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視覺文化時代當代文學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視覺文化時代當代文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視覺文化時代當代文學論文

一、視覺文化時代的生成語境

身處消費時代,追求快節(jié)奏、娛樂性、視覺享受等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的特征,而碎片式、平面化和無深度的視覺圖像恰好能滿足那些被學習、生活和工作擠壓的現(xiàn)代人的趣味。當一個個充滿物欲和感官誘惑的消費世界通過視覺影像展現(xiàn)在現(xiàn)代人面前時,他們的迷茫與緊張得到宣泄,壓力與負擔得到緩解,因此那些視覺刺激、感官滿足和形象消費極大地滿足了現(xiàn)代人的審美心理需求,因而贏得他們的青睞,并使其沉浸其中。

二、視覺文化時代河南當代文學面臨的困境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當代文學發(fā)展迅速,文學豫軍隊伍日益壯大,在整個當代文壇成為一道亮麗的景觀。如李凖的長篇小說《黃河東流去》獲茅盾文學獎;張一弓的《犯人李銅鐘的故事》和《張鐵匠的羅曼史》突破禁區(qū),接連向當代文壇發(fā)起“沖擊”;二月河的“清帝系列”長篇歷史小說,創(chuàng)造了文壇奇跡;還有張宇、葉文玲、田中禾、周大新、閻連科、劉震云、李佩甫、齊岸青、張興元、侯鈺鑫、孫方友、行者和劉慶邦等一批中青年作家如一顆顆耀眼的星星,在鄉(xiāng)村和城市崛起。但在視覺文化時代,圖像對文字的霸權和擠壓日趨明顯,河南當代文學也面臨著尷尬與困境。

(一)文學的圖像化與邊緣化

在圖像文化的圍困之下,文學不僅被圖像所放逐,而且被迫從外到內都走向圖像化,而文學最有魅力的語言文字敘述被邊緣化了,“讀圖”正在日趨代替“讀文”,人們現(xiàn)在更喜歡坐在電視機前、電影院里和電腦旁看影視劇。河南很多作家的作品都以影視劇的方式被大眾熟知。如以二月河的“清帝系列”長篇歷史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康熙大帝》和《雍正王朝》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后,曾一度成為中國電視劇的經典;劉震云的作品《手機》先后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影響巨大;還有李準作品改編的《李雙雙小傳》、周大新作品改編的《銀飾》和劉慶邦作品改編的《盲井》等電影作品都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但大眾所熟知的只是以上這些影視劇,而不是影視劇背后的作家作品。而那些沒有被包裝成影視的河南當代作家的作品,正在慢慢淡出讀者視野,走向邊緣化,這樣一種尷尬的生存現(xiàn)狀使有些作家的創(chuàng)作陷入困境。

(二)視覺文化失真導致文學的失真

圖像文化對河南當代文學的沖擊還體現(xiàn)在當影像制造的虛假現(xiàn)實被大眾普遍接受時,文學作品本身所傳達的“真實”就消失了。在傳統(tǒng)的文本閱讀過程中,讀者會根據文本語言的句式、語氣去判斷作者對于所寫內容的情感態(tài)度。而在圖像文化所傳達的現(xiàn)實世界中,人們不由自主地被圖像符號所奴役,并漸漸喪失了辨別真實的能力。如小說在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收視率或票房收入,對作品進行大刀闊斧的任意刪改,這樣一種對作品的刪改往往會扭曲原作者的主題思想和情感表達,原作者賦予作品的深意不僅無法準確傳達給讀者,還會誤導讀者?!笆聦嵣蠜]有一部影視改編作品能真正呈現(xiàn)出優(yōu)秀文學作品文字背后那些深刻的意義和含義”。如劉慶邦的小說《神木》被改編成電影《盲井》時,導演李楊對原著進行了大幅度修改,不僅建構了一套屬于自己的人物體系,而且把劉慶邦所構建的“人性向善的美好藍圖”無情消解了。但由于電影《盲井》大獲成功,在國際上獲得很多大獎,因此很多人或只知《盲井》或把《盲井》和《神木》混為一談。美國學者布魯斯東說:“人們還沒有充分地認識到,小說的最終產品和電影的最終產品代表著兩種不同的美學種類,就像芭蕾舞不能和建筑藝術相同一樣?!睂τ诤芏嗖辉缸x文學原著的觀眾來說,影視作品中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的影像一旦植入大腦,它就很難再被想象的形象覆蓋,在這種情況下,圖像文化失真必然會導致文學失真。

(三)視覺圖像消解了語言的深度

在視覺文化時代,當純粹的語言藝術作品被轉化為圖像時,讀者在享受閱讀快感的同時,圖像也在誘導、逼促著他們忽略對文字本來意思的理解,甚至剝奪了他們對文學作品詩意語言的體驗及語言所引發(fā)的豐富聯(lián)想,因此視覺圖像不僅將語言文字敘述平面化和具體化,更重要的是消解了語言文字的深度。如在文學作品中插入大量的圖片,或把文學作品影視化,這些方式不但攪亂了文字原有的敘事格局和邏輯,而且將讀者的注意力從語言文字引向圖像本身,破壞了讀者對文字沉思默想的可能性。河南當代作家的作品在被改編成影視劇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時,作品中所蘊含的作家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有被漫畫化和簡單化的情況。如劉震云同名作品改編的影視劇《手機》中,演員葛優(yōu)的油腔滑調是嚴守一的本色嗎?馮小剛拍攝的電影《一九四二》真是一九四二年河南的的真相嗎?文字變成了圖像,導演舍棄了其他的信息。如果讀者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讀圖上,讀者的閱讀水平很容易降低,因為“圖像或擬像解除了語言依其本性所造就的主體的深度閱讀、反思能力和批判精神”。

三、視覺文化時代河南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機遇

視覺文化給河南當代文學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困擾,但是,挑戰(zhàn)與機會并存,視覺文化時代也給河南當代文學帶來新的生存契機。

(一)視覺閱讀“革命”拓展了文學自身的生存空間

雖然圖像對文學的逼壓限制了讀者對文學的想象,但現(xiàn)代商業(yè)化的運作模式使文學在被圖像化的過程中,又給了文學在市場上重生的機會,文學通過影視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廣泛的讀者群,從而擴大了文學的影響力,也拓展了文學自身的生存空間。河南當代作家的作品被影視包裝后,影視作品對于其同期書銷量的帶動和作家知名度的提升作用非常巨大,這在客觀上拓展了河南文學的生存空間。如二月河“帝王系列”影視作品的熱播帶動同名作品的熱賣,也放大了自己作為作家的身影;劉震云的小說《手機》在馮小剛推出賀歲片之后的銷售量猛增,突破了30萬冊,創(chuàng)下了劉震云作品銷售的最高紀錄;《我叫劉躍進》和《一九四二》等影視作品的熱播,使劉震云不僅在影視這個最大眾化的傳播領域中贏得很高的知名度,而且其作品也隨著影視的成功獲得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讀者。對此,劉震云很有感觸地說:“大家覺得一個人的作品由小說改編成電影,就好像良家婦女變成了風塵女子一樣。我覺得這個事情應該倒過來看,小說變成電影并不是壞事,并不是作家墮落了。很現(xiàn)實的,第一,增加了他的物質收入。第二,它能夠增加小說的傳播量。生活變了,電視、電影、網絡傳播可達的廣度,特別是速度,比紙媒介要大得多。中國所有的前沿的這些作家,他們的知名度跟他們的作品改編成影視有極大關系,這是一個現(xiàn)實?!睂а輳埶囍\也認為,小說被改編為影視,影視作品通過光、影、聲、畫等手段給讀者一種視覺享受,這樣一種具有魅力的影視文本形式,會獲得遠比文字文本多得多的接受群。

(二)文學影視化帶動了文學的回歸

在視覺文化時代,影視傳媒的強勢使得紙媒文學作品價值的實現(xiàn)更多借助影視,很多文學作品必須完成影視化轉換才能被大眾接受和認同,甚至作家作品只有被影視垂青并最終搬上屏幕,才算是其真正意義上的發(fā)表,這樣一種顛覆傳統(tǒng)文學價值實現(xiàn)的流程,也促使河南當代作家對紙質文學影視化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并對影視傳媒做出了主動的適應和改變。如為了使文本創(chuàng)作呈現(xiàn)畫面感,在語言表述、結構安排和情節(jié)設計方面盡量圖像化,當他們的作品一旦被影視包裝,帶來意想不到的名利雙收時,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就會高漲,創(chuàng)作速度也會加快。另外一個方面,河南當代作家的影視作品一旦近距離走入大眾,必將提高大眾對河南當代文學作品的關注,激起他們對文學原著閱讀的興趣,帶動文學文本閱讀的回歸,文學創(chuàng)作與閱讀會展現(xiàn)一片繁榮的景象。河南當代文學如今在整個文壇所具有的影響都與一些作家積極觸電媒介有很大關系。如果沒有劉震云、二月河和周大新等作家對影視傳媒做出的積極回應,河南當代文學很難沖出純文學的圈子而走到大眾面前,這些作家的努力客觀上帶動了文學的回歸。

四、視覺文化時代河南當代文學的發(fā)展策略

面對視覺文化時代給河南當代文學帶來的巨大沖擊和發(fā)展機遇,河南當代作家必須放眼整個當代文壇,重新審視河南當代文學自身的存在價值與意義。要想走向民間,走向大眾,走出河南,走向全國,河南當代文學應抓住機遇,利用自己深厚的中原文化積淀,尋求突圍的路徑。

(一)通過視覺閱讀“革命”推進文學大眾化

視覺文化時代,影像和文學密不可分,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影像閱讀主要以視聽為主要手段,相比紙質文字閱讀,它更接近常人對世界的感知,而感性體驗在人心中所產生的沖擊力往往遠超過理性的說教。雖然文學作品在由文字轉化為影像的過程中,讀者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誤讀,但強勢的大眾傳媒彌補了純文學遠離大眾的局限性,使文學作品通過視覺閱讀“革命”擁有了非常廣泛的接受群。河南當代文學完全可以借助視覺圖像而發(fā)展。以文學文本為核心,整合影視、版權、無線、網絡等多方資源,使之成為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鏈條,實現(xiàn)文學文本與受眾視覺的互動,推動文學大眾化。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作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既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又要考慮受眾的接受心理,還要使創(chuàng)作的作品具備影視改編的元素?!坝|電”較多的作家北村曾說:“我非常喜歡看電影,經??吹?,所以我的小說中結構、語言、情節(jié)影像性的東西多一些,這可能也是導演覺得好改編的原因之一?!焙幽袭敶≌f的創(chuàng)作如果無視視覺圖像的效應,也會被大眾所淘汰。當然作家這樣一種創(chuàng)作思路的調整,并不是要求作家創(chuàng)作一味媚俗化,而是要求作家應對強勢傳媒時,要有一種積極的建設性姿態(tài),打通文學和視覺文化之間的障壁,將大眾傳媒中的審美要素納入文學的格局之中,促進文學的大眾化

(二)通過影像媒介打造文學的權力話語

河南當代文學不僅要通過視覺閱讀“革命”推進文學的大眾化,還要積極主動地利用各種媒介,在文學與影像對話交流的過程中,打造文學自身的權力話語。影像媒介只是推廣文學價值的工具,作家及其作品的人氣需要借助影像傳媒,而影像傳媒也給作家及其作品提供了騰飛的翅膀。河南當代文學要在全國文壇擁有自己的權力話語,就要盡可能地借助影像媒介這個工具,以適應時代的嶄新表達形式、表現(xiàn)手段,使文學的思想探索和精神追求達到新的高度。當然,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河南當代作家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既要肩負起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道義與責任,也要堅守身為文學創(chuàng)作者的原則和立場。不論是將影視中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運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中,還是依據影視劇本再創(chuàng)造影視小說,或為報紙雜志開辟專欄寫作等等,河南當代作家都要堅守文學的價值和自主性地位,不能以犧牲文學的價值來謀求物質利益。

(三)通過挖掘中原傳統(tǒng)文化提升文學境界

任何時候,文學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借鑒。河南當代文學的發(fā)展要走向一個更廣闊的未來,除了借助影像傳媒,還必須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中原的文化特色和精神氣質,豐富多彩的中原文化是河南文學推廣自己的最好名片。河南當代作家大多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鄉(xiāng)土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基礎和思維起點,其作品無不具有中原文化的獨特印記。無論是閻連科的“耙耬世界”故事,還是劉震云的“延津故鄉(xiāng)”風情,抑或是李佩甫的“綿羊地”風景,在彰顯著河南作家“地之子”的文化身份的同時,還體現(xiàn)了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源于這片土地,并根植在河南人心中的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在時代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在與新的藝術手段和藝術形式不斷進行著沖突和融合,并通過種種形式,向大眾傳達著其旺盛的生命力,而這恐怕是圖像文化永遠不可企及的境界。所以,河南當代文學的興盛,還要以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傳統(tǒng)與高度發(fā)展的當代精神文明為依托,進行利于當代文學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開發(fā)和探索。綜上所述,河南的崛起,不僅僅需要社會的現(xiàn)代化,還需要文化的現(xiàn)代化;視覺文化時代的到來對河南當代文學的發(fā)展而言就是一把雙刃劍,它使得文學在被圖像化、邊緣化的同時,也給了文學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河南當代作家應該與時俱進,積極調整文學與圖像文化的沖突和摩擦,利用自己獨特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承擔起振興中原文化的神圣使命,使河南當代文學越走越遠。

作者:高芳艷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