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外匯實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外匯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外匯實訓總結

第1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國際金融;實踐教學;外匯交易

一、國際金融學課程的教學特點

國際金融課程通常是針對商學院本科生設置的專業(yè)課,涉及非常廣泛,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課程,課程教學強調的是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應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解釋國際金融市場的種種現象,并能夠注重國際金融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總的來說國際金融學具備以下特點。

(一)知識點覆蓋面廣

本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國際金融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國際收支、匯率等基本理論,了解國際儲備的構成及管理方法,學會幾類主要的外匯交易,并熟悉國際金融市場運作方式及國際資本流動規(guī)律,最終學會用所學原理與方法分析各種國際金融問題,同時為進一步學習和深入研究其他后續(xù)課程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

(二)與實際聯(lián)系緊密,內容更新快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金融一體化的發(fā)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來往越來越多,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是不斷發(fā)生著變化,而這些變化又會引起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而國際金融學的課程內容也必然隨著國際形勢及國際金融市場變化而不斷更新,及時地結合新情況和新問題進行教學改革。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以來的次貸危機和隨之而來的歐債危機,它們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預防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這也就成為國際金融課程中要研究的新內容。所以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需要不斷地融入新事件、新理論,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學與實際經濟活動不脫節(jié)。

二、實踐教學作為國際金融學輔助教學的重要性

國際金融學所包含的國際金融活動很大程度上都與匯率有密切的關系,而經濟主體,不管是個人、企業(yè)還是國家都會進行外匯交易活動等。而已有的國際金融等課程更多的是闡述外匯交易等實踐課程的理論基礎,而缺乏系統(tǒng)的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的總體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增強國際金融實踐操作能力,具體目標是要求學生不但能夠掌握外匯交易的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外匯交易的方法、風險的分析和控制,也要能夠解讀外匯行情、利用分析軟件對外匯走勢作出合理判斷,并順利實現外匯買賣的即時與委托交易的模擬操作。目前國內僅有部分高校開展了國際金融實踐教學,而多數高校還是純理論教學,這樣導致學生僅對外匯交易的理論內容有所涉及但沒有系統(tǒng)的外匯交易應用方面的學習,因此動手能力較差。因此加強實踐教學能夠深化學生在《證券投資學》等專業(yè)課程中學到的投資的基本概念,深化學生國際金融學理論教學中學到的匯率變動的基本概念和得到交易的基本程序與方法,通過外匯模擬交易的具體操作,使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金融交易實務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與常用詞匯,把握各類金融外匯交易的基本特點與交易常識,進而更好地將國際金融學知識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儲備,這就是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國際金融學教學設計形式多樣化

(一)理論教學

國際金融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其中涉及的匯率理論、國際收支理論等需要有很強的理論基礎才能夠掌握,所以首先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教學,只有在理論已經充分吸收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實現不同的實訓形式。教師應該有效地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整合相關理論,選擇板書、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詳盡地闡釋理論,并且及時關注課堂學生反饋情況,通過課堂小組討論等形式更好地與學生互動,從而讓他們更牢固地掌握理論知識,為后續(xù)實訓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金融實驗室軟件模擬

為了更好地進行實踐教學,仿真現實經濟情況進行外匯模擬教學是最佳的教學方式,因此學校建立金融實驗室并安裝相關外匯交易軟件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實訓講解每次實訓的主要內容,不同實訓內容的注意事項及可能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對即將要進行的實訓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實訓內容。在外匯實訓的現場指導中設定具體交易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進行練習。外匯交易相對復雜,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多種不同的問題,現場指導能夠及時解決問題,并將常見問題記錄,以后補充在實訓報告中供學生參考。這樣的仿真模擬交易才真正做到了學生參與其中,感受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事實對世界經濟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對手上的虛擬貨幣造成的影響。只有經歷過才能更加理解國際金融市場學習的重要性。

(三)建立實訓基地

作為學生很少有機會到銀行、證券公司和外貿公司等參加實踐活動,而這是學生了解金融機構和外貿企業(yè)的業(yè)務流程和外匯交易特點的重要途徑。事實上是銀行、證券公司幾乎不需要本科生進行外匯交易相關的實習,所以高校如果能夠聯(lián)系大型外貿公司的資本運作部門建立實訓基地,應該說是對在校仿真模擬實訓之后的一個最好的補充。目前這方面對各學校來說實施都比較難,但是也有不少高校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實訓基地的機會。另外還有個解決路徑就是學生利用假期回老家的相關公司進行外匯交易方面的實習,通過家鄉(xiāng)的關系網適當地尋找這樣的機會也是不錯的方法。

(四)開展專業(yè)講座

除了豐富的課堂理論教學、新鮮的外匯交易實踐教學以外,高校在國際金融學教學過程中適時地邀請外匯交易方面的專家進行講座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外匯交易專家應該是從事多年的實際外匯交易,有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通過講座為學生講解近年來外匯市場的發(fā)展比枯燥的課本描述歷史發(fā)展更容易讓人記憶猶新。尤其重要的是真正的外匯交易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突然性的事件等的應急處理辦法等,這些知識是教師經驗欠缺的重要部分,因此通過專業(yè)講座的形式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一堂課。

(五)課后多渠道溝通

現在的90后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表現力都比較強,這就需要給他們提供可以釋放自己、施展自己才華的平臺,他們也非常需要教師的認可。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更要在課余時間跟學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動。所以課后學生利用網絡在宿舍學習,教師采用視頻會議或郵件聯(lián)系的方式與學生溝通,并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對已經學的理論和做的外匯實踐進行總結,真正做到吸收消化知識。

四、結論

通過分析我們知道要想實現國際金融學比較好的教學效果應該從以上幾方面努力,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鼓勵授課教師進行課程設計的創(chuàng)新。但在實現以上教學形式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也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一)加強校企合作

正如以上提到的實訓基地建設的困難,作為實訓基地本身能夠加強教學效果,所以如果能夠以學校為平臺和企業(yè)簽訂合作協(xié)議應該是比較好的方法,當然在此過程中授課教師也應該能夠想到為企業(yè)服務的措施從而使得校企獲得雙贏才能夠長期合作下去。

(二)加強教師的業(yè)務能力

很多教師本身理論基礎非常扎實,也能夠進行虛擬的外匯交易等實踐,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實踐。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心理因素的影響在兩種情況下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投資決策,因此授課教師加強實踐操作非常重要,這種可以通過去公司實習也可以通過自行開戶進行外匯交易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沈軍,王聰.國際金融教學內容體系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02).

[2]羅丹程,宋連成.國際金融學課程“引導式”教學方法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5,(08).

第2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一)課程內容多、理論深、范圍廣國際金融研究內容較多,涵蓋了國際收支、外匯、外匯市場、匯率、匯率制度安排、外匯管制、國際儲備制度、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危機、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機構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控制方法、時滯效應等,具有內容多、理論深、范圍廣的特點,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二)課程時效性強國際金融市場瞬息萬變,新的現象、新的事件、新的問題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層出不窮。近年來,國際金融理論得到了快速地發(fā)展,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市場理論、匯率決定理論和國際經濟政策協(xié)調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因此,國際金融課程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新的現象進行分析,并時常借鑒國內外在國際金融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三)課程實踐操作性強國際金融課程的實務操作部分主要涉及到匯率的折算、進出口報價、外匯風險防范、進出口貿易融資、套利套匯等業(yè)務。匯改以來,人民幣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不斷進行調整,匯率風險怎樣防范以及在進出口中如何報價等內容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重要。不少學生反映這個部分的內容很難理解,在具體操作中有難度。實務操作部分的教學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卻往往受到學生基礎薄弱、課程自身復雜等方面的制約。正是由于國際金融課程實務操作部分的“難理解”與“難操作”的特點,教師就必須依據工作內容和流程設計教學內容,選取來自于企業(yè)真實工作內容的案例,結合現實的國際金融現象進行講解。教學方法和手段要適合高職學生的特點,摒棄純理論式的計算,計算內容要與實際工作相關,計算的難度要循序漸進,同時要加大學生自主練習的力度。

二、教學改革的方法與手段

(一)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在注重多媒體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的基礎上,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或手段。

1.課堂講授教學法課堂講授作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老師可以在講授中突出重難點,把大量的信息及時傳遞給學生,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所以同樣適用于本課程。

2.多媒體教學法把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其他信息,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表現出來,達到立體教學的效果。運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其獨特的形、聲、景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產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對解決系統(tǒng)的理論問題,理解復雜的邏輯關系和課程結構的展示效果很好。特別是在需要豐富的數據資料、圖表來說明和論證時,效果尤其明顯。如在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中,多媒體的教學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

3.設問啟發(fā)式教學法對一些國際金融熱點問題,可以采取設問啟發(fā)式教學法。例如進行“人民幣升值的利弊分析”等熱點問題的專題討論、案例分析、政策效果分析等等??上扔山處熱槍χR點或金融現象提出問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最后由教師分析、點評、總結。設問啟發(fā)式教學法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將所學知識和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4.課堂互動教學法教師和學生通過經常性的交流溝通,相互促進,使教與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課堂45分鐘不全由教師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每一章節(jié)授課后學生和教師分別進行總結,學生先提出自己的問題或不清楚的知識點,或者是現實中的熱點金融問題,教師可先讓其他學生為提問的同學解答,之后再補充總結。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基本問題,由學生通過思考、收集資料、課下討論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對學生的解決方案做現場點評。雙向互動式教學方法增加了教師的動力和壓力,促使教師勤于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講課技能;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思想與情感的交流,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實踐教學為了強化學生的相關技能,可以借助校企合作單位的平臺及校內的實訓室、自主實驗室等進行模擬股票市場、模擬期貨市場、模擬外匯市場以及網上銀行業(yè)務等仿真實踐教學,通過實踐,縮短學校和企業(yè)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能順利進入工作崗位。

(三)網絡教學網絡學習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擴充學習廣度的有效方式。課程任課教師可利用課程主頁BBS論壇,騰訊QQ,采用網上答疑、討論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的課外指導。課外指導通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能擴展學生的視野,充分滿足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興趣的學生要求。

三、課程考核方式

第3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問題著手,提出了改進高職高專國際金融教學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 國際金融 教學改革

1 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1.1 較強的專業(yè)性與綜合性

國際金融內容龐雜,涉及面廣,包括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外匯與匯率、國際結算、國際貨幣體系等知識。除了涵蓋金融經濟知識,還涉及會計、數理統(tǒng)計等知識,除了與金融密切相關的外匯與匯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危機等知識外,還有國際收支的分析、國際結算工具的應用等。因此,學習國際金融課程,除了需要具備扎實的金融經濟基礎外,對會計、數學、統(tǒng)計等知識都要有較好的掌握。

1.2 理論與實踐并重

國際金融課理論性強,如內外均衡理論、政策搭配選擇、外匯決定理論、金融危機傳染理論等,這些知識不僅抽象,而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較少。另一方面,國際金融課中的外匯買賣、資金業(yè)務、國際結算等內容,實踐操作性也很強,金融企業(yè)希望學生對這些業(yè)務能夠操作自如,處理嫻熟,從而快速成為業(yè)務精英,因此,國際金融課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很高。

1.3 知識更新快

與其他理論性很強的課程相比,國際金融的理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因此,其教學內容也應體現其理論的發(fā)展變化。如歐元區(qū)的成立,使歐洲十多個國家的貨幣退出流通市場,十多種曾與歐元區(qū)居民的經濟金融生活息息相關的貨幣退出了歷史舞臺,歐元成為歐洲經濟貨幣聯(lián)盟內唯一法定貨幣;而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海嘯則暴露了當前國際金融理論的缺陷。可以說,此次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國際金融理論的危機,它對已有的國際儲備理論、外匯管制理論、金融監(jiān)管以及國際貨幣體系等有關國際金融的內容都構成了沖擊,這必將推動國際金融理論的完善與發(fā)展。

1.4 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但課程較難

與公司理財等其他專業(yè)課相比,學生對國際金融課有較濃厚的興趣。一方面是由于國際金融與經濟發(fā)展和國際形勢聯(lián)系緊密,國內外的財經雜志和媒體都經常報道與國際金融有關的新聞事件;比如2007年發(fā)生在美國的次貸危機為什么會迅速從金融行業(yè)蔓延至實體經濟,從金融危機演變成全球經濟危機,又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學生對此都興趣盎然。另一方面是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人民幣的持續(xù)升值,出國旅游和留學人數的增加,國際金融與學生的生活產生更多聯(lián)系,因此學生迫切希望了解與國際金融相關的知識。但是由于該課程較強的理論性和眾多拗口的專業(yè)術語又往往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望而卻步,對其后續(xù)學習產生畏難心理。例如,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開放經濟條件下的內外均衡、政策選擇、匯率決定等理論性很強的知識點時都表示難以消化。

2 高職高專國際金融課目前存在的問題

2.1 教材不適

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國際金融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大都與本科教材雷同,同時有片面追求名牌大學教材的傾向。這類教材強調理論的完備性與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但內容過于抽象,對于大專學生來說,缺乏針對性,實踐部分內容太少,學習和掌握起來較為困難。

2.2 課程設置類似本科院校,缺乏高職特色

與本科教育強調學科性、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不同,高職高專院校遵循“以就業(yè)為導向,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yǎng)專業(yè)基礎扎實、技術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原則,應用于實踐是其人才培養(yǎng)的使命。這就要求高職高專院校在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與社會適應能力的鍛煉。課程設置上應以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線,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突出課程的職業(yè)功能性和行業(yè)適用性。但目前多數高職院校在課程構建上模仿本科院校,側重理論性較強的綜合課程。

2.3 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實訓方式不能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高職教育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職業(yè)崗位能力,強調的是職業(yè)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因此,實踐教學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目前很多高職高專院校金融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學生所學的知識和能力與實際工作內容相差甚遠,這與高職教育“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相違背。因此,在國際金融的教學中,增加實踐實訓教學在教學計劃中的比重是目前面臨的迫切問題。

總的來說,目前高職高專國際金融課的教學忽視了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特殊情況,教學沒有跟高職高專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密切結合,沒有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3 改進高職高專國際金融教學的措施

針對目前高職高專國際金融課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加以改進:

3.1 選用適合高職高專的教材,合理設置課程

目前市場上專門針對高職高專的國際金融教材較少,而且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缺乏針對性、適用性。筆者所在學校精心挑選了一本標有“21世紀高職高專精品教材”的《國際金融理論與實務》教材,但是教材跟本科教材差別不大,強調理論,而且低級錯誤和排版錯誤也不少,如在國際收支平衡表中借貸寫法與會計常規(guī)相違背,國際結算內容這章則理論太多,而且各類票據的圖案跟實際差別較大等,這讓很多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耐性與興趣,學習積極性大大受挫。因此,筆者希望國家能加大力度編設真正具有高職高專特色、適合高職高專的國際金融教材。

在課程設置上,由于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技能應用型人才,強調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設置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線,強調課程設置的職業(yè)功能性,并注重關鍵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堅持職業(yè)對技能和知識的需求來設置課程。

3.2 用通俗的語言講解

國際金融課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課程,里面涉及的很多理論即使是金融專業(yè)的學生也不一定觸類旁通,還有很多拗口的專業(yè)名詞,所以即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感興趣,但也會被里面復雜的知識體系弄得無所適從。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使用通俗的語言解釋相關概念。由于高職高專教育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理論性要求不強,因此只要能讓其理解某個知識點就可以了,所以用通俗的、口語化的語言講述理論性很強的專業(yè)術語,也是不錯的選擇。如在講國際收支時,可以這樣形容國際收支,就好比一個人欲在當今社會生活,就必須掙錢,也必須為其購買的東西付錢,發(fā)生收入和支出,而國際收支就是一國從外國掙的錢與支付給外國的錢的差額。收大于支,則為順差;入不敷出,則為逆差。

3.3 加強實踐教學

高職高專教育強調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國際金融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國際金融中一些看似復雜、難以理解的原理,在實踐操作中其實比較簡單,比如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炒匯等,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述如何編制收支平衡表,什么是匯率,匯率變化會給經濟帶來什么影響,如何判斷買入匯率與賣出匯率,由于這些內容非常抽象,學生容易聽得一頭霧水,而且會認為這些知識跟自己的生活毫無關聯(lián)。然而,通過在金融實驗室進行外匯交易模擬實訓,學生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匯率的變化,匯率變化帶來的影響,這樣學習起來不僅直觀,而且易于掌握。筆者所在學校在開設《國際金融》課的同時開設了《外匯交易模擬實訓》,擁有設備配套齊全的大型金融實驗室,通過在實驗室進行模擬外匯交易,不僅使學生易于接受相關知識,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

3.4 引用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作為理論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如果一味采取“滿堂灌”的授課方式,不僅教師講的辛苦,學生聽的也累,因此教師不防調整一下教學方式,采取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大專學生對于話題討論、參與式教學都能積極發(fā)言。例如國際融資一章基本全是理論知識,學生學習起來較吃力。教師可以在講授完基本的概念理論,學生初步接受之后,引入案例討論。由教師搜集業(yè)務經營范圍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對外融資的多個企業(yè),讓學生組成討論組,扮成企業(yè)管理者,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并分析各種融資方式的差別和選擇理由,最后由教師做客觀的點評與總結。采取這種方式,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3.5 完善師資隊伍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與實施者,高職院校能否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技能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的素質密切相關。高職院校一方面應加大力度完善師資隊伍,努力培養(yǎng)一批高素質的專業(yè)教師人才,另一方面可聘請一些具有行業(yè)經驗的優(yōu)秀人員擔任實踐教師,讓理論知識與實踐實現更好的結合。

3.6 教師自身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

國際金融是時代性和綜合性很強的課程,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擴展知識面,拓寬視野,與時俱進。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持續(xù)推進的背景下,國際金融領域將會出現更多的新問題,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將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因此,需要教師持續(xù)自主地學習,緊密跟進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領域的最新進展,用最新的知識武裝自己,將最新理論與知識傳達給學生,不斷擴充、更新、完善知識體系。

參考文獻:

[1]潘晴,劉立平.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55.

第4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模擬教學 實驗教學 貨幣銀行學 金融 貨幣符號

一、金融專業(yè)實驗室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貨幣銀行》是泉州師范學院金融學院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在我院各金融專業(yè)會計學、金融工程學等金融類學科作為公共課教授,在我院的課程中舉足輕重,涵蓋了經濟系、會計學、工商管理系等多個專業(yè)。在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貨幣銀行學多以課堂授課為主,并未開設專業(yè)的實驗室,對于貨幣及其貨幣經濟活動的知識的了解,學生也主要來自課本和老師的傳授,偶爾會有一些貨幣幣種的實物認知,但了解有限,如果按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講授,勢必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本人結核教學實踐,結核綜合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探討課程內容改革,較好的提高了教學效果。貨幣銀行學綜合實驗教學法主要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輔以恰當的多元實驗手段,形成合理的實驗環(huán)節(jié),以模塊化為載體構建“分層次、多模塊,必修與選修結核,課內與課外結核”的綜合實驗教學體系,可以更好地體現“貨幣銀行學”課程的學科特色,并能更好地整合教學資源,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中,我總結了教學中的不足,以及我對這門課程的一些思考。

二、《貨幣銀行》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注重理論和說教,對學生技術和技能的培養(yǎng)不夠重視

《貨幣銀行學》內容主要是三大塊:貨幣、銀行及金融市場,并且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更新與變化。例如:在銀行方面,大家一致認為我國有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而實際上,國有商業(yè)銀行在不斷地改革,中國農業(yè)銀行已經成功改制成為股份制銀行,過去的弄訊與誠實信用合作社,現在很大部分改成農村和城市地方性的商業(yè)銀行。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分業(yè)經營的政策,銀行業(yè)務僅僅限制在零售業(yè)務上,而禁止幫助大企業(yè)和銀行發(fā)行證券、自行買賣證券、買賣外匯或者幫助客戶買賣外匯的投資銀行業(yè)務,這樣的銀行業(yè)務是很不全面的,在國際上也是非常缺乏競爭力的。隨著我國金融政策和金融改革由分業(yè)經營相混業(yè)經營的轉變,商業(yè)銀行也開始向投資銀行轉型,銀行業(yè)務就由零售專項批發(fā)零售并重。但是,以往的教科書和教學人員并沒有隨之完成這種轉變。

(二)實驗教學環(huán)境局限于課堂,缺乏對貨幣實物及交易環(huán)境的塑造

貨幣銀行的核心內容是貨幣供給和需求,更注重行業(yè)實訓內容、金融工具,例如本票、匯票、支票、股票和貨幣的交易環(huán)節(jié)以及由利率的決定而產生的對宏觀金融經濟現象的解釋和相應的政策建議,而在現實實驗教學中,教師更注重課堂知識傳授,大部分教師的實驗教學集中與課堂小實驗和理論,往往忽視了這些理論的實踐,導致學生只能從敘述當中了解但卻從未見過這些實物,更沒有實地實踐的機會,不知道企業(yè)什么時候需要申請匯票,怎么辦理匯票結算,中間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加之,市場目前針對貨幣銀行學的專業(yè)教學的實訓室建設多沿用傳統(tǒng)金融實訓環(huán)境,采用傳統(tǒng)授課和貨幣認知,缺乏實訓設備、數據資源、運行機制等創(chuàng)新需求,實習基地和金融模擬實驗室的資源不足,缺少貨幣交易環(huán)境等配套的專業(yè)環(huán)境,無法滿足專業(yè)教學對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實際操作與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實驗實訓結果并沒有有助于課堂教學,理論也不能聯(lián)系實踐使學生無法掌握崗位技能。

(三)實踐教學氛圍比較沉悶缺乏趣味

《貨幣銀行學》是一門專業(yè)基礎理論課,也是一門具有很強實用性的課程,其技術型、技能型和趣味性卻不濃。教授過程若只以教講解為中心加部分貨幣實物教學,并不能引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已經對整門課程的了解,在脫離真實金融機構運行環(huán)境的條件下,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商業(yè)金融機構的真實業(yè)務操作,實驗顯得毫無意義。

三、貨幣銀行實踐教學方式的改革

(一)精編實驗教材,機動課時,針對我校學生的特點編制教材

首先,改革傳統(tǒng)的刻板教材,以角色帶入的方式,通過游戲通關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實驗課程的編制。融入現代銀行、基金、保險、現金業(yè)務的流程和特性制定各實驗的實驗主線,突出實用性,理論的夠用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象鮮明的主線闡述貨幣銀行學的一般原理、性能、作用和業(yè)務延展,加上自由開放的討論方式,使得晦澀的課程更具有吸引力。目前,泉州師范學院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包括經濟系、會計系等不同專業(yè),而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對實驗教材的興趣、理解程度不一,既有文科又有工科,所以需要對教材進行現代化的編制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保證學生的培養(yǎng)階段上獲得相應的教育。將貨幣認知、貨幣流轉等通融知識作為實物教學類教材,可以制成《貨幣銀行學實物通冊》,作為教材人手一份;將貨幣流通環(huán)節(jié)作為實驗知道類叢書進行策劃與精編,并制定《貨幣銀行實驗室通用手冊》,以現實中貨幣銀行學的經濟流通過程為主線進行游戲性拆解和編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通關體驗,從而在了解貨幣流程的整個過程個各種形式以及各個環(huán)節(jié)。

其次,整個課時的設計以綜合實訓中心為主,按照單元和故事線進行分部,實行“集體授課+興趣學習”的方式,相應的,實驗課程分為固定場地和自由選擇兩部分。在集體授課環(huán)節(jié),以系為單位進行不同實訓室的課時設置;在課余和空殼時間,可將實訓室對外開放,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自主實驗。在學院所有擔任《貨幣銀行學》里的每個模塊―銀行、信用與金融市場,教師對每個模塊進行討論及交流,建立集體備課制度,每學期開學前組織老師共同備課。根據各個老師的專業(yè)特長,留用30%自主性教學內容供教師自由發(fā)揮。根據我院的具體要求及不同專業(yè)的教學要求,編制大環(huán)節(jié)下的分解教材。

(二)推行實驗生活化教學模式,借助以虛擬銀行為中心的綜合實訓基地打造實驗環(huán)境

為了更好的將進行《貨幣銀行學》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操作技能,無論從實驗課的形式還是軟硬件環(huán)境都要進行塑造。

1.推行“課訓一體化”的生活化實驗形式。即在課堂等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目的的課堂等場所,增加實物實驗教學的比重,將實驗生活化。為了增加授課過程中的趣味性,克服沉悶,將原有的講授式課堂授課的基礎上增加實物教學,例如:在貨幣這章的學習中,可以向學生展示貝幣、布幣、刀幣、環(huán)幣、銀元、民國紙幣、一至五套人民幣等,使學生更加形象地掌握貨幣發(fā)展的歷史脈絡,也可以較好的實現教學效果,讓學生能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了解貨幣――貨幣銀行的歷史由來、演變以及作用和影響。

2.在原有金融實訓室的基礎上,打造虛擬銀行,創(chuàng)造仿真實訓環(huán)境。并在實訓室內設置銀行柜臺、大堂經理、客戶經理等業(yè)務模擬教學設施;開通銀行仿真工作系統(tǒng),如:現金結算、外匯、個人網銀、企業(yè)網銀、信用卡等業(yè)務實操實驗教學;銀行個人信貸、公司信貸等業(yè)務務實實操實驗教學;P2P等互聯(lián)網金融相關業(yè)務或知識模塊實訓教學;保險理賠、互聯(lián)網保險等業(yè)務實訓教學,虛擬銀行配置如下:

(三)推行實地實踐+案例教學法

《貨幣銀行學》的課程中有的章節(jié)需要學生參與討論,如: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貨幣政策、金融創(chuàng)新等熱點問題。教師可以在介紹完基礎知識與基本概念之后,布置課后作業(yè),把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在課后查找資料,做成PPT,下次課專門進行展示以及討論。每個組選一個或兩個學生上講臺展示他們的成果,展示完畢后,有其他組的學生對他們的PPT進行提問,問題由這一組的成員回答,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發(fā)言的情況計入平時成績。學生通過課堂討論,不但鞏固了所學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組織材料的能力,還鍛煉了他們的口才,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組織學生去銀行等商業(yè)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和實習,近距離觀察貨幣流、融通以及保險、理財等現實操作,并與商業(yè)機構聯(lián)合舉行答疑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對國有商業(yè)銀行、股份制商業(yè)銀行.中國人民銀行及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調查走訪,獲得第一手資料;了解結算業(yè)務主要是掌握銀行結算原則、銀行結算紀律、銀行結算責任和主要結算方式運作等內容。加深學生對銀行貨幣學知識的了解和觀察,并對未來所從事的行業(yè)有一定的了解,逐漸進入企業(yè)角色。

參考文獻

[1]龐景特.談發(fā)展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00,(9).

[2]楊能生.教育過程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教育[J].科學論壇,2007,(6).

[3]李平.低碳經濟的金融支持研究[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2.

[4]孫梅.財會專業(yè)課分層教學改革嘗試[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2).

第5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1.《國際金融》教學應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又要避免純理論性。在教學實踐中,國際金融理論授課的分寸最不容易把握。研究型大學以理論研究為導向,可以把大量的課時用于對純理論的研討,高職院校以掌握實務為教學目的,國際金融的理論學習僅滿足夠用就行。應用型本科國際金融理論部分的教學應介于這兩者之間,理論的教學應該要求“扎實”,即理論的科學性準確、實在,但是不要求過深。具體來說,對于一些常用的國際金融理論,學生能夠掌握這個理論的假設前提、數理模型的經濟學含義,并能解釋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和經濟政策就可以了。至于這個理論的來龍去脈、數理模型的詳細推導、構成學派等等,就適可而止。應該著重于這些理論如何轉化為實踐,如何應用到實踐中去。[1]2.《國際金融》的實務教學要以透徹理解原理為基礎,以熟練掌握為目的。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文件精神,在應用型本科的《國際金融》教學中,要特別突出對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掌握,并結合實踐,靈活應用國際金融的專業(yè)知識。因此,在教學中,對與國際貿易密切相關的金融實務,特別是金融衍生交易,教師要分析透徹,使學生首先能從原理上理解清楚,繼而就需要借助仿真系統(tǒng)進行大量的實訓,從而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至于衍生工具中的很多理論模型則可淺嘗即止。按照上述教學指導思路,應用型國貿本科《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能獨立分析和解釋國際經濟中發(fā)生的現實問題;理解并熟悉常用的國際金融實務,能滿足國際貿易業(yè)務中報價核算、經營風險防范、投融資安排等業(yè)務的需要,為今后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現行《國際金融》教材教學內容評述

和歐美的教學方式不同,我國高校的教學內容往往是由所采用的教材限定的。國內目前影響較大且較為流行的《國際金融》教材主要有四種:一是姜波克編著的《國際金融新編》,二是陳雨露主編的《國際金融》,三是易綱、張磊合著的《國際金融》,四是劉舒年、溫曉芳主編的《國際金融》(第四版)。這些教材已多次再版或修訂,各具特色,是眾多國際金融教材中的精品。姜波克的《國際金融新編》,確定了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和經濟可持續(xù)增長(長期)條件下的外部平衡,主要工作變量是匯率。內容包括國際儲備和中國的外匯儲備問題、中國的內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相互沖突的根源問題、次貸危機問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年來的新變化等問題。該教材的最新版又以中國國情為基礎、以核心變量匯率為工具,構建了中國內部均衡條件下外部平衡的系列調節(jié)模型[2],是一部很不錯的金融理論教材。但由于理論過深又缺乏實務,顯然很不適合應用型國貿本科的國際金融教學。陳雨露從應用經濟學視角出發(fā)、按照“本土化”要求編寫的《國際金融》,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但其中的“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與國貿專業(yè)的《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管理》等課程中的許多內容有重復,加之理論部分也不夠簡明,以及課時數的約束,該書也不是應用型本科的理想教材,但不排除選用。易綱、張磊合著的《國際金融》分為宏觀篇、微觀篇、市場篇和體制與政策篇。全書論述嚴謹、全面,并能結合中國的實踐。但學生需要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功底和較高的數學水平,且需要80個課時以上,因此也不適合應用型的教學。劉舒年、溫曉芳主編的《國際金融》(第四版)以國際金融基本理論、基本業(yè)務、基本技能為主線,密切結合對外經貿實際,深入分析與貿易有關的外匯交易、外匯風險管理、衍生金融工具、國際融資等內容。[3]理論簡明,實務全面,是國際商務師考試的指定教材。筆者認為,該教材最適合應用型本科教學。但由于課時的限制,以及每個學校會有不同的教學要求,使用時還應根據教學實際增減內容。綜上所述,上好《國際金融》這門課程,首先寄望于有一本適合的教材。盡管國際金融的教材汗牛充棟,但適合于某一特定學校教學需求的教材可能不多。因此,鼓勵任課老師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編寫出符合所在學校教學要求、體現其教學特色及地域經濟需求的教材,意義重大。

三、《國際金融》教學內容優(yōu)化

第6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任務導向 教學模式 因納特實訓平臺 工商管理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2011年院級工商企業(yè)管理重點專業(yè)建設項目成果之一。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提出的背景

西安翻譯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yè)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yè)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技能專門人才。這也就是在強調專業(yè)理論和知識面之外,更要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而我們培養(yǎng)的人才卻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結合最初的狀況,總結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1.實訓成為理論學習的“第二課堂”

在實訓教學中,偏重理論教學的深度和系統(tǒng)性,使高職學生的實訓課堂并沒有凸顯出與理論教學的不同,使“實訓”變成了理論知識學習的“第二課堂”。

2.以教師引領型教學為主,學生興趣不大

在實訓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基本上是全程參與,講解詳細,使很多學生對所要進行的實訓內容失去了好奇心和參與的興趣,降低了學生參與積極性。

通過對我院工商管理2007屆(83名)、2008屆(51名)連續(xù)兩屆參與實訓的134名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高達70.9%的學生對希望從實訓中學習到的內容和實際培養(yǎng)的形式和內容存在較大偏差,54.5%的學生表示對實訓沒興趣,僅有23.1%的學生表明有興趣,不過僅僅是對實訓平臺感興趣,而不是老師的講解和引領。這一數據充分說明,這樣的教學模式根本達不到所期望的提升學生實踐及動手能力的訴求,這與企業(yè)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人才的需要脫節(jié)。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概述

基于以上問題,通過在實訓中不斷探索和實踐,提出了“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是在“因納特工商管理實訓平臺”教學中,以實訓的背景介紹和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簡單說明的基礎上,以典型的情境任務為依據,使學生“走入”情境,以情境為載體,自主探索每一情境中所面對問題的最優(yōu)解決方案,在不斷深入的情境和對實訓平臺功能不斷地了解中,尋求目標的一系列最優(yōu)決策序列,最終順利達到預定目標。

這一教學模式的改變,淡化教師的引領角色,以學生為中心,使教師的角色扮演為“輔助者”,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對于實訓平臺不斷加深認識,對企業(yè)經營的艱辛、競爭的殘酷、面臨資金短缺時的焦慮以及面臨單個企業(yè)無法消化的訂購單時的合作等有了深入的體驗,從中收獲了理論學習中無法感觸的方方面面,對提高學生專業(yè)綜合素質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在實訓中的應用

1.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內容安排

“因納特工商管理實訓平臺”以模擬公司實際運營為基本思路,涵蓋了組織架構的搭建、公司注冊基本流程、外匯買賣、貸款融資以及設備采購、產品生產、營銷推廣、直接銷售經驗等眾多環(huán)節(jié);構建了商務談判的交易洽談系統(tǒng),自動招投標管理和評價系統(tǒng),實驗室內容涵蓋公司注冊登記、公司組建和架構、人力資源管理、生產管理、成本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企業(yè)規(guī)劃和企業(yè)戰(zhàn)略、資金管理和資本經營、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商業(yè)計劃書等,從企業(yè)運營模擬、企業(yè)經營決策分析等多方面為學生實訓、實習提供系統(tǒng)解決方案。根據軟件模塊、課時、專業(yè)課程目標及任務要求,劃分為6個學習項目,22個需要解決的工作任務。如表一所示:

2.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實施案例

以項目2企業(yè)市場行銷的任務1 “公司份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為例,來分析如何以任務為導向,通過學生自主逐步探索、認知,提高學生職業(yè)綜合技能。

任務的目標是:使學生會分析市場,進行科學定價,并科學行銷。

(1)任務的提出:公司份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2)任務的知識說明:實訓要求注意市場變化,科學開拓市場,科學選擇銷售渠道,科學定價。

指導教師在實訓開始時,針對這次實訓提出如上的任務,并給出相應的任務知識說明和提示。

如果學生要很好地解決“公司份額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這個問題,必須結合理論中所學的有關市場營銷中對公司份額影響的相關知識,并結合實訓軟件平臺,尋找相應的需要關注的操作內容。

在該任務的完成中,需要具體關注的點主要包括兩方面:①市場進入前:市場進入策略、區(qū)域選擇、渠道的選擇、產品定位等;②市場進入時:市場份額增長策略、市場開拓方式、產品品牌投入度、產品價格定價策略、合作方的選擇、促銷方式等。

(3)小組討論:不同的學生關注到的點是不同的,接著通過軟件平臺每項功能的認真學習和討論,方能將如上兩方面需要關注的點一一給出,這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中了解了模塊的功能,并在討論中進行交流和總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4)綜合評價:這一項在該任務完成時并不能給出,只有當第2個項目的全部任務完成后,才能識別當初的決策和認識是否正確,這就體現了當前的決策對于后續(xù)決策的影響,這一具有后效性的影響,使每一階段決策必須慎重,否則將對于整個經營的成敗產生影響。

過程性的決策,直觀反映在最終的經營結果中,體現了“全過程決策+結果”這一綜合評價模式,關注學生多因素影響下的決策能力的訓練,并能直觀地告訴學生,經營成敗和每一步的決策息息相關。

總 結

在以任務導向式探索、認知型教學模式中,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主角變?yōu)椤澳缓蟛僮髡摺焙汀叭蝿瞻l(fā)放者”。

首先,能從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決策能力出發(fā),最大限度地弱化教師的角色和強化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讓學生帶著任務充滿好奇地去探索、認知,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在近兩年實訓教學活動和學生興趣調查中得到了充分證實。

其次,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使學生逐漸地在實訓中能夠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培養(yǎng)的學生能夠真正滿足企業(yè)的要求。為學生能夠快速從“學生人”轉變?yōu)椤捌髽I(yè)人”作用非凡,且對于學生今后的長期持續(xù)發(fā)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孫連棟,李曉敏.職業(yè)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7):146-147.

第7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教學內容

【Abstract】Based on the author?蒺s teaching practices, this article prob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for undergraduates of applied international trade. It starts with an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guidelines. Then, it carries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the mainstream textbooks in China. Finally it deliberates on how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should highlight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enable students to familiarize the financial practices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flect regional features.

【Key words】applied undergraduat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finance; teaching content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224-02

《國際金融》是應用型國際貿易本科學生的一門必修課。這門課包括國際金融理論和實務,內容廣泛,信息量大,專業(yè)性強。在《國際金融》的教學中,為達到“應用型”的培養(yǎng)目標,如何設計和取舍教學內容,是值得我們長期思考的問題。

一、《國際金融》教學的指導思路與目標

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把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分為三種:研究型大學以理論創(chuàng)新為己任,培養(yǎng)的是“理論研究型”人才;高職院校的教學側重于實踐技能,培養(yǎng)目標是“實務技能型”人才;而教學型本科院校大都突出“應用型”特點,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目的是培養(yǎng)“理論應用型”人才。基于這樣的分析,對于應用型國際貿易本科學生而言,《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總體指導思路應該有如下三點:

1.《國際金融》教學應有意識地體現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的關聯(lián)性。這是在教學中比較容易被忽視的一點。從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來看,在經常項目占國際收支絕大比重的時候,國際收支幾乎等同于貿易收支,當時的國際金融還沒有成為一個單獨的學科,是從屬于國際貿易的一個內容。國際貿易需要有國際間的金融運作才能完成;反過來,國際金融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又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fā)展。隨著國際投資、國際投機、國際借貸規(guī)模的逐漸增加,國際間的金融活動越來越有其獨立的規(guī)律性,國際金融也不再是國際貿易的附屬而成為了一門獨立的學科,并與國際貿易一道,共同構成了國際經濟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一直要強調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的聯(lián)系,以避免學生在學完了國際金融之后,還不知道為什么要學國際金融,弄不清貿易和金融之間的密切關系。

2.《國際金融》教學應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但又要避免純理論性。在教學實踐中,國際金融理論授課的分寸最不容易把握。研究型大學以理論研究為導向,可以把大量的課時用于對純理論的研討,高職院校以掌握實務為教學目的,國際金融的理論學習僅滿足夠用就行。應用型本科國際金融理論部分的教學應介于這兩者之間,理論的教學應該要求“扎實”,即理論的科學性準確、實在,但是不要求過深。具體來說,對于一些常用的國際金融理論,學生能夠掌握這個理論的假設前提、數理模型的經濟學含義,并能解釋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和經濟政策就可以了。至于這個理論的來龍去脈、數理模型的詳細推導、構成學派等等,就適可而止。應該著重于這些理論如何轉化為實踐,如何應用到實踐中去。[1]

3.《國際金融》的實務教學要以透徹理解原理為基礎,以熟練掌握為目的。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文件精神,在應用型本科的《國際金融》教學中,要特別突出對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掌握,并結合實踐,靈活應用國際金融的專業(yè)知識。因此,在教學中,對與國際貿易密切相關的金融實務,特別是金融衍生交易,教師要分析透徹,使學生首先能從原理上理解清楚,繼而就需要借助仿真系統(tǒng)進行大量的實訓,從而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至于衍生工具中的很多理論模型則可淺嘗即止。

按照上述教學指導思路,應用型國貿本科《國際金融》課程教學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能獨立分析和解釋國際經濟中發(fā)生的現實問題;理解并熟悉常用的國際金融實務,能滿足國際貿易業(yè)務中報價核算、經營風險防范、投融資安排等業(yè)務的需要,為今后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現行《國際金融》教材教學內容評述

和歐美的教學方式不同,我國高校的教學內容往往是由所采用的教材限定的。國內目前影響較大且較為流行的《國際金融》教材主要有四種:一是姜波克編著的《國際金融新編》,二是陳雨露主編的《國際金融》,三是易綱、張磊合著的《國際金融》,四是劉舒年、溫曉芳主編的《國際金融》(第四版)。這些教材已多次再版或修訂,各具特色,是眾多國際金融教材中的精品。

姜波克的《國際金融新編》,確定了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和經濟可持續(xù)增長(長期)條件下的外部平衡,主要工作變量是匯率。內容包括國際儲備和中國的外匯儲備問題、中國的內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相互沖突的根源問題、次貸危機問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年來的新變化等問題。該教材的最新版又以中國國情為基礎、以核心變量匯率為工具,構建了中國內部均衡條件下外部平衡的系列調節(jié)模型[2],是一部很不錯的金融理論教材。但由于理論過深又缺乏實務,顯然很不適合應用型國貿本科的國際金融教學。

陳雨露從應用經濟學視角出發(fā)、按照“本土化”要求編寫的《國際金融》,體系完整、內容豐富、兼顧理論與實務。但其中的“跨國公司財務管理”與國貿專業(yè)的《國際投資》和《跨國公司管理》等課程中的許多內容有重復,加之理論部分也不夠簡明,以及課時數的約束,該書也不是應用型本科的理想教材,但不排除選用。

易綱、張磊合著的《國際金融》分為宏觀篇、微觀篇、市場篇和體制與政策篇。全書論述嚴謹、全面,并能結合中國的實踐。但學生需要具備比較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功底和較高的數學水平,且需要80個課時以上,因此也不適合應用型的教學。

劉舒年、溫曉芳主編的《國際金融》(第四版)以國際金融基本理論、基本業(yè)務、基本技能為主線,密切結合對外經貿實際,深入分析與貿易有關的外匯交易、外匯風險管理、衍生金融工具、國際融資等內容。[3] 理論簡明,實務全面,是國際商務師考試的指定教材。筆者認為,該教材最適合應用型本科教學。但由于課時的限制,以及每個學校會有不同的教學要求,使用時還應根據教學實際增減內容。

綜上所述,上好《國際金融》這門課程,首先寄望于有一本適合的教材。盡管國際金融的教材汗牛充棟,但適合于某一特定學校教學需求的教材可能不多。因此,鼓勵任課老師積極總結教學經驗,編寫出符合所在學校教學要求、體現其教學特色及地域經濟需求的教材,意義重大。

三、《國際金融》教學內容優(yōu)化

應用型本科國際貿易專業(yè)的《國際金融》授課大都設計為40個課時左右。我校前幾年主要使用劉舒年和陳雨露的教材。通過幾年的教學積累,我們將應本國貿《國際金融》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優(yōu)化,并編寫了教材,基本滿足了應用型本科國貿專業(yè)的教學需要。按照上述的教學指導思路,筆者將《國際金融》授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重點設計如下:

1.外匯和匯率 在搞懂外匯、匯率、標價法這些入門概念后,要使學生充分理解影響匯率的主要幾個經濟因素以及匯率對經濟的影響這兩方面,這是國際金融分析的基本功,應緊扣金融和貿易的聯(lián)系來闡明匯率與其他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關系。匯率理論一節(jié)主要講授購買力平價理論,特別是要講透利率平價理論,因為后面很多外匯交易的學習需要對利率平價理論有很好的理解。其他的匯率理論僅做一般性介紹。至于固定匯率制與浮動匯率制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是屬于介紹性的,可引導有興趣的學生深入鉆研。

2.國際收支 在上述章節(ji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國際收支的概念,理解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結構及其記賬方法。教學重心是要使學生能夠透徹理解國際收支、經常收支和匯率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關系。國際收支理論可以著重講授彈性論和吸收論,對于斯旺圖和蒙代爾的有效市場分類理論可作為知識性介紹。

3.傳統(tǒng)的外匯交易 這一章是衍生工具的基礎,也是整個國際金融實務的基礎。對于應用型國貿本科學生而言,筆者認為應該包括的內容有:即期交易、遠期交易、套匯、套利、掉期、擇期和不同幣種的報價換算。教學難點一是有買賣價的銀行匯率套算,二是結合利率平價理論講透套利的原理。

4.金融衍生工具 這一章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紤]到對外貿易的實際,衍生工具的內容選取了期貨、期權和互換三個內容。教學重點是要通過大量的案例和習題講清楚這些衍生金融交易的“原理”。

5.外匯風險防范 這一章的教學要結合傳統(tǒng)交易和衍生工具的知識,重點是應收、應付外匯賬款的管理。其實就是如何運用上面兩章的知識來規(guī)避匯率風險。

6.國際金融市場 這一章安排了國際金融市場概述、國際貨幣市場和國際資本市場、歐洲貨幣市場、國際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和特點等內容。教學重點一是歐洲貨幣市場,二是當今國際金融市場的特點。

7.國際資本流動 內容有:國際資本流動的概述、發(fā)展、理論和債務危機。著重講述當今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和發(fā)展趨勢、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債務危機,對國際資本流動的理論可做一般性介紹。

8.國際貿易融資 根據外貿公司常用的融資方法,該章設計的內容有:出口信貸、項目融資、出口保理、福費廷和結構性貿易融資。教學重點是要使學生理解每一種融資方式的運作原理和流程,各當事人的權利和責任。

9.國際儲備 內容有:國際儲備的概述、構成、管理和我國國際儲備的現狀。重點是結合國際收支一章的內容,分析我國國際儲備的現狀,以進一步鞏固國際收支的有關理論。

10.國際貨幣體系 這一章設計了五個小節(jié),即:國際貨幣體系概述、國際金本位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協(xié)定和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與發(fā)展。重點一是講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特點(雙掛鉤、特里芬難題)及其崩潰的原因,二是當代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

11.國際金融機構 主要介紹IMF、世界銀行和區(qū)域性國際金融組織。重點放在IMF、世界銀行和亞行的性質、使命和貸款特點。

12.區(qū)域金融合作 考慮到筆者所在學校地處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前沿,故專門設計了這一章。內容有區(qū)域金融合作概述、最適度通貨區(qū)理論、歐盟貨幣一體化的實踐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金融合作。除了介紹最適度通貨區(qū)理論外,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歐盟、特別是東盟區(qū)域金融合作的相關問題。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國際金融》的教學重點內容是“外匯和匯率”、“國際收支”、“傳統(tǒng)的外匯交易”、“金融衍生工具”、“外匯風險防范”和“國際貿易融資”六個章節(jié)。在課時的約束下,其他章節(jié)的教學,教師可以事先指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自學閱讀、案例討論、課堂點評等方法達到教學目的。值得指出的是,除了優(yōu)化教學內容、把握好教學重點外,教學目標的實現還必須重視教師的授課水平、教學手段、實驗室、課程建設等因素。

參考文獻:

[1]潘懋元. 什么是應用型本科[J]. 高教探索,2010(1).

第8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國際金融;精品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9-0267-02

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tǒng)工程,其中包括六個方面內容:教學隊伍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建設、機制建設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建設,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等。國際金融課程被國家教育部確定為金融學專業(yè)六門核心課程和財經類專業(yè)主干課程之一,從而使其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5月,《國際金融》課程被評為東北農業(yè)大學第七批精品課程。

一、《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課程具有內容綜合性強、涉及面廣,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內容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對照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標準和要求,本課程建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隊伍有待進一步加強

《國際金融》課程組校內在崗在編教師共5人,而金融學生數較多,師生比較高,課題組人數還是相對較少。課程組中缺少年輕的教師,梯隊層次不明顯;沒有外聘教師,更缺乏具有實踐經驗的經濟師和銀行人員的實踐經驗講解,不利于吸取外界的新思想。

2.教學內容須不斷更新

在經濟金融全球一體化的形勢下,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的規(guī)模迅速擴張,國際收支結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國際金融的理論和實踐處在不斷地變化之中,為此,國際金融理論必須不斷總結現實,創(chuàng)新理論,用最新理論分析中國涉外金融的新實踐,緊跟當今世界金融和經濟發(fā)展的實際,不斷地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擴大教學的視角和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3.教材建設要不斷完善

《國際金融》課程的教材建設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反映學科的前沿動態(tài)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育改革思想[1]。近年來,國際金融的理論包括匯率和匯率制度、外匯管制、國際儲備和金融監(jiān)管理論的內容變化較大,并且大大擴展了國際金融學的內容體系,而將這些內容變化和進展全部囊括其中的教材特別少,教材建設亟待加強。

4.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須進一步推動

國際金融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必須突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自2008年以來,課題組教師與試驗室人員積極進行實驗室建設,探索實踐教學。在實驗課上進行期貨、期權交易模擬、國際結算模擬,使學生有了直觀的了解,增強了動手能力。但是金融系的學生人數眾多,目前還不能為大家提供全真的模擬實踐場所,由于金融專業(yè)的特殊性,還不能為學生聯(lián)系到具體的金融機構進行實習,不能為其營造一種實際的職業(yè)環(huán)境,不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

5.教學方法和手段要不斷優(yōu)化

要進一步完善《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實現優(yōu)質資源共享。

二、《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的對策建議

精品課程建設的目的,是要倡導教學方法的改革和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鼓勵使用優(yōu)秀教材,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精品課程建設的核心是解決好課程內容建設問題。因此,高等學校建設精品課程要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1. 打造一流的教學隊伍

精品課程要由學術造詣較高、具有豐富授課經驗的教授主講,要通過精品課程建設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wěn)定、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梯隊,要按一定比例配備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一是引進和配備高水平的專家教授,聚集高素質人才。在現有的師資隊伍的基礎上,注重高水平名師的引進和配置,可以考慮引進一批著名的金融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聘請有專業(yè)和實踐經驗的銀行人員定期為學生講解,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2]。二是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在課程建設中,應積極組織課題組成員結合課程中所遇到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發(fā)表相關的教學論文,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三是扶持青年教師成長,培養(yǎng)后備力量。青年教師培養(yǎng)是打造一流教師隊伍的重要保障,應適當增加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通過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由具有副高職以上的教師進行傳幫帶,提高青年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教學水平。

2.完善課程教學內容

精品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先進,要及時反映本學科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同時,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yōu)秀教改成果,體現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科技的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一方面,要建立開放的國際金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盡量反映最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高度關注國際金融領域發(fā)展的新動向,根據講授和學習的需要,把國際金融領域最新的知識、理論和觀點,借助課堂討論和網絡教學平臺將新信息傳遞給學生,始終站在時代的前端[3];另一方面,要組織好相關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理論部分、政策管理部分和國際金融實務三個部分進行講述,強調涵蓋內容的完整性。

3.加強精品教材建設

精品課程教材應是系列化的優(yōu)秀教材,應建設一體化設計、多種媒體有機結合的立體化教材。在《國際金融》的課程教學中,要十分重視教材的建設工作。一方面,要重視教材的選擇工作,充分體現國際金融課程的必要理論和發(fā)展前沿,又要符合我國的國情和實際需要,體現所含內容的前沿性、綜合性、宏觀性和政策導向的特點,構建主線明確、邏輯嚴密,系統(tǒng)完善的國際金融課程體系,堅持每3―4年更換一次教材,保持所用教材的適用性和新穎性。另一方面,做好配套教材輔助材料的編寫工作,可以通過收集最新的國際金融優(yōu)秀論文并編寫成優(yōu)秀論文集,拓寬學生的視野,深入理解國際金融的理論知識[4]。

4.突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國際金融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視配套實訓基地建設,通過實踐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首先,要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觀念,徹底拋棄國際金融課程不需要實踐教學的陳舊觀念,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駕并驅”,以學生為主,為他們設計課外的綜合性實踐,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其次,重視校內模擬實驗室建設。主要是建設外匯交易模擬教學系統(tǒng),利用互聯(lián)網接收全球同步的24小時外匯行情,進行外匯實盤和虛盤的模擬交易,并計算盈虧結果,熟悉國際金融業(yè)務領域的實際業(yè)務流程,訓練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再次,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銀行、證券公司和期貨交易所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分期分批地組織學生參觀和調研,實現專業(yè)能力的深度鍛煉和培養(yǎng);定期聘請銀行與證券公司富有經驗的人員進行講座和座談,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行業(yè)資訊和實際業(yè)務操作經驗[5]。

5.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國際金融》精品課程的建設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綜合地運用案例教學、情景模擬、項目教學、課堂討論、講問結合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采用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討論。開展課堂討論提前布置討論主題,讓學生在觀點切磋中提升對國際金融理論的認識。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使用網絡進行教學與管理,相關的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目錄等要上網并免費開放,鼓勵將網絡課件、授課錄像等上網開放,實現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利用網站的BBR或聊天室,給學生在線答疑;鼓勵學生登錄國內外商業(yè)銀行網站或財經網站,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

參考文獻:

[1] 楊玉鳳.《國際金融》精品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12):128.

[2] 喬海曙,馮偉珈.《貨幣金融學》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探索[J].保險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2):90.

[3] 潘晴,劉立平.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 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116.

第9篇:外匯實訓總結范文

“高職高專國際金融專業(yè)課程優(yōu)化的研究和實踐”(項目編號2010JGA203)

[摘 要]本文結合廣西外國語學院國際金融專業(yè)“雙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的實踐,論述了“雙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的障礙,并探討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一些做法。

[關鍵詞]校企合作 國際金融專業(yè) 雙證書

所謂“雙證書”,是指學歷文憑和職業(yè)資格證書制度,即在高職高專院校內推行兩種證書的制度,使學生在畢業(yè)時同時獲得兩類證書(大學??飘厴I(yè)證和職業(yè)資格證書)。通過“雙證書”制度,能夠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專業(yè)和基礎知識,在獲得學歷文憑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訓練,使學生獲得所學專業(yè)相應的職業(yè)資格證書,增加就業(yè)機會,順利走上工作崗位,能夠較快勝任所從事的工作。

然而,在各高職高專院校建立與實施國際金融專業(yè)“雙證書”制度的過程中卻面臨著各種普遍障礙和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則該專業(yè)“雙證書”制度的實施則無從談起。

一、“雙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的障礙

(1)“雙師型”師資力量薄弱,質量不高

“雙證書”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必須要有一批既懂得專業(yè)理論知識,又具備一定實際操作水平的師資隊伍作支撐。但是從目前各大高職高專院校情況來看,師資隊伍中能勝任“雙證書”教育的“雙師型”人才甚少,整體師資隊伍的結構不合理,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因此,師資力量薄弱成為制約“雙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的首要障礙。

(2)經費短缺

經費短缺也成為制約“雙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的另一大障礙。經費短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各高職高專院校缺乏足夠經費購買相應職業(yè)資格證書的書籍、資料,圖書館中關于職業(yè)資格證書考試的書籍量太少;二是參加職業(yè)資格證書考試的各種費用過高,如報名費、培訓費、購買資料費用等。

(3)學生對“雙證書”制度認識模糊,盲目考證現象普遍存在

造成學生對“雙證書”制度認識模糊的原因是宣傳不到位和指導不到位。一部分學生甚至完全不了解“雙證書”制度以及其實施的意義,另一部分學生雖然參與了職業(yè)資格證書的考試,但其行動時盲目的,只是為了考證而考證,導致學生本身的技能得不到提高,甚至影響資格證考試的通過率。

二、我院國際金融專業(yè)“雙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的實踐

為了解決高職高專院?!半p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中普遍存在的障礙,我院國際金融專業(yè)在多年的教學管理實踐中,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實現了學校與企業(yè)的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在“雙證書”制度建立與實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企業(yè)人才“引進來”

為了解決“雙師型”人才資源缺乏的問題,我院國際金融專業(yè)每學期從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聘請企業(yè)專家進入課堂授課,不僅彌補了師資的不足,也給學生提供了與企業(yè)一線專家面對面的機會,對學生專業(yè)操作水平和職業(yè)素質修養(yǎng)都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如國際金融專業(yè)的商業(yè)銀行經營管理、證券投資分析等職業(yè)能力核心課程都是聘請企業(yè)專家或者由校內專職教師與企業(yè)專家合作授課的方式進行,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考證指導;聘請金融行業(yè)的各類專家到學院開設與職業(yè)資格證書有關的選修課,學生修完課程通過考核即可獲得學分,不僅為考證后期培訓打下基礎,也以課時費的方式節(jié)約了部分培訓費用的支出;定期邀請企業(yè)專家到校開展關于職業(yè)資格證書的講座,使學生明確各類資格證書的作用,進而確定自己的考證方向。

(2)與企業(yè)共建校內校外實訓基地

我院國際金融專業(yè)的校內實訓室為金融證券綜合模擬實訓室,該實訓室的項目主要包括模擬銀行系統(tǒng)和結算業(yè)務系統(tǒng)以及股票交易、外匯交易等。該專業(yè)的實訓課程一般都聘請企業(yè)專家在實訓室進行授課。考慮到金融行業(yè)的實際情況,該專業(yè)主要選擇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作為校外實訓實習基地。比較成功的例子是2010年上半年,我院國際金融專業(yè)與廣發(fā)證券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南寧星湖路證券營業(yè)部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雙方定期派遣人員進行互訪。

三、總結

雖然我院經過四五年的實踐與研究,國際金融專業(yè)“雙證書”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有一些尚未解決的困難,如一些職業(yè)資格證書考試的通過率較低;考取職業(yè)資格證書后,對學生能力的提高不大等。這些將作為我院日后繼續(xù)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楊曉飛. 高職院校“雙證書”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理論導報, 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