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家庭育兒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育兒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育兒論文

第1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家庭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尊重人才,重視教育已也生入人心。近幾年來我國經濟迅猛增長,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要求也更為迫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不至于落在起跑線上,這個也是早期教育受到廣泛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這也是新時期新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要求。

隨著政府對早期教育關注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資金的投入,學前教育來到了生機勃勃的春天。這不僅僅是對學校老師的挑戰(zhàn)同時也是對家庭教育的挑戰(zhàn)。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也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這是在我見習的期間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兒園見習,我所在的班級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發(fā)現(xiàn)有兩個孩子在爭吵甚至還動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況,原來是明明想借圓圓的玩具,明明不肯,圓圓就動手搶了他的玩具,所以兩人就了打起來。

我和帶班老師鐘老師聊到這一現(xiàn)象時深有感觸:現(xiàn)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深受老人的寵愛,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一輩的人幼兒教育論文,這種現(xiàn)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帶著一絲驕縱和自私。爸爸媽媽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有什么好吃的也讓著孩子,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這是發(fā)生在我身邊的事,筱筱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忙與做生意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開了一個小店,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筱筱,筱筱沒天都一個人呆在家里,沒有人和她說話,陪伴她的就只有一個玩具娃娃。。在學校筱筱也不愛說話,和小朋友們的關系也很差,從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總是獨來獨往。

我想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家長甚至存在著這樣的教育誤區(qū):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師的責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種永恒的責任與義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兒進入社會的橋梁,是兒童進入社會的起點中國。父母的愛好、言行、行為習慣對幼兒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家長的期望,,教育態(tài)度對幼兒的行為,性格的養(yǎng)成也是至關重要的。

針對這些現(xiàn)象我認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改善家庭教育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校方面

1、家園合作。促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糾正家長的教育誤區(qū),形成正確的、科學的教育觀,如請家長來園參觀了解幼兒的這一天的學習生活,在園表現(xiàn),讓家長觀看幼兒在學校的游戲、活動,了解幼兒學到的知識和經驗。

2、舉辦親子游戲促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兒。幼兒是有意識的、有思想的,獨立、單一的個體,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更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應該得到尊重。父母應重視對現(xiàn)有階段的教育,即促進幼兒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發(fā)展。以幼兒的興趣為第一導向,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父母通過仔細觀察幼兒潛在的天賦信號就能發(fā)現(xiàn)幼兒的天賦,并進行開發(fā)使其得到發(fā)展。

2、提升父母的知識結構和內容,不少父母認為自己的知識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對幼兒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為父母的職責僅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義務,只負責幼兒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觸孩子最多的人。

3、理智地對待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父母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想妥善的處理并解決這些問題幼兒教育論文,就必須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當父母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難以啟齒時父母往往會說:去去去小孩子家的問那么多干嘛或者是沒看見我在忙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回答只會挫傷幼兒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比如當父母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難以做出回答時父母往往會做出模棱兩可或者錯誤的回答,這不僅僅使幼兒失去一個觀察事物的好機會也可能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直接說出媽媽不會,但是我們可以一起查查書本或者電腦,不僅僅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還可以促進父母與幼兒之間的感情,這又有什么不可為的呢。

4、讓孩子學會愛。在當今社會,大多數(shù)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故而孩子受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等學許許多多親人得愛,幼兒無時無刻不被愛所包圍,可是他們卻不懂得用愛來回報他人,認為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并不會感到珍惜,這是十分可悲的事。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用故事,兒歌等一些幼兒喜歡的形式或言傳身教的方法讓幼兒學會關愛他人,幫助他們形成真、善、美的概念,培養(yǎng)幼兒的美好情操。

幼兒時期的孩子,成長更多的是一種健康心智的發(fā)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得使用正確得當?shù)姆椒楹⒆哟蛟煲粋€良好的能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的環(huán)境

09學前

39號

陳鳳英

第2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兒童家庭德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如果能夠對其加以充分利用,將會增強兒童家庭德育的實效性。然而由于各種現(xiàn)實因素的影響,目前兒童家庭德育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兒童家庭德育方式單一

由于家長文化程度的局限性或是認識上的滯后性,致使有些父母雖然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也往往只是停留于口頭說教,“言行不一”;有些父母則是等到兒童在道德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才進行說教。

2.兒童家庭德育時間被擠壓

“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的愿望,尤其對于一些文化素質較低的父母來說,他們認為只要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無關緊要,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忽視家庭德育,一方面可能為兒童贏得了“寶貴”的學習時間;另一方面卻也使兒童的健康成長潛藏著“危機”。

3.兒童家庭德育內容有失偏頗

家長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的內容某種程度上還只停留在講文明懂禮貌、誠實不說慌、樂于助人等方面,至于如何“學會做人”、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如何樹立遠大的理想等方面的內容卻關注不夠。

4.兒童家庭德育缺乏教育理性

很多父母對兒童的期望值過高,他們不顧兒童的實際情況,盲目地去模仿別人。父母的過高要求往往會給兒童的心理帶來巨大壓力,有時這種壓力會變成動力,促進兒童的成長發(fā)展;有時卻會起到負面效應,由于不堪負重,兒童可能表現(xiàn)出各種反抗行為,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5.兒童家庭德育環(huán)境令人堪憂

由于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父母過多地注重兒童的智力發(fā)展,尤其自兒童入學以后,多數(shù)父母便忽視了兒童的道德教育,并且認為以后的教育應該由學校負責,致使家庭德育環(huán)境處于令人堪憂的境況。一些父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對兒童產生消極影響。父母與兒童的交往也處于一種不平等的地位,兒童的一切行為必須在他們的限制范圍內,兒童失去了應有的“自由”。

二、兒童家庭德育特點分析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每個家庭由于其組成人員、家庭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差異性,從而使兒童家庭德育也各有千秋,然而作為家庭教育重要內容的兒童家庭德育又有其獨特之處。

1.兒童家庭德育時間的隨機性

家庭德育沒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沒有固定的課時安排,沒有非常具體的預期教育目標,父母可以隨機采取靈活方式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如打掃房間時,可以進行熱愛勞動、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的教育,等等。這些看似瑣碎的事情,卻在不知不覺中對兒童的成長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在教育中沒有小事情,你們扎在女兒頭上的一個結、一頂帽子、一件玩具——所有這些在兒童生活中都是有極大意義的東西。細枝末節(jié)是日日夜夜、時時刻刻起作用的,整個生活都是由它形成的。指導這種生活,將是你們最重要的任務。”[1]父母對兒童的道德教育就應該如此細致入微,抓住時機,靈活施教。雖然有些內容并不直接與道德教育相關,卻也間接地影響著家庭德育的實效性。

2.兒童家庭德育過程的實踐性

與學校德育相比,家庭德育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學校德育往往是囿于課本上的內容,往往是講授式的,兒童很少有實際體驗的機會。家庭德育則更貼近兒童的生活,父母往往是在具體情境中對兒童進行道德教育,兒童通過切身感受領悟學習的內容,因而它更側重于體驗式的學習。

3.兒童家庭德育環(huán)境的特殊性

每個兒童所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都有其特殊性,從而使每個家庭德育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效果等呈現(xiàn)出差異性。

三、如何增強家庭德育的實效性

鑒于兒童家庭德育的特點和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該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增強兒童家庭德育的實效性,以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1.兒童家庭德育應加強針對性

每個兒童都生活在一個個具體的家庭環(huán)境中,都有其自己的獨特個性,俗話說“知子莫若父”,父母可以根據(jù)兒童的性格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這一點上,家庭德育要優(yōu)于學校德育,學校德育雖然也提倡因材施教,但因學校是集體教育,個別教育要和集體教育結合起來,而家庭德育可以實現(xiàn)真正的個別教育。父母可以根據(jù)兒童感興趣的事、感興趣的活動,進行適當?shù)牡赖陆逃?,使兒童在“玩中學”、“做中學”,寓教于樂,并使兒童“自由”發(fā)展,體驗豐富多彩的人生。

2.在兒童家庭德育中父母應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接觸時間最多、關系最密切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子女有極大影響?!胺蝻L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上行下效,先施后學,父母自身的行為就告訴了孩子應該怎么做。由于兒童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而觀察能力和模仿能力很強,父母如能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的示范作用,兒童通過耳濡目染自然會把它當成理所當然的行為。英國教育家洛克認為:“父親應當以身作則,教導兒童尊敬導師,導師也應以身作則,使兒童做他希望他做的事情。導師的行為千萬不可違背自己的教訓,除非是存心使兒童做錯?!盵2]洛克的話道出了榜樣教育的極端重要性。

3.創(chuàng)設良好的兒童家庭德育環(huán)境

家庭德育環(huán)境,主要包括人際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等。家庭成員之間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真正做到人格上的平等、心理上的相容、情感上的融洽。家庭德育環(huán)境的建設應注重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和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的熏染作用。父母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并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同時,家庭德育應注重情感教育,父母要“曉之以理,以理服人;動之以情,以情感人”。良好的家庭德育環(huán)境,將使兒童“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

第3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懲罰在教育中有著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不能沒有懲罰,合理的懲罰教育有助于兒童改變不良的行為習慣,有利于促進兒童的社會化,使兒童成就健康的人格。由此可見,合理懲罰教育對幼兒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

(一)有利于促進個體社會化

幼兒的生活是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統(tǒng)一,幼兒不僅在個人生活中探索,而且還與同伴、教師以及父母等他人進行溝通交流,這是幼兒個體社會化的表現(xiàn)。個體社會化要求每一個社會成員遵守一定的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如果違背了這些規(guī)范和準則,不利于社會的和諧和發(fā)展??聽柌駥和牡赖抡J知發(fā)展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懲罰和服從傾向”。在這一階段,兒童根據(jù)有形的結果(處罰與獎賞)或根據(jù)規(guī)則制定者的權威來揭示行為的好與壞。凡不受懲罰和服從權威的行為都是好的,認為受到來自權威者的懲罰的行為是壞的行為,權威者一般是父母或者教師。行為動機是避免懲罰。這一階段與我國幼兒期的年齡階段相對應。處于幼兒期的兒童自制力薄弱,缺乏是非善惡觀念,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道德的行為。而家庭作為幼兒個體社會化的首個場所,當幼兒出現(xiàn)這些違反道德規(guī)則和行為規(guī)范時,家長要對其實施合理的懲罰教育。通過懲罰教育,幼兒認為受到來自家長的懲罰的行為是壞的行為,并且潛移默化地改變這種不良行為,將好的行為標準逐漸內化為自身行為準則。幼兒犯錯誤后受到適當?shù)膽土P教育,幼兒可能會產生一些消極情緒,但要讓其明白有過失就要對此負責。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責任意識,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有利于個體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自殺現(xiàn)象頻繁發(fā)生,他們不適應競爭激烈和復雜變化的社會,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強,這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方式有著直接關系?,F(xiàn)今很多人大力提倡賞識教育,而反對懲罰教育,對孩子一味地無原則地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種教育所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嚴重的,父母的過度保護造成孩子長大后缺乏獨立自主和創(chuàng)新精神,甚至無法正確辨別是非。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在進行賞識教育的同時,還要通過適當?shù)膽土P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讓孩子自己去經歷適當?shù)氖『痛煺?。從而有利于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促進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

(三)有利于個體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心理學上認為,一定程度的緊張、焦慮和畏懼是個體內驅力的一個源泉,而內驅力是個體行為不可缺少的一種動力。當家長發(fā)現(xiàn)幼兒出現(xiàn)一種不良的行為習慣,并且采用傳統(tǒng)的說服教育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時,就可以對其實施適當?shù)膽土P教育。幼兒受到懲罰后,他的心理受到了外部刺激的沖擊,對自己和他人的不合適行為逐漸有了一定的正確認識,潛移默化中認識到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見,懲罰教育對矯正不良行為、養(yǎng)成良好習慣有著重要意義。

二、家庭懲罰教育的理性回歸

懲罰對于教育而言,如何存在與運用問題受到人們的關注。馬卡連柯說:“正確地和有目的地應用懲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優(yōu)秀的家長利用懲罰的制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笨拙的家長不合理地、機械地運用懲罰會使我們的一切工作受到損失。”家庭懲罰教育的理性回歸,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恰當運用懲罰教育的方法。

(一)懲罰的目的是教育

懲罰的目的是教育,懲罰是為教育目的服務的,并不是為懲罰而懲罰。之所以要實施懲罰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不道德的行為,并逐漸改變這種不良行為,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幼兒期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家長更應該注意教育的目的和懲罰的目的?,F(xiàn)實的家庭教育中,只罰不教、以罰代教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家長對幼兒實施不合理的懲罰教育,導致幼兒身心疲憊,同時也影響親子關系的良好發(fā)展。所以,當幼兒出現(xiàn)不良行為習慣時,家長要以教育為目的,為促進幼兒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fā)展,對幼兒采用合理的懲罰手段。

(二)懲罰堅持一致性原則

在家庭教育中,幼兒家庭不同成員之間,在教育觀念、教育態(tài)度以及教育方式上常常出現(xiàn)差異,這種差異容易使得幼兒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不良的影響。在對孩子實施懲罰教育的問題上,家庭成員之間應該達成一致觀念,而不能出現(xiàn)為了袒護孩子而指責懲罰實施者的現(xiàn)象。只有家庭成員齊心協(xié)力,統(tǒng)一科學意見,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成長。

(三)懲罰要適時適度

懲罰教育也是一種教育藝術,懲罰需要適時適度,幼兒家長在對幼兒實施懲罰教育時要堅持這一原則。當幼兒出現(xiàn)一些不道德行為時,家長要及時進行教育,不能延遲教育,這是因為幼兒的情緒具有不穩(wěn)定性以及幼兒的思維發(fā)展不具有守恒的特點。家長要敏感地察覺教育契機,靈活運用教育機制,對幼兒實施教育。當幼兒犯錯誤時,家長大可不必直接使用懲罰教育,可以先對幼兒進行說服教育。說教無效之后,就應該及時采取合理的懲罰教育,讓孩子對自己不道德行為產生深刻的印象,從而促進錯誤的改正。家長在實施懲罰教育時,也要注意懲罰的適度性,要根據(jù)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懲罰過輕,教育效果不明顯,懲罰過重,傷害兒童的自尊。當幼兒對自己不道德行為有所認識時,懲罰教育就應該適可而止。

(四)懲罰與其他教育方法相結合

第4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一)有針對性的幫助家長確定正確的教育思想,糾正不良的教育行為,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讓家庭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優(yōu)勢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來,共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二)幫助家長樹立家庭教育新理念。社會在不斷發(fā)展,對孩子的教育也要與時俱進。改變不適合現(xiàn)代的幼兒發(fā)展的教育方法,樹立家庭教育的新理念。

(三)拉近家園之間的距離。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家長舍不得孩子受一點委屈,導致孩子進入幼兒園后家園關系非常緊張。幼兒園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的同時也拉近了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架起了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梁。

二、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存在的問題

(一)指導內容不全面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特點都不盡相同,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內容也應不同。但是當前,幾乎沒有幼兒園能夠根據(jù)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導,在培養(yǎng)思維能力、交往能力、規(guī)則意識、動作發(fā)展、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具體的指導性。多數(shù)只是對幼兒在幼兒園出現(xiàn)的問題或者家長詢問到的問題進行指導。

(二)指導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家庭教育指導中指導時間上的安排做不到與每個家長的時間都不沖突。幼兒園對家庭教育的個別指導時間通常是幼兒家長接送孩子或開家長會的時候,時間短暫,不能針對幼兒在家庭中的實際問題對家長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指導;如果專門拿出時間讓老師到家庭中去進行指導又會使得教師的工作量倍增,這對于幼兒園來說的確難度非常大。

(三)缺乏更加專業(yè)的指導者通過了解發(fā)現(xiàn),家長對指導者的首選是幼兒教育專家,其次是幼兒的老師,再次是“能運用家庭教育指導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對來訪者家庭的親子溝通、家庭教育提供專業(yè)指導幫助”的專業(yè)家庭指導師,最后是有經驗的幼兒家長。許多教師由于各方面原因缺乏理論學習,針對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實際問題、面對家長的咨詢不能指導自如,常常顯得“無話可說”或“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

(四)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指導目前,家庭教育迫切需要教師能夠在家庭教育中給予指導,使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比如,家長不能很好的與幼兒進行交流、溝通,不能和孩子成為朋友;不懂得如何與反叛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等等,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進行家庭教育的指導。

三、改善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的對策

(一)指導內容全面化在幼兒教育中每個階段都無法忽視,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個階段所需要的引導是不同的。但是這個過程幼兒園無法單獨完成,需要每個家庭的參與,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shù)家長無法對幼兒進行全面、系統(tǒng)、專業(yè)的干預,所以幼兒園對家庭教育指導是不可或缺的。幼兒園有必要對每個孩子的教育的不同階段做出合理的規(guī)劃,尤其在為孩子一生成長奠定基礎的幼兒階段,要增強改善幼兒體質、培養(yǎng)良好習慣、鍛煉生活能力、養(yǎng)成美好品格等方面給予正面的指導。

(二)指導形式多樣化家庭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指導家長根據(jù)幼兒的發(fā)展制定合理的培養(yǎng)方案是教師的職責。因此,不斷改進指導形式,讓家長參與到家庭教育指導中,為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更良好的條件。目前,幼兒園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形式主要有講座、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手冊、親子活動、電話、短信、QQ等。幼兒園應充分考慮家長的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指導形式,為了幼兒的健康成長能夠隨時隨地運用合適的指導形式滿足家長的需求。

第5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前兒童;成長文:童話中的美好

目前,多數(shù)家庭教育專家認為,家庭教育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實施的一種教育;狹義的家庭教育,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即家庭里的長者(主要是父母)對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實施的教育和影響。家庭教育作為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一,有其他兩種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家庭教育在注重孩子身體健康的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并促進其社會適應。教育往往是互動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成長了家長,即家庭教育是家長和孩子的共同成長。學前兒童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如果說3歲前我們更多關注了孩子的身體健康,那么3歲后依據(jù)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他們還需要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讓我們關注孩子,了解學前兒童的一些現(xiàn)狀和特點,從知道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開始,關注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關注家庭教育會有何種影響,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一、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

(一)家庭教育誤區(qū)

目前學期兒童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誤區(qū):

1、兒童觀落后

。如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缺乏了解、教育科學知識不足、孩子是附屬品、個人愿望強加于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傳,而出現(xiàn)拔苗助長現(xiàn)象。

2、教育目標失衡。如家長過高的文化期望、職業(yè)期望、心理預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視兒童心理發(fā)展過程,入校后厭學、逃學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輕能力,認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體,一味滿足吃穿;輕心理健康,這么小,認為他們不需要或漠視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學。不恰當?shù)慕甜B(yǎng)態(tài)度,如認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養(yǎng)分離;極端的教育方式,如對孩子過分親昵、照顧、縱容、包辦、甚至不適當?shù)臐M足一切需要,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會起適得其反作用。

4、與托幼機構教育相脫節(jié)。如家長讓孩子死記硬背,而老師則支持在游戲中學習;父母從自己愿望出發(fā),讓孩子上各種特長班,而老師則孩子自由發(fā)展。教育內容偏差,導致教育力衰弱。

(二)家庭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縱觀以上,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教育中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要看到隨著社會政治經濟急劇變革,家庭結構、父母價值觀等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也出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趨勢:

1、大教育觀——由狹義的家庭教育向廣義的家庭教育發(fā)展。以往人們把家庭教育單純的理解為關心孩子的學習,現(xiàn)在更多的家庭關注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從單向的家長向孩子實施教育走向雙向的家長和孩子相互教育;關注家庭結構、父母婚姻關系、家庭人際關系等家庭生態(tài)因素對孩子成長帶來的潛在影響;從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生態(tài)學等多種角度來考察兒童家庭教育等等,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逐漸豐富起來。

2、重視對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家長的教育。家長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因素。許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呼吁,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是研究孩子的教育,而是研究家長的教育,他們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的成敗主要取決于家長。近年來,家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日益提高,家長學校的興起、家長刊物的創(chuàng)辦、家教經驗的交流等為家長的學習與成長提高了平臺。

3、走向學習型家庭。建設學習化社會,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主旋律,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是每個家庭開啟21世紀大門的鑰匙。學習型家庭是一種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學習型家庭中,兒童和家長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每個學期兒童都是家庭的活躍因素,他們與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續(xù)地、生態(tài)地發(fā)展。

二、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特點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啟蒙性。教給孩子的東西,必須是他們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

2、復雜性。家長不但要撫養(yǎng)孩子,還要促其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fā)展,注意他們的身體健康,并促其社會適應。

3、親情性。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與子女之間感情親密度的制約,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顯著。

4、生活性。由于思維幼兒的直接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決定他們是從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學習的,必須關注自身的形象。

5、細致性。大事因小事,家長應給予孩子細致的照顧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權威性。由于處于學前期的兒童,需依附與家長,家長在家庭中這種獨特的作用決定崇高威信。

7、個性性。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需給予幼兒相適應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三、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須知

(一)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特點

學前兒童是指三歲至六七歲這一時期,因為是兒童正式進入學校以前的時期。又因為這是兒童進入幼兒園時期所以又叫幼兒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神經系統(tǒng)方面。腦重量的增加,3歲兒童的腦重約1011克,相當于成人的75%,7歲兒童的腦重約1280克,基本已接近于成人的腦重量(成人平均為1400克);大腦皮層結構日趨復雜化;腦電波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fā)展,5~6歲左右是腦電發(fā)展的第一個明顯加速時期;約4歲起由于神經系統(tǒng)結構的發(fā)展,內抑制開始蓬勃發(fā)展起來;清醒時間相對延長,3歲兒童睡眠時間為12~13小時,5~7歲只需11~12小時。

2、幼兒的游戲方面。游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游戲主要有:創(chuàng)造性游戲、教學游戲和活動性游戲。創(chuàng)造性游戲,是由兒童自己想出來的游戲,目的是發(fā)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游戲是結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編制的游戲;活動性游戲是發(fā)展兒童體力的一種游戲,如爬、跳等。

3、言語的發(fā)展方面。幼兒期是一種一生中詞匯數(shù)量增加最快的時期,其3~4歲詞匯數(shù)量的年增長率最快,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詞匯內容豐富和深化,詞類范圍先掌握實詞后掌握虛詞,積極詞匯較嬰兒期大大增長;語法的掌握從簡單句到復合句、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

4、認知的發(fā)展方面。隨著言語的發(fā)展,記憶在不斷的發(fā)展,與嬰兒期相比,幼兒的信息儲存容量相對增長,對信息的接受和編碼也在不斷的改進,記憶的策略和元記憶初步形成;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言語在幼兒思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最初實物、數(shù)和類的掌握,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發(fā)展。

5、個性的初步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方面。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幼兒期開始,社會性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此中自尊感穩(wěn)定與學年初期,應著重培養(yǎng)。自我意識發(fā)展總趨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思維發(fā)展成為兒童社會化的核心內容,傾犯行為和社會行為最早出現(xiàn)在此期,在兒童社會化的過程中,由于社會的要求,兒童逐步學會控制侵犯行為和發(fā)展親社會行為的同伴關系,并促進其社會性發(fā)展。

學前兒童心理發(fā)展的特點總概括為:第一,游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是促進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主要形式;第二,腦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第三,是口頭言語熟練掌握的關鍵時期;第四,認知是兒童發(fā)展的中心課題;第五,同伴關系尤在個性和社會性發(fā)展過程中起著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第六,品德發(fā)展成為兒童社會化的核心內容;第七,自尊感穩(wěn)定于學前期。

(二)了解家庭氛圍中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居住條件。居住條件的好壞,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休息的質量,也影響著身心的發(fā)展。如隨著城

市獨門獨戶的增加,給孩子的同伴交往帶來減少問題應引起注意。

2、家庭物質條件。為孩子提供物質條件,家長不會吝惜,但應注意理智。

3、家庭結構。父母應盡量給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保持完整的家庭,有益于孩

子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4、家庭氛圍。氛圍是一種精神環(huán)境。家庭氛圍是衡量教育質量的指標。父母要為孩子營造健康的家庭氛

圍:營造和諧、平等、開放、快樂的家庭氣氛。

四、家庭教育的影響

(一)正影響例子

一個男孩子懂得“一個有良心的孩子都要回報養(yǎng)育之恩”的道理后,過生日時,不在吵著向父母要好吃好玩的,而是去問媽媽:“我是怎樣長大的?”媽媽告訴他:“你小時候我的工作很忙,是姥姥把你養(yǎng)大的?!蹦泻⒑芨袆?,當他聽說姥姥60歲生日快到了,便利用課余時間悄悄地折了60只紙鶴。姥姥生日那天,待全家人的生日禮物都送完后,他把紙鶴竄起的花環(huán)戴到姥姥的脖頸上,并輕吻了姥姥。姥姥感動得哭了,她說,這是她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二)負影響例子

六歲女孩被祖母關進雞籠致手腳退化,并失語。她未被關進雞籠時,會說話,活蹦亂跳;他在竹塊編制的雞籠里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沒衣服穿,餓哭時靠鄰居丟點土豆或紅薯進雞籠充饑,且雞籠里沒碗;他的媽媽已死,爸爸出門打工去了。他的祖母63歲,他說:“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親),更想不到筍子(指女孩)的福?!彼淖婺赣捎诎閭H已死去在和別人談戀愛、她只關心她會自己不會坐牢、她還嫌給女孩洗衣服麻煩。

無論從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健康方面來選擇,什么樣的家庭教育讓我們覺得舒心,無疑是正面影響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是潤物細無聲,更需要實際行動。讓我們相信,播種愛,收獲愛。

五、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堅持家庭教育的原則

1、一致性原則。指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庭、社會、學校之間要協(xié)調一致,密切配合,協(xié)調一致,前后連貫,決不能各行其是、唱對臺戲,或是前后矛盾、出爾反爾。

2、兩不原則。指再窮不能窮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為主原則。一是以正面教育為主。父母要鼓勵孩子,給他正面積極的教育,切忌給孩子頭目中灌輸恐怖、迷信之類的東西。二是以賞識教育為主。對孩子的獎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方法,本質在于善待生命、尊重生命。采用賞識教育,如給孩子一個擁抱,親親孩子的臉。當然不是容忍每一個錯誤,也不是溺愛,而是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挖出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三是以細節(jié)教育為主。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習和游戲過程中,善于捕捉具有教育意義的細節(jié),及時對孩子進行生動形象具有啟發(fā)性、說理性的教育。讓孩子在玩和學習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樂地收獲了知識。

當然,適當?shù)姆疵娼逃?、計劃教育和批評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則。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握好規(guī)律,遵守好這些規(guī)律,實現(xiàn)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權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權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員的意見。溫馨和睦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問題上,可事先達成一致,避免當孩子的面唱反臺戲。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點。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須了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點,采取適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5、全面發(fā)展原則。指在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美和勞動技能這五方面全面發(fā)展,不可偏廢。德育在兒童個性和諧發(fā)展中應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從周圍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并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體育要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勞育是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tài)度、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艱苦奮斗的作風,使兒童獲得工農業(yè)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智育必須全面發(fā)展,防止偏科。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是各方面都達到基本素質,并能相互促進,在此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個人的優(yōu)勢。

(二)家庭教育切記誤區(qū)

1、心理誤區(qū)。由于我們未完成的夢想或由于社會壓力逐漸加大,我們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補償,希望越大,那么我們的孩子壓力越大。壓力超出負荷,造成的后果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和社會的不適。我們不

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

2、教育誤區(qū)。知心姐姐盧勤把溺愛歸納為三種類型:代替型、看管型、滿足型,即雞媽媽似的溺愛。愛,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滿足,我們的孩子還需要放開,如果說孩子是風箏的話,父母應是那根風箏線,起著引導、鼓勵、再鼓勵,并把握好度的作用。讓他們去實踐,有一天他們會創(chuàng)造比我們更強的未來。

3、形象誤區(qū)。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樣。要想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要做好自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撒一粒種子,生長出來的的確還是瓜和豆,關鍵在于他們有什么作用。

4、行為誤區(qū)。耳濡目染,定型思維,驅之不去。父母的行為,每天都影響著孩子的感受,影響著他的思維意識、價值觀念、習俗好惡、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yǎng)他們成為明天社會所需要的一代。

5、語言誤區(qū)。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語言來完成的,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營養(yǎng),愛的語言多了,有一天會有愛的成果收獲。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信息,讓他們相信自己,才會有邁出前腳的一步。

(三)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并丟掉不健康心態(tài)

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質。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養(yǎng),要自尊自愛自強,充滿自信心和責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yǎng)。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際關系、心理學、知識等和不斷學習。如歸因方面,父母對孩子應有正確的歸因,避免歸因偏見,例如行為中心偏見在知覺他人時,是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而不是認為許多情景因素在影響他的行為;自我暴露方面,可適當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處,也需不斷學習,讓我們的孩子和我們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溝通,做到榜樣效應,讓孩子知道回報;學習方面,沒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學去做怎樣做父母的父母。

2、丟掉不健康心態(tài)。一是丟掉補償心。目的在于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創(chuàng)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有了平常心,多幾分理智多幾分愛,畢竟目前我們知曉的一代圣君朱元璋,一代偉人如等,他們的成長經過或長或短的歷練。他們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獻的是一顆平常心,擁有的是一個不平常的孩子。當然,英才豪杰畢竟也只是少數(shù)的少數(shù),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實現(xiàn)的愿望加給孩子,因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給他愛。二是丟掉反常心。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總是沒有盡頭的,用一顆平常心去培養(yǎng)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歸屬,也許還會讓你大吃一驚。因為比畢竟是有害的,花時間去吹捧,還不如花時間去賞識孩子的長處,讓他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三是丟掉虛榮心。孩子考試好了,到處炫耀,好似在自己臉上貼了金。反之,則拳打腳踢、冷眼相待,把缺點看成是孩子的恥辱,把特長當成孩子的搖錢樹……虛榮,跨進了門檻,你意識到了嗎?作為父母,只是一個領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陪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尋他們一生,虛榮會害了孩子,也會害了自己。四是丟掉懼怕心。生個女孩怕受欺,生個男孩怕學壞。父母要培養(yǎng)女孩勇敢面對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亂,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yǎng)男孩的責任心,告訴他的責任是什么,如在家保護家園,長大保衛(wèi)祖國等。懼怕并不會解決什么,關鍵在于怎么樣才是保護。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關注

1、衣與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買時,應先洗后穿,且孩子的衣服單獨洗滌護理,衣服注意儲存,出現(xiàn)霉斑會傷害到孩子;服裝原料為棉、麻等,種植中使用殺蟲劑、化肥和草劑等,導致農藥殘留于纖維中,傷害寶寶的皮膚;儲存面料時使用的防腐劑,會導致過敏,呼吸道疾病。

2、食與健康。合理膳食應遵循三條基本原則:即全面供給、平衡供給、合理烹調。

3、住與健康。如噪聲影響身心健康,一般認為強度在55~65分貝以上的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的聲音便是噪聲。如水受到污染,人體的健康首當其沖受到傷害,有可能導致某XI疾病的發(fā)生和傳播。作為父母,我們要盡量避免噪聲。孩子的生存空間不外乎三個:家居空間、社區(qū)空間、學校空間。家居空間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影響是第一位的;居住環(huán)境,孩子的玩伴應是父母選擇住房的一個重要因數(shù);優(yōu)美的校園景觀、奮發(fā)向上的同學、愛業(yè)敬業(yè)的老師構成整個學??臻g。

4、行與健康。人的行為是健康狀態(tài)的反映。對于處于學前期的兒童著重在于培養(yǎng)行為,以促其社會適應。需要從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決策能力能力等方面來培養(yǎng)。

(五)手拉手——反饋檢驗

1、幫孩子開啟“我能行”大門。盧勤把“我能行”歸為六種力量:一是賞識的力量——相信你能行。成人賞識的目光,能使孩子創(chuàng)造出奇跡;二是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三是發(fā)現(xiàn)的力量——你是奇跡。學會用發(fā)現(xiàn)的力量,金子就在你身邊;四是評價的力量——你真棒。評價是一種力量,適當?shù)脑u價能生發(fā)出一種能力;五是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學會與人合作市成功的開始。六是創(chuàng)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成功只留給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態(tài)人。

2、幼兒心理健康標準檢驗。有正常的智力活動,能表現(xiàn)出與其年齡相符的行為和能力;樂于同人交往,如樂于交朋友、待人熱情;情緒飽滿愉快,如對事物能夠表現(xiàn)出情緒安定、愉快、樂觀向上;性格開朗活潑,如心情開闊、天真、樂觀、積極向上、心地善良;能夠悅納自己,如自信心強,能努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有良好的適應性,如能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生活自理能力較強,面對困難勇敢克服;有正常的行為方式,表現(xiàn)為:行為舉止與年齡相一致、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反應強度與刺激強度相一致、行為總體一致,不是忽冷忽熱喜怒無常。

3、家長的角色。家庭環(huán)境中家長應扮演什么角色?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領導、孩子的兼職教師、孩子的保健醫(yī)生、孩子的榜樣和導游。家長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平時做孩子的朋友,關鍵時做孩子的領導,在一些原則問題和重大事項上必須由家長做最終的決策,而不能遷就孩子的任性;做孩子的兼職教師,講應盡量少,而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的應該盡量多;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每一位家長都應給孩子樹立榜樣,帶著孩子去做;開明的家長不做“轎夫”,而當“導游”,引導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前行憑借自己的知識和閱歷,向孩子介紹“旅行”路線;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

[1]林崇德.發(fā)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95-269.[/M]

[2]吳增強等.現(xiàn)代學校心理輔導[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05).a,411-412.b,422.[/M]

[3]張瑞芳.縱觀我國學前兒童家教的歷史和現(xiàn)狀[EB/OL].

[4]楊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鑰匙[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09).a,7-23.b,31—44.[/M]

[5]盧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04).a,6-20.b,139-151.c,201-219.[/M]

[6]宋寧等.班級心理教育手冊:幼兒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4-6.[/M]

[7]鄭曉邊.心理變態(tài)與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M]

第6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家庭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該是并行的,但不少家長缺少正確的教育思想和 科學的教育方法,許多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沒有協(xié)調在一個基點上,不能形成全 力,有的甚至互相抵觸、互相抵消,從而大大削弱了學校教育的作用。當前家庭 教育中一些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很值得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視。因此教師們常 常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學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 難以抵擋家庭消極教育一天?;谝陨蟽煞N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出現(xiàn)了如下家庭教育問題:

(一)家長對子女的期 望值過高?!巴映升垺弊鳛橐环N良好的愿望是無可非議的,問題在于有些家長 單憑個人的主觀意志,想當然地過高地設計自己的孩子,并把這種愿望轉化為一 種不可改變的壓力強加在孩子身上。他們?yōu)楹⒆影才帕艘粭l“成長”的道路,什么都按既定的辦,對孩子的意見聽不進,對孩子的正當要求不予滿足。這是違背 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原則的。

(二)重智育輕德育。許多家長把功夫都下在孩子的智力開發(fā)上,有些家長 認為父母的任務只是配合學校抓好孩子的學習,眼睛只盯著分數(shù),只要學習好,其它都可以不計較, 忽視了子女思想品德的修養(yǎng)及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忽視了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他們的無視學習規(guī)律,一味增加家庭作業(yè),把孩子縛在書本 和題海中,并規(guī)定不準看文藝小說,不準看電視,不準做家務勞動等。其結果是孩子高分低能,動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勞動觀念很差,性格孤僻,感情脆弱, 學習效果反而不好。

(三)只重物質生活, 忽視精神生活。許多家長較多地考慮孩子的物質需求,育子經濟投入增加超前消費,對孩子的吃、穿、玩不惜大量投資,過度關心、過度保護、包辦代替、嬌縱溺愛,有的家長熱中于以物質、金錢刺激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結果是助長了他們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失去了勤奮努力、自強自立、吃苦耐勞、團結友愛、事業(yè)心、責任感等許多可貴的東西。

(四)有些家長忽視了自己言行對子女的影響。教育子女好好學習認真讀書、可自己卻泡在麻將香煙美酒之中,虛度大好時光;要求孩子尊敬自己孝敬自己,自己卻不尊敬不孝敬老人;要求孩子講文明、懂禮貌,自己卻張口罵娘,污言穢語,等等。有的家庭打麻將、打撲克、喝酒成風。也有少數(shù)父母,夫妻關系不好,整天吵架、分居、鬧離婚,置子女于不顧。

(五)教育方法上,重打罵輕說理。有的家長開始對子女放任自流,不管不教,任其自由發(fā)展。等到孩子在品德、學習上出了問題,則是態(tài)度粗暴采取訓罵體罰手段或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到了學校.教育孩子就是學佼 的事了,學什么樣算什么樣,只要不犯法就成。家長不能和學校密切配合.造成 許多教育誤區(qū),對孩子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損害。 三、家庭教育的對策 學生的教育是一項極其復雜而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社會和家庭緊密 配合。小學一至六年級是一個人一生學習、工作、生活的基礎,是培養(yǎng)一個人良 好生活習慣和工作態(tài)度的開始。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 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學生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 用。

困境兒童的家庭教育如何, 直接影響到困境兒童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一) 注重品德教育, 重視和睦家庭的建立。 這方面家長言傳身教尤為重要, 作為家長要給孩子塑造一個對家庭負責、對人生負責的學習榜樣,影響和教育孩 子形成良好的品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沐浴在和諧、文明、健康、寬 松的家庭氣氛中,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二)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情趣。要讓孩子愛學習、自覺學習。家庭教育 是學校教育的互補與延伸, 家長要配合教師督促學生完成家庭作業(yè), 并嚴格檢查, 保證質量,對孩子不懂的問題,要引導他自己思考、獨立完成,提高孩子的獨立 思考能力。校外,讓孩子自主選擇參加自己喜歡的興趣班,增加個人魅力。

(三)要注重孩子的全面成長。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大部分家長害怕 孩子吃苦,也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不讓他們做家務。實質上這對孩子的身心健 康是有害的,要想孩子長大后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才,必須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不光是學習要努力,還要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自立能 力,而步是一個高分低能的人。

(四)密切家校聯(lián)系,重視教育合力的形成.只有當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 成了合力,我們的教育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家校聯(lián) 系本和家長開放日,利用現(xiàn)代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觀點,全面指導家庭教育。家長 "信任孩子","賞識孩子",賞識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包括點滴進步和失敗,讓 孩子感到家長永遠是他的后盾。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及時反饋,找出差距,真 正使學校和家庭有機結合,產生強大的教育合力。 學生健康的成長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結果。 重視家庭教育是現(xiàn) 代教育的必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huán)境不一樣,個性的形成也有差異。在成長過程 中要不斷總結,因材施教,創(chuàng)造出適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每一個家長都必須 認真面對、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 學生個案分析 姓名:__ 性別:男 年齡:8 歲家庭:獨生子女 一、學生情況: 該生在班級屬于優(yōu)等生。工作方面,他擔任班級中隊長,具有一定的領導班 級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能帶領同學共同努力,做事能力強,輔助教師完成日常 的班級工作,是教師的得力助手。人際交往方面,他和班級同學都能友好相處, 無論午間還是下課,同學都喜歡圍正在他身邊,和他一起畫畫或

者游戲,他是所 有同學崇拜的偶像。性格方面,他是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愛說笑愛玩耍,善于表 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 學習方面, 語文數(shù)學成績均在班級前列, 他學習主動、 樂于思考、 上課積極發(fā)言,而且吸收知識的能力很強,這與他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他的爸爸是小學校長,媽媽是中學教師,在進入小學前他已認識不少的漢字,并 且基本掌握了 1000 以內的加減法,平時回家還要完成課外的各種練習試卷,這 為他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他作業(yè)和考試只求速度不求質量,不能靜心認 真進行檢查,所以總是犯小錯誤,導致作業(yè)質量不高和考試成績不能如實反應他 的真實水平。 二、個案事例 1、學校進行跳大繩比賽,練習期間的成績一直不理想,于是他號召大家一 起努力,爭奪第一。 2、中午寫完作業(yè)或者困難班時間,不少同學會圍在他的旁邊看他畫畫或者 和他一起玩棋子。 學生在游戲時難免有些爭執(zhí), 他能化解爭執(zhí), 妥善地處理問題。 一次兩個小組都想玩跳棋,但班級的兩幅棋子都是缺的,于是他主動讓出自己組 的棋子讓另一組可以玩,自己跟組員去玩其他的棋子。 3、對班級學生做錯事的懲罰是扣五角星。一次,他午間紀律不佳,寫完作 業(yè)后沒有按要求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書或畫畫,而是在班級中自由走動,和其他 同學交談,于是我批評了他并扣除他一顆五角星,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哼,沒關系,反正我五角星多,馬上可以補回來的!” 4、每天中午,該生完成語文數(shù)學作業(yè)的速度肯定在班級前五名,一吃完飯 就心急著寫作業(yè),曾問他為什么這么急著寫作業(yè),他說:“我要跟人比賽的!” 但是從批改作業(yè)的情況看,作業(yè)質量不高,如語文作業(yè)中經常有字會寫錯、數(shù)學 作業(yè)經常計算錯誤或者誤解題意。從考試情況看,語文單元測驗他沒有取得過班 級第一名的成績,一次數(shù)學乘法口算練習他的正確率連 90%都沒有到(從平時的 課堂教學看,班級中乘法口訣的背誦和十實際應用計算他是最為熟練的) 。 5、自己的事情當先,對于同學的詢問他有些不耐煩。班級部分學生的對作 業(yè)又疑問時都會想到想去問他,但是他似乎不太愿意幫同學解決疑問,總說這個 去問學習委員。 按要求有一后進生要在他那里背誦乘法口訣, 當時他正在寫作業(yè), 就較不耐煩地說:“你回去背 20 遍再到我這里來!”一日中午讓他發(fā)作業(yè)本, 他正在寫作業(yè),就說:“我在寫作業(yè),要跟人比賽,讓其他人發(fā)?!保ㄒ唬淞⒄_的學習觀,培養(yǎng)認真檢查的好習慣。現(xiàn)在孩子正處于小學底段, 作業(yè)基本在學校完成,負擔不大,但隨著年級的增高,作業(yè)的量會逐漸增加,慢 慢地在孩子心里會把完成作業(yè)當成一種任務,不僅減淡該生的學習興趣、扭曲學 習觀,且他作業(yè)只求速度不求質量,會逐漸養(yǎng)成馬虎粗心的不良習慣,這對他以 后的學習將造成很大影響。教師與家長應多教導、多督促,循循善誘,幫助他養(yǎng) 成認真檢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引導孩子端正對表揚和批評的態(tài)度。該生在班級中是優(yōu)等生,而優(yōu)等生 通常受到的表揚多批評少,由于他還處于小學低段,對于批評是可以接受的,甚 至可以忽視并表現(xiàn)出無所謂的態(tài)度,而到了高段,一般優(yōu)等生對于批評通常會表 現(xiàn)出挫折感。從小引導該生正確對待表揚與批評尤其重要,表揚了不要驕傲,批 評了不要氣餒, 讓他了解表揚和批評只是一種手段, 表揚是因為做了正確的事情, 要繼續(xù)保持,批評是因為做了不正確的事情,不是對個人的否定,不能忽視更不 能無所謂,要知錯就改。

(三)、正確處理同學關系,避免驕傲情緒。二年級的孩子還沒有等級關系的概 念,隨著年級的增高,他們會逐漸意識到班級中的等級關系,最明顯的是哪些是 優(yōu)等生、哪些是后進生,于是劃分朋友關系也基于這種按成績區(qū)分的等級關系。 此時優(yōu)等生會因自己的成績優(yōu)異,且常受到教師的表揚而使驕傲自滿的心膨脹, 于是用有色眼睛看待中等生與后進生,甚至不太愿意與他們有過多的接觸,這對 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有不利影響。教師和家長對該生的教導應注重 表揚與批評相結合,避免驕傲情緒。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用發(fā)現(xiàn) 的眼光觀察每個同學的閃光點并向他學習,熱心、耐心地幫助學習或者生活上又 困難的同學。

第7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一)文化資本內涵

家庭文化資本主要指兒童父母擁有的具體形態(tài)、客觀形態(tài)及制度形態(tài)的文化資本。從家庭教育的角度來看,具體表現(xiàn)為家庭的文化氛圍、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以及親子之間的對話交流情況等。客觀形態(tài)的家庭文化資本包括家庭的書籍、繪畫、古董、道具、工具及機械等物質性文化財富。制度形態(tài)的家庭文化資本包括父母的學歷、職業(yè)資格等。布迪厄十分重視家庭文化資本對兒童學術成就的影響。他解釋說:“教育行為中產生的學術性收益,依賴于家庭預先投資的文化資本?!?/p>

(二)流動兒童家庭文化資本的現(xiàn)實樣態(tài)

與城市兒童相比,流動兒童家庭文化資本普遍不足,其對流動兒童學業(yè)成就的影響存在于學校、家庭、社會等多個教育場域(Field),并在家庭教育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本次研究選擇了合肥、安市、大慶和綏化四個城市的小學和初中各一所,對這八所學校符合流動兒童標準的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學生卷399份,家長卷226份,統(tǒng)計結果如下。

1.具體形態(tài)家庭文化資本狀況。主要體現(xiàn)在家庭的文化氛圍、教育觀念、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望、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以及親子之間的對話交流情況等。流動兒童家長對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普遍較高,82.7%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大學以上程度的教育。在被調查的兒童中,18.3%反映家長經常輔導自己功課,16.8%的兒童反映家長不輔導,23.8%的兒童反映家長輔導不了。42.6%被調查兒童表示家長最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對身體健康和品德修養(yǎng)方面的關注分別占29.3%和23.3%,而心理健康和特長發(fā)展幾乎不在流動兒童家長關注的范圍內。選擇家長經常主動與自己交流、主動給自己買輔導書、節(jié)假日帶自己去圖書館的兒童分別占39.8%、26.8%和10.5%,而反映父母從不主動與自己交流、主動給自己買輔導書、節(jié)假日帶自己去圖書館的兒童分別占3.1%、11.3%和29.8%。

2.客觀形態(tài)的家庭文化資本。包括家庭中的書籍、學習用具、電腦等物質性文化財富。

3.制度形態(tài)的家庭文化資本。包括父母的學歷證書、職業(yè)資格等。

二、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解構———文化資本的制約

盡管流動兒童家長普遍有著強烈的改善家庭教育現(xiàn)狀的訴求,但其家庭文化資本的短缺仍使其家庭教育無法避免地顯現(xiàn)出先天的不足:

(一)文化資本制約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內容與形式

調查結果顯示,流動兒童家長因其自身文化能力有限,對子女教育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不足,與子女交流不夠,家庭文化氛圍不濃,教育觀念存在明顯偏差。流動兒童家庭文化資本的這一特質直接影響了流動兒童的文化資本積累。布迪厄認為,文化資本的再生產是一種社會化的結果,是間接再生產,而這一過程的媒介就是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更多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使子女獲得上輩人的“慣習”(Habitus)。如果這種教育與社會的需要一致,那么便具有積極價值,反之,便成為一種消極因素,即“是進行具有否定性價值的早期實施教育(浪費時間,并且是雙重地浪費時間,因為必須花更多的時間改正早期實施教育所產生的效果。)”然而,深受農村場域文化浸潤的流動兒童家庭即使全力以赴也大多難以消除與城市兒童家庭的文化差異,學校所代表的文化是典型的城市文化?;谶@種天然的文化劣勢,流動兒童家長往往更多地在家庭教育中表現(xiàn)出混亂與無助的一面。美國學者查爾曼認為,低階層親子間較少有口頭交往,特別缺少互動的、正式的靈活交往類型。他們與子女之間很少有正式的談話機會,缺乏相互交流,也缺乏正式交流的語境。由于流動兒童家長對提高自身文化能力和家庭文化產品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難以打破慣習的束縛,尤其缺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充電”,使得體現(xiàn)家庭教育特點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積極作用大打折扣,使家庭內代際文化資本傳遞內容十分有限,且偏離主流文化,并蔓延到學校教育等場域,從而使流動兒童無法超越“身份”的限制,被動實現(xiàn)著社會地位的消極復制。

(二)文化資本欠缺制約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調查顯示,流動兒童家庭客觀形態(tài)文化資本缺乏,文化商品少,電子設備和圖書、報刊雜志擁有量甚至低于農村兒童。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經濟水平的限制,流動兒童家長很少帶孩子去游樂園、圖書館,這客觀上抑制了流動兒童的文化消費。在當前信息技術大量進入教育領域,“慕課”(MOOC)悄然興起的背景下,合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尤為重要,而流動兒童家庭一方面因經濟資本不足限制了電腦、圖書等文化產品的購置,另一方面因文化資本(尤其是身體形態(tài)文化資本)欠缺導致對書籍、網絡等教育資源的認識和管理能力不足,家長要么不允許孩子使用,要么就放任使用。制度形態(tài)文化資本的缺失使多數(shù)流動兒童父母在城市中難以獲得較高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自覺的卑微意識使他們不再愿意沿襲農村傳統(tǒng)的家教方式,但又缺乏習得新的教育方式的能力和途徑。流動兒童家庭多以租房為主,居住環(huán)境往往不佳。即便生活在環(huán)境較好的社區(qū),流動兒童家庭也往往較少參與社區(qū)文化活動,缺乏對豐富的社區(qū)文化資源的利用,加之交往對象主要以地緣和親緣為主,社會關系網絡比較單一和封閉,缺乏與城市兒童及其家庭的有效聯(lián)系,極大地限制了流動兒童文化資本的再生產。同時,多數(shù)流動兒童家長對“流動人口”這一身份帶給自己和子女的不公平待遇采取隱忍和逃避的態(tài)度,如在與教師交流時往往缺乏信心,甚至逃避一些與教師面對的機會,形成了“自我淘汰”的現(xiàn)象,使其子女在文化資本的獲得機會上處于劣勢。

三、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的改進路徑———文化資本的提升

“文化資本具有持續(xù)性的影響,一經形成就具有了比其他資本更為強大的再生產能力?!焙商m的相關研究證明,家庭文化資本對那些來自家庭背景較低的孩子更為重要。提升家庭文化資本是促進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科學化,使流動兒童更有效融入城市與學校生活,實現(xiàn)更廣泛意義上的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流動兒童及其家庭“除了通過自身努力來增加文化資本外,還需要獲得政府、學校與社會的共同支持?!?/p>

(一)創(chuàng)造公平的人文和制度環(huán)境,促進流動兒童家庭文化資本積累與傳遞

文化資本的增長需要時間和精力的投入,“只有提高了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才可能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家庭教育。同時,父母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也有利于增加其自身的文化資本,”從而有效轉化成子女的身體化文化資本。政府部門應創(chuàng)造公平的人文環(huán)境和制度環(huán)境,轉變觀念,消除歧視,賦予流動人口“城市新居民”的身份,給予他們平等的話語權,營造公正平等的社會氛圍。健全制度,創(chuàng)新體制,形成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模式;出臺相關的就業(yè)法律,規(guī)范社會勞動關系,打破雙重勞動力市場的壁壘,消除流動人口和城市居民的身份差異,營造公平就業(yè)環(huán)境;制定切實可行的社會保障政策,使廉租房等優(yōu)惠政策惠及到流動人口家庭,改善流動兒童家庭的居住環(huán)境。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教育、扶持,持續(xù)開展就業(yè)和技能培訓;多在流動人口聚居的社區(qū)開展文化活動,引導流動人口家庭成員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改善流動人口家庭的工作情況和生活狀態(tài),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促進流動兒童家庭文化資本的積累和傳遞,使其家庭教育走向科學化。

(二)創(chuàng)建多元化教育服務體系,促進流動兒童家長文化能力的提升

第8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關鍵詞:少子化;日本女性;婚育意識;社會地位

中圖分類號:C924.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09-0089-03

一、日本少子化社會和女性的婚育意識

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年減少的現(xiàn)象。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將來人口推計報告》稱,1995年后出生的人,估計20%將一生不婚不嫁。這個結果將導致日本人口呈直線下降的趨勢,預示20年后的日本境遇不容樂觀,其主要決定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的婚育意識的變化.。

(一)日本少子化社會現(xiàn)狀

日本政府在2004年版的《少子化社會白皮書》中,將少子化社會①定義為“總和生育率②遠遠低于人口更替水平,③少年兒童人口總數(shù)比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還少的社會”。

根據(jù)厚生勞動省統(tǒng)計情報部《人口動態(tài)統(tǒng)計》顯示,2006年的1973年至2006年期間日本出生人口及總和生育率的變動情況,1973年日本出生人口數(shù)約為209萬,1983年減少到約151萬人,到2006年下降到約109萬人,在30年的時間里減少了近一半。日本要維持同一人口規(guī)模的“人口置換水平”的總和出生率為2.07(以2003年為基準),但是2003年日本的總和出生率只有1.29。生育子女數(shù)量持續(xù)減少意味著日本在過去30年多年來一直處于少子化狀態(tài),這個狀況目前還沒有得到較大的緩解,少子化問題依然很嚴重。

根據(jù)日本省局(國告)的1947~2004 年日本人口年齡結構變動情況顯示,少年兒童人口(未滿十五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5.3%,到2004年僅占總人口的13.89%,而老年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到1947年的4.8%漲到2004年的19.48%,15-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從1947年的59.9%,持續(xù)上升到1990年的69.5%之后開始轉為下降,2004年減少到66.63%,不到60年的時間,出生率下降近三分之一,老年化比重上升四倍,生產年齡人口也在不斷減少。④

由此可見,少子化導致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社會保障崩潰等一系列問題,提高人口出生率是當前日本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

(二)女性婚育意識變化下晚婚、晚育、不育的現(xiàn)狀

女性婚育意識是指女性15歲至64歲有生育能力人群,對結婚、妊娠、養(yǎng)育子女的意欲。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與日本女性的婚育意識有很大關系。下面我們分析日本女性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的發(fā)展趨勢。

根據(jù)2005年總務?。▏鴦菡{查)數(shù)據(jù)顯示,25歲至39歲的男女未婚率在不斷上升,未婚女性25歲至29歲占59.0%、30歲至34歲占32.0%、35歲至39歲占18.4%,與2000年相比分別增長5.0點、5.4點、4.6點,未婚率急劇上升,導致平均初婚年齡延遲并進入晚婚化。根據(jù)厚生勞動?。ㄈ丝趧討B(tài)統(tǒng)計)顯示,日本人的平均初婚年齡為1975年女性24.7歲,到2005年女性27.6歲,約30年的時間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增長2.9歲。根據(jù)厚生勞動省2009年(人口動態(tài)統(tǒng)計)顯示,第一個孩子出生時,作為母親平均生育第一胎的年齡是29.7歲,而在日本98%的孩子都是由已婚的夫婦生育的。由此可見出生率的下降與晚婚、晚育和不婚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為什么會導致晚婚化和不婚的不斷發(fā)展?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女性的婚育意識發(fā)生了改變。

二、影響女性婚育意識的要素

(一)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

近代時期,日本女性以“賢妻良母”、“男主外、女主內”這樣的性別分工觀念生活,自二戰(zhàn)后,世界各國開展不同程度的民主化活動,日本女性地位向上問題逐漸被政府重視并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在政治上1945年12月女性的參政權被承認并于1946年4月實行。在經濟方面,1947年4月7日政府公布了勞動基本法,但是男女均等待遇缺乏平等性,于1960年代后期,為了迎接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期勞動力不足問題,政府鼓勵女性走出家門,步入社會工作,并制定了“男女雇用會均等法”。在社會上,1945年開始國家制定憲法,男女共同參與家務勞動、男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等。從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提高了,在增強女性的自立意識的同時使婚育意識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為女性在經濟上的獨立,使生活質量和要求自由的欲望也在增加,再加上在高校受到先進文化的洗禮,結婚對于經濟上能獨立的女性來說已經不再是必須或者迫不及待的事情,從而出現(xiàn)晚婚、晚育、不婚現(xiàn)象。

(二)結婚、妊娠、生產對女性生育意識的影響

日本未婚女性的未婚率逐年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日本女性參與就業(yè)經濟上達到獨立、受高等教育年限延長和自立意識的加強,日本未婚女性考慮更多的還是實際生活中結婚、妊娠、育兒等給自身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上帶來的不利因素。

1.從獨身女性的觀點看結婚生活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因素

(1)失去自由的生活方式和肩負家庭責任感。首先結婚后,兩個人共同生活,為了夫妻之間更好的相處,為了養(yǎng)成共同習慣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第二,可能會失去自我實現(xiàn)價值的機會,為了家庭,自己的任何決定和選擇都要受到來自于家庭和社會的約束。比如在育兒和就業(yè)很難兩立時,多數(shù)女性放棄自己的理想,選擇了家庭。

(2)為了維持家庭生活帶來的經濟負擔感。結婚后,孩子的出生費、教育費及家庭日常開銷,僅靠丈夫一人的收入,維系一家的生活很艱辛,女性作為家庭的一員,也要承擔一部分的費用。

(3)家務工作的負擔感。日本男性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日本男人很少做家務工作,大部分繁重的家務都有女性承擔?,F(xiàn)在日本處于少子老年化社會,居家養(yǎng)老的父母很多,沒有孩子的情況下,一對夫妻要照顧四個老人,除了承擔家務工作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負擔很重,難以承受。

(4)隨著離婚率升高,對結婚產生不信任感。

由于以上原因,在經濟能夠獨立的情況下,獨身女性對結婚、生育的積極性不高,導致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2.妊娠對女性產生的負面因素

(1)妊娠之前對妊娠的焦慮。

在少子化的今天,妊娠對多數(shù)女性來說,了解的知識少,而且現(xiàn)在報刊或媒體多報導妊娠期的負面教材,即使正面介紹也是敷衍了事,使女性容易產生恐懼感。

(2)伴隨著妊娠女性身體、時間、金錢、心里的考慮

身體方面的憂慮:女性的妊娠期會很辛苦,大多數(shù)女性在妊娠3、4個月的時候,都會有妊娠反應,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當然也根據(jù)個人體質有關,對妊娠期間的強烈反應很苦惱。再就是對身體上的不便,過了妊娠反應期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身體變形、體重增加、全身浮腫、耳鳴、失眠、胃脹等癥狀。如是就職女性,上下班通勤很辛苦,恐懼每天要乘坐擁擠的電車而辭職的也不少。在想生育第二胎時,想到一邊照顧第一個孩子還要繼續(xù)承受幾個月妊娠的壓力,很多女性選擇放棄。

時間方面的憂慮: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女性在確認自己懷孕后,每隔兩到三周去醫(yī)院檢查,而且每次都要等上2-3個小時,如是第二或第三臺的孕婦,不得已還得帶上之前的孩子等待檢查。妊娠期間如出現(xiàn)緊張流產的危險性、相當嚴重的妊娠反應、妊娠中毒癥等必須住院治療,也有一直到生產在醫(yī)院度過幾個月的孕婦,不但給工作,給家庭也帶來很大影響。特別是之前的孩子由誰照顧等的憂慮。

關于經濟支出的憂慮:由于妊娠沒有被納入健康保險政策之內,在醫(yī)院的巨額費用由自己承擔,除此之外,孕婦的服裝費用、孕期大人的營養(yǎng)費、孩子的必需品、育兒器具等費用,對于女性很難繼續(xù)工作的新婚夫婦來說,經濟薄弱,很難承擔巨額的費用。

心理壓力:大多數(shù)女性第一次妊娠都會感到強烈的不安心理。孩子出生后是否健康、能否流產、能否忍耐生產之痛、就業(yè)與育子能否兩立、能否教育出優(yōu)秀的孩子等等方面的擔憂。

在醫(yī)院檢查感覺受到打擊的的女性也很多,很多日本醫(yī)院在實行內診時,女性的上半身用單子蓋著,下半身在外,這樣的內診臺,女性對此表示非常不滿,聲稱讓我擺出那種受侮辱的狀態(tài),寧可死了也不想去婦產科診治。

3.生產對女性產生的負面影

(1)生產之前對生產的憂慮

臨近生產期,孕婦格外感覺到不安。什么時候、在什么樣的狀況下會產生臨產前的陣痛?一個人的時候感覺到陣痛真么辦?大的孩子由誰來照看?產褥期來幫忙的人會照顧大人和孩子嗎?準備生產時的東西是否已經準備就緒?

(2)伴隨著生產女性身體、時間、金錢、心理的考慮

身體方面的憂慮:關于生產對女性身體帶來的最大不利是疼痛。生產前的陣痛時間因個人而因,長達數(shù)十個小時的也很多。在日本很多醫(yī)院都實行預定生產日期,如果到了預定生產期,還沒有鎮(zhèn)痛時,給孕婦注射催生劑,這時候陣痛要比自然陣痛疼很多。另外,有時還會出現(xiàn)剖腹產、大出血、感染等問題,認為對身體更不利。還有要忍受生產前的灌腸,剃,在會陰處側切等痛苦,如果產褥期調養(yǎng)不好,還會帶來終身難愈的疾病。

時間方面的憂慮:現(xiàn)在孕婦生產基本都在醫(yī)院,一般在一周左右,如果是剖腹產的話,時間會長一些,產婦出院后,大概在家休養(yǎng)兩周左右,剖腹產大概需要數(shù)周,在此期間,產婦很難回到正常的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

經濟方面的顧慮:生產是健康保險使用之外,入院費用由自己承擔,入院時和為新生兒的費用增加時期,感覺經濟負擔很重的也很多。

心理壓力:很多女性講述生產時的心理壓力是不安和孤獨。在醫(yī)院每天都有新生兒出生,對醫(yī)生而言,就像面對沒有感情的機器,根本就顧及不到孕婦的不安情緒。圍產期(嬰兒出生前后的時期),是孕婦危險多發(fā)期,有時會有死產、早產的情況,對孕婦產生不安的心理壓力。另外,醫(yī)院在產婦的病房安排方面很不合理,死產和順產的產婦安排在一個房間,沒有考慮到,死產的產婦的心理感受,不再計劃生育。有些孕婦對妊娠和生產產生極度的恐慌和心里不安,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心外傷壓力癥群體,普遍認為生產不是病,不需要特別的照顧。作為醫(yī)院,作為醫(yī)生,只考慮產婦的母子安全問題,對產婦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得到關照,不是女性妊娠、生產的應有狀態(tài)嗎?

(三)已婚女性就業(yè)家庭兩立困境

在少子化和老齡化加快的社會背景下,就業(yè)形勢不靈活、保育措施不完善、養(yǎng)老政策不完善等問題,使女性陷入家庭和工作很難兼顧的困境。

1.就業(yè)方面

據(jù)2003年就職女性因妊娠、生產辭職的調查報告顯示,52%的人為了專心照顧孩子和做家務主動辭職;因工作育兒很難兼顧占24.2%;5.6%是被解雇和勸退的。2008年大概30%的人因就業(yè)和育兒兩立困難主動辭去工作,這個數(shù)據(jù)在五年時間沒有太大變化。由于沒有完善的兩立環(huán)境,這些職業(yè)女性不得不推出職場,等孩子進保育所或者幼兒園時,作為母親的女性想重返職場,卻很難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面對育兒和工作的雙重困難,不僅影響到家庭收入、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對結婚、生育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

2.家庭方面

由于日本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的影響,已婚男性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占50%,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家務都由女性承擔,除了做家務,還要照顧孩子。要支付孩子高額的教育費用,不僅加重了女性的家庭負擔還加重了經濟負擔,諸多壓力使女性對多生育子女的想法很消極。

三、政府支援女性婚育政策、效果及不足

日本政府為了支持女性就業(yè),減輕育兒負擔,在1990年以后推出了一系列育兒休假政策。為了提高保育服務和完善雇傭環(huán)境,于1999年12月提出了“新天使計劃”、在育兒和教育費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和實施辦法,并對日本職場中存在的性別歧視的陳舊觀念給予糾正。從 2005年4月開始實施現(xiàn)行的“兒童?育兒援助計劃”。與以前的少子化對策相比,在增加兒童幼兒園數(shù)量、延長保育時間等完善保育服務的基礎上將現(xiàn)行計劃的重新評估和年輕人的自立等也加入到政策里。2006年6月日本政府發(fā)表了《新少子化對策》,對喚起國民對兒童和家族觀念的重視,提出更具體的對策。為了確保女性再就業(yè)日本政府設立了媽媽職業(yè)介紹所,為希望一邊育兒一邊工作的女性提供就業(yè)援助。并提出了“再挑戰(zhàn)支援政策”,女性的再就業(yè)問題逐漸受到重視。2007年12月在以“援助子女和家庭”為主題,討論協(xié)調育兒、就業(yè)、家庭之間的關系,制定切實滿足民眾需求的養(yǎng)育子女的援助計劃。打破就業(yè)和育兒難以兼顧的現(xiàn)狀。

通過以上日本政府針對少子化制定的政策可以看出,日本政府為了應對少子化,提高生育率和增加勞動力,不斷改進政策和使用有效地措施,在緩解女性家庭、育兒與工作之間困難的問題上取得很大的成果,但是在女性生育到生產過程遇到的心理和身體上的考慮欠缺。

四、總結

女性婚育意識是少子化的又一主要原因,本文通過對影響女性婚育意識改變的因素進行分析,認為目前日本政府針對少子化實行的政策較完善,但是女性在懷孕到生產期間,對身體和對心理的影響沒有得到重視,建議為了更好地應對少子化社會,應全面考慮,給女性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愉快的生育環(huán)境。

注 釋:

①厚生省.“人口”.2006.

②總和生育率是人口統(tǒng)計學中的指標,是指一定時期內各年齡組婦女生育率的總和總和生育率可以反映人口整體生育率水平的高低。尹豪.人口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6.94.

③人口更替水平是為了長期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人口規(guī)模所需要的總和生育率。尹豪.人口學導論[M].北京:中國人口出版社,2006.99.

④省局.國告.2005.

參考文獻:

〔1〕李璇.日本戰(zhàn)后少子化背景下女性兩立問題研究.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2009.

〔2〕錢前.日本人口化趨勢及影響研究.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2008.

〔3〕.從性別觀的變化看日本的少子化現(xiàn)象[J].學術交流 .黑龍江史志,2009(208).

〔4〕吳拓宇.日本少子化社會中女性自立意識的分析.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2010.

〔5〕畢雅萌.日本的少子化和女性就業(yè)的關系.中國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數(shù)據(jù)庫,2010.

〔6〕沈寶紅.日本婦女的就業(yè)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引進與咨詢,2000(2).

〔7〕李晶.日本社會少子化現(xiàn)象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8).

〔8〕江原由美子.妊娠.少子化のジェンダ分析.草屋.

第9篇:家庭育兒論文范文

在這個熟悉的環(huán)境中,幼兒與父母有較為穩(wěn)定的親子關系,幼兒并不需要度過適應期,在熟悉而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中幼兒易于鞏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為,形成良好習慣??梢娪變杭彝ソ逃谟變航逃兴鸬降淖饔檬遣谎远鞯摹H欢F(xiàn)今的幼兒家庭教育,來自父母雙親的家庭教育,缺失情況卻很嚴重,絕大部分的孩子家庭教養(yǎng)的責任人是祖輩爺爺奶奶。根據(jù)調查了解,家庭普遍存在以下幾點教育問題:

一是爸爸媽媽的工作性質決定為生計奔波,疏于教育

根據(jù)幼兒園對每年幼兒家長的看護及接送情況統(tǒng)計,幼兒父輩家長文化層次較之于祖輩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家長占了大部分,對孩子的教育也有了一定的意識,但年輕的家長奔波生計都有工作,受限于工作時間與單位規(guī)章制度,無暇照顧孩子,因此其花在家庭教育上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缺乏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聽之任之,任其自由地發(fā)展。

二是爺爺奶奶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盲目寵溺

家庭教育的實施者的文化的高低與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關。一般來講,文化水平高的家長往往在家庭教育上更為科學、合理和有效。低層次的文化水平無疑會影響其家庭教育觀念、能力和方法等。祖輩家長整體文化水平偏低,爺爺奶奶的受教育程度直接決定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指導,由于自身文化的限制,對幼兒教育的理解不深,在對孫輩的教育上表現(xiàn)出盲目性。多數(shù)爺爺奶奶因為自己的文化程度低而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與游戲,只是一味地對孩子進行身體上的照顧與呵護,而過分地呵護與包辦代替,即成盲目寵溺,導致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沒有達到該年齡段幼兒發(fā)展的正常水平。針對以上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幼兒園要幫助這些家長端正對家庭教育的認識,改變家教態(tài)度,改善家教行為,掌握正確的家教方式。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在幼兒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無論是正規(guī)的幼兒園教育,還是非正規(guī)的幼兒家庭教育都起著關鍵的影響作用,他們是相互補充相互制約的,幼兒園教育要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與影響,就必須重視探討幼兒同教育與幼兒家庭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同樣,幼兒家庭教育要想能從根本上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也需要得到幼兒園教育的指導與幫助。

二、幼兒園對幼兒家庭教育的教育指導

幼兒家庭教育對幼兒發(fā)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隨在幼兒的整個發(fā)展過程中,但同時必須要得到幼兒園教育的指導與幫助,這硬拍蓯蠱渚×ΡVぷ齙嬌蒲А⒑俠懟R蛭幼兒家庭教育受到幼兒園教育的指導與幫助,所以家庭教育還是檢驗幼兒園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據(jù)之一。幼兒園的教育理論、教育原則與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實踐中得以檢驗和改進。

1.幫助家長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最優(yōu)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功能

(1)新生家長見面會

在幼兒入園前邀請家長來園召開新生家長座談會,安排家長簽到,并注意沒有來園的家長,與他們保持溝通。如果家長卻有困難無法參會,也要將會議記錄整理成文讓家長看到。這樣做一方面希望家長和幼兒園在教育理念上取得共識,家長在今后能配合幼兒園的各項措施,另一方面也為了加強家長對幼兒園對教師的信任。

(2)日常個別交流

教師利用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家長進行個別交流和專門約請個別家長來園面談。教師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與家長簡短交談,是一種最方便、最及時和最實用的家園聯(lián)系方式。使家長與教師得知近日至當天孩子在園或在家的情況,以便家園隨時配合,促進孩子發(fā)展。約請家長來園面談和家訪是另一種交談形式,它與前面所說的接送孩子時交談不同,是一種有目的、有準備、有一定深度的交談,教師和家長要作較長時間的交談,讓家長了解更多的育兒信息。

(3)電訪、家訪、家長手冊及園刊、宣傳櫥窗

及時的家訪、電訪、每月一次的《家園聯(lián)系手冊》都是教師與家長進行個別溝通的好形式,在《家園聯(lián)系手冊》中家長可以通過幼兒自評、教師寄語幫助家長了解孩子在認知、行為習慣、性格、合群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并通過填寫“父母的話”、“幼兒在家情況”等過多關注孩子的在家表現(xiàn)。園刊、宣傳櫥窗可以刊登幼兒園活動動態(tài)、家庭教育的文章、幼教專家的教育論文、衛(wèi)生保健知識、教師的育兒心得,家長的育兒經驗等信息,以此引起家長重視幼兒行為的培養(yǎng),鼓勵家長與教師共同探討教育幼兒,使家園形成一致的價值取向。

2.教師切實了解家長的實際需要及時給予幫助,可推進幼兒家庭教育的發(fā)展

(1)通過與家長的談話以及調查表的形式了解家長的教育觀念有何變化,班主任經常到家庭家訪,與家長見面,了解他們對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從交談中了解他們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和缺陷,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

(2)通過教師與孩子的交談了解家庭氛圍的變化;很多孩子都很樂意和老師交談,從中我們可以問問他們家庭中父母是否重視他們的學習、生活,家里的教育方式是否民主。與家長交談時就有了第一手的資料,更有說服力。

3.幼兒園通過各類活動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可進一步提高幼兒家庭教育

(1)定期舉辦家教講座。幼兒園邀請在幼兒教育、保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專家來園給家長講授幼兒發(fā)展的基本知識(生理、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3―6歲幼兒的年齡特點等),傳授教育幼兒的經驗(健康與保健、心理問題與治療、行為偏差的原因與治療等)和家園配合的意義作用和途徑。通過一些專題講座,使家長們明白當今教育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并能及時掌握新信息。不斷調整自身的教育活動,促進家教水平的提高。

(2)家文。在家長中開展征文比賽,讓家長寫下自己的家庭育兒情況,并且把優(yōu)秀征文匯編成冊,發(fā)給每一位家長。這項活動可以使家長們彼此加深了解,也可以使孩子們體會到家長們工作的辛勞,加深孩子與父母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