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學科德育工作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科德育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科德育工作計劃

第1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一、教研目標、任務具體措施與要求

新的學期主要是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法,更新學法,從課堂教學和評價入手,切實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多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體措施如下:

1、認真領會我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大力推進學生的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

2、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每節(jié)課前拿出三到四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運算能力進行測試,每兩周進行一次運算能力競賽。

3、認真組織好教師進行集體備課,本學期的集體備課內容為分式、二次根式和繁分式的教學和化簡。

4、認真做好聽課活動,評價要求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5、深入研討教材,鉆研教材,并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多方面、多角度的搜集課程改革信息。

6、及時將教研活動中取得的教學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

二、教研活動的具體內容與時間安排

1、深入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把握好教材的內容和使用深度。

2、認真組織集體備課活動,發(fā)揮集體智慧

三、教研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

1、必須從思想上重視教科研活動

2、及時領會課程改革中的精神。

教學工作計劃二一、指導思想

在《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以雷校長的現代教育理念為方向,以領會教材和教法研究為重點開展工作,貫徹落實小學數學課程改革的精神理念。進一步樹立“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教師培訓的新模式,發(fā)掘教研工作的增長點,深化教學改革,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生發(fā)展,全面提高我校數學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針對本學期學校的工作重點,我們制定以下目標:

1.加強教研組建設,努力實現學校提出的教研組成為“教研科研基地、名師成長的搖籃、學科教學質量的保障”三大功能,加強教研組的合作精神,增強教研組的凝聚力。

2.結合教研組課題,學習相關理論、教學案例及教學論文,提高教研能力。

3.嚴把教學質量,以課題促進研究,以評價提高質量,使學生在成績、能力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都有較大的提高。

4.加強每階段的考試和學科活動考核,扎扎實實地落實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為學生的發(fā)展負責。

5.加強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書寫要規(guī)范,同時教師批改也要求做到規(guī)范性。

6.爭取今年在賴州市抽考中,學部數學成績平均達到及格率97%,優(yōu)秀率達70%以上。

三、工作措施

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明確方向。

⑴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本學期利用教研活動時間,繼續(xù)學習《數學課程標準》,組織學習、討論、寫心得體會,充分領會其精神,提高教師對課改重要性的認識,轉變教學觀念,確立新理念。

⑵學習理論、案例分析、教學論文。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確定小課題,學習相關理論、案例分析及教學論文。結合課堂教學法寫好案例分析。在學習、研究、實踐活動中,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2、組織集體備課,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認真組織集體備課,本學期,教研組每兩星期活動一次,定時間、定地點、定主持人。指定教師輪流作為集體備課的主講人,講教學方法、講教學設想。全體組員共同出謀劃策,將課備好。備課時要注意領會教材的實質性東西,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有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并注意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的結合。

3、重視研究課活動,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上課是教學常規(guī)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課堂是教師的陣地,是教師演繹生命的舞臺。本學期,根據上一學年的研究模式,繼續(xù)進行研究課活動。具體要求是:講研究課教師認真準備、認真上課,上課要著力創(chuàng)設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學習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聽課教師聽課前要熟悉教材,聽時要專心,做好聽課記錄,評講要實在,多提改進意見。

4、抓好興趣小組,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根據學校教研中心的計劃,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不僅要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而且還要注重尖子生的培養(yǎng),利用周二、周四下午選修課時間加強培優(yōu),同時加強學困生的輔導,要求進行培優(yōu)補差的教師要有制定的目標和備課方案。,爭取達到我們既定的目標。

5.要求每位教師本學期聽課不少于10節(jié)。

6.根據學校安排,九月份針對青年教師開展評優(yōu)課,十月份針對新加盟的教師開展匯報課,十一月份針對高級教師開展示范課,同時繼續(xù)開展研究課的探索。

教學工作計劃三一、加強集體備課優(yōu)化課堂教學

新的高考形勢下,高三數學怎么去教,學生怎么去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感到壓力很大,針對這一問題備課組在王修漢校長、謝鎮(zhèn)祥主任的領導下,在張群懷主任的具體指導下,制定了嚴密的教學計劃,提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強化集體備課,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具體要求。即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規(guī)范教學程序,提高課堂效率,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為其自身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集體備課中,注重充分發(fā)揮各位教師的長處,集體備課前,每位教師都準備一周的課,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都進行說課,然后對每位教師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重點、難點的突破方法及課后作業(yè)的布置等逐一評價。集體備課后,各位教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自我調整和重新精心備課,這樣,總體上,集體備課把握住了正確的方向和統一了教學進度,對于各位教師來講,又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今年高考采用新的模式,學生選修的科類不同,因此學生的整體情況不一樣,同一班級的學生,層次差別也較大,給教學帶來很大的難度,這就要求每位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又要根據各班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要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區(qū)別對待,這樣,對課前預習、課堂訓練、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和課后的輔導的內容也就因人而異,對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課堂提問上也要分層次,基礎題一般由學生來做,以增強他們的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要把知識點擴展開來,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提高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后作業(yè)的布置,既有全體學生的必做題也有針對較強能力的學生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后對學生的輔導的內容也因人而異,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優(yōu)化練習提高練習的有效性

知識的鞏固,技能的熟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過適當而有效的練習才能實現;首先,練習題要精選,題量要適度,注意題目的典型性和層次性,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練習要全批全改,做好學生的錯題統計,對于錯的較多的題目,找出錯的原因。練習的講評是高三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效益,課堂的講評要科學化,要注重教學的效果,不該講的就不講,該點撥的要點撥,該講的內容一定要講透;對于典型問題,要讓學生板演,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多做限時練習,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

四、加強應試指導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

充分利用每一次練習、測試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技巧,提高學生的得分能力,如對選擇題、填空題,要注意尋求合理、簡潔的解題途經,要力爭“保準求快”,對解答題要規(guī)范做答,努力作到“會而對,對而全”,減少無謂失分,指導學生經??偨Y臨場時的審題答題順序、技巧,總結考前和考場上心理調節(jié)的做法與經驗,力爭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jié)方式和臨場審題、答題的具體方法,逐步提高自己的應試能力;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糾正不良的答題習慣、優(yōu)化答題策略、強化一些注意事項

第一輪復習是整個數學復習的基礎工程,其主要任務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梳理,使之達到系統化、結構化、完整化;在老師的組織下通過對基礎題的系統訓練和規(guī)范訓練,使學生準確理解每一個概念的高考要求和考綱要求,能從不同角度把握所學的每一個知識點所有可能考查到的題型,熟練掌握各種典型問題的通性、通法。只有真正改變教師一包到底,實施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真正達到夯實“雙基”的目的。為此,我們延長第一輪的復習時間,減少第二輪的時間,目的是能使第一輪的復習確實做到細且實。

第一輪復習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降低復習起點,在夯實“雙基”的前提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包括:空間想象、直覺猜想、歸納抽象、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演繹證明、體系構建等諸多方面,提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閱讀理解、思考判斷、分析解決能力;教學要充分考慮到本校、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堅決反對脫離學生實際的任意拔高和只抓幾個“優(yōu)生”放棄大部分“差生”的不良做法,不做或少做無效勞動,加大分層教學和個別指導的力度,狠抓復習的針對性、實效性,提高復習效果。

第2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以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提高州溫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凸顯教育科研“重過程、重實證、重應用”的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教科研工作機制,以深化課程改革、課堂變革區(qū)域科研引領為重點,突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學校德育課程、學習指導課程的培育,為我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做出貢獻。

二、工作重點

(一)為區(qū)域教科研質量提升服務

1.完善教科研工作五大機制。

(1)研究機制:編制《州溫市“十三五”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申報指南》,立足我市實際,將區(qū)域課程改革中重點、難點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研制重點課題招標制度,吸納高校專家學者、區(qū)域教科人員、一線骨干教師參與合作研究,積極申報國家級課題,創(chuàng)新課題研究機制。

(2)成果推廣機制:做好第一批市級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與應用研究項目的總結,從推廣路徑、應用效果與成果深化研究的角度進行梳理,擬出版應用成果集;跟進指導9項第二批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與深化研究項目的研究活動,形成“應用-深化-拓展”一體化的州溫教科研成果推廣機制。

(3)過程管理與指導機制:以《教師課題研究活動策劃與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為載體,研制課題管理新常規(guī),開展年度省級重點課題中期檢查與指導,形成課題常態(tài)管理與指導機制。(4)優(yōu)秀資源共享機制: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構建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優(yōu)秀德育課程、學習心理指導、生涯規(guī)劃課程等資源學習與共享機制。

(5)教科研成果評審機制:通過全市統一的課題、論文評審,加強州溫市課題論文專家團隊建設,形成指向整合的州溫市課題論文評審機制。

2.做好三項評選工作。

(1)做好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選工作和省第五屆成果推薦工作。樹立新一批課程建設、課堂變革、學科教學、教學管理等領域中創(chuàng)意好、實踐深、有影響、可推廣的典型。(2)做好2015年省、市級各類課題的結題和優(yōu)秀成果評獎工作和省2016年教科規(guī)劃課題立項推薦工作。

(3)協助院辦做好第二批課堂變革示范學校、示范學科、優(yōu)秀項目的評選活動。

(二)為區(qū)域深化課程改革服務

1.推進課堂變革項目。(1)做好《“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省級課題結題工作,召開專家論證會,提煉研究成果;(2)對《“學為中心”課堂評價標準(討論稿)》進行跟進調查,擬定課堂評價標準試用稿及操作方案;(3)啟動基于數據的學情研究,豐富“學情研究”方法。

2.深化課程改革項目。以省教研重點課題《基于整體優(yōu)化的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為載體,在義務教育階段組建課題研究聯盟學校,本學期開展學校課程規(guī)劃的研制、拓展性課程建設、學校課程整合三項研究;協助基教處做好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深化課程改革第一批試驗工作,重點做好市實驗學校委員會會員單位試驗工作,召開市小學階段深化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

(三)為學校特色發(fā)展服務

1.協助直管處做好市局直屬學?!凹议T口好學校”項目的科研引領工作,幫助學校明晰項目價值、明確操作路徑、開展教研活動。

2.成立教科研視導團隊,蹲點做好學校教科研視導工作,幫助學校提煉經驗、發(fā)現亮點,培育特色,重點幫助學校制定課程規(guī)劃,推薦選用可操作的三條路徑。

3.配合省教科院做好瑞安虹橋路小學、鹿城區(qū)雙嶼小學兩個省級教科研孵化基地的研究推進工作。

4.開展市第三屆“教育創(chuàng)意項目”系列活動,促進學校特色發(fā)展。

(四)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服務

1.做好第二屆教科研管理研修班第三、第四次活動,召開結業(yè)匯報會。

2.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經驗交流會,引領教師做真實地研究。

3.加強跨區(qū)域教科研交流,組織參加年度長三角教育科研城市群聯盟活動。

4.繼續(xù)深化教科研活動策劃與改進行動,提升教師對教科研活動的策劃能力和學術品位。

(五)為學生健康發(fā)展服務

1.心理健康專項研究。以教研活動為載體,著重做好生命教育、學習指導、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建設。加強學校心理輔導站運行機制建設,規(guī)范和普及學校心育工作;加強危機監(jiān)控,落實危機預防輔導方案。做好上崗證管理工作,擴大心育教師隊伍。

2.德育課程研究。小學以養(yǎng)成教育為主題,培育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規(guī)則意識、契約精神等系列體驗性德育課程;初中以公民教育為主題,培育價值教育、責任教育、誠信教育、學習規(guī)劃等系列體驗性德育課程。

3.營養(yǎng)與健康專項研究。做好《區(qū)域推進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成立州溫市學生營養(yǎng)教育聯盟,開展營養(yǎng)教育活動方案、讀本或教材征集評比;做好“州溫市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推送,舉辦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教育科普宣傳周活動。

教育科研(德育)活動表

周次普高周次日期內容地點對象

預備周

18.24—8.30

普高學校學生報到,始業(yè)教育,正式上課

28.31—9.6

省教科研先進個人、集體推薦與材料報送

推薦對象

2015年各類課題結題與優(yōu)秀成果材料報送

各縣(市、區(qū))課題管理負責人

39.7—9.13

2015年省市各類課題成果評審

49.14—9.20

《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結題論證

另定

課題組成員

59.21—9.27

中秋節(jié)放假(9月26-27日)

69.28—10.4

2014年度省教科規(guī)劃優(yōu)秀成果推薦

710.5—10.11

省重點教研課題《基于整體優(yōu)化的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構建》開題論證會

課題組成員、研究聯盟學校

810.12—10.18

第二批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活動(一)

有關學校

課題應用負責人等

910.19—10.25

市第二屆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第三次活動

樂清虹橋中學

1010.26—11.1

期中考試

普高學校學考選考

1111.2—11.8

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

省2016年規(guī)劃課題申報

1211.9—11.15

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成果匯報會

1311.16—11.22

省級重點課題研究中期調研與指導(一)

永嘉

樂清

1411.23—11.29

市小學深化義務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暨實驗學校委員會學術年會

樂清實驗小學

實驗學校委員會會員單位、課題組學校

1511.30—12.6

市第二屆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結業(yè)匯報

市第三屆“教育創(chuàng)意項目”征文評選

1612.7—12.13

第二批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活動(二)

有關學校

課題應用負責人等

1712.14—12.20

學生營養(yǎng)教育研究成果征集評比

年度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編寫會

12.21—12.27

省重點教研課題《基于整體優(yōu)化的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構建》研究活動

1912.28—1.3

元旦放假

201.4—1.10

省級重點課題研究中期調研與指導(二)

泰順

蒼南

211.11—1.17

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提煉研討會

231.25—1.31

第3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整體素質。

1、班主任培訓

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引導教師充分認識學習在教師職業(yè)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發(fā)教師的學習熱情,鼓勵教師以自我學習、同伴互助、實踐、反思、積累等學習方式與日常工作對話,以學習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責任心和管理藝術水平。組織了題為“我們離生命化教育有多遠”的專題培訓講座。并結合自身實際工作,進行交流研討。交流中,教師們能各抒己見,積極發(fā)言,尤其是青年教師將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點滴經驗與大家探討,活動中多數教師表示收獲頗多。

2、德育主任培訓

積極組織德育主任參加教育局組織的德育干部培訓,在學習中認真記錄、認真完成培訓作業(yè)。各校德育主任按時參加進修校德育研修部組織的班主任培訓活動,認真記錄?;匦:箝_展校本培訓,組織班主任老師認真交流研討,按時完成每次培訓作業(yè),并把作業(yè)已發(fā)表博文的形式上傳到班主任“博客”上。學校定期檢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檢查紀實材料。對班主任“博客”完成情況進行記載。組織班主任每周例會,以會代培,在會上對班主任教師進行班主任培訓;培訓內容為(1)班主任工作藝術系列講座;(2)網上研討作業(yè);(3)進修校班主任培訓內容;通過學習、交流、研討等,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開展班主任經驗交流,將老班主任管理班級和學生的經驗與好的方法與年輕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對特殊學生進行適時的心理輔導。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學期對特殊群體學生家訪率達到了100%。學校還利用家長會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詢室,班主任教師輪流做崗,疏解學生的心理問題,為一些有心理負擔或單親家庭的和留守兒童解決心理疑問,

(2)建立心理“情景劇”小劇團,同學們樂于參與,通過表演情景劇讓他們有了正確的心理認識。

(3)利用廣播站和板報宣傳心理知識,加強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心理咨詢,進一步完善了省級心育課題的結題工作,準備接受省級課題組的驗收。

二、開展德育常規(guī)工作

1、在開學初,能按時制定并調整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班主任能結合班級實際制定班級德育工作計劃,工作目標明確,工作內容和措施具體得當,語句精煉,言簡意賅,附有工作計劃滾動表,可操作性強。幸福校王品、孫家校宿曉慧做得較為突出。各校德育領導能按照計劃要求,開展學校各項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檢查學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設工作,留有工作痕跡。從記錄上看,德育領導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設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設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視導機會,對基層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導建立學校德育工作室,督導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組織計算機教師進行班主任博客鏈接及相關培訓,對于此項工作個別年齡大的教師有一定難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幫一協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帶動。每月份都能夠根據進修校的研討主題完成作業(yè)。

3、學科滲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學科滲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滲透案例和教案,能結合重大節(jié)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精神、傳統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過程材料、佐證照片非常齊全,活動后并認真總結;各校制定了學生考評制度和細則,能把德育作為學生綜合評價的重要內容;德育常規(guī)工作能以《守則》、《規(guī)范》為依據,加強常規(guī)管理,孫家校做的好些;能組織開展班會活動,有詳細的“會案”和“簡案”;按期開展優(yōu)秀班集體和優(yōu)秀學生的評選活動。

(2)各校充分利用“學科課”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宏偉校檢查視導德育工作時,聽了一年級孟慶華的一節(jié)思想品德課,感受頗深,她的幼教語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學生互動的場面非常受學生的喜愛,教育效果明顯。

(3)中心校組織各校校長、德育主任及相關班主任教師聯合檢查視導,深入課堂聽課、評課研討活動,重點關注學科德育滲透。要求各學科教師在備課中要體現德育滲透點;組織教學時落實德育滲透點;小結時升華德育滲透點。研討時各位教師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針對教學實際,談學科滲透;校領導聽課對德育滲透做重點指導;不僅提高了教師聽評課能力,也提高了教學中學科德育滲透能力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落實能力。各校還組織教師每月撰寫學科德育滲透典型案例。

(4)組織開展了課題課大賽,本次賽課的特點一是體現全員性;二是體現德育滲透點。學校領導及評委對德育滲透進行重點關注。通過賽課,教師們各展所長,異彩紛呈。從本學科的不同角度展現,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認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點

本學期,幸福中心校結合學校管理體質,對轄屬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點地開展了月檢查視導工作。在檢查視導中,發(fā)現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經驗及時召開現場交流會共享,進而達到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長加大了重視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計劃要求,定期組織班子成員研究學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對各項德育工作者培訓和德育活動能夠積極參與,審閱批示活動方案,并留有簽字痕跡,能親自掛帥擔當活動領導小組組長,靠前指揮、親臨一線檢查指導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動。德育主任在校長和班子成員的支持、鼓勵、幫助下能積極大膽開展各項德育工作,在校領導班子的團結協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體德育工作者的積極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完善自我、豐富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

2、在繼續(xù)推廣用音樂代替口令的大課間活動基礎上,結合各村小辦學規(guī)模和學校實際特點,扶持各校校本課程開發(fā)工作,使各校形成各自學校的特色建設。創(chuàng)建有特色的小課間游戲活動,有學校群體性的特色活動,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4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fā);《市場營銷學》

1《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性質

《市場營銷學》是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一般開設在第一學年。該課程對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其他專業(yè)核心課程具有引導和承啟的作用,《市場調查與預測》《營銷心理學》《推銷技巧》《營銷策劃》等課程的開展都是以《市場營銷學》為基礎框架來拓展知識點的,因此,《市場營銷學》的基礎地位穩(wěn)固不可動搖。為了讓學生建立穩(wěn)固的專業(yè)基礎,任課教師有責任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開展課程開發(fā)工作。

2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理念

《市場營銷學》知識點非常多而零散,即便構建起知識點框架學習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因此嘗試基于工作過程設計開發(fā)課程。工作過程,指的是個體“為完成一件工作任務并獲得工作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其目標就實現高職教育與職業(yè)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在學習課程過程中獲得勝任工作崗位的職業(yè)能力。

3典型工作任務描述

《市場營銷學》的核心內容是分析市場并制定相應的市場營銷策略,我們可以把這個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為企業(yè)進入與拓展市場??紤]到企業(yè)、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一步將其明確為“中小企業(yè)進入與拓展市場”。

我們對“中小企業(yè)進入與拓展市場”這個典型工作任務具體描述:

企業(yè)打算將其某產品或服務推向市場,開展營銷活動,首先要通過市場調研了解市場信息,其次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具體分析,這些信息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營銷環(huán)境的信息(SWOT分析)和消費者行為分析。在充分掌握各種信息基礎上,要進行目標市場選擇與定位(STP),最后制定其產品、價格、渠道、促銷4方面的營銷策略(4P策略)。這樣才算是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市場營銷環(huán)節(jié),才能夠實現企業(yè)的營銷目標。

4課程內容的解構與重構

根據典型工作任務的劃分,我們把《市場營銷學》課程的內容結構做了重新的設計與劃分,將其劃分為4個學習情境,具體見表1。

每個學習情境都有具體的工作任務支撐,各項工作任務按照先后次序排列,這樣羅列出來,就顯示出一個完整的企業(yè)市場營銷活動,思路清晰,條理清楚,遠勝于傳統的學科知識體系框架。

為了讓學生熟練掌握企業(yè)市場營銷活動的步驟與實際操作,我們可以選擇三種不同類型的產品或服務,要求學生按照表1所示情境與步驟來對產品或服務進行營銷活動方案設計。產品或服務選擇上要體現由易到難的特點,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說“重復的是步驟,重復的不是內容”。

5學習組織形式

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以團隊形式組織調研、分析和營銷方案設計一系列活動,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又可以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在溝通過程中相互取長補短,撞擊出現思想火花。

6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設計的營銷活動方案,以團隊比賽、PPT演講的形式公開展示,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三者結合。既要對各團隊制定方案的過程進行考核,也要對方案的結論和效果進行考核。既注重團隊合作,也要給學生個性、特長展示的機會。

7結論

以上是高職《市場營銷學》課程的開發(fā)與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理念,把高職教育與企業(yè)需要相融合,傳統的教學形式發(fā)生了改變,學生的實踐有所增加,教師由主導變成了引導和參與,教學效果有了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fā)[J].徐州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03. 

[2]李文新等.基于工作過程的《市場營銷實務》項目化課程開發(fā)設想[J].中國市場,2015,14. 

第5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關鍵詞:工作;工學結合;課程;開發(fā);高職

工作是人實現各自社會分工的具體方式,人通過工作才能更好地完善相互之間的社會聯系,才能讓自己在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中生活。人能否參與工作關鍵在于能否滿足社會的需要,個人總是通過學習之后再進入工作。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一個類型,有其自身特點,它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教育模式[1]。就業(yè)的結果表現就是工作,即,讓高職學生通過學習,具備勝任工作的資格并具有職業(yè)發(fā)展?jié)摿Γ瑵M足職業(yè)性的社會需求和教育性的個體需求[2]。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開發(fā)基于工作過程的系統化課程,解構傳統學科性知識體系,重構行動體系的學習領域課程,只有這樣才能讓高職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逐步建構個性的經驗與策略。

與傳統學科性課程相比,建立在“工作”基礎上的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其課程目標、設計理念、課程模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等課程要素均發(fā)生明顯變化,這些要素的邏輯都是以工作為起點,是以工作的任務、組織、過程、內容、知識、方法和要求等轉化而來,滲透進課程中、微觀要素中,其頂層設計架構以工作的架構為統領。本文著重分析研究“工作”內涵在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fā)過程中的滲透和統領,探究工作對工學結合課程開發(fā)的導向作用,試圖尋找出工作過程與課程要素的對應關系,為高職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系統開發(fā)提供參考。

一、工作的內涵分析

在“工作”視角下審視高職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fā),分析工作對課程開發(fā)的導向作用,首先應該對工作的內在屬性進行解析。工作作為最能體現人的社會性的實踐活動,屬性較多,但作為對人的職業(yè)行動這一復雜系統進行科學分析的工具[3],實際上可在回答“如何獲得工作”、“如何工作”、“如何獲得工作發(fā)展”三個基本問題中對工作進行剖析與認識。

人要參與社會分工,獲得工作必須滿足社會需要,這種需要是以其獲得職業(yè)資格為前提。盡管獲得職業(yè)資格未必就能獲得工作,但職業(yè)資格是工作的必要前提,即職業(yè)資格是工作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如何工作涉及的方面眾多,主要是對工作過程要素的掌握。趙志群博士認為工作過程至少包含三個方面:工作要素(工作任務、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勞動組織、工作人員與工作成果),工作結構,或稱步驟(資訊、計劃、決策、實施、評價、反饋)和工作知識[4]。工作的發(fā)展是指人的職業(yè)成長性,從宏觀看,工作是在一定時間內做重復的動作和事情,表現為靜態(tài)的階段性,同時工作又具有動態(tài)遷移性,是靜態(tài)與動態(tài)變化統一的職業(yè)成長過程。

二、工作視角下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設計

對工作基本屬性清晰后,能夠從工作的一個或多個屬性分析、推斷和歸納出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頂層與內容設計,對課程目標、模式和設計理念有直接或間接的導向作用(見圖1)。

1.職業(yè)資格是課程目標確立和評價體系建立的依據

如圖1所示,獲取工作的前提是取得職業(yè)資格。職業(yè)資格是從事一種職業(yè)活動(有時也包括其他重要的生活實踐活動)時,能夠應用的并能通過學習獲得的能力或潛力,包括知識、技能和技巧[5]。職業(yè)資格的外在表現為能勝任工作的綜合職業(yè)能力。讓高職學生通過學習具備從事該工作的綜合職業(yè)能力是課程的最終目標;而課程實施結束后,以職業(yè)資格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要素(或能力單元)進行評價,又是課程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體系的根本依據。因此,對行業(yè)和工作分析并確立典型任務后,其職業(yè)行動領域已確定,課程開發(fā)時,應首先對從事該工作領域的職業(yè)資格進行研究,形成課程的能力目標和評價體系,隨后通過內容載體支撐目標實現,在課程內容中滲透資格考核的內容與要求,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yè)資格證書[3]。

2.工作過程的要素和結構二維參考下的內容選取與組織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不是簡單地排斥學科體系知識,而是對“學科知識系統化”進行“有距離觀察”以解放與擴展傳統的知識序列課程的視野,是伴隨學科體系的解構而在行動體系中進行重構的過程[6]。趙志群概括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突出特點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3],姜大源也認為,與注重結果形態(tài)的理論知識間內在邏輯性的傳統學科體系下的課程相比,工作視角下形成的高職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內容是基于工作過程所選擇的知識,是在行動體系下著眼于應用的知識,是基于工作過程有序的知識排列[7]。如圖1所示,由工作領域向學習領域轉化過程中,要完成一個工作任務,必須具備工作過程中的六要素,按照六步法實施,因此,工作的內容要素和過程結構為高職工學結合課程的內容選取供了二維參考,是內容選取的依據和方法指導,按此參考才能全面、系統地選取教學內容,支撐學習的內容是工作,培養(yǎng)綜合職業(yè)能力,獲得職業(yè)資格,完成課程目標?;诠ぷ鬟^程的教學內容選取后,其內容組織是在行動體系下的排序,是知識在工作過程之中應用的有序排列,強調過程形態(tài)的工作過程各要素間的有機融合性,是一種“統合性”有序,這與學科體系課程按照知識有簡單到復雜的“組合型”排序有著本質區(qū)別[7]。

3.以任務分析為邏輯起點的載體選擇與情境創(chuàng)設

學習領域是經過整體化職業(yè)分析得到的一個課程系統,它是以完整的工作過程為內在邏輯[3]。課程開發(fā)時,這種內在邏輯教學設計表現就是具體的學習情境,由某個職業(yè)成長階段的具體工作過程轉化而來,在真實工作情境中獲得工作的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建構學習的意義。因此,學習領域課程的載體探尋是以內在邏輯的“工作”為起點,按照工作過程的任務要素,分析尋找適應各職業(yè)成長階段對應的工作任務,以此為載體,依據工作過程要素和結構創(chuàng)設情境。

4.情境序化

高職教育首先滿足人的社會生存,即獲得工作,接著奠定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如圖1所示,經過階段性的工作后,其工作能獲得遷移、成長和發(fā)展。職業(yè)資格往往是勝任現在工作的能力,其未來的工作資格的獲得是由其可持續(xù)的職業(yè)發(fā)展能力為基礎,即在經驗的基礎上的策略獲得,在經驗獲得的基礎上,有了內在的思維感悟與策略生成,便奠定了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8]。學習領域課程系統以工作過程為內在邏輯,同時,又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初學者到實踐專家”的職業(yè)成長過程為外在邏輯,工作結合一體化課程的外在邏輯依靠遞進的學習情境實現。每個成長階段的工作步驟是靜態(tài)的,而工作過程要素處于上升動態(tài)變化之中,因此遞進的情境是以學習任務的復雜、拓展、遞升為基礎,以工作要素的整體變化為外在表現,最終符合認知規(guī)律和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

5.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實施

經過工作過程要素和結構二維參照下的內容選取,和以工作任務分析形成的載體與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以職業(yè)成長進行的情境序化后,其教學實施便是按照工作步驟(六步法),在創(chuàng)設的學習性工作情境下(六要素),遵循行動導向原則,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職業(yè)能力,獲得職業(yè)資格,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3]。

三、小結

在行業(yè)及工作任務分析后,其職業(yè)小向(即專業(yè)方向)已經劃分清晰,再經過實踐專家訪談,職業(yè)小向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即職業(yè)行動領域或稱工作領域即可確定,課程由此而來,課程開發(fā)也從此開始。工作領域的職業(yè)資格是課程目標和評價體系建立的依據,工作的內容要素和過程結構提供了教學內容選取的依據和方法指導;學習領域課程的載體探尋是以內在邏輯的“工作”為起點,分析尋找適應各職業(yè)成長階段對應的工作任務,以此為載體,依據工作過程的要素和結構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的遞進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初學者到實踐專家”的職業(yè)成長過程為邏輯,是以學習任務的復雜、拓展、遞升為基礎,以工作要素的整體變化為外在表現,最終符合認知規(guī)律和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奠定職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教學的突出特征是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經歷中獲得對工作的感悟與反思,逐步形成個性的經驗與策略,形成一種內化于大腦之中的遷移能力,遵循行動導向的教學原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Z].2006-11-16.

[2] 姜大源.基于教育類型定位的中國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探究[J].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8(1):1-2.

[3] 趙志群.職業(yè)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fā)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 趙志群.對工學結合課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認識[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33):50-51,63.

[5] 趙志群.對高等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課程模式和課程開發(fā)方法的一些思考[J].武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7(2):24-27.

[6] 姜大源.論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的系統化設計-關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fā)的解讀[J].中國高教研究,2009,(4):66-70.

[7] 姜大源.關于職業(yè)教育的哲學思辨[J].廣州番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9(1):1-3.

第6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 模塊化教學 教學做合一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該課程知識面廣,包括車、銑、刨、磨及數控等先進的機械制造工藝方法,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一線的技能型人才。這門課實踐性較強,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不高。近幾年,中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中職學生的生源質量不斷下滑,且新材料、新技術以及新工藝不斷呈現,這些都將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沖擊。因此,針對中職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現狀,筆者所在的機械教研組近年來致力研究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的改革,對其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整合,運用“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模式。這對解決該課程的教學問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模塊化教學是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而言,強調知識的實踐性,即學生的做。而“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方法論和教學法,“教、學、做”三者以做為中心,做即實踐,是學、教的基礎,怎樣做便怎樣學,便怎樣教。借鑒“教學做合一”理念指導模塊化教學,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有利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發(fā)展和遷移。筆者根據所在學校近年來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專業(yè)課程中實施“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積累了以下經驗和教訓。

一、中職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改革

1.實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模塊化課程改革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模塊化課程改革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實用性為特征,教研組成員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重組,使教材模塊化。首先根據特點,將教學內容分為6個主模塊:毛坯加工的基本工藝、機械加工、特種加工、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機械裝配、認識先進的制造技術,再細分成若干子模塊。各子模塊由若干個課題組成,課題以工作任務形式呈現,其中包括理論知識鏈接和實踐模塊。而在機械制造行業(yè)中不斷呈現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等內容,作為知識拓展模塊安排在每個課題的后面。其中理論教學完全服務于技能訓練,實踐模塊中的工作任務與相應工種職業(yè)資格證書技能要求相互融通,且參照工廠一線較普遍的加工案例,以便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各種機械加工工藝。課程中的每個模塊教學相對獨立,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yè)(工種)和不同的教學層次進行教學,例如“車削”模塊中有基礎模塊和綜合技能模塊,從而適應了不同專業(yè)的教學。

2.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實施

為了更好地實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在機械專業(yè)實驗班級中,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各模塊的學習可以先實施理論后進行實踐模塊,或者先實踐后理論。實驗教師主要以現場教學為主,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主要起引導和調控的作用。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廣泛運用“做中學、做中教”,強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將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實踐訓練有機地結合,實現學生動腦和動手的緊密結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3.構建有效的評價體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依據江蘇省職業(yè)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筆者學校在實施模塊化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教育人才觀和質量觀,通過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經驗,發(fā)現和激發(fā)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模塊化課程的編寫時,在每篇課題后面附注多元化評價表。另外,在學期結束后用多元化評價體系衡量學生的成績,如筆試、現場操作、作品評價等。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評出學生的自信,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實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相關因素

1.配套性的教學設備

“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多以現場化教學為主,需要建立與專業(yè)和規(guī)模相適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環(huán)境,因此學校設置了鑄造、車工及電焊工及其他相應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清楚劃分理論教室和實訓區(qū)域。理實一體化實訓室還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便于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果一些實訓設備配置比較困難,我們可以建立一些模擬的,例如鑄造,用蠟油代替溫度較高的熔融金屬,這樣既使安全型提高,也能滿足學生的技能操作。

2.模塊化課程體系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及教師的活動

模塊化教學多以分組學習為主,我們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異質分組,可以取長補短,保證學習的有效開展。學生的學習活動具體包括各小組實施工作任務的方案設計、任務分工、資源分配等。學生是教學活動組織管理的主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相互交流、相互監(jiān)督。教師承擔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不斷引導學生完成具體的工作和任務,協調各小組之間、各成員之間的合作,主導著課堂的整體計劃及實施,發(fā)揮主導性作用。

3.“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專業(yè)教師提出更高要求

為了滿足“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實施,教師必須具備更完整的專業(yè)技術和教學能力,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而使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任教的專業(yè)理論課教師要不斷進行專業(yè)實踐的鍛煉學習,帶著教學中的一些課題,以自身的實踐角度來提升教師對機械制造工藝專業(yè)理論的認識。教師要多參加具體崗位技能培訓,以彌補其操作技能的不足。學校還可積極聘請機械制造行業(yè)企業(yè)的一線工程師來指導實踐技能型課程的教學,從而進一步完善“雙師結構”。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改革,充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模塊化課程中的任務為載體,以實踐操作為手段。我們讓學生在具體工作任務中 “做中學”“學中做”,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地改善了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的教學現狀,使得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均得以提高。以上是筆者通過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實踐改革中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希望能得到同仁們的指正。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第7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化 《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27

《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是高職藥學及其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方向課,主要面向醫(yī)院藥房與社會藥店兩個工作領域,面向處方調劑員、藥店營業(yè)員及相關崗位群,涉及處方調配、問病薦藥、用藥指導等多個學習領域。長期以來,學科化的教學體系和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將上述工作過程隔斷,不利于學生的技能培養(yǎng)和知識融匯,因此,打破學科體系,重構課程內容,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迫切需要。

1 從崗位能力分析入手,修訂課程標準

課程開發(fā)須在有序性、整體性和生成性的和原則下,從實際工作需要和高職教育需要這兩個維度上予以整體設計[1]。通過邀請行業(yè)專家,對課程涵蓋的崗位群進行工作任務和能力分析,以經營企業(yè)為例,見表1。

2.具備藥品招商的能力

3.熟悉藥品采購流程\&藥品保管\&1.具有藥品入庫驗收的能力

2.具有藥品貯存、養(yǎng)護、安全管理的能力\&藥品經營企業(yè)

(零售)\&社會藥房\&1.熟悉藥店營銷模式和藥品銷售法律法規(guī)

2.能說出藥品名稱與價格

3.具有藥品銷售環(huán)境設計的能力

4.有提供藥學服務的能力

5.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銷售業(yè)務\&1.具備市場調研、營銷策劃與營銷執(zhí)行能力

2.具有及時掌握企業(yè)產品基本情況、產品優(yōu)勢和特色的能力

3.具備良好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

4.具備組織營銷活動的能力\&銷售內勤\&1.具備現代辦公手段的能力

2.具備銷售數據處理能力

3.具備藥學基本知識

4.熟悉藥品相關法律法規(guī)

5.具備良好的協調管理能力\&]]

根據崗位能力分析結果和崗位工作過程,結合醫(yī)藥商品購銷員(高級工)國家職業(yè)技能鑒定標準,以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為最終目標,重新修訂了課程標準。

2 從典型工作任務出發(fā),設計課程內容

依據課程設計、課程標準制定學習目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建立課程內容體系[2]。根據職業(yè)學生成長和認知學習兩個規(guī)律,從簡單到復雜,從單項到綜合設計課程內容,將知識點重新整合,設計出貼近工作過程的學習情境和任務,如圖1所示。

作為藥學及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對學生運用知識和綜合分析能力要求較高,須合理控制教學內容總量,基礎理論以“必須”、“夠用”為度,貫徹“少而精”的原則,降低教學難度。對于有的學習領域可以由學生以課外活動小組的形式完成,并于每次課前進行預習,要求學生完成詳細的預習筆記,為課堂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做準備。實驗實訓的安排能夠使學生把枯燥的理論主動應用到一個逼真的具體場景中,促使學生關注現實問題,激起其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嘗試熱情,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培養(yǎng)多種能力為模塊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充分交流,打破思維定勢,進行開放性思考,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思考、表達等能力,在教師講授完畢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演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教學錄像等輔助教學手段,以提高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多閱讀有關《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的教科書、資料等有關概念、理論和技術,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獲得閱讀、理解等基礎技能以及綜合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 以過程性評價為主體,建立考核標準

建立一種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形式多元化的《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學習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學習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為主,輔以終結性評價,采用多元評價形式,既有學生、小組和教師評價、又有督導、社會評價和職業(yè)資格鑒定等多種評價方式,既有量化的筆試,也有定性的區(qū)分。課程評價本著以提高學習效率為目標,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引導學生在行動中“總結反思”。

4 課程實施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第一,教學資源不夠完善,應配套建立課程實訓教材、處方集、案例題、習題集;開發(fā)課程視頻資源和網絡資源,建立網絡學習平臺,為融貫課內外實現技術支持;要更新模擬藥房的硬件和軟件,提高問病薦藥等實訓效果。

第二,課程師資不夠完善,應搭建校企合作間的師資交流和融匯,提高師資培訓力度,提高職業(yè)院校教師在職業(yè)教育理論的修養(yǎng)和將理論應用于教育實踐的水平。

第三,教學情境有待豐富,應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開展校外實訓,形成單項實訓、綜合實訓、崗位見習的實踐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論高職教育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fā)[J].徐州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0(1).

[2]謝婷,丁敬敏,趙歡迎等.工作過程系統化《無機化工產品品質檢驗》課程開發(fā)[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31(11).

作者簡介:謝燕(1981-),女,漢族,江蘇常州人,碩士,講師,常州衛(wèi)生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醫(yī)藥技術管理系副主任,從事藥學專業(yè)教育教學工作,江蘇常州 213002

第8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關鍵詞 水工混凝土結構 工作過程 項目化教學

國家教育部在教高【2006】16號文件中指出“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fā)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备鶕募?,高職教育應該以職業(yè)崗位為導向,以專業(yè)技能的形成為目標,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高職教育也必須樹立基于職業(yè)崗位和基于工作過程的觀念,采用適合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教學模式。而項目化教學就是以職業(yè)崗位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緊密聯系職業(yè)崗位工作的實際需要,依據職業(yè)崗位和工作過程將課程教學內容的理論與實踐,設計成專業(yè)技能訓練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實施教學,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1 課程性質與任務

1.1 課程性質

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yè)課程,是水利工程及水利水電建筑工程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專業(yè)技能課程。該課程以工程力學基礎、工程制圖、建筑材料與檢測等課程為前導課程,其后續(xù)課程為水閘設計與施工、重力壩設計與施工、頂崗實習等。

1.2 課程任務

本課程的任務是教會學生進行常用水工混凝土結構構件(梁、板、柱等)的結構設計,識讀與繪制結構施工圖。主要依據力學基本原理和大量的試驗基礎建立混凝土結構構件的計算公式,并通過一定的構造規(guī)定加以規(guī)范和完善,該課程實踐性較強。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從事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建筑物的設計、施工與概預算、水工建筑物的維護與管理、水利行業(yè)相關職業(yè)證書的獲取等專業(yè)活動中,具備必備的混凝土結構基本知識、配筋計算原理、能正確識讀結構施工圖,并能很好地按圖施工。

2 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課程設計

2.1 設計理念

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課程設計,打破原有的傳統授課章節(jié)概念,根據水利工程特點和“必須、夠用”原則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根據崗位需求和職業(yè)資格要求確定知識、技能、態(tài)度目標。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的項目化設計,首先,邀請本專業(yè)領域的企業(yè)和行業(yè)專家,對相關企業(yè)的一線工作崗位人員的有關工作和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全面的調研,再確定課程內容和工作項目;其次,對所確定的工作項目進行分解和細化,以獲得每個工作項目的具體工作任務,同時確定完成工作任務應掌握的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能力;最后,再與專家們一起討論所設置的工作項目、工作任務是否滿足了實際工程需要的工作過程和工作內容,同時對所確定的職業(yè)能力進行評判和鑒定,檢驗學生掌握的各項能力是否達到工程實際要求。

2.2 項目化工作過程設計

按照水工混凝土結構課程標準,結合專家意見,對課程進行歸納和整合,有針對性地組織并實施課程的教學改革方案設計。本課程通過大量的實踐調研,選取工程實際中的結構構件梁、板、柱等為載體,將課程內容以真實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進行整合,設計了6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按認知規(guī)律和能力漸進的成長規(guī)律分成若干個基本工作過程的任務。見表1。

將該學習項目分解成若干個工作任務,對應地提出具體的知識、能力及素質目標。以項目1為例,該項目分為4個學習任務,要求達到6個知識目標、4個能力目標和5個素質目標,具體如表2。

3 課程教學的實施

在課堂組織教學上,按照教學方案的設計,采取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以工作過程的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分項目完成課程教學內容。根據各項目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現場實際工程錄像、圖片等資源,以“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來實施教學,基本于工作過程的課程組織與實施,下面以學習項目1中的任務1中預備知識(表3)為例。

4 考核評價

項目化教學效果的考核評價不同于傳統的考核評價,其特點是將能力、素質、知識的考核融入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本課程的考核標準參照相應的職業(yè)資格標準(二級建造師),有利于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應職能力,推進“雙證書”制,建立良好的評價體系既能激勵學生、促進教學的改革發(fā)展,又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評價模式。課程考核成績組成見表4,表5;其中過程性評價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60%,結果性評價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40%。過程性評價以項目為單元來進行。每個項目成績都是從知識、技能、態(tài)度三方面考核,考核依據是提交的成果、作業(yè)、平時表現等。

5 結語

第9篇:學科德育工作計劃范文

關鍵詞:學習領域課程;學習情境;載體

職業(yè)教育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動態(tài)的課程結構,不同于普通教育基于學科知識系統化的靜態(tài)的課程結構,它很重要的表現形式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與實施,也就是落實到學習情境的設置與設計,選擇學習情境的載體尤為重要,使課程的組織形式在同一工作范疇內緊密圍繞載體展開,使每個學習情境的學習得到落實。

一、什么是職業(yè)教育學習領域課程

職業(yè)教育的學習領域課程是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方案(課程名稱)。是一個由職業(yè)能力描述的學習目標、工作任務描述的學習內容和實踐理論綜合的學習時間(基本學時)三部分構成的學習單元。它是根據專業(yè)對應工作崗位及崗位群實施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歸納到行動領域,根據認知及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遞進重構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課程),再根據完整思維及職業(yè)特征分解學習領域為主題學習單元即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領域表現形式是由若干個學習情境構成。因此設計學習情境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學習領域設置的原則:一是每一學習領域都是完整的工作過程;二是各學習領域排序要遵循職業(yè)成長規(guī)律;三是各學習領域排序要符合學習認知規(guī)律;所有學習領域組成生產或經營過程。

二、什么是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習情境

職業(yè)教育學習情境是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設計的基礎(實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的背景下,將學習領域中的能力目標和學習內容進行基于教學論和方法論轉換后。在學習領域框架內構成的“小型”的主題學習單元,緊密圍繞項目、任務、案例、產品等為載體進行學習情境設計。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的日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實現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即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情境是與學生所學習的內容相適應的、包含任務的工作活動事件。為使高職學生從經驗的積累達到策略的提升,學習情境的設置要在同一范疇內至少設置3個以上的情境學習與訓練,使之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重復過程、步驟和方法,積累經驗,不重復的是內容,找出差異性,使學生能夠達到知識與技能的遷移,成為高職層面策略上決策的提升。

三、學習情境設計原則

在每一個學習情境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知識、技能、態(tài)度)的難度水平要考慮到任務的相互關聯性、任務難度要適當、工作過程要完整、便于組織教學、教學工作量適宜等諸多問題。

總的原則有四條:一是每個學習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過程;二是每個學習情境應是同一范疇的事物;三是學習情境之間是平行或遞進的關系:四是個別情況學習情境可采取工作步驟。

1、具有完整性:必須有完整的邊界,不能交融、交叉。

2、具有涵蓋性:必須包含一定的知識點、技能點和能力的體現,不僅要考慮技能知識的習得,同時也要考慮如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具有范例性:情境的學習任務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設置的情境要做到絕對真實往往難以做到,遵循真實性原則是指所設置的情境要盡可能地貼近生活。并且發(fā)生的概率應該是高的,既來源于真實又高于真實,具有范例的教學特點。

4、具有可操作性:設計的教學活動應簡單易行,既要可操作性強,又要考慮降低成本和實用性,完成情境的學習任務條件是學校所具備的,要注重工學結合。

5、具有結果驅動性:設計一個任務,讓學生動手動腦,克服困難。用行動去完成它。完成任務的過程是運用行動做事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過程的操作要規(guī)范,符合工作要求。每個情境的學習任務都要有成果。既注重結果質量的考核,又要注重過程的監(jiān)控與考核,過程與成果考核相結合。

6、具有可遷移性:通過幾個學習情境各活動獲得的技能和能力,這些潛能有可能對將要做的工作有用,可以遷移到工作中去。主要有專業(yè)知識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誠實、機智、耐心、適應能力、態(tài)度、影響力、順應力等。目前,被公認的四種主要的可遷移性技能為:①交流和表達技能(口頭、書面和圖解);②團隊工作和人際能力;③組織管理和計劃能力;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7、具有適度性:難易程度要適當,過易,則不利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而且也容易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反之,任務過難則會使學生茫然不知所措,會挫傷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導致課堂上出現“冷場”。即任務必須使大多數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的,完成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是學生能夠掌握的。

8、具有前瞻性:所選擇的情境任務一定是最新技術,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的更新而不斷調整變化。

9、具有趣味性:在教學中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特別注意活動的趣味性和多樣性。

10、具有靈活性: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情境設計就要體現出靈活機制,對那些領悟性強、掌握快的學生,不能讓他們閑著,教師就要調整節(jié)奏,增加難度大一點的情境,給那些吃不飽的同學吃小灶,體現出差異性教學。

四、學習情境設計方法

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要求教師努力提高學識修養(yǎng)和技能,不是在字面意義上而是在哲學的高度上理解、把握知識內容和技能之間的關聯,融會貫通,深刻認識知識與技能的內涵、價值與應用條件,從而為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確定正確的出發(fā)點。為了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教師還應當充分調研,了解學生就業(yè)崗位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務,經常關注、反思工作過程所需的技術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特別是要從學生的角度來觀察、思考周圍的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任務,并有意識地把工作中的事件與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既促進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提高,又加深對工作過程的認識,這樣才能建立知識、技能與學習情境經常的、有機的聯系。

每個學習情境之間有以下幾種關系:

1、串行關系:是由相互關聯,又相互獨立的任務構成的情境,難易程度差不多,找準每個串行情境間的邏輯順序,情境之間就可采取串行關系排列。

2、并列關系:每個情境都是由獨立的學習任務構成,沒有關聯性,情境之間就可采取并列關系排布。

3、遞增關系:這是符合教育認知規(guī)律最好的一種關系模式。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或由低級到高級過渡。即由新手到專家的過程,各情境之間是由簡單到復雜遞進關系排列的。

4、包容關系:即后一個情境包含前一個情境的學習內容,實現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包含關系,情境之間就可采取包含關系排列。

五、學習情境設計載體的選擇

職業(yè)教育由于專業(yè)的繁多,面向不同的崗位,

每個學習領域所涉及的工作范疇也有一定的復雜性,因此每個學習領域所涉及的學習情境的載體也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要經過周密的分析來選擇確定。

學習情境設計的載體大體可歸結為:項目、任務、案例、現象、設備、活動、產品、零部件、構件、材料、場地、系統、問題、設施、對象、工位、類型、崗位、生產過程、運輸工具等載體。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是國家示范性重點建設專業(yè),為了搶抓機遇,盡早進行課程改革,積極與行業(yè)企業(yè)合作開發(fā)學習領域課程,將基礎公共學習領域課程改革融入本專業(yè)建設中,共同開發(fā)10個專業(yè)學習領域和《應用數學》、《崗位體能與體育訓練》等5個基本素質學習領域,實現了全專業(yè)全方位的課程改革。如《應用數學》以問題為載體;《口才與應用文寫作》、《職業(yè)觀與職業(yè)道德》以活動為載體;《實用英語》、《崗位體能與體育訓練》、《計算機操作與應用》等學習領域以任務為載體;《電工電子產品的制作與調試》(與五環(huán)電器工學結合)等學習領域以產品為主要載體;《數控加工》等學習領域以生產性零部件制作為載體;《自動線的安裝與調試》等學習領域以設備為載體。

1、以問題為載體。如《應用數學》學習領域(課程)就是緊密圍繞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學習領域所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為載體設置如下5個學習情境:即刀具的角度計算、電工向量計算、電流變化率與誤差計算、電路物理量的計算:最優(yōu)化問題數模模型構建。

2、以活動為載體。如《職業(yè)觀與職業(yè)道德》學習領域(課程)是由過去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職業(yè)道德》和《就業(yè)指導》三門課整合而成,以職場為主線。在學習情境設計上與專業(yè)緊密結合,設計了“走向職場”、“走進職場”、“縱橫職場”三個項目。開發(fā)了以下9個學習情境:即“尋找適合自我發(fā)展的根據地”職業(yè)意識專題研討:“天生我才必有用VS天生我財必有用”職業(yè)價值觀主題辯論:“我用我手搏命運”職業(yè)理想演講;“細節(jié)決定成敗”職場規(guī)則漫談:“服從力、執(zhí)行力”職業(yè)操守現場演示:“和諧的追求”職業(yè)交往角色表演:“讓青春之花在職場綻放美麗”職業(yè)形象展示:“企業(yè)文化面面觀”企業(yè)文化調研和“職業(yè)商數”綜合測評。

3、以任務為載體。如《計算機操作與應用》學習領域(課程)緊密圍繞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yè)對計算機應用的要求,將原來的計算機知識、技能緊密圍繞各項任務為載體,實戰(zhàn)操作。達到由簡單到復雜的訓練,7個情境分別是授權委托書的制作、投標函的制作、產品報價表格制作、企業(yè)銷售業(yè)績表制作、公司宣傳冊制作、企業(yè)銷售情況演示文稿制作和標書的綜合制作。

4、以產品為載體。如《電工電子產品制作與調試》學習領域(課程)是把電工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低壓電器技術和交流異步電動機等知識融合在一起。每個情境的編排是依據產品制作所具有的工作任務邏輯關系,注重產品的工學結合與實用性,以5個典型的產品制作任務為載體來設計學習情境,分別是照明電路的安裝與調試、低壓配電柜的裝配與調試、分立功率放大器的制作與調試、直流穩(wěn)壓電源的制作與調試和數字鐘的制作與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