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管理心理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管理心理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管理心理學論文

第1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管理心理學是一門以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的規(guī)律性為對象,以調動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與管理效率為目的的科學。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習慣于硬性的“剛性”管理,因此難以擺脫方法上“公式化”和簡單化的弊病,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效果不佳、針對性不強。

理心理學著重強調人性化教育和柔性管理,注重個性和情感因素的充分發(fā)揮。對這一理論的借鑒和應用恰好彌補了傳統學生管理工作方法上的不足,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手段。運用管理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與方法,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和思想狀況,切實堅持“以人為本”,對于進一步做好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有著重大的指導作用。

一、學習運用管理心理學的“需要理論”,促進學生管理工作做到以人為本“管理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做好管理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去關心人、掌握人的思想行為的基本規(guī)律,認識人的心理與行為的因果關系,才能真正做好管理工作。管理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支配的,而動機則決定于需要,需要是人的行為產生的原動力,是個體行為的起點和基礎,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個體就會產生一種自豪感、愉悅感和激勵的力量,工作就會更加積極。在高校學生工作中運用管理心理學的需要理論,要注意做好如下工作。

1.調查需要。每個學生的需要不盡相同,滿足學生的需要,應首先了解他們的共同需要和不同需要。學生工作者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要深入到學生中去,采取多種方式,了解他們不同的需要。

2.綜合分析。學生的需要多種多樣,有的是有限的,有的是無限的,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無形的,學生需要的多樣性決定了調查后必須認真綜合分析,在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學生工作的措施。

3.及時反饋。對學生提出的不同需要,要建立定期反饋制度,合理且條件成熱的需要及時給予滿足;合理但條件不成熟的需要,也要給予解釋,取得諒解,同時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滿足學生的需要。

4.科學引導。有些學生不善于將社會需要與個人需要結合起來,甚至片面地把社會需要看成是多余的,在行動上也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個人需要的滿足方面。因此,對他們的需要應加以引導。加強學生的人生觀教育應成為引導需要的重要途徑。

二、學習運用管理心理學的“公平理論”,促進學生管理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公平理論”是研究人的動機和知覺關系的一種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在1967年提出。這個理論是在社會比較中探討個體所做的貢獻與他所得的報酬之間平衡的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能否受到激勵,不但取決于他們自己得到了什么,而且還取決于他們看到別人得到了什么。人們總是通過社會比較,全面衡量自己付出的代價與報酬是否相當,從而產生公平與不公平的感覺。通過比較,如果他們認為自己對工作付出的代價與獲得的報酬比例相當時,就會心理平衡,產生公平感,于是心情舒暢,工作努力。

“公平理論”啟示我們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必須具有高度的公平意識,充分認識到公平、公正、公開對于調動個體積極性的巨大作用。學生管理工作者也只有以公平公正的方式為人處事,才能取信于學生,得到學生真正的尊重,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學生干部的選拔任用、獎勤貸免、評優(yōu)評獎及其他個人榮譽的合理分配等等,都直接關系到學生積極性的有效發(fā)揮和學生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需要管理者將公平理論引入教育管理過程,樹立高度的公平、公正意識,建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真正的平等關系,改變過去那種教師擁有絕對權威和學生只能絕對從屬和依賴的局面,充分認識和發(fā)揮學生在管理中的主體作用。

只要管理者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將公平、公正放在首位,徹底杜絕個人專斷,就能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使學生心悅誠服。具體而言,在接待學生過程中,不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壞、特長的多少或熟悉程度等而區(qū)別對待學生;對學生干部的選拔要做到任人唯能,反對任人唯親;在獎學金、個人榮譽的分配上,要嚴格遵守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反對“暗箱”操作或背后“交易”,讓學生知道情況、參與其中;在學生入黨、畢業(yè)分配等重大問題上堅持公開透明。

只有這樣,公平理論才能落到實處,學生和管理者的關系才能融洽,信息溝通渠道才能暢通,工作開展才能順利有效。

公平理論還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內在的人格上的平等,而這往往是我們在工作中容易忽視的一面。學校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管理工作者以公平的姿態(tài)對待每一位同學。只有管理工作者與學生建立一種真正平等、信任的關系,學生才可能向老師敞開胸懷,學生工作才能深入人心,取得成效。

三、學習運用管理心理學的“期望理論”,促進學生管理工作更適應“軟管理”的要求和諧社會中對人的管理、教育、使用,已由“硬管理”進入“軟管理”,即對人的管理工作已由從外部的控制、約束和用組織、制度、紀律手段為主的管理向發(fā)掘人的知識智慧、調動人的內在積極性為主的管理的轉變,期望理論是實現“軟管理”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法

期望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1964年在《工作與激勵》一書中提出的。這一理論認為,如果個體有了目標,為了達到這個有意義、有價值的目標,他必須做出某種行動選擇。用公式表示為:MF=EV。MF是激發(fā)力量強度,即激勵強度,指調動一個人積極性、激發(fā)人內部潛力的強度;V是效價,指達到目標對于滿足個人需要的價值;E是期望率,指根據一個人的經驗判斷某行為能夠導致某種結果和滿足需要的概率。

從公式可知,如果個體把目標的價值看得越大,估計能實現的概率越高,那么激發(fā)的動機越強烈,煥發(fā)的內部力量也就越大。因此充分發(fā)揮個人潛力,并擁有適當的期望水平,對目標實現充滿信心,對于人的成功來說至關重要。

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關鍵時期,由于他們社會閱歷不深,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不強,加之身處充滿誘惑的社會,面對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使得很多學生失去了原有的自信,目標不明,期望值不高。最終結果就是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率低下。

借鑒期望理論幫助學生建立有效的期望目標,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1.幫助大學生設計適合自身的期望目標。教育管理工作者幫助學生科學地分析自己的能力,準確地估計自己的水平,通過分析主觀和客觀條件,給自己樹立一個適當的、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期望目標。目標太高或太低,都會導致學生缺乏內部動力。

對不同的大學生給予不同期望目標的有效激勵,將使得學生都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建立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長遠的學習目標和主動的工作意識,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2.制定明確的獎勵制度和措施。大學生都渴望成功,期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并愿意為這種認同而努力。在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中,教師應當制定明確的獎勵制度和措施,將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看到獲得成績之后能夠得到物質和精神上的肯定,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這樣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動力。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個性、不同群體的學生可以采取不同的獎勵措施,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自我的目標期望值。尤其要加強對后進學生的關注,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將“成功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對于那些缺乏自信、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教師應隨時隨地多給一些積極暗示和期望。在學生干部的安排上,在集體活動參與中多鼓勵、多支持他們,幫助這些學生建立起自尊自信。超級秘書網

3.利用集體心理的群體優(yōu)勢提高管理工作的實效。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利用集體的力量成功改造過許多流浪犯罪青年。“通過集體,在集體中進行教育”已成為一條著名的教育原則。學校的社團、班級、宿舍等都是影響和教育學生的好環(huán)境,運用集體心理來教育和鼓勵先進,監(jiān)督和激勵后進,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適應,將同學間“平行教育”的影響發(fā)揮到最大,把群體的功能發(fā)揮到最強,往往能夠勝過教育者的鞭策和監(jiān)督。

4.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營造活潑、輕松、民主的育人氛圍,強化學生學習的外部動力。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豐富的學習資源,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都有利于管理工作開展。隨著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整個高等教育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學生管理工作能否與時俱進,能否在解決問題中實現新突破,關系到學生的成長,關系到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更新觀念,大膽探索新形勢下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認真研究管理心理學理論,將其靈活運用于實際的學生管理工作之中,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田新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學研究新視野[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9).

[2]愈文釗.管理心理學[M].甘肅人民出版社,1990.

第2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學生在青春勃發(fā)時期,由于性心理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尤其是“早戀”現象,已成為當前全社會及教育界極為關注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如何正確看待和解決這些問題,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這對學生今后能否健康成長尤為重要。

為了深入了解中學生性心理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行為,筆者參加了對三所不同層次的中學900名初一至高二的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為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及對學生的愛護,我們采取不記名和絕對保密的方法進行調查。

表一你對異性表達愛慕的方式(略)

表二你對男女同學之間相互追逐打鬧的看法(略)

表三你對異性話題的看法(略)

表四你對性夢幻的認識及表現

無性夢幻的538人占59.7%

有性夢幻的157人占17.4%

天天夢幻

經常夢幻

偶爾夢幻152人占16.5%

夢幻后是否想同異性接觸--(想)132人占14.6%

二、中學生性心理導致的各種行為的分析

青春期又稱青少年時期,是指由兒童生長發(fā)育到成年人的過渡時期,年齡大約為10──20歲左右。青春期一般分為前后兩期:前期10──14、15歲,這正是初中時期,也是青少年性的勃發(fā)時期;后期14、15──20歲,這正是高中階段,也是青少年的性逐步趨向成熟時期。

青春期是以性成熟為主的一系列形態(tài)、生化、內分泌、心理及生理上的突變階段。這一階段男女雙方身高、體重、身體形態(tài)等方面出現了變化,如男性出現了喉頭突起、音調低沉、肌肉發(fā)達,長出胡須等;女性出現隆起、聲音高尖、骨盆變寬、脂肪增多等“第二性征”。同時男女雙方在智力上如語言、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能力、認知結構和思維過程等心理方面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正是這樣,青少年學生面對自己身體和心理上的突然變化,往往感到措手不及,焦慮、抑郁等,情緒波動較大,外向與內隱共存。青少年與父母在感情上、行為上、觀點上日益脫離,父母的榜樣作用削弱。對教師的態(tài)度上增加了選擇、保留和批評、懷疑的成分。在與同伴交往的數量和質量上發(fā)生了變化,交往的內涵加深了,異往成為一個突出的話題。

歌德曾經說過:“哪個少男不鐘情,哪個少女不懷春?!碧幵谇啻喊l(fā)育期的青少年學生由于性生理的發(fā)展促使他們對異性產生了興趣,并從內心深處感受到異性的吸引。正如(表一)所提供的數據顯示,進入青春期后,女同學往往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身材、體態(tài)、容貌等方面,經常會為自己臉上的青春豆、體形的胖瘦感到苦惱,希望通過刻意打扮來吸引更多的異性。男同學為了能得到女同學的青睞,處處對女同學體貼入微,還會時不時地在女同學面前顯露一下自己的專長。由于渴望了解、接觸異性,如(表二)所示男女同學之間會通過相互追逐、打鬧和言談議論等去滿足日趨渴望的好奇心理。所以,曾有一位女同學在給中學生心聲熱線電話中訴說:“我一下課總想找男生玩,男生用手模我的臉,我就覺得有一股熱流通向全身,舒服極了。我很想這樣玩,但又害怕被別人取笑,該怎么辦?”從另一方面看,有異性朋友可以互相幫助,這是初中、高中大部分學生的見解。這說明在中學階段,青少年的性意識正處于勃發(fā)并趨向成熟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性心理所導致的各種行為只是一種出于對異性的好奇和生理上一種最原始的萌動。異性之間的交往只是出于好感和愛慕,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

在中學生心聲熱線電話中,曾經有一位男同學向我們咨詢:“我晚上躺在床上,有時會覺得心神不寧,渾身感到十分燥熱,甚至還會做一些‘黃色’的夢,這是怎么回事?我覺得很害怕?!毙睦韺W家坎農曾提出:“性內驅動力是人類基本的內驅力。性內驅動力并非生來就有,它要到個體進入青春期,性內分泌腺發(fā)育成熟并開始大量分泌性素時才出現。性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達到一定就會使個體產生性的需要,因而引起性內驅動力的產生。”所以,性夢幻體驗是青春期意識發(fā)展的心理反應,偶爾出現并不奇怪,問題是隨著夢幻出現后的后遺癥──想嘗試心理。要嘗試、要體驗,這就不僅僅停留在追逐打鬧上而會向“早戀”甚至性犯罪的方向上發(fā)展。如果正常的心理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容易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表四)中顯示157人有過性夢幻,其中132人就有想接觸異性的傾向,這就說明了性教育的緊迫性。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

1.抓好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學生隨著性的成熟,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由于自身難以適應或接受這種變化,學生往往會出現對性成熟現象的好奇心理和恐懼感,有的甚至因被性所困擾而出現各種問題。為此,學校應加強重視對學生進行性知識和倫理道德教育。這些教育應包括:解剖生理特征、性生理衛(wèi)生、愛情與友誼之間的界線、倫理道德教育等。教育者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男女集中或分開等靈活的方式,用科學的性知識來解除學生對性成熟現象的好奇心和恐懼感,以防止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想意識和非科學書刊的趁虛而入,引導學生將旺盛的精力集中于對文化知識的學習上。讓學生了解到認識人的與動物的性本能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不僅要受到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制約而且要受到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明確友誼和愛情的關系,自覺地把維護社會道德、法制與維護學生的切身利益統一起來,在男女生交往中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共同進取,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自尊、自愛、自重、自強。

2.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興趣和愛好

學校及教育工作者應積極組織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集體活動。例如:科技小組、爬山、體育競賽文藝會演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使男女同學在思想上得到交流,在各方面互相幫助增進了解,有助于消除異性之間的神秘感。同時也在活動中使青少年學生開拓視野、開闊胸懷、積極進取,使學生從狹窄的個人空間融入到集體中來,并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興趣和愛好,使學生對自身或異性的興趣轉移到對科學、對知識的興趣上來。

3.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人格,了解學生內心的秘密

青少年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性意識的成熟,對父母、教師的態(tài)度漸漸疏遠了,會有選擇性地和父母及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所以教育工作者應建立合作、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與學生交往重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要采用“長者”的姿態(tài)對學生進行壓服,甚至采用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和手段對學生進行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這就必然會在師生之間出現對立和學生“頂?!爆F象,引起學生嚴重的逆反心理和封閉心理,從而增強拒絕接受教育的“抗藥性”,可能為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帶來種種負面影響。在心理教育過程中,只有當學生把教師看成是可以信賴和尊敬、可以交流思想并獲得幫助的朋友時,他們才會敞開胸向教師吐露真情。因此,教育工作者這可以在學生中實行不記名的問卷調查或者以朋友的身份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所發(fā)現的問題,應作全面的了解,對個別存在問題的特別是有“早戀”傾向的學生應進行個別談心,不要公開宣布也不要橫加指責。要傾聽學生對這方面問題的看法,然后與學生推心置腹地交換意見,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贏得學生的信任。要明確指出“早戀”的危害性,幫助他們解除煩惱擺脫困境,引導他們明確中學階段的任務和目的,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把隱患消滅于萌芽長態(tài)。

4.教育工作者要開拓意識,加強自身修養(yǎng)

目前我國傳統意識和西方開放意識相互碰撞,引出了不少新問題。有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受到傳統道德觀念的束縛,或者本身就尚未弄清友誼與愛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目前對兩性話題還處于遮遮掩掩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對青少年性成熟所導致的各種行為感到大驚小怪,視為洪水猛獸,橫加指責,粗涉。這樣做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使學生的無意識行為變成了有意識的行為,向相反的方向發(fā)展。也有的教師思想意識過為開放,對學生性成熟所導致的各種行為放任自流,使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尚未形成的情況下,膽子越來越大,在朦朧中滑向錯誤的邊緣。所以,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加強自身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用民主的作風、良好的個人修養(yǎng)、廣博的知識、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引導學生。

5.取得家庭、社會及其他方面的密切配合

第3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傳播學基礎理論;主體哲學;主客體協調;社會學理論;文化理論

傳播理論集中體現了現代知識的綜合,這種綜合體現在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交叉和開放性上。傳播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既可以指狹義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指傳播理論自身),也可以指廣義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指影響到傳播理論體系的建立),由于學術界對后一個問題論述不多,本文主要論述影響傳播理論的基礎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本文談到的基礎理論主要分為哲學問題、社會學問題、文化問題等3個方面,這3個方面不同程度涉及到傳播理論。理論界選擇什么樣的基礎理論,傳播理論相應地就會帶什么樣的印記。就目前有影響的傳播理論來看,主體哲學(對哲學的基本問題偏于主觀的理解)及相應的社會學理論和文化理論的影響更大。今天,審視傳播理論的基礎理論,使傳播理論建立在可靠的根基之上,繼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傳播理論,是傳播學界面臨的一項基本任務。

影響傳播理論的幾種主體哲學

在當代,哲學思想對傳播理論的影響通常是通過社會學為中介的,我們在評判一種社會理論時,總是在評判一種哲學思想。為了敘述的便利,我們首先分析影響到社會理論的哲學思想,然后分析其相應的社會理論和文化觀。眾所周知,主體哲學在西方哲學中更為典型和明確,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其長久的歷史背景。自文藝復興以后,絕大多數哲學流派都是以主體意識的第一性作為理論的起點。在20世紀,從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到解釋理論,從精神分析到現象學,從存在主義到“法蘭克福”學派,主體第一性的觀念以各種體系表現出來:心靈、心理、直覺、精神、體驗、理性觀念、人道主義等等,它們都指代一個實體——主體,是主體賦予了人類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種信念在現象學哲學、解釋學哲學和“法蘭克?!睂W派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它們在社會——文化理論中有著廣泛的影響,它們也通過社會——文化這個中介間接地影響到傳播理論。至今,我們在一些基本問題上的爭論仍是這些方面的延伸。

我們首先來看現象學,胡塞爾提出現象學的觀念并發(fā)展了現象學的方法,現象學哲學有一套較為完整的認識論,以現象學為框架的社會學也多以此為根據發(fā)展了意向理論及價值理論?,F象學的基本任務是以直覺達到人類理性的深刻基礎,這一任務的前提是直覺是一切知識的合理根源,一切在初始狀態(tài)的直覺中呈現的事物將會完全地如其所呈現自身的那樣被接受。這個假設中,主體的理性被賦予了不可動搖的地位,直覺是我們接受事物的外在方式,最后還會有一先驗的自我來保證直覺的可靠。為了達到本質的直觀,他提出了“現象學的還源”,簡單地講,這一命題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歷史的加括?。杭窗盐覀兊母鞣N信念(不論是經驗的概括還是各種現實的信念)全部懸置起來,并不對它們作是非的判斷。2.存在的加括?。悍艞壱磺杏嘘P存在的判斷,因為哲學的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而對現實存在的判斷則非本質,所以,對存在的判斷也應中止。3.先驗的還原:這種還原使我們從此驗的自我走向先驗的純粹自我,這是世界上一切意義被建立起來的基礎。胡塞爾晚期則將自我純粹意識視為最終的絕對領域,即它的存在不需要任何實在為前提。純粹意識的地位確立后,即可以解釋經驗世界,如果人們在經驗的世界找到共同之處,那么,這是因為他們在意向性上是一致的。

正是這種主體哲學的框架和意向性理論,影響到后來的現象學社會學的發(fā)展,舍勒提出的價值哲學、舒茨的意義理論都與現象學有著密切聯系?,F象學對現代微觀社會學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只要我們看一下戲劇理論(戈夫曼),本土方法理論(加芬克爾),交換理論(雷克斯)及沖突理論(霍克斯),無不帶有意向性理論的影子,無論是日常的自我還是掩蓋了意圖的自我,都可以在現象學純粹那里找到最后根源。

舒茨的現象學社會學將胡塞爾的現象學觀念擴大到社會領域,認為對社會活動的理解取決于主體間的一致,意義在于主體賦予對象的過程上,社會互動之所以可能,也是由于主體間的一致性。和一些其他的微觀社會學理論相似,現象社會學也是以個體為基本的考察單位,盡管這些理論以互動來解釋社會系統,但它們幾乎都忽視了社會制度對個體的制約。從理論上講,社會結構的形成總是離不開個體及集體的參與,但社會制度形成穩(wěn)定狀態(tài)后,它總是從語言到思想、從法律到倫理、從制度到信念各個方面來制約個體。主體既參與了社會制度的形成,同時,又是社會制度的產物,個體的動機和行為往往是制度化的結果。離開了社會結構和制度,很難解釋一些行為和動機的原因,這也是微觀社會學理論普遍的局限所在。

一些其他的微觀社會學理論如符號互動論等也都是以個體為根基來解釋社會,個體往往成為不受社會制度制約的個體,微觀理論的共性表現在它們幾乎都在表述主體哲學的一些基本主張。

解釋學也存在著類似的理論。解釋的根基建立在個體的體驗和理解之上,為了說明解釋是普遍有效的,就要說明解釋在主體間是一致的,為了說明主體間的一致還要找到更基礎的東西。當代的伽達默爾是用語言來解釋主體間的一致,語言既是解釋學的根基,也是對世界的體驗,其核心觀念是人類以語言的方式擁有世界。用委婉的體驗解釋世界無疑要比現象學更少地依賴于主體,但體驗的背后又隱含著原來的主體。

解釋學賦予了個體極大的心理自由,個人的體驗成為分享共同意義的重要方式,特別是對解讀精神性文本來講,由于時間的差別,也由于解讀者所處社會歷史背景的條件,解讀者不可能得到文本的原始意義,解讀總是充滿了個體的理解,因而文本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在所難免,這種多樣性和差異性也是合理的。顯然,在文本和讀者的關系上,解釋學以犧牲文本來迎合讀者,其相對主義的結局不可避免。

“法蘭克福”學派發(fā)展了一套批判理論,批判理論旨在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和思想體系。從認識論上看,批判理論主要對實證主義提出了批判。批判理論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對立,精神與物質的對立。批判理論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矛盾可以從近代的啟蒙找到根源,啟蒙精神在改變自然時從認識理性中發(fā)展了極度的工具理性,科學技術也是工具理論的集中體現,當世界都變成可度量的對象時,人也變成了被奴役的對象。在當代,啟蒙精神變成一種操縱意識,這又是通過大眾文化來實現的,大眾文化造就了文化產品的單一化和標準化,文化工業(yè)代表了這種單一化和標準化。簡而言之,“文化工業(yè)”已成為當代一種新的社會控制形式。

縱觀以上幾種哲學思想,無論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多么不同,確定主體意識優(yōu)于并高于所有一切,是他們哲學推論的前提。正因為存在著主體意識與外在世界的對立,他們的結論幾乎都包含了事實與價值的對立,世界與心靈的對立,以致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對立,在更極端的態(tài)度上往往以犧牲認識的理性法則來換取意識的自由。我們在伽達默爾及“法蘭克?!睂W派特別是胡塞爾那里,可以看到精神世界的無限膨脹,科學涉及到的物理世界往往被看成對意識自由是一個極大的妨礙,甚至對意識自由是有害的。主體哲學很少考慮這樣的問題:即主體——客體二元對立的框架中,主體的推論是否包含了局限和偏見的問題。絕大多數的主體哲學將理性看成是自明的,客體就是呈現為主體推論的結果,這個假定預設了主體不會出現任何偏差。而事實上無論在哪種意義上,這種假設都是不可能的,特別是近代科學的發(fā)展,越來越明確地認識到主體意識不可避免地會包含著局限。思想史的發(fā)展能清楚地說明這一點,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在未能把握其本質前,總是以主體的圖式看待世界的,以人的特性解釋世界注定會產生擬人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也不可避免地暗含了人類中心論的思想,主體哲學就是按這種推論極端發(fā)展的結果。主體哲學是在人類中心論和擬人論的框架下來看待人與世界的,這樣,對世界的認識總是折射出主體的意圖和限度,世界的存在往往被看作人類中心的象征。換言之,它沒有實體性的地位,它的性質全靠主體意識的解釋。這種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僅存在于西方古典哲學中,也存在于其他民族的哲學中。當人類不能分離出單獨的客體時,除了用人這個尺度解釋外別無其他方式,這也不難理解為何主體哲學一直是哲學史中最有影響的理論。

認識到人類中心論及主體意識的局限是近代科學理論的成果,這個開端就是哥白尼的天文學革命,在他的日心說中,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轉并和其他行星圍繞太陽公轉。與地心說相比,這是一幅全新的世界圖像。這里,不論是地球還是人類,都不具有特殊目的和意義,相反,他們(它們)只是宇宙系統的一部分,這種理論最早喻示了人類從中心到系統的變化。

在以后達爾文的理論中,也提供了反對人類中心論的又一種理論。按照其理論,人是生物連續(xù)進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人也像其他生物一樣組成了一個系列。這里,人不具有特殊的意義及目的,這種理論也排除了神學理論的創(chuàng)世說。達爾文理論與哥白尼理論在反對人類中心論上是一致的。這兩種理論都說明了人既不是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也不是世界的目的。此外,當代量子力學也提供了背離人類中心論的理論。這里,主體哲學與人類中心論有著天然的聯系,正因為它假定了人是世界的終極目的,因而,它無法解釋真正的客觀世界,也不可能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理論,而科學理論總是呈現出反擬人化的結果。

現代科學理論的發(fā)展過程越來越趨向將人視為無數系統中的一部分,人類既不是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也不是世界的目的。如果這樣看待人類,人類中心論的思想是值得懷疑的,主體哲學的觀念也是值得懷疑的。

[page_break]

建立主、客體相協調的理論

就認識論來看,主體哲學代表了解釋世界的一個方向。除主體哲學以外,一些哲學家力圖使主客體協調起來,這種努力在近代開始顯示出積極的成果,超越主體哲學的有效途徑在于恰當地說明主客體的關系。對馬克思來講,解決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問題首先是實踐的問題,因為實踐包含了將兩者統一起來的可能,思維的觀念只能在實踐中加以驗證:“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雹賹嵺`的觀點是馬克思與其他哲學的根本區(qū)別,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提到了實踐對人與世界的雙重作用:在實踐中,自然成了人化的自然,人通過實踐也在改變自身的特性,五官感覺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歷史的產物。實踐的觀點說明,主、客體本性的確定是從對方的作用中獲得的。

在20世紀,思考主、客體的關系仍是思想界面臨的主要議題,皮亞杰從自然科學的角度提出了認識的發(fā)生問題,再次涉及到主、客體的關系。傳統認識論大多在兩種態(tài)度上搖擺:一種是經驗主義,往往將認識看成信息來源于客體,主體只能受教于客體;另一方面,先驗論和天賦論則認為主體一開始就有內部生成的結構,然后這些結構加諸于客體。這兩種理論涉及的都是在高度成熟階段上的認識,而沒有涉及認識的起源,認識的起源要比這兩種理論設想復雜得多。皮亞杰根據心理研究的成果,證明了認識既不起因于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主體,也不是起因于一個業(yè)已形成的客體,而是起因于主、客體的中途,它同時包含著主體又包含著客體,這樣,充分考慮到聯系主、客體的中介就十分必要。皮亞杰作了這樣的設想:“如果從一開始就既不存在一個認識論意義上的主體,也不存在作為客體而存在的客體,又不存在固定不變的中介物,那么關于認識的頭一個問題就將是關于這些中介物的建構問題:這些中介物從作為身體本身和外界事物之間的接觸點開始,循著由外部和內部所給予的兩個相互補充的方向發(fā)展,對主客體的任何妥當的詳細說明正是依賴與中介物的這種雙重的逐步建構?!雹?/p>

認識的過程事實上也就是一個建構過程,它從感知運動階段經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到形式運算階段,才能達到通常意義上的認識。認識圖式的發(fā)展是主客體之間的同化和順應,相互協調的結果,經同化、順應的平衡作用,使主體的認識圖式逐步接近客體的結構。

在建構的過程中,我們很難看到有一個本質不變的客體,也很難看到有一個本質不變的主體,順應說明了主體會在對環(huán)境的適應中造成認識圖式的改變;同化說明了主體對環(huán)境的過濾和改變,使之符合主體的認識圖式。建構就體現了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過程,認識的過程就是從簡單低級的結構向復雜高級的結構不斷過渡,這也是一個永無終結的過程,客體意味著主體所能達到的極限。

皮亞杰的理論建立在大量心理學及生物學的實驗基礎上,因而,它代表了解釋認識形成及發(fā)展的科學解釋方向。它的要點仍是溝通主客體的中介,在中介的關系中說明主客體。如果將這個中介與馬克思的實踐聯系起來,它們的近似就在于從聯系主客體的結構模式上解釋主客體。

除了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以外,語言哲學關于語言對世界的組織成形作用也作了出色的論述,這一理論涉及到的指稱問題、真理問題、意義問題及言語行為對我們理解語言與認識、語言與主體及語言與社會有積極的啟發(fā)作用。

此外,值得提到的還有結構主義,結構主義建立在嚴格的理論法則之上,它以語言模式為出發(fā)點,突出強調了結構和系統的觀念。結構的觀念表明了它對表層對象背后共時的關心;系統的觀念表明了它試圖通過關系的模式來解釋對象,和語言哲學一樣,它也是通過觀眾形態(tài)來說明主體的。就此來看,以上幾種有影響的哲學與主體哲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當傳播體系建立在主體哲學之上時,我們很難察覺主體哲學的局限,這種局限勢必通過其社會學理論內化于傳播理論之中。毋寧說,主體哲學的藍本和傳播理論的摹本存在著一種對應關系,主體哲學對心靈的能動作用的強調會貫穿于傳播理論中。同樣,它的局限(沒有看到認識總是主、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內涵在傳播理論之中。因而,借鑒科學的認識論建構主、客體的關系,使傳播理論建立在可靠的哲學的社會學根基之上,是傳播學界需要思考的問題。

以上我們曾對主體哲學與微觀社會學的關系作過分析,確實,微觀社會學對主體的動機、行為、意義是主體間的互動曾作過詳細分析。然而,微觀傳播學理論幾乎都沒有考慮到既定的社會結構對主體動機和行為的作用和影響,沒有考慮到社會結構與動機的辯證關系,因而無法說明動機和行為的真正動因,最終使陳述的理論趨于表層化。顯然,問題的真正源頭在于如何看待行動和結構、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是一個如何從社會學的角度理解主、客體的問題。

目前,大家經常談到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該理論的核心問題就是結構與主體的關系問題,與微觀社會學理論不同的是結構化理論力圖在更客觀的立場使結構與主體協調起來。

傳統宏觀社會學偏于社會結構和社會制度對個體的塑造上,而大多數微觀社會學理論將注意力集中在個體和行動的意義的理解上,吉登斯提出了將兩者協調的結構化理論。結構化的核心旨在說明社會結構既是通過人類的行動建構起來,也是行動得以建構的條件和中介,即結構與主體存在著一種二重化的過程,結構并不是外在于主體的活動,而是通過主體的特定活動而構成;社會系統的結構性特征,既是其不斷組織的實踐的條件,又是這些實踐的結果,結構不應簡單看作對主體的外在制約,它既有制約性同時又賦予行動者以主動性。這樣,結構和主體存在著一種生產和再生產的方式,對結構和主體的妥當說明,需依靠對它們二重化關系的說明。

鑒于目前傳播理論更多地依靠微觀社會學來維系,清醒地看到微觀社會學的不足,并從社會學層面考慮結構與主體的協調關系也是傳播學界不容忽視的問題。

主客體的關系也涉及到如何看待文化,一個多世紀以來,文化研究一直是全球性關切的問題。通常大家談到有影響的幾種理論大多集中在社會學和文化人類學兩個領域。

社會學中占主流地位的理論是價值論,其理論源頭可以追溯到韋伯及狄爾泰,用價值解釋文化的各種理論幾乎都將文化視為對象滿足主體需要的一種活動?,F象學、解釋學、“法蘭克?!睂W派及大多數實用主義理論都代表了這個方向。它們的共性是:都給予了主體以至高無上的地位,無論是生命、體驗、理解、自由或人與社會、精神與物質的對立,都要根據主體意識來評判,文化幾乎沒有自己的實體地位,文化的存在完全要看主體間的解釋。本來,用價值解釋文化并不是沒有說服力,問題在于對主體的極端信賴除了走向自我中心論以外別無選擇,此外,價值論的解釋還面臨著文化相對主義的危險,事實上,這兩個方面的危險也是價值論所無法克服的問題。

大家都知道,人文科學的研究區(qū)別于自然科學除了對象不同外,還在于研究者適度的介入是可行的。但研究者介入到什么程度則是價值論和解釋學所無法回答的問題。以此為框架,總是面臨著解釋過度的問題,而解釋學通常也把解釋的多元化視為合理的。這樣,在價值論和解釋學的背后,我們看到的仍是主體哲學的主張。

在“法蘭克?!睂W派那里,主體與世界的對立變成為精神與“物化”的嚴重對立,工具理性的擴張必然在制度上、精神上對人進行新的操縱,文化的單一性及庸俗性不可避免。所以,由于工具理性的極度擴張,人類未來的文明也是暗淡的。

該學派的許多主張都建立在主、客體的對立上,為了維護主體的至上性,不得不排斥非主體的存在?!胺ㄌm克?!庇捎诎褌€體與社會看作完全都是對抗性關系,現代工業(yè)文明在“法蘭克?!睂W派那里被看作是一種倒退,與之相關的是工業(yè)社會及科技進步造就的大眾文化根本不具有以往精英文化的單純和高貴。“法蘭克?!睂W派從主、客體的對立進而過渡到人與社會的對立,再過渡到文化的對立有其內在的必然性。這樣,我們除了看到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對立外,我們根本看不到它們是如何協調在一起的。

縱觀以上幾種有影響的文化理論,幾乎都是從主體來解釋文化,其結果要么是價值涵蓋了一切,要么是文化存在著對立。因而,超越主體哲學的局限就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大家知道,近幾十年來,結構主義提出了一套與主體哲學截然不同的理論,包括其文化理論(主要集中在文化人類學),其核心是以語言模式來看待社會系統,進而解釋主體在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從結構主義的影響來看,它提供的超越主體哲學的途徑和方式是可行的。

結構主義主要關心文化的共時性問題,萊維——斯特勞斯集中表述了結構主義的文化觀,即文化不僅是共時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能指和所指的關系加以說明。文化人類學家經??梢钥吹酱罅恐貜统霈F的文化形態(tài),是什么決定了它會重復出現?如果人類沒有普遍共同的心智,這一問題也就不可能產生,是各個文化外觀形態(tài)的差異重要還是內在的共同模式重要,兩種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答案。

按照這種方式來理解文化,各種文化現象就不難解釋了。無論文化人類學提供多么不同的文化差異,但共時態(tài)的文化是存在的,因為像親族系統、婚姻系統、神話系統、圖騰系統反復出現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這恰好證明了各民族具有構造文化的共同能力。它通過轉換系統,成為我們可以看到的各種具體文化形式,而共時模式為這些形式找到了答案??疾旄鞣N具體文化的差異不是人類學的任務,人類學要探討決定文化現象的深層內容——人類共同的心智。

共同的心智,在他那里也就是無意識問題,它不是與意識相對立的下意識或潛意識的概念,毋寧說它是人類先天的一種構造功能。它普遍地存在于各民族中,因而是普遍的理智功能,正是它的存在,可以解釋各種文化的普遍共時。

結構主義的重要代表??略谒枷胧奉I域提供了一種非主體解釋思想的方式,??聦λ枷胧返姆治黾性跈嗔χR的形成上,換言之,社會的知識型總是體現了權力的支配,主體正是在各種制度性場址的權力關系中生成的。

如果主體總由其他因素所決定,那么,確定的主體是不存在的。毋寧說主體總是由特定的知識型所決定,《詞與物》表明了知識型如何決定著主體。按著結構主義的解釋,它會引出許多被忽視的結論:如果文化不存在著高低之分,發(fā)達和落后之分,那么,各種文化之間的比較只能得到現象的差異,追問這種差異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很想知道熱衷于中西方文化比較的研究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如果文化現象的差異只是表層問題,那么中西方文化在心智的創(chuàng)造上具有的共同性不更重要嗎?難道它們不都是共同心智的結果嗎?如果表層的背后確實存在著普遍的東西,揭示這些普遍性正是文化研究要回答的。知識型理論也使我們看到了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我們認為許多不可動搖的觀念其實是用某種占主導地位的信念所支配的,主體不僅無法意識到這一點,在大多數情況下反而在強化這種信念。事實上,能超越既定知識型的人少之又少,我們通常表述的知識大多數情況下是某一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知識而已。

綜上所述,建立主、客體協調的認識論是社會人文科學的可靠前提,它影響到在什么樣的方式上看待社會理論和文化理論,客觀的社會理論直接關系到傳播理論的根基問題:個體既是社會制度的結果,又參與了社會制度的形成,這樣,兩者存在著密切的對應關系。同樣,非主體解釋的文化理論旨在說明文化共時模式的存在,表層文化現象的對立和無序并不反映內在層次的共同模式,如果我們做深層分析,各種文化可以找到普遍的共性。

結語

近50年來,人類的知識積累發(fā)生了驚人的變化,以往許多被認為是經典的理論和命題,現在被看作是有條件的和相對的,知識的不斷綜合和更新要求我們的思維與時代保持同步,特別是像傳播學這種新型的綜合性學科,如何使其理論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近代科學反復證明了這樣的事實:一門學科的成熟與否,在于其基礎理論的成熟與否,而不在于其表象形態(tài)的豐富,這一道理同樣適用于傳播理論,相對于傳播理論的應用理論來講,其基礎理論的研究就更為重要。

目前,傳播學界對狹義的傳播理論討論較多,而對廣義的傳播理論討論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對傳播理論的深化理解。如果我們僅僅討論狹義的傳播理論,我們只能得到一個相對封閉的解釋體系。問題在于對傳播理論基本觀念的討論常常會將問題引向更基本的問題,例如,信息問題、語言符號問題、意義問題、傳播的存在及目的等等。對任何一個問題完整的回答都會涉及到人的問題,涉及到人對世界的理解,涉及到人與社會的關系,這些問題都屬基礎理論的范疇。這樣,借鑒基礎理論的成果,無疑會強化傳播理論的解釋力,使狹義的傳播理論更為健全。

本文談到的傳播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論述的。以上談到的三個方面直接關系到我們建立什么樣的傳播理論。主體哲學曾在哲學史上產生過長期影響,而現代科學的發(fā)展愈發(fā)證明了其內在的局限性,我們只有從主、客體相協調的途徑上來看待主體意識時,我們才能更好理解主體意識,我們只有恰當地說明了主體,我們才能恰當地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恰當地說明文化的本質特征。這既是我們探討廣義傳播理論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們探討傳播理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核心所在。

注釋:

第4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一、尊重學生,讓學生自由表達需要

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不僅僅是一個班務工作的檢查者和督促者,更應該是一個班規(guī)條約制定的組織者,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帶領班級朝著民主和諧的方向不斷前行。比如,當有學生向筆者反映,班上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總是亂哄哄的,有很多的嘈雜聲,令人煩躁。筆者和大家一起觀察發(fā)現,嘈雜聲主要來自大家上課時拿文具,翻書的聲音,還有一部分同學上課好動,造成桌子和凳子發(fā)出聲響,也有做小動作以及咳嗽等發(fā)出的聲響。筆者組織孩子們一起討論,要不要控制這些雜音?大家經過辯論認為,雜音干擾課堂紀律,影響師生上課的情緒和效果,安靜的課堂是大家向往的。也有學生提出,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將文具盒打開,避免上課發(fā)出聲響;調整好課桌和椅子的位置,上課時盡量不去搬動它們;不做與上課無關的事情等,給大家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經過這樣的討論過程,班級的課堂紀律有了明顯的改善,所有學生都成了紀律的維護者,大家都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主人,是自己制定的紀律,自己就要模范執(zhí)行。

二、創(chuàng)造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

我們的班級是個大集體,在這其中還存在著一些非正式的小團體,他們有著自己內部的核心人物和自己的行動模式和習慣。作為班主任,在不影響班級團結的基礎上,要承認其存在的價值,并積極地加以引導,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比如,我們班上許多孩子都比較喜歡玩“斗陀螺”的游戲,他們自由組織形成了一些戰(zhàn)隊,有“雄鷹隊”、“神龍隊”、“恐龍隊”等等。課間,小組之間經常開展比賽,競爭給小組之間造成了一些對立情緒,有時候相互之間為一些瑣事兒還會發(fā)生爭吵。為了引導大家團結互助,筆者建議班上組織一次“斗陀螺”比賽,由每個隊出一名代表參賽。比賽前,先讓選手們圍繞“假如我輸了”暢談感想。很多學生都積極地認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要虛心向別人學習技巧,才能取得成功??此坪芎唵蔚囊患虑椋涍^老師的及時有效引導,不但化解了學生間的矛盾,還讓學生明白了道理,提升了思想素質,實現了班級的穩(wěn)定團結與發(fā)展。

三、營造氛圍,讓班級成為學生的精神家園

第5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1.形成了信息化教學管理應用體系的數字化軟環(huán)境。

數字化環(huán)境是數字校園的基礎,教學管理應用體系的建設是數字化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教學,即數字化“教”和數字化“學”。它以學生為中心,提倡合作學習、探索學習,旨在幫助學生在獲取專業(yè)知識的同時,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

2.搭建了信息化教學管理應用體系的資源建設系統。

一個有生命力的數字校園一定包括大量的信息資源并有高度的共享性,我們通過建設錄播教室和搭建資源庫中心、網上教學平臺,建設教師和學生個人的網絡學習空間、形成網絡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教育新模式。在先進的硬環(huán)境中提供為教與學環(huán)境服務的軟環(huán)境,實現錄播資料—>資源中心—>網絡教學—>精品課程建設的資源搭建流程,最終形成豐富優(yōu)質的網絡資源環(huán)境并實現信息化教學管理應用體系。

3.促成了信息化教學管理應用體系的職業(yè)教育特色。

為了開創(chuàng)職業(yè)教育特色,我校開辦了SMT實訓工場和物聯網技術班,標志著學校教學模式徹底從傳統理論教學走向理實一體化的產教結合模式。SMT實訓工場借助微格實訓錄播系統對實訓工場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精細化的影像存儲,從而形成具有顯著校本特征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我校校史館和會議中心是物聯網技術實訓點,實現了空調、窗簾、多媒體、廣播等一系列設備根據指示提前打開和自動關閉功能。

二、試點項目成果展示

(一)綜合信息門戶系統:包括綜合信息門戶平臺和統一身份認證系統

綜合信息門戶平臺以瀏覽器的方式整合各類應用系統,用戶可自由定制個性化的信息內容,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是用戶單點登錄。我校的綜合信息門戶系統如圖2所示。

(二)SMT實訓錄播系統

我們與企業(yè)合作研制,在SMT實訓工場搭建了微格實訓錄播系統,該系統集微格教學、多媒體錄制、網絡直播及點播、教學資源管理、網絡實訓教學于一體的網絡化微格實訓教學系統,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點播、測評與學習。該系統的實訓環(huán)境如圖3所示。

(三)物聯網服務

我們通過建設一系列具有物聯網服務功能的設備或場所,實現產教結合。通過物聯網RFID技術自動識別鎖定校內固定人員、來訪人員、車輛、各種固定設施等目標對象,并通過一卡通系統將各項應用連成一個整體。物聯網會議室實現了空調、窗簾、多媒體、廣播、投影儀等設備根據固定人員指示提前開關等功能。物聯網管理平臺及一卡通系統如圖4所示。

(四)資源建設系統

我們通過建設錄播教室和搭建教學資源庫、網上教學平臺和精品課程中心,實現為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提供服務的實名制網絡教與學空間的軟環(huán)境。我校的資源中心平臺以資源共享為目的,以創(chuàng)建精品資源為核心,集資源分布式存儲、資源管理、資源評價、知識管理為一體的資源管理平臺,實現了資源的快速上傳、檢索和歸檔。包括專業(yè)教學資源庫管理功能、網絡教學、精品課程建設三大子系統,三系統之間無縫聯接。錄播教室和教學資源庫如圖5所示。

(五)數字化學習新模式

第6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Komet公司的工程師們也在鏜桿內安裝了導軌,采用侍服電機來傳動鏜刀片,可使一錐形刀桿軸向移動,也可使鏜刀片向外擴大到更大的直徑或向內縮小到更小的直徑。這取決于鏜刀的設計,它可通過一個閉環(huán)系統,自動地對兩個平面進行補償。鏜刀頭的行程范圍可以變化,比如MO42可以在-1.0~+1.5mm的行程范圍內調節(jié)1mm,而U軸可偏離中心移動高達±25mm,鏜削精度可達±10mm。

盡管這種自動化系統的費用較高,但其投資能夠很快得到回報,特別是在大批量生產過程中。比如在汽車工業(yè)中,MO42鏜刀頭可根據儀表測量值對連桿的每一次切削進行自動調節(jié)。再比如,一個U軸鏜削系統在鏜削時,可使一臺加工中心的加工能力在某種意義上像車床那樣,能夠切削凹面和進行倒角,有效地增加了一個加工軸。同時,一臺加工中心可以鏜削一個在高速情況下難以在卡盤上裝夾的零件。因為此時旋轉的只是鏜刀,而工件是不旋轉的,因此加工中心可以用這種刀具在很短的時間內進行加工生產,以達到所要求的表面光潔度。

智能刀具

Makino公司使用的是Smart系列智能刀具。Makino公司采用的方法不是利用電機進行傳動,而是采用切削液使其通過刀具,在流經切削區(qū)和冷卻前,迫使切削液起到另一個作用,那就是幫助清除切屑。一種稱作冷卻液可調鏜桿或CABB的雙重鑲刀片設計形式的鏜刀,其中包含一個內部的尼龍氣囊。隨著壓力的增加,氣囊隨之膨脹,迫使含有鑲刀片刀架上的兩個刀片向外擴張,因此使刀具的直徑擴大。

然而,為了適應氣囊的要求,鏜刀所需的局限直徑至少應為51mm。為了使這一機構能縮套在鏜刀上,其直徑應小到25.4mm,為此,設計組開發(fā)了一種“簡易密封”裝置。Makino公司在兩個鑲刀片之間增加了一個夾心鋼片。這一中心件是固定的,隨著壓力的增加,里面的液體將推動刀片向外分離。

雖然Makino公司設計和生產了精度達到0.51mm的鏜桿(見圖1),但其設計的大部分CABB鏜刀精度卻能達到0.25mm左右。其原因是因為當刀具的精度一旦大大超過這一數值時,對于大部分工作而言,精度就開始過度下降。大部分的鑲刀片在需要更換前,其磨損只有0.127mm或更少。因此,仍然有余地使刀具擴大至第二次、甚至擴大至第三次使用。

這一性能可以使其減少許多無效的生產時間,比如用于對偏移量的調節(jié)、更換刀具和通過鏜孔將刀具退出。這樣,就可以在進刀過程中加工,并擴大間隙——一般在每一鏜孔的底部——然后在退刀過程中進行加工。CNC數控機床的軟件可以根據主軸背面獲得的壓力讀數進行自動調節(jié)。為了達到很高的精度,可采用氣壓表測量孔徑,并給閉環(huán)控制系統提供必要的反饋信息。

Makino公司制造了一種能夠在切削過程中使鑲刀片徑向內、外移動的另一類液壓鏜刀,可鏜削略呈橢圓形的孔徑,其直徑≥51mm。由于CNC數控機床的切削液壓力是可變的,其鑲刀片后面的葉片彈簧既可以使鑲刀片向外推動延伸,也可以在松弛后將它向內拉緊。其每側最大的移動距離為0.127mm。在發(fā)動機生產過程中,這一較小的移動量足以使孔徑成形,并糾正其圓柱度問題。

模塊式組合鏜刀

模塊式鏜刀即是將鏜刀分為:基礎柄(BasicHolder)、延長器(Extension)、減徑器(Reduction)、鏜桿)、鏜頭(BoringHead)、刀片座(InsertHolder)、刀片(Insert)、(倒角環(huán))等多個部分,然后根據具體的加工內容(粗鏜、精鏜;孔的直徑、深度、形狀;工件材料等)進行自由組合。這樣不但大大地減少了刀柄的數量,降低了成本,也可以迅速對應各種加工要求,并延長刀具整體的壽命。

模塊式鏜刀最先出現在歐洲市場,大約20年前日本大昭和精機株式會社(BIG)與瑞士KAISER公司進行技術合作,BIG-KAISER模塊式鏜刀首次出現在日本市場,并逐漸取代了一體式鏜刀的地位。

現代鏜刀之所以能夠提供高精度和較大靈活性的另一因素是模塊式組合鏜刀的制造商也像其他的制造商那樣,已經投資了較好的生產加工工藝,以便充分發(fā)揮現代機床的加工能力。因此,現在的模塊式組合鏜刀具有更高的精度。據Ingersoll刀具公司的鏜削加工生產線經理介紹,10年前,零件的組裝重復精度達到0.0127~0.0178mm是可以接受的。但現在的情況不再如此了。他指出,Ingersoll刀具公司的模塊式組合刀具一般的公差尺寸范圍為2~4mm(見圖2)。

當然,這并不是意味著單件的實心鏜桿將很快在任一時間退出歷史舞臺。Ingersoll公司也投資了一條實心鏜桿生產線,使用導向塊作為它們的起點,他們可能會應用PCD鑲刀片加工有色金屬,或使用CBN鑲刀片加工鑄鐵。只需調節(jié)刀片的前、后角,就能夠使孔徑達到相應的精度要求。

這類鏜桿不需要隨同鉆孔就可以自動鏜孔。有時候,Ingersoll刀具公司根據所謂的可控刀桿來生產這類鏜桿,就可以對主軸和工件之間任何未經校準的地方進行補償,因此效果非常不錯。這些刀桿上裝有調節(jié)螺絲,可補償X軸和Y軸的傾斜角度,從而使操作人員可根據工件的相對位置來測量調節(jié)刀具。

這類刀具的其中一項用途就是鏜削加工汽車的閥座。生產一種特殊的刀具應用于一種可控的刀桿上,也許就能夠使客戶不必對氣缸體或氣缸蓋進行磨削加工,其經濟效益是十分可觀的。

聯軸機構提高鏜刀的穩(wěn)定性

鏜削加工技術的另一新發(fā)展導致采用更好的刀具夾持方式。例如為了能夠在車床上進行鏜削加工,SandvikCoromant公司開發(fā)了一種稱作EasyFix易于夾持的套筒,這種套筒簡化了刀具在中心線死點上的調節(jié)程序。當安裝較小直徑的鏜桿時,這一功能可以幫助用戶節(jié)約很多時間,因為較小直徑的鏜桿較難控制,一般應用于中心線偏差較小而危害極大的地方。

對于旋轉的應用領域而言,Sandvik公司的工程師們將全部精力集中在刀具的穩(wěn)定性方面。在過去,人們將刀具夾持在只有直柄和幾個螺絲的端銑刀夾座上。使用Allen螺絲的普通夾持機構和鏜刀夾座只能對直徑產生7%~10%的影響力。由于接觸量較少,因此不太穩(wěn)定,容易產生振動,尤其在今天切削速度普遍較高、而又處于長期懸掛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因此,許多刀具制造商重新又回到了制圖板前,開始開發(fā)可提高穩(wěn)定性的聯軸機構。

在Sandvik公司,工程師們使用該公司的CoromantCapto聯軸機構,這種機構是以多邊形系統為基礎的,可以使鏜桿的接觸面沿著其聯軸機構的軸線部分均勻地分布在圓周上。夾座后的活動螺絲以大約35.6N的軸向拉力,將該機構的各零件一起拉向鎖緊錐體上。這樣,不但獲得了面對面的接觸,而且還保證了刀具四周的夾持力。聯軸夾持機構可使切削力分布在整個多邊形的周圍,每一聯軸機構的偏差為0.0051mm。

由于其接觸面大、軸向拉力高、光滑的淬火表面硬度達RC63,因此其所產生的穩(wěn)定性和剛性使模塊式組合刀具比實心刀桿具有更好的優(yōu)越性。各元件之間的連接點不但不會產生振動,而且還可以將鏜桿分成幾個部分,從而使其與更加合適、有利的頻率協調。采用這種概念的模塊式組合刀具,實際上其加工性能比實心鏜桿更加穩(wěn)定。

盡管采用更加穩(wěn)定的設計和更好的生產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但不平衡性是該工藝所固有的缺點,在現今高主軸轉速的情況下已變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加工鏜刀一般是一種在主軸上偏心安裝的刀具。刀具的移動方向垂直于旋轉軸,并由此而產生較大的不平衡性,從而對直徑進行修正。由于在過去幾年中,主軸的速度在不斷提高,因此要保持公差精度和較好的表面光潔度就越來越困難了。

提高鏜刀的平衡性

鑒于此,幾十年來,鏜刀制造商們在鏜刀頭上增加了平衡配重裝置。采用這種類型的第一代產品需要技術和時間。在調節(jié)直徑的同時,操作人員需要手工調節(jié)重量,技術人員需要在平衡機上測定刀具,調節(jié)配重裝置,直到刀具達到平衡為止。然而在現在,凡是在較小批量生產的車間中,如果對刀具的調節(jié)需要盡可能擠出每一秒時間的話,采用這類方法所花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

為此,像BIGKaiser精密刀具公司那樣的刀具制造商們開發(fā)了可自動補償平衡的鏜刀頭(見圖3),用戶在鏜削直徑時可使鏜刀起到平衡的作用。當鑲刀片移動時,配重裝置也在相反的方向上不斷地移動來補償平衡。因此,只需作一次調節(jié)。這種方法既可節(jié)約時間,又可降低產生誤差的機率。

Command公司還安裝了一種內置機構,在加工特殊的直徑時,可簡化其UrmaMicroMax鏜刀頭的平衡程序。其設計特點是可以讓操作人員精確地平衡鏜刀頭,而不需要將它們放在平衡機上測量。這種方法可以比普通的刀具采用更高的鏜削速度。在平衡狀態(tài)下的鏜削加工,還能提高正圓度和表面光潔度。在某些情況下,當旋轉的速度高達20000r/min時,鏜刀頭就會充分發(fā)揮出這些優(yōu)越性。

在穩(wěn)定性方面的改善并不局限于鏜刀頭的創(chuàng)新。刀具制造商也在努力采取各種措施,以克服鏜刀的振動問題,例如在其內部安裝一些防振機構。安裝這些機構以后,可延伸其實際長度:使直徑縱橫的比例或懸臂長度達到直徑的15倍。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能夠正確地使用協調原理和鑲刀片幾何形狀,SandvikCoromant公司還可使鏜桿的長度達到直徑的20倍。

雖然防振裝置會增加鏜桿的成本,但Sumitomo公司認為其新型防振X-鏜桿將能改變這一技術的經濟性能。這種鋼制的鏜桿包括一個簡單的機械防振裝置,據報告稱該裝置可以很好地控制振動,從而可產生很高的表面光潔度,在6倍直徑的情況下,可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

刀具系統具有更好的平衡性和更大的剛性,這一優(yōu)點使它能夠配置應用一些鑲刀片技術,對于鏜削加工而言,意義重大。例如,SandvikCoromant公司已經在其精加工鏜刀系列上增加了帶有清掃裝置的鑲刀片。因為在清掃裝置幾何形狀上的刃面較長,而且清掃裝置也加強了刀尖半徑,并使刀刃能保持較長的切屑。清掃裝置的幾何形狀不僅提高了進給速度,而且也提高了表面光潔度,實際上還省去了磨削工序。因為它們還允許采用很鋒利的刀刃,要在孔徑上保持0.5‰的公差是很不尋常的。

當然,在切削過程中的接觸面越大所產生的摩擦力就會越大。因此,Sandvik公司為其清掃器鑲刀片設計了特殊級別和特殊幾何形狀,從而使切削動作盡可能地自由,以限制熱量的產生,并承受所可能產生的額外熱量。Sandvik公司還推薦使用通過刀具的切削液,以幫助冷卻切削區(qū)域,使其保持很好的公差尺寸。

第7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從傳統工作的角度來說,護士的工作就是執(zhí)行醫(yī)生開出的醫(yī)囑。在提倡護理工作人性化的今天,除了要執(zhí)行醫(yī)囑之外,護士還應多了解自己所管轄患者的生活、性格特點,把自己除了是護士還是晚輩的角色體現出來,與患者的和諧溝通有利于向患者進行疾病預防宣傳,指導疾病治療,同時也有利于工作得到配合并順利開展。首先了解患者的性格特點,是喜歡安靜還是喜歡熱鬧,是頑皮型還是抑郁型,可根據不同人的特點營造良好、溫馨的氣氛,而不是給患者冷冰冰的感覺;應給患者天使般的印象,而不是某些媒體宣傳的“魔鬼”恐懼感。其次,了解患者的衣、食、住、行習慣,針對病情有目的地指導患者改正不良生活習慣,以減少疾病惡化的幾率。在心血管內科,最常見的急救患者就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患者,在天氣轉冷或者日夜溫差大的時候不注意保暖,容易引發(fā)嚴重心力衰竭,因而,對那些自以為身體還可以的、比較倔強的老年人就要注意勸說的方式,但最終目的是要其注意穿衣保暖。最后,對患者的關懷可以延伸到對其家人的了解。很多老年患者住院期間被發(fā)現存在害怕孤獨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子女工作忙,老人又不好意思開口,此時醫(yī)護人員除了要幫助老人解決心理問題外,更重要的是要以一個專業(yè)醫(yī)療工作者的身份對患者家屬進行善意提醒,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療。

2護理重點

在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的患者,醫(yī)生強調最多的是患者要有足夠的休息,因為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會極大地影響疾病的治療,甚至導致更為惡劣的后果,其中,出現最多的情況就是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每發(fā)生一次這樣的情況,對心臟就是一次不可逆轉的損害。因此,凡是會影響患者休息的因素,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都是要引起重視,并盡量避免,這同樣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心血管內科護理總結起來主要有如下幾點:

2.1便秘的護理

便秘是指連續(xù)48h未排便,且有自覺癥狀。便秘是老年人最常見的消化道癥狀,且嚴重的便秘常伴有頭痛、腹脹、厭食,并因排便時過度屏氣使老人顱內壓和腸內壓升高,從而誘發(fā)心絞痛、心率失常甚至心肌梗死,因此不容忽視。便秘原因如下:①Brant[1]研究發(fā)現,在不運動的老年人中,左半結腸和直腸內可見到糞便積聚現象。另外,由于老年人腦血管硬化,大腦產生抑制,使胃、結腸反射減弱。②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機體虛弱,無力排便均可致便秘發(fā)生。③老年人多因牙齒松動、脫落,喜食軟爛之食,纖維素攝入減少產生便秘。④老年人味蕾數目減少,喜食肥甘、厚膩之物,加重便秘。在進行護理工作的過程中,建議不要過于依賴排便藥物解決問題,以免增加藥物對消化道的刺激作用,而應從生活習慣方面糾正,如進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適當攝取粗糙、多渣的雜糧及油脂類食物,適量飲涼開水、蜂蜜等。做到勞逸結合,適當參加娛樂活動,加強腹肌和盆底肌的鍛煉,有助于便秘的預防。

2.2失眠的護理

在我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環(huán)境、心理、疾病因素導致失眠,表現為難入睡或是入睡后易醒,醒后不能繼續(xù)入睡的情況。失眠原因還包括心血管疾病本身的特點,心血管病易反復發(fā)作,夜間迷走神經興奮、冠狀動脈收縮,導致心肌缺血、低氧,患者往往因胸悶、憋氣而驚醒,導致睡眠不穩(wěn)。由于夜間平臥后,皮下水腫液的吸收,膈肌上抬,使患者產生陣發(fā)性呼吸困難,影響了睡眠。治療藥物的副作用,如利血平、可樂定、卡托普利等。醫(yī)護人員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有效干預,包括保證病房的安靜、睡前開小燈,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滿足個人睡眠條件。

2.3心理護理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產生各種思想顧慮,情緒易激動,甚至絕望,從而導致病情惡化[2]。劉海英[3]認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干擾有:①憂慮心理;②絕望心理;③猜疑心理;④抵抗心理;⑤應激心理。相關研究顯示,當這些不良心理出現的時候,末梢神經刺激組織釋放大量去甲腎上腺素,從而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兒茶酚胺與皮質類固醇結合,動員脂肪,從而增加了血中脂質。醫(yī)護人員應注意觀察患者出現這些不良心理的情況及原因,耐心勸導和撫慰,主動與他們溝通,給予精神支持,解除其精神壓力,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護理工作是治療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良好的護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復,故護理人員應切實認識到這一點,將人性化的思想帶到護理工作中,在心血管內科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參考文獻]

[1]BrantLJ.GastrointestinaldisorderoftheEiderly-cd1[M].NewYork:RavePress,1984:264.

[2]白耀鈞.情緒活動與心血管疾病的關系及心理護理[J].中國水電醫(yī)學,2007,6(2):20-21.

[3]劉海英.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護理干預[J].亞太傳統醫(yī)藥,2007,7(4):72-73.

第8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一.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想創(chuàng)新

數學是一門研究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學科。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才能,不但來自于課堂,還來自于現實生活實際。因此,我們要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自然、親切、真實。

如:教學“圓的認識”時,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感知“圓”,再通過多媒體演示幾只猴子騎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梯形、圓形等輪子的自行車賽跑的情景。開始讓學生猜測,誰跑最快,然后媒體演示賽跑過程。結束時,問學生為何騎圓形輪子的猴子跑第一,讓學生弄清自行車的輪子為什么做成圓形的道理,讓他們感到學習數學很有用,自發(fā)產生一種探索興趣,萌發(fā)出一種“自我需要”的強烈求知欲,樂于創(chuàng)新。

教學中還應聯系實際解決簡單問題,激發(fā)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激發(fā)得越強烈,就越能對學過的知識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積極的態(tài)度,就越能發(fā)揮學生的智慧潛能,產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較為簡單的實際問題,給學生以嘗試、創(chuàng)新的空間,不斷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在教學“求長(正)方體的體積”后,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把一個蘋果擺在講臺上,要學生求出蘋果的體積是多少?全體學生起初愣住了,而后紛紛議論起來,有的說如果將蘋果捏成橡皮泥那樣捏成長(正)方體那樣就好了……在老師的啟示下,學生終于悟出了可以將蘋果這個不規(guī)則的體積轉化為規(guī)則的體積,用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容器盛一些水,將蘋果放入,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蘋果的體積。以此類推,不單蘋果這個不規(guī)則的物體的體積可以計算,其他一切類似物體的體積都可以計算。

這一設計不但使學生提高了運用數學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使學生思維更趨于活躍,充分激發(f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二.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讓學生敢創(chuàng)新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寬松、和諧、自主的環(huán)境中學習,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敏捷,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就必須確立一種以學習和學生為教學中心的觀念,創(chuàng)設一種尊重學生的氛圍和環(huán)境,變“師生關系”為“朋友關系”,把“講臺”搬到學生中間去,變老師“教”為學生“問”。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意見,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去,敢于創(chuàng)新。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熱情洋溢,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tài)。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誘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不同見解。挖掘教材中的潛在樂趣,變苦學為樂學。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實踐證明,小組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在小組學習中,優(yōu)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發(fā)揮,中等生可以得到鍛煉,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為學生營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積極進取,嘗試探索,形成探求創(chuàng)新的心理愿望,形成一種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性格特征,促進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創(chuàng)新個性品質的形成。

三、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會創(chuàng)新

1.動手實踐

偉大的教育家孔于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诮虒W“梯形面積公式推導”時,在學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思維已激活時,教師不是機械講解,而是引導學生每人剪出兩個梯形紙板(要求是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當學生剪出后,教師設問:看哪個小組能利用手中的紙板,把它們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學生開始拼擺(有的小組用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當學生各自說出自己的拼法后,教師設問:“你所拼成的圖形的底、高和面積與其中一個梯形的底、高和面積有什么關系?根據它們之問的關系,你能否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各小組的同學通過觀察,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這種教師點撥下的學生動手自行操作、自行探究,有利于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學生情趣盎然,自主研究活動扎實,思維得以訓練,學生的動手、觀察、思考、協作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

2.引導質疑,讓學生會創(chuàng)新。

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fā)現問題的開始。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好奇、好問,求知欲旺盛等特點出發(fā),引導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問題,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提問題的氛圍,交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多角度思考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提出疑問,發(fā)表新見解。如“比”的后項為什么不能為零?比、分數、除法間的三者關系為什么不用“等于”,而用“相當于”?為什么異分母分數加減時要先通分……問題一提出,同學們探知興趣濃烈,思維活躍,發(fā)言就更加積極,比、分數、整數和比例間的關系就一清二楚了。同學們的主動性發(fā)揮了,好學、善學、樂學的勁頭也就更足了。

3.設計開放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所謂開放性問題,是指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標淮答案,也就是答案不是唯一的。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盡可能多、盡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獨創(chuàng)想法,這樣的提問,激發(fā)的正是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的正是想象力。它不像傳統教學的提問方式,一問一答,一答一個準,只提供一種可能答案,一種解決途徑,結果堵塞了學生的思路,桎梏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這種開放式的提問的推動下學生必然會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結合各方面的信息,在產生大量答案的同時,獲得新奇、獨特的反應,從而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時,為了考察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教師出示這樣一個長方形,提出的問題是:誰能看著這個長方形,說一句有關分數的話?

聽了教師的提問,學生的回答不僅體現了紅、藍、黃色部分各占長方形的幾分之幾,還體現了三部分之間的關系。學生的這些巧妙回答,只有在開放式提問的特定條件下才能產生。這種提問考察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真正理解,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諸如此類的提問和要求,在概念、計算、應用題教學和練習中都可能出現。提問突出“盡可能多”、“越與眾不同越好”等特點,迫使學生不滿足于現狀,時刻在追求新的,別人想不到的答案和設想。久而久之,學生的想象力和智慧得到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也隨之逐步形成。

四、體驗成功快樂,讓學生愛創(chuàng)新

每個學生都有創(chuàng)造欲望。創(chuàng)新教育就是使每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并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感受到創(chuàng)造的愉快和歡樂。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中,總是要設法為學生安排“創(chuàng)造”的機會,并使各類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第9篇:管理心理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心血管;風險管理;護理效果

護理風險指的是在對臨床患者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發(fā)生的各種不良事件的總和,護理風險具有很大的難預測性與突發(fā)性,會使臨床患者的治療受到影響,嚴重時甚至還會威脅到臨床患者的生命安全[1]。護理風險管理是臨床護理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保證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條件。心血管疾病患者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因此在對其實施護理的過程中更要采取全面的風險管理措施,讓患者的治療質量與生命安全得到穩(wěn)定的保障[2]。我院現對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采取了風險管理措施,取得的效果十分良好,現整理如下,以期能夠為今后相關的臨床工作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對象均為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取得患者的同意后將其納入本次研究。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患者年齡分布在49-81歲,平均年齡為(58.9±11.7)歲。按照數字隨機的方法將這82例患者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各4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的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統計學對比。

1.2方法

對參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嚴格的監(jiān)測,對患者的用藥、飲食、心理、并發(fā)癥等予以細致的護理[3]。研究組患者在參照組護理基礎之上再采取風險管理措施,主要包括:①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組員均是具有豐富臨床經驗與專業(yè)知識的臨床護理人員,在經過充分的培訓后上崗;②對患者的家族史、病史、治療史、臨床癥狀以及本次治療的目的等基本資料進行詳細地詢問,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情況來判斷患者在住院治療過程中有可能會發(fā)生的不良事件,通過各種渠道的資料查閱來制定一份具有針對性的詳細護理風險管理方案:③為壓瘡高危患者提供透明敷貼、氣墊床等物品進行局部保護,定期為患者翻身,并對患者的受壓部位進行合適的按摩;④在患者床邊設立護欄,在病房走廊旁設立扶手,保持患者所在區(qū)域地面的干凈清潔,保證地面上沒有油漬、水漬等容易引起滑倒的異物,降低患者發(fā)生跌倒問題的幾率;⑤在患者下床進行活動的時候要有專人的看護,并在一旁對患者的活動予以協助;⑥對各類管路進行有效固定,對管路的移位情況、暢通情況等進行定期檢查,一旦患者出現了意識障礙的問題要對其運動加以適當地限制,防止患者發(fā)生管路脫落、跑針、管路受壓等情況;⑦由專人對風險管理小組的實際工作情況進行監(jiān)督與檢查,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錯誤或不足,對獎懲機制加以完善,增強小組長成員工作的責任感與積極性[4]。最后對兩組患者在護理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良事件進行記錄與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幾率。

1.3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整個護理過程中發(fā)生的不良事件進行觀察與統計,不良事件主要有管路受壓、跌倒、壓瘡、管路脫落、針頭脫出、液體外滲、護患糾紛、墜床等。

1.4統計學方法

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使用SPS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用χ2來檢驗計數資料,P<0.05表示本次研究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參照組41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發(fā)生墜床、針頭脫出、壓瘡、管路脫落等不良事件,參照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幾率為24.39%;研究組41例患者中,共有4例患者發(fā)生管路受壓、針頭脫出、墜床、跌倒等不良事件,研究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幾率為9.76%,研究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幾率明顯要低于參照組,P<0.05,如表1所示:

3討論

護理風險是指在臨床護理過程中一切會危害到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這類不安全事件會對患者臨床治療的效果、預后甚至是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的影響[5]。心血管疾病患者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一些患者因為年齡、身體機能與疾病等的影響使得其自身表達能力、運動能力以及意識不斷下降,在整個護理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因此必須要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再采取風險管理措施進行護理,降低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的時候所面臨的護理風險,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預后情況以及身心健康,這同時對于改善當前緊張的醫(yī)患關系而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6.7]。在日常生活中,指引產婦適當運動,保持一個輕松、愉悅的心情。優(yōu)質個性化的護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程度上也有著顯著的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宣傳教育,通過影音資料、宣傳手冊、溫馨提示小標語等,加強對患者的宣傳教育,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綜上所述,在臨床上對妊高癥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改善護患關系,提高產婦以及產婦家屬對治療的滿意度,使母嬰的生存質量達到最優(yōu),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推廣意義。

作者:莊曉婷 單位:吉林大學第二醫(yī)院

參考文獻

[1]吳新琦,盧翠榮.妊高征預測及干預結果分析[J].轉化醫(yī)學,2014,22(2):3942-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