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逆反心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
所謂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傳統(tǒng)定勢和思維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產生的,與認知信息相對立的,并與一般常態(tài)教育要求相反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逆反心理,是客觀要求與主觀需要不相符合時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抵觸情緒(我們常見到學生頂撞當眾批評或挖苦他的老師、家長),其實質在于突出主體(自我)的某種需要或尊嚴,突出自我的獨立性、自主性或存在價值,相反,表現(xiàn)出對他人(非我)的不遵從(或抗拒)。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一個普遍問題。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青少年中經常存在逆反心理的達32.6%,偶爾存在逆反心理的達89.4%。逆反心理無論是對青少年自身還是對家庭、對社會都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1.逆反心理束縛著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由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由逆反心理產生的逆反行為的消極作用,青少年不能有效地從成年人那里獲得有用的經驗,不能從別人的失敗中汲取教訓,不能從別人的成功中得到啟迪,因而會妨礙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社會成熟。
2.逆反心理會使青少年誤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傷害和其他消極后果。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使他們往往不計后果,漠視校規(guī)、挑戰(zhàn)社會規(guī)則。譬如有些青少年不聽從教師、家長關于不要早戀的勸告,暗中追逐異性,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在幼稚的“兩性”關系上,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影響了學習成績。還有一些青少年違反學生守則和公共生活準則,大量吸煙和飲酒,過早地變成“煙鬼”、“酒鬼”,影響了身體的發(fā)育和身心健康。
3.逆反心理有可能使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阻礙青少年接受積極的正面的影響,對消極的、負面的影響反而表現(xiàn)出輕而易舉的、更樂于接受的傾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嚴重影響了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影響了學校、家庭教育的實施。教師、家長要了解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采取適當的措施,引導青少年安全度過中學階段,保證其健康成長。
二、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響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社會因素,也有青少年主體內部的心理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一些不良的甚至是錯誤的行為觀念。
1.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誤。首先是教育者的要求脫離了青少年原有的個人需要,在學生還沒有產生自覺的學習需要之前,我們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需要,否則勢必為他們接受教師的要求造成困難。其次是教育者提出要求時采取了強制的或觸犯學生個性的方式。其實,這樣做的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不尊重學生是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和對立的常見原因,再者,由于教育者處理問題不當,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教育者對問題的不同處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對學生實際行為的肯定或否定,只憑主觀臆測就作這樣或那樣的處理,對學生采取不公正的態(tài)度,甚至未經深思熟慮,不問青紅皂白,采取過激的措施,如罰站、辱罵、趕出教室,甚至出手打人等,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其四是教育者教育教學方法的生硬、呆板。
2.家庭和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家庭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環(huán)境,這種環(huán)境如果有缺陷,就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父母不和、離異或父母長期在外造成子女無人管教、無人關心,使學生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不協(xié)調或不堪重負,對父母的不滿情緒遷移到學校來。再有,一些家長身上的不良思想認識,也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思想行為。家長對子女要求過高,教育方法簡單粗暴,會導致子女過大的心理壓力,也容易出現(xiàn)逆反心理。
3.社會因素的影響。社會的影響因素更加廣泛復雜,內容、形態(tài)、渠道也多種多樣,但影響較普遍的是社會輿論、社會風氣和人們的社會逆反心態(tài)。大眾傳播媒介(電視、網絡)在信息選擇、制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種現(xiàn)象及制作節(jié)目的連貫性,使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青少年的內容,而被青少年負面地接受了,影響并輻射著我國青少年的逆反心態(tài)的形成。都可能對學生的思想認識造成危害,腐蝕他們的心靈,導致極端的逆反心態(tài)的產生,可見,外界的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會使青少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定勢,這是教育者所不能忽視的。
4.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客觀變化、認知水平偏差的影響。與童年期相比,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有了新的發(fā)展,逐步產生了社會獨立性要求。這種社會獨立性要求使青少年的自尊心、好勝心增強起來,但是,不少教師卻看不到這些,仍然用要求小孩子的方法、標準來要求青少年。這種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同時,隨著青少年知識經驗的增加,認知方式的發(fā)展,特別是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發(fā)展,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開始對杜會生活中出現(xiàn)的和書本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獨立地用自己的知識觀點來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來判斷曲折,對老師家長的教導,常常喜歡用批判的眼光審視一番。
當然,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重而復雜的,是因時因地而改變的,教育者必須運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去看這個問題,而不能只注意問題的一個方面卻忽視其他方面。三、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導對策
掌握疏導學生逆反心理的主動權,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發(fā)展以及正、負影響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使學校各種教育工作更好地發(fā)揮效應,是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個突破口。
1.運用逆反心理的正效應與積極作用,引導學生認知的正確發(fā)展。
首先要引導學生大膽運用逆向思維,通過經常性的逆向論證,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如有意識地選取一些錯誤觀點讓學生討論,可以使學生得出正確結論,發(fā)揮逆向思維的積極意義。
其次是教育者要改變教育方式,增強教育效果。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的作用是靠教師與學生雙邊的活動實現(xiàn)的。把握適合于學生的多種教育方法,摒棄陳舊落后的教育方式,是增進師生之間關系融洽,促進逆反心理的正向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2.減少逆反心理的負效應,努力消除產生逆反心理的社會因素。學校教育必須著重努力與社會各方面力量緊密配合,盡力凈化“校園小社會”風氣,強化校風建設,消除各種不良的精神污染,尤其要著眼于小事,從我做起,從而逐漸縮小逆反心理賴以存在的心理空間,直至徹底消除學生逆反心理的負面影響。如開展學生量化達標活動,“三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督導檢查等,既可從正面教言人手引導學生,又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最終達到學校教育的目的。
3.優(yōu)化學生教育的外部條件,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學生會、團隊基層組織、健康的輿論、團結友愛自尊自強的班風、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同學關系等,就是學生受教育的外部條件、有力的教育因素和積極的心理氛圍。
4.注重了解青少年心態(tài),努力體現(xiàn)教育的藝術。及時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內在需求,捕捉教育時機,以優(yōu)良的教育藝術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是防止和克服青少年消極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徑。
首先,教育者要經常從學生的行動情緒反應,來了解其心態(tài)與變化,發(fā)掘閃光點和積極因素,把握教育契機,如能在此時此刻對這學生加以引導,就能漸漸消除逆反心理,使之向積極方面轉化。
其次,是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等實際情況,以及不同的時間、條件和情境,因人因時因地地運用說服。榜樣、道德評價等方法進行正面引導,重在提高學生的認識,使之掌握正確的思想、觀點和方法,
再次,是要發(fā)揚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每個學生都有優(yōu)點和長處,只有集體和教師關注這些優(yōu)點和長處時,學生才會產生上進心。
最后,是要求教育者有良好的教育心態(tài),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遇到偶發(fā)事件時,對學生的失禮言行要制怒,理智地進行冷處理,對學生一時想不通的問題和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反復,要善于正確對待,耐心教育,直至學生接受教導。
5.重視心理疏導,努力控制逆反心理。教育過程中針對學生消極逆反心態(tài)的特點與成因,教師要用有效的方法進行疏導。要注意運用“自己人效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把教育者置于學生的心理位置去認識、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選擇適當的方法去處理問題,這樣就會縮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引起師生情感上的共鳴,有利于控制學生的逆反心理。
6.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挫折和失敗。調查研究表明,31.2%的學生不能正確對待挫折與失敗,52%的學生往往對自己的成功作內在歸因,對自己的失敗作外在歸因。即總是贊賞自己學習的成功,認為是自己的能力強或自我努力的結果;對學習上失敗,常常將責任推在題目太難,老師偏心,運氣不佳等情境因素上面。而對其他同學學習的成敗卻作出相反的歸因。
7.發(fā)動學生做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由于身份、年齡等差異,青少年往往有意無意地對師長的話有一種抵觸心理。而對年齡相仿、身份相同的同學,往往不會有戒備、抵觸心理,同學的話更容易入耳。許多情況下,教師發(fā)動學生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教師要學會寬容,要有大度。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心理發(fā)育未成熟、自控能力較差的青少年呢!首先,教師要理解學生難免犯錯誤,犯點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這樣,教師也就不會為了學生的一點錯誤而大動肝火了,就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了!
總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與疏導方法是每個教育者都必須探究的一個課題,掌握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實質,了解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對學生的逆反心理進行疏導,是我們進行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之一。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田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與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0,(6).
[3]劉宗粵.關于逆反心理現(xiàn)象構架的解析[J].探索:哲社版,2000,(5).
論文摘要:青少年期產生逆反心理是人生過程中的正?,F(xiàn)象。本文通過分析逆反心理的特點、表現(xiàn)形式,探討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教育措施進行科學教育,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發(fā)展中的一個極其重要而又充滿危機的時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內在需要與其實際能力、心理狀態(tài)及個人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易出現(xiàn)挫折、悲觀等心理不平衡現(xiàn)象。這種心理沖突和心理危機是青少年時期必然存在的,是青少年的某種心理發(fā)展的階段特征。研究和探討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點、表現(xiàn)形式,分析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以便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一、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現(xiàn)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觀環(huán)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是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tài)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心理活動過程的結果。
逆反心理現(xiàn)象,從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角度來看是正常的,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必需經歷的過程??傮w上來看它是一種抵觸性的心理傾向。逆反心理表現(xiàn)為對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其主要表現(xiàn)有,
1,不接受教導。情緒上的敵對意識,行為易產生偏激,往往與老師家長所要求的背道而馳,從而滿足自身所謂的“獨立意識”以及“自理能力”。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
2,情感冷漠。自我封閉,不與任何人交往,也就是家長們常說的“閉門造車”。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容易產生自卑感、孤僻感,對性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影響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長。這是逆反心理的內在表現(xiàn)形式。
3,易走極端。他們感覺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渴望所謂的理想世界,離家出走,乃至輕生念頭,不計后果來徹底的“放松自己”。這是最極端的表現(xiàn)形式,很容易產生嚴重后果,而且往往難以挽回。
二、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必須經歷的階段,是一種暫時的心理現(xiàn)象。只有找準其產生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才能解決問題。影響中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主要因素有,
1,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青少年的自我意識有了很大變化。自尊心逐漸增強,使得他們當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為不能被現(xiàn)實所接受時,他們就會產生過于偏激的想法,認為家長老師阻礙了他們的自由。輕視自己,從而產生了反抗心理。他們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尊心,感到自己不能被壓制、被剝奪權利。于是,他們要求擴大自己的權利,并要求別人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尊嚴,要求一定程度上與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認這一點。
其次,進入青春期。青少年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青少年在謀求獲得獨立的過程中,開始抵抗在兒童時期甘愿執(zhí)行的那些要求,當成人限制他們的獨立性并把他們當作“小孩”而加以監(jiān)護、指導,不重視他們的興趣、態(tài)度和意見時,他們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議。隨著交際范圍的不斷擴大,他們感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樣受到尊重,喜歡自作主張,“謀求獨立”意識成為重要的心理傾向,他們不希望成年人干涉,渴望獨立,對父母和老師不再“唯命是從”,相反,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羅嗦,從而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產生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特殊意義。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時間占其全部生活時間的一半以上,父母對子女的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對孩子給予的照顧過多,尤其是對孩子教育上的要求過于嚴格,超過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易引起他們無謂的煩惱,也抑制了他們的獨立性和完整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
其次,家長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長常常擺出封建家長的威風,不給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少年對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就會產生反感、抵觸情緒。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當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達不到自己的滿意程度時,也就是當家長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感覺時,就會使用暴力,體罰青少年。這種“大棒政策”,嚴重阻礙了青少年的成長,使青少年行為偏激,有時可導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3,學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不公正。每個老師都喜歡聽話的學生,但正是由于老師的這種看似正確的“偏見”,造成所謂的“差生”不喜歡這個教師,甚至產生憎惡情緒,上課故意搗亂,與老師作對。即使理智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在感情上,他仍然不能接受這個老師。老師的不公正待遇會使青少年產生逆反情緒,并且對青少年以后的成長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學生在班集體中的位置也會影響其心理。對青少年來說,班集體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學生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這個微型社會里,他們在相互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形成各種關系,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決定了他在集體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級社會學研究表明,學生在班級中活動和交往的主導動機是謀求在同齡人群體中使自己滿意的地位。如果這種欲望經常得不到滿足,那么個性的對立與社會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
有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他們在班級中沒有知心朋友。當他們向往集體生活,但與同齡人交往的愿望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試圖用各種手段來引起同學們的注意,甚至不惜用與常態(tài)相反的行為來引起大家的注意。
三、逆反心理的解決對策
逆反心理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是青少年在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中,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大背景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對于逆反心理沒有立竿見影的良藥,只有慢慢調理,從而祛除病根,引導青少年生活成長步入正軌。
作為家長,應該認識到逆反心理的產生是青少年成長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階段,家長應對其進行“適時適地”的引導。首先,家長應該意識到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是青少年自身心理發(fā)展的不成熟所致。雖然在父母眼中,他們還是十三四歲的“小孩”。但是應該意識到十三四歲正是性格形式、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經歷對青少年以后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要的影響。其次,給予青少年適當的自由,不要把他們裝在思想行為約束的牢籠中,不要像教科書那樣教育下一代,畢竟社會在變化,環(huán)境在變化,當初的“老一套”不一定適應當今的環(huán)境。青少年對環(huán)境變化所表現(xiàn)出的“特殊行為”不要一棒子打死,把他們當作“歧途歪路”,應該加以引導,同時不應該打擊青少年的積極性,不應該泯滅青少年探求未知世界的創(chuàng)造性。最后,對具有敵對傾向的青少年,雖然外表看來滿不在乎,但他們內心卻充滿了痛苦和不安。家長總以為“打壓青少年的囂張氣焰”可以使他們不再反抗,變相的順從,殊不知這樣會使青少年心理變得更加逆反。家長要從青少年心理上進行對等溝通,要注意以理服人,分清是非,使“敵對”的青少年在平和的狀態(tài)下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這種認識上的轉變對于克服敵對傾向有重要意義。切忌使用武力。
內因解決了,就剩下外因了,內外結合才能“藥到病除”。學校教育便是治療青少年“逆反心理創(chuàng)傷”的外傷藥。清除逆反心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調整人際關系。為了盡可能防止逆反心理在集體成員心理氣氛中擴大影響,對班級成員的人際關系進行必要的調整,是一種可行的手段。青少年要求并不高,他們就是想要獲得老師同學們的認可,獲得他人的尊重,從而獲得自身應有的地位。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還有部分學校在搞應試教育。這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阻礙了他們開拓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做為老師,對學生不應該有三六九等之分,應該一視同仁,老師沒有偏見,才會使青少年無低人一等的感覺,才會有前進的動力,才不致于產生自卑心理。同時,老師應該從多種渠道做好同學們的思想工作,如讓學生信賴的親戚、朋友來做思想工作,加強學生與家長、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對消除誤解,改變或防止對立性的逆反心理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應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向學生介紹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心理變化和特點,調節(jié)好心理狀態(tài),使他們心理品格有所升華,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凈化健康人生,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折能力,讓他們堅信自己有巨大的潛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
【關鍵詞】逆反心理表現(xiàn)成因調適的措施
近來班上有一個學生小a的家長向我訴說,她的女兒最近一段時期特別不聽話,經常與家長對著干,總是反其道而行之。家長不能多管她,管她,她就嫌煩,父母對她是一籌莫展。雖然我從事教育的時間不是很長,但象女生這樣不順從,甚至是反抗父母和老師的現(xiàn)象,也接觸過不少。這種心理表現(xiàn)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逆反心理”,是困擾我們教育的一大難題。尤其對私立學校B層次的學生來說,若能找正確的方法來調適學生的“逆反心理”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對高部分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今天我就在這淺談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其調適的措施,希望能夠給深受此問題困擾的同仁,包括我自己一點啟示: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危害性及其表現(xiàn):
逆反心理是指客體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具有強烈抵觸情緒的社會態(tài)度。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危害和具體表現(xiàn):逆反心理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多疑、偏執(zhí)、冷漠逆反心理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多疑、偏執(zhí)、冷漠、不合群等病態(tài)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學習被動。逆反心理還容易造成感情失控,與家長、教師感情疏遠、關系僵化,甚至產生對立情緒,進一步發(fā)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tài)心理轉化。
然而當代中學生,主要有以下主要特點:1)見多識廣,接受信息渠道多。2)樂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有較強的平等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而絕不隨聲附和,不再是老師講什幺、他們就聽什幺。3)興趣廣泛,尤其接觸網絡,更是豐富了他們的生活。
今年本人擔任高二四班班主任。高二四班是個理科B層次的班級,在教育過程中我可以明顯感受到的,這個班級幾乎都是獨生子女,而且是男生居多,受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的影響,他們思維異?;钴S,同時學生較大一部分的或多或少存在著“逆反心理”,只是有的還尚處于潛伏階段,而有的學生已經較為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如:
1.是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這在平時的班級的日常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我印象中較為深刻的是在一次班會課上,我想通過講述了《白貓與黑貓》的文章,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與吃苦精神。文章大致內容是兩只小貓兄弟的成長過程,小黑貓雖遇到重重困難卻自立,自強,成為捕鼠高手:而小白貓一直依賴母貓,后來母貓死,小白貓也最終餓死了。而當我讓學生發(fā)表看法的時候,班上一些學生故意大談小白貓是多么聰明,活得瀟灑,反正最終誰都要死的,何必要那么累呢等觀點。居然還有一部分學生趁機應和著。雖然當時尷尬的局面是控制住。可我的心并沒有靜下來,事后我反復地思考:高二的學生不會不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而是他們所處的心理階段的叛逆和抵觸情緒所致。而現(xiàn)在還有相當數量的青少年對學校、領導、教師的宣傳,表現(xiàn)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們往往以社會上某些個別的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
2.是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在教育過程中,許多教育者和家長都希望通過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來教育感染青少年,喚起他們的熱情,以期達到激勵后進的目的。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一些先進人物被說成是沽名釣譽的“投機家”或“傻子”,無端懷疑這些先進人物的動機,進而否定他們的先進事跡。對于身邊的榜樣,則冠以“拍馬屁”給予排斥和嘲笑。
3.是對不良傾向產生情感認同。在一些青少年當中,打架斗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而對于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guī)校紀的青少年則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正氣無法上升”的局面。
4.是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現(xiàn)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tài)度。
5.更甚至學生公然頂撞老師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
以上種種表現(xiàn)正是我們甚為頭疼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之所以蒼白無力,長期存在“隱患”的根源。
二、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原因。
要想對青少年“逆反心理”進行及時的,我們必須先“尋得病因”,這樣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的開展調適和引導工作。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產生的因素,概括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主觀因素。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首先和青少年時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緊密連在一起的。青少年時期由于大腦的發(fā)育成熟并趨于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fā)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范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fā)散思維等方面發(fā)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并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fā)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2、青少年時期青少年在各方面的發(fā)育逐漸成熟,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正是這些意識的形成,使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已。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有意無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離。教師誨人不倦的施教、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等等,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意向驅散了。
3、青少年時期盡管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有了極大的飛躍,但其發(fā)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青少年由于閱歷和經驗的不足,造成其認識的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導致他們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的偏差太大,從而出現(xiàn)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zhí)和極端化。對老師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把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上。
第二、客觀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觀因素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不良的家庭及學校因素。首先,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yǎng)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再者,教育者對被教育者不了解、不尊重、不信任、不公平公正,或教育方法武斷粗暴,動輒指責批評、諷刺挖苦,或嘮嘮叨叨地說教等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孩子感覺自己一無是處、自卑而無助,便破罐子破摔,采取對立的態(tài)度,這產生了逆反心理。
2、不良的社會因素。一、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及大眾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給青少年提供了學習、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徑,而一些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上也給青少年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二、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晌。少年同輩群體中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在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箏就使一些本來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潛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wěn)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
三、“求解藥---疏之,導之”——對于青少年逆反心理進行調適的措施。
因為“逆反心理”是人類意識深層的心理問題,決不是靠“堵、管、卡”等粗暴的方法可以解決的。所謂“川壅而潰”,水尚且如此,更何況人類的意識情緒呢?所以我們在了解逆反心理的“病因”的基礎上,要求得對中學生“逆反心理”進行調適的“解藥”———即要堅持疏導原則。
疏導是通過妥善的方法,引導學生走出認識的誤區(qū),進入廣闊的精神境界,調解消極的情緒、情感,使之適應社會的要求。堅持疏導原則,就是把堵移到導。因此,教師不要輕易責備學生不該這樣,不該那樣,而應引導學生去干這樣,去干那樣。教師要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妥善的引導。
根據本人的觀察和實踐我們可以從多方面進行疏導;
1、“多一些微笑”
“微笑是溝通的橋梁”這句話不但適用于普通的人際關系,更適用于師生之間。在我的印象之中,讀書時自己最喜愛的那些老師大多都是一些和藹可親不容易發(fā)脾氣的人,而整天板著臉孔的那一些呢,上課固然是沒心思去聽的,下課了有問題也不敢去問。因為他們總給人一種拒人千里甚至很兇的感覺。對待學生,應該友好而親切,不要動輒訓斥。誠然學生犯錯讓人生氣,但是如果他們能夠真正懂得分辨對錯,并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話,他們也就無需我們的教導和指引。學生是我們的孩子和朋友而不是敵人。
“學生是我們的孩子和朋友而不是敵人”,已清楚地說明了情感教學的必要性,學生和我們一樣,都需要情感的交流。多一些微笑,能使大家都很愉快,都擁有快樂的學習和教學的心境,再調皮的、再桀傲不遜的學生,也會接受老師真誠的微笑的。
因此,“多一些微笑”能較好搭建起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溝通的橋梁,從而才能避免正面沖突,進而會減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與學生多一些思想交流
加強感情投入,密切關系是基礎。無論是心理學理論還是大量的社會現(xiàn)實都在說明,感情是一只無形的手,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順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學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無形地左右著人們的某些行為,這就是情感魅力。對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來說,在其行為意向和決策中,受感情因素影響很大,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好感與否、直接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們都有體會,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喜歡某個老師的結果。如果我們教育者在感情上與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親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會再有那種厭惡、背離、逆反心理自然就會淡化或消除了。
3)冷靜處理師生矛盾
師生之間難免有矛盾,關鍵是怎樣處理這些矛盾。若處理不得當,其后果不堪設想。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的教育初衷是好的,有時出于“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嚴厲批評學生或甚至發(fā)生過激行為,我曾有聞老師與學生爭執(zhí),甚至動手的現(xiàn)象發(fā)人深省,令人遺憾??催^這樣一則資料;一位老師因為教學上的一件小事與學生發(fā)生了不愉快,本來是有些誤會,遺憾的是,這位老師當時比較生氣,沖動下大聲說了那位學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由于事后沒有相互溝通,事隔一段時間以后,學生還在耿耿于懷,在同班同學中相互傳說,在本次期中學生座談中提及了此事,該班學生一致認為這位老師沒有修養(yǎng),而且語言十分偏激,而完全忘了自己的同學也有錯。相信如果當時這位老師稍微冷靜一下,事態(tài)就不會擴大了,學生也可能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師生之間產生摩擦、不愉快時,不管成因如何,老師都應保持冷靜,保持理智。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們的教育對象大約都在18~19歲的青少年學生。從心理特點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尊心強,逆反心理也很強。他們對老師的態(tài)度極為敏感。往往是老師的一言一語都可能使他們激動或憤怒,當受到老師的信任和公正評價時,會感到精神上的滿足,會產生奮發(fā)向上的力量。相反,如果老師對學生不尊重,用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逆反心理加重,可能會朝錯誤的方向發(fā)展,甚至引起學生的過激反映。這一點,相信老師們都會有同感的。
4)創(chuàng)設情境,探求多樣疏導方式。
A利用人際關系進行疏導。這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辦法。任何群體都會對個體產生一種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或者說是一種生存、生長環(huán)境對人的壓力作用。積極的群體對個體的正常心理產生的則是一種動搖力量。為此當發(fā)現(xiàn)不良風氣,積極地正確利用群體力量進行的正面教育和疏導,做到盡早扭轉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習氣滋生、擴大,則是非常必要的。如讓學生信賴的親戚、朋友來做思想工作;班級班干帶頭造輿論。這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老師單純正面教育效果要好一些。
B要善于把消極的情感和欲望引導到社會認可方面去,因情而導,并使其升華。可以化自私自利為自尊自強,化嫉妒為進取向上,化成幫結伙的情感傾向為熱愛集體的精神,化哥們義氣為忠誠信義,化打仗斗毆為見義勇為等。教師要創(chuàng)造情境和氛圍,使他們體驗到升華后的情感愉悅和幸福。并使這種升華得以加強和鞏固。
C要引導學生學習點辯證法。青少年的思維尚不成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程度較低,有時人云亦云,有時固執(zhí)己見或鉆牛角尖。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不夠,常常孤立片面地看問題,抓住一點不及其余。對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愿意議論時政,針貶時弊的興趣,引導他們去探討感興趣的社會問題。利用科學的辯證方法去觀察分析問題,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唯物辯證法的科學勉力?!辈⒁源藖砑钏麄儗W點辯證法,使他們的思維逐漸成熟起來。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我國青少年逆反心理發(fā)展的年齡、性別特征以及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方法使用翻譯并修訂后的“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父母養(yǎng)育方式量表,對375名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青少年逆反心理水平總分在不同年級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一3.951,P
近年來,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社會心理現(xiàn)象在青少年教育中被較多地關注。種種研究表明,青少年逆反心理與青少年的成長直接相關,對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物質濫用、學業(yè)不良等行為具有一定的動力機制特征?!澳娣葱睦怼币辉~的意義最早于1966年由德國心理學者Brehm提出。“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react—ance)指當個體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威脅的時候,個體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動機狀態(tài)。
8O年代和9O年代的研究表明,個體在逆反心理的水平高低上表現(xiàn)出一定的特質性差異。Brehm認為,逆反心理也可以被定義為是一種特殊的人格特質,即人們在要求自主權和自由支配權的強度方面存在差異,高逆反心理水平的個體對自由行為的控制需求要大大高于低逆反心理水平的個體。
國內對逆反心理的相關研究較少,缺乏對我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點、家庭教育因素等方面的定量研究。國外學者已發(fā)展出了關于測量逆反心理的量表。本研究旨在通過定量調查,對我國青少年逆反心理發(fā)展的年齡性別特征以及與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關系進行研究分析,有助于對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和影響因素提供科學依據,從而為改善學校與家庭教育方式,避免或矯治青少年不良逆反心理提供參考
1對象與工具
1.1對象在鹽城市第六中學和鹽城師范學院分年級隨機抽取中學生290名、大學生160名作為調查對象。年齡范圍14歲~22歲。共發(fā)放問卷450份,收回有效問卷375份(有效率83.3%)。其中初二年級67人、初三年級48人、高一年級55人、高二年級61人、大一年級108人、大二年級36人??側藬抵?,男生172人、女生203人。初一年級因年齡較小未予調查,高三年級因學習時間較為緊張未能調查,大學一二年級學生年齡較能反映青少年段心理特征,三四年級限于條件未能調查。
1.2工具
1.2.1引進并翻譯“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HongPsychologicalReactanceScale,HPRS),對青少年逆反心理水平進行測查。HPRS由心理學者Hong及其同事于1996年修訂n矗。由l1道題組成,分為“對限制性選擇的情緒反映、對依從性的逆反反應、抵制來自別人的影響、對別人意見或建議的逆反心理”4個因子。為討論方便,改變原表反向記分的方式,采用1~5等級正向記分(從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值越低表示逆反心理的水平越低,分值越高表示逆反心理的水平越高。量表經修訂并試測后,內部一致性信度(It系數0.79,一周后重測信度0.8。
1.2.2父母養(yǎng)育方式評價量表(EgmaMinnenav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使用國內引進并修訂的中文版,分別對父親和母親的教育方式進行測查。量表包括l1個因子,其中屬于父親的有6個:情感溫暖、理解(FFI),懲罰、嚴厲(FFI),過分干涉(FFⅢ),偏愛被試(FFIV),拒絕、否認(FFV),過度保護(FFⅥ);屬于母親的有5個:情感溫暖、理解(MFI),過分干涉、過度保護(MFⅡ),拒絕、否認(MFⅢ),懲罰、嚴厲(MFIV),偏愛被試(MFV)。修訂后的量表信度效度良好。
1.3研究方法
在不同年級隨機選擇1~2個班級作為被試,將“Hong”氏逆反心理量表、父母養(yǎng)育方式評價量表統(tǒng)一裝訂,增加年齡、性別、年級等變量,由各班級老師對學生發(fā)放問卷進行施測,施測前對各班級老師指導語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對收回問卷進行篩查,剔除填寫不完整的問卷,使用SPSS1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tǒng)計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青少年逆反心理水平的年齡差異比較見表1
由于年齡分級較多(14歲~22歲),且每一歲年齡段包含的被試數量較少,故采用年級分組進行分析。由表1可見,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大一、大二6個年級的樣本總體在逆反心理總分上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F一3.951,P
由表2可見,青少年逆反心理總分在男、女性別上的差異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t一3.425,P
2.3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相關分析見表3
由表3可見,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青少年逆反心理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其中:父親因子I、母親因子I與逆反心理總分呈顯著負相關;父親因子Ⅱ、父親因子Ⅲ、父親因子V、父親因子Ⅵ、母親因子Ⅱ、母親因子Ⅲ、母親因子Ⅳ與逆反心理總分呈顯著正相關。
2.4青少年父母養(yǎng)育方式的性別差異比較見表4
由表4可見,通過對青少年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不同性別的t檢驗分析得出,樣本青少年男、女性別在父母養(yǎng)育方式上存在差異。其中父親因子Ⅱ、父親因子Ⅲ、父親因子V、父親因子Ⅵ、母親因子Ⅱ、母親因子Ⅲ、母親因子Ⅳ的性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在所有有差異的因子項目上,男生的得分都高于女生。
3討論
發(fā)展心理學認為,一旦兒童進入青春期,他們就開始擁有自主判斷的要求,并更批判地看待外部世界。青少年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我決定、自我定義、自我身份確認的要求也不斷增長,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3。根據Brehm的逆反心理理論,逆反心理的強度與對行為的威脅程度和該行為的重要性呈正相關,逆反心理水平在青少年時期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現(xiàn)一定的上升趨勢。
本研究中,14歲~22歲年齡段樣本逆反心理水平并沒有呈現(xiàn)一定的上升趨勢,初二、高一、高二、大二年級被試逆反心理水平元顯著差異。初三被試逆反心理水平較低可能因為面臨中考,多數被試對學習的意義、目標認識較為明確,將對自由行為的需求統(tǒng)一到中考目標上來,使自我心理自覺服從主要外在環(huán)境(學校、家庭)的約束,從而降低了逆反心理水平。大一被試逆反心理水平較低可能因為從中學過度約束階段一下子進入大學較為自由階段,被試的自由需求得到充分釋放,導致逆反心理水平的降低。
在Hong、Giannakopoulos等(1994)的研究中,逆反心理在男、女性別上未發(fā)現(xiàn)顯著差異。本研究中,青少年逆反心理總分在男、女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男性被試比女性被試表現(xiàn)出較高的逆反心理水平,不同于國外研究結果。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由不同的文化差異造成。我國普遍存在望子成龍的思想,父母對男孩的期望高于女孩,對男孩的教育要求比女孩嚴格,導致男孩更容易形成逆反心理。同時,女孩一定程度上可能還受到“女性要逆來順受”的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而導致女孩逆反心理水平的降低。
論文摘要:逆反心理主要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象三要素構成,家長、學校和社會因素共同影響逆反心理的產生。因此,有必要共同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加以引導和調適,使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
青少年逆反是一個為不同的社會文化研究領域所廣泛涉及的話題。在教育與心理學領域,逆反側重的是反抗的情緒性。因此,“逆反心理是人們對待事物的一種特殊態(tài)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想模式和傳統(tǒng)觀念模式的教育背景下產生的認知信息相對立,以一般常態(tài)要求相背離的對立情緒和行為意向。逆反心理的實質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tài)度,是青少年在社會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穩(wěn)定的逆向心理傾向?!?/p>
1 逆反心理的心理構成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特殊的反對態(tài)度,主要是由認知、情感和行為意向三大要素構成。首先,認知是受教育者態(tài)度的基礎,在對態(tài)度的作用中,認知主要對逆反心理起準備和導向作用。其次,情感指的是個體在心理上對認知信息的一種情緒體驗,即喜悅愉快或煩憂反感。行為意向是逆反心理轉化為逆反行為的準備,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響。
2 逆反心理的成因
1、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特點決定了逆反心理的產生
青春期大腦發(fā)育成熟,思維方式和視角已不再單一化化,思維的逆反性和獨立性得到發(fā)展,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可能。另外,青少年的性別意識逐漸強化,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和獨立意識。對老師的教育和家長的指教,有意無意回避、反感甚至背離,形成逆反心態(tài)。
青少年認知水平的偏差度較大,認識容易片面性,看問題容易偏激和極端,固執(zhí)己見。調查表明,36.5%的中學生遭受挫折和失敗后顯得意志薄弱,自暴自棄,對老師的教育置若罔聞,繼而產生逆反心理。
2、不正當的家庭教育加速了逆反心理的形成
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yǎng)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如對孩子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都會無形中在孩子心理上造成壓力,當這些壓力不斷積蓄、沉淀,便在情感上對教育、批評和勸說產生抵觸情緒,進而形成逆反心理。如果青少年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懷,也易形成孤僻、自卑的逆反心理。
3、學校教育的錯位是加劇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重要要素
教育方式的不當和教育者自身形象的缺失導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由于教育者不尊重青少年的心理感受與體驗,導致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對教育產生逆反心理;教師在教育學生中要言傳身教,使學生對一些正面教育產生逆反心理。
青少年“社會角色”意識的失落也會影響其健康心理的形成。班級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小社會,個體在班級中尋找自己滿意的地位,若這種欲望經常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社會與個性的對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4、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
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選擇、制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因接受某種現(xiàn)象或因制作某種節(jié)目的連貫性,本來用來警世人們的內容,被青少年負面接受了;另外,由于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外時尚新奇現(xiàn)象,也影響并輻射著我國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態(tài)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
3 逆反心理的調適
積極預防和消除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需要恰當的教育關懷,促進青少年的真正成長和人格的真正獨立。
1、傾聽與理解:了解青少年的內心之聲
對青少年的了解離不開和她們的真正對話?!斑@種對話不是一方思想對另一方的強加和儲存,而是以他人看待他人;也不是簡單的思想交換,而是一個創(chuàng)造的行動。對話中雙方相互平等,互相尊重。這就是孩子們說的‘問我,理解我,但不要判我’?!苯逃吆图议L要經常從青少年的行動情緒反應來理解其心態(tài)變化,發(fā)覺閃光點和積極因素,把握教育契機?!霸陴B(yǎng)育之路上要變得更有一種心靈智力,對我們處于一種關愛關系中的人,我們必須持一種更為開放的態(tài)度。我們必須學會以我們真正的自我去接受和好好傾聽。我們必須愿意去開放,去敞開,去面對他人打開自我的危險?!敝挥型ㄟ^這種打開,我們才能了解孩子內心。
(一)廣告影響青少年心理的強大優(yōu)勢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使商品信息的傳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廣告作為商家推銷商品的一種主要方式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由于廣告宣傳的主動性,宣傳形式的大眾化,以及現(xiàn)代化媒體無孔不入、鋪天蓋地的影響面,加之不厭其煩地重復和強調,廣告對青少年的影響與日俱增。青少年是當前廣告最熱心的讀者、聽眾和觀眾,時尚廣告成為引領青少年消費的權威指揮棒。
1.廣告的傳播理念。撇開廣告的商業(yè)目的,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廣告處處充滿了人文關懷,以關心人、熱愛人、滿足人來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注意。例如中國移動通信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OPPOmp3鼓勵實現(xiàn)個人的夢想追求,腦白金體現(xiàn)關心父母的濃濃親情,耐克運動鞋提醒青少年做事要腳踏實地等。同時,這些廣告又是以市場需要為中心的,它突出表現(xiàn)廣告創(chuàng)意的求新求異、引領社會潮流、營造時尚生活,而這些正是青春萌動期的少男少女們心理特點的寫照。所以時尚的廣告就為眾多青少年所追捧,而它們的廣告詞也日益成為青少年的流行語。
2.廣告的傳播形式。首先,最常用的廣告構成元素是音樂、體育、娛樂。應該說,這三元素是沒有地域界限和文化界限的,是青少年擁有的“共同語言”,青少年特別容易認同和接受。其次,青少年保持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缺乏價值判斷力,往往追求表面的東西,審美大多限于感觀層次。而大多數商業(yè)廣告都是節(jié)奏明快,畫面色彩鮮艷,語言簡練,形式活潑,很容易吸引青少年。再次,很多廣告強調宣揚個性,其文化符號,如語言、行為、服飾往往是超前衛(wèi)的、非常規(guī)的,為青少年提供強烈的個體意識,廣告中的亞文化最容易在青少年中傳播。最后,廣告明星們的靚麗外表、瀟灑風度、事業(yè)成功等等,都會強烈地吸引著青少年,被他們接受和認同。
3.廣告的傳播方法。青少年正處于自我意識發(fā)展逐漸成熟的階段,他們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反對說教,蔑視權威,生活上不愿受師長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便產生厭煩的情緒、態(tài)度。而成功的廣告最擅長的就是在說服人上下功夫,很少見到或者說根本就沒有見到過廣告用強制語氣來作宣傳的。廣告是從朋友般平等的地位出發(fā),以勸導式、提醒式的方法進行傳播的,廣告商總是循循善誘、耐心細致地向消費者介紹他們的商品,以求得消費者的認可,使消費者在被說服后,心甘情愿地去購買他們的商品。
(二)廣告對消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逆反心理的啟示
廣告的傳播與思想道德教育有相似的地方,兩者都是先對青少年的思維方法、情感情緒、價值取向等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進而來影響他們的行為選擇。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借鑒廣告的成功經驗來消解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1.更新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廣告之所以獲得巨大成功,就在于廣告商和商家在產品銷售過程中,根據社會需要不斷進行改進,使產品宣傳的內容與社會的發(fā)展相結合,賦予產品宣傳現(xiàn)代化的色彩,使之能夠始終跟上時代的腳步。同樣,我們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應該更新教育觀念,跟上時展的步伐。在市場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把人文精神教育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作為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終極價值指向,教育理念要由“無人化”向“真人化”,“理想化”向“生活化”,“權威化”向“民主化”,“統(tǒng)一化”向“選擇化”,“知識化”向“情感化”轉變,貼近青少年的生活和實際,被廣大青少年認同接受,青少年德育才能富有成效。
2.教育方法上要重視溝通和“以理服人”。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傳播者和接受者雙方的有效溝通依賴于信息建立在雙方共通的意義空間之內。正如共鳴論的倡導者史瓦茲描述的:“共鳴發(fā)生的重點在于所傳達的信息能和目標受眾先前的經驗相符合,借助信息的出現(xiàn),將其重新喚起而產生反應?!敝匾暅贤ň蜁谝欢ǔ潭壬先趸枷氲赖陆逃墓噍斏?消解青少年對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此外,教育中還應大力提倡采用情感轉化、榜樣熏陶、換位思考、傾訴等方法拉近教育者與青少年的距離,讓青少年在教育中感到自己的自尊心、需求得到重視和滿足,逆反心理就會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
3.增強青少年道德情境體驗教育。廣告在具體創(chuàng)意表現(xiàn)上最常用的方式之一是使用場景制造青少年情境體驗的“模擬”或“表演”,這種體驗因其具有很大程度的“真實性”而能夠觸動青少年的感官、情感、情緒甚至思維、思想等。要克服思想道德教育空洞無物的說教,就應該增強青少年道德情境體驗教育。教育者可以利用特定的場地(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等)和特殊的節(jié)日(如青年節(jié)、國慶節(jié)、重陽節(jié)等)讓青少年走出校園,直面社會,在真實的生活體驗中感受祖國的發(fā)展和人民的建設熱情,從而產生由衷的愛國、愛人民的情感;也可以結合某個具體的德育理論在課堂上進行情境模擬,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實踐證明,情境體驗教育是消解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逆反心理的一劑良藥。
4.要注重開展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三性”的研究。優(yōu)秀的廣告非常重視它的針對性、層次性和時效性。而當前學校和社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三性”的研究十分欠缺。因此,廣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思想、文化等特征的研究,根據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開展教育,構建一個適合我國國情的青少年道德教育體系。
【關鍵詞】逆反心理 形成原因 對策
The reason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producing the mind to rebel as well as the countermeasure
Li Bo
【Abstract】The reason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mind to rebel are very complex, so all teaching staff must treat students’ mind to rebel correct, give it a dialectic analysis. Teachers can not affirm all but also can not negate all, must turn over to think often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 method through the repeated thought.
【Keywords】Mind to rebel Reason of 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逆反心理是一種特定的心理現(xiàn)象,它是指個體在社會生活中對外界作用的一種反向心理活動及狀態(tài)。逆反心理的成因繁雜,又各具特點,既受其成長環(huán)境的影響,也有深厚的主觀因素。其實質是個體對自我在社會人際關系中地位的維護,并無積極和消極之分。它可以產生于人生的不同階段,并帶有某種隨機性,并非是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特有的心理現(xiàn)象。但是,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復雜,職教工作者應正確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
1.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1.1 就其客觀因素講,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huán)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yǎng)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家庭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抵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其次,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huán)境,學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學校不良因素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產生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①教師教育指導思想的偏離和方法上的不當。具體來說,一些教師在教育指導思想上存在著為完成施教任務而完成施教任務等應付差事的想法。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不認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教育從內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學生對教育產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②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學生,不顧及他們的心理感受與體驗,當他們出現(xiàn)問題時,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問題,而是一味地強調師道尊嚴,導致他們因對教育者本身的排斥,進而對教育者及其教育內容產生逆反心理。③一些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性格、能力、成績等方面不能客觀評價,過于注重分數,對學生的一點小錯就揪著不放,使學生產生“老師對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與老師對立、背離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們施教的內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輸和填鴨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再次,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響。同輩群體是指同齡或相近年齡組成的群體。在眾多同輩群體中,青少年受同輩群體的影響最突出,對同輩群體的依賴最明顯。這是因為在青少年同輩中,青少年們不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愛好、興趣和共同的行為傾向,它們之間相互容易認同,最能達到或造成相互轉化與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輩群體中積極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傾向與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目的大體一致,置身其中的個體青少年的心理就較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輩群體中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產生不良影響。比如在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就使一些本來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潛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wěn)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輩群體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最后,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的影響。隨著信息時代和大眾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大眾傳播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日益擴大,不僅給青少年提供了學習、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徑,而且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眾傳播媒介在信息選擇、制作上因著力大眾,而忽視了對青少年受眾群體的關照,使一些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種現(xiàn)象或因制作節(jié)目的連貫性,本來用來警示人們和青少年的內容,卻被青少年負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眾傳播還強調新奇性,介紹一些國內外的時尚新奇現(xiàn)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叛精神的搖滾文化等,也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態(tài)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
1.2 當今的青少年,往往雖未進入社會,但卻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會,然而他們的年齡、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以及社會閱歷和社會實踐都與社會發(fā)展有著一定距離,表現(xiàn)出一種不適應,常常處于一種困惑的矛盾膠著狀態(tài)。這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觀原因。
1.2.1 年齡與生理條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產生,但青少年時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與家長、老師對他們不合實際的角色期待發(fā)生激烈沖突所致。同時,也和青少年知識經驗不足以及思維的片面性有關。當人進入青春期后,生理上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出現(xiàn)了第二特征,各種生理機能基本發(fā)育成熟。在心理上正處于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們當大人看待,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而他們不久之前畢竟還是小孩,許多家長、教師的觀念還來不及或不愿轉變,仍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待,對于青少年的煩惱、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給予積極引導。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自然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
1.2.2 心理過程發(fā)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時期,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發(fā)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的情感、意志的發(fā)展先于認知的發(fā)展。在認知問題上,又容易出現(xiàn)非理性的認識。同時,許多青少年由于他們的學習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動機不同,在認知過程中,受每個人內部環(huán)境的不同影響,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轉化過程中,不能正確地轉到社會所要求的行動上來,因而極易產生逆反心理。
1.2.3 好奇心的驅使。青少年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過強能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需要可以轉化為學習活動的動機,誘發(fā)學習興趣,促使和推動學習者去探索有關的事物和認知信息。青少年在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好奇心的具體表現(xiàn)。一般說來,人們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就是所謂禁果逆反。我們有些老師、家長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卻又不說明為什么不能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使“不要吸煙”、“不要早戀”之類的禁令達不到應有的預期效果;對于被禁止、批判的電影、文學作品、理論文章學生卻懷著極大興趣去觀看、查閱……?!氨唤墓邮翘鸬摹?,好奇心驅使青少年有時甘冒受懲罰的風險去嘗也許并不甜的禁果。
1.2.4 思維品質的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在認知發(fā)展的過程中,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質雖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用歷史的和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鉆牛角尖,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固執(zhí)己見,走向極端。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虛榮心很強,卻不能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把教育者的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管、卡、壓”,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損傷。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對立面上,出現(xiàn)了在口頭上加以回駁,在行動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1.2.5 身心發(fā)展與客觀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要,開始躍進式地大幅度向高層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審美需要發(fā)展。這個發(fā)展過程,常常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限制與阻礙,從而產生難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沖突是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的必然,由于個體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來的強度大小也不盡相同。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人,能夠正確對待一切事物,比較容易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有能力把自己心理沖突的頻率減弱,保持正常平靜的心理狀態(tài)。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有時難于正確對待一切事物,調節(jié)不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能力把心理沖突平息下來。結果,挫折所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不斷擴大,反控制情緒膨脹,逆反心理就會隨之而來。
2.正確對待學生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要明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觀存在的,人們不能任意消除或改變這種心理現(xiàn)象。尤其要對逆反心理做一分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盤肯定,也不能全盤否定。
首先,對于學生正確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如主體對不端的人格、虛假的內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的不滿、抵觸,教育者要能夠容忍、肯定、鼓勵。因為一定意義上講,這種逆反心理現(xiàn)象是科學發(fā)展、社會進步、個體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其次,對于學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如主體對正確、科學的客觀環(huán)境要求表現(xiàn)出的抵觸情緒及相反行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時要善于說服、勸告,減弱以至糾正這種逆反心理現(xiàn)象,以達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之目的。
再次,如果學生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中,正確合理的與錯誤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如主體連同不端的人格與正確的信息、或良好的動機與生硬的態(tài)度一并逆反,教育者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則,分清逆反心理現(xiàn)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與支流,不能以點代面、以偏概全、以現(xiàn)象代替本質,學會客觀、公正、全面、發(fā)展的看待自我與非我,從而不斷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做好以上三點,教育者,特別是德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要不斷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自我。
2.1 要反思樹威信的手段。教育者威信的形成,有諸多因素的影響。無威無信的教師,多見于剛上任的新教師,學生對其能力持懷疑態(tài)度,所以新教師自信的心理素質、豐富知識和才華的多方面展示,對課堂的控制與對學生的吸引對其樹立威信是相當重要的。有威無信的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中不會受到明顯的挑戰(zhàn),但僅僅靠“威”,是無法樹立“信”的。因“無信”而誘發(fā)學生的隱性逆反心理,處理不好是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極大障礙。
2.2 反思自己與學生的溝通。“親其師,信其道”,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多去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不斷提高師生溝通的能力,反思自己與學生相處的言行舉止,不斷調整對學生的態(tài)度,找到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方法與途徑。
2.3 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流動的水,才會清澈美麗;只有變化的教育,才會有生命力。教育是科學,也是藝術。呆板、重復、武斷的教育方式是很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出現(xiàn)逆反心理的。要實現(xiàn)對已形成習慣的教育方式的反思,需要不斷學習,開拓視野,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
總之,教育者要有反思的意識,更要愿意反思,通過反思來修正和改變自己的行為,正確認識逆反心理的客觀實在性,對學生的逆反心理進行準確的調適,利用其積極的一面,抑制其消極的一面。中等職業(yè)學校的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有其易生、易變、不穩(wěn)定性、相對普遍性的特質,應引起職教工作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和學生管理者足夠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藍維等著.《德育學科教學心理學》.人民出版社,2004
2 王曉萍等編著.《心理潛能》.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
關鍵詞:初中學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6-0012
一、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現(xiàn)狀
俗話說:“半大小子,氣死老子?!苯洺B牭皆S多家長抱怨,孩子上初中后開始變得不聽話,以前是“乖孩子”,很聽話,現(xiàn)在根本無法管教,給他說的話要么陽奉陰違,要么當面頂嘴,叫他向東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逆反心理特別強。教師也常感慨,初中學生越來越不好教,說不得罵不得,許多學生在家一個樣,在校一個樣,頂撞甚至打罵教師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其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并不奇怪,這是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后逆反心理的典型表現(xiàn)。
在家里反抗父母的教導和管束,不說他還好,“越說越厭”;不讓他罵人,他反而滿嘴臟話而沾沾自喜;不讓他和有不良行為習慣的同學來往,他偏偏喜歡和這些人交朋友,學會了抽煙喝酒,弄不好還欺負毆打其他同學;讓他好好學習,他恰恰毫不在意。家長管束嚴格一點,學生不僅激烈反抗,甚至以離家出走、自殺相對抗。在學校,通常性的表現(xiàn)是故意不穿校服,留長發(fā)、怪發(fā)型;當著教師的面違反校規(guī)校紀,頂撞教師,不聽教師教導;厭惡學習,以榮為恥,以恥為榮;以逃學、退學相對抗。在社會上,更容易接受不良思想和不良行為,而對社會上的正義行為不齒,盲目跟隨低俗文化的影響等。凡此種種,都是現(xiàn)在初中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所謂逆反心理是客觀環(huán)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生的心理活動。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必然要接受來自于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生活經驗、技能和常識的教導,這些教導絕大多數都是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但是教育者和受教者因自身固有的思維模式和傳統(tǒng)定勢與特定教育情景的不同,容易產生矛盾。
二、逆反心理對初中生的危害
初中學生在內外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既不能像小時候一樣毫無主見或者容易妥協(xié),又不能像真正的成年人一樣理智處理,更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獨立。所以,逆反心理就像山洪一樣爆發(fā)了,如果處理不到,會對自己、家人、他人和社會帶來嚴重危害。
1. 逆反心理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荒廢學業(yè)。初中學生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不從家長和教師的忠告,反而和教育者對著干,產生厭學心理,不完成作業(yè),對學習成績也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心態(tài)越來越叛逆,形成惡性循環(huán),最終在學習上不能堅持,有所成就。
2. 逆反心理也會導致人際關系緊張,甚至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因為不聽話,事事和家長、教師對著干,導致父母子女關系緊張,師生關系不好,也可能由于太過于特立獨行和同學關系緊張。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他們不是首先找自己的不足,而是固執(zhí)地認為是別人的不對,是跟他過意不去。在情緒失控下,就可能出現(xiàn)離家出走(離校出走),甚至自殘自殺,殺害家長、教師、同學的嚴重行為。
3. 逆反心理還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導致道德水準不高,養(yǎng)成不良習慣,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逆反心理讓青少年失去了基本的是非觀念,許多時候,對自己的行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嘲笑別人的正義和正當行為,追崇非正義、不道德行為。
三、幫助初中生克服與調適逆反心理的對策
1. 要正確認識初中學生的逆反心理。應該承認,逆反心理是人成長過程中的必然心理變化,這是正常的。只有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才算是抓住了問題的本質,才會更加客觀、理智地對待有逆反心理的初中學生,才會在學生面前展現(xiàn)出更大的愛心和耐心,有助于拉近父母子女之間、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順利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積極的影響,達到幫助學生走出誤區(qū)、實現(xiàn)心理健康的目的。當然,對于逆反心理要給予充分的重視,而絕不是放任自流,尤其是已經有較為嚴重的逆反心理表現(xiàn)的學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時予以干預和幫助。又要平常心對待、區(qū)別對待,善于引導,消除負面影響,發(fā)揮積極作用。
2. 重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全面發(fā)展,而不僅僅著眼于學習成績。學校和教師應該這樣做,家長更應該這樣做。俗話說:“要成才,先成人”,就是要把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放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首要位置。只要思想認識端正,道德高尚,逆反心理就會迎刃而解。
3. 轉變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家里,家長不能只顧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對孩子采取任其發(fā)展或推給學校的態(tài)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家庭教育直接決定著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行和習慣。從實際研究來看,逆反心理表現(xiàn)得越明顯、越激烈的孩子,其共同的一點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表現(xiàn)在疏于管教、教育方向偏頗、和教育方法不當三個方面。單親家庭、離異家庭、孤兒、留守兒童、這樣的特殊家庭環(huán)境,或一心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對孩子顧不上教導的部分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功能幾乎喪失已盡;有部分家庭經濟條件稍好的家庭,又存在嚴重的溺愛和嬌慣現(xiàn)象,沒有較明確的教育方向;還有部分家長不能適應新的家庭教育方法,依然采用權威高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必然激起逆反心理的發(fā)生。學校教師也是一樣,作為教育者,都需要轉變教育理念,全面看待和促進初中學生的發(fā)展,不能單一地評價學生的成長,而要采用民主、科學的教育方法。在教育過程中,既要有原則、有底線,絕不嬌慣、溺愛學生,又要對青少年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與他們交流,聽取他們的內心想法,以心換心,用情換情,才能有效地幫助中學生克服逆反心理,回歸心理健康。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對某種事物或結論所產生的逆向反應情緒。其表現(xiàn)多是懷疑、抵觸和不滿。在當前,逆反心理是中學生中存在較為普遍的一種心理現(xiàn)象,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因此,探討初中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和消除逆反心理的科學方法,對促進初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對學校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營造健全的集體輿論,推動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學生逆反心理產生的原因分析
1.初中生自身心理發(fā)展的特點
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不是很高,抽象邏輯思維已開始占主導地位,但屬于"經驗型"的辯證思維還沒有得到發(fā)展,雖已能獨立批判地思考問題,不迷信權威,喜歡懷疑與爭論,對權威的見解不輕信盲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思維品質的發(fā)展還不是很成熟,加上社會閱歷較淺、辯證思維水平有限,因此看問題比較片面、偏激,遇事愛鉆牛角尖,不能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常常明知自己的證據不足,但為了維護自尊,往往固執(zhí)己見,堅持錯誤思想,把教育者的教誨、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出現(xiàn)在口頭上加以回駁、在行動上加以對抗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好奇心強烈,喜歡探索、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識,在需要的不同層次中,少年的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已十分強烈,而這些需要的發(fā)展與滿足常常會受到客觀環(huán)境的限制與阻礙,從而產生挫折感,而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又不能很好地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結果,由挫折所產生的消極情緒不斷蔓延,逆反心理便隨之產生。
2.家庭的影響
當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他們的學業(yè)期望值、升學期望值普遍都很高,大大超過了他們心理發(fā)展的實際水平,造成他們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覺得經過再大的努力拼搏也無濟于事,于是便產生怨恨、抵觸情緒,破罐子破碎,索性與家長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馳。
初中生與家長之間的代溝也是導致其逆反心理、逆反行為產生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原因。不少家長強迫子女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發(fā)展,而處于自我意識覺醒階段的初中生具有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事事想獨立做主,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主。因此,對于家長的粗涉十分反感、惱怒,產生逆反心理和行為。
3.學校的影響
當代少年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他們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選擇的非程式化和非單一結論的觀點,追求享受與奮斗并舉的生活。他們的價值取向是重物質、重利益、重現(xiàn)實。對物質生活的熱烈追求和向往,在精神生活中崇尚現(xiàn)實的快樂原則,強調自我的存在,追求個性自由,渴望自由、獨立民主。而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空泛教條,缺少新鮮感、時代感,教育方式單一呆板,難以適應學生的新特點,容易引起學生反感,不愿意聽教師的道理講解,拒絕接受道德教育。
4.同伴的影響
同伴指同齡或年齡相近的群體。初中生與同伴交往的頻率已高于與父母交往的頻率。在與同伴的交往中,談論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發(fā)泄對成年人的不滿,心理上互相慰藉,發(fā)現(xiàn)并實現(xiàn)自我價值,同伴之間容易互相認同。同伴文化已成為初中生判斷是非曲直和行為的參照標準。而少年同伴中不良的價值觀或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少年心理產生不良影響,使其成為逆反心理,一旦成人采取干涉、壓制的行為,就會加劇其反抗情緒和反抗行為。
5.當代社會文化的影響
當代青少年成長在市場經濟時期,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和某些不健康的文化生活,令初中生深惡痛絕但又感到無能為力,如果這些消極情緒得不到及時疏導,就會誘發(fā)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產生。
二、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疏導策略
1.掌握辯證思維方法,增強情緒調控能力
遇事要全面客觀、一分為二看待,并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避免過激行為和對抗行為的產生。
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學科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全面客觀、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之逐漸形成辯證的思維觀,能正確分析和看待社會現(xiàn)象,也能客觀地、一分為二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自覺抵制或減少逆反心理的產生。
2.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
家長要不斷學習,提高各方面的素養(yǎng),及時了解子女的心理發(fā)生的變化,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有效預防、消除子女的逆反心理。
家長要與子女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充分尊重和信任他們,傾聽他們的心聲和需要,平等對待 ,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這是預防逆反心理的有效手段。
3.改善學校德育工作,提高教師局身素質
教學工作方法要做到情理交融,從情入事,以理服人。教師要注意提升自身素質,防止教育失誤,避免逆反心理的產生,要熱情對人,關心每個學生。發(fā)揚民主,傾聽他們的心聲,教育要求要合情合理,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對事需冷靜處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4.正確引導少年文化的發(fā)展
對青少年的社會交往要正確引導,在班級中營造民主、寬容、友善、平等、向上的氛圍,引導青少年建立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團結友好的群體文化。
5.創(chuàng)建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開展心理教育
多創(chuàng)設一些內容健康豐富、形式生動活潑、適合青少年發(fā)展的學習活動場所,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隔斷產生不健康思想的源頭。
要加強法治建設,多開辦法制講座,組織模擬法庭,旁聽司法審判,使學生減少社會陰暗面對其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