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招貼設計論文范文

招貼設計論文全文(5篇)

前言:小編為你整理了5篇招貼設計論文參考范文,供你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幫助你在寫作上獲得靈感,讓你的文章更加豐富有深度。

招貼設計論文

校園招貼設計論文

一、水墨藝術與校園招貼設計的關系

(一)水墨——傳統(tǒng)的魅力

水墨畫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繪畫藝術門類,它在歷代的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各個派系的特色風格以及表現(xiàn)技法。僅用水與墨,兩者調和出不同的濃度并以紙絹為媒介所繪制的畫種,利用宣紙的吸水與滲化特性,形成超凡脫俗、飄渺空靈、唯美淡雅的意境,看似簡單的筆觸,其實蘊含著濃厚的水墨精神。在色彩、構圖、筆墨肌理等表現(xiàn)技法方面,注重氣韻、意境、強調虛實相生的關系,是一個系統(tǒng)的思想集成最終的表現(xiàn)。所以傳統(tǒng)水墨有著視覺造型藝術的表現(xiàn)深度,蘊涵了中國人文精神發(fā)展最深刻的文化根源。這種意象效果能使受眾產生豐富的遐想,與西方傳統(tǒng)畫種有著完全不同的筆墨意韻。

(二)水墨藝術與校園招貼畫的碰撞

招貼畫是展示于公眾場所的告示,即海報。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充斥在校園的各個角落。由于校園生活日漸豐富,社團活動、學術講座、校園官方信息等,通過招貼畫渠道向學生們傳遞資訊。招貼畫是視覺傳達藝術,具有號召力以及藝術氣息。在這個時代,隨著大量水墨元素被設計師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受著外界資訊滋養(yǎng)的校園文化,也漸漸跟隨視覺潮流的步伐前進??梢哉f,校園招貼畫成為一種新興的校園文化。

(三)招貼設計中融合水墨元素的可能性

水墨藝術與招貼畫是兩個不同的藝術門類,前者是繪畫種類,是感性的藝術,畫家通過描繪景物表達主觀思想所形成的藝術意境,每一個受眾因為自身的經歷與文化背景的不同,與之產生的共鳴與感受都有很大的差異,并且深沉其中細細品味才會領略個中奧秘。就如盞一杯鐵觀音,飲之唇齒留香,滋味醇厚,回味無窮,品畫與品茶都是講究一個心境,都需要細味品嚼。后者是屬于平面設計范疇,是視覺傳達藝術,以宣傳為目的,要求畫面吸引眼球、明確易懂,需要設計者對受眾群體的理性分析,通過嚴謹、直觀的手段設計畫面。因此,兩者的直觀性是完全不同的。第一,水墨畫是一種平面藝術,借助具有民族特色的筆墨紙硯,從構圖、色塊面積、用墨深淺濃淡等方面體現(xiàn)空間,這些元素與招貼設計元素相符,兩種存在共通點。第二,在招貼設計中是強調點、線、面這種構成關系。水墨技法中的中峰為線、側峰為面、露峰為點,這種點、線、面更有蒼勁生辣的筆趣。第三,招貼畫的構圖,有主有次,互相呼應、藏露隱現(xiàn)、簡繁適中等構圖規(guī)律,要符合主題,也要取得整體的和諧統(tǒng)一。這與水墨畫的深淺層次、虛實過渡,符合平面設計的構圖方式。第四,水墨技法講求運筆速度與技巧,勾、皺、點、潑等綜合交錯或單獨運用。積墨技法可以通過控制面積而成為平面構成的主體;淡墨技法有很好的渲染效果,層層漬點,筆墨意象,使畫面得到升華,這些技法值得在海報設計中借鑒運用。第五,通過控制墨色的濃、淡、破、潑、漬、焦、宿來營造空間層次,看似簡單的色彩游戲,卻蘊含著萬物和諧統(tǒng)一的意義。若這意義能夠運用到實際設計中,是一種新突破。

點擊查看全文

插畫藝術招貼設計論文

一、招貼概述

1.招貼的作用與類型

所謂招貼,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海報或者類似的宣傳畫,屬于戶外廣告,主要分布在城市街道、商業(yè)區(qū)、公園、車站等一系列公共場所,在國外被稱為“瞬間”性街頭藝術。招貼設計主要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屬于非營利性的社會公共招貼,一般由政府承接。第二種是以營利性目的的商業(yè)招貼,這類招貼較為常見,運用也相當廣泛。還有一種屬于藝術招貼,藝術招貼比較注重個人主觀意識、風格特點和情感的表達,更具有創(chuàng)意,主要包括各類繪畫設計展、攝影展等。

2.招貼設計的特點

招貼設計可以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力,讓我們在一種充滿期待的情景下,切身體驗招貼設計作品的視覺傳達效果和獨特魅力。它在人們獲取有價值信息的同時,又有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與感受,越是獨特的招貼設計作品越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打造出生動自然和一目了然的藝術氛圍,從而逐漸接受招貼設計作品所傳達的主題信息。招貼設計作品在準確地傳達設計主題的基礎上,如何以個性的、獨創(chuàng)的視覺形象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達到宣傳的目的,這是設計師們不斷追求的目標,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以通過畫面的主要構成元素之一——插畫來實現(xiàn)。

二、插畫藝術的特點

“插畫”在拉丁文里解釋為“照亮”的意思。顧名思義,它原本是用以提高各類讀物里文字所賦予的趣味性,使文字部份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心中。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插畫早已超過了“照亮文字”的輔助地位,它不僅能突出主題思想,更能提高藝術的感染力。而在今天的商業(yè)插畫領域里,招貼設計中的插畫作為商業(yè)插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其設計的基本理念是以滿足和刺激人們需求為宗旨,招貼設計中的插畫在實際應用中越廣泛,也就能更好地商業(yè)市場服務,從而為商業(yè)經濟的繁榮發(fā)展提供必要的養(yǎng)分。可以說,插畫藝術已進入商業(yè)化時代,在當今商品經濟時代,它對經濟的發(fā)展起著推動作用。

點擊查看全文

版式設計下招貼設計論文

一、招貼設計中的版式編排

為使設計方案得到完整的體現(xiàn),設計者必須研究畫面中各種視覺要素間的構成方法和排列順序,確立各個部分在受眾視覺中的刺激程度,使受眾的視線按照設計者編排的視覺流程線方向流動,按主題要求分層次地引導讀者解讀主題。

二、招貼版式編排在海報中的應用

1.招貼版式編排在公益海報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和公益事業(yè)的進步,我國的公益海報緊隨時代的步伐,數(shù)量日益增加。在某種意義上,公益海報可以看成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公益事業(yè)和精神文明發(fā)展的縮影。它是對社會民眾自身情感的呼喚,喚起人們的感同身受的思考,從而形成強烈的訴求力。公益海報的視覺沖擊力要比其他海報的強烈,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抓住觀者的心理,對人的內心起到震撼的作用,感染每一個人,這樣才能達到公益海報的效果。因此,公益海報多以醒目鮮亮的大色塊的形式表現(xiàn),主體內容則多以簡單的形式表現(xiàn),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日本設計大師福田繁雄非常有名的反戰(zhàn)海報采用對角線構圖,斜線視覺流程使整個畫面有種不穩(wěn)定的感覺。黃色的背景和黑色的槍口、子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福田繁雄運用了矛盾空間的表現(xiàn)形式,打出去的子彈并不是朝外飛,而是朝著反方向運動,在給讀者帶來趣味性的同時,更使讀者思考。左上角的文案也簡單醒目地再次點題。

2.招貼版式編排在文化海報中的應用

文化海報與公益海報、商業(yè)海報的區(qū)別在于它根植于現(xiàn)實,傳達出特定時空的具體信息,不同于公益海報的社會責任感,也不同于商業(yè)海報的商業(yè)目的與功利性。文化招貼版式編排中,一般縮小文字標題面積,注意字形與大小的選擇。依靠形象圖形這種更為廣泛的美術語言增加直觀的感受,因為文化海報不必像商業(yè)海報那樣需要詳細解說商品的特性和具體指標。

點擊查看全文

招貼設計論文:招貼的多感設計與表達探討

本文作者:陳捷 單位:閩江學院美術學院

從信息傳播者角度來看,當今的設計已經不是信息單向性的強制陳述與表達,也不是單純傳達信息傳播者的意圖,而是需要受眾的參與反饋,同設計者產生互動與交流,將受眾對作品信息的感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產生共識與共鳴,強化了信息傳達;從信息受眾者角度來看,對平面設計作品的單一視覺體驗,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信息傳播者與受眾都需要更多且不同渠道的信息傳達方式,如聽覺、嗅覺、觸覺等,來構筑作品所傳達的信息。另一方面,隨著數(shù)碼產品、電子圖書、電腦等科技產品所帶來的便利,讓人們的大部分生活在“指尖中滑動”,并逐漸替代了繪畫、書法、閱讀、彈琴等傳統(tǒng)生活行為所帶來的不同感覺體驗,通過多感設計在作品中的融入,也可重新喚起人們感知體驗的樂趣,這是時代給設計帶來的新思考。因此,將多感意識融入平面設計中,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平面設計自身提高的需求。

招貼是平面設計最主要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是信息視覺傳達的一個載體。招貼已不再是單純靠視覺感知來進行信息傳播,時代賦予平面設計新的范疇與內容,也會反映在招貼中,這就需要信息傳播者在把握信息傳播內容的同時要注重方式的表達。設計師除傳統(tǒng)視覺表達外,還應該將觸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的感覺體驗融入作品中,讓受眾不僅通過眼睛閱讀,更要通過手的觸摸、耳朵的傾聽、皮膚的感覺去體驗,使受眾的行為與心理都參與到信息的體驗與構筑的過程,這樣受眾才會對作品信息由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感受,從而與設計師產生共鳴,強化信息傳達的目的。[2]因此,多感設計導入招貼的過程,需要設計師本身對于傳達信息內容進行深入解讀,選擇適合該信息內容的感知表達方式并結合視覺效果進行設計。圖1所示的某國外戶外啤酒招貼就融入多感設計的思路,招貼內容雖是以純粹視覺傳達為手段,但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注重了動態(tài)效果的瞬間表達,以及環(huán)境與材料本身的特性,通過視覺給受眾一種動態(tài)感知的體驗過程,進一步強化產品具有誘惑力的特質,讓受眾者具有體驗的沖動。這種通過多感的體驗結合單純視覺表達是很成功的設計。

現(xiàn)代印刷工藝不再只是單純停留在色彩的研究與使用上,不同的材料與印刷工藝相映成趣,形成不同的視覺以及觸覺、嗅覺等感知體驗。激光雕刻、手工車線、彩蔥、植絨等現(xiàn)代技術無時無刻都在促進印刷工藝的提升。這些新興的印刷工藝已經在包裝設計、書籍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使用,但在招貼中使用較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設計過程中缺少多感設計意識的導入,造成設計意識還是以視覺感知為中心,圍繞二維畫面的視覺表現(xiàn)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忽略了現(xiàn)代印刷工藝所帶來的不同感知體驗。另一方面則是缺少對招貼成本的投入,以視覺畫面效果為前提,采用普通的印刷方式與紙張,使得招貼的表達方式較為單一,讓受眾對招貼的興趣隨之淡化。而招貼在信息傳達中的作用更勝于包裝、書籍等其它平面媒介,因此,強化招貼信息的傳達,融入多感設計意識,結合多種現(xiàn)代印刷工藝,是現(xiàn)代招貼發(fā)展的新要求。

1.激光雕刻———心理感知的表達激光雕刻切割工藝,優(yōu)點是產生精確與平滑的切割圖像,并且切割的深度也可以調整,既可以穿透鏤空,也可輕度切割產生特別的觸感。激光雕刻的點陣雕刻與矢量雕刻決定了畫面不同的表現(xiàn)效果。點陣雕刻以圓點為雕刻原型,以圓點構成畫面效果,畫面的立體感通過不同圓點大小結合進行表現(xiàn)。點陣雕刻的運用多結合二維圖案作為主畫面的招貼,通過點來構成畫面,讓圓點的效果在視覺生理空間中進行混合產生圖像;矢量雕刻則是進行任意圖形的鏤空雕刻,它充分發(fā)揮了鏤空的最大功能,可以達到“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程度。兩種激光雕刻工藝在招貼中的使用,就是要借助雕刻鏤空效果來強化招貼的心理感覺,將經過激光雕刻的招貼布置在有別于招貼紙張質感與顏色的場合時,能產生不同的心理感覺。如水泥墻面、磚墻面,玻璃幕墻,通過墻面的不同質感與招貼的透疊表現(xiàn),結合招貼的主題產生的心理效果也是不同的。像水泥墻面的厚重感、磚墻的歷史感、玻璃面的現(xiàn)代感,讓招貼在視覺效果外給受眾帶來其它的心理感知體驗。并且可通過觸摸鏤空感受到墻面的不同質感,增加了趣味性。激光雕刻還可結合燈光效果,將招貼形成一種剪紙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配合光源的作用而產生另一種視覺感與三維的空間感。圖2中的明信片創(chuàng)意設計,就是在燈光的作用下,配合激光雕刻的工藝產生了光影的空間感,把原本只是二維的圖案設計立體化,這種表達方式完全可以運用到招貼中,使招貼通過心理感知進行信息表達。

2.彩蔥工藝、植絨工藝———觸覺感知的強化觸覺感知是除了視覺感知之外,最能采集信息的感知方式,受眾通過手指、皮膚與物體的感觸,來體驗不同的信息傳達,產生互動與共鳴的感知體會。在現(xiàn)代書籍與包裝設計過程中,都很重視與強調受眾的觸覺體驗。如彩蔥、植絨、凹凸壓紋等這些新型印刷工藝,逐漸被研發(fā)與使用在這些領域,產生不同的立體質感,給受眾以不同的觸覺感知體驗,通過多途徑的感知來增強對于作品的信息構建。彩蔥工藝在書籍、包裝上被經常使用,它是在印刷油墨未干燥時,在表面鋪設彩蔥粉,油墨干燥后形成顆粒狀的彩蔥效果,它的特點是具有很強的體積感與光澤感,特別在用手觸摸時會感知顆粒的凹凸效果,適合用于表達高貴典雅、柔和的氣質。在招貼中適合藝術展覽、演奏會等一些高雅藝術為主題的創(chuàng)意表達。在招貼設計過程中可結合彩蔥工藝對重點文字與主要圖形的突出與強調,受眾不單通過視覺感知信息,更可通過指尖的觸摸來體會作品中細膩與溫潤的氣質。植絨是在物體表面通過高壓靜電感應技術原理,將纖維絨毛附著于涂膠表面,待膠凝固后形成具有絨毛質感的表面,增加了印刷物品的厚重感與立體感,特別是絨毛的質感所帶來的體驗與紙張的質感產生鮮明的反差,而且可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厚度與顏色。這種工藝應用在招貼中,便可用于模擬各種自然環(huán)境的質感,森林樹木、非洲草原等以及各種動物絨毛。環(huán)保、保護動物等公益類型題材的招貼就能很好的發(fā)揮植絨工藝的效果,讓受眾通過皮膚的接觸來喚醒自身記憶里類似的感知體驗與印象,再通過招貼畫面信息的準確表達,重疊各種不同的感知體驗,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信息記憶。

作為二維視覺圖形語言為主的招貼,可以通過與現(xiàn)代印刷工藝的結合進行信息的多感表達與傳遞。還可在二維視覺表達的基礎上,融入時間感與空間感表達,強化招貼信息傳達的互動性與多感交叉體驗。招貼在時間感的表達方面,可借助不同時間、物體的不同狀態(tài)與特性、光影效果的變化、時間流逝過程物體中形態(tài)與本質的變化等方法,來實現(xiàn)時間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在招貼二維視覺的基礎上,加入隨時間變化的元素,受眾能感受到時間感所帶來的動態(tài)信息,得到視覺與時間或的多重感知體驗,讓招貼更加具有趣味性、互動性與欣賞性。國外一戶外麥當勞招貼就是借助光影效果來體現(xiàn)招貼的時間感,通過具有麥當勞標志的指針在太陽光線作用下產生的影子,在不同時間指向不同位置的特點來傳遞不同的信息,告訴人們不同時段應該吃什么,或者那個食品有特價優(yōu)惠的動態(tài)信息。整體招貼效果在視覺感知的基礎上,配合光影效果來傳達時間感,使得信息傳達具有很強的動態(tài)感。

點擊查看全文

圖形符號招貼設計論文

一、表現(xiàn)的復雜與簡化

對圖形進行主觀的、理想的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改造,可以不受原有自然形態(tài)的束縛,抓住對象的基本特征,運用添加、概括等手法,設計出造型優(yōu)美的圖案。設計出的圖案有的甚至和原來的基本形象相距甚遠,脫離了自然形態(tài),變化成抽象的幾何形,這些圖形在設計中經久不衰。由寫實的圖形逐漸變?yōu)槌橄蟮膸缀涡?、符號化的圖形,由再現(xiàn)到表現(xiàn),由寫實到符號化,這樣一種有意味的形式表現(xiàn),再現(xiàn)了人們的一種造物觀。在荊楚圖形中,鳳紋也是這樣演變而來的。鳳是虛構出的一種神鳥,據傳商族的始祖就是玄鳥,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之說,所以鳳被商族作為神崇拜,是商族部落的圖騰。將對鳳紋的寫實作為寫生資料保留,再經過概括加工處理,抓住其形象的基本特征,以客觀形象為依據,不改變物象的總體形狀,只去掉物象輪廓線及內部繁瑣而不甚美觀的部分,有時省略一部分,有時夸張一部分,突出物象特征,使其更加完美、更為理想,圖形簡練而生動。鳳紋只是荊楚圖形之一,還有很多荊楚圖形有待探討和研究。

二、排列的打散與重構

人們創(chuàng)造了各種傳統(tǒng)地域圖形,這些圖形可以超越其原有的意義,但取決于它們如何被利用。打散與重構可以在形式和功能上對傳統(tǒng)圖形進行重組和再造。設計師在設計時發(fā)現(xiàn)某個圖形可以完美地傳遞自己想表達的信息,就可以通過打散與重構產生新的圖形。打散與重構是一種分解合成的方法,對認識事物來說,分解的方法比表面的觀察要深刻得多,分解不僅有利于了解傳統(tǒng)圖案的結構,更能深刻地了解傳統(tǒng)圖案的內在美,以及局部新變化對形態(tài)的影響。荊楚圖形語言傳達出來的力量與魄力通過這種分解與重構“物質性”轉化為具有精神內涵的“文化”,真正體現(xiàn)自然美、生態(tài)美及帶給公眾視覺與心理的愉悅感。借助藝術作品的語境與大自然融合,達成藝術與公眾在思想上的交流與碰撞,真正實現(xiàn)藝術熔鑄于生活、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荊楚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區(qū)域獨有文化,積聚著楚文化的形式美和意蘊美。由楚文化提煉出的圖形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傳統(tǒng)形式意味,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景觀,從民間工藝到科學技術,從造型功能到視覺特征,包羅萬象、千姿百態(tài),具備鮮明的美學特征和美學價值,展現(xiàn)了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從而形成荊楚地域特有的圖形符號。

三、結語

設計不應只滿足于在地域文化傳統(tǒng)中套用文化符號,而要站在更高的立足點理解前人的文化創(chuàng)造,看到前人文化行為中的歷史必然性,真正從文化現(xiàn)象中體會當時的創(chuàng)造者對世界、對自身的理解。設計者要從文化中汲取的正是前人具體創(chuàng)作背后的這種對世界、對自身的理解,而不是具體的形式。雖然前人的具體創(chuàng)造有其歷史的局限性,但從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中透射出的智慧永遠都是值得我們借鑒的,永遠都會給人以靈感和啟迪。

作者:王詩彥 單位:長江大學藝術學院

點擊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友情鏈接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