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研課題研究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研究生 培養(yǎng)方式 科研課題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a)-0121-02
國與國的競爭實質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中國參與國際貿易激烈競爭的大環(huán)境中,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1]。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fā)展,各行各業(yè)均出現(xiàn)對專業(yè)技術人才的巨大需求,尤其是在高精尖產業(yè),專業(yè)技術人才依然成為了核心競爭力。在大學本科教育越來越普及的今天,研究生已經成為的了各國人才培養(yǎng)中的主力軍。所以,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對國家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現(xiàn)狀及出現(xiàn)的問題
近幾年為了適應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我國對研究生人才的培養(yǎng)進行了逐年擴招,表面上,一些具體的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了每年研究生畢業(yè)人數(shù)的增加,國家人才儲備與發(fā)達國家逐漸縮小差距,但不得不承認,與歐美發(fā)達國家相比,所培養(yǎng)的研究生在質量上有著巨大的差距。創(chuàng)新性不足、科研能力不夠、理論脫離實際等等標簽,影響著國內培養(yǎng)的“人才”的含金量。造成這種“人才”成色不足的尷尬境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兩點。
1.1 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1)現(xiàn)今國內大學本科畢業(yè)生的出路無非就是就業(yè)(包括創(chuàng)業(yè))與繼續(xù)深造兩種選擇。對于繼續(xù)深造的學生,除了小部分是發(fā)自內心的熱衷于科學研究,絕大部分還是為了提升自身學歷層次,為將來能夠尋求一份理想的工作增添砝碼,這種心理導致這部分學生不能專注于科學研究,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研究生階段理論知識的深入研究和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2)對于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學生沒有正確的態(tài)度,普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對專業(yè)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不能深刻理解,更無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3)在研二、研三的科研階段,學生往往墨守成規(guī),畏懼權威,只追求改良、借鑒前人的科研成果,導致研究成果缺乏創(chuàng)新性,亦缺乏主動思考和進行深沉次挖掘的能力[2]。(4)不注重自身人文素質的提高,尤其是理工科學生,過多的注重對工具書、科技論文的學習和沉浸于網絡科技論壇,缺乏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不能建立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
1.2 培養(yǎng)單位方面的問題
(1)研究生課程內容老化,教材的更新只是對陳舊內容和知識點的翻來覆去[4],不能緊跟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學生受到陳舊知識的束縛,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2)課程的安排太注重基礎性、理論性,缺乏針對性,學生無法把所學課程與研究課題相聯(lián)系,不能認識所學課程的價值和作用,這就造成了學習的盲目性。(3)一些研究生導師缺乏工程經驗,容易導致在指導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時,提出與工程實際脫離,甚至是相悖的方案。(4)導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論文選題時過于片面,不能結合國家和社會的需求,或者國際研究熱點等。
2 基于科研課題為引導的研究生培養(yǎng)方式
基于科研課題為引導的研究生培養(yǎng)方式是將對研究生能力的培養(yǎng)依托于科研課題,以興趣選擇課題,實踐牽引理論學習,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突出研究的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1 科研課題與教學的結合
高校是高層次人才集中的地方,具有技術密集型優(yōu)勢,因而承擔著來自國家級、省部級和地廳級等各個層次的科研任務[5]。特別是理工科院校,需要解決的問題常常與工程技術相聯(lián)系,因而可以獲得許多與工程實際相關的科研課題。
導師在選擇科研課題時,要對課題的背景及技術條件有深入了解,課題想要得以更好地發(fā)展,要以工程實際需要為導向,科研聯(lián)系實際,才能做出有價值的研究。高校老師不僅進行著自己的科研任務,還要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與課題相容,以具體的課題案例代替課本上陳舊的內容,融合基礎的知識與技術后,鮮明生動地教授予學生,這既讓學生掌握了理論知識,也向學生授予了具體的工程經驗,更具有針對性。
2.2 科研課題與學生的結合
入學之初,導師應當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掌握學生對所研究領域的了解情況和專業(yè)特長。在給學生分配科研課題時,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每個科研課題要都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嚴格的時間要求,既定的研究成果和技術指標,接受課題之初,導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課題所涉及的主要學科和交叉學科,明確要求學生對所投入課題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做到熟練掌握,這會促進學生在日后對課本基礎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學習有了興趣和目的,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就不會乏味,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利于良好學風的培養(yǎng)。學生在面對科研困難時,容易片面地根據課堂理想化的知識和技術去處理問題,從而造成結果脫離實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時導師就要引導學生結合工程實際尋找解決辦法,發(fā)現(xiàn)理論與工程實際的差距,這樣學生在解決課題難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于課題的研究往往是在一個團隊之中,學生至身于其中,就會自發(fā)地交流合作,共同進退,利于團隊精神培養(yǎng)。所以,一個完整的課題研究過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
3 結語
通過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與具體的科研課題相結合,特別是依托與工程實際結合緊密的科研課題,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與人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使其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從而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 劉銀華.工科研究生工程及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思考[J].高教學刊,2016(3):224-225.
[2] 李真,何宇迪.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跨學科培養(yǎng)模式研究[J].科技視界,2014(10):165.
[3] 夏桂松.對于工科研究生教育中人文關懷的思考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5(20):3-4.
[關鍵詞]教學 科研 一體化
在學校教育中,教學與科研是兩個重要的功能,不能偏廢一方。學校調整科研與教學的關系,促進兩者協(xié)調發(fā)展,把教學與科研統(tǒng)一起來,教研人員的科研成果實現(xiàn)有效轉化,充分應用于教學,從而實現(xiàn)教學科研的一體化,促使學校教育健康發(fā)展。
一、學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現(xiàn)狀
在新技術革命到來,知識經濟發(fā)展的今天,各國都開始重視學校的科研功能。如英國大學幾乎沒有不搞科研的教師和不搞教學的科研人員;美國則將絕大部分國家科研機構設在大學,交由大學管理。而我國學校教育正面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壓力,學校教學與科研被賦予新的內涵,教學與科研的關系進一步復雜化。
目前我國部分學校和教師在對待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上存在著誤區(qū),即重科研輕教學。部分學校為了自己學校的榮譽和社會地位,過分重視科研工作而忽視了教學工作;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業(yè)績,獲得他人與社會的認可,就極為重視科研工作的參與,而相對忽視了教學。這樣就導致了學?;蛟合到虒W第一線的力量難與科研第一線的力量相提并論,有些專業(yè)基礎課則交給年輕教師甚至是研究生來教學。這對培養(yǎng)合格的高質量高層次人才是非常不利的,迫切需要對此加以調整。
二、學校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必要性
學校教學與科研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然而,目前部分學校和教師卻過分地重視科研而相對輕視了教學工作。如果想扭轉這種局面,調整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更好地促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相統(tǒng)一,就有必要把教學與科研統(tǒng)一起來,實現(xiàn)教學科研的綜合化、一體化。
1.教學科研一體化是學校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實現(xiàn)教學科研一體化,促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學校教育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在學校教育發(fā)展中,教學是中心工作,科研是重要工作,教學與科研同等重要,不能偏廢一方,加強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是推進學校教育發(fā)展的長效措施。而要想更好地促使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就有必要把教學與科研統(tǒng)一起來,努力實現(xiàn)教學科研一體化,以科研帶動教學,以教學推動科研。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對學校評估既要包括教學工作又要包括科研工作,注重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兩方面的考核。通過相應標準的制訂,促進教學、科研的健康發(fā)展;通過硬性標準的實施,形成學校教學上質量、科研上水平的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從而促使學校教育健康發(fā)展。
2.教學科研一體化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
教師不教課,就不是教師;教師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蒲惺墙處熥晕以鲩L知識的過程,它包括專業(yè)科學研究和教學科學研究,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這兩個過程相輔相成。教師掌握了廣博的知識、熟練的教技,就能在教學過程中授教自如、游刃有余。反過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所需自我學習、自我深造,將所學的新知識、所研究的新成果再用于教學。這種“科研―教學―再科研―再教學”就構成了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的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從而使科研帶動教學,教學促進科研。對一個稱職、合格的教師來說,科研和教學二者缺一不可。要實現(xiàn)教學科研一體化,就必須促使教師既重視科研又重視教學,在教學和科研的領域都有所發(fā)展,這樣可以使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更有助于教師職責的履行與自身水平的提高。
三、學校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可操作性
1.更新觀念,加強認識
學校應堅持教學科研一體化。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深化學校教學管理體制改革。目前,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方式越來越多,涉及的范圍越來越廣,機制也越來越完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標準仍具有很大的趨同性,科研成果仍處于核心地位,甚至是評價的唯一標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不斷積累與沉淀的過程,任何急功近利的舉措都可能影響到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學校領導應樹立教學科研一體化的指導思想。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對科研活動的獎勵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學校對教學活動采取的激勵措施大多是設置教學成果獎,評選優(yōu)秀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但二者在勞動付出與收益所得方面的差別也是存在的。學校領導應樹立教學科研一體化的指導思想,認識到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二者對學校的發(fā)展是同等重要的,不可偏廢一方,讓教學與科研享受同等待遇,從而促使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兩者協(xié)調發(fā)展。
教師應堅持教學科研一體化。學校教師的工作同一般教師的工作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一方面,學校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教學工作,為國家培養(yǎng)高級的專門人才;另一方面,學校是科學技術的孵化器,在教學之外,學校教師必然要承擔起科學研究的重任。教師應堅持教學科研一體化,既包括科研工作又包括教學工作。作為教師,重點毫無疑問要放在教學上,對教師的獎懲、職稱評定等應該側重于其教學成績。在教師評價體系中必須充分體現(xiàn)教學工作應占的分量,聯(lián)系實際的情況,在教學與科研之間形成一個恰如其分的比例,保持一定的平衡關系,促進教師教學科研雙豐收。
2.建立教學科研綜合評價體系
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蒲杏兄诟镄屡f的學科,催生新的學科,提高教學的知識覆蓋面,而教學是對科研成果的傳播和驗證,學校及其教師既要重視科研又要重視教學,不可偏廢一方。學校建立教學科研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各項評價指標,綜合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水平,以及在教學科研活動中付出的勞動,給出一個合乎公平的客觀評價。加強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實現(xiàn)教學科研一體化是促使教學、科研兩者協(xié)調發(fā)展,推進學校教育健康發(fā)展的長效措施。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體驗營銷 顧客滿意 品牌體驗
一、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中國的市場經濟逐步走向完善,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tǒng)營銷理論指導下的營銷實踐活動越來越難以實現(xiàn)企業(yè)的經營目標。為了走出傳統(tǒng)營銷的陷阱,更好地搶占市場,贏得顧客的忠誠,使企業(yè)的產品和品牌在顧客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顧客的首選,企業(yè)迫切需要新的營銷理論的指導企業(yè)的品牌建設。而擁有連貫的、一致的、積極的品牌體驗是顧客保持忠誠的最主要原因,這種品牌體驗的前提是顧客對品牌完全滿意。
二、體驗營銷的策略
體驗營銷是站在顧客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lián)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的思考方式。體驗會涉及到顧客的感官、情感、情緒等感性因素,也會包括知識、智力、思考等理性因素,同時也可包括身體的一些活動。在體驗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的營銷戰(zhàn)略也應有相應轉變,主要是以體驗為基礎,開發(fā)新產品、新活動;強調與顧客的溝通,并觸動其內在的情感和情緒。以創(chuàng)造體驗吸引顧客,并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以建立品牌、商標、標語及整體意象塑造等方式,取得顧客的認同感。
三、顧客滿意與品牌體驗概述
品牌體驗是顧客個體對品牌的某些經歷(包括經營者在顧客消費過程中以及品牌產品或服務購買前后所做的營銷努力)產生回應的個別化感受。一個品牌的知名度只是眾多維度中的一個而已,真正打造品牌的品牌戰(zhàn)略家,其眼光是聚焦于品牌的內涵,而這種內涵集中體現(xiàn)于品牌的核心價值。顧客滿意是業(yè)務中僅次于凈利潤以外的最便于檢測的指標之一。借助品牌凝聚體驗,品牌不但是提品或服務的標志,品牌還是對人們心理和精神上的表達。在體驗營銷者看來,品牌就是“顧客對一種產品或服務的總體體驗”。
四、基于體驗營銷的顧客滿意與品牌體驗實施策略
品牌經營的目標是促使保持顧客的滿意,顧客的品牌體驗決定對某品牌滿意以及滿意度高低的因素,所以積極的品牌體驗將直接增加顧客對品牌的滿意度。
1.品牌體驗的核心是重視產品與顧客的互動
企業(yè)管理者都知道品牌的重要性,但如何使品牌融入顧客真實性的生活體驗,卻是個挑戰(zhàn)性的關鍵問題,它涉及到上述各個層面的顧客體驗,同時它也是一個完整的周期,一個包含各種關聯(lián)的完整過程。顧客重復購買同品牌的產品的可能性,是與他們遇到產品的積極的體驗成正比。因此,產品與顧客之間良好而且周到的互動有助于創(chuàng)造這些積極的體驗,并進而定義可記憶的品牌內涵和印象。
2.全面顧客體驗營銷
全面顧客體驗營銷是一種基于顧客價值創(chuàng)造的營銷模式,它通過對顧客需求的深入與全面理解,借助全面接觸點理論,確定顧客體驗的關鍵時刻或關鍵點來滿足顧客體驗需要的活動過程。例如,惠普的口號是“全面顧客體驗”,即通過提供服務體驗、購買體驗、使用體驗及應用體驗,讓顧客感受到一種個性化的與眾不同的體驗,并圍繞以顧客為中心和為顧客提供全面體驗的思想構筑相應的運營模式,目的是讓顧客得到全面、優(yōu)質的服務。企業(yè)從“以產品為中心”轉型為“以顧客為中心”,從而保證企業(yè)能夠找到有價值的顧客和踏上快速成長的戰(zhàn)略和運營管理路徑。
3.創(chuàng)新塑造和傳遞品牌體驗的方式
品牌體驗的方式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它也要應運而成長,不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方式很多,例如,增加顧客購買商品的支付方式、提供具有選擇性的包裝、為某地區(qū)的現(xiàn)有顧客或潛在顧客制作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禮品等等。創(chuàng)新塑造和傳遞品牌體驗的方式需要打破既定規(guī)則與突破思維定勢的勇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我們的品牌與時俱進,煥發(fā)品牌的青春,使品牌體驗真正具有時代氣息,不斷使顧客滿意。
4.進行品牌體驗管理,創(chuàng)造顧客滿意
企業(yè)在各種場合所給予顧客的承諾,必須很好地履行“言必行”,這關系到企業(yè)的信譽。所以,企業(yè)應樹立的經營觀念是,一切經營活動的起點和中心是顧客,企業(yè)使命是為顧客創(chuàng)造價值,其生產經營過程就是不斷滿足顧客需要的過程,利潤只是顧客對企業(yè)的獎賞和回報,創(chuàng)造高度的顧客滿意是市場營銷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很多成功的企業(yè)都在推行顧客滿意戰(zhàn)略,如摩托羅拉的完全顧客滿意戰(zhàn)略。要使顧客有良好的品牌體驗,企業(yè)必須推行顧客滿意戰(zhàn)略。
參考文獻:
[1]馬連福:體驗營銷——觸摸人性的需要[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許多教師覺得搞科研很難,就是因為缺乏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的工作每天都面對著千變萬化的生命個體——學生,如憑著已有的常識、習慣和經驗去應對,遇到種種“問題”在所難免,不過這些問題都有可能成為課題研究的起點。
“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應該帶著懷疑的精神去看待周圍的事物,這樣才能從諸多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如,(1)“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細細品味這句話之前,大家都會認為它是一句至理名言。但是,當“文本解讀”這個術語沖擊課題組老師大腦時,他們就開始對這句話產生了質疑。一千個讀者就一定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嗎?如一些特定的人物形象并不會引起讀者的獨特體驗,即使是一萬個讀者,他們心中仍然只會有一個“哈姆雷特”。如果我們一定要讓學生去產生獨特的體驗,只會把學生引入歧途。(2)《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學生的獨特體驗一定都是正確的嗎?如有學生認為,“白骨精雖然詭計多端,殘害百姓,但是挺有孝心的,吃唐僧肉時還不忘記把老母親接來”,“狐貍很聰明,理由是狐貍善于察言觀色,不斷改變說話的內容,直到烏鴉開口”。這樣的解讀顯然違背了文本的價值取向。這些疑問引起了課題組對“文本解讀”的重新審視,由此確定了《文本解讀研究》的研究方向。
當然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是胡亂猜測,而是要根據事實與經驗來判斷。有了初始的感覺之后,我們要考慮時代的背景,結合自身的實際,通過學習借鑒有關文獻資料,觀察工作生活中的各種現(xiàn)象,思考當前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選擇來自于身邊的、與自己切身體驗相關的問題。但是,問題意識并不是天生的,特別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和孕育。凡進入理智范圍的東西,無論其有無價值,我們都應采取懷疑的態(tài)度探究其存在的合理性。具體地說,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在于遇事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在研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就表明教師對問題有一種參與、介入的態(tài)度。問題的“提出”已經是教師自主思考的結果。進而要明確:課題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他人在此方面已做了哪些研究,自己的研究有何特色和創(chuàng)新,選擇的課題在理論層面能豐富、補充、完善哪些理論成果,在實踐層面能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只要我們審視已有的教育教學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不是人云亦云,并持之以恒,問題意識就會逐步得到強化。
二、 追問:具體研究什么
在明確了“為什么研究”之后,就要連續(xù)發(fā)問“研究什么”。連續(xù)發(fā)問意味著連續(xù)思考、連續(xù)探究,或者說是追蹤思考。“研究什么”不是憑感覺,而是在明確課題名稱含義的基礎上,通過課題界定以及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來理清研究思路。課題界定就是根據研究的題目對研究的范圍做出限定,對題目中的幾個主要概念或者對容易引起不同理解的概念做出規(guī)定,以明確其內涵,限定其外延,找準課題研究的方向,使課題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一定要與研究題目緊密呼應,而且兩者一定要匹配。在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時要表述清楚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探索總結那些規(guī)律性的知識,改善那些教育教學行為,使課題研究具有針對性和現(xiàn)實性。
在《文本解讀研究》構建過程中,課題組發(fā)現(xiàn)許多專家對于“文本解讀”大致有這樣四種姿態(tài):(1)把作者當上帝,重視“作者原意”;(2)把文本當上帝,重視“文本意義”;(3)把讀者當上帝,重視“讀者意義”;(4)把編者當上帝,重視“編排意圖”。作者、文本、讀者、編者,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上帝呢?鑒于專家對“文本解讀”的種種不同界定,課題組確定“誰是閱讀世界真正的上帝?”是要解決的首個問題。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并結合教學的實踐,從中得出我們的結論:作者、文本、讀者、編者原本就是一個整體,并不是各自獨立存在的,這四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交融,共同發(fā)揮著作用和影響。我們在解讀文本時只有把它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進行全面的解讀,它們才會成為真正的上帝!如此按圖索驥,課題組還找到了“如何正確處理價值取向與獨特體驗的關系?”“文本解讀到底要把握多寬的度?”“文本解讀與文本細讀的區(qū)別在哪里?”等系列問題,形成了等待解決的問題體系。把主題展開為具有內在聯(lián)系的問題結構并確定重點,再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理論觀點或實施構想(可見輪廓),從而把大問題細化為幾個具體而又關聯(lián)的便于操作的子問題(正面陳述),這就是我們具體要研究的內容。正是在一個個問題的引領下,該項課題的研究才會一步步走向深入,直至進入一片嶄新的研究天地。
作為一線教師,研究的內容不要貪多求大,在考慮實用性的前提下,選擇適合自己的為宜,并不斷地拓展、深化。
關鍵詞:微課題;研究
G633.7
一、“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改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開展“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徹底改變了我們以往那種以“教師、書本、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為以“學生、活動、社會”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不是萬能的圣人,有些學生提出的課題,令教師自嘆不如,例如:“水流被空氣粉碎現(xiàn)象研究”、“從空氣中獲取水的實驗”、“河道彎曲研究”等課題,教師是很難提出如此巧妙的課題的。在活動中,學生表現(xiàn)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活躍、敏捷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走下講臺的教師相形見絀。通過“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我們改變了對學生的認識,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從以前單方向的教學過程,轉變?yōu)閹熒g的互動學習過程。
二、“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
“物理微課題研究”不是無源之水,它的源頭是物理課堂教學,在此基礎上再發(fā)揮和發(fā)展。例如大多數(shù)同學參與的雞蛋”系列實驗研究活動,“雞蛋撞地球”、“雞蛋撞窗簾”、“能彈跳的雞蛋”、“高空徒手接雞蛋”實踐活動是動量知識的應用,“雞蛋頂撞實驗”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識的應用,“會直立的雞蛋”是物體的平衡知識的應用,“懸浮在水中的雞蛋”是浮力知識的應用,“廣口瓶吞吐雞蛋的實驗”是氣體知識的應用,“雞蛋有多硬”、“生熟雞蛋判斷方法”是物理綜合知識的應用。將這些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實現(xiàn)了知識的內化、活化,實現(xiàn)了將間接經驗轉化為直接經驗。
物理課堂教學也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但這樣的培養(yǎng)方式是間接的?!拔锢砦⒄n題研究”這種基于問題形的活動方式,迫使學生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課題進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及創(chuàng)造能力,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的基礎的方法,提高實踐操作、解決生活中與物理學習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⑴從“被動學習”變?yōu)椤爸鲃訉W習”
剛進入高中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晚自修時不知道怎樣安排時間,作業(yè)也是教師布置多少做多少,遇到難題就回避,考試幾次失利就灰心喪氣。經過“物理小課題研究”活動,學生發(fā)現(xiàn)了物理學的趣味性、實用性、方法性和科學性,也從活動的成功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在以后的學習中,表現(xiàn)得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而且,在課余也不再是無所事事,他們從關心卡通、游戲、明星變?yōu)殛P心科普知識、科技新聞、科學動態(tài)。
⑵從“機械學習”變?yōu)椤疤骄繉W習”
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W生的學習資料是單一的教材和幾套練習資料,進行機械式的思維訓練。在“物理小課題研究”活動中,學生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設計研究問題的方案,通過實驗、操作、調查、搜集與處理信息,解決問題,形成研究報告。盡管他們的研究是相當膚淺的,但畢竟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科學探究。受此影響,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手頭多了些工具書,如《中國小百科全書》、《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叢書》、《中學科技百科辭典》等,他們已經對教材中相關的內容進行查證、研究。
⑶從“個體學習”變?yōu)椤昂献鲗W習”
在過去的學習中,學生更多的表現(xiàn)為個體的、封閉的、排他的學習,表現(xiàn)為考試成績的分分計較和同學間的競爭,女同學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在“物理小課題研究”活動中,課題研究小組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既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又有和諧的團結協(xié)作,相互交流信息、切磋技藝、分享資源,體現(xiàn)出集體競爭的團隊精神。作為課題小組中的每一個成員,既獲得知識和技能,更有情感與態(tài)度的發(fā)展。在以后的學習中,合作、交流、共享成了主流。
參與“物理小課題研究”活動后,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明顯提高,學習更加積極、主動、靈活。我任教的兩個班共有95人參加2003年浙江省物理會考,有78(占82%)人達到A級水平,有15人(16%)達到B級水平,達到A、B級水平的同學占98%,作為普通中學,這樣的成績以往是從來沒有過的,最近幾次高考適應性考試,他們的成績達到了重點中學的平均水平,應該說令人滿意。
四、“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發(fā)掘了學生潛能及個性
在“物理小課題研究”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的表現(xiàn)與課堂中的表現(xiàn)判若兩人,一些課堂中無聲無息的人成了活動的積極分子,乃至成了課題組長,而課堂中的活躍分子成了活動的配角。我們還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習成績中的佼佼者竟不會上網,更不用說查資料了,而學習成績不怎么理想的人,無論是查找資料、采購器材,還是設計方案、動手操作,都表現(xiàn)得得心應手。面對這樣的反差,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的教學方式,是否太注重了什么,又忽視了什么?傳統(tǒng)的物理課堂教學,強調接受、繼承和積累,忽視研究、批判和創(chuàng)造,沒有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反而扼殺了學生的聰明才智。而“物理小課題研究”活動,為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巨大的舞臺,為學生個性發(fā)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五、“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實現(xiàn)了跨學科知識整合
在我們開展的“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的課題中,有許多課題涉及到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例如:“河道彎曲研究”、“自然界旋渦現(xiàn)象的研究”課題,涉及到地理學科的知識;“托里拆利水柱實驗”課題涉及到化學學科的知識;“自然界旋渦現(xiàn)象的研究”、“昆蟲質量和翅膀面積及振動頻率關系的研究”課題涉及到生物學科的知識;“體育運動時心率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運動員起跑訓練器的研制”、“呼啦圈運動規(guī)律的研究”涉及到體育運動的知識。研究這些課題,必將把多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整合在一起,這是今后教育發(fā)展必然趨勢。
六、“物理微課題研究”活動改善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課內課外;一體化;大學體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5-0132-02
對于體育課程來說,一方面促進學生強健身體,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能力得到不斷增強。體育課程實際開展過程中,需從目標方面不斷明確,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還應注重加強同課外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應注重開展校外活動。通過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體育鍛煉的目的充分達成,體育教學也會更加輕松,按照相應計劃開展進行,同時實現(xiàn)體育教學組織紀律性,課程結構方面也得到完善。
一、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概念界定
一體化教學從概念上說,一般指體育教學過程中,課余體育也應該得到充分利用,這樣才能更好促進課堂體育教學。二者相互之間形成有效配合,從而促進任務達成。該教學模式實際實施過程中,課堂教學不再局限,課外通過不斷加強體育鍛煉,同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結合,二者之間不再進行區(qū)分,而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體育課程不再遵循之前概念,而是逐步進行拓展,逐步呈現(xiàn)出一定擴大化趨勢。課程教學實施過程中,其滯后效益得以有效凸顯。課堂教學方面不再受到束縛,一直延伸和不斷拓展。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加強知識以及技能方面?zhèn)魇凇?/p>
二、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體育課程普遍面臨改革。體育課程不再受到傳統(tǒng)局限,而是從健康功能等方面著手。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從目標方面進行考慮,一方面應實現(xiàn)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應力求達成終身體育。對于國外來說,部分國家十分重視體育,必修課是教學過程中必須開設課程,但是與此同時,選修課也逐漸受到全校師生重視,比例也得到不斷增加。部分國家來說,體育可以說是沒有必修課,但是體育具有周密活動計劃,能力測試方面具備相應要求。從時間安排方面,普遍較為靈活。
三、課內課外一體化大學體育教學思想基礎
(一)健康第一思想
人類為實現(xiàn)良好的生存,健康才是第一要素,健康才能保障各項事務的開展,才能利于保持長壽。只有將健康擺在重要位置,才能充分適應當前時代。尤其是目前,健康不僅僅局限于純粹身體,逐步得到領域拓展,心理學層面也要保持健康,社會學角度同樣需要健康。盡管目前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和改善,但是發(fā)病率卻在升高,從發(fā)病年齡方面來看,年輕化趨勢較為明顯。由此可見,健康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秉承健康第一原則,社會才能真正進步。
(二)終身體育思想
體育教學應充分明確核心思想,力求實現(xiàn)良好的終身教育。學生無論在課內體育還是課外體育,都能積極的終身參與。大學體育教學需要充分加強引導,尤其是廣大學生,注重興趣方面培養(yǎng),使其形成習慣。體育鍛煉過程中,能夠具備良好態(tài)度。除此之外,通過開展終身體育,學生從理論上更加明確,從方法上更加科學合理。
(三)課內外教學一體化實踐基礎
為充分貫徹一體化教學,應積極構建課外俱樂部。同時,這也屬于教學改革一大方向。與過去相比,通過廣泛開展課外體育,以學生發(fā)展作為根本,尤其是對于廣大高校學生,體育項目愛好存在不同,個人興趣方面同樣存在差異。學生選擇過程中,完全能夠自主性選擇。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學生對于體育將更有積極性,主動進行體育課學習。與此同時,學生能夠積極開展自我評價,評價更加到位、更加準確?;诮處熃嵌?,課堂實施的過程中,課程標準只能起到一定參考作用,杜絕嚴格執(zhí)行等問題,教學同時也更加具備靈活性。廣大從事教育一線體育教師,專業(yè)知識方面需不斷完善自我,同時應努力熱愛教學。教學實施階段,一方面從實踐人手,實踐方法不斷予以創(chuàng)新,理論同樣不能忽略,知識傳授才能充分貫徹落實。
(四)課內課外一體化大學體育教學模式優(yōu)點
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中,課內課外之間實現(xiàn)了有機結合,彼此之間有機統(tǒng)一。通過課堂相融,優(yōu)點充分體現(xiàn)。
第一,專業(yè)課學習過程中,對于廣大高校學生,選擇課程方面更加自主,從興趣愛好出發(fā)。通過采取上述措施,學生更加愿意學習,自覺性增強。體育課學習過程中,積極性更高,同時能夠主動的參與各項活動。
第二,對于廣大高校學生,體育課實施階段,基本知識相對更加明確,同時更加熟悉技能技術,訓練過程中,訓練方法也更加科學合理。體育培訓過程中,培訓效果也得到保障。學生自身角度考慮,身體素質不斷增強,學生也相較以往更加健康成長。
第三,通過廣泛開展體育學習,生活習慣同樣得到改善,學生更加重視個人健康,定期按照計劃進行身體活動,習慣一旦養(yǎng)成,非常有助于學生自身。與此同時,終身體育角度而言,能夠有效提供前提與基礎。
第四,對于廣大體育教師,個性化教育能夠落實,學生能夠充分凸顯自身個性。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廣泛進行特色化教學。除此之外,學生通過體育鍛煉,還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個人能力真正得到充分提高。
第五,體育教學資源方面,合理進行配置。通過組織結構方面建立,體育專業(yè)課教學不僅充分貫徹落實,體育選修課同樣也能得到如火如荼開展。上課過程中,時間安排更加自由,教師輔導更加方便、更加集中。除此之外,網絡時代背景下,網絡化體育教學能夠順利實施。
四、課內課外一體化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概述
(一)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實施選項教學
體育教學為貫徹良好改革,選項教學是較為重要的一個方向。選擇教師過程中遵循一定自主性,教學內容方面,學生同樣應自主選擇。在上課時間方面,也相對非常自由。通過貫徹落實選項教學,教學內容方面不再受到局限,教學方法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教學實施階段,教學大綱制定更加凸顯人性化,教學內容通過加強調整,更加貼近實際。體育教學朝著多方面進行發(fā)展,技術方面得到更好掌握。
(二)重視課外體育
體育教學通過改革,更加重視課外體育,體育活動也得到有效開展。體育課程實際開展過程中,應注重加強目標確定。運動參與過程中,應制定合理有效參與目標。體育運動學習技能過程中,技能目標也應結合實際合理確定。除此之外,健康目標至關重要。目標為充分達成,體育課堂教學僅僅只是一個方面,只有注重加強課外鍛煉,才能切實起到效果。教學實施得到有效延續(xù),同時實現(xiàn)良好補充。課余生活方面,實現(xiàn)不斷豐富。學生還能充分施展自己青春個性,鍛煉習慣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三)注重網絡課程,實現(xiàn)資源開發(fā)
現(xiàn)階段普遍處于網絡時代,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信息也普遍得到高速傳播。只有從網絡課程資源方面著手,才能實現(xiàn)信息良好傳遞,學習需求方面也得到滿足。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溝通交流也能順利進行。通過注重利用網絡課程,資源方面得到充分開發(fā)利用。促進學生更好信息掌握以及了解,基本任務也能得到貫徹落實。學習內容等諸多方面,得到自主科學有效建構。發(fā)展目標方面,得到有效確立。課外體育學習過程中,應從健康狀況方面考慮,監(jiān)測反饋工作應充分落實到位。
(四)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特色項目教學
只有注重校園精品課程方面建設,才能切實促進教學實現(xiàn)良好改革。精品課程為實現(xiàn)良好開發(fā),一方面應從實際考慮,另一方面把健康始終擺在最重要位置,并力求實現(xiàn)終身體育。除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外,還應從健身方面充分考慮,同時促進學生專業(yè)課知識學習外實現(xiàn)休閑娛樂。運動項目也應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注重加強引進。課程方面應不斷改革,注重加強娛樂課程不斷開發(fā)。只有這樣,體育課程體系才能得到不斷完善。作為高校,需重點突出體育方面自身特色。學生在此過程中,應積極扮演主體的角色,作為體育教師,積極注重引導。一體化教學為充分貫徹落實,應切實考慮其價值取向?;谏鐣枰冉嵌?,使學生朝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學科內容為依托;專業(yè)英語學習動機;專業(yè)英語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2-0295-03
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進行口語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1]。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必須融合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有利于學生今后的事業(yè)發(fā)展和社會交往。蔡基剛也認為語言學習和知識學習融合到一起已成為后大學英語教學時代的趨勢[2]。隨著雙語教學在大學高年級進行成為重要的學習趨勢,在大學基礎階段采用 “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無疑將給大學英語改革帶來一個全新的方向?!耙劳惺浇虒W”是指語言教學基于某個學科或某種主題內容的教學之上,把語言學習和學科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學科知識和認知能力的同時,促進其語言水平的提高[3]。這種外語教學理念在國外已有了很多的嘗試,其有效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實證支持[4],袁平華在試驗中證明依托式外語教學將語言學習融入學科知識學習之中,改善了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符合語言習得的規(guī)律,并且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能把形式學習的焦慮感降到最低程度,同時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力,使他們成為自主的學習者[5]。但是由于很多研究還沒有把學習者所學習的專業(yè)學科內容和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下以學科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模式研究有必要繼續(xù)深入的研究[6]。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問題
1.以專業(yè)內容為依托的大學體驗英語教學模式是否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學習動機產生影響?
2.以專業(yè)內容為依托的大學體驗英語教學模式是否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學習能力產生影響?
(二)實驗設計
首先在開學初對學生發(fā)放學習需求的問卷,問卷結果表明,學生對于專業(yè)英語學習充滿了興趣,他們希望能在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中增加基礎商務英語的內容,同時他們還希望能了解一些商業(yè)實踐基本內容和一些跨文化商務交際內容??傊瑢W生的學習需求的問卷分析顯示學生對于專業(yè)英語學習興趣濃厚,具有較強實用性英語學習需求。
其次,我們根據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需求,也考慮到國貿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最終確定和國貿專業(yè)內容相關的一些主題內容,其中包括著名商業(yè)人士經營理念和成功的個案研究,著名商業(yè)品牌調查研究,商務談判模擬,求職面試模擬,商務中的文化差異和跨文化商務交際等一些話題,在確定了教學內容后,我們圍繞這些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我們采用了體驗式的英語教學方法,主要特點是設計有效的教學任務,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調動學習者的各種感官參與到真實語境的體驗中,通過感覺運動系統(tǒng),體會身體,大腦與環(huán)境的互動,促成專業(yè)知識的建構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生成。
(三)實驗對象
溫州某大學二年級的國貿專業(yè)本科92名學生參與此次試驗,其中男生20人,女生72人,他們由同一位英語教師任教,周課時是4節(jié)。其中48人已經通過四級考試,占總人數(shù)52%。
(四)調查工具
實驗中期和后期分別兩次發(fā)放問卷。兩次問卷內容大致相同,內容主要是調查學生專業(yè)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專業(yè)英語學習能力發(fā)展情況。問卷量表采用李克特五點式量表,1代表決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不確定,4代表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問卷分發(fā)之后都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記錄教學日記,對每次任務設計,效果,學生反映都做詳細記錄。
二、結果
[關鍵詞] 胎樂顆粒;黃芪甲苷;提取工藝;正交設計
[中圖分類號] R28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3(a)-0107-02
胎樂顆粒系我院中醫(yī)科經驗方,具有補氣固腎、健脾滋陰、養(yǎng)血安胎的功效[1],該方中黃芪為君藥,黃芪甲苷為主要成分,藥理研究證明黃芪甲苷具有扶正抗衰、抗病毒、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2-3]。黃芪中含有黃芪多糖、黃芪甲苷和多種氨基酸[4-5],為了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目前黃芪甲苷的主流提取方法為水煎煮[6-7],因此,本試驗選用水為提取溶媒,利用正交設計考察黃芪甲苷的提取工藝[8-9],以確定其最佳提取方案。
1 儀器與試藥
高效液相色譜儀(安捷倫),蒸發(fā)光散射檢測器(美國奧泰),電子分析天平(梅特勒),黃芪甲苷(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81-200511),超聲清洗器(寧波新芝),乙腈為色譜純,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黃芪等藥材均購自湖南省岳陽天香中藥飲片廠,經湖南省婦幼保健院藥劑科戴子啟教授鑒定為正品。
2 方法與結果
2.1 測定黃芪甲苷的提取量
2.1.1 制備對照品溶液精密稱取對照品適量,并用甲醇溶解制成含黃芪甲苷500 μg/mL的對照品溶液,即得。
2.1.2 制備樣品并測定將胎樂顆粒提取液濃縮、干燥,取適量用水溶解,用飽和的正丁醇溶液提取,氨試液洗滌,取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飽和的水洗滌,取正丁醇液并蒸干,用甲醇適量使殘渣溶解,移至容量瓶中,根據每次實驗中黃芪甲苷的濃度不同,稀釋至適當濃度,搖勻并過濾,用HPLC法進行測定。
2.1.3 色譜條件色譜柱:依利特 Hypersil ODS2(4.6 mm×250 mm,5 μm),流動相為水:乙腈(65∶35),柱溫為43℃;流速為1.5 mL/min,檢測波長為342 nm。
2.1.4 線性關系的考察制成含黃芪甲苷0.504 mg/mL的對照品溶液,并精密吸取3、6、12、16、2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黃芪甲苷峰面積,以進樣量(μg)的對數(shù)值為橫坐標(X),以黃芪甲苷峰面積的積分值的對數(shù)值為縱坐標(Y),制成標準曲線。其回歸方程為:Y = 2.790 8+1.501 9X(r = 0.999 3)。結果表明,黃芪甲苷對照品在10.080~1.008(μg)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1.5 浸膏得率的測定處方各提取液精密量取30 mL,并置于已干燥至恒重的蒸發(fā)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于105℃干燥至恒重,冷卻后精密稱重,即得。
2.1.6 提取次數(shù)的選擇試驗按處方配比(1∶50)稱取藥材,加水浸泡30 min,加水量分別為藥材的10、8、8倍量,提取時間分別為120、90、90 min,合并收集的第1、2次提取液,定容;再收集第3次提取液,定容,分別測定第1、2、3次提取液的浸膏得率和黃芪甲苷的提取量,結果顯示,黃芪藥材中黃芪甲苷含量為0.076%。提取次數(shù)對浸膏得率及黃芪甲苷提取量的影響,見表1。
由表1可見,以浸膏得率為考查指標,第3次提取的浸膏得率所占比例為9.91%;以黃芪甲苷提取量為考查指標,第3次提取的黃芪甲苷所占比例為8.80%,說明兩次提取已基本提取完全,故采用了提取兩次的工藝。
2.2 正交試驗優(yōu)選提取工藝
2.2.1 實驗設計對工藝條件采用正交試驗進行優(yōu)選,在確定提取次數(shù)的基礎上,以浸泡時間、加水量、提取時間作為考察因素。所選的因素水平方案,見表2。
2.2.2 實驗方法與結果取處方配比(1∶50)稱取藥材,照正交試驗表(表3)的安排,加水浸泡,加熱提取,分別收集兩次提取液,合并、定容,分別測得浸膏得率和黃芪甲苷提取量,并以浸膏得率和黃芪甲苷提取量為考查指標。L9(34)正交試驗設計及結果,見表3。
2.2.3 數(shù)據分析①以浸膏得率為考查指標:由表3中極差R值大小顯示,各因素作用主次為A>C>B,方差分析結果表明:C因素與A因素的影響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B因素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以A1B3C1組合為佳;②以黃芪甲苷提取量為考查指標:由表3中極差R值大小顯示,各因素作用主次為C>A>B,方差分析結果表明:A因素的影響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C因素的影響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B因素的影響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以A2B2C2組合為佳??紤]到黃芪甲苷提取量這一指標較為重要,且浸膏得率中A2與A1相差不大,同時從大生產中節(jié)能省時考慮,故選擇A2B1C2為最佳工藝,即第1次加水10倍量,煎煮120 min;第2次加水8倍量,煎煮90 min。這一方案與正交表中黃芪甲苷浸出量最高的4號方案一致,表明其合理可行見。見表4、5。
3 討論
黃芪甲苷的含量測定目前主要有薄層掃描法[10]、高效液相色譜法,由于薄層掃描法重復性較差,精密度不高,筆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黃芪甲苷在200 nm附近有末端吸收),這樣測出來的結果重復性好,精密度高。
本文通過正交試驗對胎樂顆粒中黃芪甲苷的提取方法進行了研究,確定了黃芪甲苷的水提的最佳工藝,使處方中有效成分可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提出,為胎樂顆粒的工藝研究提供了最可行的提取工藝。
[參考文獻]
[1]陳淑瓊,王華,方超英,等.胎樂顆粒治療先兆流產的臨床觀察及對妊娠血漿相關蛋白A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yī)藥學報,2004,19(5):290-292.
[2]盧彥琦,賀學禮.黃芪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綜述[J].保定師范??茖W校學報,2004,17(4):40-42.
[3]吳發(fā)寶,陳希元.黃芪藥理作用研究綜述[J].中藥材,2004,27(3):232-234.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212-213.
[5]李莉,譚蔚,馬雪松.微波輔助提取黃芪甲苷的研究[J].中藥材,2007, 30(2):234-236.
[6]邢俊波,吳禾,劉云.正交設計優(yōu)選黃芪中黃芪甲苷提取工藝[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5,16(9):819-820.
[7]劉曉華,于小華.正交設計法優(yōu)選黃芪中黃芪甲苷的最佳水提工藝[J].海峽藥學,2010,22(8):22-23.
[8]陳飛龍,譚曉梅,戴開金,等.正交試驗法優(yōu)選神提取工藝的研究[J].中藥材,2009,32(1):129-131.
[9]廉麗,張銘,馬麗穎.增生顆粒正交試驗優(yōu)選最佳提取工藝[J].中華中醫(yī)藥學刊,2009,27(2):430-431.
題目(蘇教版選修2-1 P74習題2.4第9題)設過拋物線y2=2px的焦點的一條直線和拋物線有兩個交點,且兩個交點的縱坐標為y1,y2,求證:y1y2=-p2.
思考:在本題中,直線過焦點,具有上述性質,反之若直線與拋物線y2=2px的兩個交點的縱坐標y1,y2,具有:y1y2=-p2,直線是否經過焦點F呢?
變式1,若拋物線y2=2px上兩個動點A、B的縱坐標分別是y1,y2,且滿足y1y2=-p2,則直線AB經過焦點F.
證明:設動點A、B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
若x1=x2,則由y12=2px1,y22=2px2,知y12=y22,所以|y1|=|y2|=p ,x1=x2=,此時直線AB過焦點F.
若x1≠x2,由直線的斜率公式得:
kAB===, kAF===
又y1y2=-p2代入得kAF=+
kAF=kAB因A、F、B此三點共線,直線AB過焦點F.
即y1y2=-p2是直線AB過焦點F的充要條件。
變式2設M(a,0)是拋物線y2=2px對稱軸上的一個定點,過M的直線交拋物線A、B于兩點,其縱坐標為y1,y2,求證:y1y2是定值。
證明:因為AB與拋物線交于兩點,因此可設直線AB的方程為x=my+a代入y2=2px中消去x得:y2=2pmy-2pa=0,由韋達定理知 (定值)
變式3設拋物線y2=2px上面動點A、B分別為(x1,y1)、(x2,y2) ,且滿足 y1y2=k(k為常數(shù)),問直線AB是否恒過來某一定點?
解:當x1≠x2時,kAB=,直線AB的方程為y1-y2=(x1-x2)
將x1=代入化簡,整理得:
y=+
y1y2=k直線AB的方程為y=(x+),即直線AB過定點(-,0).
當x1=x2時,結論成立,(實際上k≥0時,y1、y2同號,點A、B在對稱軸的同側且x1≠x2,所以當x1=x2時,必有k>0)
變式4設拋物線y2=2px的兩動點A(x1,y1),B(x2,y2),滿足y1y2=k(k是常數(shù)),求線段AB中點P的軌跡方程。
解:設P的坐標為(x,y),則x=,y=,又A、B在拋物線上,所以有x1=,x2=,則x=(y12+y22)=[(y1+y2)-2y1y2],將y1+y2=2y,y1y2=k代入化簡得點P的軌跡方程是y2=px+.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