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高中語文網絡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網絡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語文網絡教學

第1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網絡資源具有直觀性、多樣性等特征,能最大限度地滿足青少年的學習需求,為實現高中英語教學與網絡資源的有機融合,必須全面厘清與明晰網絡資源與高中英語教學的內在聯系。首先,高中英語的全面發(fā)展需要多媒體技術的支撐,快速發(fā)展的網絡技術正在逐步改變高中英語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模式。教師與學生可以從豐富的網絡資源中汲取營養(yǎng),收獲樂趣。其次,素質教育改革要求高中英語教學更加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和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網絡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為學生構建平等、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促使學生實現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根本轉變。再次,在教師有意識選擇與引入的網絡資源中,學生可以了解與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政治經濟情況等,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擴寬學生知識面,又可以啟發(fā)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應用及效果

1.立足網絡資源,調動學生參與高中英語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網絡教學鼓勵學生在自主觀察、實踐調查、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搜集教學資源。在實踐操作中,首先可以設置主題演講,如在教學SavingtheEarth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上網搜集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破壞的事例,并以小組形式探討產生污染與破壞的原因,獨立制作PPT課件,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學習成果,以此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結合所學課文定期展示學習成果,如在完成Advertising一課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MyfavoriteAdvertising為主題制作英文小報,并配上對廣告創(chuàng)意、內容、拍攝方式的評點,既鍛煉了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

2.挖掘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

英語教學屬于語言教學范疇,只有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首先,教師可以選擇英語歌曲、電影等構建校園網絡英語學習平臺,讓學生免費下載、感受正宗的英語發(fā)音,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便利。其次,鼓勵學生利用網絡電子讀物,廣泛閱讀篇幅長短與難度適宜、貼近生活與實際的英語文章,幫助其理解英語課文。最后,利用計算機網絡建立班級英語學習QQ群,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在QQ群上分享英語學習資源,表達對英語學習的看法,加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

3.利用網絡資源,擴展學生英語學習渠道

第2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一、提出主題,創(chuàng)設情境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通過結合所學課文的內容確立語文閱讀課的主題,并提出指導性意見明確目標與要求。對于語文閱讀來說,是離不開“情”與“景”的,“情”是整個閱讀的精華所在,融會于文章的字里行間,“景”是整個閱讀的畫面所在,勾勒于一幅幅的畫卷。通過運用網絡,將“情”與“景”融于一體,可使學生體會文章的真實情景,感受閱讀的樂趣。例如,學習“雨的訴說”時,教師課前從網絡下載大量的相關材料,如關于雨的詩詞、句子、散文以及唱雨的歌曲、圖片、視頻,然后傳到學生的電腦上,讓學生看到更加想象化、具體化的雨,讓學生感受雨的存在,激發(fā)起學生對雨的熱愛以及進一步探索的欲望。再如高中課文中的《紀念劉和珍君》,教師在課前搜集一些關于傳記的資料及劉和珍的照片、事跡,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劉和珍的照片及視頻,更多地了解這個人物。這樣,不僅為閱讀教學奠定基礎,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主題搜索,信息整理

在確定閱讀的主體之后,學生可以通過Internet或者是書刊集中收集所需要的知識信息。與此同時,要帶著明確的目的去收集與主題相關的材料以及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在廣泛的資料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比較分析,去粗取精,幫助學生整理各自搜索到的資料。例如:在學習高中課文中的《祝?!窌r,先明確學生搜索的主題――搜集魯迅筆下的女性形象并做成卡片,然后對這些卡片進行整理分析,將這些女性集中到一起做成卡片,從而更好地歸納魯迅筆下女性的特征。通過對魯迅筆下女性特征的粗略了解,探究本課中魯迅是怎樣通過一些襯托等手法,將祥林嫂刻畫得淋漓盡致,從而刻畫女性的群像,揭示當時的悲劇的根源。這樣,不僅讓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意義,還不同程度地促使學生增加閱讀興趣,在閱讀中提煉自己需要的信息,促進學生語文閱讀速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學生也可收集自己感興趣的相關課文的信息,這樣不僅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還能使學生閱讀能力提高。

三、歸納整理,分析理解

面對大量的資料資源時,學生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收集到的知識認真地進行歸納整理并分析理解,從中吸取精華,提高知識的質量,促進學生抽象思維及推理能力的提高。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不同的反應創(chuàng)設情境,對各類信息進行加工理解,進而深入理解閱讀范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例如:在學習高中課文《內蒙訪古》時,確立一個“了解內蒙古”的主題。有的學生會收集一些關于內蒙古改革開放前的資料,有些學生會收集一些關于內蒙古現在的資料,有的學生會收集一些關于內蒙古未來展望的資料。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整理收集來的資料,以人物、人文風情等類別對學生收集來的資料進行分類。通過這些線索來分類,將內蒙古的文化歷史、內蒙古的人文風情,更加形象具體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加深學生對文章主題的深刻理解,更好地理解作者提出的觀點。歸納整理搜集的知識,認真分析加以理解,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識。

四、互相交流,相互評價

第3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英語 網絡新聞 融合 教學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代高中處于海量信息時代,學生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c新聞事件。而學校的課堂教育僅停留在課本教材上面,無時代氣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脫節(jié)。網絡新聞的閱讀就可以彌補高中英語教材的滯后性,通過新聞閱讀與英語學習的結合,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一、搜集網絡新聞,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相比于課本教材,網絡新聞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與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課堂知識,并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目的、有針對的搜集相關的網絡新聞,以此來實現網絡新聞閱讀與高中英語教學的相融合。教師可以從英語報刊或者英語網站上搜集一些新聞評論或者描述性文章,并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截取、整合。

比如,在《My First Day at Senior High 》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搜集有關國外學生高中生活的新聞、報道,或者,教師讓學生自由結組,以小組為單位來搜集相關的網絡新聞、資料。通過對國外高中生活的了解、認識所產生的文化差異、碰撞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進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力。

新聞事件的搜集還可以緊跟當前的熱點。比如,事件,教師就可以搜尋相關的報道來進行閱讀并引導學生理國,教師可以引用相關報道The Diaoyu Island and its affiliated islands have been a sacred part of Chinese territory since ancient times, for which China has ample historical and legal evidenc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Hong Lei said.來解說的歷史背景,這樣就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二、評論網絡新聞,擴大學生的英語寫作思路

網絡新聞中會涉及到大量的社會知識、社會觀點,對于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具有非常大的幫助。但是,若沒有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只是“走馬觀花”似得瀏覽新聞,收獲會非常有限。因此,教師可以用閱讀與寫作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有效的閱讀網絡新聞。教師可以根據高中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網絡新聞閱讀材料,并在閱讀完后鼓勵學生積極交流、評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在發(fā)表見解前,必會精讀網絡新聞材料,清楚掌握里面的知識、觀點。同時,在對新聞進行評述時,也要大量的引用網絡新聞理念的觀點、組織新聞里的語言。這對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Fine Arts―Western, Chinese and Pop arts》 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搜集相關的藝術展覽、文化淵源,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談談對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理解。高中學生要想完成這個評論寫作,必須閱讀大量的相關網絡報道,然后總結各種報道的主流觀點,學生通過自己搜集、刪選、思考、總結,寫出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鍛煉了自己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還有效的鍛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閱讀網絡新聞,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

學生英語成績提不上去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缺乏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網絡新聞具有很強的時代感,信息生活化,內容非富多彩、包羅萬象,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新聞的這一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閱讀網絡新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閱讀水平。

提高學生的英語速讀水平。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設定一個主題,然后廣泛搜集與此相關的各種報道,然后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對此主題不同的評論報道。比如,針對普朗特成功獲選為美國總統這一新聞,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搜集美國不同黨派報刊對這一新聞的報道,然后引導學生盡快閱讀完畢,羅列出不同報刊對這一事件的不同評論。

提高學生的英語精讀水平。網絡新聞用詞非?,F代化,極大的補充了教材詞匯量的不足。教師可以很好的借助網絡閱讀,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鍛煉學生的遣詞造句能力。比如,在《No Drugs》教學中,其中的一個教學技能目標就是要求學生learn to prepare a presentation on the dangers of smoking。教師就可以搜集一個典型的有關的網絡新聞報道,然后帶領學生精讀這篇新聞。在精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會獲得更多的有關的英語表達,還會進一步了解對人的危害。

總之,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新聞的優(yōu)勢,整理資源教材,把網絡新聞閱讀和高中英語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英語知識與技能,鍛煉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發(fā)展的同時,更為學生進一步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第4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一、網絡語言對高職中文教學的影響

(一)網絡語言對中文文化生態(tài)的影響

中文文化是以語言為載體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文化生態(tài),它滋生并保護了各種語言文化。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語言形式,從文化學角度來看,其出現與廣泛傳播必然會給現有的文化體系造成一定程度的沖擊,甚至是改變原有文化體系結構。但可觀的是我們還未發(fā)現網絡語言對社會語言交流的造成的嚴重變革,我們還有機會在網絡語言優(yōu)劣處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凈化與合理利用網絡語言,為社會語言交流增添新形式。

(二)網絡語言對高職中文學生文學審美能力的影響

中文教學離不開文學作品的賞析,而網絡小說是目前大多數高職學生所青睞的,但據相關調查顯示,長時間閱讀網絡語言作品會使大學生文學審美能力退化。實際上,依托于網絡語言而形成的網絡文學價值整體上要明顯低于傳統文學書籍,學生在閱讀網絡作品的過程中只能是片刻的停留,而不能留下思考的痕跡,久而久之會讓學生失去通過文學作品進行文學審美的能力,尤其是對傳統文學書籍中所蘊含的深刻思考和人性解讀。

(三)網絡語言對高職中文學生使用規(guī)范語言的影響

現在,高職學生多傾向于網絡用語,尤其是中文專業(yè)學生,本身對語言有著較為強烈的敏感性,更是會被網絡語言的個性、詼諧幽默等特征所吸引。對此,很多高職中文教師都開始擔心這樣會影響學生形成不規(guī)范的用語習慣。據一份來自天津某職業(yè)院校的調查顯示,中文專業(yè)的學生中有近一半以上的學生在人際交往或習作中應用過網絡語言。由此可見,網絡語言對高職中文學生的影響已經十分深刻,且影響范圍大,若不能嚴格控制與引導,必然會加劇學生的不規(guī)范用語行為。

二、高職中文教學應對網絡語言的策略

網絡語言作為一種新興的語言形式,不僅對高職中文學生及中文教學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它同樣也為高職中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素材。網絡語言形式靈活多樣,傳播迅速,廣泛使用,引發(fā)了一波又一波的語言創(chuàng)造和應用熱潮,如網絡上的“凡客體”、“淘寶體”、“咆哮體”、“甄?痔濉鋇雀髦至饜形奶澹?還有經常在網絡上上演的造句熱潮,都可成為高職中文教學中的生動有趣案例。具體如何應對網絡語言對高職中文教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何正確看待網絡語言的優(yōu)與劣,筆者給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正確區(qū)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語言

互聯網通過獨特的信息傳播方式創(chuàng)造了一種網絡虛擬世界,現實空間是由物質、能量與信息組成的,而這種網絡虛擬世界是單純由信息構成的,學生通過網絡虛擬世界獲得的一切體驗最終都將歸結為一種信息體驗。但網絡語言與現實語言之間也存在著共通性,二者都需要遵守社會公德、尊重人格,傳播積極向上的信息。然而,現實生活中網絡語言失范問題卻十分嚴重,如有些高職學生用網絡語言互相謾罵或人身攻擊,這時就應對其進行適當的引導,教育他們如何區(qū)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語言,不能將網絡虛擬世界中的不規(guī)范語言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并作出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

(二)高職中文教學中合理利用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由于其本身形式的不規(guī)范,存在著語法混亂、錯別字等嚴重問題,而教師在中文教學中恰好可以有效利用網絡語言的這一弊端,將其作為分析語法及錯別字的案例,讓學生在修正過程中加深對中文語言表達的敏感度,既培養(yǎng)了學生篩選語言信息的能力,同時也提高高職學生用語規(guī)范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積極向上、詼諧幽默,而又沒有語法問題,比如一些大眾俚語、俗語,就很有生命力,且對社會發(fā)展并無弊端,既能夠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達到了引導學生合理應用網絡語言的目的,對于學生正確選擇網絡文學來提高自身文學修養(yǎng)及文化素質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加強自身對網絡語言的分析能力

傳統教育模式下,高職中文教師只需一味的傳授中文課程知識,而在如今快速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育人,還要能夠與時俱進,在中文教學中充分結合現代先進知識理論。網絡語言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同樣也是教師需要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了這些網絡語言的基礎上,才能夠認識到學生對網絡語言的態(tài)度與使用情況,這有助于教師針對學生的網絡語言使用情況對癥下藥。當教師以一種先進的思想觀念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時,學生才可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師的教導,而教師也能夠像朋友一樣,站在學生的立場與角度幫助他們分析如何正確使用網絡語言,并讓網絡語言為學生的中文課程學習服務,避免學生在日常交際與習作中不恰當的應用網絡語言,進而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的未來就業(yè)與成才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第5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關鍵詞:網絡化;信息技術;閱讀教學;高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14-0054-02

網絡信息技術進入語文課堂,為語文教學帶來很大的轉變,尤其是為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信息傳遞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通道,不但帶來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而且還帶來全新的教育思路、全新的教學方法。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傳統語文閱讀教學與網絡化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相比較,能夠找到語文閱讀教學的最佳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一、閱讀內容呈現豐富與多元

網絡化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與傳統閱讀教學相比,閱讀內容的轉變是最突出的特點,在量、質和選擇性上都產生較大變化。其一,在量上從有限走向廣闊。傳統閱讀教學的內容基本控制在有限的篇目內,盡管現在的新教材增添了課外的語文讀本,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放棄了這個難得的閱讀資源。而網絡作為一個傳播媒體,以其強大的搜索功能,海量的閱讀信息,以及集快捷性、及時性、綜合性與娛樂性于一體的特質,給人們展現了一個廣闊且豐富多元的閱讀世界。其二,在質上精華與糟粕并存。教材中的篇目篇篇精挑細選,皆是精品。網絡由于其完全的開放性,閱讀內容多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其三,選擇性從被動接受走向主動選擇。在傳統閱讀教學中,學生對閱讀內容往往是被動接受的。在網絡化背景下,學生已不再單純地等待教師的閱讀推薦,他們可以通過網絡尋找自己需要的閱讀內容,學生的閱讀由以往主要依賴于教師,轉變?yōu)樽晕业闹鲃娱喿x。依托于網絡的快餐式植入性閱讀,對正值知識積累階段的高中生而言,可能會使他們失去深入理解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對此,語文閱讀教學該怎么辦?

首先,教師要有應對網絡閱讀的能力。面對網絡的高速發(fā)展,學生擁有比教師更廣泛的閱讀面已成為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在原有閱讀儲備的基礎上,對學生感興趣的網絡閱讀內容有所涉獵,從而有意識地對學生的閱讀進行引導。其次,對學生的閱讀要適時引導,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選擇閱讀內容的能力,使網絡成為高中生閱讀的平臺,為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發(fā)揮作用。例如,隨著穿越劇《步步驚心》《宮》的走紅,網絡上涌現了許多穿越體小說,《綰青絲》《斗破蒼穹》等都成為學生喜愛的小說。面對良莠不齊的穿越體小說,教師任由學生自由閱讀是不可取的,而一味地加以限制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心理和多樣性的閱讀需求的基礎上,教師可按時間順序選取一些典型的穿越體小說和學生一起探究,進行研究性學習,在分享閱讀感受的同時,提升學生文化品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方式趨于多樣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的要求已由“教會知識”變?yōu)椤敖虝W習、教會思考、教會實踐、教會合作、教會創(chuàng)新、教會生存”。教學目標的改變,要求教師尋求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網絡信息技術的普及為這一變革提供了可能。

網絡閱讀教學相較于傳統的閱讀教學在方式上呈現出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其一,從圈養(yǎng)式轉變?yōu)殚_放式。傳統的閱讀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讀本、必讀書目,教學空間局限于課堂,教與學的主體局限于語文教師和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網絡閱讀教學則不同,在內容、空間、教與學的主體上都是開放式的。其二,從知識理論式轉變?yōu)橹悄軐嵺`式。傳統的閱讀教學普遍注重機械的理論性閱讀,教師設法把課文的理論知識系統地教給學生。而基于網絡化的閱讀教學,教師則更多地關注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智能。微博、博客、論壇、郵件、QQ、“極域電子教室”等計算機軟件的應用,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并在協作與分享中學會交流與溝通。

傳統的閱讀教學與網絡化的閱讀教學各有所長,對于教學而言,網絡閱讀教學是對傳統閱讀教學的拓展與補充。傳統閱讀教學,它產生于教學實踐,并經受了一定歷史時期的實踐檢驗。它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同學、老師一起進行“關于文本的對話”,這對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有很大幫助。如李鎮(zhèn)西、韓軍、魏書生等名師的閱讀教學,無不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讓學生在x、誦、積、悟中體味文本,提升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基于網絡的閱讀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有利于不同性格、不同層次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開發(fā)了學習者的潛能。

三、閱讀能力培養(yǎng)體現全面性

語文教育的目的是全方位的,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提高,都必須著眼于閱讀大量文本。教師在閱讀中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下面以兩節(jié)《蘭亭集序》閱讀課為例,探討網絡背景下的閱讀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方面顯示出的魅力。

第一節(jié)《蘭亭集序》課,是一般閱讀教學課。因所授課的班級是年級的重點強化班,學生素質好,思維靈活,普遍喜歡思辨,課堂內外均能大膽質疑、挑戰(zhàn)權威觀點。針對生情,任課教師采用質疑、討論、拓展、寫讀這四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同學們既有對文章字、詞、句理解的質疑,又有對文章相關內容的認識和理解的質疑。拓展部分設計為“從《逍遙游》中,我們認識了莊子;從《滕王閣序》中,我們認識了王勃;從《赤壁賦》中,我們認識了蘇軾。試將王羲之與其中的一位或幾位進行比較,進一步深度分析和評價王羲之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態(tài)度”。這是一堂很精彩的傳統閱讀教學課,沒有了“滿堂灌”“滿堂練”“滿堂問”,注重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拓展部分的設計更是對學生分析、綜合、對比等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做到了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第二節(jié)《蘭亭集序》課,是網絡閱讀教學課。這節(jié)課充分利用網絡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點,將教學分成課外和課內兩個部分。課外,學生在網絡上的《蘭亭集序》學習專題區(qū)依據自己的閱讀興趣自由分組,每組推選出小組長,小組長帶領組員協作完成學習計劃的制訂和組員分工。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網絡收集材料,補充到學習資源部分,小組再依據這些材料進行整合并表達看法。課內是網絡閱讀教學的部分,學生先通過Author ware設計的過關訓練教學軟件,快速高效地通過自我考核的方法學習《蘭亭集序》的基礎知識。過關訓練既有對學生正確解讀的鼓勵,又有對錯誤答題的釋疑,且具有趣味性。接著進入專題答辯環(huán)節(jié),教師將各個小組的問題組織串聯起來,引導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習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兩節(jié)課都是高效的閱讀教學課,相比較而言,網絡化閱讀教學課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上表現得更全面。它克服了在應試環(huán)境下一些語文能力被過度強化而另外一些語文學習能力被忽視的弊端,對一些經常被淡化的語文學習能力給予了關注。如學生獨立確定任務、制訂計劃、自主選擇學習方法、自我考核學習效果的能力;學生通過索引選擇參考書、根據問題搜集資料、對資料進行分類合成、能用資料論證或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也就是說,高效的網絡化閱讀教學能夠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開拓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更自然、更靈活,也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總之,多媒體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支持,它交互式非線性的特點滿足了閱讀教學過程中復雜交互關系的需要,展現出獨特的教學優(yōu)勢與魅力。對于網絡化閱讀這一新事物,教師要以悅納的態(tài)度認真審視,不能一味否定或被完全“綁架”;對于傳統的閱讀教學,要在繼承中發(fā)展,也不必全盤或固執(zhí)不化;唯有兩者相結合,才能⒃畝兩萄б向高效。

參考文獻:

[1]鞏固.當前閱讀教學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J].現代語文,2007(01).

[2]林曉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J].語文教學通訊,2012(03).

第6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摘要: 基于網絡的高職數學教學是一種探討和發(fā)展中的新型教學模式, 它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差異。描述了網絡環(huán)境中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的特點及其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

關鍵詞: 高職數學教學; Internet; CAI; 電子白板; 校園網

創(chuàng)造情景, 激發(fā)興趣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表現為單維性, 即從抽象的數學文字到抽象的數學公式。因此, 教學中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在傳統的高職數學教學活動中, 人們只是強調抽象邏輯思維而往往忽視了形象思維的作用, 但在網絡環(huán)境下, 以上矛盾迎刃而解。例如: 在教學《導數概念》時, 針對長方形繞中間垂直對稱軸快速旋轉時會形成什么圖形這一問題, 學生眾說紛壇, 急欲求知。筆者引導學生在電子白板上進行自由交流討論, 讓學生在校園網的素材庫中搜集用3D Max 軟件制成的長方體旋轉成圓柱體的過程的三維動畫, ( 平時一定要做好數學素材的積累) 。使該演示呈現在學生的電腦上, 從而使學生深刻領悟圓柱體的形成過程, 激發(fā)學生探求圓柱體特征的欲望, 確實有“投石激浪”之功效。

2 把握時機, 促進發(fā)展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高職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學生認識上的矛盾,特別是難點的突破、重點的處理、方式方法問題直接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而利用多媒體教學, 只要看準時機, 輔助到“妙”處、“巧”處, 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2.1 使定義清晰化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 最令數學教師頭痛的莫過于學生對數學中抽象的概念、定義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 而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例如: 教學“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這一定義時, 若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只能是讓學生動手用尺子測量三角形底和高的長度。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就能通過“閃爍”、“平移”等手段強調、刺激學生的注意, 把兩個三角形的底、兩條高完全重合, 使學生在觀察、思考中得出“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積相等”這一定義。學生借助具體事物的直觀形象進行思維, 腦海中很容易建立清晰的數學概念和定義。2.2 使空間形象化立體幾何圖形教學中空間解析幾何圖形非常重要, 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建立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形成, 有賴于想象。例如:《曲面繞定軸旋轉時體積的計算方法》,教材雖然提供了“割拼實驗法”, 但難以通過具體操作使之形象化, 很多學生對這一公式的推導持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運用3DMax 制成的CAI 課件, 使抽象內容形象化, 能很好解決這一難題: ①將一個曲面沿著它的定軸轉動形成柱體, 清晰地觀察其體積; ②沿高的方向, 將柱體分割成16 等份的圓臺, 把這些圓臺拼成一個近似的圓臺, 切割成32 等份, 再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隨著等分份數的增加, 把學生理解難點的曲面旋轉所形成的體積很形象地反映出來, 從而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感知材料, 為其大膽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 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2.3 使導入適時化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 圖文聲像并茂, 形象直觀生動, 但必須注意適時導入、恰到好處, 才能化平淡為神奇, 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 在教學《曲線對X 軸圍成的面積與函數的積分關系》時, 將多媒體適時地引入課堂, 讓學生在充分感知、猜想之后, 再用媒體進行演示論證, 這樣才能適時導入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只有研究探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責任編輯徐麗娟26教育技術導刊·2006 年第6 期教育技術導刊·2007 年第3 期把多媒體用在掌握知識的“刀刃”上,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 共享資源, 協作發(fā)展應用網絡環(huán)境進行高職數學教學, 可以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教師不必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組織和編寫教案上, 而只需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在網絡教學中, 教師處于引導、點撥的輔助地位, 在幫助學生確定某一學習主題時, 引導學生從何處獲取有關的學習資料, 如何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學習資源等。它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 通過伙伴或教師的幫助自主建構知識。因此, 網絡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協作性、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第7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關鍵詞]語文;文言文;網絡:互動

“信息化”這個主題背景是網絡教學興起的搖籃,它的來臨打破了傳統教學一統天下的格局。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在于:便捷,足不出戶就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網絡教學突破時空限制,實現了優(yōu)勢海量知識的儲存和傳播,以提供學習者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方式和進程;網絡教學的仿真性使師生之間的時空距離不復存在,師生之間相互聯系與溝通變得簡單容易。

在中學教室里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綜合使用,從不同角度闡述、解釋和傳授內容,使學習者盡可能地參與到學習中,以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網絡互動教學模式是以現代信息媒體為輔助,在網絡氛圍下,自主地、開放地從事發(fā)現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積極建構知識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有利于培養(yǎng)新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對未來會有深遠意義。網絡互動教學模式,能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思維、獨立創(chuàng)新、相互協作等方面的素質和技能。

但我們還是剛起步,尚在摸索之中。由于教學多媒體課件都是課前教師設制好的固定內容,無法完全符合不斷變化的教學情況。盡管計算機技術如何完善,也不可能完全代替?zhèn)鹘y教學中的某些突出的(如教師板書,板圖等)優(yōu)勢。

以高中課文《項脊軒志》為例,這是明代作家歸有光的散文,傳統的古文篇目,現分作讀、通、練、析四部分歸納如下。

讀:研讀文本,賞析品味是教讀重點。教學中,我讓學生從聆聽和朗讀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朗讀是發(fā)現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的一種手段,應該結合分析貫穿始終。借助網絡可以搜索到很多音頻資料,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在已創(chuàng)設出的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深情。

通:文言知識點的落實,靠的是同學自讀自釋,相互交流。高中學生已掌握了相當的文言知識,具備了一定的文言閱讀能力,而明清散文比較簡單,學生閱讀困難較小,針對高考文言閱讀為課外篇目這一情況,提前從網絡上下載了文中重要知識點的資料,結合教案將主要內容投射在白板上,這成為加強學生自讀能力的一環(huán),教師能在課堂上和學生互動解決基礎知識。

練:疏通文意后,我設計了當堂練習,由于本課的文言知識點是同學自讀自釋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查缺補漏,以練代講。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需要的是能落到實處的訓練,紙筆訓練的優(yōu)勢就很明顯了。

析:本課的設計是從散文文眼入手,向前后延展。學生找到“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并不困難,且能得出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承上啟下的作用。以此為線索,首先向上延展。體現“可喜”之情的其實這里有:小屋的修繕之樂,周圍環(huán)境的美景之樂,軒中的讀書之樂。而在這之前還有修葺前小屋的原貌之陋的描寫,因而又以小屋的修葺為界分作兩部分,請同學分別概括小屋修葺前后的特點。再請學生分析作者之喜。這時白板就發(fā)揮作用了,將同學們的總結投影上去,書寫上去,做實時課堂內容反饋。

在寫到小軒周圍環(huán)境的美好時,有個細節(jié)需要注意,“萬籟有聲”與“而庭階寂寂”是否矛盾?是寫幽靜還是寫喧鬧?如果是寫“靜”,可不可以把“萬籟有聲”改為“萬籟俱寂”?看似矛盾之語放在一起來寫對嗎?這些問題都是與第三小層聯系在一起的,為進一步突出“可喜”之情。在這樣清幽雅致的環(huán)境中讀書,也顯示了作者的情操美和精神世界的豐富。同學們可能不太理解作者歸有光在一個簡陋的小軒中為何竟會如此怡然自得。我就在課堂上借助網絡聯系他們背誦過的《陋室銘》,體會作者的精神追求。分析“可悲”之情,首先得明白作者共寫了幾件悲事,有哪些主要的人物。學生能找到寫的第一件悲事即分家變故的景象,這時聯系中國的民族文化及民族心理的精髓——“和”與“合”,簡單介紹文化背景。接下來回憶母親和祖母,重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文字簡約,感情卻豐富細膩??梢月撓底陨恚w會人物的心理,感受濃濃親情。結合作者年幼喪母、聰穎好學卻功名不仕等生平體會作者的悲情。最后是附記,這一部分作者回憶亡妻的往事。這一部分請同學分析其寫作方法和特點,學生在前面例子指引下基本分析到位,能明白細節(jié)描寫使人物形神畢肖,感情得以流淌。這時的教學以師生互動為主,輔以背景音樂,而網絡和白板一直都是起輔助作用。

以上都是從課文內容方面來分析,白板和網絡在這次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輔助作用?;咏虒W模式在作文和語言運用教學方面比較容易實現,在文言文教學方面的實施還有待探索。如果將它置入“web2.0條件下高中語文校本資源的構建與運用”這個課題,能對我們未來的教學有怎樣的幫助呢?就這個問題,我又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對語文網絡互動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

1、教學資源軟件的制作常遇到資料不足、設備不足、經驗不足等問題,依靠執(zhí)教教師個人是很難完成的,負擔也重,我們注意發(fā)揮科組的力量,與研究部門的力量相結合,找出路,但最好是有一支由本校教師、教學研究人員、軟件制作人員三結合的隊伍進行軟件資源的制作,這樣才能夠反映本校的獨特教學風格,才能產生精品又降低成本。

2、教學評價未形成較完善的網絡教學模式評價標準,無章可循,若采用傳統教學評價標準來衡量則甚不合理,故“觀念變、模式變、評價標準也隨之要變?!?/p>

3、教學模式要更新,但不要固定“模式化”。要構建多種多樣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每個教師至少要熟練掌握兩種以上的教學模式,如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某種傳統教學模式,為推進素質教育作出自己的貢獻。

第8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職語文;唱主角;教學手段;綜合能力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后簡稱大綱)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程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 ,“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yè)能力、創(chuàng)業(yè)能力,以及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敝新殞W校學生中多數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較低,在課堂上一問三不知,對語文課學習不感興趣,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已成為許多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的共識。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我認為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應根據職專學生現狀,體現職業(yè)特點,突出實用性,在形成綜合職業(yè)能力上做好文章。

一、教學目標準確定位,正視現狀,和專業(yè)結合

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的根本屬性的核心內涵是職業(yè)學校的職業(yè)教育,而非基礎教育內涵。學生能力上的差異也決定了這一點:他們不可能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yè)技能都深入兼顧,因此扎扎實實掌握職業(yè)技能是他們面向未來的合理選擇。這也是職校區(qū)別于普通高中而賴以生存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也應定位于此,語文作為其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應和專業(yè)相結合,和學生相結合,才能發(fā)揮其在職校的真正作用。

和專業(yè)結合,教材先行。教材編排應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內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時代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統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考慮中職生就業(yè)、從業(yè)、創(chuàng)業(yè)的需要,以及認知特點和情感心理,實現課本學本化。讓課文內容和專業(yè)貼近,課文思想和專業(yè)互融,口語、寫作為就業(yè)鋪墊。

和學生結合,教法輔助。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正視現狀,承認學生的差異,揚長避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發(fā)揮他們的長處。

二、要讓學生“唱主角”

提前預習,布置任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課堂活動的主角是學生,導演是教師?!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要達到教學目標,必須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好教學內容,提前給學生分配好任務,并選擇有效的檢查與考核方法,才能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我們要從思想上重視中等職業(yè)教育中的語文課,盡量讓學生多唱主角。如我們在學完說明文《景泰藍的制作》后要求學生上講臺,介紹自己最拿手的一件小工藝品的制作方法。結果精彩的表演帶來更為精彩的評論:某同學介紹用墨水在紙上吹梅花,吹作程序一二三分得十分清楚,最后還激勵聽眾如有興趣大可一試。但是從表情看,這個同學表情僵硬,比較緊張。某同學介紹折疊一箭(丘比特之箭)穿心,她拿紙演示,但是講到最后沒有一個人明白怎樣操作,她的程序介紹不清,而且從頭到尾使用“再對折”、“再對折”這樣概括而類同的語言,在說明上是失敗的,但這個同學表情自然。這樣輕松而多效的課堂形式可多多開展,盡管有些耗時間,但更適合中職學生。

三、教學中完善教學手段

完善教學手段,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的血液,改變了傳統的課本、粉筆、黑板與老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借助“多媒體”不僅可以實現大容量、高密度、快節(jié)奏的課堂教學,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口、腦并用中主動發(fā)展。建立網上教室。 開發(fā)語文網絡系統,建立網上教室,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之外,運用計算機網絡進行自由學習。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傳遞給學生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師與學生也可以在“網上教室”交流、答疑,了解學生的要求,反饋教學信息。學生也可以在網上提交作業(yè),教師則在網上批閱。

第9篇:高中語文網絡教學范文

關鍵詞:以生為本;教學效率;三位一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075-02

《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2012年2月)指出:深化新課程改革,轉變育人模式,必將擴大學校教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自,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實現學生全面且有個性發(fā)展。

為適用新課程改革,語文課教學必須堅持以人(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必然涉及到學生的解放。學生的"解放",首先是人性亦即人的本性的解放,特別是作為創(chuàng)造性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非智力的個性的解放;其次是人人皆有的創(chuàng)造潛能要獲得解放。唯有如此,教育教學方可以"使人成為他自己,變成他自己",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語文教學的效率才會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的根本職能是開發(fā)人的潛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有個性的人和培養(yǎng)社會化的人。要實現這一職能,可以從學校、語文課堂、家庭三位一體,綜合思考和實踐。

1.學校應以學生為本,處理好升學率與效率的關系

對于普通中學而言,升學率在絕大多數人看來是學校發(fā)展的生命線,也是考量學校發(fā)展的唯一標準。 "率"高則校興,"率"低則校衰。如果重分重率蔚然成風,學校"以升學率為本",只靠占用學生的時間,長期"惡補";犧牲教師的休息時間,教師怨聲載道,這使得師生疲勞應戰(zhàn),不注重教學效率,長此以往,扭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扭曲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最終也不一定能提高學校升學率。

為了改變此現狀,學校必須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有良好校風、學風和教風的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有一定感召力的校園文化設施,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凈化學生心靈,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學生愿學、樂學。

語文教師可以協助學校布置名人、名言、警句,如"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激勵、鼓舞、教育師生、家長,為學校創(chuàng)造良好的、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出自己的一份力。

學校如果真能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按教育教學規(guī)律辦事,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學校以率為標志的各種指標的提高應該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學校要分數又不要死盯著分數,對學生管理適度,營造一個使學生身心成長的校園氛圍,從必然王國走入自由王國,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教育,讓學生真正享受了正常教育的福澤,體現了提高教學效率的王道。

2.教師應以學生為本,不應以本為本

2.1 以學生為本,轉變教學觀念,解放教師思想.新課程改革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的變化,這需要語文課教學必須在理念上重視人的本質,把人的發(fā)展性提高到高于一切的地位。但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思想指導下,出現重智、輕德,重主導、輕主體,重考試、輕創(chuàng)造,重整體統一、輕個性特長的封閉教學思想。語文教師本人必須解放思想,敢于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就應該:

一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僧斀裾Z文教師的很多做法就是把學生當成知識容器、考試工具、分數的奴隸。

二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

三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質量觀。學校無差生,只有有差異的學生,他們都是人才,但都不是全才,教師的責任是揚長避短,使他們都成為人才。

四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價值觀。其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觀念、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的毅力、創(chuàng)新的體力。教師應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一切從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立足于培養(yǎng)面向新世紀的人才。

2.2 .以學生為本,探索課堂教學改革、解放學生

2.2.1 以學生為本,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會想.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不是背書和記憶別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傳統的教育為了避免出錯,確保"高分",總是采取"直奔真理"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拼命地"灌",把知識直接塞給學生,使學生完全喪失了主動、個性和獨立思考,其結果培養(yǎng)的是只求正確、不求進取,循規(guī)蹈矩而無創(chuàng)新精神的畸型人才??茖W家錢三強曾經說過:"什么叫'名師'?并不是手把手教就是名師,而是善于啟發(fā)誘導,讓你敢'創(chuàng)'。"為此,教師必須做到:

(1)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讓學生類推,成為知識"發(fā)現者"學生觀看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的錄像,在又一次收獲感動和淚水的同時,也為頒獎辭精美的修辭技法所打動。劉金國頒獎詞很好地運用了對偶修辭方法。"賊有未曾對我縛,事無不可對人言" 屬嚴對,對仗工整,表現劉金國嫉惡如仇,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而"是盾,就矗立在危險的前沿,寸步不退;是劍,就向邪惡揚眉出鞘,絕不姑息" 雖字數不等,屬寬對,寫作上亦稱之為"對句",表現了人們對于劉金國作為軍人劍與盾的風格與作風的敬意與贊美。再讓學生從楊善洲頒獎詞中發(fā)現此修辭方法的妙用;又可以啟發(fā)學生在其他人物的頒獎詞中再發(fā)現比喻、雙關、移用、粘連、對比、引用等修辭技法的巧妙運用。

(2)轉變講授方法,讓學生想象,成為自由"想象者"在高三的高考備戰(zhàn)階段,面對題山題海,語文老師的緊迫感絕對不亞于學生。于是,美其名曰為"精飼料"的試卷加答案發(fā)得滿天飛。這種方法,讓學生大倒胃口不說,還大大束縛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老師的一切包辦的教學模式下,也就無法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不管考試結果如何,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的喪失就是難以挽回的損失。

其實與其唉聲嘆氣于學生的"孺子不可教",不如靜下心來換位思考,把自由思維的空間還給學生,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把練習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重新煥發(fā)學習熱情,讓他們在個性化的思考中獲得成就感,這樣,老師也樂得其所,在與學生思維的碰撞中體現出來的急智和幽默的火花。

(3)利用故設錯誤,讓學生認知,成為矛盾"解決者"在學生的作業(yè)、試卷和課堂回答、討論中,經常有一些錯誤的觀點,以這些觀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具有針對性強、易引起學生高度重視的作用。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后提出問題,再通過學生自評、互評或教師點評等方法,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問題,其教學效果較好。有時為了教學需要,甚至教師故意設計一些錯誤觀點,供大家評述。在不斷解決認知沖突的過程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4)運用提問技巧,讓學生思考,成為積極"思考者"現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問題意識可以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創(chuàng)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在教學《記念劉和珍君》時,教師可先設計如下幾個問題:1、文中交代了劉和珍犧牲前預定《莽原》全年一事說明了什么?2、為什么劉和珍遇害一周,而魯迅先生竟沒有寫一點東西?3、怎樣理解"真的猛士"、"哀痛者"、"幸福者"?再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索,沿著課文和教師的思路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有學生提出了,4、文章回憶了劉和珍生前哪幾件事?劉和珍是怎樣的人?5、劉和珍犧牲的意義是什么?等等。這系列問題是教學這篇課文的一個完整的系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問題的設計又各有側重,形成階梯。讓學生在提問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問,又在提問中解決問題,事半功倍。

2.2.2 以學生為本,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課堂上,如果學生的手主要是用來劃課本和記筆記,長久如此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因而會做小動作,擾亂課堂秩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各校計算機的普及,就可以用雙手操作鍵盤,使他們更能干。

語文教師可運用計算機網絡超媒體鏈接技術組織語文教學的內容或相關信息,學生利用瀏覽器從非線性組織的資源中獲得學習的內容,也可以把自己的學習體會到頁面上與他人分享交流。

在語文試卷講評課可借用高考語文網上閱卷模式進行操作。網上閱卷的過程是:先將考生的答題紙通過專用的高速掃描系統掃描成圖像,經過技術處理將圖像按一定的要求切割、壓縮保存到計算機服務器里。 然后,借用學校計算機房上課,把試卷隨機發(fā)送到學生的電腦上,讓學生根據教師擬定的參考答案改卷。這樣做不僅提升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還接軌了高考,讓學生經常性接受網上閱卷的訓練,可有效避免高考時因不適應或怯場而導致的非知識性失分,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應考能力,發(fā)揮應用水平之目的。

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的課堂,沒有教師太多語言,更沒有學生的話語,只有學生雙手敲擊鍵盤的聲音,但實踐證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2.2.3 以學生為本,解放學生的嘴巴,使他們會說.嘴巴是語言器官,讓學生擁有好口才,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口才的好壞也是檢驗語文教學成果的一個重要標準?!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口語交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解放學生的嘴巴使得傳統的師生單向信息傳播,轉變成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過程。

語文離不開生活,文學來源于生活,語文課文內容涉及的多是人性的真善美。每個星期抽一定的時間,由文及人,回顧自己的經歷,講述經歷中的一個事件、一個場面、一點看法、一個人物、一絲觸動等。只要學生有說的意愿,就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暢所欲言,以此培養(yǎng)他們觀察生活、社會,關愛自己、關注他人的良好習慣,并為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

解放學生的嘴巴,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還有一種更好的方法--辯論法。語文必修四的第四專題是"走進語言現場",它的學習方式為活動體驗,強調的是實踐性、活動性,三個板塊分別側重用演講、問答、辯論等基本形式指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讓學生參與辯論,能夠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臨場反應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激勵新的思想、培養(yǎng)競爭意識,也能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教學中的"亮點"、"美點",收到很好的效果。

2.2.4 以學生為本,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善看.注重學生的看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對提高語文成績,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益處,現行中學語文教材形式多樣,內容的可讀性很強、淺顯易懂。對有些相對比較簡單的框節(jié)可放手讓學生自己看書完成教學任務,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首先,由學生自學(精讀)某一框節(jié),列出學習要點,編制帶閱讀體會性質的提綱,在課堂上講出來,由集體討論補充,老師幫助形成知識結構圖表(板書形式),凸現學習的重點難點。

然后,由學生提出自學中發(fā)現的問題,大家討論、教師點撥,多方位多角度誘導啟發(fā)學生,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最后,進行當堂檢測。

這個過程的基本程式是:精讀列出提綱要點講出要點歸納結構圖問題討論課堂反饋。這是一種帶歸納性的自學方式。學生不僅要認真讀書,列出提綱,還得從中發(fā)現問題,并由自己設法去解決。在操作過程中,切忌設框框條條,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是當學生的看法有不同時,教師不要馬上下結論,而是師生平等地討論、切磋,直至達到共識為止。在整個過程中,師生互動,教學相長。

3.家長應以之女為本,不應以分數為本

在當前的家庭教育中,"以分為本"思想占很大比重,孩子學習成績好家長就臉上有光,孩子成績差就低頭三分。孩子們在這種急功近利的環(huán)境中長大,往往計較得失,甚至心懷仇恨,很難與他人友好相處。

中學語文教師,特別是擔任班主任的語文教師,要力所能及地引導家長,讓家長懂得只看重孩子一時的成績,而忽視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終將害了孩子,害了家庭。要讓孩子在體力、認知、語言、社會性、情感上獲得和諧發(fā)展,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的選擇權、參與權和隱私權,在開放式教育中,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人和能適應各種環(huán)境和具有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

總之,學校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真正解放學生,提高教學效率,應該學校、教師、家庭三位一體,共同努力。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三位一體的實踐中既是引導者又是聯絡者,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教育的特色,一步一個腳印,教學效率的提高就會水到渠成。

參考資料

[1] 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