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困生轉化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學;學困生;非智力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9-0151-01
一、前言
嚴格意義上的學習困難,又稱學(Learning Disability)是一個相對復雜的概念,目前獲得最大支持的是由美國學習不良全國聯合委員會(NJCLD)于1988年提出并在1990修訂的定義,“學習困難是用以描述異質障礙群體的概念性術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在獲取和使用聽、說、讀、寫、推理或數學能力上的明顯困難。這些障礙源于個體內部,可能由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失調引起,并可能在一個人的一生中存在?!保?]對于職業(yè)學校的學習困難生,我們不必如此去嚴格定義。一般認為,職業(yè)學校中的“非智力型”數學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五官健全,但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意志、情感、動機、信心、習慣、性格、毅力)較差的學生。她們沒有任何生理障礙,卻不能適應一般的教學環(huán)境,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學習方面的潛能,導致學業(yè)“暫時性”落伍,造成學習困難。陳靜就是這樣的學困生。
二、案例分析
陳靜,一位身材中等、性格溫和但不太和群女生,數學課上愛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作業(yè)抄襲他人或不交,數學成績較差。細心觀察她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認真分析她的作業(yè)和試卷,并經常通過和同學及家長談話,了解到她學習興趣不濃、容易急躁,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自制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克服學習困難的頑強意志和堅韌毅力。當老師的提問難度較大時就不愿思考,只等著聽別人的回答。練習題稍難一些,就空著不做。但遇到十分有趣的活動或新奇的內容且較簡單時,能比較積極地參與。她在認識問題的能力和方式方法上有偏差,思路不清晰,基本功不扎實,作業(yè)依賴性強,不注重思考的過程,滿足于按照例題寫下正確的答案,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陳靜的家長對她非常的寵愛,同時也很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對其要求比較高,“恨鐵不成鋼”時往往采用過激的手段進行教育,忽視了和孩子的溝通和交流,過分寵愛與過度嚴厲的懲罰的教育使其養(yǎng)成愛撒謊、懶散、逆反等不良個性。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她雖然成績不好,但十分渴望老師的關注,期待親近老師;她在集體的學習中也不甘落后;一旦遇到新奇的內容或形式,一旦有了成功的喜悅,她就能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展開對其轉化進程。
(一)結對幫扶。給她搭配一到兩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讓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督促其課堂表現及作業(yè)完成情況。充分發(fā)揮小組成績優(yōu)秀同學的榜樣示范作用。
(二)強化家校合作。定期與其家長進行電話交流。經常的聯系使家校雙方對學生的情況能夠及時了解,包括其近期在家和在校的情況,家長和老師交流各自的教育心得,共同分享教育的成功和發(fā)現教育的不足。并且針對即時情況隨時調整轉化,采取更有效的方法。
(三)加強師生對話。經常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和她進行交流和溝通。這樣使其感受到老師的關愛,更有利于她接受老師的教育引導,使她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同時記錄轉化過程中的進步,共同分享,使其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四)完善學習評價。布置作業(yè)時,根據陳靜的具體情況,提出符合她的要求,布置她力所能及的作業(yè);對個別難度較大的題目作些提示或個別輔導,使其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在克服困難后她會加倍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
通過一學期的交流,家長在觀念、態(tài)度、行為、方式上都有了較大的轉變。陳靜變得開朗,能以較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基本完成每日作業(yè),數學學科也有一定起色,能和同學比較友好的相處。
實驗教師:T,男,本科學歷,36歲,教齡12年
實驗班級:共48人,初二期末市調研全班平均115(滿分150,題目難度中等)
實驗學生:S2,男,16歲
實驗學生基本情況:
性格開朗活潑好動喜歡聽歌上網、發(fā)育正常,聽課注意力一般,學習態(tài)度不積極缺乏動力,但對老師要求的作業(yè)還是能去思考,思考不出來也不深究,故數學一直不太理想。
初步分析:
該生可能是由于學習缺乏有效督促,而導致學習興趣不濃和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及學習方法不科學。班級排名20-30名。他對數學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信心,存在著嚴重的畏難情緒,特別又是幾何部分相當地困難,甚至可以說一看見幾何就“偏頭痛”,不想做幾何題。此外,家人對他的要求是要學好數學。所以,他特別害怕數學考試以至于提到他的數學成績,他便默默無語。
基本措施:
(1)調整S2的坐位優(yōu)化他的學習環(huán)境
(2)上課是適時請他回答問題,若回答正確,及時給予鼓勵;下課后,主動找他了解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使他感覺到老師對他的關心和呵護;
(3)對學習習慣和方法給予指導
(4)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講一些教學和數學家的趣事,用數學解決重大科學難題的故事,吸引和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指導和幫助S2的過程中,為促使他態(tài)度的轉變,我著力解決兩個問題:
1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招一勢去規(guī)范,嚴格要求,持之以恒。開始時要檢查,有督促,有獎懲,形成一套制度,包括:
兩習慣:良好的聽課習慣和作業(yè)習慣;
兩用加兩動: 用眼看,用腦想 ,動手練動嘴說;
四聽: 聽概念引入,聽講授思路,聽論證過程,聽歸納點評;
一條線:作業(yè)按審題——分析——解答——檢查——討論——小結——反思的步驟一條線做下去,既注意一定解題模式的培養(yǎng),又不拘泥以死板的套路。
2 指學法
我針對不同人的性格和個性,倡導在學習方法的個人建構,從哲學和認知心理的角度闡明選擇方法的一般依據,又從數學學科特點和不同內容對方法的不同要求,闡明選擇方法的特殊依據,探討適宜有效的方法。
非智力因素的優(yōu)化為智力水平的發(fā)揮提供了條件,但還不等于智力就自然提高了,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習差的困擾,還要在智力的培養(yǎng)上下功夫,而智力水平是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思維表現出來的。對平面幾何的解析,常能看出一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下面是我和S2共同探討的一道幾何題:
已知:如圖,圓O1,圓O2相切與點P,過點P的直線交圓O1于D,交圓O2于C,點B為兩圓外一點,直線BD、BC分別交圓O1、圓O2于點F,連接PE、PF。
請判斷∠PEB與∠PFB的關系,并證明你的結果。
S2:對此題思考許久后無從下手。
這時,我啟發(fā)他:“我們鑰匙常涉及到兩角有哪些特殊關系?”
S2:“相等、二倍、互余、互補。”
T:“通過觀察,你猜猜你的結果?”
S2:小聲回答“互補?!?/p>
T:“我們學過哪些與180度有關的定理?”
S2:“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圓內接四邊形對角互補?!?/p>
T:“在圓中,我常研究哪些角?”
S2:脫口而出:“圓周角、圓心角、弦切角?!?/p>
T:“∠PEB與∠PFB是上述三類角嗎?”
S2:“不是”。
T:“能把他們向圓內轉化嗎?”
S2:有所悟:“可以構造圓內接四邊形?!?/p>
T:“你試試看”
經過一番嘗試,S2終于找到了思路,提出:“延長FP交圓O于Q,連接DQ。
這樣構造出內接四邊形DQPE,可以得出 ∠PEB=∠PQD。下面就是要證出∠PQD+∠PFB=180°。
T:“怎樣證?”
S2:“證DQ∥BC即可,利用兩圓相外切.作內公切線,可得出:
∠PDQ=∠C。
我聽后很高興,表揚到:“你很聰明,回去想想有無它法?!彼c頭應是,臉上露出勝利者的微笑。
這一串引導,老師“參與”了S2的 整個思維過程,又在他想的過程中,引導他深入地思考,使他沿著自己的思維走下去,既有創(chuàng)新,又很深刻。
實驗結果;
從2012年8月開始接手工作,到2013年5月調研考試,S2的數學分數為134(滿分150分)。目前,S學習熱情高漲,其他功課也有很大的進步,正在緊張而積極的復習,準備迎接中考。在教學過程中我遇到過很多的麻煩和困難。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對待不同的學生我有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對于有部分學生我也有欲哭無淚的時候。但是我相信一句話:“壞學生是沒有的,只是看老師能不能夠教好!”所以,每次我遇到困難和麻煩的時候我都首先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之處,其次才是其他的原因。在經過我認真分析和反思后我得出了以下幾點:
(1)首先要用愛心對待每一個孩子,不論他是否成績好,不論他是否學習態(tài)度端正,在孩子上的這些缺點都是要靠老師來正確的加以引導和教育的。用你的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首先肯定他尊重他這樣你才能影響他,讓他往好的一面發(fā)展。
(2)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用心備好課。也只有首先認真對待每個孩子,孩子們才會用心地對待你!
(3)要善于觀察,分析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點,以及他在知識上存在的問題。 在這方面最好認真做好試卷分析,這樣才能夠在最短時間最準確地掌握學生的知識缺陷,也才能夠對癥下藥,一針見血。
(4)多尋求團隊的幫助。在教學中,我畢竟是年輕教師,很多教學上的經驗不足。在對 待學生方面也不如老教師見多識廣,所以我選擇借用我身后強大的教師團隊。向老教師虛心請教,請其他老師共同討論。
(5)認真做好課后記。課后記能夠幫助自己更好的分析這節(jié)課的成敗得失,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方向盤,能夠讓自己更好的調整教學計劃。
關鍵詞: 英語學困生 案例 轉化
成功教學表明:任何一個學困生,只要發(fā)掘他們的潛能,運用恰當的心理輔導技術和課程教育教學方法,培養(yǎng)成功信念,逐步增強自信心,都能實現成功的愿望。美國教育家格拉塞(Glaser)研究發(fā)現:反復失敗的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習主體內部動力機制的缺損,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弱,導致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喪失,因此越來越困難。而這些學困生既有心理共性,又有其個性。本文通過英語教育教學中學困生的案例試圖從四個方面分析探討如何轉化英語學困生。
一、共情輔導,交流交心
心理學中的共情原則也稱為準確理解,運用到輔導學困生英語學習中就是要從學困生的角度,而不是從教師的角度去理解學困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行為能力。目的是嘗試通過創(chuàng)設指向學困生的問題與學生一同體驗、一同思考、一同成長,獲得知識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通過代替學生體驗、代替學生思考,最終灌輸學科知識和能力。
共情能使教師設身處地地理解學困生的生活經驗、認知水平和行為能力,使英語課堂上生活情境的選擇和問題的設計更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自愿表達、自我剖析、自主生成、樹立信心。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有進取心、自尊心,同樣渴望進步,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和同老師交流。因此關愛學困生,與他們建立良好平等的師生交流關系非常必要:口乃心之門,交流才能交心。
案例1
案主:何某某,男,初一(6)班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常做小動作,總是沉默寡言。但我知道,他觀察力中上水平,非常喜愛畫畫,尤其是卡通畫和各種小動物畫,非常逼真。該學生屬于暫時性困難型學困生。
于是在輔導時,我就讓他當我的老師,請他教我畫畫。他教得很認真很真誠。這樣,在教授的過程中,我們有了一些講述的語言的交流。我用簡單的英語問:
T:What is this?
S:...
T:It is a panda.
S:It...is...a...panda.
T:Yes.Panda.It is from China.
S:From...China.
...
介紹各種動物名稱,交流熟悉之后就邊畫邊問他一些自然性的問題:“What colour is it?”“What can you see?”等等。他居然能夠說出一些最基本英語單詞,我借機表揚他,并鼓勵和激勵他積極舉手發(fā)言。之后,英語課堂上漸漸有了他那高高舉起的充滿信心的小手和聲音,他的臉上也時常露出受表揚后的微笑。
共情輔導是建立融洽而平等的師生關系的關鍵,是一個出發(fā)點,是一個情感情緒的載體,是一種打開心之門、傾聽心之言的人性策略:交流才能交心。師生交流中體現出來的關愛和信任、表揚和激勵,對學困生往往能產生莫大的促進作用。何某某之所以能夠舉手發(fā)言,是因為他覺得老師并沒有遺棄他,老師依然在關注著他。正如人們所言,學生如有一個需要點燃的火把,教育的藝術就在于如何去點燃。因此,對待學困生,要科學地采取和運用心理輔導技術和課程學科教育教學方法,從內心深處發(fā)現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在交流中多一份關愛,多一份信任,使他們建立信心,真正感受到老師的愛,與其他同學一樣健康、和諧、快樂地成長。
二、友情輔導,互助暖心
發(fā)揮集體力量是轉化學困生的保證。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是非對稱性的,存在很大的心理距離,溝通容易出現障礙。學困生與一般學生相比,同教師之間溝通阻抑現象更為頻繁。教師必須把握優(yōu)化人際關系的最一般的心理準則,了解學困生的不同類型和學困生心理的特殊性,不斷縮短與學困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困生對教師的態(tài)度由拒斥、不信任、漠然,逐漸轉為認同、信任、親近。要實現這一點,教師在活動中要有自覺的行動意識,承認學生也具有積極的主觀能動性、差異性,相信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獲得的知識,并不僅是教師傳授的結果,周圍的學習環(huán)境及同伴之間的經驗互補也至關重要,由于生活世界和對知識的認識比較相似,因此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有利于學困生構建學習意義。
案例2
案主:江某某,女,初一(5)班學生。該生文靜不愛說話,不喜歡朗讀,英語成績不理想。但從能力和個性特征上看,堅持性較強,有很高的自我意識。該學生屬于能力型學困生。
新目標Go For It?。ㄏ拢┬率赨nit 4“I want to be an actor”Section B,Period 2時,我設計了一個調查表。在師生互動時,我點了江某某同學作為采訪對象,當我問她:“What do you want to be?”時,她指著bank clerk的圖片,卻讀不出bank clerk這兩個單詞。這時,她身邊的許某某同學悄悄告訴了她,幫她解了圍,在接下來的生生互動和對話表演環(huán)節(jié)中,我發(fā)現許某某同學仍在耐心地教著她讀。平時,我常鼓勵學生遇到不會讀的舉手問老師,而實際上,學生卻很少來問我。
于是在教育教學中,我建立了學困生輔導幫扶小組,選出部分學生當小老師,每位小老師負責幫助1-2名學生,定期檢查輔導幫扶效果,看看哪位同學進步最大,哪位小老師最棒,再給以獎勵。半個學期下來,很多本來需要幫助的同學也成了小老師,其中江某某同學就是進步最快,最早成為小老師的學困生之一。
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學,讓我深深體會到:我可以幫助學困生,但能幫助他們的并不止我一個,這些小老師教得比我還好。通過幫扶小組的建立,可以清楚地看到:學困生不斷進步的同時,小老師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梢?,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作用,挖掘學生們的潛力,發(fā)動不同的力量來促進他們共同發(fā)展。要在班集體中真正做到輔導幫扶靠友情,互助暖人心的和諧育人環(huán)境。
三、競情愉悅,優(yōu)化學心
發(fā)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有自我實現的動機和要求,都有使自己成功的渴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困生的心理特征,適時地創(chuàng)設學習競爭情境,愉悅學困生的,有意識地為學困生鋪設能充分展示能力的平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求得積極主動的發(fā)展,實現在教育教學中學習心理的最大平衡及競爭心理的最佳展示。
案例3
案主:俞某某,男,初一(5)班學生,上課時常開小差,但酷愛籃球,姚明是他崇拜的偶像,但缺乏積極的自我概念。該學生屬于動力型學困生。
在教授新目標Go for It!(下)Unit 7“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一課時,我特意選取了姚明的一張圖片,讓大家進行描述。那堂課,俞某某同學聽課格外認真,于是我就請他上臺給大家描述他的偶像,他顯得有些激動,但還是很順利地說出了:This is Yao Ming.He’s tall and strong.He’s young.I like him very much.等句子。在大家的掌聲中,我將圖片送給他作為獎勵,他非常感激地沖我笑了笑。
課堂上,為培養(yǎng)學困生的興趣,我常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Pairwork,Groupwork中的游戲、比賽、表演等方式,為他們提供更為廣闊的展示平臺,使學生一次一次地在成功中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興趣更加濃厚,成績自然提高。興趣是求知的催化劑,是醫(yī)治厭煩心理的良藥,只有置學生于“聽起來有味,學起來有趣,做起來有勁”的學習情境中,才能激發(fā)和優(yōu)化他們想學的動力,樂學的學習心理。
四、理性評價,樹立信心
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對于健康的青少年兒童,如果外部把他們評價為聰明、可愛、有出息的話(多方加以肯定),則受教育者在“求優(yōu)心理”的作用下往往真的會變得聰明、可愛而有出息,形成良性循環(huán);反之(多方加以否定),則受教育者在“破罐子破摔心理”的作用下很可能變得沒出息,形成惡性循環(huán)。由于青少年心理敏感、脆弱、不成熟,“皮格馬利翁效應”能達到很顯著的效果(年齡越低越明顯)。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理性的合乎激情的評價激勵、喚醒和鼓舞?!痹谳o導過程中,應從整體出發(fā),根據學困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因人而異,注重評價的合理性、激勵性,幫助其樹立自信心。
案例4
案主:陳某某,男,初一(6)班學生。由于他在小學時學習就較差,老師甚至在評語中說他“輕度智力障礙”。進入初中,學習更加吃力,英語就像沒學一樣。上學期期末紅燈高高掛,可他無動于衷,認為:我是低智力兒,又有什么辦法?因此,知識障礙較多。該學生屬于整體型學困生。
陳某某同學這種對自己的反應作出自我判斷的,就是皮格馬利翁效應消極暗示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引導學困生發(fā)現自己的進步,當他們取得成績的時候,要在全班同學面前理性合乎情理地評價,哪怕是讀出一個簡單的單詞,如:pen,I;或簡單的句子,如:I am a boy.I can do it.也要表揚和激勵他,這樣會使他產生成就感,因而信心倍增。
理情積極性的評價,時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性的評價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實現學困生的轉化,進而慢慢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產生“蝴蝶效應”,局部的進步帶動整體的發(fā)展。
五、結語
學困生轉化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藝術,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愛的情感關注。在新課程理念下學困生的輔導是一項長期反復的工作,需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和熱心,在學科教學輔導中,只有將每一個學困生都視為學生的主體之一,在“有情”的作用下和“攻心”的策略中,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才能使他們真正擺脫學習的困境,享受學習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他們實現全面、和諧、健康的自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正蘭.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及對策[A].席玉虎.全國英語素質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北京豐臺區(qū)太平橋西里38號:中國書籍出版社,2000:426.
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無論是教育家、心理學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還是一線工作者都已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觀點“教育要面向全體”。然而,當前一些學困生的出現給“面向全體”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一些重點高中學困生的出現更是給正常的教育教學造成了干擾,成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近幾年來,一些研究者從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學困生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傳統(tǒng)意義上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能對學困生的轉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收效甚微,一些學困生在轉化初期表現還不錯,但總堅持不下去,或者好不容易脫離了“學困”一族,但沒過多長時間又回到了這個群體中。在重點高中,長期處于優(yōu)秀學生群體中的學困生表現出比較低的希望水平,有的甚至對學習產生絕望的心態(tài)。因此,在學困生轉化過程中,提升其希望水平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過程。希望療法在重點高中學困生的輔導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希望療法在重點高中學困生轉化中運用的基本原理
目前,國內對學困生的定義有很多,許多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闡述,總的來說可以歸納成這樣一句話: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學習目的的學生。其具體行為表現為不愛學習、缺乏自信、悲觀厭世、抑郁、焦慮、逃避,有的還伴有失眠、恐懼、煩躁和過多的自責內疚等表現。在重點高中,學困生的情況略有不同,一些人認為重點高中在招生時有高起點和高要求,其生源在學業(yè)水平上比一般普通高中要好得多,因此不存在上述定義中的學困生。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在重點高中這個優(yōu)秀生云集的群體中,雖然學生整體表現相對優(yōu)秀,但內部比較后仍然會出現學業(yè)相對落后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長時間的努力無明顯效果后,可能會出現與普通高中學困生相似的表現。因此,重點高中的學困生可以界定為在重點高中,學習長期處于相對落后狀態(tài)且伴有開始厭學、焦慮、逃避等行為的學生。
希望療法是積極心理學領域中的一種以希望理論為指引的心理療法。希望療法認為個體的希望水平影響其心理健康,提高個體的希望水平能有效改善個體現狀。希望療法以個體希望水平的提高為主要目標,采用一系列技巧來提升來訪者的希望水平,主要包括希望的灌輸、目標的確立、路徑思維的培養(yǎng)、動力思維的培養(yǎng)、目標的檢驗等步驟。
二、希望療法在學困生轉化中的應用策略
(一)希望的有效重建是學困生轉化的先決條件
在希望療法中,希望的灌輸是首要環(huán)節(jié),所謂希望灌輸是指咨詢師采用一定的技術方法使來訪者對本療法產生積極的期待,對未來生活的改變產生積極的預期,這是希望療法得以繼續(xù)進行的先決條件。在學困生轉化的過程中,讓他們對希望療法有充分的了解,從而對療效產生一定的期待,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輔導者可以借助已經成功的典例案例,為學困生詳細講解輔導過程,用成功案例促進他們對希望療法的療效產生積極的期待,從而使他們愿意配合輔導者采用希望療法,進而完成好希望療法的每一個步驟。輔導者可以引導學困生講述曾經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事情,鼓勵學困生分析這些事情的意義,思考這些事情是如何影響自己的。通過這些方法,將平時零散的事件經驗重新組合,并試著在這些事件之間建立關聯,從而讓學生重新體驗過去的自我,將過去成功意義上的自我進行延伸,促使他們較為客觀地認識曾經的我和現在的我。在此基礎上,輔導者再與他們探討過去學業(yè)上的希望,引導他們分析這些希望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產生的,又是因為什么原因而消退的。全面分析過去的希望有利于減輕學困生因過去希望的落空而產生的愧疚感和無用感,有利于學困生新希望的產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希望水平。
最后,輔導者與學困生建立良好的幫助關系也有利于他們希望的重建。心理咨詢非常強調咨詢師與來訪者良好關系的建立,有的咨詢流派甚至將來訪者與咨詢師的良好關系作為心理咨詢的必要條件。希望療法作為積極心理學領域的一種心理咨詢方式,在應用于學困生輔導時,也應該重視輔導者與學困生良好關系的建立,良好的關系有助于學困生建立對輔導者的信任,從而對輔導的有效性產生積極的預期,推動輔導的進一步開展。
(二)合理確立學習目標是學困生轉化的指南針
希望理論認為,目標的合理確立對希望療法的療效起著關鍵作用,科學、合理的目標有利于來訪者希望水平的提高,而希望療法的全過程就是從目標出發(fā)走向目標。在重點高中學困生的轉化過程中,學習成績的提升是重點,而學習目標又是學習成績提升的重點,因此輔導者必須幫助他們確立合理有效的學習目標。
首先,目標的確立必須與興趣愛好相符合。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上,輔導者可以通過與學困生溝通交流,借助心理測試,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從興趣愛好著手,引導他們確立與興趣相符合的學業(yè)目標。除此之外,目標的設定還應考慮興趣的可遷移性。所謂興趣的遷移是指由一種興趣轉移到另一種興趣,在重點高中學困生轉化過程中如果實在難以挖掘學困生學習上的興趣,可以考慮利用興趣的遷移,挖掘培養(yǎng)他們學習以外的興趣愛好,并尋找這些興趣愛好與學習的相似之處,進而使他們將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
其次,幫助學困生學會選擇積極的趨向目標而不是消極的回避目標。希望理論認為,積極的目標有利于個體希望水平的提高,消極的回避目標很容易使個體希望水平降低。例如,努力完成學習獲得獎勵的目標要好于完成學習任務不被批評的目標。
再次,學困生學習目標的確立必須具體且清晰。學習能更上一層樓、徹底改變目前的學習狀況等目標雖然是積極的目標,但過于模糊和不確定,這些目標怎樣才算達成恐怕很難有一個標準來衡量。過于籠統(tǒng)的目標會潛在地對學習動力產生消極的影響。因此,在學困生輔導過程中,輔導者必須引導他們確立清晰、具體、合理、可行的目標。例如,通過努力學習,在試卷難度正常的情況下,化學爭取及格,即使達不到及格也要向及格靠攏;再如,利用每天晚上睡覺前的20分鐘時間,背誦5個英語單詞,從而增加詞匯量。
(三)培養(yǎng)優(yōu)質路徑思維為學困生轉化披荊斬棘
希望療法中的路徑思維培養(yǎng)是指提高來訪者為完成目標而形成多種路徑方法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預測各種方法在實施時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挫折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在一種方法實施時遇到不可消除的障礙后想到替代方法的能力。在希望療法中培養(yǎng)路徑思維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目標分解和尋找替代方法。具體運用如下。
目標分解,即是將大目標分解成具體可行的小目標,將時間跨度較長的目標分解成時間跨度較小的目標。小目標的確立要遵循積極、可實行和難度系數適中的原則。學困生轉化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容易建立的目標往往是一個大目標,而大目標很難具體實施,使學生遇到一點小障礙時很容易就泄氣打退堂鼓。將大目標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有利于學困生具體地操作實施,有利于他們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形成多種方法。重點高中學困生可能曾經是學習上的驕子,他們眼里往往只能容得下一個大目標,即成績優(yōu)秀,萬人矚目,很少有人愿意將大目標分解,即使愿意分解,往往也是為了應付老師和家長。因此,在重點高中學困生輔導過程中,引導其先理解目標分解的現實意義,比直接地教他們分解目標更為重要。只有讓他們真正了解了大目標分解的意義,才能讓他們從心里接納目標分解的做法,從而將目標分解落到實處。分解后的小目標一般很容易見成效,這種成效對學困生來說,可以為培養(yǎng)他們的路徑思維增加動力。
尋找替代方法,是指計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無法改變的挫折時,通過學習新的技能、尋求幫助或重新審視、調整目標等方法來尋找新的方法替換原有的方法。重點高中的學困生雖然暫時成績落后,但其扎實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是不容質疑的,他們的思維一般比較活躍,因此尋找替代方法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原有方法受阻時他們往往想不到該去尋找替代方法。因此輔導者可以采用“事先儲備”的戰(zhàn)略,結合意象對話技術,給學困生營造一個安靜、放松的環(huán)境,由輔導者引導他們想象在目標完成的過程中運用一種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并設想可能遇到的障礙,分析障礙是否可以移除,如果不能移除,則想出其他的可行方法,并將這些方法儲備待用,以此來提高學困生尋找替代方法的能力。
(四)動力思維的培養(yǎng)為學困生轉化提供內驅力
積極心理學“希望療法”中的動力思維是指一種能為個體完成目標追求提供所需動力的思維方式。動力思維為個體提供完成目標所必需的驅動力。重點高中學困生動力思維的培養(yǎng)可以從回顧過去成功的經驗、發(fā)展積極思維、選擇難度系數適中的子目標等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引導學困生回顧過去成功的經驗。在重點高中學困生的輔導過程中,引導他們對過去成功經驗的回顧存在一定困難。這些曾經的佼佼者,大多在初中有過輝煌的歷史,而高中階段學業(yè)上的挫折,使他們傾向于兩種極端,一種是整天沉迷于往日的輝煌不思進取,另外一種則是極力回避,不愿回想過去,整日沉迷于痛苦之中。無論是哪種情況均不利于其動力思維的培養(yǎng)。認識到這點,輔導者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先向他們講述曾經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再引導他們回顧過去成功的經驗,在他們回顧時,輔導者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點評,從而使他們將對過去成功經驗的再次體驗轉化為當前目標的動力。
其次,引導學困生發(fā)展積極的思維方式。在重點高中,由于特殊的學情和多次的挫敗,學困生在思考問題時,往往更多采用消極的思維方式,例如,也許這是老天的安排,再努力也無濟于事,人是不能勝天的。消極的思維方式會明顯降低他們行動的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合理歸因的訓練可以改善一個人的消極思維方式。因此,在對學困生輔導的過程中,可以從歸因訓練入手,引導他們學會既分析內因也分析外因,從而客觀地認識當前情況的原因。
再次,引導學困生選擇難度系數適中的目標,多采用目標激勵。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Lev Vygotsky,1896-1934)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指出,當學習任務高于來訪者現有的知識水平,又能通過努力達到時,該學習任務最能激發(fā)來訪者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學困生輔導中,引導其制定難度適中的學習目標對其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培養(yǎng)有著直接的作用,輔導者要引導其制定可達成,但為達到此目標又需要付出一定努力的目標,讓目標在可望的基礎上通過努力可及,從而有效促進學困生動力思維的形成。另外,在對待學困生時,輔導者還可采用目標激勵的方法,即給學困生設立一個特定的簡單目標,在其完成目標后,獲得與其他學生完成高難度目標同等的獎勵,從而增強其完成大目標的信心,促進其動力思維的形成。
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榜樣示范的方法,充分發(fā)揮成功者效應。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文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有句名言“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禮物送給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造就他們完美的人格?!崩靡恍┙浀涞某晒θ耸康睦踊驅W困生身邊同學的例子,也能有效促進學困生動力思維的培養(yǎng)。
(五)目標達成后的檢驗使學困生更上一層樓
目標達成后的檢驗對學困生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希望療法在學困生轉化過程中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可以為他們下一輪希望水平的提高提供思維動力。重點高中學困生目標達成的檢驗可以采用團體檢驗和個人檢驗兩種形式。所謂團體檢驗,需要在評估目標達成情況的前提下,將目標完成情況差不多的學生,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礎上,組建一個臨時小團體,借用團體心理活動的形式,在小組內呈現個人的情況,相互檢驗。團體檢驗的優(yōu)點在于個體不僅僅能獲得更高的成就感,而且還能鞏固其解決問題的自信心。所謂個人檢驗,是指在僅由輔導者參與或輔導者不參與的情況下,由已“脫困”的學困生對自己的“脫困”過程進行總結和分析,體驗成功的快樂感覺,同時預測可能出現的新問題。
三、希望療法在學困生轉化運用中的注意事項
(一)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個多方面相結合的工作
學困生是個較為特殊的群體,他們成為學困生,可能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希望水平的提高在他們轉化的過程中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希望水平的提高不是其轉化的充分條件,輔導者還應考慮結合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學科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良好人際關系的培養(yǎng)等,從多方面對其進行輔導,促進其轉化。
(二)學困生的轉化過程應以學生為主體
學困生轉化工作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作,轉化的對象是學生,轉化的主體也應該是學生本人。希望療法運用于學困生轉化過程時,輔導者扮演的應該是引導者,而不是決策者的角色,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在輔導者引導的基礎上,由學困生自己決定輔導策略。因為只有以學生為主體,才能有效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希望水平,讓學生早日脫離“學困”一族。
參考文獻:
[1] 郝寧. 積極心理學――陽光人生指南[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7: 69-79.
[2] 陳海賢,陳潔. 希望療法:一種積極的心理療法[J]. 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8, 3(1):121-125.
[3] 楊紅英. 學困生積極心理的引導[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1, 4:40.
[4] 高明書.教育心理學[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7:38.
[5] 孟君. 淺談用積極教育思想轉化高中學困生[J]. 時代教育, 2011, 1:153-154.
[關鍵詞]物理 學困生 轉化
1情感教育可以幫助學困生走出心理焦慮和自卑陰影
情感教育重視教育過程中情感的積極作用和學生的情感需求,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情緒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一種以培養(yǎng)學生高級社會性情感為主要目的、以培養(yǎng)高情感水平的人為最終目標的教育活動。它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很大的教育影響,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個性發(fā)展、高級社會性情感的培養(yǎng)都能起到積極作用。對學困生實施情感教育可以很快地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幫助他們盡快擺脫學習失敗的心理陰影。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有助于啟發(fā)學困生物理思維。筆者通過調查研究后發(fā)現,大多數物理學困生心理過度焦慮、自制力差、缺乏自信甚至精神抑郁,所以筆者提出對學困生的轉化應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困生實施情感教育,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并進行適當個體認知行為干預,避免學生過度焦慮和自卑。案例1:原來我教過一個男生,本來成績很好,可是由于一次月考前生病,結果考得很不理想,由此他背上了很重的心理包袱,成績一落千丈,淪落為學困生。最后逃避考試,拒絕參加期末考試,經過多次情感交流和心理輔導,最后答應他只做完自己愿做的題就可以交卷出場,結果那次他考了全班第二名。也許他只需要一次心理放松,就可重拾自信。要想優(yōu)化中學物理課堂教學,老師要首先了解學生心理情況,要從學習情感上與之達到共鳴,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幫助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2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能力
課本是教學的依據,教師教會了困難生讀書,也就是給了他們終身受用的本領。平時不難發(fā)現,困難生的數學概念是相當含糊其辭的,有的甚至對一個定律、法則都不能說出來,究其原因,是他們不懂看書,不愿讀書。在讀的方面,我習慣以“領讀、扶讀、自讀”來加強閱讀訓練。數學課本不同于語文課本那樣有故事情節(jié),困難生看起書來味同嚼蠟。針對學生看:臼乏味這種情況,我首先指導困難生會看書上的文字,指出哪些是理解解題思路的文字,哪些是闡明概念、定義、公式的文字;其次是指導他們會看書上的插圖,指出哪些是幫助理解公式形成過程的圖,那些是表示幾何形體的圖,哪些是分析數量關系的圖。
3充滿溫情的小組自主學習能有效提高學困生的情商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認為,學生的“實際學習可能性”的缺陷是學生學習困難的普遍原因,轉化措施是幫助學困生克服思維發(fā)展缺陷、學習技能缺陷,樹立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彌補知識上的缺陷。鼓勵和表揚他們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積極思考和大膽質疑,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智商是先天遺傳而來,但情商主要是后天培養(yǎng)的,學困生大多缺乏學習主動性、自制力差;對學習沒有熱情、缺乏毅力;經過老師的諄諄教導后曾下決心刻苦學習,但只有三分鐘熱度,不能堅持;不愿問問題,怕被恥笑等。我在教學實踐中采用小組自主學習模式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案例2: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共建高效課堂首先要求小組成員要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組長全權負責。另外我先讓學生對導學案中的問題分組討論,一般讓C等的學困生去展示問題結果,讓A等生來進行點評,其他組同學可以提出質疑。這樣既促進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又鼓勵了學困生積極主動參與,就可以形成一人聽課、做作業(yè)會有幾個人來監(jiān)督的局面。為了小組的榮譽,優(yōu)等生也更樂于幫助學困生學習,積極解答他們的疑問,既保護了學困生的自尊心又促進他們的語言表達和學習主動性,大大提升了他們的情商水平和學習效率。
4多元化精彩的課堂情境引入可以有效激發(fā)學困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學習動力,物理學困生大多對學習沒有興趣,缺乏動力和耐心。物理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揮高效課堂的教學功能,才能很好的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而依據新課標要求和課程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可以有效激活學生學習動機的密碼,提高對物理的學習興趣。首先進行問題設計時,應將懸疑設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認知矛盾的點上,這樣更能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聽講。
“學困生”面對數學問題,當現有數學知識的水平與數學問題解決所需要的水平距離比較大,在一定時間內不能解決,需要他人的幫助而解決,在問題解決之后,“學困生”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會相應地提高。面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轉化已有的“學困生”。這就要求我們數學教師要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不斷完善自我。要真正理解、執(zhí)行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我們的教育、教學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數學發(fā)展,為了學生的全面數學發(fā)展,為了“學困生”的個性數學發(fā)展。能使“學困生”和普通生公平地學習,營造和諧的數學環(huán)境,著力地做好轉化“學困生”的工作,這對于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提高數學學科教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在班級管理中,我發(fā)現“學困生”中很多人與一般學生相比,都有一些突出的缺點。例如:認識能力往往比較低,情感起伏不定,習慣不良,學習成績較差,逞能好強等等,他們極易受誘惑,常做出一些傻事。同時,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卻由于很少得到別人的尊重,又往往表現出膽怯和自卑。部分學生性格表現為孤僻冷漠、自由散漫、容易沖動、意志薄弱、逆反心理嚴重。
面對“學困生”成因的諸多方面,我深感“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預防一個“學困生”就能為班級管理減輕一些負擔,預防一個“學困生”也比轉化一個“學困生”容易些。我翻閱了大量資料,終于有了一些收獲,如: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非常重視“學困生”的預防。提出了“全校-全班-小組預防差生”的策略,強調使用“教育會診”的方法綜合預防差生的形成,調動每一個教師、班級、學生及家長的力量,以預防差生的形成,并給出了具體的措施。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預防“學困生”形成的一整套方案,并特別強調課外閱讀在預防“學困生”形成中的作用。結合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做法,我談幾點:
一 全面了解學生,給出現問題的學生建立檔案袋,對學生進行個案研究
在班級管理或課堂教學中,隨時發(fā)現某位同學有異常情況,就悄悄記錄下來。如: 姓名:李明“學困生”表現:上課沒精打采,作業(yè)拖拉或不完成
輔導策略或轉化措施 :了解原因 幫其制定作息計劃 鼓勵他按計劃行動 變化:課堂上學習積極性高了作業(yè)略慢些但可以完成
有幾位學生就建幾份檔案,問題輕重一目了然;隨時記錄他們的變化,教師就會心中有數,學生不會出現十分嚴重的問題。
二 以“校信通”為交流平臺,溝通親子教育的好方法
“校信通”網站上有許多家長的優(yōu)秀作品,作品中大都是真實而生動的案例、家長們的教子方法、深切的感悟等等,對家長教育孩子時遇到的困難有很好的點撥作用。我經常把網站上一些好文章推薦給家長們,受到了家長們的好評。我還經常為孩子們推薦網站上一些優(yōu)秀兒童讀物,孩子們有了自己喜歡的讀物,就不會把精力都放在看電視、打游戲上了。
三 小組同學幫“學困生”,“學困生”之間相互比
自從我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我校也積極響應。我們根據學生差異,把全班同學分為十個小組,每組都有優(yōu)、良、中、較差四類同學。我們制定了小組評比制度,極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為了小組榮譽,都輪流幫助、監(jiān)督“學困生”,“學困生”為了小組的榮譽也會注意自己的行為。我還讓不同組內的“學困生”相互評比,誰進步大,誰就能得到“進步獎”,本組同學就都都是“優(yōu)秀小老師”。這樣做無形中約束了“學困生”學習上、行為上的不良傾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 不斷完善“學困生”轉化獎勵辦法
為了更好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善、提高每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感受到進步的喜悅。樹立“不選擇學生,通過自己的教育教學使學生得到改善”的意識。我本著不放棄任何一個品德、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為宗旨,努力通過課堂教學、課后輔導等形式,逐步改善和提高“學困生”的狀況。
五 熱情關心,耐心啟發(fā),喚起學困生的自信心
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種,大致有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自身的。其中重要的是自身的原因。有大部分學困生都是因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當,放在學習上的時間或精力不夠而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失去學習信心,成績再差,形成惡性循環(huán)??梢?,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很重要。
1.創(chuàng)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想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必須轉變那種高高在上的唯我獨尊的思想。放下架子,做學生的朋友,使他們對老師產生一種親近感和信任感。每接觸一個新班,我差不多都用一個月的時間和學生們零距離的接觸。通過和他們一起打球或做游戲,融入到他們中間去,讓他們了解我的同時我也真實地去了解我的每一個學生,旨在創(chuàng)建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用耐心和愛心去澆灌他們。學困生的缺點比優(yōu)點還要多,這就意味著犯錯誤的次數會多一些,對于學生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教師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罵的方法來“鎮(zhèn)”學生,因為征服學生的不是教師的大嗓門而是豐富的知識水平、文化修養(yǎng)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面對他們因缺乏經驗或無意造成的過錯,我們應采用寬容、諒解的態(tài)度,事后再幫他們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感受到慈母般的溫暖,從而產生奮發(fā)向上的動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不拋棄;以愛為本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27-0078-02
近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是本人和農村高中學困生朝夕相伴,一路走來的過程。我也曾對轉化學困生產生過懷疑,面對農村中學的生源現實,促使我重新思考所面對的實際情況。近年來,大量農村留守學生的出現、離異和單親家庭的增多、各自成長環(huán)境的差別等諸多原因,客觀上造成這些學生的差異化。最初,我簡單地認為,在轉化學困生上多花費一些時間、心血,幻想短時間讓所有學生的成績都所進步,結果往往差強人意。夜深人靜時,我時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和管理理念,認為自己急于求成,太多功利化的舉措,注定不可能有真誠的收獲!反思讓我成熟,我只有通過不斷地再學習,借鑒優(yōu)秀班主任成功轉化學困生的案例,結合實際,默默付出和探索,追求著哪怕是僅有的一點希望和收獲!現將多年的幾點經驗總結如下,供同仁參考。
一、眼中有人,平等看待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誰能在學困生的心田上種下自信、自尊的種子,誰就能找到開啟學困生心靈之鎖的鑰匙。我校地處農村鄉(xiāng)鎮(zhèn),在我所帶的班級里,農村學困生占多數,學困生成因復雜,特別是近幾年農村城鎮(zhèn)化加速,因土地流轉,外出打工已成為農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留守兒童和學生增速加快。來自單親和重組家庭的學生也逐年增多,客觀上造成許多農村學生成長過程中親情缺位,教育缺失,這些孩子的性格從小就表現為自卑、暴躁、沖動。一些非主流碎片化的信息誤導,導致這些農村學困生在認知和價值觀形成中存在許多問題,如一些父母的短視和功利,重養(yǎng)育輕教育,使成長在農村環(huán)境中的孩子漸失對知識的原始渴望和沖動。
以我班為例,通過長期觀察和問卷調查分析,性格問題型加無良好習慣型的雙差學困生成為我班學困生主要類型,他們大多數不善于或不愿與人溝通交流,不愿展示自己。面對多種困難,作為學困班的班主任,我始終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要有信心面對他們,要用愛心看待他們,努力發(fā)現和放大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教師要從點滴做起,從行為習慣養(yǎng)成抓起,把樹人立信作為轉化學困生的首要目標。多少次,我默默守望著學困生,他們像一群曾缺失關愛、受過不同傷的羊羔。當他們迷茫、頹廢時,我真誠地敞開自己的心扉,讓他們傾聽和分享我的青春奮斗歷程。讓他們知道,站在他們面前的我,也是曾經的學困生,一路走來同樣風雨兼程。他們好奇過、驚訝過、沉默過,也曾引起內心共鳴。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只有真心地關愛,平等地看待,不懈地付出,在平凡中等待,持續(xù)關愛,才能打開他們內心的第一扇門。
二、心懷寬容,從不拋棄
由于學困生成因復雜,難道每天都惡臉相向?記得剛開學的第一個月,我班學困生嚴某就和他初中畢業(yè)混過的朋友在一起,在茶屋過生日喝酒,打電話向我請假說:“老師,我的一位好友來看我,我陪陪他,請個假。”我一聽肺都氣炸了,當時很想發(fā)火指責他,但我冷靜一想,他重情義,講江湖義氣。如果硬來,師生對抗,對大家都不好;如果輕易答應他的要求,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學困生班,類似的學生較多,我壓住心火,平淡地對他說:“我可以給你請假,但我有底線,聚會時間不得超過晚上十點,不能喝白酒和啤酒。你講義氣,我也說話算話。”他連忙說:“謝謝老師,你給足了我面子。”事后,我在班里處理類似事件時,從不提起此事,給足了他面子。
此后,他內心認可了我,主動和我交流,并講出了我不知道的、隱藏在班級的其他潛伏狀態(tài)的事,使我在學困班班級管理中掌握了主動性,增強了預防性。客觀地講,他善意的“告密”,預防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記得一位從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教師說:“好學生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但是學困生變好確實是老師的功勞。”他鼓勵我要善于發(fā)現這些學困生的優(yōu)點和亮點。學困生,我想說,雖然你們有時傷得我遍體鱗傷,但我從沒有拋棄你們,沒有放棄你們。
三、尋找亮點,以愛為本
學困班班主任更應留意和善于發(fā)現學困生身上的亮點,用好教育契機,鼓勵他們。我初帶高二文科學困班時,有個學生叫郭某,高一時在外校就讀,因多次不服管教而轉學到我班。他因學體育,文化課基礎差,經常上課溜號。父母下崗后外出打工,他長期和爺爺生活,我了解到他的成長過程中存在教育缺失(父母管不上,爺爺管不了,老師不敢管,親屬不愿管),因此,養(yǎng)成孤僻和任性、自大的性格。住校期間,由于性格和習慣與其他人不合,他時常與同學鬧矛盾,和同學關系相處難。大多數學生不愿和他交往,所以他習慣獨來獨往。我留心這一情況后,多次主動與他交流談心。他違紀時,也引導和批評教育他,但效果不明顯。我有事去他家所在的地方,順便了解他家有關情況時,得知他是爺爺帶大的,對爺爺感情深,每次回家,總要給他爺爺帶藥或把省下的錢給爺爺買些吃的。百善孝為先,這孩子有孝心,難得!我心想,作為練體育的,本來就花費大,父母給的錢又不多,他雖然性格有缺陷,但沒有太多惡習,特別是有孝心的“90后”不多見。至此,我心里尊重這名學生,我利用班會和其他機會表揚他,作為學困班班主任,真誠和愛心、耐心的付出,也收獲了一些溫馨的回報。郭某念著老師的好,漸漸理解老師的辛苦和用心,他也用行動告訴我,他正在逐漸努力轉變自己。我有了觀察的收獲和感動之余,多次主動找他談話,為了鞏固階段性效果,跟蹤鼓勵他不斷克服自身的缺點,慢慢地,我發(fā)現他有了很大進步。記得在“放飛理想”的主題班會上,他第一次說出自己隱藏已久的真實想法,他對我說:“老師,我想考體大,你看我行嗎?”我說:“你一定行,只要信念不滅,任何人真心努力后都有機會!”他變得自信了,在以后的專業(yè)課訓練中,更加努力刻苦,對文化課學習的熱情漸漸高漲,和同學的關系也逐漸融洽了。
一、學困生的行為表現及特點
學困生是在高職院校中較為普遍的群體,一般指學習成績差、品德習慣不良的學生。高職院校的學生多為高考中落榜的學生,一部分進入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存在不良的心態(tài),即混大專文憑,消極學習,對學習沒有明確定位,對前途缺乏規(guī)劃,這種不良心態(tài)導致他們成為學困生。
具體而言,學困生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學習能力較差,對學習沒有信心和動力;具有較強的逆反心理,尤其對教師較為抵觸;自制能力較差,容易在行為習慣上犯錯,且難以改正;社會適應性差,依賴心理強。
二、五年制高職學困生轉化的意義
1.對學困生轉化有利于其個人成長與發(fā)展
學困生與優(yōu)秀學生相比,其本身屬于較為迷茫的精神狀態(tài),且在自制力方面不及優(yōu)秀學生,較多教師都因為其不求上進的現狀而對其失望。然而,一定程度上而言,學困生的可塑性還是比較強的,若對其加以科學合理地教育與幫助,能使之轉化為熱愛學習、追求上進的有用之才,對其個人成長與發(fā)展都有重要的意義。
2.對學困生轉化有利于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
通常情況下,學困生對班級班風建設有極大的消極作用,對學困生的管理都是一項讓教師頭疼的事情,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因此,在一項難度較大的學困生轉化工作中,如果對其成功轉化,能大大提高班級管理工作的效率,促進班級班風及學風的建設,帶動整個班級學生的進步。
3.對學困生轉化有利于院校教育及社會的發(fā)展
在高職學困生群體中,經常出現曠課、抽煙、喝酒等惡習,對其個人思想道德培養(yǎng)有重要的損害,而且對學校乃至社會都存在不良影響。高職教師對其進行教育轉化,能促進其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養(yǎng)成,對其個人、學校及社會而言,都是十分有意義的。
三、五年制高職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個人原因
一方面,受智力因素與身體缺陷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有些學生可能在接受事物及知識的能力上不及別人,因而這些學生在學習上大多處于較為劣勢的地位。在此基礎上,這些學生可能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在行為習慣上逐漸放松警惕;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相比高等院校學生而言,心理不夠成熟,尤其在自制力方面比較差,對于復雜系統(tǒng)的知識學習缺乏足夠的耐心與自我控制力,逐漸落后到學習隊伍后列,而慢慢成為學困生。
2.家庭原因
家庭教育不當,是造成學生成為學困生的關鍵性因素,其具體原因主要體現在:(1)有些家長對于孩子的思想和學習情況過問較少或從不過問。這些家長可能由于各種原因,常年在外忙于工作,對其子女的教育毫不重視,其子女常年無人管理,我行我素;有些家長雖然在家照顧子女,但卻存在過分溺愛的現象,導致其子女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與較強的自理能力。(2)有些學生出生于父母離異或家庭沖突較為嚴重的家庭,父母的不和諧給他們的心理蒙上了陰影,使其缺乏安全感,同時,家長的不和諧舉止也給他們造成了不良影響。(3)由于有些家長的知識文化水平低,對其子女的教育方法不當,常常利用簡單粗暴、大罵的方式教育子女,造成了其子女較強的逆反心理,使其漸漸喪失學習斗志,向著不好的生活習慣與思維方向邁進。
3.學校原因
對于五年制高職院校而言,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即其學生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較多學生因為高考落榜就讀于高職,只是為了“混”一下學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學及中學教育階段,應試教育模式相對忽視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得部分學生的政治素質不高。同時,由于有些高職院校的教師,對一部分學困生放松管理,任其“破罐子破摔”。在教師長期的忽視之下,這部分學生在班級、學校乃至家庭中的地位下降,致使其逐漸對學習失望,對教師失望,妄自菲薄,并漸漸開始對教師出現頂撞的行為,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越來越差。
4.社會原因
社會原因是導致五年制高職學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這主要是因為社會不良思潮及不良宣傳品給高職學生帶來了極為消極的影響。(1)當今時代已成為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一些消極的價值觀與思想意識,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及讀書無用等思想給一部分學生帶來錯誤引導,使這些學生沾染不正之風,偏離健康成長的道路。(2)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社會上一些不良宣傳品廣泛傳播,對于高職這一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具有高度的新鮮感,逐漸成為學生變差的“催化劑”,會模仿和學習其不良行為,出現一些嚴重錯誤甚至犯法的行為,導致性格及行為變壞。
四、五年制高職學困生的轉化方法
1.開展賞識教育,表揚學困生的閃光點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學困生雖然在其學習及道德上存在諸多的缺點,但仍然是有優(yōu)點的。作為輔導員和任課教師,應該保持一個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不可對學困生“以偏概全”。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要善于發(fā)現學困生的優(yōu)點,使學生消除自卑感,增強自信心。(1)輔導員應該對學困生的形成原因進行了解,找到其問題存在的根源,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轉化教育。輔導員應重視對“表揚公開化、批評私下化”教育方法的利用,以促進學困生自信心的回升。(2)在對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的過程中,對于其點滴進步,輔導員都應該加以重視,給予鼓勵和表揚,在全班學生面前重塑其形象,并耐心地加以指導教育,促進其在正確的學習軌道上成長和成才。只有這樣,班級其他學生才會愿意幫助學困生,學困生也才會有足夠的自信與熱情投入學習、矯正思想。
2.開展理解教育,消除學困生的戒備心理
無論五年制高職學困生是何種原因造成的,教師在實施轉化教育的過程中都應該理解和尊重學困生,給予其心靈的慰藉。學困生在心理素質及心理承受能力上不及優(yōu)秀學生,其在情緒上較為多變,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理解,并從思想上開導他們,信任他們,真正走進學困生的內心,構建師生的和諧友好關系,進而逐漸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促進轉化教育工作的開展。同時,教師在轉化教育的過程中,要投入真實的情感,利用感情的力量打動學困生,讓學生看到教師的良苦用心,這樣能促進學生在受到心靈感化后走向正確的發(fā)展道路。最后,學困生因為成績差、道德品質差,而經常受到排斥,此時,是他們最需要幫助與關懷的時候,教師要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幫助與愛心,讓愛心轉化為學困生學習的動力,同時,教師還要號召班級其他學生熱心幫助這一部分學困生,共建和諧的班集體。
3.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農村中學;高中學生;學困生轉化
引言:農村中學教育比之城市中學教育在教師教學水平、學生基礎素質和學校環(huán)境條件各方面都處于弱勢,即便農村中學教育已經被提到我國中學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中,但農村中學,尤其是高中,學困生的存在和學困生的增多仍給農村中學教育的發(fā)展帶來阻礙,轉化學困生仍是農村中學教育中的重點工作。
1.農村中學高中學困生概述
農村中學高中學困生是就讀于農村高中,在學習中感到困難的學生,學困生在課堂表現和學業(yè)表現上有很高的一致性。在課堂上,學困生要么就是調皮搗蛋,要么就是對教師講課充耳不聞,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即使是專心聽講,也形同“鴨子聽雷”。
農村中學高中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比較復雜,但其中以學生自身的心理因素最為主要,這些心理因素包括學習的動機、對學習的態(tài)度、行為習慣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情緒情感反應。
2.農村中學高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實踐
2.1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困生的學習需要受到學習誘因的影響,即學習目標設定會影響學生學習需要滿足的狀態(tài)。以學生的成就感需要達成為例,如果學習目標能夠符合學生能力水平,學生學習起來不覺得困難,那么學習的成就需要就能夠得到滿足,學困生的成就需要如能得到滿足,將大大改善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學習情緒。因此,教師應該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為學困生提供展現自己的平臺,例如,在語文教學的寫作板塊中,將寫作任務進行區(qū)分性的布置:第一,給定作文題目,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文;第二,給定作文的模板,即一些關鍵詞匯或者諺語,如,請學生根據模板提示完成作文;第三,給出語文作文的大綱,請學生根據提綱來談生活中的那些柴米油鹽的溫馨瑣事,再在此基礎上整理寫成文章。即使是學困生,也很容易根據第三個階段的解決問題方式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內容設計使學困生能夠找到適合的學習目標,并獲得學習成就感。
2.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
學困生對高中學習的認知存在狹隘的問題,認為學習只是為了應對高考,他們中的一些甚至對高考早已失去了耐心和信心。這種對學習本身缺乏興趣的學習態(tài)度需要教師通過不同教學方法的使用進行改善。例如,在教學中使用任務教學法,將教學的內容設計成符合學生興趣和愛好的的任務,如與他們平時的見聞相關,或與他們的未來愿望相關的,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名成員發(fā)表與學習內容有關系的那些來源于他們本身意愿的見解。也許學困生對教材不感興趣,但是會對他們喜歡的事物感興趣,那么學困生就能夠對小組內成員的合作解決問題活動提供幫助,如為組員查找資料等。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困生會認識到,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自己能夠在同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學習本身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很大的相關,因此也改變了對高中學習的認知。
2.3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明天會是新的一天”,但是很多人卻都活在昨天的慣性里。習慣是日積月累的行為養(yǎng)成的,也是可以改變的,習慣一經形成就具有穩(wěn)定性,成為一種自動化行為,良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在班里多以守紀較好的同學為例子,大張旗鼓進行表揚,這是所謂的“榜樣引路”,也可以舉一些違紀違規(guī)帶來不良后果的例子,這是所謂的“警鐘長鳴”。對于平時那些行為不歸范的學生,如:經常要遲到的學生、經常在課堂上不專心聽講的學生、經常要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經常要打架斗毆的學生,如果他們稍有進步,作為班主任要及時地表揚這類學生,也要及時地與其家長溝通告知其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進步,以便取得家長的配合。在學校和家庭這兩大環(huán)境中,老師和家長地教育目標要統(tǒng)一,同時也要努力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進步的機會和及時地表揚他們的進步行為,這些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就會逐漸地糾正他們的行為,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
2.4針對學困原因實施心理教育
除了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困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和行為習慣方面的轉化,作為班主任的高中教師還應該注意觀察學困生的歸因特點,找出學困生在歸因方面的問題,實施心理教育進行轉化。一般來講,極端內在歸因的學生是因為自卑而對學習產生壓力,極端的外在歸因的學生因為長期受到父母或同學的指責和批評而對學習產生反感,那么班主任就應該針對學生的這些情緒反應實施心理教育。如,某學生平時因為缺少父母陪伴覺得寂寞,上課玩手機“打發(fā)無聊”而影響了課堂紀律,被任課教師批評之后送到了班主任辦公室,班主任不應該馬上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和指責,以免學生背負上“差生”的標簽,而是應該溫和的和學生進行溝通:“用手機干什么了”、“能不能和老師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做”、“老師認為你可以在放學之后給家里打電話,告訴他們你今天的學習成果不是在課堂上玩手機打發(fā)無聊”。通過這種春風化雨式的教育,對家庭溫暖極為渴望的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和父母交流的方法,也不再在課堂上通過玩手機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了。
3.農村中學高中學困生轉化的效果
在高中教學中重視對學困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可以直接解決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打破學生在學習中因為受到心理因素束縛而無法取得成就的桎梏,學困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會帶動學生集體學習水平的提高,從而使學困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自信,對學校生活更加滿意,。對學困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能夠使整個學校教育進行得更加順利,這也是教學有效性提高的表現。
前文所述,農村高中教育目標有二,學困生自身的改變使農村高中教育“教會學生快樂生活”的教學目的得以實現;另外對學困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使他們與學習之間的互動性提高,使學困生的學業(yè)成績提高,能夠使他們在高考中的成績得到提高,學困生升入高等學府的可能性更大,證明著農村中學教學整體素質的提升,這也是農村中學高中教育的根本目的。
4.結語
綜上所述,農村中學高中學困生是農村中學教育中的一塊“痼疾”,學困生的轉化對農村高中教育的目標實現具有重大意義。作為班主任并同時擔負重要教學任務的一線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分析學困生的學困成因,通過多種途徑來改變學困生,使他們能夠在學習當中獲得成就感、體驗快樂,并使他們通過學習體驗到高中生活的美好,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農村中學整體的教育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 嚴琴.錢談農村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N].六盤水日報,2008年8月27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