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愛彌兒》的教育學思想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愛彌兒》的教育學思想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愛彌兒》的教育學思想

摘要:《愛彌兒》一書是盧梭教育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該書從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的角度,選取了青少年成長的幾個關鍵階段,講述了“愛彌兒”是如何被設計并成長的故事。愛彌兒的成長故事,是基于家庭教育的視角,這與作者盧梭所處的工業(yè)革命前夕的歷史時期有著很大關系。也正因此,《愛彌兒》一書中表現(xiàn)出來的對自然主義教育觀的宣揚與贊賞是符合人類歷史發(fā)展趨勢的,愛彌兒的成長歷程具有時代進步性。盧梭的教育學思想首先表現(xiàn)在對鄉(xiāng)村經驗的重視,其次表現(xiàn)在指出了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性,最后表現(xiàn)在對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秩序等自然主義教育觀方面的適應上。

關鍵詞:愛彌兒;家庭教育;自然主義;“鄉(xiāng)村”視角

一、《愛彌兒》中的家庭教育思想

盧梭的教育學思想是一種典型的家庭教育思想,這種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著作《愛彌兒》一書中。在《愛彌兒》中,盧梭從虛構的教育對象“愛彌兒”著手,分別對嬰幼兒時期、六七歲的學齡兒童、十二三歲的少年、二十歲左右的青年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描述。盡管其間穿插了作者道德、社會、國家、政權、法律等的觀點,但家庭陪伴教育是該書的重點。在盧梭看來“生活就是教育”:“我們一開始生活,我們就開始教育我們自己了;我們的教育是同我們的生命一起開始的,我們的第一個教師便是我們的保姆”。盧梭的這種家庭教育觀點,與中國家庭教育的私塾形式不同,他更在意家庭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傾向于陪伴式的“親子教育”。在書的開篇,他就宣稱,“教育孩子是父親的天職”,“不能借口貧困、工作或者人的尊敬而免除親自教養(yǎng)孩子的職責”,而且在文章結束前,愛彌兒已經明確稱呼“我”為父親了??梢姳R梭的家庭教育更強調父親必須履行的職責,而不是其他形式的家庭教育。但在盧梭那個時代,許多父親為了生計和更多的家庭責任而忽略了對下一代的教育,這才有了盧梭的“假父”之名而對愛彌兒行使“真父”之實。盧梭宣揚的這種教育,固然有許多優(yōu)勢,可以將愛彌兒“培養(yǎng)成一個人,而不是公民”,但這樣一個“野蠻人”一旦走向社會,必然被各種規(guī)則和“套路”限制,甚至于要不時地栽跟頭,弄得頭破血流,也不一定真能逐漸適應社會,這在書中附錄“愛彌兒和蘇菲或孤獨的人的書柬”里可以看到愛彌兒或想象或真實的遭際。且這種教育只能存在于大工業(yè)革命之前的社會,因為那時的小農經濟更能培養(yǎng)出愛彌兒這樣的掘墓人??傮w來說,“《愛彌兒》是教育中劃時代的巨著,是盧梭對教育的理性思考和敏感想象。這部教育小說以愛彌兒的成長與教育過程為順序,構想不同時段愛彌兒所受的教育。全書詮釋了一個人應該如何追求自己的教育和選擇自己的美好生活”。《愛彌兒》一書的主要價值在于從家庭教育的視角揭示了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特別是贊揚了歌頌自然的“鄉(xiāng)村”視角,這種鄉(xiāng)村視角是信息化社會美麗生態(tài)和諧構建的一種不可多得的思考維度。其次,盧梭賦予了教師極大的權利,這種權利比“天地君親師”的權利有過之而無不及。正是有了能夠制定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則、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步驟的權力,愛彌兒才有可能被培養(yǎng)出來,家庭教育才能真正取得實效。此外,盧梭的教育學思想認為,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技能、學問,還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以幫助其去發(fā)現(xiàn)世界的秩序、社會的規(guī)則乃至找到自己的人生伴侶。這種教育觀,是一種全人的教育觀,是人的全面發(fā)展和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需求。

二、《愛彌兒》中的“鄉(xiāng)村”視角

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是《愛彌兒》一書的精華。無論是愛彌兒的生長環(huán)境,還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場景,甚至是愛彌兒及其理想伴侶蘇菲的相見、相交和相愛之地都在外省的異鄉(xiāng),這是有別于作者在文中一再抨擊的“巴黎”的對照物。這種謳歌鄉(xiāng)村、熱愛自然,反對城市禁錮人思想、靈魂、行為和發(fā)展的思想是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鄉(xiāng)村”視角的鮮明特征?!坝纱?,從自然狀態(tài)也即從動物狀態(tài)經歷漫漫進化而來的現(xiàn)在的人類的種種特征,如理性、正義感、對朋友的愛、對榮譽的追求等,這些被視為人性之基本構成的東西在盧梭看來不過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偶然事件的結果,這種結果絕非必然,不是人的本質,所謂的人性不過是歷史的產物。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人的諸多特征也可以從來沒有。這是一種演化論的觀點,也是盧梭信奉近代自然科學的必然結果?!钡谝唬l(xiāng)村是自然主義的代名詞。在盧梭看來,鄉(xiāng)村的一切都是宇宙自然而然的結果,盡管這其中摻雜了宗教的宿命論色彩,但這種強調自然環(huán)境對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性是值得注意的。尤其是作者大力謳歌了鄉(xiāng)村教育對愛彌兒及其代表的“野蠻人”的作用,這是今天研究西方教育史所不得不深思的地方。然而,盧梭的自然主義又是唯心的,過分強調只要按照情欲和自然法則就行,“他在十歲的時候是聽糕點指揮的,在二十歲的時候是聽情人指揮的,在三十歲的時候是只知道追逐享樂的,在四十歲的時候是只知道追逐野心的,在五十歲的時候是只知道追逐錢財?shù)摹?。通篇來看,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認為,盡管教育有規(guī)律可循,但總體來說,鄉(xiāng)村是要勝過城市的?!俺鞘惺强酉萑祟惖纳顪Y。經過幾代人之后,人種就要消滅或退化;必須使人類得到更新,而能夠更新人類的,往往是鄉(xiāng)村。”第二,鄉(xiāng)村的一切都是好的。盧梭在書中的一個顯著觀點就是“鄉(xiāng)村的一切都是好的”。盧梭認為,“農業(yè)是人類所從事的歷史最悠久的職業(yè),它是最誠實的,最有益于人的,因而也就是人類所能從事的最高尚的職業(yè)”。不僅鄉(xiāng)村的植物性食物有利于兒童的喂養(yǎng),而且鄉(xiāng)村的空氣也有利于兒童皮膚乃至內臟器官的發(fā)育,連鄉(xiāng)間兒童的發(fā)言都是純正、響亮和完整的。與之相對的,無論是英國的首都倫敦,還是法國的首都巴黎都是污穢不堪的。在逼仄促狹的空間中生長起來的孩子不僅視野過于短淺,連說話都哼哼唧唧和含混不清。哪怕是在鄉(xiāng)村里長成了的青年,盡管之前培養(yǎng)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但當他(抑或她)來到了巴黎的都市氛圍中,不出半年就會變成另外一個連他自己都認不出來的狡詐可憐人。第三,鄉(xiāng)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盧梭認為,鄉(xiāng)村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不是為了繼承什么家產和財富,而是為了依靠自己的雙手和智慧的一個“野蠻人”,而且這個野蠻人有自己的感覺、知覺、推理和判斷,能夠獨立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和未來要走的道路。“他必須像農民那樣勞動,像哲學家那樣思想,才不至于像蒙昧人那樣無所事事地過日子?!笨傊?,盧梭要通過他自己標榜和踐行的鄉(xiāng)村教育,把愛彌兒培養(yǎng)成為一個農業(yè)職業(yè)教育領域的通才。受過鄉(xiāng)村教育的愛彌兒,不僅認識花草蟲魚鳥獸,還會耕田做工,甚至會造房子、修器樂、懂經營、善持家,完全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法國現(xiàn)代社會意義上的新型職業(yè)農民。

三、盧梭在《愛彌兒》中強調教師的重要性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中的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強調教師的重要性。與韓愈所提出的“傳道受業(yè)解惑”不同,盧梭更強調教師的陪伴和引導。然而,這樣的教師太少了,將畢生精力投入到一兩個普通野蠻人身上,是資源極大地浪費。但如果將教師轉變?yōu)楦赣H、母親這一角色,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更為難得的是,好的“愛彌兒”和“蘇菲”易尋,但好的家庭教師難找,尤其是在教育普及化和法制化的今天,讓孩子完全在家接受家庭教育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更顯現(xiàn)出《愛彌兒》代替人們在家庭教育,特別是在自然主義教育觀念指導下對家庭教育作出的探索是多么的珍貴。第一,教師是學生最重要的引路人。雖然盧梭講的是家庭教育,但在書中,愛彌兒的父親并沒有出現(xiàn)幾次。更多的時候,是教師“我”在為愛彌兒制定個性化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并加以實施,同時,根據(jù)外在條件的改變和愛彌兒的自身成長進行適時調整。與其說這里的“我”是一個家庭教師,不如說“我”是愛彌兒的引路人和陪伴者。從愛彌兒出生一直到他結婚成家,能陪伴這么長時間和不計回報的老師是少之又少的,哪怕是被賦予了書中那么大的權利。這就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師德,最好“順木之天”,以求對學生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良好的影響。盧梭這種培養(yǎng)人的方法,如同柳宗元的寓言《種樹郭橐駝傳》。從這點來看,教師的指引作用是提醒學生按照成長規(guī)律自然發(fā)展就行了,不需要過多干涉,否則就是誤人子弟。所以,他說,“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過早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钡诙瑢W生最需要的成長是陪伴。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中不時強調:愛彌兒的成長需要教師的陪伴。雖然愛彌兒被作者提及的次數(shù)還沒有“我”的自敘傳那么長,但愛彌兒的每一個關鍵的成長節(jié)點,都會被作者拎出來從學科、歷史、需求等各個角度加以分析,并結合愛彌兒的特點進行一一培養(yǎng)。尤其是對愛彌兒的欲望和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作者都會事先進行延遲和規(guī)避,實在不行下就盡可能地陪著愛彌兒一起去面對、討論、分析,并加以解決??梢哉f,盧梭深知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而在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情況下,陪伴是幫助他們成長的最好的老師。正是因為有了“我”的陪伴,愛彌兒才能幸福健康地度過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成為作者理想中的成人。

四、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的豐富性

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不僅體現(xiàn)在愛彌兒的成長上,還體現(xiàn)在愛彌兒成長過程中對世界、家庭、愛人等的看法,這些內容是傳統(tǒng)學校教育所不關心但又對人的成長極為重要的內容。第一,人的成長要遵從自然規(guī)律。在盧梭看來,萬事萬物都有秩序,這個秩序就是自然主義教育觀的核心要義。在學校教育中,孩子必須要聽從老師安排。“盧梭認為,人生在每個階段的需求與發(fā)展規(guī)律各不相同,成人不應該總把兒童當作小大人,用成人的一系列標準與眼光去衡量兒童是不對的,兒童享有兒童時期的特權,不應去承擔成人之后的各種責任。盧梭提出在不同年齡階段實施不同教育。”因此,盧梭的做法是帶著愛彌兒一起在自然中成長。與柏拉圖《理想國》中男女一起成長不同,盧梭更看重社會對男女的分工需求,認為在愛彌兒和蘇菲的成長軌跡相同的前提下,要有各自的第二性征和社會特質。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盧梭認為,“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毫無疑問,這是一切良好教育的一個基本原則?!钡诙?,人在自然成長的過程中依然要受到社會秩序的制約。盡管盧梭一再反對社會教育對人天性的戕害,延遲對愛彌兒的社會教育,但他最終仍不得不把愛彌兒推向社會,讓其經受社會的考驗,融入其中,并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但盧梭這種烏托邦式的幻想出來的愛彌兒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有這樣的愛彌兒和蘇菲,也會在社會秩序的強壓下變成和蕓蕓眾生一樣的“巴黎人”。第三,人的全面發(fā)展是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的根本出發(fā)點。盧梭之所以要寫愛彌兒的培養(yǎng)過程,其實就是一種宣揚人全面發(fā)展的理論表達,在于抨擊封建禮教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壓迫,在于控訴資本主義享樂精神對人天性自由發(fā)展的誤導??梢哉f,《愛彌兒》一書的根本出發(fā)點就在于培養(yǎng)一個全面發(fā)展的自然人,這個自然人可以叫愛彌兒,也可以叫蘇菲,或者是《漢樂府》中的羅敷。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的豐富性,在于其梳理了古希臘、古羅馬、英國、歐洲乃至亞洲、北非和美洲的教育學現(xiàn)象及思想觀念,《愛彌兒》是當時啟蒙思想背景下教育學著作的集大成者。

五、《愛彌兒》教育學思想的局限性

正如家庭教育主要是教會一個人生存,學校教育主要是教會一個人學習和初級的人際交往,社會教育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完善。盡管盧梭的《愛彌兒》奠定了他現(xiàn)代教育家的地位,但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盧梭夸大了教師的作用。也許教師的確能給啟迪學生智慧,督促其學習,培養(yǎng)其技能,但相對于家庭教育的持久發(fā)力,學校教育中的教師是達不到盧梭筆下的“我”的功用的,更不用說當下為了報酬而開展課程輔導的家庭教師和社會培訓機構中的從業(yè)人員。這一點在布爾迪厄看來也是如此。“從兒童時期開始在家庭內部實行的全面的、早期的和不知不覺的教育,被以這種教育為前提并完成這種教育的學校教育所延長?!敝皇遣紶柕隙蚋粗丶彝サ某錾砗偷匚唬R梭則重視家庭教師的熏陶和陪伴。其次,盧梭忽視了城市的教育作用。鄉(xiāng)村固然是城市的起點和母體,但當鄉(xiāng)村人口和財富集聚到一定程度時,以商業(yè)交換為主的市鎮(zhèn)就出現(xiàn)了;當市鎮(zhèn)的規(guī)模擴大到一定程度,城市也就出現(xiàn)了。鄉(xiāng)村與城市的出現(xiàn),歸根到底是農業(yè)生產的物質提供有了較為充足的來源。二者之間的關系互為因果,當鄉(xiāng)村容納不了人們的生存空間需要時,城市會將生活變得更美好;而一旦城市禁錮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時,鄉(xiāng)村便成了人們對田園牧歌般的詩意生活向往的棲息地。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贊頌鄉(xiāng)村教育的優(yōu)點固然值得提倡,但他背離鄉(xiāng)村和城市的辨證統(tǒng)一關系,片面否定城市對人的發(fā)展教育作用則是不可取的。再次,盧梭用虛幻的人物和個人經驗的總結來闡述教育的培養(yǎng),缺乏實證性和推廣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推廣價值是教育學的重要命題?!稅蹚泝骸芬粫?,通篇以第一人稱“我”及學生愛彌兒這一虛構人物的追蹤訪談為主,來討論研究自然人的培養(yǎng)問題。雖然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和典型性,但不具有普遍性和推廣價值,是一個不能稱之為符合經典教育學觀點的自然主義教育觀。

參考文獻:

[1]盧梭.愛彌兒[M].李平漚,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2]曹永國.培育自識:教育悖謬的想象及其意涵[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4).

[3]孔令新.論盧梭的自然教育與現(xiàn)代規(guī)訓式教育的隱秘關系[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19).

作者:馬艷 單位:河南農業(yè)職業(yè)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