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青少年心理學與溝通技巧范文

青少年心理學與溝通技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心理學與溝通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青少年心理學與溝通技巧

第1篇:青少年心理學與溝通技巧范文

【關鍵詞】 親子溝通;初中生;行動研究;定性研究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3.002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9)003-0157-05

親子關系對孩子的認知、情感和行為的發(fā)展有決定性的影響。青少年尤其是初中生由于正處于“心理斷乳期”,其學業(yè)、行為和心理問題所引發(fā)的各種親子矛盾使親子關系變得脆弱而敏感,容易出現(xiàn)親子溝通不良的狀況。因此,探索如何改善初中生的親子溝通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當前關于親子溝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⑴親子溝通的定義 [1];⑵親子溝通的狀況,包括溝通的內容[2] 、溝通的頻率、主動性和滿意度[3]、溝通的問題[4];⑶親子溝通的影響因素[5];⑷親子溝通對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影響[6];⑸改善青少年親子關系的教育對策及實驗研究。國內關于親子溝通的實驗研究較為全面,如于學蘭等[7]采用測驗法、觀察法、訪談法、團體實驗法、個案法對如何改善親子關系進行了研究。其具體措施包括轉變家長的觀念,傳授相關心理學和家庭教育學知識,對家長進行集體咨詢,利用心理常識課和個別咨詢對學生進行輔導,對所選個體進行具體指導等。國外對于親子溝通的實驗研究主要集中在溝通環(huán)節(jié)的某一個方面,如對兒童焦慮的口頭表達 [8],或者特定類型行為模式的青少年身上,如酒精濫用、肥胖癥等[9]。 這些研究存在一些不足:⑴實驗皆是從研究者的視角進行設計的,而參與的親子雙方只能被動接受這種“單向”的干預;⑵多數(shù)實驗旨在將父母和子女分開進行干預,然后以一定的量化考核結果來驗證實驗效果;⑶缺乏對實驗干預過程的質性描述。

本研究采用行動研究來進行實驗。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指由社會情境(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依賴的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10]。在行動研究中,參與者是研究的主體,研究者只是起一個中介的作用,為參與者的研究和行動提供必要的幫助。這種研究方法強調將研究成果直接用于處理社會問題。行動研究的結果檢驗可以從如下幾方面進行[10]:(1)是否有利于發(fā)展和改善目前的社會現(xiàn)實,是否解決了實際的問題或者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思路;(2)是否提高了參與者的自信、自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研究設計和資料收集的方法與實踐的要求是否相符(如時間、經濟條件、職業(yè)文化等)。本行動研究對結果的評估將遵照這幾個方面來進行。

行動研究的先驅勒溫將行動研究描述成一個螺旋狀逐步行進的過程,包括計劃、發(fā)現(xiàn)事實、監(jiān)察、實施、評價等步驟。后繼的研究者將勒溫的這些步驟明確概括為計劃-行動-觀察-反思-計劃的循環(huán)[10]。本研究采用“以參與的親子雙方為主體、以研究者為主導”的合作模式,提出一個計劃、執(zhí)行、評估的動態(tài)循環(huán)研究框架。

1 對象和方法

1.1被試

對重慶市某中學校方指定的初二年級2個班級,用“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量表”(PACT)進行施測。兩個班級的學生共94名,選出PACT總分顯著低于總體平均分的學生15名,然后排除2名家庭有實際困難無法參加活動的學生,最終參與研究的家庭共13個,形成一個以“親子成長工作坊”命名的活動團體。其中,父母共同參與的家庭有3個,固定由父母中的一方參與的家庭有10個;學生中男生10名,女生3名;成績優(yōu)異者2名,成績中等者7名,成績較差者4名;父母受教育程度:初中2名,高中3名,大專7名,本科1名;父母職業(yè):農民1名,工人2名,個體商人1名,軍人1名,公司職員6名,公司管理人員2名(因父母雙方共同參與的家庭中,有一方參與時間不固定,所以只對固定參加的一方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家庭結構狀況:單親家庭2個、核心家庭11個(其中再婚重組家庭2個);家庭子女數(shù)目:獨生子女家庭10個,非獨生子女家庭3個。

1.2研究工具

1.2.1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量表(Adolescent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Test , PACT)[11]

由37個題項組成,其中測謊題4項,每一個題項的回答包括對父親的回答和對母親的回答兩種。該量表包括2維度:親子溝通的動機(包括參與傾向性、情感需要、支配需要、輕松感4個因素)和親子溝通的能力(包括積極傾聽、溝通靈活性、理解、開放的表達4個因素)。

所有項目采用自陳測驗五點記分制(1.完全不符合;2.大部分不符合;3.不確定;4.大部分符合;5.完全符合。)。量表總體α系數(shù)為0.8699,各維度的α系數(shù)在0.3554~0.8465之間,總體分半信度為0.8015,各維度的分半信度在0.3554~0.7999之間。經本研究實測后的總體α系數(shù)為0.8410,各維度的α系數(shù)在0.3991~0.8757之間,總體分半信度為0.7416,各維度的分半信度在0.3505~0.7416之間。各個因素與量表總分的相關在0.38~0.82之間。各因素之間的相關在0.11~0.73之間,相關適中,說明該量表有較高的同質性信度。

1.2.2自制活動反饋表

要求每一次活動后,家長和學生分別填寫參與者姓名及滿意程度(很不滿意、比較不滿意、一般、比較滿意、很滿意)、對下一次活動的建議。

1.2.3 “親子成長工作坊”整體評價問卷

包括家長和學生對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過程和活動效果的評價及最后的活動感言,題目包括開放式和封閉式(很符合、一般、不符合)兩種。

1.3 資料的收集

按以下4步來收集資料:⑴在第一次活動開始前首先進行總體需求評估(包括親子雙方參與活動的愿望、活動安排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活動方式),然后研究者根據(jù)評估結果單獨制定第一次活動的方案及活動方式的總體分類。⑵執(zhí)行既定的活動方案,并根據(jù)特定的活動情境靈活地調整部分內容。⑶每一次活動結束時,親子雙方共同填寫活動反饋表,同時進行現(xiàn)場討論(經親子雙方的同意之后錄音,事后整理為文字稿),由研究者進行歸納整合后形成下一單元正式的活動方案。研究者要在每一次活動后及時總結自己的觀察體會。⑷最后一次活動結束后,親子雙方填寫“親子成長工作坊”整體評價問卷,收集活動整體情況的相關數(shù)據(jù),結合之前各次活動的評價以及研究者的體會,形成最終的評估結果。

1.4 活動開始前的總體需求評估情況

1.4.1 活動愿望

研究者通過課間活動及學校例行的家長會分別向學生和家長了解他們平常的親子溝通狀況,同時對本次行動研究的主題和預想方式做一定的介紹。口頭調查的結果顯示,被調查2個班級的80%的家長和學生都對這項活動具有極大的興趣。

1.4.2 活動安排

研究者和班主任、家長及學生對活動的時間安排進行了民主協(xié)商,學生和家長的主要分歧是安排在周五還是周六,學生認為周五的功課較少,且可以不占用家庭活動時間,家長認為周六的時間較充裕,可以避免一些工作事務的打擾,最后協(xié)商的結果是定在周五的下午6:30~7:30。關于活動的地點,大家一致同意在本班級教室,理由是環(huán)境熟悉,參與活動時比較放松。經協(xié)商,本次活動共持續(xù)8周,每周1次,每次一至一個半小時。

1.4.3 活動內容

親子雙方都希望活動內容比較實用,能夠用來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溝通困難。雙方對活動內容的需求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對親子溝通技巧的學習,包括如何與對方進行融洽的言語溝通,如何在雙方面對分歧時恰當?shù)靥幚砗糜H子矛盾等,如“我想了解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或技巧”、“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管教好孩子,又不讓他產生抵觸情緒”;二是對親子溝通觀念的改善及相關知識的學習,如“想了解更多孩子成長中的事,關于心理方面的一些解釋”、“希望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得到良好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希望成為兒子的朋友”。

1.4.4 活動方式

通過向家長和學生口頭調查,以及向班主任征詢意見,大多數(shù)參與者都比較喜歡輕松、氣氛融洽的活動方式(如“氣氛最好搞活躍一點,不要讓人覺得是到學校受訓來了?!薄昂痛笕嗽谝黄鹑菀鬃兊貌蛔匀唬强梢远嘧鲆恍┯螒蚴裁吹?,那就好了”),而排斥傳統(tǒng)的報告或講座形式,認為那種方式既單調枯燥又學不到東西(如“每天都在學習,好不容易有點課外活動時間,還是講課多沒意思”、“整天工作都是些枯燥的事情,不想在下班以后還來聽一些沒有什么實際用處的東西”)。但也有的家長希望通過講座了解一些有助于孩子心理健康、紓解學習壓力的心理學知識。

根據(jù)上述家長和學生們的意見,并通過具體商討活動方案,整項研究中綜合運用親子游戲、角色扮演、故事分享、案例分析、知識講授5種方式。8次活動的主題分別是“我們來到這里”、“重新認識對方”、“尋找有效的溝通方式”、“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建立和諧家庭”、“學會獎勵孩子”、“怎么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是黃金搭檔”,并且在部分方案中附有教子錦囊,于活動結束時發(fā)放給家長。

1.5 統(tǒng)計方法

利用“親子成長工作坊”整體評價問卷對親子雙方共同調查收集量化數(shù)據(jù),其中部分數(shù)據(jù)做非參數(shù)檢驗中的確切檢驗。同時對行動研究的過程分5種不同的活動形式進行質性的現(xiàn)場描述。

2 結果

2.1親子對活動整體執(zhí)行過程的評估

表1顯示:活動方案充分調動了親子雙方的積極性;研究者的帶組技術基本達到了團體心理輔導的素質要求[12],活動內容較為通俗易懂和實用。

表2顯示:總體上各項活動的受喜愛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Pct of Cases)親子游戲、角色扮演、故事分享、案例分析、知識講授。家長對各項活動方式的喜愛度較為一致;學生對親子游戲和角色扮演的喜愛程度較高,對故事分享和案例分析的喜愛程度較低,對知識講授的喜愛程度最低。

表3顯示:家長和學生對于活動的整體效果還是滿意的,但對于不同方面的評價效果不一樣。

2.2 不同活動方式的親子體驗報告舉例

2.2.1親子游戲

子女: “‘親子信任考驗’的游戲我很喜歡,雖然游戲當中我有點害怕,不過突然發(fā)現(xiàn)我是多么需要媽媽的關心與幫助”。家長:“我女兒今天很勇敢,平時看她柔弱的很,沒想到我的安慰和鼓勵起了這么大的作用。”“這個游戲的效果的確很震撼,連大人們都不敢輕易嘗試,沒想到家長對孩子的鼓勵這么重要。”

2.2.2角色扮演

學生:“以前沒發(fā)現(xiàn)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對,今天看別人表演出來,才發(fā)現(xiàn)好多問題?!?家長:“心理劇這種形式很不錯,既可以觀察別人,又可以啟發(fā)自己換位思考”,“通過和孩子分享心里的故事,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另一面,這是以前沒有注意的?!?/p>

2.2.3故事分享

家長:“我覺得那個讓親子雙方講述最讓對方感動的一件事的內容非常好,平常看兒子不聲不響,還以為我們做家長的對他的關心他根本沒有放在心上,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他還是很關心我們的?!?學生:“以前我很怕和父母交流,有心事也不愿意告訴他們,現(xiàn)在我覺得無論快樂還是悲傷的事情都可以向父母講,而父母有什么事情也愿意與我共同議論?!?/p>

2.2.4案例分析

學生:“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和爸爸媽媽嘗試一下”,“我覺得這種方式還是不錯,可以反映出我們小孩子的心聲?!?家長:“我認為我們家平時還是比較民主的,我愿意跟小孩做朋友,但是如果白紙黑字的把這些事情固定下來就讓我覺得不太舒服”,“要是跟小孩簽訂這種東西,家里會不會鬧翻天哦?”

2.2.5知識講授

學生:“有些活動有點無聊。”家長:“有些活動應注重學生的思維,講得再實際點”,“關于身體語言的知識讓我感覺很新鮮,以前覺得孩子大了,不好意思再去擁抱他了,現(xiàn)在覺得用這種方式去表達愛特別溫馨,感覺很好”。

3 討論

已有研究顯示:青少年學生親子溝通心理發(fā)展存在年級差異,發(fā)展曲線呈U字型,其中初一和高三的親子溝通心理狀況最好,初三和高一的狀況最差,也即是說,初二的親子溝通水平是相對下降的[11]。但是基于實際操作條件,例如學校從學生管理的角度只愿意提供非畢業(yè)班級供研究者進行實驗干預,且從老師的反饋來看初二年級的親子溝通心理問題也最為突出,故本研究選擇初二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從本研究活動方式的喜愛程度排序來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更喜歡雙向溝通、能夠獲得更多參與權利的方式,如親子游戲、角色扮演,這說明單向性的、權威式的親子關系不能很好地促進親子雙方的溝通,而且即使是成年人也喜歡新穎、有創(chuàng)意的溝通方式,孩子給家長所提供的溫情、尋求依靠和幫助的反饋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家長的耐心。知識講授這種活動方式雖然效果不太好,但它也是應部分家長建議而納入的,提示這可能是因為部分家長平時在和學校教師的交流中習慣于家長會式的單向報告方式,同時對親子溝通的知識抱很大期望,希望能用于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溝通問題。目前看來這種知識內容的篩選以及呈現(xiàn)方式還需進一步探討。

從活動效果的整體評價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親子雙方對于溝通知識的接受較好。本研究在知識傳授方式上不同于傳統(tǒng)的報告或講座形式,而是與其他活動方式相配合,比較靈活自然,易于被親子雙方接受。②親子雙方對于溝通態(tài)度的轉變較溝通知識與溝通技巧要差一些。說明態(tài)度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內部穩(wěn)定性,要想通過短期的干預訓練就達到徹底轉變的效果是不太現(xiàn)實的,必須在知識理解的基礎上由參與者本人長期堅持以新的觀點評價溝通對象才有可能徹底轉變。但數(shù)據(jù)結果也說明活動本身還是給家長和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少對他們今后的溝通活動會產生良好的影響。③親子雙方對于溝通技巧的改善程度較大,這可能與本研究特別注重參與者主動性的發(fā)揮有關,從方案的規(guī)劃到活動內容的執(zhí)行都要求參與者全程參加,加之活動內容始終保持了溝通的雙向性、互動性,這對于親子雙方是一種有益的磨合,他們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了溝通技巧的提高。

行動研究的主旨是提高參與者的自信、自尊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李強等的研究探索出“在學校指導幫助下,以家長為主導,寓于實踐活動中的親子雙主體互動”的親子關系模式[13],但這些活動由研究者單獨設計,親子只能被動接受,而本研究的活動并非研究者單獨設計,體現(xiàn)了親子雙方參與的主動性。

另外,從不同活動方式的親子體驗報告中可以看出,親子雙方受到的心理沖擊較大,對于親子溝通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了改變,產生了對家庭中過往溝通狀況的反思,但同時也還有一些疑惑和心理矛盾存在,有待于進一步解決。因此,這種質性的評價作為量化評估的補充,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親子雙方的內心活動,以改進實驗。

采用參與者的自我報告體驗作為評估的結果可以較為直觀地表現(xiàn)出活動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量化考核的不足,這也是行動研究的獨特之處。但由于部分活動內容與家庭生活實際結合不夠緊密,沒有充分考慮到親子雙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因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活動效果。比如對于知識講授,有的學生覺得“有點無聊”,家長也認為其中部分內容如心理學理論知識“應注重學生的思維,講得再實際點”,這與研究者的帶組技術以及生活經驗不足有關。另外本文篩選工具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量表的實證效度資料不足。所以,結論有待進一步驗證。

參考文獻

[1]雷靂,王爭艷,李宏利.親子關系與親子溝通[J].教育研究, 2001(6):49-53.

[2]Noller P, Callan VJ.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the nature of thei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J].J Youth Adolesc, 1990,19(4): 349-362.

[3]Barnes HL, Olson DH. 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and the Circumflex Model[J].Child Dev, 1985, 56: 438-447.

[4]Vangelisti AL.Older Adolesc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with Their Parents[J].J Adolesc Res, 1992,7(3): 382-402.

[5]方曉義,董奇.初中一二年級學生的親子沖突[J].心理科學,1998,21(2):122-125.

[6]Eisenberg N, Fabes RA,Carlo G,et al.The relationships of maternal practices: a characteristics to children's vicarious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J].Child Dev, 1992, 63 : 583-602.

[7]于學蘭,孟育群.關于改善親子關系促進少年健康成長的實驗研究[J].教育改革,1994,(4):30-34.

[8]Field AP, Ball JE, Kawycz NJ, et 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nd the Verbal Information Pathway to Fear in Children: Two Preliminary Experiments[J].Behav Cognit Psychother, 2007, 35: 473-486.

[9]Fogelholm M, Nuutinen O, Pasanen M, et al.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of physical activity patterns and obesity[J].Int J Obesity,1999,23:1262-1268.

[10]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448-458.

[11]張峰. 青少年親子溝通心理研究[DB]. 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12]梁東標,湯禮深.學校團體心理輔導叢書之5:親子心理輔導手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10-14.

第2篇:青少年心理學與溝通技巧范文

摘要:公共圖書館作為為廣大讀者服務的精神文明建設陣地和社會文化教育機構,肩負著為少年兒童讀者服務的重任。文章通過對當前少兒讀者閱讀現(xiàn)象的分析,闡述了少兒讀者服務工作的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2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3)12-0113-03

收稿日期:2013-11-02

作者簡介:王曉芳(1981-),黑龍江省圖書館館員。

1國內少年兒童閱讀現(xiàn)狀分析

根據(jù)《2013年全國大中城市少年兒童閱讀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閱讀態(tài)度這一項里,喜歡閱讀課外書的少年兒童占97.71%,其中13~15歲的樣本不同于上小學的樣本,有了更多自主選擇的能力,13~15歲是少年兒童可以自主選擇并大量閱讀課外書的關鍵時期?!秷蟾妗分姓{查樣本對閱讀環(huán)境的選擇結果為:在家里讀書的占58.05%,圖書館占30.99%,學校、書店、公園廣場只占3.92%、2.77%、1.86%,可以看出,圖書館是少年兒童閱讀的首選場所。關于閱讀來源,《報告》顯示自己購買占比例最高,為80.72%;其次為向圖書館借閱、向朋友借閱、在書店里看。閱讀目的以個人興趣為首,其次為與同學交流、提高學習成績、老師要求及父母要求。

少年兒童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持久的任務,是一項需要用高度責任心和事業(yè)心來完成的歷史使命。把公共圖書館辦成學校第二課堂,是公共圖書館館員一貫追求的目標。公共圖書館應積極與學校聯(lián)合,開展一些圍繞社會、學生關注的熱點閱讀活動,如:專家講座、組織讀書會,舉辦讀書節(jié)、進行讀書獎勵、征文比賽活動等,鼓勵青少年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引導青少年走進圖書館,把圖書館真正變成他們學習的“第二課堂”。

2打造良好的少兒閱讀場所

2.1打造良好的少兒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少兒的閱讀興趣

公共圖書館的少兒讀者閱覽室的布置要注重童趣,符合少年兒童喜歡新穎、好奇的特點,閱讀環(huán)境要優(yōu)美、整潔,色彩明亮鮮艷,閱讀桌椅和書架的高度要考慮兒童的身高,努力營造“輕松、溫馨、和諧”的閱覽氛圍。我館極力營造符合少兒特點的閱讀環(huán)境,特別擺放了綠色植物,懸掛識字拼讀海報,張貼卡通動漫圖片,布置充滿了童真童趣。因少兒閱覽室接待的都是12歲以下的小讀者,我館根據(jù)不同年齡層次讀者的心理特征及閱讀興趣的變化,分別設置親子共讀閱覽室和少兒閱覽室,年齡在0~6歲的孩子可在家長的陪同下一起閱讀,主要推薦圖文并茂帶拼音輔助的童話、寓言及活潑有趣的卡通讀物;年齡在7~12歲的少兒可在少兒閱覽室閱讀,主要推薦篇幅較短、淺顯易懂的歷史故事、科幻小說、名人傳記等讀物。在推薦書目上,我們盡可能拓寬小朋友的閱讀面,鼓勵大量閱讀,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講故事是引導幼兒讀者愛上閱讀的第一步,大多數(shù)幼兒讀者都是在故事中進入閱讀圖書世界的。我館特此舉辦了“超級寶寶”故事秀大賽,此次活動結合了聽、說、讀、演,目的是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為少年兒童搭建彰顯個性、展示風貌、鍛煉語言能力的平臺,本次比賽得到了廣大家長和孩子們的積極參與和社會各界的認可。通過朗讀、提問、討論等手段引導幼兒進行閱讀,誘發(fā)幼兒的閱讀思維,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我給寶寶講故事”親子閱讀活動中,很多家長和我們交流經驗時說:“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時對孩子關心得很少,這次省圖為我們搭建了這么好的一個平臺,讓我和孩子一起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同時也增進了我們與孩子之間的交流,這樣的活動實在是太好了?!庇H子閱讀能讓孩子獲取知識、開闊視野,親子閱讀給家長和孩子們帶來愉快的享受和情感的交流。

2.2把好訂購質量關,完善館藏資源

藏書建設是少年兒童閱覽室的基礎工作,只有豐富的藏書才能吸引廣大少年兒童。少兒圖書閱覽室文獻資源要突出兒童讀物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要求學科齊全、品種豐富,具備滿足不同興趣、不同個性、不同閱讀水平的少兒需要的資源。從文獻的內容上,既要有幫助少兒學習的作文集、題集等參考書,又要有豐富多彩的中外名著等課外書,還要有生動有趣的各類休閑娛樂書;從文獻的適用范圍上,既有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較為簡單的書刊,還有適合學齡前兒童的掛圖、撕不壞的書等;我部還在每個假期舉行“小小樂采團”活動,組織小讀者和家長集體采購圖書,在豐富館藏的同時更好地滿足小讀者的閱讀需求。

3加強少兒讀者服務工作措施

3.1開辦家長學校,鼓勵親子閱讀

父母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是對子女最好的閱讀指導?,F(xiàn)在的少年兒童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親子閱讀的效果比館員輔導閱讀好,既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適應,又可滿足他們依戀家長的心理需要,從而喜歡來圖書館閱讀。我館親子共讀閱覽室自開放以來得到了廣大家長們的認可,孩子的早期閱讀問題及身心發(fā)展一直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因此,我館與兒童青少年心理教育、潛能開發(fā)專家建立聯(lián)系,與他們展開了不定期的兒童心理輔導公益系列講座,通過專家的講解與咨詢,家長們深感此項活動非常有意義。我館還有“周末親子歡樂影院”,全年播放娛樂、益智、科普、經典影片達80余場,觀看讀者萬余人次,使低幼讀者和家長在我館享受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的同時,更增加了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溝通。

3.2通過書展挑選圖書,指導閱讀

王曉芳:論公共圖書館少兒讀者服務工作王曉芳:論公共圖書館少兒讀者服務工作一位深愛閱讀的孩子應該知道如何去選擇他們想要閱讀的資源,知道如何有效地瀏覽群書,知道如何取得他們找不到的資源信息,更應該明白如何建立一批適合自己的藏書。因此,少兒閱覽室的工作人員要把鼓勵孩子選擇索取閱讀圖書當成首要任務完成,讓他們懂得如何有效地選擇索取到他們所需要的資源。據(jù)報道,國外的中小學生能夠根據(jù)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獨自在圖書館查找資料,寫出的文章也是像模像樣的“大手筆”,其深度甚至可與大學生所寫的文章相媲美。這樣的成長經歷必將使其享用終身,這樣的工作經驗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近幾年來,我館通過書展輔助少兒挑選所需圖書,其中包括“4·2”國際兒童圖書日安徒生系列書展、“4·23”世界讀書日主題書展、最新兒童文學書展、親子精品書展等,參展圖書近萬冊,許多家長以及小讀者反映這些書展的形式新,圖書內容好、質量高。書展期間,閱覽及借閱人次屢創(chuàng)新高,大大提高了我館文獻的利用率。

3.3切合社會熱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兒活動

我館根據(jù)不同的紀念日組織主題少兒活動,如:圖書宣傳周期間我館少兒閱覽室精選出百余本小朋友喜愛的圖書供借閱;“十·一”期間開展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書展,提高小讀者的愛國意識,培養(yǎng)小讀者堅強的意志和品德;此外,我館還舉辦了“龍圖杯”少兒速讀競賽活動,以傳播速讀技能,提高少年兒童閱讀興趣和能力,以培養(yǎng)形成高效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主題,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家長和中小學生的熱情參與,300余人聽取報告并觀看競賽過程。還有少兒書法繪畫比賽,小讀者積極參與書畫展覽活動,現(xiàn)場作字畫30余幅,將自己對大自然、對社會的認知都表現(xiàn)在字畫中,提升了小讀者對生活的熱愛。又如:少兒換書交友活動會,此活動持續(xù)兩個多小時,96名小朋友及百余名家長參加了換書交友會,小朋友們共交換書籍378冊。少兒讀者及家長對此次活動也非常認可,他們一致認為這樣的主題活動既提高了少兒手中讀物的利用率,同時也激發(fā)了少年兒童團結友愛的精神,并通過換書交友找到自己喜歡的圖書,結交到更多的朋友。

3.4利用宣傳周、讀書日等活動擴大宣傳,讓更多的少兒讀者利用圖書館

充分利用“圖書館服務宣傳周”、“世界讀書日”等受群眾歡迎的活動,擴大影響面,拓寬服務領域,把少兒閱讀的觸角延伸至社會的各個層面。如:走進社區(qū)、學校、幼兒園,利用豐富的館藏與他們合作建立館外服務流通站,定期、定量地為他們提供便利服務。我館在“圖書館服務宣傳周”來臨之際應家長們的要求,盛邀哈爾濱市數(shù)學高級教師、省市級優(yōu)秀教研員胡連弟老師舉辦了“讓數(shù)學成為一種習慣”少兒公益講座?;顒又校蠋熗ㄟ^豐富多彩的互動游戲、胡連弟理論串講、數(shù)學意識公益判斷以及活動禮品派送等環(huán)節(jié),在為家長們樹立新的數(shù)學教育理念、引導家長理性教育的同時,提高了孩子們的潛能,培養(yǎng)了孩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另一方面與媒體合作,及時向媒體通報服務舉措、少兒讀者活動情況,把圖書館為少年兒童開展的多姿多彩的活動宣傳出去,不斷提高社會影響力。在“4·23世界讀書日”活動中,我館圍繞“讀書給人智慧,使人勇敢,讓人溫暖”這一主題,結合“全民閱讀月”系列活動,與東北網聯(lián)合發(fā)出了“捐一本書,圓山區(qū)孩子一個夢”的春風行動愛心捐書活動。借此活動,我館向社會各界朋友發(fā)出向貧困地區(qū)青少年、兒童捐書的倡議,并將圖書收集、整理后,捐贈給哈爾濱市貧困地區(qū)學校,捐建了愛心圖書室。此次活動也受到了孩子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3.5加強人才培養(yǎng),提高職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

作為一名以廣大少兒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圖書館員,除了有很好的圖書館專業(yè)知識和管理才能,還要熱愛少兒事業(yè)、熱心關注少年兒童的成長,更要了解文獻的資源分布,了解少年兒童心理、生理的發(fā)展特點,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計算機應用知識及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基本知識,能熟練地使用各種工具書和數(shù)據(jù)庫,解答不同少兒讀者的疑難問題,并接受過專業(yè)化的閱讀指導訓練,具備閱讀指導的工作能力,在閱讀指導的規(guī)劃和實施組織上發(fā)揮重要作用。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我館少兒閱覽室的工作人員認真學習了國內外的服務經驗,完成了從圖書管理員到“知識導航員”的轉變,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定期為小讀者們推薦新書、好書,指導少兒讀者選擇適合的圖書。

3.6利用網絡閱讀,拓展服務空間

隨著以網絡為代表的新興傳播方式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利用網絡閱讀。除宣傳推廣本館的資源、開展各項服務外,還可在網上提供本館新書目錄和館藏信息及各類網上共享資源,提供網上續(xù)借、預約、咨詢、在線閱覽等,讓廣大的少兒讀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各項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小讀者。為此,我館于2007年4月“世界讀書日”創(chuàng)建開通了全新的網站——“綠蔭青少年”網,建立了一個青少年、家長、老師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綠色網絡家園。網站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黑龍江電視臺少兒頻道還專程來我館為青少年網站和少兒閱覽室特別錄制了一期專題節(jié)目,并于“小天鵝房房車”欄目播出。我館還以“綠蔭網”為平臺每月推薦10本好書、新書,豐富少兒讀者閱讀。為了能讓孩子們熟悉了解電腦操作,正確認識網絡和利用“綠蔭網”資源,我館工作人員利用兒童閱覽室上網區(qū),給孩子們進行了一次網絡知識的講座,內容涵蓋了計算機基礎知識、網絡游戲的危害、綠蔭網資源的利用等。孩子們踴躍參加,登記人數(shù)超過20人,每個人還填寫了調查表,使綠蔭網更多地了解了孩子們的需求。到目前為止,網站點擊數(shù)已超過50,000,最大月訪問量達到3,000余人,這樣的數(shù)字來源于寒暑假等休息時間。對于學習任務日益繁重的少年兒童來講,能夠利用較少的休息時間瀏覽網站,獲取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說明網站確實得到了不少孩子的關注和認可。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兒童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2]宋學清.河南省少兒圖書館借閱工作分析與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1(3).

[3]周媛.公共圖書館少年兒童活動研究[J].圖書館界,2008(1).

[4]吳翠紅.圖書館——讓孩子們愛上閱讀[J].圖書館論壇,2008(3).

[5]宋端榮.淺談少兒圖書館的導讀工作[J].昌吉學院學報,2004(1).

[6]戈建虎.從少兒閱讀現(xiàn)狀看少兒館的閱讀指導工作[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9(7).

[7]周冰.做好少兒圖書館工作——培養(yǎng)少兒閱讀興趣,提高少兒閱讀能力[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8).

第3篇:青少年心理學與溝通技巧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體育教師教師培訓

[作者簡介]孫自敏(1972-),男,河南永城人,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籃球教學與訓練。(河南鄭州450009)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4)17-0095-02

一、新課程改革對體育教師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對于體育教師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師應該轉變曾經的教育思維,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興趣要求,并在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文化修養(yǎng)。

(一)轉變教育理念

新課程改革對我國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進行改革,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傳授傾向,教師的授課方式由原來的灌輸教育轉變?yōu)橐龑Ы逃绞?,強調學生的積極主動態(tài)度,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在中小學體育教育中,要求體育教師轉變授課方式,改變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要認識到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接受體育鍛煉、增強體魄,教師應該把勞累的體育訓練變成趣味的運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關注個體的差異,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體質,安排不同的運動項目,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不硬性要求學生的成績,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自身愛好,教會學生知識不難,難的是培養(yǎng)出學生的愛好。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教師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淡化成績至上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職業(yè)技能,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活動。青少年處于青春叛逆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活動比較復雜,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需求,不光要指導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和身體的鍛煉,還要學會解決其生活學習上面臨的問題,要把學生當成朋友,引導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再者,教師下功夫研究學生,要對學生的身體狀況、運動能力了如指掌,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運動計劃,給學生提出科學的建議和指導,使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和滿足感。在學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精神,永不放棄,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要教導學生尊重對手,團結隊友,在教學中灌輸團隊意識,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二、加強體育教師培訓的必要性

在學生的教學安排中,學科知識落后,課程結構單一,學科之間界定嚴格,這些都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尤其是在我國學校的教學中,基礎知識和自然學科的教學占用了幾乎全部的課程時間,用于體育、美術、音樂等教育的時間少之又少,造成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普遍降低。在繁重的學習中,由于缺乏足夠的體育鍛煉,造成中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相對于外國同齡人的身體狀況,中國學生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而新課標的實施,使原來形同雞肋的體育課變得重要起來,很多學校也增加了體育課的教學學時,提高體育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新課標的貫徹實施,提高了體育教師的要求,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升級教育觀念和教學思維,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需求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教學培養(yǎng)方案,以適應體育和健康新課程的改革,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體育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原則,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在新的教學背景下,體育教師不應該只掌握豐富的體育專業(yè)知識,還應考慮到邊緣學科知識的儲備,如對于青少年心理學知識、溝通技巧等知識。體育與健康的新標準給體育教學及其改革帶來新的動力,給體育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改革帶來更大的空間,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體育教學內容單一問題,要從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下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心理環(huán)境。

顯然,目前的體育教師素質狀況難以滿足這些新要求。加強中學體育教師培訓在新形勢下具有全新的意義。對體育教師的培訓不僅有助于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使他們在師德、教學、綜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且有利于校本教材的研發(fā)工作,同時,通過培訓還有利于教師間的業(yè)務交流,以達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三、體育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師自身問題

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新課程改革實施時間不長,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不能全面理解,造成了一些和改革要求不相符的問題出現(xiàn)。例如,在教師角色轉變上、新課程理解、自身技能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多的問題。

1.教師角色的轉變。有些教師不能徹底擺脫原有的教學思維和模式的禁錮,依然認為教師和學生不能處于同等的地位,在教學中不能放下身段參與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中依然處于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很少參與學生中的合作;過多地強調自身的教學能力,單純地灌輸知識,而忽視了教師的育人職責;同時也有些教師教學創(chuàng)造性不足,依然遵循老套的授課方式,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對新課改認識不足。對新課改認識不透徹,部分體育教師片面地認為新課改內容只是教學方式的變化而已,充其量是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趣味性,對于新課改能夠改變教育現(xiàn)狀持有懷疑態(tài)度,不能正確認識新課改的理念和教學價值。因此,在教學中容易忽略學生整體素質的教育,只是片面地改變授課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3.教學理論的缺乏。有部分體育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出現(xiàn)認識偏差,在教學中過度地展示其教學技能,忽視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裹足不前,不能突破自我的授課模式,死板教學。同時又排斥新課改培訓,滿足于現(xiàn)有教學水平,不重視教學水平的提高,無法運用新課改倡導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的積極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二)體育教師培訓現(xiàn)狀

新課改政策的實施,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加強體育教師的培訓工作,以適應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在培訓方面有三點基本要求:第一,制訂科學合理的培訓方案,針對培訓內容構建不同的培訓體系,指定相關有效的培訓課程。第二,加強師資力量投入,提高培訓教師的素質,選取國家教師、各高校骨干教師、學科精英教師作為培訓隊伍,使被培訓教師接受最先進的教育培訓。第三,注重培養(yǎng)課程的開放性、研究性、專業(yè)性,針對被培訓教師的不同年齡、不同思維方式設置多樣的課程教學培訓,切實保證培訓質量。但是,目前的教師培訓工作中,存在著較多問題,嚴重制約了培訓的質量,間接地影響了新課改教育的實施。目前,新課改背景下的體育教師培訓工作還處于不完善的階段,距離國家要求的課改標準還有較大差距。

1.培訓體系不完善。當前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培訓體系,現(xiàn)有的培訓體系質量也不容樂觀,在培訓中往往注重提高理論學習和提升理念轉變,缺乏全面協(xié)調的教學目標。缺乏專業(yè)的調查分析,培養(yǎng)計劃脫離實際情況,不能符合新課改要求,同時新課改培訓的操作性不強,導致受訓教師的學習效果不好,沒有達到應有的培訓效果。

2.培訓形式單調、培訓時間常與教師的工作時間沖突。培訓方式的不合理和培訓質量不高也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有效性。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課堂聽講方式,沒有改變原有的培訓模式,在教學中缺少培訓和學院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教學氛圍不活躍、交流少。體育課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注重運動性和自主活動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在培訓中過多地強調理論知識的灌輸,導致培訓和實際教學工作的脫節(jié)。同時,體育教師培訓的經費不足,制約著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對于一些創(chuàng)新性培訓活動難以開展。

3.培訓時間安排不合理。體育新課改增加了體育課程的課程教育課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增加了體育教師的工作量,教師們往往既要上課,又要在業(yè)余時間充實自己的相關知識,還有抽時間參與培訓工作。由于任務繁重,很難三方兼顧,培訓的時間往往占用了工作和學習時間,甚至出現(xiàn)因工作而放棄培訓的情況。

四、體育教師培訓的重點及實施舉措

(一)提高體育教師設計能力

提高體育教師的設計能力是教學工作的重點,對教師的設計能力培訓應該做到:通過培訓,提高教師深入了解分析的能力,使教師能全面客觀地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如學生的機體素質、心理素質、運動能力、學習積極性等,便于針對不同的學生指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提高教師的研究定位能力,培養(yǎng)體育教師分析體育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結合教學任務,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合理的教學課程安排提高自身的運動能力和學習能力。

(二)體育教師綜合能力培養(yǎng)

體育教師的綜合能力包括: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研究能力,聯(lián)系實際能力。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應該有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該環(huán)節(jié)的培訓工作包括: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狀況,通過資料和網絡的查詢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結合自身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提高獨立教學研究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教師反思運用能力,通過不斷反思教學中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做一名真正的反思性教師。

(三)體育教師評價能力培養(yǎng)

教師的評價能力是教師培訓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師評價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在培訓工作中,重點培養(yǎng)教師的總結能力,提高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判的能力,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及時總結歸納經驗;培養(yǎng)教師的分析判斷能力,指的是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的剖析、分辨、思考能力,對待專業(yè)知識,要有獨到的見解,把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理性處理,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獨到的評價能力和評價方法;再者,教師的評價運用能力,教師能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根據(jù)不同的評價目的、學生,做到對課程題目、運動量、學生專業(yè)知識、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等準確評價。

五、總結

在新課改背景下,加強體育教師培訓工作,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響應新課改政策的必要工作。在加強教師工作培訓時,重點加強教師的設計能力、綜合能力、評價能力,對提升教學質量有重大幫助?!吧倌陱妱t國家強”,培養(yǎng)青少年的健康體魄和綜合素質關系著國家的命運,各級教育部門以及從業(yè)的教師必須端正態(tài)度,積極參與新教程改革,為教育新一代的有志青年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何敏學,宋強.新課程改革對體育教師的新要求[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20(2).

[2]尹志瓊.新課程背景下加強體育教師培訓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8).

[3]楊麗娟.新課程視野中的教師培訓改革[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