不能完全說明閱讀理解的全部心理活動,但他們確實是閱讀活動中的重要方面,是我們開展閱讀教學的依據。
三、認知心理學對閱讀教學的啟示
(一)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閱讀內容知識
認知心理學認為言語信息主要是以圖式來表征的,它存在于個體的認知結構中?!皥D式”是我們頭腦中的關于普通事件、客體與情景的一般知識結構。心理學家認為圖式具有三個功能,影響我們對所呈現(xiàn)的信息的注意與解釋;具有預測和推理作用;具有遷移作用。與語文閱讀教學內容有關的圖式實例,從來源看可概括為兩大類,一是來自生活世界的實際生活圖式;一是來自科學教育世界的書面文字材料的圖式。因而語文教師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引導學生獲取閱讀內容知識:
1.學生應留心關注社會生活,以豐富直接經驗。教材中的言語作品都是對生活的反映。如果學習者有自己直接的、相似的生活體驗,有一定經驗常識的積累,那么學習者閱讀這一類材料的困難就小得多。在對《背影》一文中父子天倫深情的理解上,有過類似經歷的學生理解比沒有這種體驗的學生要來得深刻,更有共鳴。從認知心理學來看,這是因為學生具有與文章內容相關的圖式,激活了自己記憶里的經驗信息,所以便于自己理解文章內容。同樣《背影》一文,懂得買桔子是揚州特有習俗的學習者理解文章內容會更深入。揚州人把“走運”說成“走局”,“局”與“橘”同音,所以親朋好友送禮,橘子是必不可少的,送橘子就是希望親友走好運。從這一民俗文化來看,父親送兒子北上遠行時,艱難地穿鐵道爬月臺的良苦用心就更易于體會了。
2.學生應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以豐富間接經驗。課外閱讀能使學習者獲得更多的言語知識,文體知識和閱讀方法的知識,還可獲得生活知識、社會科學文化知識。“多讀才會讀”說的就是在讀中積累言語信息獲得閱讀方法,掌握閱讀技巧。前者屬于陳述性知識,后兩者屬于基本技能和認知策略的程序性知識。這兩類知識以圖式的形式儲存在學生認知結構中,對于其閱讀非常重要。陳述性知識能促進閱讀過程中字詞的解碼、詞義的提取、語句的整合,還有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人們常說:“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從認知心理教學來解讀,它所傳達的就是閱讀學習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閱讀者離不開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
(二)指導學生開展閱讀技能訓練
閱讀的技能最主要的是智慧技能(也稱心智技能),其本質是應用概念和規(guī)則辦事的能力。學習者需要借助概念和規(guī)則來指導自己的閱讀活動。這里所述的“概念”指的是陳述性知識即言語信息,包括字詞句篇等語文知識;規(guī)則指的是程序性知識即語法規(guī)則、修辭規(guī)則、邏輯規(guī)則、表達方式規(guī)則、語體文體規(guī)則、語用規(guī)則。學生只有充分了解并運用這些規(guī)則,才可能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掌握閱讀技能,形成閱讀能力。
前面我們在闡述“閱讀活動的心理認知過程”時,將閱讀活動分成四個子過程,其中字面理解過程和推論性理解過程實際上就是運用這些規(guī)則去把握文章。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廣泛地對學生按照閱讀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開展上述規(guī)則的學習,輔之以必要的訓練。
1.在閱讀教學中應注意呈現(xiàn)關于“規(guī)則”的知識給學生。語文閱讀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文章是如何表達出來的,理解文章的內容接受其信息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根本。教材中的篇章一般都會涉及上述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主要體現(xiàn)在句子的教學中。修辭方法規(guī)則體現(xiàn)在句子句群上外,有時是在整個篇章段落上;邏輯形式規(guī)則、表達方式規(guī)則、語體文體規(guī)則、語用規(guī)則更多地是體現(xiàn)在段落篇章上。在實踐教學中,這些規(guī)則知識可以隨著閱讀教學逐步展開,根據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要分階段呈現(xiàn)。
2.教學中要通過科學的方式,指導學生開展對“規(guī)則”的應用性訓練。
這種訓練應一項一項地進行,逐步綜合,最后達到對整個閱讀技能的掌握。首先,開展詞語理解的訓練,逐步過渡到理解句意段意和文章結構。如果說閱讀技能的訓練是一個綜合系統(tǒng)的話,那么這種分項訓練組成該系統(tǒng)的子技能訓練。認知心理學家認為,當人準備執(zhí)行一項復雜的認知技能的時候,如果對構成該技能的分技能尚未把握或達到自動化,要成功順利地執(zhí)行整個技能是不可能的。我們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就應該貫徹這一思想。閱讀訓練應是一個有序建構的過程,由單一到多元,由簡單到復雜。
(三)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認知策略訓練
閱讀認知策略也就是閱讀學習方法,是學習者在閱讀實踐過程中不斷習得又不斷發(fā)展的認知結構。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閱讀過程中的理解監(jiān)控這一子過程指的就是學習者為了有效地達到自己閱讀學習目標而采用的一種自我調控的學習策略。學習論講學習條件分為必要條件和支持性條件,學習者的閱讀認知策略是支持性條件,它能幫助閱讀者更有效地開展閱讀。
關于語文閱讀的認知策略主要包括,從方式上分朗讀與默讀,精讀與略讀,速讀與復讀,操作方法上有搜索關鍵字、確定中心句、主題句、中心段等等。傳統(tǒng)閱讀方式中的圈點勾畫,就是一種有益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適當地對一些重點詞句段進行標注,有利于把握閱讀材料的信息量,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應該指出,這種閱讀策略的獲得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的是學生在經驗中自發(fā)習得的,有的是靠教師的指導式的教學獲得的。無論通過何種方式,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心理成熟程度及認知結構,不能以一當十。否則閱讀學習策略的教學就會適得其反。
閱讀對學生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語文教學的困境恰好體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因此,語文教學要科學化,高效化,要應對素質教育的要求,閱讀教學是突破口。在閱讀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中,我們應該充分利用認知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對閱讀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
[3]顧黃初.語文課程與語文教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4]晁文豐.關于快速閱讀教學的若干建議[J].西安教育學院學報,1994,(01).
[5]仇定榮.閱讀教學應關注的過程[J].語文天地,2005,(12).
[6]李明.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6,(11).
[7]楊文婷.圖式與閱讀[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4).
[8]王小明.圖式理論與句子教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1999,(2).
隨著生活水平的發(fā)展,我國教育行業(yè)的要求也發(fā)生了相當程度的改變,對于傳統(tǒng)的單純的傳授學科知識和模式化的知識理論的講解的授課理念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經濟對于人才的需求方面。單純的靠分數來衡量人的綜合素質,已經不符合現(xiàn)代的要求。加強學生們的心理認知能力,對于知識的認知加工過程以及形成這樣的認知方式變得非常重要。
現(xiàn)代的展示教育利用現(xiàn)展迅速的多媒體功能,來進行全方位的、網絡式的、多形式的、知識講解豐富的形式來傳授知識。這種豐富的形式更能夠激發(fā)起學生對于學習的樂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程度的提高。因此,利用此種資源對于學生們學習展示設計這門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激發(fā)學生們的積極性。展示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認知心理學,使得人們的頭腦認知方式以及認知方式能力的提升與形成方面有了一定提高的同時,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能力,為將來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才打下基礎。
2展示設計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2.1教學模式固化
在現(xiàn)在的學校教學中,不管是中小學還是各個大學,就算多媒體技術發(fā)展到了一定的階段,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沒有發(fā)生根本的改變,仍然是老師在講臺上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學生的學習能力根本沒有一個提升空間。這一現(xiàn)象的產生,不僅僅是由于傳統(tǒng)講師的觀念沒有真正得到改變,也表現(xiàn)出了我國教育技術方面亟待改善。模式固化,一方面使得學生的知識是被動接受,理解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另一方面,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根本得不到發(fā)揚,而在現(xiàn)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人才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
2.2實踐性較差
展示教學沒有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只是把原本由老師寫在黑板上的知識轉而表現(xiàn)在展示工具上,沒有對認知心理學深化理解,認知心理學強調有意義的發(fā)現(xiàn)學習,發(fā)現(xiàn)學習就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發(fā)現(xiàn)知識的實用性,使得知識真正能夠對生活實際產生有力的影響。但是目前學校所傳授的知識仍然是是以理論為主,沒法真正運用于實踐,這就使得我們花費大量精力、財力學習的知識在實踐中沒有多大的用處,沒有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有利的影響,對人的情緒有一個消極的后果,這就使得有時候聽到關于現(xiàn)在學校學不到真正的知識這種說法,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學生接受的知識的實踐性較差。
3認知心理學在展示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視覺沖擊以加深印象
教學的過程涵蓋了以下方面:對于教材內容方面的知識理論進行的組織、整合等等,在認知心理學的教育觀點中,認為對于一些高提煉的概念定律的教學和傳授比那些復雜繁雜的小知識的講解更加的有效,更具有經濟性。展示教學一般是教師利用PPT、Word等形式作為輔助工具來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更加的可視化,講授的過程中更加的靈活、生動,在吸引學生眼球的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能力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實踐操作以強化專業(yè)技能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認知心理理論來提高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時,要善于利用奧蘇貝爾的意義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的理論,將學生知識的學習深化到其有意義的學習層面去,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深層次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將知識內化在自身的體內,在教學效果中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的教育方式,對于學生的信息加工方式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生便會有著不同的加工方式。良好的信息加工方式,有利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鞏固。另一方面,當遇到與之前相關知識有聯(lián)系的知識時,能夠有效地發(fā)現(xiàn)與之前知識的聯(lián)系,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循環(huán)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化的展示教學情境過程中,可以建立一個虛擬的現(xiàn)場情境,讓學生在學習之后立即就解決這個情景中的問題而提出各種解決辦法,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鼓勵,從而使學科知識更好地內化。
3.3知覺與視知覺應用
展示教學設計的靈活的教學方式,極富感染力,能夠更有效地傳達相關信息,有利于學生的接受。另外,認知心理學把學生當成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他們具有鮮活的反饋主體,是能動性的群體,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他們,在教學的課堂中,以更加積極的、活躍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更加的生動、形象,學生們在這樣氛圍中學習,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反饋、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著良好的效果。
4結語
關鍵詞: 認知心理學 英語學習 記憶策略
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將知識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陳述性知識是指能直接陳述的知識(declarative knowledge),也叫描述性知識,通常以命題或圖示來表征。例如“hotel意為酒店”和“酒店是顧客用餐和住宿的建筑物”,這兩句話都是陳述性知識。另一類是程序性知識(procedural knowledge),也叫操作性知識,是指個體在特殊情況下使用的規(guī)則和步驟,只能用具體作業(yè)形式來間接推測其存在的知識。例如,在英語學習中,“將‘We hold the ceremory next year.’修改成合適的時態(tài)”就是一個典型的對程序性知識的學習。
最早提出這種分類的是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J.R.Anderson)、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梅耶(R.E.Mayer)和加涅(R.M.Gagne)。但列位對于另一類知識――策略性知識的定義和歸屬卻頗具爭議。現(xiàn)代高等教育心理學整合了各派觀點,將策略性知識解釋為學習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過程的程序性知識,即如何學習、記憶或解決問題并進行自我監(jiān)控的一般方法。在此,筆者暫且將其理解為有關學習方法的知識。
遺憾的是,在教學中教育者可能會特別重視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教學,而忽視策略性知識的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能力差,學習效率低下。這是由于人們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狹隘理解造成的,而并非重視知識教學而產生的問題。因此,“只重視教授知識,不重視教授學習方法”的觀點本身就是不科學的提法。方法策略也是一種知識,而且是一種重要的知識,必須有意識地去構建它。
就英語學習而言,它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從學字母的發(fā)音開始,到單詞的拼讀、拼寫,短語的意義、用法,句型的運用以及語法的規(guī)則等,每一步都與記憶密切相關??梢哉f,離開了記憶,將無法學習英語,可見記憶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提高學生在學英語中的記憶能力,是學好英語的首要前提條件。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運用學習策略的訓練,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和運用學習策略,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本文就從認知策略的角度出發(fā),探討英語學習的幾種記憶策略。
一、復述策略
所謂復述策略,是指運用內部言語在大腦中重現(xiàn)學習材料或刺激,以維持注意于學習材料并將其保持在短時記憶之中。由于大腦的短時記憶系統(tǒng)貯存保持在較短時間(一分鐘左右)內的信息,短時記憶的容量非常有限。因此在英語學習中,復述是一種主要的記憶手段。許多新信息,例如人名、地名或單詞等,只有經過多次復述后才能記住。通常采用的復述策略有以下幾種:
1.利用隨意識記和有意識記
隨意識記是指沒有預定目標、不需要經過努力的識記。這種識記是有條件的。凡是對人有重大意義的、與人的需要和興趣密切相關的、給人以強烈情緒反應或生動鮮明的材料,就容易隨意識記。在學習中,要盡量運用這些條件,如選擇和學生的實踐應用密切相關的教學材料、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以及采用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等。有意識記則是指有意識地用心識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理解學習材料的基礎上,用自己已掌握的語言來復述所學的課文,這樣有助于學生將新學的語言知識和自己已有的知識相結合并加以綜合運用。實踐證明,復述能力強的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愈強。
2.有計劃地“復現(xiàn)”和試圖回憶
學生對新掌握的語言材料遺忘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缺少必要的多次“復現(xiàn)”,即重復再現(xiàn)。要讓學生有計劃地經常復現(xiàn)語言材料即英語口語,才能引導學生克服遺忘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中,當新口語句型或單詞等語言材料被學生接受并進行一定操練之后,教師要在后繼的課堂教學中經常聯(lián)系予以再現(xiàn),讓學生進行復習性操練,提高其復現(xiàn)率,使之得到鞏固和深刻記憶。當然,“復現(xiàn)”的方法應該多種多樣,既可結合教材內容有機地自然“復現(xiàn)”,也可有計劃地強制重現(xiàn),做到每日重現(xiàn)(復習)一次,每周重現(xiàn)(復習)一次,甚至每月重現(xiàn)一次,或每單元重現(xiàn)一次。俄國大文學家托爾斯泰說過“我每天做兩種操,一是早操,一是記憶力操,每天早上背書和外語單詞,以檢查和培養(yǎng)自己的記憶力”。每天的“記憶力操”實際上就是反復“復現(xiàn)”。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反復“復現(xiàn)”,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英語記憶力。試圖回憶策略即讀背結合方法,這一方法通常用于記憶短語和課文。學生在復習時,僅僅將學習材料一遍又一遍地讀,并不能達到有效地記憶,而如果將要復習的短語或課文先讀一讀,然后盡量試圖背一背,再讀一遍,再看背得對不對,這樣重復幾次之后,所要記憶的內容就會較清晰、準確地記住了。
3.排除相互干擾
干擾說認為,由于記憶材料相互之間的干擾,產生了相互抑制現(xiàn)象,使人們不能提取所需材料而導致遺忘。它最明顯的證據是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指先學習的材料對記憶后學習材料的干擾。安德華德發(fā)現(xiàn),在學習字表以前有過大量練習的人,24小時以后,只記住所學會的字表的25%;以前沒有這種練習的人,能記住同一字表的70%。倒攝抑制指后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材料的干擾。德國學者穆勒和皮爾札克(Muller & Pilzecker)于1900年首先發(fā)現(xiàn)倒攝抑制。他們發(fā)現(xiàn),被試在識記無意義音節(jié)之后休息6分鐘,可以回憶起56%的音節(jié);如在間隔時間內從事其他活動,只能回憶起26%。這啟示我們,在清晨起床后以及在睡覺前識記或回憶單詞有利于單詞的識記與保持。我國學生每天清晨安排的誦讀英語、語文這一傳統(tǒng)做法就符合這一原理。另外,研究還表明,倒攝抑制受前后兩種學習材料的類似程度、難度、時間安排以及識記的鞏固程度等條件所制約。在記憶英語知識后所安排的學習材料應與之盡量不同、難度不能過大、盡量有間隔時間、并盡可能提高先前詞匯記憶的鞏固程度。
4.整記與分記相結合
在記憶較長的課文段落時,常可采用這一方法,將要記的課文根據內容劃分為幾個部分或段落,先分段記,再整體合起來完整記,然后合起來整篇識記。對于篇幅短小或內在聯(lián)系緊密的材料,適合采用整體識記,即整篇閱讀,直到記牢為止。
5.多種感官參與變換學習形式
有心理學家證明,人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的10%,自己聽到的20%,自己看到的30%,自己看到和聽到的50%,交談時自己所說的70%。這一結果表明,多種感官的參與和多樣化復習形式的選擇能有效地增強記憶。在英語學習中要引導學生充分調動眼、耳、口、腦、手等多種器官,做到邊看(圖、書等)、邊聽(錄音)、邊跟著讀,同時用腦記、用手寫,這樣進行多功能的練習之后使學生對所學的材料產生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要注意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去練習相同的復習內容以避免語言學習中反復練習產生的厭倦感,如復習英語單詞和短語時就可采用朗讀法、讀背法、抄寫法、默寫法、看中文寫英語、看英文說中文、結合句子內容記單詞、運用單詞進行造句練習、同學間相互抽問等多種復習方式,對于閱讀文章則可以采取回答指定問題、列提綱、標注主題句、縮寫、與人討論或向別人講解等,以便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保持。
二、簡單加工策略
簡單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接觸的材料進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并賦予一定的意義。例如英語詞匯中的縮簡、編歌訣和語音聯(lián)想等學習策略都屬于此類。一般而言,簡單加工多用于語言初學者。在此,本文不作更多探討。以下談談更復雜的一種加工策略。
三、精細加工策略
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尋求字面意義背后的深層意義,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頭腦里已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的策略,因此是一種理解記憶的策略,將精細加工策略和復述重復等策略配合運用,可使記憶能力得以顯著提高。
1.做筆記
做筆記是閱讀、聽講和復習時常用的一種精細加工策略。有些教師只顧講授,而不去顧及學生記不記,該記哪些內容,如何記法。有的老師一邊講一邊提示學生該把哪些內容記下來,但不關心學生來不來得及記。實際上指導學生做書面筆記是英語教師學習策略指導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增強記憶效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必須對此作詳細的科學的指導。首先,筆者主張將英語課堂筆記盡可能記在課本上。一是方便(便于記、便于看、便于復習),二是快捷(原文的題目、詞句不必抄寫,只需要該記的記在旁邊即可),三是清晰(和原文對照一目了然)。常見的英語做筆記種類有:
(1)注音標(Phonetics),標重音(Stress)。每單元的英語課文都有不少生詞、一詞多音和容易讀錯的英語單詞,某些英語單詞作名詞和動詞的發(fā)音不同,如?record(n.)和re?cord(vt.)。將英語音標和重音記在被注的單詞上邊,并要求學生在朗讀課文時重視所注的音標和重讀音節(jié),這樣,一旦課文讀熟,那些單詞的正確讀音也就熟記在心了。
(2)釋義(Paraphrase)。英語中有不少生詞、多義詞、短語、習慣語和難句需要用簡單的英語或漢語來解釋。如:quarrel――爭吵(to argue or disagree angrily with someone);forture――財富(great wealth)。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注釋的重點是一些較難的名詞、短語和重點句型,而不必每個句子都解釋。注釋文字書寫位置的原則是“就近”,即盡可能記在被解釋的單詞旁邊,以便在閱讀課文時被注視,也可記錄在詞匯表中該單詞的后面。
(3)劃重點(Language Points)和提要(Guideline)。標注英語課文中的關鍵句,科普文、議論文中表明作者中心論點的句子。語法和練習中的一些重點、難點也該劃出來,以便引起重視,同時方便有重點地記憶。
(4)分析難點(Comprehension)。學生閱讀英語課文,不斷會遇到一些難點,經過教師的講解,或與同學一起討論有些可能當場已經完全理解,有的還似懂非懂。不管怎樣,邊聽邊記下析難的文字,既有利于課后消化,又有利于復習回顧。
(5)補缺(Replenishment)。英語詞匯表和一些參考書中對某些單詞和詞組的解釋不夠全面,有些只講了名詞的意思,而未說明作動詞、形容詞等時的意義。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查詞典或告訴他們別的用法,并讓他們記錄下來。比如學習了名詞success(成功),應該讓他們記下形容詞successful、副詞successfully和動詞succeed。這是擴充詞匯量、使詞匯記憶更全面的重要方法。
記筆記只完成了做筆記的第一步,課后要及時梳理筆記,增減內容,還應根據筆記組織復習,使知識系統(tǒng)化,以此鞏固記憶。
2.提問
學生的注意是學習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采取提問的方式來促使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注意,無疑是一種好方法,但何時提問及怎樣提問則是至關重要的。至于怎樣提問,則需遵循提問要服務于閱讀目的的原則,如教學目標是記住特定的信息,那么機械記憶之類的問題可能更適合,如果教學目標是運用知識的能力,則意義性、理解性的問題更好,有時先提出具體問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提出一些綜合性問題??傊诮虒W中,作為教師要依據教學目的精心設計,挑選問題,而且要求學生理解提問對于學習的積極作用,并逐漸學會能自己提問和回答,學會更有效地學習。
3.針對情景記憶的情景表象記憶
情景記憶接收和儲存關于個人的特定時間的情景或事件以及這些事件的時間―空間聯(lián)系的信息,這類信息的記憶效果一般較好,是因為它跟特定的時間、地點、天氣狀況、心境等線索相聯(lián)系。因而在英語學習中,例如記憶某一話題的有用表達方式時可以將它們放到特定的場景中進行記憶。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提供這樣的場景,而不是灌輸這些表達方式。
總之,通過以上的探討,我們把以上各種記憶策略科要歸納為以下十要點:背誦是記憶的根本;重復是記憶的竅門;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提問是記憶的益友;聯(lián)想是記憶的捷徑;討論是記憶的伙伴;趣味是記憶的媒介;應用是記憶的動力;簡化是記憶的助手;筆記是記憶的倉庫。只要合理地使用這些策略,必將提高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效果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高等教育心理學[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5.8.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 評價 內容 方法
隨著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施,評價具有了教育功能。因此,評價的體系構建與實施對學生的發(fā)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實施評價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認知心理學認為人類是主動的信息處理者,而非僅止于信息的被動接受,學習是一種依賴于舊有的知識去構筑新知識的歷程,知識在人腦中是有其系統(tǒng)結構的。而數學是系統(tǒng)性最強的一門學科,因此認知心理學對數學學習就會有更大的指導作用。本文就從評價的內容與方法來說明認知心理學對數學學習評價所持的觀點。
一、就評價的內容而言
1.重視以知識歷程為主導的評價
由于認知心理學重視人類的各種認知歷程和成分,因此,我們的數學學習也應該采取對認知歷程與成分作細化的評價。例如,對于數學解題,其歷程可分為問題轉譯、問題整合、解題計劃與監(jiān)控、解題執(zhí)行四個成分,對這四個成分分別設計問題來評價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但由于解題展現(xiàn)給我們的只是第四個成分解題執(zhí)行,而前三個成分是一個思考過程,這是評價的難點,卻是重點。因此,在對學生解題的評價往往是透過解題執(zhí)行去挖掘其解題思路,由于這種評價方式主觀性過強,因此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但這卻是評價方式的發(fā)展方向。
2.重視知識結構與類型辨識能力的評價
認知心理學主張數學學習評價應該能找出學習者的知識結構,包括數學知識的組織性、層次性與統(tǒng)整性,而非只是零碎而片段的知識。強調數學知識在腦子里的層次結構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一步,也是評價的重點。
而所謂的類型辨識能力是指能抽離相同的知識或將知識加以分類的能力。對于數學,相同的知識可能會有多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那么如何辨識這些不同的形式是學習者數學水平的體現(xiàn)之一。對這一能力的評價可以更全面地掌握學習者對某知識的掌握層次,同時這種對類型的分析,也可幫助教師設計與發(fā)展一面面俱到的評價內容,而不致遺漏任何重要的知識類型。
3.重視學習策略的評價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者所使用的學習策略會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成效,那么對學習者的學習策略的評價也應該是學習評價中的重要一環(huán)。學習策略可包括注意策略、記憶策略、理解策略、解題策略等,策略選擇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學習者的學習效率與效果。對學習策略進行評價實際上是要求學習者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提倡理解記憶之后進行靈活的運用。
4.重視錯誤分析,以便采取補救措施
認知心理學不只注意學習者正確的歷程與結果,同時也非常重視錯誤反應的歷程與結果。因為借由對學習者錯誤的分析,可獲得較為豐富的信息,根據錯誤的類型能判斷學習者是屬于認知歷程的哪個階段,這就可以作為設計與實施補救措施的依據。同時學習者對自己錯誤的分析,有助于加強學習者對自己的認識,提升他們的元認知水平。
5.重視認知與非智力因素及社會文化因素間互動的評價
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緒、動機、態(tài)度等,這些因素對學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認知心理學不只將學習策略納入正式的評價內容中,還重視了解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態(tài)度與學習動機,以及該學習目標是否受社會文化背景的影響。如今對非智力因素與數學學習的相關性研究是越來越多,很多學者亦將情緒和動機的變項發(fā)展作為評價工具,以作為對數學認知評價的補充信息。另外,由于近年來情境認知學說的興起,認知學者們主張學習是情境依賴的,因此他們亦主張在設計評價問題時,應考慮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
二、就評價的方法與技巧而言
由上述對評價內容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認知心理學所主張的評價是一種多元化的道路,對比于我們過去的比較單一的評價模式,這顯然有較強的優(yōu)越性,但其操作性卻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1.主張以“動態(tài)化評價”充實“靜態(tài)化評價”
如今在評價過程中,大都采用標準化的程序,而且不給予學習者以任何的暗示或協(xié)助,這種評價方式我們稱之為“靜態(tài)化評價”。而“動態(tài)化評價”則允許在評價過程中,給予學習者以不同程度的協(xié)助。在受評者學習的過程中,評價者可以根據其反應采取不同程度的暗示,以助受評者進行更好的學習。這是一種注重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的評價。
2.重視“說出來”的評價方式
“說出來”即施測者在進行評價時,針對學生的反應與回答來問下一個問題,并且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將自己的思考過程或是所想的任何事情用口語的形式表達出來,施測者予以記錄。這種方式能提供相當豐富的診斷性的信息。施測者可以根據學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來判斷學生對這一數學問題的思考程度,而采取相應的措施。這種“說出來”的評價方式仍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3.致力于“觀察”的技巧
由于現(xiàn)代科技深入教育,我們可以將學生接受評價的整個過程錄像或錄音下來。錄像可以從多角度全方位地觀察每位學生當時的表情、姿勢,甚至是細微的動作,根據這些表面現(xiàn)象分析、探索學生的認知歷程。
綜上所述,認知心理學的評價是重視過程、重視聯(lián)系、動態(tài)、多元化的評價,雖然主觀性較強,影響因素較多,變數較大,但卻能多角度全方面地評價學生,在現(xiàn)代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情況下,這必然是數學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方向。
參考文獻:
[1]涂榮豹.數學教學認識論.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認知心理學維度;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
體育教學是教育活動中較為特殊的一項科目,課程不僅需要在室內進行,基本上都是課外教學,是一項對抗性、趣味性都較強的內容?,F(xiàn)代體育不斷發(fā)展,高校體育課程也呈現(xiàn)出了多樣化的特點,學生不僅要掌握有關體育的理論知識,還要了解運動技巧,注重個性的發(fā)揮和能力的提升。我國出臺的高校體育教學新規(guī)范中明確規(guī)定了體育教學的精神實質,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認清心理緯度的重要性。本文就結合高校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從認知心理學維度為切入點,對高校體育改革進行探索,不斷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 體育知識在認知心理學維度的分類
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以及策略性知識是現(xiàn)代心理學對知識進行的分類,它是按照學習過程為指導的方法,對于指導教學,完善過程具有積極的作用,并且有助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科學使用。認知心理學是基于教學應用的分析目標,體育教學的開展也需要發(fā)揮認知心理學的意義,借鑒具體分類的標準,將知識轉變?yōu)閹追N不同的分類,并回答高校體育教學的本質問題,解釋體育本質含義。體育程序性知識是指導教學的知識內容,其中又包括動作技術和心理承受力,只有將體育教學轉變?yōu)檎J知心理學維度,才能更好的完善教學,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好教學改革。
2 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
高校體育教學的本質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的觀念,教會學生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從認知心理學維度開展探究,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要做到以下幾點。
2.1 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思想
體育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教學課程,它會隨著新運動、新技巧的出現(xiàn)不斷變動,從思想上進行轉化,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教學的主要原則。因此,高校體育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從他們的興趣入手改革教學,并運用現(xiàn)代化方法授課,促進學生更好的參與體育運動。
2.2 技能培訓
認知心理學維度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在思想轉變的同時,還要關注技能的訓練,嘗試在實踐中教學,突出現(xiàn)代體育教學思想的指導作用,立足認知心理學規(guī)律,拓展教學寬度?!缎抡n標》提出的五大體育教學目標,要通過教學改革實現(xiàn),基于認知心理學維度關注學生的心理,對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培養(yǎng),鍛煉他們的意志力。
2.3 高校體育知識類型
體育知識類型是體育教學方法選擇和應用的主要依據,體育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知識類型主導著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方向。例如認知形態(tài)的知識類型要選擇以語言為主的體育教學方法作為主要的方法,而操作形態(tài)的體育知識則要選擇以語言為輔的體育教學方法作為主要的方法。即根據體育知識的類型實施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才能將學生學到的體育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際體育能力,才能達到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真正目的。
2.4 突出大學生的主體性
認知心理學維度對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教學的基礎,大學生作為被教育的對象,必須從他們的思想進行分析,以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標。深刻理解知識,善于運用知識;尊重了學生差異,才能使體育教學恰到好處地施加于每一個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去體驗體育運動的樂趣和價值,充分發(fā)展自己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并自覺加強身體的基礎練習和運動能力的訓練,才能提高自身的接受體育知識、技能信息加工的能力。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必須堅持改革與創(chuàng)新,從認知心理學維度探討教學的任務和目標,關注學生的運動心理和訴求,堅持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認知心理學維度對教學改革也提出了更完善的思路,教學必須不斷擴展和創(chuàng)新,在思想上進行轉變,做好技能培訓,并健全教學方法與體系,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柳春梅,李志宏,任平.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12,04:96-99.
[2]吳家萍.論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J].當代體育科技,2014,21:66-67.
[3]葉蓁,普文龍.認知心理學維度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問題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3,10:83-84.
[4]周濤.大學生體育教學認知與體育課堂行為的調查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關鍵詞:交互設計;網頁設計;認知心理學
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信息化社會的進程不斷走向深入,網絡分享與參與日益成為網站發(fā)展的新熱潮。熱潮的主體無疑是成千上萬的互聯(lián)網用戶,因為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參與者。交互設計對于網站設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今的交互設計模式開始更多地聚焦于用戶內在的心里感受,開始關注認知心理學對用戶界面操作行為的影響。本文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對網頁交互設計進行探討分析,并總結出基于認知心理的交互設計方法,以及如何在認知心理學的理論指導下設計網頁界面,從而對網頁交互設計提出新的補充。
1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領域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起源于西方的一種心理學思潮。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該過程包括人類如何獲取外部世界信息,然后人腦如何將所獲信息轉換成知識,知識存儲后又如何對人的行為產生影響。認知心理學涵蓋了人們從感覺到知覺、識別、注意、學習和記憶、思維、語言、情緒等幾乎全部心理活動的過程。是人類行為最基礎的心理機制。現(xiàn)今時代,認知心理學的主導研究方向是將人看作是一種能夠加工處理信息的系統(tǒng),而人在認知過程中發(fā)生的信息輸入及輸出行為被稱為信息加工行為,所以認知心理學也被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用戶瀏覽網頁的過程其本質是用戶認知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用戶對頁面信息內容的認知過程由多個分支過程組合而成的,各個子過程首先相對獨立的對網頁上的信息做出特定的響應,最終再將各子過程的回饋反映分析處理,得出對網頁的綜合評價。
2交互設計與認知心理學的關聯(lián)性
交互設計是定義、設計人造系統(tǒng)的行為的設計領域,用于定義人造物的行為方式的相關界面。交互設計被廣泛應用在web設計、軟件設計、環(huán)境設計、產品設計等多個領域。網頁設計師通過對網頁界面及其使用行為進行設計,使產品與用戶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在用戶認知網頁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中,交互設計的作用在于對使用者的需求進行正確的認知和傳達,目的是提高人們獲取并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速度,用最合理最優(yōu)化的方法提高用戶與信息資源之間互動的品質,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也為了更好的為人服務,交互設計師在設計網頁時首先要從用戶最根本的心理機制研究入手,將認知心理學理論應用于交互設計之中,充分了解用戶的認知心理,行為過程及規(guī)律,設法讓用戶主動積極的使用互聯(lián)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獲得各個方面的愉悅體驗。認知心理學作為人機交互界面設計的一項重要理論基礎,對網頁界面交互設計具有及其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3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網頁交互設計方法
(1)網頁交互設計中的感知覺。感覺是我們與外界的交流方式,來自外部世界的刺激使我們產生感覺,而感覺又促使我們進一步產生知覺。感知覺是認知的基礎。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外界的各種刺激樣式所對應的感知限度是有所區(qū)別的。在此基礎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進行網頁設計時,如果能夠根據各感覺器官所能承受的感覺刺激程度來進行傳達信息、安排頁面布局,將會使頁面更加符合人們的感知覺習慣,使用戶直觀感覺頁面舒適、美觀、格局清晰合理。網頁交互設計涉及的最主要感知覺是視覺及聽覺。在設計時應為網頁信息選用最適宜的視覺刺激維度,例如,蘋果中國官方網站的主頁,整體頁面感覺具有科技感時代感,背景明亮文字灰暗使人眼感覺舒適,閱讀流暢。各層級頁面關系簡潔明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區(qū)域劃分符合人眼視覺習慣,主要信息區(qū)域占屏幕中部空間,次要信息依次排列于屏幕下方,14號的標準字體符合人眼舒適辨認的習慣。此外,聽覺感覺也開始被應用于互聯(lián)網設計之中,它比視覺更具有隨意性,在設計時聽覺信息應該更多的與人的自然習慣容為一體,不要產生突兀、嘈雜的感覺。
(2)網頁交互設計中的記憶。記憶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主要分為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兩種。用戶在使用網站時,產生的短時記憶占較大的比重,因為頁面信息在迅速變化,記憶也隨之變化,很快衰退,或者受到干擾刺激遺忘,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產生,在進行交互設計時,要保證各頁面元素的一致性,保證部位和模式功能,外觀和操作位置成為一個系統(tǒng)的內部不同區(qū)塊,每次劃分的信息區(qū)塊最好分為7個最符合人的記憶特點,各區(qū)塊間具有連貫性,幫助用戶記憶。在設計時還應注意幫助用戶提取已長期儲存的記憶,需引起用戶注意的信息應該設計取樣提醒功能,用來提醒操作人員對某個特殊的信息源做取樣提取。此外,設計元素應盡量符合用戶大腦中已經儲存的行為經驗或者記憶元素,使用戶可以憑生活經驗和本能反應完成操作過程,例如,淘寶商城里的購物車功能,就是將用戶在長期生活中對購物車這種事物已經形成的記憶應用于虛擬網頁設計中,便于用戶快速理解并使用該功能,這樣通過調用人們的隱性記憶,減輕用戶重新學習的認知負擔。
(3)網頁交互設計中的情緒。人是富有感情的生物,我們每天的生活都離不開喜、怒、哀、樂種種情緒的牽絆,情感更是人類認知心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網絡時代的發(fā)展,用戶對互聯(lián)網產品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情感化需求,人是會產生情緒的,如何使冰冷的機器產生類似人類的情緒,在情感上與使用者產生溝通交流、互動,就是網頁交互設計師應該做的工作,設計時要注意增加正面的情感,使網頁更能吸引瀏覽者,用愉悅輕松的體驗消減用戶的負面情緒,用戶在快樂及積極的情緒當中更易容忍那些操作頁面中的難題。例如國外的知名設計網站Dribbble,用戶填寫注冊信息后還需要登錄郵箱,點擊驗證鏈接完成注冊,完成注冊按鈕上的文字不同于一般網站的“注冊成功”,而是寫了一句話“I’m human,let me in!”,一個很小的細節(jié),從用戶的情緒感受出發(fā),大大減少了用戶在之前繁瑣的注冊過程中產生的厭煩情緒,感覺網站既具有親和力又富有生命力。在此基礎上,還應保證網頁的易用性,當可用性和易用性短缺時,用戶容易對產品失去掌控,產生沮喪自責的消極負面情緒,設計者應該以網頁內容結構等各方面元素的清晰表現(xiàn)、協(xié)調配合為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效果,依賴技術手段。
4結論
網頁是設計師與用戶溝通的橋梁,檢驗一個網站頁面的標準就是最終用戶的使用感受,所以網頁交互設計要緊密聯(lián)系用戶的心理特點、情感需求及行為規(guī)律。本文從認知心理學理論出發(fā),聯(lián)系設計實例說明了其在網頁交互設計領域中的重要價值及意義,并從感知覺、記憶以及情緒三個方面總結了基于認知心理學的網頁交互設計方法。為了更好的向用戶傳達信息資源,激發(fā)使用者的興趣,使用戶從產品中獲得滿意愉悅的體驗,就應將認知心理學應用到網頁交互設計中,不斷提升網頁交互設計水平。
參考文獻:
[1] 唐納德?A?諾曼(美).設計心理學[M].張磊,譯.北京:中信出版社.
關鍵詞:音樂認知心理學 讀譜 視覺信息 聽覺信息 內心聽覺
音樂認知心理學是音樂心理學與認知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它是研究人對音樂的感知、意識、學習、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的一門新興學科。作為音樂心理學的一個分支,音樂認知心理學不僅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和解釋個體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是通過聽視覺的生理感知、信息整合并加工、信息有組織地獲得和儲存以及對知識的檢索和運用等多個步驟組合而成的,并且有利于幫助人們學會積累這種音樂認知經驗,從而提高人們的音樂學習、創(chuàng)作、情感和審美等多種能力。
一部鋼琴作品從了解音樂背景和音響資料、認識音樂、理解音樂、背譜到上臺演奏,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作業(yè)。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進行最有效果的學習?認真、仔細、嚴格和準確地讀譜是一項習琴過程中最為基本的能力。
把鋼琴讀譜教學和音樂認知心理學理論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也使學生能夠以審美的態(tài)度充分聯(lián)想,促進其鋼琴演奏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在鋼琴表演時發(fā)揮極佳的成績。
一、準確讀譜的重要認知心理前提――注意力
鋼琴家吉澤金曾說:“如果連續(xù)練琴數小時,而不集中注意力去聆聽和思考,這無異于浪費時間”,①“但是,真正在課堂上積極進行精神勞動的人實在太少,對學生集中注意力聆聽這方面的教育也遠遠不足,我讓學生們?yōu)榱藢W習集中注意力……這樣可以保持思維靈活?!雹?/p>
何為“注意”?如何能夠集中“注意”?所謂“注意”,指對某事物現(xiàn)象或某心理內容有較之其他事項更為強烈的意識要求。③把“注意”集中在學習本領和完成任務最必要的信息上,這種能力對每個人的成功率有決定性影響。毫無疑問,在音樂活動中,“注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教師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不能長時間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物上,他們也許會因一只叮在墻上的蚊子而分心。
把注意力持久地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心理學家的測試,人的注意力穩(wěn)定期只有11秒。在鋼琴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非常注重學生是否足夠勤奮,是否每天練習很多時間,忽視了學生接受信息過程中的專注程度,忽視了學生對處理視覺符號的思維練習。
教師應當時刻提醒學生,在練琴時有意將習琴時間分段,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當前必須獲得的音樂信息上。例如,卡爾?萊墨爾認為:持續(xù)地注意大約二三十分鐘后就會感到疲倦,這時如果再繼續(xù)練琴已沒有什么意義,很難再達到預期效果。④因此,習琴者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妥善地安排好練琴時間??梢钥紤]在初學一部作品時,集中注意30分鐘左右,之后適當休息,讓大腦徹底放松,再開始練琴,并可在此時重溫剛才練習過的片段。
教師還應當提醒學生,在練琴時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學習目標上(如分段練習、多聲部音樂中的聲部進行、音色聽辨、對動作技術的分析等)。很多習琴者都希望短時間內能面面俱到,能一口氣背譜,同時又要糾正指法、改善音色、調節(jié)手腕放松以及掌握節(jié)奏等,但這是不太可能的。正如德國音樂家雷娜特?克洛佩爾所說:注意力飛快地不間斷地從一項跳到另一項以進行視覺信息的處理,而這種可能性不大。⑤因此,我們應放低要求,一個一個地解決問題,不可心急。
最后通過不斷練習,把某一組信息吸收、理解,并形成一種“自動化”之后,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個地方。例如,在練習多聲部音樂時,通過練習把一個聲部自然地儲存進記憶中,這時,注意力才可以跳躍到其他聲部,使正在注意和記憶中的聲音同時出現(xiàn),形成一種經過歸納后的有連續(xù)性的整體。因此,多聲部音樂應該分聲部練習,只有當一個聲部熟練之后,才能加上第二個聲部,繼而第三個聲部等。這樣“注意”才能合理分配。
二、準確地獲得譜面信息――視覺信息的反饋
眾所周知,樂譜是作曲家留給人類的“公開信”。作為音樂信息的載體,樂譜對演奏者來說幾乎是唯一的直接認識對象。⑥盡管從音樂賞析的角度來看,聽覺信息被認為是接受音樂信息的直接對象,但從演奏者的角度來看,由于鋼琴樂譜的立體性、復雜性和規(guī)模性特征,在演奏篇幅較大或織體復雜的鋼琴作品時,視覺符號的思維能力變得尤為重要。
人對音樂認知的心理加工過程可分為感覺、知覺、認知三個階段。感覺,涉及到將沖擊我們的感覺受體(例如,耳蝸上的毛細胞、眼睛上的視網膜等)的能量進行轉化的過程。特定的感覺(比如樂譜對視覺的刺激)是與神經活動相聯(lián)系的。它由感覺輸入的信息引起,并“顯示”在與受到刺激的感覺器官相連的皮層區(qū)域(聽覺皮層接受區(qū)、視覺皮層等)⑦。在實踐中,感覺信息(視覺信息或聽覺信息)獲得越多越準確,那么知覺這些輸入的數據以及理解并運用這些數據(即我們對信息的理解、記憶和學習思考)的準確性就越強。也就是說,我們應盡可能準確而細致地讀譜,接收、理解和思考譜面上所有的要求。
在實際的鋼琴教學中,教師經常會發(fā)現(xiàn)并直接指出學生認譜的錯誤,如音高、節(jié)奏、調號、表情術語等錯誤。但是,盡管教師在課堂中一再指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學生的讀譜能力仍然沒有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樣類型的錯誤還會反復出現(xiàn)。如何能才夠讓學生形成準確地傳遞譜面信息的習慣?
教師在學生初學時就應嚴格要求他們正確看待讀譜。實際上,任何一個有意義的動作,如果不被感官印象所接受便無法掌握。⑧因此,彈琴這一動作能否做好,關鍵取決于讀譜――這一感官印象能否準確而全面。但是,大多數學生誤以為練琴只是手指運動,因而造成了還沒有看清楚樂譜上的要求,就急于動手彈琴的習慣,最終導致只看見音符卻沒看見記號的壞毛病。所以,改善學生讀譜的態(tài)度至關重要。
正確的讀譜習慣應當是教師在鋼琴教學的初期階段和學生一起視奏時就培養(yǎng)起來的。當拿到一首新的樂譜時,教師應當提醒并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看清楚鋼琴樂譜中一切直觀的信息,如音高、時值、指法、調號、拍號、節(jié)奏、句法、連奏斷奏、表情記號、音色音量、速度、踏板等各種記號。這些譜面信息并不難掌握,只要細心和嚴謹就能完成。
正確的讀譜不僅需要具備相關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還有賴于豐富的音樂史論背景知識和一定的和聲、曲式、復調方面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給予特別的關注與訓練。⑨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學會分析樂譜,如分析音樂家的風格、音響力度的比較、和聲色彩的變化、調性的關系以及作品結構等等。這種深層次的譜面信息并不是直觀的,而是需要我們通過思考、比較和分析來獲得的。
正確的讀譜還應做到“視覺提前”。視覺思維必須盡量提前于手指動作,使視覺信息積極加工,并向手指下達指令,縮短大腦對信息的處理時間,視覺思維提前得越多,處理樂譜信息的可靠性就越大。如果我們在練琴時,能一直保持提前準確地讀譜一兩個小節(jié),音樂效果將更加趨于完善。
三.準確地獲得聽覺信息――聽覺信息的反饋
“大多數運動的效應可以直接為感覺器官所感受、認知,這種感受和認知是以大腦‘反饋’作用為渠道?!蓸菲餮葑嗟囊魳?,通過耳朵去感知,這是一種聽覺上的反饋?!雹膺@種聽覺反饋很重要,例如在鋼琴彈奏中有一串音符的音色不夠理想,通過聽覺信息反饋后進行修正,最終可以得到改善。
因此,耳朵的傾聽是鋼琴演奏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正確的讀譜是以視覺信息為基礎,同時良好的演奏需要敏銳的聽覺來反饋。因此,讀譜是否準確只能依靠聽覺的信息反饋。
對于演奏者來說,嚴格的自我傾聽是對讀譜能力的反饋和檢查。首先,在鋼琴的教學中,除了要求學生學會仔細地讀譜,教師還要重視聽覺的訓練。雖然許多學生可以依靠聽覺辨認出單純的錯音、明顯的節(jié)奏和錯誤,但是要達到能準確地表達譜面上所有的信息,僅僅聽到這些錯誤還是不夠的。其次,對聽覺能力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當在初學鋼琴時就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分辨不同和弦色彩和不同觸鍵所帶來的音色變化以及分辨不同力度對比和音質特點。例如,巴赫的第一首C大調《二部創(chuàng)意曲》,教授學生在彈奏時可用柔和的觸鍵方式奏出連音,讓他們聽到連音效果,找到鋼琴“歌唱性”的感受。
如果一直堅持讓學生學習有意識地、仔細地、細致地傾聽自己的演奏和其他示范資料,并提示他們注意其中細微的差別,使他們以自我批評的態(tài)度聽自己的演奏,以自我檢驗的方式不斷地控制自己的觸鍵,并且逐步建立起對音色、音質和力度等因素的分辨能力和想象空間,學生很快會在觸鍵和音樂表現(xiàn)方面找到新的興趣。
四、內心聽覺的升華――想象、加工及再創(chuàng)作
內心聽覺既是演奏過程的深層次環(huán)節(jié),也是讀譜過程中的最高級別。它真正體現(xiàn)了不同的個體對同一首作品的不同感受和體驗,既可以體現(xiàn)作品的所有譜面信息的同一性,又能夠詮釋演奏者對作品不同的理解。
這是一種通過讀譜,把譜面上的音符轉化為實際音響的內心聽覺想象。它讓所有的視覺信息都儲存并調動起來,并且通過個人的理解、想象進行加工和再創(chuàng)作,來指導鋼琴彈奏。德國演奏藝術生理心理學家雷娜特?克洛佩爾認為內心聽覺是一種預期。預期,是指在運動之前,神經系統(tǒng)便已做好各種各樣的準備。這里的準備是指在動作實行之前,可能存在的先入為主的意念。⑪
在鋼琴演奏中,演奏者對作品的音樂效果應做好預先的估計和準備,如力度、速度、音色以及其所有細節(jié)和整體。這種感覺正如鋼琴家趙曉生所述:“‘耳’的第二層功能,即運用演奏者長期積累的對音響的感覺和經驗,在演奏前事先于內心中‘聽’到整個演奏結果、自己所希望的效果的能力,可稱為‘冥聽’”⑫。
良好的內心聽覺能力需要充分地儲備大量音樂信息。習琴者應積累大量的音樂會、音響資料的欣賞和聆聽經驗以及不同的音樂家對不同作品個性的處理,并且牢記這些極具表現(xiàn)力的聲音。教師可在不斷的傾聽和比較中訓練學生的聽覺敏銳性和鑒賞水準,逐步提高學生的聽覺想象空間、聽覺色彩分辨能力和聽覺審美能力。
此外,習琴者在彈奏前事先想象或聽到整個音樂信息和音響效果,而且應具體感受到作品的每個細節(jié)。之后,認真仔細地聆聽自己的演奏,并將實際的音響信息與想象中的信息進行比較,力爭逐步縮短二者的距離。
總之,從音樂認知心理學的視角來看,上述的四大方面是讀譜過程中不可割裂的,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作為鋼琴彈奏過程中最基礎而又貫穿始終的練琴方式――讀譜,既是對音樂認知心理學研究領域的引申,也是對鋼琴讀譜教學的多元化開拓。筆者相信,在音樂認知心理學視閾下展開鋼琴讀譜教學研究,必將推動和促進雙方領域的發(fā)展。
(注:本文為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音樂心理學視閾下的高師數碼鋼琴集體課教學實踐與改革》和江西師范大學校級課題《關于高師鋼琴專業(yè)中國鋼琴作品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0YB288)
注釋:
①②④卡爾?萊墨爾.現(xiàn)代鋼琴演奏技巧[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3,5,34.
③林華.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74.
⑤⑧⑩ 雷娜特?克洛佩爾.演奏藝術的生理心理學津要[M]. 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23,14,8,11.
⑥⑨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14.
⑦多納德?霍杰斯.音樂心理學手冊[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139.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35.
參考文獻:
[1]雷娜特?克洛佩爾.演奏藝術的生理心理學津要 [M].錢泥,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多納德?霍杰斯.音樂心理學手冊 [M].劉沛,任愷,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6.
[3]卡爾?萊墨爾,瓦爾特?吉澤金.現(xiàn)代鋼琴演奏技巧[M].姜丹,譯.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5]林華.音樂審美心理學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6]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關鍵詞:兒童樂園;兒童認知心理學;視覺設計
兒童樂園是兒童除了學校去的最多的地方,能直接影響到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在兒童樂園視覺設計中很少有從兒童認知心理學方面入手分析來進行設計,本文通過對兒童心理及認知發(fā)展等特點進行展開分析并總結,明確出兒童樂園的相關視覺設計的特征。
一、兒童樂園視覺設計的現(xiàn)狀
兒童樂園的視覺設計最直接的作用是吸引兒童的興趣,要能夠與兒童的認知相符合,便于兒童接受,達到信息的傳達。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于兒童的成長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各種主題的兒童樂園興起,很多的兒童樂園視覺設計是基于公共場所的大眾性原則考慮的,兒童需要在家長的引導下才能對空間熟知。市場上的兒童樂園內部的視覺設計基本還是停留在對色彩、圖形和字體直接進行過度夸張的設計,很少會去考慮到兒童的心理需求和感官體驗,對兒童的心理及認知等特點分析不足。兒童樂園的視覺設計關系著兒童樂園的客流量,它在保證視覺整體統(tǒng)一性的同時也影響著兒童審美觀念的形成。好的視覺設計能幫助兒童更好的學習,如何將寓教于樂的理念融入到兒童主題樂園的視覺設計中,讓兒童主題樂園成為兒童的第二課堂,視覺設計起著重要的作用。
二、兒童認知心理學
認知是人的大腦通過身體各部分感覺器官對生活中的客觀事物進行的思維活動。兒童認知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和分析兒童如何認識世界和接收處理來自世界的信息的學科。兒童在日常生活著有著大量的認知活動,注意力、感知力、想象力等等,我們在進行兒童樂園的視覺設計時都要考到兒童的這些認知因素。都是進行視覺設計時要考慮到的。只有真正理解兒童認知心理學,分析兒童的行為特點,才能設計出真正滿足兒童真實需求的樂園,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兒童在每個年齡發(fā)展階段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兒童認知心理特點亦是如此,每個階段兒童的認知特點都呈現(xiàn)不一樣的狀態(tài)。通過對兒童每個階段的認知表現(xiàn)進行整體性研究,總結兒童普遍性的心理、認知發(fā)展等特點,對進行兒童樂園的視覺設計有很大的幫助。通過對兒童每個階段的表現(xiàn)進行研究,分析兒童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認識發(fā)展特點,對進行兒童主題樂園的視覺設計有很大的幫助。1.兒童的視覺兒童一出生有的最初的感覺就是視覺。兒童可以通過視覺感受周圍的事物、光線,通過視覺獲得的信息使兒童對世界充滿好奇,想什么都摸一摸。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兒童慢慢進入到了五彩斑斕的色彩世界。嬰兒階段的兒童對色彩的認識比較模糊,還不會區(qū)分各種各樣的顏色。隨著視覺神經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兒童能漸漸地能區(qū)分顏色的不同。但是由于兒童的視覺感受能力還未發(fā)育成熟,初期只會對強烈的視覺刺激才能有所感覺。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兒童在觀察一個物體時會先用視覺掃視該物體的大的外輪廓,然后才會對其進行仔細深入的觀察。兒童對于能第一時間刺激到它們眼球的物品比較感興趣,所以對比度較高、純度較高、明暗區(qū)別較明顯等的物品才更能抓住兒童的視覺焦點。2.兒童的形狀知覺認識空間的基礎在于對形狀的認識。形狀知覺能力是人和動物都具有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形狀知覺是指由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覺器官一起運作產生的效果。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兒童對事物形狀的認識都是從點、線、面等方面入手的。兒童在6到7歲的時候只認識正方形、圓形、梯形和H形這四種基礎形狀,在對其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之后,會通過這些形狀產生聯(lián)想,從而認識到其它的近視圖形。因此,兒童對于每個事物最初的認識都是從認識和了解其形狀屬性特征開始的。兒童本來就是一個獨特的群體,我們要從兒童的獨特性出發(fā),考慮兒童真實的所需所想,才能做出好的真正為兒童服務的設計。對于兒童樂園視覺設計的元素選擇,要充分結合兒童的心理、認知發(fā)展等特點,同時保證兒童樂園空間構造的整體性,設計出區(qū)別于市場上一概而論的兒童樂園的視覺設計。
三、兒童認知心理學在兒童樂園視覺設計中的應用
1.兒童認知心理學在色彩設計中的運用
良好的色彩搭配往往是開啟兒童審美與創(chuàng)造力之門的鑰匙,根據兒童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兒童喜歡明亮的、歡快的、鮮艷的顏色,0-3歲的嬰兒喜歡紅色和黃色,4-9歲的兒童喜歡紅色,9歲的兒童喜歡綠色,10-14的兒童隨著年齡和性別的差異又有不一樣的喜好,所以在兒童樂園視覺設計的色彩運用上,要充分考慮到兒童對于色彩的感知和喜好,以此來吸引他們的眼球。兒童畫就是展現(xiàn)兒童對于色彩喜好偏向的最典型的例子。兒童畫一般都使用比較明快、鮮艷,整體統(tǒng)一協(xié)調的顏色,滿足兒童對色彩的情感需求。對于兒童樂園的色彩設計也是如此,通過分析兒童的心理及認知發(fā)展等特點得知簡單明快的色彩可以更好地刺激兒童的視覺感官,提高兒童對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所以在兒童樂園的色彩設計上可以大膽地使用純度和明度都較高的色彩,比如,鮮紅色、明黃色、天藍色等,但也要同時保證色彩的整體統(tǒng)一。色彩在視覺設計中最具表現(xiàn)力,它可以一下子抓住人的眼球,讓人產生想繼續(xù)了解的欲望,所以色彩設計對于兒童樂園的視覺設計至關重要。兒童樂園是一個相對復雜較大的空間環(huán)境,內部會有不同的區(qū)域劃分,不但可以通過主題名稱區(qū)分不同區(qū)域,而且還可以通過大面積色彩來區(qū)分不同區(qū)域,更直接明了。例如,日本的HELLOKITTY主題館,以粉色為主色調,進入主題館就像進入夢幻世界一般,女孩比較喜歡粉色,在色彩使用上充分考慮到了兒童的情感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兒童的審美需求。
2.兒童認知心理學在圖形設計中的運用
兒童對圖形的認識主要來源于平時生活中的積累和他們自我腦海里的抽象概念轉化而來的。兒童處在學習階段,對于字體地認識還在不斷攝入中,圖形相比字體能更容易讓他們理解。兒童天生就富有創(chuàng)造力,天馬行空,對于圖形的理解有更特別的想法,進行圖形設計時要考慮到兒童的審美標準和理解能力。圖形是一種抽象的視覺表達符號,它是信息交流的媒介,在視覺設計中有重要的表現(xiàn)作用。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對圖形的辨識能力也不同,在進行圖形設計時要注意將復雜圖形簡單化,在保證趣味性的同時便于兒童識別。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兒童比較愛看動漫卡通,卡通圖形更容易引起兒童的興趣,在設計時可以融入兒童樂園的主題進行卡通形象的設計,從而激發(fā)兒童對圖形識別的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迪士尼樂園就是在設計上融入樂園的主題,將設計的卡通形象貫穿整體設計中,通過生動可愛的動漫形象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游客,讓游客們流連忘返。
3.兒童認知心理學在文字設計中的運用
兒童的認知水平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也在不斷提高,僅圖形傳達信息已不能滿足兒童的需求,圖形對于信息的傳達能力也沒有文字傳達來得清晰。文字作為視覺設計中的一員,有著很強的可視性。文字對圖形起著輔助作用,是人們理解圖形的重要工具。因為兒童在不斷成長,還處在學習階段,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文字設計上要盡可能的簡潔、易識別。兒童樂園是一個供兒童游玩放松的場所,字體應該俏皮可愛,充滿童真,有趣味性,可以選擇圓潤、擬物化等的變形字體,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實現(xiàn)文字的信息導向作用。對于兒童來說,他們更喜歡圓潤一點的字體,因為圓潤的字體胖嘟嘟的,棱角少,給人的感覺活潑可愛,親和力強。變形的圓潤字體也更容易提高兒童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兒童產生聯(lián)想。在進行文字設計時要與圖形相結合,營造個性化的視覺展示效果,幫助兒童輕松愉悅地融入到整體環(huán)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