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兒疳積門診醫(yī)護理康復方案臨床觀察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護理干預在小兒疳積門診治療中的應用與效果。方法將本院門診部收治的88例小兒疳積患兒隨機分成甲乙兩組,每組各44例,分別給予其常規(guī)護理與中醫(yī)護理干預,觀察兩組護理效果。結果甲組患兒癥狀改善所用時間長于乙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9.55%、95.95%,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針對臨床小兒疳積患兒,給予其個性化中醫(yī)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兒癥狀,效果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小兒疳積;門診;中醫(yī)護理
在臨床上,小兒疳積作為積滯與疳證的總稱,指小兒因喂養(yǎng)不當或是多種慢性病癥誘發(fā)的一種主要表現為全身虛弱、發(fā)枯與消瘦面黃的病癥,嚴重者甚至影響到小兒的身體發(fā)育。該病癥好發(fā)于5歲以下的嬰幼兒,其中,積滯是因乳食內積與脾胃受損造成,而疳證則是因積滯經久不愈而逐漸發(fā)展而來,故中醫(yī)認為,該病癥主要是因患兒脾胃虛弱與運化失調導致,治療與護理中均需以行氣散結、祛瘀化積與健脾消食為主?;诖?,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yī)護理干預在臨床小兒疳積門診治療中的應用與效果,現做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于2017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小兒疳積患兒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均經臨床確診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小兒疳積診斷標準[1],生命體征穩(wěn)定,無其他合并證或并發(fā)癥,且患兒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因慢性疾病、腸胃炎或呼吸道感染、肝炎等病癥誘發(fā)的厭食、消瘦等癥狀者;治療依從性差,中途退出者。隨機將患兒分成甲乙兩組,每組各44例。甲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均在2~8歲間,平均年齡(4.3±1.1)歲,病程最短4個月,最長2.2年,平均病程(1.5±0.2)年;乙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均在2~9歲間,平均年齡(4.1±1.2)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年,平均病程(1.4±0.3)年。兩組患兒在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組被給予常規(guī)護理,如詳細告知患兒及其家屬病癥的發(fā)病因素、治療方法與調理改善措施,指導患兒遵醫(yī)囑合理用藥等。乙組被給予中醫(yī)護理干預,具體有:①生活護理指導。引導家屬合理安排患兒生活起居,保證充足睡眠,多帶其參加體育鍛煉與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強化體質,以增強食欲,提高消化功能;為患兒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保證進食環(huán)境的安靜與清潔,耐心引導,切記不可隨意訓斥,以免其情志郁積導致食欲減退;鼓勵患兒自食,指導家屬定期對患兒身高、體質量等進行測量記錄,定期了解患兒病情變化與生理狀況,一旦發(fā)現體質量不增,或是食欲減退,需盡早查明原因,盡早干預。②健康指導。門診護士可教會患兒家屬一些簡單的按摩手法,如順時針幫助患兒按摩腹部,每日2次,每次10~15min,多按足三里等穴位。同時,指導家屬通過食療法來幫助患兒改善食欲,如患兒吐瀉后,脾胃失調內蘊濕熱者,可以麥類食物為主,如大麥粥、麥片等;或隔湯燉雞肝,以起到養(yǎng)胃扶正的效果;而亡失津液者,可食用番茄湯、干藕粉、天花粉、綠豆湯、鮮橘水、小青菜湯等;對因早期斷乳而引發(fā)的營養(yǎng)不良者,可用山藥、紅棗煮粥;同時,佛手瓜作為一種可強化機體消化功能的植物,可采用不同制作手法將其制成扁豆佛手飲、黨參佛手豬心湯與佛手扁豆薏米粥等;對脾虛氣弱者,也可將胡蘿卜蒸熟吃,每日1個,連吃數日,或研磨雞內金,每次0.6~0.9g,用糖開水送服,每日3次;將大麥磨至粟米一樣大,用以煮粥;此外,對小兒疳積者,還可多宜以下食物,如鍋巴、雞肝、山楂、南瓜子等。③于患兒復診時動態(tài)評估患兒情況,若未及時來院復診,可通過QQ、電話、微信等形式隨訪,動態(tài)了解患兒癥狀改善情況,及時調整飲食指導方案。
1.3觀察指標
對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進行觀察,具體包括患兒腹脹緩解、體質量增加、食欲改善時間。對護理效果進行評定,標準如下:若食欲顯著改善,舌苔厚膩、易怒、哭鬧等現象均消失,則為顯效;若食欲與各癥狀有所改善,且舌苔無厚膩,則為有效,若各癥狀無改善,甚至惡化,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計量資料以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情況
依據觀察統(tǒng)計,乙組患兒腹脹緩解、體質量增加和食欲改善三者情況的改善時間均要早于甲組,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兒護理總有效率比較分析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9.55%、95.95%,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討論
小兒疳積,作為臨床一種常見的小兒消化系統(tǒng)病癥,多是小兒長期消化吸收功能障礙造成的,且在3歲以下小兒中發(fā)病率最高。在中醫(yī)中,疳積為疳癥與積滯的總稱。積滯為小兒消化不良,疳癥則是積滯發(fā)展而來,可導致患兒營養(yǎng)不良。中醫(yī)認為此病癥多因患兒飲食不節(jié),乳食喂養(yǎng)不當致脾胃損傷,運化失職,營養(yǎng)不足,其常見證型包括乳食壅滯型疳積、脾虛失榮型疳積、氣血兩虧型疳積等。從中醫(yī)角度分型對疳積患兒進行治療,先要明確實證和虛證,以胃氣扶正為關鍵,治則上消食積,健脾胃,標本兼治[3]。同時,臨床大量實踐表明,小兒疳積的治療需“三分治療,七分護理”,積極的護理措施,在小兒疳積治療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針對小兒疳積護理,本研究重點依據不同中醫(yī)類型的患兒展開個性化中醫(yī)護理,具體包括中醫(yī)情志護理、生活護理與中醫(yī)辨證飲食指導等個性化中醫(yī)護理方案,來實現對患兒飲食的調護、情志疏導,從而幫助其緩解、治愈異常癥狀,逐漸恢復正常體征與營養(yǎng)狀態(tài)。例如,對患兒進行中醫(yī)按摩、調理脾胃的膳食等改善患兒疳積癥狀。經本次中醫(yī)康復護理顯示,患兒癥狀改善時間有明顯縮短,腹脹緩解時間、體質量增加時間、食欲改善時間分別為(15.0±0.5)d、(19.8±1.1)d、(14.3±0.2)d,且治療總有效率為95.95%,顯著高于僅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甲組的79.55%,乙組患兒治療依從性與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顯著高于甲組(95.95%>79.55%)。綜上所述,針對臨床小兒疳積患兒,給予其個性化中醫(yī)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兒癥狀,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鐘偉麗,梅川,李璐,等.小兒疳積門診個性化中醫(yī)護理康復方案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yī)學,2018,42(4):384-385.
[2]龐利霞.小兒疳積的針灸治療及護理淺析[J].光明中醫(yī),2017,32(06):893-894.
[3]歐雪柳.針灸治療小兒疳積的應用與臨床護理[J].心理醫(yī)生,2018,24(27):204-205.
作者:郭麗麗 單位: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