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

第1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 全身麻醉;麻醉恢復期;術后并發(fā)癥;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5699-02

全麻是全身麻醉的簡稱,由于全麻能夠使患者在手術中無疼痛感和恐懼感,因此在外科手術中被廣泛應用。手術結束后,仍會部分殘留在患者體內,影響反射組織的恢復,此外,手術失血、創(chuàng)傷等因素也會引發(fā)術后并發(fā)癥。全麻護理包括術前護理、術中護理和術后護理,涉及到身體的呼吸、循環(huán)、神經系統(tǒng)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至關重要。因此,護理質量對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有著重要的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在2010年5月――2012年6月期間在我院麻醉恢復室進行治療的術后患者共1000例,其中兒童組為300例,成人組為300例,老年人組為40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術前護理 ①物品準備:手術前需準備好麻醉機、氧氣、注射器、膠布,監(jiān)護儀等,并需要檢查儀器是否能正常使用,設備是否齊全。②患者心理準備:醫(yī)生給患者講解手術注意事項,耐心回答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問題,向患者簡單介紹手術方案,并使用積極的語言來鼓勵患者,減少患者的顧慮和緊張情緒[1]。③誘導期護理:護士協(xié)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固定好患者四肢,然后給患者注射麻醉劑和插入氣管。

1.2.2 術中護理 在手術過程中,麻醉師對患者出血量、靜脈壓、尿量等各項情況都要關注,一旦有異常情況發(fā)生,要立即告知醫(yī)生進行搶救。

1.2.3 術后護理 將手術結束后的患者送進監(jiān)護室,并安排專人護理,定時測量脈搏、血壓等。在麻醉蘇醒期,由于導管的刺激作用,部分患者會出于本能牽動導管,因此護士必須緊密關注。此外,還需要把病房的溫度調高,有利于維持患者的正常體溫及加快患者蘇醒。在對患者拔管時,容易導致患者發(fā)生缺氧、嘔吐、痙攣等不適,因此拔管前要在藥物、設備及醫(yī)療人員方面均要做好充分準備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拔管后多余的藥物等不能丟棄,以備不時之需[2]。

對于患者術前、術中、術后的身體狀況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均需要詳細記錄。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觀察記錄的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并采用檢驗,P

2 結 果

2.1 全麻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在不同年齡階段有著較大差別,兒童組為30%,成人組為13.3%。而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分別占有13.9%,15.4%。其次為神經系統(tǒng)術后并發(fā)癥,為6.4%的比重。在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方面,三組患者的差異較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 論

3.1 全麻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由于受手術創(chuàng)傷、麻醉等因素影響,麻醉恢復期是患者的高危時段[3],一項研究表明,手術后第一個24小時占術后死亡病例的一半以上[4]。因此,在麻醉蘇醒期應該給患者安排專人護理,幫助患者安全度過危險期。本研究表明,術后并發(fā)癥以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為主,而老人及兒童比成年人更容易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因此,在護理中對這兩類高危人群應格外留意,并加強對呼吸道的護理,確保呼吸暢通。

3.2 并發(fā)癥發(fā)生原因及應對方案

3.2.1 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 老人跟兒童在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上的發(fā)病率均較高,但是原因卻有著區(qū)別。兒童由于舌頭大、頸部短、呼吸道分泌物比較多而且并不寬暢,從而呼吸道容易引起梗阻。老人主要因為年老器官運行能力不足,心肺功能較差而引起。不同的致病原因要求護理中采取不同的策略。對兒童要及時吸痰,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這樣才能確保呼吸道通暢,不會引起能夠順利排出體內。對于老人,可以采用胸腔閉式引流的方法,加強肺的功能[5]。

3.2.2 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發(fā)癥 由于老年人對手術的承受能力較低,再加上缺氧以及拔管所引發(fā)的心率不齊、疼痛等狀況,導致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主要特征包括血壓異常(高血壓、低血壓)以及心率不齊等。針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護理方案為,在患者的麻醉恢復期,拔管要輕柔,盡量減輕對患者身體的刺激和損害;加強血壓及心率的監(jiān)測;術后疼痛處理,減輕術后疼痛感;若患者術中失血較多,可進行輸血緩解低血壓狀況;術后發(fā)熱患者可以采用酒精或者熱水擦拭皮膚,嚴重者可以采用退燒藥治療。

3.2.3 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 神經系統(tǒng)并發(fā)癥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術后蘇醒時間推遲,這主要因為殘留的麻醉劑,低血糖以及患者肝腎功能不足等原因導致。醫(yī)生可以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對患者輸氧以及檢測患者各項參數(shù),得出延遲的原因,從而采取合適的治療措施。另一方面為麻醉恢復期出現(xiàn)躁動,這是由殘留、導管的刺激、疼痛等因素導致。醫(yī)生可以對躁動反應較大的患者使用鎮(zhèn)定劑。

綜上所述,護理對于全麻患者手術效果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提高護理質量,給予患者更規(guī)范化的、全方位化的、安全的護理,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輕患者手術造成的痛苦,是每一個醫(yī)護人員的職責所在[6]。

參考文獻

[1] 鄧燕姬.全麻術后患者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10):3943-3943.

[2] 董姜.淺談全麻護理要點[J].護理工作研究,2011,19(5):866-867.

[3] Redden R J,Jeske A H.Manage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anesthetic period[J].Dent Clin North Am,1999,43(2):321-339.

[4] Hiberman M.The evolution of intensive care units[J].Crit Care Med,2000,19(5):1143-1149.

第2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扁桃體;腺樣體摘除術;護理;二聯(lián)術

扁桃體切除術是治療成人慢性扁桃體炎及小兒慢性扁桃體炎的一種有效方法。慢性扁桃體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以扁桃體的慢性感染所致,在兒童多呈現(xiàn)為腭扁桃體增生肥大,而扁桃體切除術則是治療這一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相對于成人,小兒由于其獨特的解剖、病理生理、心理特點,在護理上也有S多不同之處及注意要點?,F(xiàn)將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取本科室2015年7月~2015年9月在全麻下行扁桃體切除術和(或)鼻內鏡下腺樣體動力切割術患兒59例。其中,男38例,女21例。其局部癥狀多為咽痛,咽部異物感,夜間打鼾,張口呼吸多,出現(xiàn)腺樣體面容,全身癥狀表現(xiàn)為營養(yǎng)不良,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夜間磨牙遺尿等。

1.2方法 所有患兒均在完善術前檢查,符合手術指征后,全麻氣管插管下行扁桃體切除術和(或)鼻內鏡下腺樣體動力切割術。出院后,隨訪6~12個月。

2 結果

59例患兒經過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無出血等并發(fā)癥。術后抵抗力明顯增強,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減少,食欲增進,體質增強。

3 護理措施

3.1術前護理 ①術前準備:術前應做好各項檢查,包括血液常規(guī)、心電圖、出血和凝血時間測定以及尿常規(guī)檢查,如發(fā)現(xiàn)有異常情況,及時向醫(yī)生報告,使醫(yī)生能夠做到心中有數(shù)及時調整方案。②術前訓練:教會患兒術后輕輕用舌頂出口腔內分泌與滲出物的方法,并說明目的與重要意義。③保持口腔清潔:教會患兒漱口與術后使用海綿棒刷牙方法,術前3 d給予康復新液漱口,3次/d。④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或減少夜間呼吸驟停,如夜間屏氣嚴重,應指導側臥位入睡。該護理應貫徹于整個疾病過程。⑤心理護理:首先從患兒入院的第一時間起,護士應和藹可親地接待患兒與家長,消除患兒對住院環(huán)境的陌生感,并取得患兒的信任。與患兒家長要多交流溝通,以使患兒家屬更好地配合患兒圍手術期的治療及護理。

3.2術后護理 ①術后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SPO2。因全麻術后、肌松藥殘留,肌力尚未完全恢復,易導致舌后墜而引起氣道阻塞。再加上小兒的生理特征,如舌大、頸項短、呼吸道口徑小等更容易發(fā)生舌后墜。如發(fā)現(xiàn)立即匯報醫(yī)生。②患兒取平臥位頭側向一邊,以后血壓平穩(wěn)后,取半臥位。③創(chuàng)面患兒全麻術后,應注意觀察其是否有頻繁的吞咽動作,以防止將血壓咽下,如有應告知將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少量血液輕輕吐出勿咽下,如發(fā)現(xiàn)口中有血液或血塊吐出,應及時匯報醫(yī)生予以止血處理。術后3~4 h傷口開始,生長白膜,24 h后覆蓋兩側扁桃體窩,于術后5~6 d開始脫落。如果創(chuàng)口表面出現(xiàn)厚層污物附著、創(chuàng)面腫脹等。表明創(chuàng)面已有感染,此時后,勤用漱口液含液,注意口腔衛(wèi)生。④口腔護理術后第2d開始常規(guī)生理鹽水式康復新液漱口, 3次/d。囑患兒勿將漱口水吞下,同時給予抗鹽治療,防止傷口感染。⑤飲食護理:術后6 h內禁食,術后6h后,如無傷口出血,可鼓勵患兒進冷流質,禁食過熱、過硬、過甜、刺激性大的食物,可選擇患兒較喜歡的雪糕、牛奶等,腭下可墊冰袋、使局部血管收縮起到止痛作用,避免使用吸管,可小勺喂食,對于傷口疼痛,拒絕進食的兒童,需要不厭其煩地對患兒進行講解,不能勉強,可用采用誘導,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其接受。術后4~6 d進食半流質食物,術后7~14 d,漸進軟食,14 d進食普食。⑦健康宣教 24 h后,鼓勵患兒多漱口,多講話,常申舌,做張閉口動作,少食多餐,以增加咽部的運動,防止傷口攣縮,粘連而影響咽部運動。同時注意保暖,防感冒。

4 討論

由于實施扁桃體腺樣體二聯(lián)術的小兒患者在術后麻醉蘇星期,非常容易出現(xiàn)誤吸、嘔吐、躁動、舌后墜、窒息、嗆咳等等的并發(fā)癥,在并發(fā)癥情況嚴重時,甚至可以危及生命。因此,對于這一階段的小兒患者應該給于密切的關注,防止小兒患者因為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而對預后情況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出現(xiàn)生命危險而引發(fā)醫(yī)療糾紛。術后一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原因是一般情況先,小二的各項器官還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比較脆弱,比如書后出血和分泌物對于纖細的小兒呼吸道極易造成堵塞,進而引發(fā)窒息、嗆咳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在術后另一種對小兒康復影響比較大的因素是疼痛,疼痛是一種具有復雜機制的心理和生理性活動,是通過對機體的強烈刺激,引發(fā)交感神經的刺激性反射而產生強烈的生理體征反應。這種疼痛感覺又會引發(fā)機體產生各種反應,特別是在心理情緒方面,會引發(fā)各種如焦慮、恐慌、抑郁等癥狀出現(xiàn),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術后疼痛引發(fā)的強烈刺激,會給小兒患者帶來心理和生理、家庭和社會等方面帶來嚴重的影響,對于小兒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本次研究中,59例行扁桃體腺樣體二聯(lián)術的小兒患者多因咽痛,咽部異物感,夜間打鼾,張口呼吸多而表現(xiàn)出營養(yǎng)不良,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夜間磨牙遺尿等入院手術治療,在術前所有患兒均完善各項檢查,在符合手術指征后,全麻氣管插管下行扁桃體切除術和(或)鼻內鏡下腺樣體動力切割術,并且在整個圍術期實施護理干預。在出院后,隨訪6~12個月,觀察術后治療效果。結果59例患兒經過治療后,均痊愈出院,無出血等并發(fā)癥。術后抵抗力明顯增強,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減少,食欲增進,體質增強。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兒扁桃體腺樣體二聯(lián)術的患兒實施術后護理干預,可以明顯增強患兒的治療效果,減少患兒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降低患兒的疼痛,改善預后影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田永泉,韓德民,孫愛華.耳鼻喉頭頸外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40.

[2]趙麗.耳鼻喉手術患兒全麻術后臥位改良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3):285.

[3]江夏花,江琳艷.兒童腺樣體顯微手術切除術后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2):1113.

[4]劉力. 小兒扁桃體腺樣體摘除術飲食指導及護理體會[J].醫(y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8):2981.

[5]陳績,張小君,王選琴.小兒扁桃體、腺樣體肥大術后在期并發(fā)癥的護理[J].當代護士,2007,10:43.

[6]武鋒梅,張國忠.兒童腺樣體切除術后護理[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0,39(5):479

[7]吳雪麗,陳彩娟.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術后護理[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21):2965.

[8]高雪梅,徐曉娟,高江莉,等.小兒鼾癥術后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1):94.

第3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1臨床資料

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68例,漿膜下肌瘤19例,肌壁間肌瘤49例,年齡27~46歲,平均37歲。患者均采用全麻,最后均痊愈出院,無一例并發(fā)癥發(fā)生。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

患者常顧慮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費用,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尤為突出。護理人員應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解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yōu)越性,即創(chuàng)傷小、出血量少、并發(fā)癥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等,使患者對手術有一個初步的認知,消除顧慮。認真解答患者的詢問,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2.1.2常規(guī)檢查

協(xié)助患者做心電圖、X線胸透,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有無異常;檢查血、尿、便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血生化,肝功能,艾滋病及梅毒抗體等。

2.1.3皮膚準備

術前備皮范圍與開腹手術完全相同,但要特別注意臍部清潔。首先用肥皂水棉簽清潔一遍,再用石蠟油棉簽清洗,直至臍部無污垢。

2.1.4術前陰道準備

手術前3天用碘伏棉球擦冼陰道,并用婦潔栓一枚每日兩次外用以清潔陰道。

2.1.5胃腸道準備

術前2日給予易消化的半流食,術前1日給予流食,囑患者禁食易產氣的食物,如牛奶、豆類食品,術前12 h禁食,6 h禁水,并在術前1日給予患者口服舒太清4盒以清潔腸道,目的是防止麻醉引起嘔吐導致誤吸,并防止腸脹氣而影響術中術野顯露。

2.2術后護理

2.2.1術后常規(guī)護理

按全麻術后常規(guī)護理,吸氧2~4L/min,常規(guī)持續(xù)2h;去枕平臥6h,術后6h可以在床上自由活動,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術后30min、lh、1.5h、2h,分別測量血壓、脈搏、呼吸至病情平穩(wěn);術后連續(xù)測量3天體溫,每日4次,至體溫正常。12~24h停導尿管,常規(guī)靜滴抗生素及縮宮素至3~5天,即可出院。

2.2.2術后飲食護理

術后12 h可進流食,少食多餐,在排氣前不宜進產氣不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肉類、糖類食品,排氣后可進普食,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食物為主。注意一次進食量不可過大,尤其在排第一次大便前不宜進食肉類食品,以免造成腸脹氣或發(fā)生腸梗阻。

2.2.3管道的觀察與護理

妥善固定各種管道,防止堵塞、滑脫、扭曲、受壓,保持管道的通暢。記錄引流液的量和性狀。指導并協(xié)助患者保持側向引流管的臥位,以利引流液的流出。

2.2.4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

①術后出血:術后24 h內密切觀察穿刺孔的滲血情況和生命體征的變化,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并及時處理腹腔內出血。如血壓下降,心率加快,傷口敷料滲血增多色澤鮮紅,應考慮有術后出血的可能。②皮下氣腫:人工氣腹的CO2殘留于疏松組織可引發(fā)皮下氣腫,多發(fā)于胸部、腹部等,手術中應用CO2在放氣時不完全,向皮下擴散,形成氣腫,手觸有握雪感,一般少量氣體可自行吸收,無需處理,癥狀明顯時可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半臥位可緩解。③肩背部疼痛:多因殘留在體內的CO2引起,如手術中應用CO2氣體壓力過高,手術時間過長,而手術結束后氣體排放未盡,患者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脹和肩背酸脹痛。護理要點是手術后腹壁輕輕加壓,將CO2氣體排出。肩痛發(fā)生時,患者可取膝胸臥位,讓CO2氣體上升向盆腔聚集,以減少對膈肌的刺激。

2.3出院宣教

責任護士要認真做好有關出院后注意事項的宣教,如注意休息, 適當活動,術后6~8周避免提超過5kg的重物,加強營養(yǎng),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禁盆浴2個月,學會自行檢查傷口,周圍皮膚是否紅、腫、痛、滲血、滲液等如有異常及時復查。

參考文獻

第4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老年 腹腔鏡 膽囊切除術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7-180-02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tǒng)的膽囊切除術相比,手術創(chuàng)口小,操作簡便,術后切口小,疼痛輕,恢復快,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越來越成為膽囊切除的主要手術方法。但在高齡患者往往合并有各種內科疾患,對手術刺激敏感,容易誘發(fā)原發(fā)病。我院腔鏡中心自2005年6月-2010年6月經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5155例,其中70歲以上高齡患者353例,在圍手術期加強原發(fā)病診治及心理護理,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康復滿意,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人353例,占同期腹腔鏡手術病例6.85%,男113例,女240例,年齡70-88歲,平均年齡76.6歲;70-79歲320例,80-88歲33例。術前經超聲檢查膽囊結石324例,膽囊息肉29例。其中合并病有:高血壓病237例,冠心病159例,心梗病史2例,糖尿病75例,心電圖異常91例(房性早搏18例,房室傳導阻滯24例,房顫21例,高電壓、S-T段改變28例),肺部疾患62例(慢性支氣管炎51例,肺氣腫7例,陳舊性肺結核2例,胸膜肥厚2例)。胃病8例(慢性胃炎5例、胃潰瘍3例);前列腺增生癥17例;慢性乙肝、肝功能異常4例。其中合并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115例。

1.2 手術方法 353例均在靜吸復合全麻下經腹腔鏡行膽囊切除手術治療,用二氧化碳進行氣腹,用三孔法施行手術,16例術中鏡下探查因粘連嚴重、出血、膽總管結石等原因改為剖腹膽囊切除,腹腔鏡手術20-90min,平均35min。

1.3 結果 施行腹腔鏡手術337例,21例術后24h內出現(xiàn)嘔吐,2例原胃病疼痛加重,1例出現(xiàn)嘔吐咖啡樣物及黑便,1例并發(fā)肺部感染,8例出現(xiàn)尿潴留給予導尿,其余患者無并發(fā)癥發(fā)生。無圍手術期死亡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時間7-15天。

2 術前護理

2.1 入院常規(guī)評估及護理入院后進行常規(guī)護理評估,向患者介紹醫(yī)院及科室情況,告知手術的方式和術前必要的檢查項目,解釋術前檢查的必要性,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檢查,協(xié)助完成心電圖、胸片、肝腎功能、凝血功能等術前常規(guī)檢查。詳細了解既往病史及治療情況,常規(guī)每日早中晚血壓及體溫監(jiān)測,有異常者及時反映給醫(yī)生并督促患者配合治療。需要做膽管造影者碘過敏試驗,配合醫(yī)生做好膽管造影。

2.2 心理護理患者住院后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老年人可能因知識欠缺、對手術方式不了解、對預后的疑慮,對原發(fā)病的擔心等因素,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恐懼、憂慮等心理,老年患者住院后遠離親人,陌生的周圍環(huán)境,會使患者產生孤獨和悲觀心理[1]。特別是伴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內分泌疾病的高齡患者,恐懼、緊張、焦慮等情緒,使血壓、心臟等原發(fā)病受到影響。許多高齡患者因聽力、腦萎縮等原因反應遲鈍,與醫(yī)護人員溝通時有一定困難,部分老年患者對膽囊切除后“無膽”的身體狀況擔心憂慮。因此針對這些老年人的心理特點,我們根據(jù)重視老年人被尊重、被重視的心理需求,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指導,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并且通過家屬的共同溝通使患者關心體貼患者,安慰患者,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屬的問題,解除其緊張,焦慮情緒,欣然接受治療方案。向患者詳細介紹腹腔鏡手術的特點,解除患者憂慮,必要時介紹病人與同類手術的病人交談,以現(xiàn)身說法,使其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手術治療。

2. 3 術前合并疾病觀察護理 對合并有其它疾病的患者需要多次詳細詢問既往病史、治療方式、生活習慣,甚至需要通過家屬了解病情,及時和醫(yī)生做出診療護理方案,敦促患者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治療,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詳細了解治療后的效果,如療效欠佳,及時反饋給醫(yī)生調整治療方案。多見的高血壓患者因情緒緊張、環(huán)境改變等血壓可較原來加重,經過心理干預及綜合診治使血壓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方可安排手術;冠心病患者術前可給予丹參針、冠心寧等藥物改善心肌功能,提高心肌儲備功能;糖尿病人指導患者控制飲食,合理使用降糖藥物或胰島素,使術前血糖降至10mmol/L以下;有呼吸道疾患者指導患者戒煙戒酒,指導呼吸肌鍛煉;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臥床大小便,最終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

2.4 術前常規(guī)準備術前2d開始 少渣易消化飲食,避免使用牛奶、甜食等已產氣腹脹食品,有便秘習慣者術前晚給予清潔灌腸。術前12h禁食,術前6h禁水。術前1d腹部備皮,特別是臍部為手術入路之一,給予清洗后可予碘伏或新潔爾滅消毒。高血壓患者督促術晨正常服藥,術前晚可給與鎮(zhèn)靜藥物促進良好睡眠。懷疑有膽囊粘連等可能需剖腹者做好開腹手術后護理準備。術前30min給予肌注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針。手術結束前準備心電監(jiān)護、吸氧等準備。

3 術后護理

3.1 全麻后護理老年人的機體功能貯備降低,而且多合并其他疾病,全麻術后的早期恢復是一個具有相當危險因素的特殊階段,大多并發(fā)癥發(fā)生在術后2h內,因此對老年患者而言,全麻術后的最初2h是檢測與護理的重要時間窗[2]。病人回病房后給予去枕平臥位6-8小時,麻醉未完全清醒時應頭偏向一側,特別注意分泌物或嘔吐物堵塞呼吸道;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低流量吸氧,每30min測血壓、脈搏、呼吸并記錄。麻醉清醒過程注意患者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本組病例中術后24h內21例出現(xiàn)嘔吐,多在變換時出現(xiàn),及時讓患者頭偏向一側并清理口腔嘔吐物,嘔吐頻繁者肌注胃復安或靜滴格拉司瓊,注意防治水電解質紊亂。加強基礎護理及防褥瘡護理,翻身、拍背,及時排痰。

3.2 原發(fā)疾病護理觀察手術的刺激,麻醉清醒后傷口的疼痛,氣腹造成的CO2造成電解質紊亂,均可引起原發(fā)疾病如血壓、心肺功能等病情加重,術后要注意觀察對原發(fā)疾病的影響。術后58例高血壓者血壓升高,36例給予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后平穩(wěn),25例口服降壓藥物后控制,4例血壓高于180/110mmHg者經靜滴硝普鈉后降至150/900mmHg以下。在術后24h內每30min記錄血壓及脈搏情況,觀測心電監(jiān)護情況,心臟病及功能不全者注意注意輸液速度的調節(jié),輸液過程注意心率、呼吸變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注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指導患者咳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做血氣分析;糖尿病人注意做餐前、餐后血糖分析;1例出現(xiàn)嘔吐咖啡樣物及黑便,考慮為原胃潰瘍病加重,抗酸、止血等治療后恢復正常。高齡患者在術后注意觀察病情時特別要加強對原有疾病的重視,避免因原發(fā)病引起的并發(fā)癥。

3.3 腹腔鏡術后并發(fā)癥護理 腹腔鏡手術根據(jù)術中情況不同可放置或不放置引流管,術后除常規(guī)的觀察傷口、引流管護理外,還要注意腹腔鏡有關并發(fā)癥。(1)腹腔鏡手術后首先是CO2氣腹可能會造成潴留,引起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患者可出現(xiàn)呼吸淺慢、胸痛、乏力嗜睡等表現(xiàn)。早期低流量吸氧有助于排出,同時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痰多者應用祛痰劑或霧化吸入,麻醉后鼓勵患者坐起并拍背等促使痰液排出均有助于緩解;有明顯酸中毒癥狀者及時通知醫(yī)生。(2)術后腹腔內滲血、血管夾脫落等可引起腹腔內出血,有引流管者可觀察引流液性狀和引流量,無引流管這要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有血壓下降、面色蒼白、脈搏增快無力者及時通知醫(yī)生并做好抗休克治療或再次手術準備。(3)觀察腹部體征,有無腹膜炎等癥狀,有無氣腹造成的皮下氣腫。特別是膽管損傷后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較劇,甚至出現(xiàn)黃疸,要及時通知醫(yī)生。上腹部疼痛或肩部疼痛多系腹腔內注氣后刺激肋間神經或膈神經所致,一般可自行緩解,應注意和腹膜炎、膽漏區(qū)別[3]。

3.4 飲食護理及指導早期運動全麻清醒后患者可進食少量的流食以促進胃腸蠕動,有效避免術后腹脹,有利于術后康復。進食以清淡、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流食為宜。術后8小時即可鼓勵患者半臥位,24h后即可下床適當活動,不能活動者,護士應協(xié)助其被動活動,改善心肺功能。

3.5 健康教育 患者在術后因膽囊的切除,膽汁儲存功能喪失,需要改變心理障礙,要進行正確的飲食健康指導以促進康復。3-6月內低脂無刺激性食物,禁忌油膩,勿暴飲暴食,應少量多餐,術后1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如有腹部不適,及時復診。

4 體會

經腹腔鏡行膽囊切除術與傳統(tǒng)開腹膽囊切除相比創(chuàng)傷小、術后疼痛輕、并發(fā)癥少、恢復快,非常適合老年人,但是對于高齡患者往往和并有嚴重的內科疾患,患者要經歷全麻、術中人工氣腹等會影響患者生命體征,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通過術前加強對原發(fā)病重點監(jiān)護和心理護理可以促進患者更好的狀態(tài)接受手術,術后通過積極指導患者飲食和運動指導可以更好的促進腹腔鏡手術后老年患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徐桂霞.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點及護理干預[J]中國城鄉(xiāng)企業(yè)衛(wèi)生,2009,(4):67-68.

第5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8)8-0132-02

我院2006年5月~2008年6月開展腹腔鏡治療婦科疾病以來,深受婦科患者的歡迎,其中用于子宮肌瘤挖出術20例,取得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年齡30~45歲,平均40歲,其中15例為漿膜下子宮肌瘤,5例為肌壁間子宮肌瘤,B超顯示子宮肌瘤均>3 cm。

1.2治療方法

本組均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臍孔下緣縱向切開皮膚1 cm,用氣腹針穿刺進入腹腔后,充入CO2氣體,形成人工氣腹,壓力為12~16 kPa。探查完畢,在右下腹穿刺,穿刺孔直徑為1 cm;左下腹穿刺,穿刺孔直徑為0.5 cm,放入器械進行剔除、止血操作。術后給予抗炎、補液對癥治療。

1.3結果

本組20例,手術時間為1~5 h,平均時間為3 h,8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3例出現(xiàn)肩痛,對癥治療后消失。無發(fā)生感染、出血及腹腔臟器損傷等嚴重并發(fā)癥,平均住院7天出院。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腹腔鏡下手術作為一項新開展的手術類型,我們必須向患者講清手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優(yōu)越性,同時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tài),并對手術過程、時間、麻醉方法也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取得合作。

2.1.2皮膚護理術前1日備皮,其范圍包括會和腹部汗毛,臍孔部用碘伏棉球擦拭,告知患者術前1日沐浴,做好個人衛(wèi)生。

2.1.3腸道準備術前1天禁食豆類、牛奶等易產氣的食物,以免引起腸脹氣而影響術野的觀察。同時術前1天中午口服磷酸鈉鹽口服溶液45ml加入溫開水750ml中,以排盡腸道內的大便及積存的氣體。術前晚進食流質食物,術前12 h禁食、禁水.

2.1.4陰道準備避開月經期,術前需作陰道分泌物檢查,清潔度欠佳者行陰道沖洗,用0.2%碘伏溶液每天沖洗1次,連續(xù)3天。有陰道流血者應先給予抗炎止血治療后手術。

2.2術后的觀察與護理

2.2.1術后即時護理

全麻后的護理腹腔鏡手術均采用全身麻醉,氣管插管,容易損傷氣管,喉頭分泌物較多?;颊叻凳揖仓迷贗CU病房,床邊備急救的藥物及器械以備急用。給予去枕平臥位6 h,麻醉未清醒時頭偏向一側防止吐物流入氣管引起窒息。

2.2.2觀察生命體征

患者回房后即予心電監(jiān)護,立即吸氧6 h,氧流量為2~3 L/min,每30 min測BP、P、R 1次,待穩(wěn)定正常后改q1 h,病情穩(wěn)定后改q4 h至停監(jiān)測,以便早期發(fā)現(xiàn)內出血、休克等病情變化,得到及時處理。測體溫q4 h,監(jiān)測有無上呼吸道感染及術后切口感染情況,以便對癥處理。

2.2.3惡心、嘔吐

由全麻時藥物引起或CO2對膈肌刺激或高碳酸血癥引起。術后麻醉未清醒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返流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墜積性肺炎。清醒者嘔吐時指導其用手按壓傷口,以減輕嘔吐時腹壓對傷口的影響,必要時可用止吐藥。

2.2.4氣腹并發(fā)癥

(1)肩痛:因氣腹壓力過高(>12.0 kPa),或CO2殘留腹腔刺激膈神經引起肩背部酸痛??刹扇⌒叵ヅP位,使殘留的CO2氣體向盆腔聚集;另外,吸氧可提高氧分壓,加速CO2排出,減輕肩痛,必要時亦可用鎮(zhèn)痛藥。(2)高碳酸血癥:因CO2引散入血所致,表現(xiàn)為患者呼吸減慢,CO2分壓升高,吸氧可提高氧分壓,促進機體對CO2的排出和吸收。(3)穿刺孔出血:多為穿刺鞘拔出后壓迫作用消失所致。血液外滲浸濕敷料者,給予及時更換無菌敷料,并加壓包扎,效果不佳時,可在穿刺孔縫合一針止血。

2.2.5腹部的觀察

注意觀察有無腹脹,腹痛及陰道流血。腹痛時有無壓痛及反跳痛等情況,應警惕腹腔內出血,臟器損傷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腹脹明顯時或48 h仍未排氣者,可遵醫(yī)囑肌注新斯的明0.5 mg,并注意有無腸鳴音亢進等情況。

2.2.6飲食護理

術后6 h取半坐臥位,開始進食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食物,但避免進吃豆類、牛奶等產氣食物以防術后腸脹氣。患者麻醉清醒后即予拔除導尿管,鼓勵其多次水,飲水量應在1500~2000 ml/d,促使盡快解小便,以防尿路感染。術后第一天開始下床活動,可減少腸粘連的發(fā)生。

第6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關鍵詞] 慢性硬膜下血腫;鉆孔引流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c)-134-02

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是由外傷為主引起的出血積聚于硬膜外腔內,是顱腦損傷常見的繼發(fā)性損害之一,約占顱內血腫的40%,其機制多為蛛網膜破裂腦挫裂傷灶出血,其中以腦膜中動脈損傷引起出血者最多見,此外還可由以下原因引起:矢狀竇損傷、板障靜脈出血、腦膜前動脈損傷、橫竇損傷等。本院自2006年以來采用鉆孔引流手術治療40例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效果滿意,現(xiàn)將護理要點及體會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4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齡40~75歲;摔倒史12例,頭部外傷史25例,其他原因引起的3例;以肢體偏癱為主者8例,精神意識障礙為主者9例,間歇性頭痛發(fā)作為主者10例,惡心、嘔吐為主者8例,以昏迷為主者1例(多臟器衰竭),其他表現(xiàn)為主者4例。全部病例均行頭顱CT檢查以確診,血腫量為30~150 ml,單側21例,雙側5例,中線結構14例。

1.2手術方法

40例患者均在血腫最大層面作切口行鉆孔引流手術進行治療,具體方法是:在CT引導下,行局部麻醉,頭皮切開3 cm,然后在顱骨鉆一直徑1.5 cm的小孔。硬腦膜縫合1針,切開一小口,以腦壓板輔助置入一次性使用硅膠防倒流引流管,連接側管,收緊縫合線,自然引流將血腫內血液緩慢放出,待壓力顯著下降后,用大量生理鹽水緩慢反復沖洗至沖洗液清亮為止,然后置14號硅膠引流管外接引流袋,持續(xù)引流3 d。

2結果

在40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因嚴重硬膜下血腫并伴有重度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39例全部治愈,其中5例出現(xiàn)并發(fā)癥,經對癥處理后預后良好。

3護理

雖然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的病情已經基本控制,但是及時的治療和嚴謹?shù)淖o理將會促進患者的早日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減少后遺癥的出現(xiàn)。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特別是手術中以及手術后引流的3 d內,對患者的基礎性的護理應當嚴格按照標準執(zhí)行貫徹,如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基礎生命體征均由監(jiān)護儀嚴密觀察記錄;隨時CT復查;對腦外傷患者每0.5小時觀察一次瞳孔;在引流期間對顱內壓的監(jiān)測等[1]。下面就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分述如下。

3.1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對新的環(huán)境可能不適應,并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所患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手術如何開展,對此我們要認真做好患者本人及家屬的思想工作,讓他們熟悉并接受新的環(huán)境,向他們介紹本病的發(fā)病原因、具體操作、手術效果以及護理注意事項等,消除患者的憂慮心理,從而使其積極接受治療[2]。

3.2手術護理

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全身的檢查,并側重對神經系統(tǒng)進行檢查,了解患者意識、認知、感知、感覺、運動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密切觀察瞳孔及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手術中,嚴密觀察基礎生命體征的變化,記錄術中抽出的血液量及顏色,并做好引流護理,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處理;手術后,將患者移回病房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術后6 h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可抬高床頭15°~30°,頭頸部可枕冰枕或戴冰帽,以減輕腦水腫,降低腦細胞的耗氧量,減少頭部傷口滲血。并時刻觀察瞳孔、血壓、體溫、意識等變化。

3.3術后護理

3.3.1基礎生命體征觀察在手術后及引流期間,定時觀察意識、瞳孔、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體征以及嘔吐情況,并做到及時準確記錄。全麻未清醒者應每15~30分鐘觀察1次,清醒后按醫(yī)囑每1~2小時觀察1次。如果患者意識清醒后又逐漸出現(xiàn)意識障礙并進行性加重,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對側肢體偏癱,血壓升高,脈搏、呼吸變慢,嘔吐逐漸加重,提示有繼發(fā)性顱內出血或腦水腫的危險,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并積極配合搶救。

3.3.2呼吸道護理患者回病房后予常規(guī)吸氧24~48 h,流量2 L/min。由于手術均在全麻插管下進行,患者清醒前易發(fā)生舌后墜、喉痙攣、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吞咽反射減弱等,此時嘔吐物易誤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術后要盡早保持呼吸道通暢,并及時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呼吸困難嚴重者,給予氣管插管后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如痰黏稠不易咳出,可給予糜蛋白酶做霧化吸入。

3.3.3引流管護理手術后應固定頭部引流管并保持通暢,防止脫落、受壓及扭曲,引流袋應與頭顱平齊,并嚴密觀察引流液顏色、流量和速度。如引流液持續(xù)不動,考慮為血凝塊堵塞,可定時由內向外擠壓引流管或用生理鹽水5 ml+尿激酶50 000 U注入管內夾管1 h后開放。引流時間最長不超過2周,一般3~7 d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時,應先夾閉引流管,以防止管內液體逆行流入腦室,形成顱內感染。

3.3.4預防再出血正常情況下,手術后開始引流出的應是暗紅色血性液,以后會逐漸變淡,直至逐漸消失。如果引流液突然呈鮮紅色,且短時間內流量增加,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此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并配合處理。

3.3.5減少并發(fā)癥行慢性硬膜外血腫清除術的患者,大多病情較重,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壓瘡、肢體失用性萎縮等并發(fā)癥,此時應認真做好各項護理,有條件的可以睡氣墊床,保持床單的平整、清潔、干燥,每1~2小時翻身1次,并拍打后背部促進痰液排出,保持肢體處于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并盡早鼓勵患者床上活動;必要時給予按摩、推拿等,幫助患者被動活動肢體[3]。

3.3.6其他患者手術后可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飲食,以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物質供給,促進腦損傷的修復。清醒患者術后1~2 d可給予流質,無嘔吐等情況后逐漸改半流食、普食?;杳?、吞咽困難者術后3~5 d給予鼻飼,注意飲食衛(wèi)生,防止腹瀉;禁食及鼻飼者每日口腔護理2~3次。同時,應與清醒患者主動交流,使患者了解疾病改善狀況,并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

4討論

在深刻認識護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礎上,我們還需時刻從細節(jié)上來嚴格操作,如:術前及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以及瞳孔變化;術后充分引流,以盡可能將纖維素樣物質清除干凈;沖洗時,應掌握每次沖洗的量和力量大小以及抽吸的速度,以防止血腫復發(fā)及腦脊液漏產生;引流袋應正確放置,如放置太低,引流速度過快,可引起血腫深面的腦血管擴張,不僅引起劇烈頭痛,還可能并發(fā)腦出血;盡可能預防腦脊液漏的形成等等。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發(fā)病較為隱匿和發(fā)展較為緩慢的一類硬腦膜下血腫,占顱內血腫的10%,為硬腦膜下血腫的25%[4,5]。目前,鉆孔引流手術是被公認的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最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在手術前、中、后的細致、嚴格的護理則是保證引流成功、患者早日康復的重要一步。因此,護士應當在全面認識疾病發(fā)展狀況的基礎上,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盡可能地減少或杜絕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336-338.

[2]易聲禹,只達石. 顱腦損傷診治[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44-45.

[3]楊曄.當代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601.

[4]顧沛.外科護理學[M].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192.

第7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卵巢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細胞腫瘤中常見的一種,由于生殖細胞異常增生所致,因為生殖細胞中含有外、中、內胚層組織成分,所以腫瘤里會有毛發(fā)、油脂、皮膚、牙齒、骨片、肌肉等胚葉組織。卵巢畸胎瘤種類有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等。其中95%以上是囊性成熟畸胎瘤(又稱皮樣囊腫),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以20~40歲居多[1]。手術治療是治療本病的唯一方法。我科于2000~2006年收治了60例卵巢畸胎瘤患者,現(xiàn)對60例患者的護理進行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60例患者,其中成熟畸胎瘤58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術后均無并發(fā)癥和復發(fā)。

1.2手術方法常規(guī)消毒后,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畸胎瘤切除術。此種手術方法費用低、實惠、患者易于接受,又無并發(fā)癥,是我院目前治療卵巢畸胎瘤的常用手術治療方法。

2術前護理

2.1術前檢查手術前護士要協(xié)助醫(yī)生做好患者心、肝、肺等功能檢查,做好血常規(guī)、血型及出凝血時間測定,以評估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2]。

2.2心理護理當確定要手術時,患者已開始了術前的心理準備,擔心手術后引起疼痛、擔心手術會有生命危險、擔心術后生活方式的改變等。護理人員需應用醫(yī)學知識耐心地給予解答、解釋,并進行心理疏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手術名稱、涉及范圍、手術方式、麻醉方式等,以及手術、麻醉中的配合要點、注意事項,介紹手術成功的實例及主刀醫(yī)生情況,使患者相信將得到最好的治療和照顧,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

2.3術前健康指導讓患者了解子宮切除后不會再有月經,卵巢切除后會出現(xiàn)停經、潮熱、陰道分泌物減少等現(xiàn)象,癥狀嚴重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接受雌激素補充治療。其次進行術前功能鍛煉,讓患者進行呼吸和咳嗽的訓練以增強肺功能和促進排痰預防肺部感染。指導患者練習使用便器習慣床上排便。

2.4術前準備陰道準備:術前1天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進行陰道沖洗;腸道準備:術前1天進流質飲食,晚餐后禁食,禁飲4~6h,術前晚、術晨予以灌腸。術前1天做好備皮、備血、藥物過敏試驗,認真做好體溫和血壓的監(jiān)測,觀察患者月經是否來潮,囑患者淋浴,晚上為了保證患者充足睡眠,可用鎮(zhèn)靜藥。術晨遵醫(yī)囑予以留置導尿管,肌注基礎及抗生素。認真與手術室工作人員進行交接。

3術后護理

3.1根據(jù)手術及麻醉方式決定術后,全麻手術患者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分泌物嗆入氣管;硬膜外麻醉患者去枕平臥6~8h。術后次晨可采取半臥位,有利于減輕傷口疼痛;有利于傷口愈合;還有利于腹腔引流。

3.2生命體征、病情、傷口的觀察患者回病室后及時向手術室人員了解患者術中情況及術后注意點。每30min測血壓、脈搏、呼吸并記錄1次,連續(xù)7次。以后每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共4次,再以后每4h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至術后24h,異常情況按醫(yī)囑執(zhí)行,觀察傷口有無滲血及陰道出血。

3.3尿管、引流管的觀察及護理保持各種管道通暢,進行處置、活動、翻身時勿使管道受牽拉、折彎、脫落,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定時更換各種管道。

3.4飲食手術麻醉后患者禁食6h,以后可進食免糖、免奶的流質飲食。在患者術后恢復排氣后可進食半流質,排便后可進食普食,鼓勵患者進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傷口愈合,并保持大便通暢。

3.5疼痛的護理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會出現(xiàn)傷口疼痛,劇烈而持久的疼痛會使患者焦慮不安,拒絕翻身、檢查和護理,為此需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予以正確處理,保證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3.6基礎護理臥床患者應做好皮膚護理,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平整,留置導尿管的患者,每日進行會陰擦洗2次,以防發(fā)生尿路感染。

3.7術后健康指導術后鼓勵患者做咳嗽和深呼吸,并早期下床活動,有利于促進良好呼吸功能,預防肺部感染。同時告訴患者術后3個月內勿進行體力勞動,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堅持出院后定期隨訪,如出現(xiàn)陰道出血、異常分泌物等應及時來院就診。

4小結

卵巢畸胎瘤手術在住院期間不僅要做好患者的術前檢查、心理護理、基礎護理和預防感染等,而且要做好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提高其依從性,堅持出院后定期隨訪。術后3個月內勿進行體力勞動、禁止性生活和盆浴對術后成功恢復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第8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腹腔鏡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外科及婦科疾病的檢查與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出血少、痛苦輕、恢復快、費用低廉等優(yōu)點。我院2004年開始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50例。我們對該術式實施整體護理收到較好效果,現(xiàn)將做法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我院婦科至今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50例,其中20例為標準腹腔鏡子宮筋膜內SEMM式子宮切除術(CISH),30例為腹腔鏡下配合陰道操作的子宮切除術(LAVH)。麻醉方法均為氣管插管全身復合麻醉?;颊吣挲g31~52歲。手術時間2小時40分~8小時30分。住院14~57天,平均24天。

2護理

2.1術前準備:(1)護理人員專業(yè)知識的準備:婦科專業(yè)護士應與醫(yī)師一道參加腹腔鏡技術的培訓學習,具備完整的鏡下手術的理論知識,全面了解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麻醉方法及手術過程,尤其注重術前準備技能和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制定護理計劃,對癥施護,及時觀察術后病情變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術后恢復期。(2)患者的心理護理:鏡下子宮切除術作為一項新開展的手術類型,尚未被廣大患者所接受,有必要向被手術者講述此術式的優(yōu)點及醫(yī)師選用此術式的可靠性,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取得合作,主動接受手術治療。對手術過程、時間、麻醉方法也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說明。此術式切除了患病的子宮體及易誘發(fā)宮頸癌的頸管筋膜內組織,但保留宮頸外殼,這一點應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減輕其子宮切除后的心理不適。(3)陰道準備:手術避開月經期,陰道出血淋漓不凈者給予抗炎止血治療。術前3天以5%活力碘(水劑)棉球陰道擦洗,每日擦洗2次,連續(xù)3天,下午擦洗后陰道內置滅滴靈栓1枚。(4)胃腸道準備:上午手術者,術前1日晚餐進流質飲食,晚8時后禁食、水。術前1日下午4時口服10%甘露醇1 000 ml,30分鐘服完(或術前1日晚8時清潔灌腸),手術當日晨以0.1%肥皂水灌腸1次,防止術后腹脹和麻醉后松弛排便在手術臺上引起污染。清潔腸道時,護士注意觀察患者全身狀況和排便情況,若有脫水征象或發(fā)生腹瀉應立即靜脈補液。下午手術者,手術當日晨8時開始禁食、水,灌腸則在上午進行。(5)手術區(qū)皮膚準備:同婦科剖腹手術。臍孔污垢以松節(jié)油棉簽清除,動作輕柔,勿擦傷臍部。(6)進行適應腹腔鏡手術后的鍛煉:術前指導患者深呼吸,學會有效咳嗽,向患者講述咳痰的重要性及咳嗽時如何保護傷口。若全麻行氣管插管時有輕微喉頭擦傷者,術后可多飲白開水,行霧化吸入等。指導患者做腹腔鏡手術后體操,方法是:①患者平臥床上,雙手交叉于腦后向前抬起頭;②同時向頭頂方向伸舉雙上肢,然后還原于身體兩側;③左腿平放,右腿伸直盡量上抬;④右腿平放,左腿伸直盡量上抬;⑤雙手掌分別撐住身體兩側的床鋪,雙腿平放,盡量使腰部離開床鋪向上舉。5步操每步做10次,每日2次。講解術后早活動的好處,并說明床上翻身和下床活動的技巧。

2.2術中護理要點:患者先取膀胱截石位,安置子宮操縱器后,平臥作腹部充氣穿刺,待穿刺針進入腹腔后,即改為垂頭仰臥位。術者肯定穿刺針在腹腔內才可進行充氣,巡回護士要認真核對氣體是否為CO2,進入氣體壓力波動在10 mmHg左右,進入量一般2~3 L即可。充入氣體后患者感腹脹,腹部逐漸膨隆,若充氣過速,超過1 L/min或氣體充入組織內,患者突然感呼吸急促、嗆咳、出現(xiàn)青紫,應考慮空氣栓塞,要立即停止操作,給予氧氣吸入,使患者左側臥位,注射地塞米松,一般能迅速緩解癥狀[1]。

腹腔鏡CISH從陰道內用一套特殊的筋膜內子宮頸切除工具CURT(calibrated uterine resection tool)柱狀切除子宮組織。選用CURT時,器械護士需注意其直徑大小與宮頸大小應盡量相匹配,以免切除組織過多引起損傷或出血,或切除過少使殘留宮頸殘端不易扎緊。手術結束前,術者必須注意宮頸筋膜內創(chuàng)面,仔細止血,以防術后宮頸筋膜內創(chuàng)面出血[2]。

2.3術后常規(guī)護理: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禁食、水。術后6小時取半臥位,無惡心、嘔吐或腸曲損傷者,給予普食,少量多餐。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術后患者回病房后心電監(jiān)護3小時。術后6小時內每小時測血壓、脈搏、呼吸1次,至病情穩(wěn)定,以早期發(fā)現(xiàn)有無內出血、休克。每6小時測量體溫1次,監(jiān)測有無上呼吸道感染及術后傷口感染。保證各種管道通暢:置腹腔引流管者,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質;引流不暢時認真檢查引流管有無扭曲、堵塞;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在床邊,且留有一定長度,以防翻身或活動時牽拉移位。本組病例中,有1例患者行腹腔鏡CISH后置腹腔引流管1根,因血塊阻塞致引流不暢,未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血液淤積盆腔,反復高熱,多種抗生素治療無效,后行剖腹探查清除血腫后痊愈,給患者增添痛苦,應吸取此教訓。導尿管于術后24小時及時拔除,較少發(fā)生尿潴留。

2.4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和護理:(1)穿刺孔出血:穿刺孔出血多為穿刺鞘拔出后壓迫作用消失而創(chuàng)可貼牽拉不牢致穿刺孔滲血。血液外滲浸濕敷料者,應及時以紗塊壓迫止血,更換敷料加壓包扎,效果不佳者,可在穿刺孔縫合1針止血。因此,腹腔鏡手術患者回病房時,護士需查看臍孔和恥上三點處,觀察有無滲血,不能因為沒有腹壁大切口而忽略對腹部傷口的觀察。(2)宮頸殘端出血:此為腹腔鏡CISH常見并發(fā)癥。術后前2日陰道少許出血,色淡紅,為宮頸殘腔電凝后殘跡排出,不需處理,密切觀察出血量及顏色。若陰道出血轉為鮮紅色且伴有凝血塊,應及時檢查宮頸情況,查找出血原因,對癥處理,可于陰道內填塞碘仿紗條壓迫止血,必要時行宮頸縫合。護士接待術后患者時,應向手術醫(yī)師詢問術中情況,查看腹腔鏡手術記錄和術后病程記錄,及時估計可能發(fā)生的宮頸出血,使觀察和處理有依據(jù)、有目的。

術后12~14天腹腔鏡CISH者宮頸殘端痂結脫落,出現(xiàn)少量血性分泌物為正常,向患者解釋原因,囑其注意休息少活動。若突然發(fā)生陰道大出血,則應判斷是否為宮頸殘端出血。立即輸液抗炎治療,以明膠海綿、碘仿紗條,云南白藥等止血,以3%雙氧水沖洗陰道,多能使出血停止。若突然的陰道大出血反復發(fā)作,則行髂內動脈結扎術。本組病例出現(xiàn)2例宮頸殘端出血。其中1例手術操作困難,術中創(chuàng)面滲血嚴重,術后22天擬出院時患者反復陰道大出血,各種止血措施失敗,在全麻下行雙髂內動脈結扎術。另1例術后35天因陰道大出血致休克再次急診入院,經抗感染、抗休克、止血對癥治療后痊愈。(3)腹脹及肩背酸脹:充氣式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因為術中所用氣體及手術、手術時間的關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脹及肩背酸脹。護士向患者解釋其原因,鼓勵患者在床上做腹腔鏡手術體操,多翻身,取舒適臥位,盡早下床活動。腹脹明顯或術后48小時仍未排氣者,可遵醫(yī)囑予新斯的明0.5 mg肌肉注射。注意腹脹時有無腹痛、腸鳴音亢進等。

第9篇:全麻患者術后的護理要點范文

(銅仁市婦幼保健院 貴州 銅仁 554300)

【摘要】

目的:探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前與術后護理要點。方法:選取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160例患者,對術前和術后護理進行分析。結果:在術前術后護理的聯(lián)合作用下,患者恢復較快,無明顯的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結論:子宮肌瘤患者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前與術后護理后,治療效果顯著,正確的護理方式能夠有效預防并發(fā)癥,保障手術的效果。

關鍵詞 腹腔鏡;子宮肌瘤;護理要點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093-01

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生殖器良性腫瘤,在30至40歲的女性中較為常見。由于其發(fā)展緩慢,癥狀不明顯,所以很多患者沒有接受早期治療,導致病情惡化。手術療法是治療子宮肌瘤最常見的方法。本文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60例子宮肌瘤患者,分析術前術后的護理要點,觀察治療效果,現(xiàn)將相關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60例子宮肌瘤患者,年齡在25~55歲之間,平均年齡(40.1±10.7)歲。其中漿膜下肌瘤35例,肌壁間肌瘤46例,粘膜下肌瘤27例,闊韌帶肌瘤12例,瘤體直徑在2-13cm之間,平均直徑(10.3±1.8)cm,在此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相關檢測,確診為子宮肌瘤患者。

1.2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術前護理包含以下內容:(1)手術前檢查?;颊呷朐汉蠼邮艹暀z查、診斷性刮宮檢查和腹腔鏡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患者。同時接受心肺功能檢測和大便常規(guī)檢測,分析患者生化指標和身體狀況,及早預防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大出血等問題。(2)心理護理?;颊咴谛g前容易出現(xiàn)緊張的心理,在術前要幫助患者進行自我調節(jié),減少抵觸心理。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向患者講解腹腔鏡相關知識,幫助患者了解手術過程和安全性,增強手術治療的信心。術前要加強患者的交流,保障子宮肌瘤求出手術順利開展。(3)病房護理。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注意病房的通風。(4)術前準備。術前做好醫(yī)療設備的清潔消毒工作,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做好患處的清潔工作。做好腹部皮膚清潔,保證患者臍部的無菌和清潔,預防感染。術前一天進流食,術前8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止飲水。做好麻醉工作[1-2]。(5)其他準備。手術開始前要留置尿管位置,避免損傷膀胱,術前進行藥物過敏測試。術前要與患者和患者家屬做好溝通,避免出現(xiàn)醫(yī)患糾紛。

1.2.2術中護理:

協(xié)助患者保持正確的,對患者下肢進行正確的固定,確保醫(yī)療設備與患者的間距。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隨時關注患者體征變化,出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給醫(yī)師,及時處理。

1.2.3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按照全麻的標準進行護理,將患者的頭部固定一側,根據(jù)患者的情況確定吸氧時間,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每隔半小時巡檢一次病房。(2)腹部傷口護理。觀察患者在進行穿刺手術后腹部是否出現(xiàn)出血的情況,及時處理穿刺的傷口,將強換藥護理,以免傷口出現(xiàn)感染。(3)飲食護理。未排氣前不得進食,在患者清醒6小時后,不能食用糖分高、易產氣的食物,排氣后進食高維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質食物。手術結束3天后恢復正常飲食。(4)管道護理。術后為患者安置好各種管道,避免出現(xiàn)擠壓的狀況,保證管道的暢通。觀測并記錄患者尿液和腹腔引流液的性狀,采取正確的臥姿,保證引流液的順利流出。連接好引流袋,避免因流液流出引發(fā)的感染[3]。(5)傷口恢復護理?;颊咴谛g后一般會出現(xiàn)傷口疼痛的癥狀,護理人員要采取適當?shù)姆椒ň徑饣颊叩奶弁?,必要時采取止痛藥物。一般來說,患者的傷口較小,恢復較快,疼痛癥狀較輕,無需使用藥物止痛。(6)出院指導?;颊叱鲈呵?,醫(y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術后注意事項進行囑咐,注意傷口的恢復和營養(yǎng)的攝入,多食高維生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衛(wèi)生。出院后一個月到醫(yī)院進行復診,一旦出現(xiàn)異常狀況要立即到醫(yī)院進行就診。

2結果

所有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均手術成功,手術平均耗時為(120.1±60.7)min,患者手術過程中平均出血量為(98.75±30.14)ml,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為(4.5±1.7)天,手術過程中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和中轉開腹病例,術后3個月進行隨訪,患者病情均恢復良好,無明顯不良癥狀。

3討論

子宮肌瘤是最常見的婦科疾病,常見的癥狀有盆腔壓迫,生殖器功能性障礙以及子宮的不正常出血等癥狀,嚴重影響女性的健康。腹腔鏡療法不僅是一種檢查手段,而且與手術過程同步開展,可以仔細觀察腫瘤的位置與大小,方便手術的實施。同時,由于這種手術創(chuàng)口小、恢復快、費用較低,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前與術后護理是治療子宮肌瘤的關鍵所在,科學的護理對于患者的病情康復有很大的幫助[4]。子宮肌瘤患者一般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擔心生育的問題,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心理干預有利于加強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掌握,充分做好術前準備,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颊咴谛g前術后的飲食護理和傷口護理也很重要,這兩方面的護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和營養(yǎng)的補給,同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傷口感染,減少并發(fā)癥。

在本文的研究中,對在我院接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160例患者給予術前和術后護理,所有患者的手術均獲得成功,手術平均耗時為(120.1±60.7)min,患者手術過程中平均出血量為(98.75±30.14)ml,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為(4.5±1.7)天,手術過程比較順利。在隨后3個月的隨訪中發(fā)現(xiàn),所有的患者恢復情況良好,無明顯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中,采取科學的術前術后護理有利于提高治療的效果,加速患者的病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梁玉玲.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前與術后的干預護理[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12)05:304-305.

[2]徐洪芝.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患者的圍手術期系統(tǒng)護理干預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33)10:144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